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隆回縣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摸底測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湖南省隆回縣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摸底測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湖南省隆回縣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摸底測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湖南省隆回縣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摸底測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湖南省隆回縣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摸底測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隆回縣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摸底測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英國的革命實際上是議會的變革,革命前是國王的議會,革命后是議會的國王”。文中“議會的國王”對應的政治制度是A.封建等級制 B.等級君主制C.君主專制制 D.君主立憲制2.史學家認為:“古代社會,尊祖敬宗祭祀祖先是生活中的兩件大事之一,不敬祖先是極其可恥可怕的。主祭祀權牢牢地不可分割地掌握在大宗手里,大宗的地位因主祭祀權被突出了,通過宗法系統,血緣關系政治化、等級化了。”材料試圖說明的是A.等級制通過血緣政治體現 B.大小宗的地位反應等級制C.祭祀權力掌握在大宗手中 D.等級高低體現出宗法關系3.1600年,一位西班牙觀察家記述道:到(菲律賓)馬尼拉的中國人在交換中唯一想要的就是用他們的產品交換白銀。“他們不喜歡金子,也不喜歡其他商品與之交換,他們不把任何商品運回中國。導致這一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A.國內銀價高于世界水平 B.朝貢貿易旨在宜揚國威C.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 D.黃金尚未成為流通貨幣4.宋代文學家普遍認同“文以貫道”的思想。文學作品要蘊含著思想意識,即便是單純的抒情作品,也要對愛國主題給予格外的重視。這反映了宋代A.文人階層重視抒發情感 B.文學創作受理學影響C.統治集團推行重文輕武 D.崇尚文化的氛圍濃厚5.為避免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禁軍將領篡奪皇位的歷史教訓,宋朝推行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文官體制 D.行省制度6.1816年,美國聯邦政府依照國會法案建立合眾國銀行,搶了各州立銀行的業務。不久,馬里蘭州議會通過一項稅法,向設在該州的合眾國分行征稅。最后,最高法院做出判決,并推翻了馬里蘭州的征稅法案。該事件表明,此時美國A.各州喪失了征稅權 B.聯邦憲法的權威下降C.聯邦制得到了鞏固 D.最高法院是權力中心7.下列資料中能夠作為研究原始農耕的一手材料是A.姜寨遺址中的磨制石器 B.魏國墓葬中的鐵制農具C.殷墟遺址中的青銅器具 D.秦磚漢瓦中的畫像石刻8.法國作曲家克勞德·德彪西(1862—1918年)的鋼琴曲多以景物或詩畫為題材,通過富有色彩效果的和聲而非嚴謹的曲式結構,渲染出變化多端的氣氛和色調。其作品A.反映了理性主義的時代追求B.開創了浪漫主義音樂潮流C.具有向現代音樂過渡的特點D.具有強烈的批判現實精神9.下圖是一幅1954年出版的宣傳畫《未來的工業建設小能手》。該宣傳畫反映了當時A.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 B.青少年具有生態環保意識C.重視農田基本水利建設 D.大力推進國家工業化建設10.“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詩中提到選拔人才的“長策”是指A.軍功授爵制B.九品中正制C.察舉制D.科舉制11.以1930年1月為例,中國絹織物的銷售額與去年同比下降2.9%,庫存量增加5.2%:襪子的銷售額下降9.5%,庫存量增加32.0%,1929—1934年間,生絲消費量從62萬袋降到45萬袋,減少了27%。這反映了A.傳統經濟具有抵抗性 B.民族工業衰退明顯C.國內繅絲技術的進步 D.國際市場需求萎縮12.美國根據1903年簽訂的《巴拿馬運河條約》,一次付給巴拿馬1000萬,9年后每年再付租金25萬美元,從而取得開鑿運河和“永久使用、占領和控制”運河和運河區的權利。運河1904年開鑿動工,1914年8月15日正式通航。這一事實,突出表現了:A.美國的霸權主義欺凌弱小 B.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C.資本全球擴張的強勁勢頭 D.“門戶開放”政策的作用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乾隆年間,清廷將關內、奉天、熱河等處的內務府所屬官莊上的壯丁16000余人“撥出為民”,準其自謀生計,這是一次較大的釋放官莊農奴的行動。以后又一再頒布“出旗為民”的詔令,不但準許壯丁開戶為民,而且準許開戶的壯丁,將“契買民地并開墾地畝”,“帶往為業”。皖南地主有奴役“伴當世仆”的制度,雍正五年1727年),清下令將部分伴當世仆”“開豁為良”;規定“其不在主家所生者,仍照旗人開戶之例豁免為良”,“至年代久遠,文契無存,不受主家豢養者,概不得以世仆名之,永行嚴禁”。至于其他過去被打入賤民階層的人,雍正時期也陸續詔令削除其賤籍。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除山西陜西教坊樂籍,改業為良民”又令“除浙江紹興府惰民丐籍”。后又下令將蘇州府常熟、昭文兩縣舊有丐戶“照樂籍惰民之例,除其丐籍,列為編民”。粵東地區有一種名為“戶”的“賤民”,他們以船為家,以捕魚為業。清下令“凡無力之登戶,聽其在船自便,不必強令登岸,如有力能建造房屋及搭棚棲身者,準其在于近水村莊居住,與良民一同編列甲戶,以便檢查,勢家土棍不得借端欺凌驅逐”。——據呂克勤、徐耀耀、徐高祉、袁坤主編《中國古代史》整理(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初年社會改革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朝初年社會改革的背景及意義。14.(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實行租庸調制,成年男子是國家賦役的主要承擔者。其每年需向國家交納粟二石,為租;交納絹二丈、棉三兩或布兩丈五尺、麻三斤,為調;需為政府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徭役,丁男可采取“輸庸代役”的方式以免役。隨著均田制的破壞,農民大量逃亡。安史之亂爆發后,政府新增很多稅收項目,但并沒有解決經濟困局。780年,宰相楊炎將此前的租庸和名目繁多的雜稅合并為地稅和戶稅,地稅是履畝征稅,戶稅是按戶等高低征收絹帛和錢,分夏秋兩次征稅,此為兩稅法。——摘編自李軍《從租庸調到兩稅法》材料二唐初立租庸調之法,……楊炎變為兩稅,……雖租庸調之名渾然不見,其實并租庸而入于租也,相沿至宋,未嘗減庸調于租內,而復斂丁身錢米。……嘉靖末行一條鞭法,通府州縣十歲中,夏稅、秋糧、存留……均徭、里甲、土貢、雇募、加銀之例,一條總征之。……雜徭仍復紛然。……嗟乎!稅額之積累至此,民之得有其生也亦無幾矣。——黃宗羲《明夷待訪錄》(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朝兩稅法與租庸調制相比有何新變化,并分析兩稅法的歷史作用。(2)根據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國賦稅制度演變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弊端,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形成的原因。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英國實行的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故D正確。2、D【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大宗地位通過主祭祀權而體現,以祭祀權的大小高低形成政治化、等級化的血緣宗法關系,故D項符合題意;A項,題干并未強調血緣政治對等級劃分的影響,排隊;B項,題干中以祭祀權體現大小宗地位,并非以大小宗地位反映等級制度,排隊;C項,題干強調的是大宗掌握主祭祀權,并非所有祭祀權都在大宗手中,排除。3、A【解析】

中國商人只愿意交換白銀,甚至也不喜歡黃金,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當時國內白銀價格高于世界水平,交換回白銀能讓這些商人獲利更多,故選A;材料反映的不是朝貢貿易,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海外貿易,與自然經濟占據主導地位無關,排除C;D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A。4、B【解析】

宋代的理學強調社會責任感。材料中“文學作品……對愛國主題給予格外的重視”說明文學創作的風格受到理學的影響,故B正確;材料并不是說明文人階層重視抒發情感,排除A;材料說明的文學作品受到理學的影響,沒有體現出統治集團推行重文輕武,排除C;材料沒有體現出崇尚文化的氛圍濃厚,排除D。故選B。5、C【解析】

為了避免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禁軍將領篡奪皇位的歷史教訓,宋朝實行文官體制,防止武將篡權,故選C項;三公九卿制是秦朝中央官制,排除A項;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時出現的中央官制,排除B項;行省制度出現于元朝,排除D項。故選C。6、C【解析】

最高法院的判決否定了馬里蘭州的征稅法案,體現了中央的權威,表明聯邦制得到鞏固,選項C正確;A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B表述與題干意思相反,排除;美國是三權分立,排除D。7、A【解析】

原始農耕開始于新石器時代,而姜寨遺址中的磨制石器是新石器的顯著特點,A正確;鐵器是傳統農業的特點,B不符題意;原始農耕的主要工具是木器、石器、而青銅農具極少,C錯誤;秦漢時期是傳統農業時期,D錯誤。8、C【解析】

德彪西的作品多以詩、畫、自然景物為題材,著意表現感覺世界中的主觀印象,說明其作品重視藝術家內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現”,具有向現代音樂過渡的特點。故答案為C項。德彪西被總括為印象派音樂的代表,不屬于理性主義或浪漫主義,排除A、B項;德彪西的音樂作品沒有表現出強烈的批判現實精神,排除D項。現代派藝術不再滿足傳統藝術的表現形式,更加注重藝術家的主觀感受,重視藝術家內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現”。在德彪西的作品中看不到古典主義音樂的嚴謹結構、深刻的思想性和邏輯性,也看不到浪漫主義音樂的豐富情感,取而代之的則是奇異的幻想因素、朦朧的感覺和神奇莫測的色彩。德彪西的音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尤其是他那獨特的“印象主義”風格,對二十世紀現代音樂起到了直接影響作用,因此德彪西又往往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現代音樂的開創人物。9、D【解析】

1954年正值國家工業化建設,因此宣傳畫《未來的工業建設小能手》反映了當時國家大力推進工業化建設,D正確;宣傳畫的主題是工業建設,與教育、生態環保以及農田水利建設無關,排除A、B、C。10、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發展了科舉制,大大吸納了飽學之士,因此有“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之說,故D項正確;軍功授爵制是秦朝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是魏晉時期的選官制度,察舉制是漢代的選官制度,故ABC錯誤。11、D【解析】

材料信息是,1930年1月,中國絹織物、襪子以及生絲的銷售額均有下降,但庫存量卻增加了。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和世界性經濟危機導致中國紡織品國際市場需求萎縮有關,故D正確;材料和傳統經濟的抵抗性無關,故A錯誤;此時民族工業有了快速發展,故B錯誤;材料不涉及國內繅絲技術,故C錯誤。12、C【解析】

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國家對外侵略由商品輸出變為資本輸出。根據材料“一次付給巴拿馬1000萬,9年后每年再付租金25萬美元,從而取得開鑿運河和‘永久使用、占領和控制’運河和運河區的權利”符合資本在全球擴張,故選C;A在材料中不能體現,排除;在巴拿馬開鑿運河進行經濟擴張不能體現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B錯誤;D是針對中國,排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特點:政策涉及范圍廣,覆蓋人群多;主要針對沒有人身自由的人(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奴婢的人身自由);具有一定的平等觀念;政策實施具有靈活性。(2)背景:清廷面臨鞏固政權的任務;舊的生產關系不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清廷須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明清之際的社會動蕩使經濟凋敝;緩解滿漢矛盾的需要。意義:緩和了社會矛盾,鞏固了統治;自由農民增加,有利于發展生產,增加政府收入;打擊了大地主的勢力;利于推動滿漢融合。【解析】

(1)特點:據材料“這是一次較大的釋放官莊農奴的行動”,可知政策涉及范圍廣泛,仔細閱讀第二段材料可知當時改革的對象主要是沒有人身自由的人,這也說明了改革具有一定的平等觀念,而且第二段材料信息還顯示當時清政府在不同地區采取了不同的改革措施,說明政策的靈活性。(2)背景:結合所學知識可從政治、經濟、社會等角度展開分析。從政治上講,雍正、乾隆年間為清初,清廷面臨鞏固政權的任務;從經濟上講,主要是因為舊的生產關系不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明清之際的社會動蕩使經濟凋敝,清廷為了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就必須要改變現狀,故進行了相應的社會改革;從社會的角度看,清初滿漢矛盾較為突出,有必要通過社會改革來緩解民族矛盾。意義:意義可從背景的內容推到而出,也分為政治、經濟、社會等角度。從政治上看,對農奴的釋放有力地打擊了大地主的勢力,鞏固了統治;從經濟角度看,對農奴的釋放使自由農民增加,有利于發展生產,增加政府收入;從社會的角度看,社會改革有利于緩和了滿漢民族矛盾,利于推動滿漢融合。14、(1)新變化:稅收標準從以人丁為主到以人丁和資產為主;稅種由繁到簡。作用: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改變了以人丁為主的收稅標準的賦稅制度,減輕了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2)弊端:征稅越來越多,百姓負擔越來越重。原因:封建專制,階級壓迫嚴重;決策隨意,缺乏民主監督;統治后期吏治腐敗,搜刮百姓;土地兼并嚴重影響政府收入。【解析】

(1)新變化:根據材料“宰相楊炎將此前的租庸和名目繁多的雜稅合并為地稅和戶稅,地稅是履畝征稅,戶稅是按戶等高低征收絹帛和錢,分夏秋兩次征稅,此為兩稅法”可知,稅收變化主要體現為稅收標準從以人丁為主到以人丁和資產為主;稅種由繁到簡。作用:根據材料“,政府新增很多稅收項目,但并沒有解決經濟困局”并結合所學可知,兩稅法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根據材料“需為政府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徭役,丁男可采取‘輸庸代役’的方式以免役”并結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