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第一課時)-九年級化學(2024)上冊_第1頁
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第一課時)-九年級化學(2024)上冊_第2頁
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第一課時)-九年級化學(2024)上冊_第3頁
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第一課時)-九年級化學(2024)上冊_第4頁
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第一課時)-九年級化學(2024)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1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第一課時)第4章認識化學反應2024滬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精做課件】授課教師:********班級:********時間:********有效碰撞理論?舉例類比:以籃球投籃為例,只有當籃球具備合適的方向和足夠的能量,才能命中籃筐。同理,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分子必須發生有效碰撞,才能引發化學反應。?總結要點:有效碰撞是指能發生化學反應的碰撞,反應物分子發生有效碰撞需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足夠的能量;二是碰撞時具有合適的取向。?活化分子和活化能?動畫演示:通過動畫展示分子能量分布情況,講解活化分子的概念——能夠發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引入概念:活化能是活化分子所具有的平均能量與反應物分子平均能量的差值,用Ea表示。?展示圖像:展示化學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圖像,幫助學生理解活化能與化學反應的關系。?(三)實驗探究(15分鐘)?實驗目的:探究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加深對有效碰撞理論的理解。?實驗原理:在酸性條件下,過氧化氫與碘化鉀發生反應:H?O?+2KI+H?SO?=I?+K?SO?+2H?O,通過觀察溶液變藍的時間來判斷反應速率的快慢。?實驗步驟?取兩支試管,分別加入10mL0.1mol/L的碘化鉀溶液和10mL0.2mol/L的碘化鉀溶液。?向兩支試管中同時加入5mL0.1mol/L的過氧化氫溶液和5mL0.1mol/L的硫酸溶液,振蕩試管。?記錄兩支試管中溶液變藍的時間。?實驗現象:0.2mol/L碘化鉀溶液的試管中溶液變藍的時間更短。?有效碰撞理論?舉例類比:以籃球投籃為例,只有當籃球具備合適的方向和足夠的能量,才能命中籃筐。同理,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分子必須發生有效碰撞,才能引發化學反應。?總結要點:有效碰撞是指能發生化學反應的碰撞,反應物分子發生有效碰撞需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足夠的能量;二是碰撞時具有合適的取向。?活化分子和活化能?動畫演示:通過動畫展示分子能量分布情況,講解活化分子的概念——能夠發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引入概念:活化能是活化分子所具有的平均能量與反應物分子平均能量的差值,用Ea表示。?展示圖像:展示化學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圖像,幫助學生理解活化能與化學反應的關系。?(三)實驗探究(15分鐘)?實驗目的:探究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加深對有效碰撞理論的理解。?實驗原理:在酸性條件下,過氧化氫與碘化鉀發生反應:H?O?+2KI+H?SO?=I?+K?SO?+2H?O,通過觀察溶液變藍的時間來判斷反應速率的快慢。?實驗步驟?取兩支試管,分別加入10mL0.1mol/L的碘化鉀溶液和10mL0.2mol/L的碘化鉀溶液。?向兩支試管中同時加入5mL0.1mol/L的過氧化氫溶液和5mL0.1mol/L的硫酸溶液,振蕩試管。?記錄兩支試管中溶液變藍的時間。?實驗現象:0.2mol/L碘化鉀溶液的試管中溶液變藍的時間更短。?分析討論:組織學生討論實驗現象,引導學生運用有效碰撞理論解釋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增大反應物濃度,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數增多,有效碰撞次數增加,反應速率加快。?(四)課堂小結(5分鐘)?引導回顧: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包括有效碰撞理論、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以及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總結升華:強調有效碰撞理論對理解化學反應發生條件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思考其他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五)課堂練習(5分鐘)?展示一些與有效碰撞理論、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相關的選擇題和填空題,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對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點評,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五、教學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實驗和圖像,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但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對活化能的概念理解仍有困難,在今后的教學中,應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分析討論:組織學生討論實驗現象,引導學生運用有效碰撞理論解釋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增大反應物濃度,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數增多,有效碰撞次數增加,反應速率加快。?(四)課堂小結(5分鐘)?引導回顧: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包括有效碰撞理論、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以及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總結升華:強調有效碰撞理論對理解化學反應發生條件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思考其他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五)課堂練習(5分鐘)?展示一些與有效碰撞理論、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相關的選擇題和填空題,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對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點評,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五、教學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實驗和圖像,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但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對活化能的概念理解仍有困難,在今后的教學中,應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幫助學生突破難點。5課堂檢測4新知講解6變式訓練7考試考法8小結梳理學習目錄1復習引入2新知講解3典例講解一、化學反應需要一定的條件1.化學反應的條件:2.影響化學反應的條件:反應物的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反應能否發生,既取決于反應物本身的性質,也與反應的條件直接相關。

內因外因二、燃燒的條件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1.燃燒的定義:發出白光,放熱,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發出白光,放熱,瓶壁有水霧出現火星四射,放熱,生成黑色固體埃德流落荒野,他需要生火過夜。他做了如下的準備,最終成功生火。步驟1:收集木頭和干草步驟2:快速鉆木步驟3:將空氣吹向火絨這些步驟與燃燒的條件有什么關系?二、燃燒的條件現象銅片上白磷

產生大量

;銅片上紅磷

;不燃燒燃燒白煙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燃燒時最低溫度結論著火點熱水中白磷

;不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二、燃燒的條件①②③實驗中熱水的作用是

.①②共同點是

,①②不同點:

.得出的結論是

.根據

的實驗現象,可得出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010203銅片上白磷燃燒,水下白磷不燃燒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著火點不同都與氧氣接觸提供的溫度相同都是可燃物提供熱量隔絕空氣二、燃燒的條件氧氣溫度達到著火點可燃物同時具備,缺一不可二、燃燒的條件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需要在鐵絲下端系上火材梗,火材梗在實驗過程中起什么作用?引燃鐵絲火柴燃燒放熱,使鐵絲表面的溫度達到鐵絲的著火點交流討論:火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同時,若火勢失控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

火災對人類的施孽是非常嚴酷的。據聯合國“世界火災統計中心”(WFSC)近年來不完全統計,全球每年約發生600萬至700萬起火災,全球每年死于火災中的約有65000至75000人。熄滅蠟燭火焰的方法?用品:

火柴、蠟燭、沙子、剪刀、燒杯、書、水、濕抹布。交流討論:滅火方法滅火原理用嘴吹滅或用書扇滅用水澆滅用剪刀剪去燭芯倒扣一個燒杯……用濕抹布蓋滅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清除可燃物隔絕氧氣……隔絕氧氣三、滅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1.可燃物2.氧氣3.溫度達到著火點1.清除可燃物2.隔絕氧氣3.降溫到著火點以下開設防火隔離帶油鍋起火用鍋蓋蓋滅高壓水槍滅火滅火的根本就是破壞燃燒的條件三、滅火的原理和方法解釋下列成語所包含的化學道理。交流討論:遇到火災該怎么辦?不要慌張,沉著應對;火勢不大,根據起火原因選擇合適的滅火方法;火勢較大,立即撥打119,并選擇必要的自救措施。交流討論:滅火原理:隔絕空氣適用范圍:用來撲滅非水溶性可燃液體,如汽油、柴油等,以及固體材料,如木材、棉布等燃燒引起的火災滅火原理:隔絕空氣適用范圍:除可用來撲滅一般火災外,還可用來撲滅油、氣等燃燒引起的火災滅火原理:降溫和隔絕空氣適用范圍:用來撲滅圖書、檔案、貴重設備、精密儀器等存放場所的火災水基型滅火器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常見的滅火器拓展視野1.下列有關化學反應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化學反應能否發生,與反應物本身的性質和反應的條件直接相關B.化學反應有快有慢,通過改變條件可以調控反應的快慢C.實驗室制氧氣,一定需要催化劑D.影響化學反應的條件有反應物的濃度、溫度、催化劑等C返回【點撥】實驗室制取氧氣,不一定需要催化劑,如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就不需要催化劑。B2.國產大飛機C919使用了國產發動機CJ1000A。為保證燃油發動機順利啟動,需要啟動系統和點火系統協調工作。點火系統的作用是(

)A.使燃油的著火點變低B.使溫度達到燃油的著火點C.使燃油與氧氣混合D.提供啟動所用燃油返回B3.下列有關燃燒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燃燒一定是化學變化B.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一定是燃燒C.溫度低于可燃物的著火點就不會發生燃燒D.燃燒一定有發光、放熱的現象【點撥】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不一定是燃燒,如電燈通電發光、放熱。返回沒有與氧氣接觸4.在“燃燒的條件”教學中,老師改進了教材中的實驗,如圖所示(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40℃)。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熱水中的白磷由塊狀迅速熔化成液滴狀,但不燃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對照銅片上的白磷和紅磷產生的現象,能夠獲得可燃物燃燒需要的條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銅片上罩上儀器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燃物的溫度要達到它的著火點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氣中,避免污染空氣返回A5.加油站以安全為第一準則。以下消防安全標志中,表示禁止煙火的是(

)【點撥】B圖是禁止吸煙標志;C圖是當心爆炸物標志;D圖是當心易燃物標志。返回6.進行如圖實驗:在無蓋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點燃蠟燭,用塑料蓋蓋住金屬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氣,不久,便會聽到“砰”的一聲,爆炸的氣浪將金屬筒的塑料蓋掀起。(1)在上述實驗中,面粉爆炸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2)鼓入空氣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學讓面粉與空氣充分接觸(3)下列情況下,不會發生爆炸的是________(填序號)。①金屬筒不加蓋時②蠟燭沒有點燃時③無蓋小塑料筒中裝的是干燥煤粉時(4)面粉廠為了避免爆炸事故的發生,應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種即可)。①②嚴禁煙火(合理即可)返回D7.我國古代常用“火折子”保存火種,《天工開物》中記載:“以白薯蔓浸水泡濃,捶之,曬干,輔以硝五錢、硫黃二兩、松香四錢……裝入竹筒,吹氣復燃。”以下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白薯蔓”是可燃物B.“火折子”保存火種時不能完全密封C.燃燒時會聞到刺激性氣味D.“吹氣”的主要目的是使溫度達到著火點【點撥】“白薯蔓”具有可燃性,能夠燃燒,是一種可燃物,A正確;燃燒需要氧氣,用“火折子”保存火種時不能完全密封,要保持“火折子”與氧氣接觸,維持燃燒,B正確;“火折子”中含有的硫黃燃燒時生成二氧化硫,因此會聞到刺激性氣味,C正確;“吹氣”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氧氣,D錯誤。返回C8.[2024·保定三中期中]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將一定量的白磷、紅磷分別浸入80℃熱水中,白磷、紅磷均不燃燒。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水中白磷和紅磷均不燃燒,說明白磷、紅磷均不是可燃物B.若升高右側漏斗至紅磷露出水面,便可觀察到紅磷燃燒C.若升高左側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便可觀察到白磷燃燒,對比在水中白磷不燃燒的現象,可驗證燃燒需可燃物與氧氣接觸D.此實驗裝置既操作簡便,又能防止空氣污染【點撥】白磷和紅磷均屬于可燃物,水中白磷和紅磷均不燃燒是因為均未與氧氣接觸,A錯誤;熱水的溫度是80℃,低于紅磷的著火點,所以若升高右側漏斗至紅磷露出水面,紅磷也不會燃燒,B錯誤;若升高左側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便可觀察到白磷燃燒,對比在水中白磷不燃燒的現象,可驗證燃燒需可燃物與氧氣接觸,C正確;此實驗裝置操作簡便,但白磷燃燒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會擴散到空氣中,所以該裝置不能防止空氣污染,D錯誤。返回B9.粉塵爆炸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用打氣筒向容器內打氣吹散面粉,容器內瞬間發生爆炸,軟橡膠片被沖飛,蠟燭熄滅。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劇烈的燃燒一定會引發爆炸B.蠟燭熄滅的主要原因是氧氣不足C.實驗中化學能最終都轉化為了軟橡膠片的動能D.能引發爆炸的還有煤粉、棉塵、氫氣、甲烷、二氧化碳等【點撥】劇烈的燃燒不一定會引發爆炸,爆炸需要在有限的空間內才能發生,故A錯誤;面粉燃燒消耗了容器內的氧氣,所以蠟燭熄滅的主要原因是氧氣不足,故B正確;實驗中化學能最終轉化為了動能和內能,故C錯誤;能引發爆炸的有煤粉、棉塵、氫氣、甲烷等可燃性氣體或粉塵,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引發爆炸,故D錯誤。返回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氧氣接觸10.某興趣小組對燃燒的條件進行探究。(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