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等課改地區版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6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第一節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導學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頁
京津等課改地區版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6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第一節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導學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頁
京津等課改地區版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6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第一節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導學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頁
京津等課改地區版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6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第一節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導學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頁
京津等課改地區版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6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第一節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導學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一節人地關系思想的演化課程標準運用資料,歸納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說明協調人地關系的主要途徑。學習目標1.運用資料,歸納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2.運用資料,說出協調人地關系的主要途徑。一、人地關系的歷史回顧采獵文明時期農業文明時期工業文明時期生產力水平低下并且發展緩慢很大提高極大的發展人類活動以采集漁獵為主以農業生產為主;大規模開發利用土地、水等資源不惜一切代價,變更自然面貌人地關系改造環境的實力微弱,環境對人類的制約作用較強,人類與環境保持著原始的平衡關系起先出現不協調;與環境的對抗性明顯增加全面不協調,人地沖突快速激化人地關系思想崇拜自然:人類對環境既崇拜又依靠,把自然現象及其影響歸結為某種超自然力氣的作用改造自然:以天命觀、有神論為主,但是人類對人地關系還是有了科學的萌芽,愛護生物、因地制宜折服自然環境問題很少,主要是生物資源破壞和物種滅亡環境遭到破壞,生物多樣性削減種類增加,分布擴大,程度加深;資源短缺和環境惡化,漸漸從局部擴展到全球人地關系理論地理環境確定論人定勝天論(人類中心論)思索人地關系思想演化的根本緣由是什么?答案人地關系思想演化的根本緣由是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隨著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人類對自身、環境及相互關系的相識不斷深化,并從人類發展需求動身形成不同的人地關系思想。二、直面環境問題1.人類與環境的關系(1)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要占據肯定環境空間,從環境中獲得物質和能量。(2)人的新陳代謝和人類消費活動的廢棄物要排放到環境中。(3)人類對待自然的看法和行為,會得到環境不同的響應。2.環境問題的產生與表現(1)資源短缺、生態破壞①產生:人類向環境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②表現eq\b\lc\{\rc\(\a\vs4\al\co1(資源短缺:主要有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和能源短缺等,生態破壞:主要表現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削減等))(2)環境污染①產生:人類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環境的自凈實力,導致環境質量下降。②表現: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噪聲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3.環境問題表現形式的地域差異(1)聚落eq\b\lc\{\rc\(\a\vs4\al\co1(城市: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鄉村:主要表現為生態破壞))(2)國家eq\b\lc\{\rc\(\a\vs4\al\co1(發達國家:過分消耗資源帶來的環境影響,發展中國家:發展與人口的雙重壓力和發達國家的污染轉移所帶來的環境影響))三、走向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1.環境問題的實質:發展問題。2.可持續發展(1)概念:既滿意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滿意其需求的發展。(2)內涵:生態持續發展是基礎,經濟持續發展是條件,社會持續發展是目的。(3)原則:公允性原則、持續性原則、共同性原則。思索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說的經濟增長嗎?答案可持續發展不僅指經濟數量上的增長,更追求質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通常意義上說的經濟增長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方面。探究點一環境問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人類,自從誕生的那天起,就與四周的地理環境發生著親密的關系。一方面,人類的生活活動和生產活動須要不斷地從四周環境獲得物質和能量,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同時,又將廢棄物排放到地理環境中,人類與環境之間,存在著一種既對立又統一的特別關系。千百年來,人類社會就是在這種對立統一的關系中發展起來的。下圖所示為人類與環境相關模式圖。1.說明圖中箭頭表示的含義。答案人類通過生產活動從環境中獲得物質和能量(箭頭①②所示),通過消費活動以廢棄物的形式把物質和能量排放到環境中去(箭頭③④所示);人類作用于環境(箭頭⑤⑦所示),環境又把受到的影響反作用于人類(箭頭⑥⑧所示)。2.人類從環境獲得物質和能量的過程中會產生哪類環境問題?詳細表現有哪些?答案當人類向環境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時,便會出現資源短缺、生態破壞等問題。資源短缺詳細表現有水資源短缺、土地資源短缺、礦產資源短缺等。生態破壞詳細表現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削減等。3.人類將生產、生活的廢棄物向環境排放的過程中會產生哪類環境問題?詳細表現有哪些?答案人類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假如超過了環境的自凈實力就會出現環境污染。詳細表現有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噪聲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4.下列問題屬于圖中箭頭①②引起的是________,屬于箭頭③④引起的是________。A.太湖藍藻污染B.海洋漁業產量下降C.野生華南虎蹤跡難覓D.山西某地兒童鉛中毒現象頻頻發生E.塔里木河下游胡楊林枯死F.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峻答案B、C、E、FA、D1.環境問題的產生從產生的機理看,環境問題產生的緣由有兩個方面:一是人類向環境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的更新再生速度;二是向環境排放了大量的廢棄物,并且超過了環境自凈實力。第六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2.環境問題的表現(1)資源短缺人類對資源的過度索取,造成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能源等的短缺。(2)生態破壞表現產生緣由及實例森林環境調節功能下降毀林開荒,如熱帶雨林的破壞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砍伐森林、開墾草原,如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土壤鹽堿化不合理的澆灌,如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的次生鹽堿地全球變暖、臭氧層空洞有害氣體(溫室氣體、氟氯烴化合物)的排放,如南極臭氧層空洞生物物種削減生存環境的惡化;人類的過度捕獵,如珍稀動物的削減(3)環境污染表現產生緣由大氣、水體、土壤污染工業“三廢”和有害人體健康的農藥的排放固體廢棄物污染生產、生活產生大量垃圾噪聲污染工礦企業生產、交通工具行駛產生的噪聲放射性污染核廢料處理不當及意外事故的發生海洋污染海岸帶工業發展、海上航運石油泄漏3.環境問題的分布(1)城市與鄉村地區環境問題的差異地區主要問題形成緣由城市環境污染為主,如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等由于交通、工業活動和人口的過度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過度集中鄉村生態破壞為主,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鹽堿化、森林削減、水源枯竭、物種削減等利用資源的方式不當或強度過大(2)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環境問題的差異地區主要問題形成緣由發展中國家以生態破壞為主①一般處在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口增長很快,環境承受著發展和人口的雙重壓力;②限于經濟技術水平,沒有足夠的實力進行環境愛護;③發達國家將污染嚴峻的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以環境污染為主發達國家消耗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資源,同時排放的污染物占世界的75%下圖表示經濟發展和環境的關系。據此完成1~2題。1.人地關系處在折服自然階段的是()A.①B.②C.③D.④2.從建國初的開發“北大荒”,使之變成“北大倉”,到現在退耕還荒,愛護“北大荒”,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環境看法的轉變是()A.依靠自然—改造自然 B.改造自然—折服自然C.改造自然—善待自然 D.依靠自然—善待自然答案1.B2.C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②階段隨GDP的增長,環境污染的程度超過了自然環境容量,且有加重趨勢,說明人地關系呈現全面不協調,人地沖突快速激化,選B。第2題,開發“北大荒”是改造自然,愛護“北大荒”是善待自然,選C。探究點二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包括經濟、社會、文化、技術和自然環境的綜合概念。下圖是可持續發展系統示意圖。1.由圖分析可持續發展系統由哪些系統組成?這些系統是怎樣調控的?答案社會系統、經濟系統和生態系統。通過人的管理調控。2.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____________的持續發展,條件是____________的持續發展,目的是____________的持續發展。答案生態經濟社會3.實行可持續發展要遵循公允性、持續性、共同性原則,下列做法符合的原則是:①愛護生物多樣性:____________;②國際合作解決氣候變暖、酸雨擴散等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____________。答案①公允性原則②共同性原則③持續性原則1.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可持續發展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其內涵包括生態持續發展、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持續發展三個方面。詳細內容如下圖所示:2.可持續發展的三個原則原則內容要求公允性原則包括同代人之間、代際之間、人類與其他生物種群之間、不同國家與地區之間的公允人類的發展不應危及其他物種的生存;各國有權依據須要開發本國資源,并確保不對其他國家的環境造成損害;人類須要與子孫后代共享資源和環境持續性原則地球的承載力是有限的,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必需在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之內人類應做到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保持適度的人口規模,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愛護的關系共同性原則各國共同參加經濟發展和環境愛護;地區決策和行動,應當有助于實現全球整體的協調解決全球性環境問題,必需進行國際合作;對于全球共有的資源,須要在敬重各國主權和利益的基礎上,制定各國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標和政策2024年9月1日,太湖結束了長達7個月的封湖禁漁期,迎來了秋汛開捕的第一天。讀“太湖流域及旁邊地區示意圖”,回答3~4題。3.太湖定期禁漁最能體現可持續發展的()A.公允性原則 B.持續性原則C.共同性原則 D.階段性原則4.太湖定期禁漁,可以()A.限制污水入湖,改善湖水質量B.保證漁業資源持續利用C.調整太湖的流量,從而削減旱澇災難D.讓農夫有足夠的時間從事種植業生產答案3.B4.B解析第3題,太湖定期禁漁是為了給魚類供應養精蓄銳的機會,從而保證漁業資源能被長期、穩定地利用,這最能體現可持續發展的持續性原則。第4題,太湖定期禁漁,可使漁業資源得以復原,從而保證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下圖是“人類不同發展階段就業結構變更圖”。讀圖,回答1~2題。1.符合人類社會發展先后依次的是()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2.②階段人地關系的特點表現為()A.人類與地理環境建立同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諧互進的伙伴關系B.人類相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實力很低,只能被動地適應環境C.人類對自然地理環境的依靠性很大,地理環境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也很大D.人類單純地把地理環境看成人類活動的場所和開發的對象答案1.A2.D解析第1題,依據所學學問,人類社會的發展階段由原始的狩獵采集,依次經過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及后工業化社會。人類社會發展的先后依次是①④②③,A對。第2題,讀圖,②階段是工業化社會時期,人類想折服自然,把地理環境看成人類活動的場所和開發的對象,人地沖突全面激化,D對。人類與地理環境建立同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諧互進的伙伴關系3.1995~2010年發展支持系統發展最快,其代價有()①大量消耗資源②大量排放污染物③科教投入不足④人口增長緩慢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④4.為保障各支持系統協調發展,應大力加強()①社會保障建設②經濟基礎建設③農業基礎建設④生態與環境建設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答案3.A4.B解析第3題,依據上圖,發展支持系統(經濟)發展最快,智力支持系統(教化、科技、管理)和社會支持系統(人口、社會保障)發展較快,而生存支持系統(資源、農業)與環境支持系統(污染、生態)發展較慢,尤以環境支持系統最慢。科教投入屬智力支持系統、人口增長屬社會支持系統,發展都較為快速。第4題,應大力加強發展較慢的支持系統。①②分別屬于發展較5.讀甲、乙兩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甲漫畫反映出的全球環境狀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漫畫中的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本緣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將下列選項序號填入圖乙中方框的相應字母后面(每個選項限填一次)。①提高環境質量 ②人類與環境協調③限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養 ④沖突⑤物質資料生產 ⑥協調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4)從以上材料推斷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