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課時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導學案_第1頁
第29課時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導學案_第2頁
第29課時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導學案_第3頁
第29課時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導學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9課時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導學案(3課時)【學習目標】1.通過了解西方列強對亞非拉的殖民擴張、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以及亞非拉人民的抗爭,理解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中外歷史綱要下)2.通過了解歷史上跨洲、跨國家、跨地區不同規模的人口遷徙,以及移民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認識在遷徙與融入當地社會過程中出現的文化認同。通過了解歷史上的著名戰爭,理解戰爭對人類文化的破壞,以及造成的文化斷裂;認識戰爭在客觀上又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機。(選擇性必修3)【重點難點】1.列強對亞非拉的殖民擴張、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及影響2.亞非拉人民的民族獨立運動【知識鏈接】中外歷史綱要下冊第13、16課【學法指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問答法等【導學流程】自主預學主題探究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視角1從地圖看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材料一圖1列強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圖2列強在亞洲的殖民地和勢力范圍圖3列強瓜分非洲[問題](1)判定三幅地圖所處時期,并說明判定依據。[結論](1)圖1:18世紀晚期。依據:從殖民范圍看,拉丁美洲完全處于歐洲列強的殖民統治之下;從殖民國家看,絕大部分土地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蘭、英國和法國占據;從殖民方式看,西班牙在殖民地建立總督轄區進行管理。圖2:19世紀末20世紀初。依據:從被殖民地區看,在南亞,英國幾乎控制了印度全境;在東南亞,荷蘭占領整個印度尼西亞;在西亞,俄國和英國分別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劃分勢力范圍;從被殖民國家看,日本吞并朝鮮半島是在1910年;從中國看,列強在華劃分勢力范圍,時間為甲午中日戰爭后。圖3:19世紀末20世紀初。依據:從殖民形勢看,歐洲殖民國家侵占了幾乎整個非洲;從國家分界線看,國家分界線大多平直,是列強不顧非洲傳統,“地圖上作業”的結果;從非洲國家看,埃塞俄比亞為獨立國家,埃塞俄比亞在1896年打敗侵埃意軍,保持了自己的獨立。視角2從不同視角看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影響材料二1880年時,我們所面對的不完全是一個單一的世界,而是一個由兩部分所合成的全球體系:一部分是已開發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賴的、貧窮的………………19世紀80年代,歐洲不僅是支配和改變世界的資本主義發展核心,同時也是世界經濟和資本主義社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英]霍布斯鮑姆著,賈士蘅譯《帝國的年代:1875—1914》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壞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德]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1914年歐洲部分列強占有的殖民地統計表國家占有的殖民地數/個殖民地人口/人英國553.9億法國296235萬德國101307萬比利時11500萬葡萄牙8968萬荷蘭83741萬意大利4139萬——據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書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整理材料三墨西哥城三文化廣場包含了阿茲特克文化遺址(圖中前景)、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圖中右后)和現代化的建筑(圖中左后)。廣場上的碑文在記述西班牙征服墨西哥的歷史時作了這樣的評述:“這不是任何人的勝利或失敗,而是一個混血民族痛苦的誕生。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圖1鄭觀應是中國近代較早具有維新思想體系的理論家、實業家和教育家。他于1894年完成的《盛世危言》一書,貫穿“富強救國”主題,主張“欲攘外,亟須自強;欲自強,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講求學校,速立憲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推動了維新變法思想的廣泛傳播。圖2[問題](2)根據材料二,提取世界殖民體系形成影響的角度并加以論述。(3)材料三從哪些角度分析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請為墨西哥三文化廣場撰寫一份解說詞。[結論](2)對西方列強,西方列強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奪大量財富,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統治了世界,歐洲成為世界的“中心”。對殖民地半殖民地,殖民侵略存在破壞與重建的雙重使命,一方面,殖民者對被殖民地區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另一方面,改造了殖民地舊的落后的社會經濟,引入新的生產方式,促進了當地社會的變革和發展。對西方列強內部,資本主義各國間擴張與爭奪加劇,孕育著新的更大的沖突。(3)角度:美洲族群,新的族群——混血民族誕生;美洲文化,形成新的文化認同,發展了歐洲文化主導、融合多種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文化侵略,被殖民者會不同程度地接受外來文化,但也努力保護傳統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現出新的多樣性。解說詞:三文化廣場是墨西哥的著名歷史文化圣地,體現了古代美洲文明、近代殖民文化和現代資本主義文明等不同元素,也體現了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本土文明與外來文明的融合。新航路開辟后的殖民擴張使印第安文明遭到毀滅性打擊,西班牙殖民者給美洲帶來了歐洲文化;工業革命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對拉丁美洲進行殖民擴張,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生產方式和資本主義文明;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高漲,墨西哥實現獨立,頒布資產階級憲法,卡德納斯改革引領墨西哥走上現代化之路。在上述背景下,墨西哥出現了三文化廣場這一頗具特色的建筑群。三文化廣場是外來殖民侵略與本地區抗爭和發展的結果,是不同文明交融的表現。三文化廣場的形成啟示我們:文明的交流互鑒應該是對等的、平等的;各種文明都具有獨特性,應該相互尊重。[深化拓展]殖民擴張的影響世界積極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為一體消極資本主義國家間擴張與爭奪的加劇,孕育著新的更大的沖突殖民國家殖民地為殖民國家提供了廣闊的原料產地、商品市場和投資場所,促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殖民地半殖民地積極(重建)客觀上帶來了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沖擊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對落后的經濟體制,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這些地區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制度的轉型;自由、民主、社會主義等思想傳入消極(破壞)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中斷了其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其文明遭受巨大打擊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視角1宏觀看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材料一以下為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外歷史綱要(下)》第13課《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各子目目錄: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亞洲的覺醒非洲的抗爭[問題](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嘗試說明教材編寫者為何分別用“民族獨立運動”“覺醒”“抗爭”為各子目命名。[結論](1)拉丁美洲被命名為“民族獨立運動”是因為,19世紀20年代,拉丁美洲基本獲得獨立,但獨立后的各國大多政局動蕩,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政治經濟發展停滯不前,英美等國對其進行經濟侵略和政治滲透,拉美人民仍面臨著繼續進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亞洲被命名為“覺醒”是因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的侵略加深了亞洲各國的民族危機,亞洲國家的封建經濟進一步解體,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一定發展,民族憂患意識和民主改革意識覺醒,亞洲各國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運動的新高潮,古老的亞洲開始覺醒。非洲被命名為“抗爭”是因為,非洲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時的主要斗爭方式是武裝斗爭。視角2微觀看亞洲的覺醒材料二1905年伊朗(時稱“波斯”)發生立憲革命,一位目擊者于1906年寫道:我以為東方正從酣睡中覺醒。在中國,它表現為一種顯著的反抗外族的態度,偏向“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的理想;在波斯……覺醒似乎表現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勢……非常引人注目的是,這些不滿的跡象同時出現,不能純粹歸于偶然。誰知道呢?或許東方真的正從其酣眠中覺醒,我們即將目睹一場數百萬不滿者反對寡廉鮮恥的西方剝削的起義。——編者摘譯自[英]愛德華·G.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英文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