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文言閱讀題_第1頁
寫景文言閱讀題_第2頁
寫景文言閱讀題_第3頁
寫景文言閱讀題_第4頁
寫景文言閱讀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寫景狀物文言文閱讀練習題(一)游攝山棲霞寺記[明]王世貞余以三月朔赴留都①,從京口陸行且百里,始及龍?zhí)扼A。大雨,出沒于危峰峭壁之址,與江相膠帶而行,如是者凡二十里。雨益甚,江山之勝顧益奇,秀色在眉睫間,應接不暇,欣然忘其衫屨之淋漉也。抵驛,與兒子騏及張生元春小飲。呼驛宰,問以攝山道,甚難之。謂:“徑險而受雨則濘,可無往也。”余興發(fā),不可遏。質明起,遂取所向道。時曉色熹微,與霽色接,溪流暴漲,不絕聲。然所過諸嶺多童,至中凹處,忽得蒼松古柏之屬,是為攝山。趨馳道數百步,得寺曰棲霞。右方有穹碑,唐高宗所撰,碑陰“棲霞”二大字,雄麗飛動,疑即唐人筆也。稍東,拾級而上曰山門,一碑臥于地,拂而讀之。后拾級復上,與元春、兒騏由殿后啟左竇而出,探所謂千佛巖者。其陽為石塔,塔不甚高,而壁金剛力士像于四周,頗巧致。塔左圓池,一泉泓然滿其中,石蓮花蹙沸而起,僧咸資汲焉,曰品外泉。茲泉陸羽②所未品也。循千佛巖沿澗而進,迤邐不可窮,時旭日漸融,草樹被之,蔥蘢有光澤。澗水受雨,爭道下迸,勢如散珠,聲若戛玉。僧以酒茗從,興至輒酒,足疲輒茗。已,由中峰澗過嶺,其直如截者曰天開巖。中僅通一線徑,雖不甚高,而孤險嚙足可畏。將自此問絕頂,而力不勝矣。其西則層疊浪嶺,直下亂石錯之,若海波洶涌。兒子興未已,復呼元春登絕頂。返則日下矣。欲驕余以所不及見,余謂:“若所見非大江耶?業(yè)已自龍?zhí)讹栔印!倍硬荒軐Γ司蛯嫛=裉煜旅酱髣x,處處有之,然不能兩相得。而其最著而最古者,獨茲寺與濟南之靈巖、天臺之國清、荊州之玉泉而已。靈巖于三十年前一游之,忽忽若夢境耳。今者垂暮,而復與觀棲霞之勝。(選自王世貞《弇州山人續(xù)稿》卷六十三,有刪節(jié))[注]①留都:指南京。明成祖遷都北京后,以舊都南京為留都。②陸羽:唐朝人,精于茶道,遍品名茶和名泉,著有《茶經》。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出沒于危峰峭壁之址址:山腳B.然所過諸嶺多童童:光禿C.其陽為石塔陽:外面D.僧咸資汲焉。資:依靠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A.與江相膠帶而行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B.石蓮花蹙沸而起吾嘗終日而思矣C.茲泉陸羽所未品也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D.欲驕余以所不及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先寫赴留都路上冒雨依山沿江而行,得見奇?zhèn)バ沱惖慕矫谰埃矏傋缘茫鼌s了衣履盡濕,為下文寫對攝山棲霞的游興作鋪墊。B.文章寫觀寺,依次寫觀寺院、石碑,及千佛巖、石塔和品外泉。寫游山,所見有雨后初霽,草樹潤澤,澗水奔流;有山巖孤險,群峰層疊。C.作者慨嘆,三十年前游濟南靈巖,僅得見古寺;但不如棲霞寺這樣既著名又古老,而且名山與古寺兩者相得益彰就更為難得。D.文章敘事寫景中,穿插了對寺院碑刻的書法藝術的考察和評價,簡略介紹了品外泉得名的由來,體現了作者的見解和學識。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呼驛宰,問以攝山道,甚難之。譯文:(2)僧以酒茗從,興至輒酒,足疲輒茗。譯文:(3)若所見非大江耶?業(yè)已自龍?zhí)讹栔印Wg文:(二)閱讀材料,完成19-20題。(10分)方望溪刪改八家文,屈悔翁改杜詩,人以為妄。余以為,八家與少陵復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復辯論而不遵其改者要之擇摘于字句間雖六經頗有可議處固無勞二公之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選自袁枚《隨園詩話》)19.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限6處)。(6分)八家與少陵復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復辯論而不遵其改者要之擇摘于字句間雖六經頗有可議處固無勞二公之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二)閱讀蘇轍的《南康直節(jié)堂記》,完成4—6題。(9分)南康直節(jié)堂記①[宋]蘇轍南康太守聽事之東,有堂曰“直節(jié)”,朝請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長短巨細若一,直如引繩,高三尋,而后枝葉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莖;凜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長劍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為軍六曹吏所居,杉之陰,府史之所蹲伏,而簿書之所填委,莫知貴也。君見而憐之,作堂而以“直節(jié)”命焉。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風雨撓之,巖石軋之,然后委曲隨物,不能自保。雖竹箭之良,松柏之堅,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棟宇者,與竹柏同,而以直過之。求之于人,蓋所謂不待文王而興者耶?徐君溫良泛愛,所居以循吏稱,不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觀其所說,而其為人可得也。《詩》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飲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為曲,為曲必屈,曲可為乎?吾欲為直,為直必折,直可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葉,安而不危乎?清風吹衣,飛雪滿庭,顏色不變,君來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廬山之民,升堂見杉,懷思其人,其無已乎?”歌闋而罷。元豐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蘇轍記。注:①蘇轍作此文時為元豐八年,他因蘇軾案牽連而遭貶已有五年,其時應是仍在筠州。筠州雖屬江南西路而南康屬江南東路,但二者相鄰,故與徐望圣有往來。4.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揭:高舉B.觀其所說,而其為人可得也說:同“悅”C.然后委曲隨物委曲:屈曲變彎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特立:與眾不同5.下列各組加點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府史之所蹲伏B.惟杉能遂其性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其孰能譏之乎C.與竹柏同,而以直過之D.君以客飲于堂上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久之,能以足音辨人6.下列對文意的敘述或對文章的欣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聽事堂的東面種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樹,并在杉樹旁建造了一座廳堂,命名為“直節(jié)堂”。B.作者認為樹木剛生長時,沒有不直的,然而經過風吹雨打,或受到巖石的擠壓,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樹可以。C.“直節(jié)”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對杉樹的“直節(jié)”之性作了由衷的贊美。巨杉之性即剛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狀物,實則寫人。D.文章寫堂而寫杉,寫杉而實寫徐望圣,借寫徐望圣又將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態(tài)度抒發(fā)無遺,紆徐曲折,極盡含蓄之妙。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1)君見而憐之,作堂而以“直節(jié)”命焉。(2)吾欲為直,為直必折,直可為乎?(3)廬山之民,升堂見杉,懷思其人,其無已乎?21.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斷句。嶺南氣候不齊吾嘗云菊花開時乃重陽涼天佳月即中秋不須以日月為斷也今歲九月殘暑方退既望之后月出愈遲。然予嘗夜起登合江樓,……逮曉乃歸。杜子美云:“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此殆古今絕唱也。(蘇軾《東坡詩話錄》)西湖七月半①張岱②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其一,樓船簫鼓,峨冠盛筵,燈火優(yōu)傒,聲光相亂,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樓,名娃閨秀,攜及童孌,笑啼雜之,環(huán)坐露臺,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聲歌,名妓閑僧,淺斟低唱,弱管輕絲,竹肉相發(fā),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車,不衫不幘,酒醉飯飽,呼群三五,躋入人叢,昭慶、斷橋③,嘄呼嘈雜,裝假醉,唱無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輕幌,凈幾暖爐,茶鐺旋煮,素瓷靜遞,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樹下,或逃囂里湖④,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tài),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杭人游湖,巳出酉歸,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隊爭出,多犒門軍酒錢,轎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斷橋,趕入勝會。以故二鼓以前,人聲鼓吹,如沸如撼,如魘如囈,如聾如啞。大船小船一齊湊岸,一無所見,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興盡,官府席散,皂隸喝道去。轎夫叫船上人,怖以關門,燈籠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擁而去。岸上人亦逐隊趕門,漸稀漸薄,頃刻散盡矣。吾輩始艤舟近岸。斷橋石磴始涼,席其上,呼客縱飲。此時,月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颒面。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拉與同坐。韻友來,名妓至,杯箸安,竹肉發(fā)。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愜。[注]①七月半:農歷七月十五日,俗稱中元節(jié),又名鬼節(jié)。杭州舊習,人們于這天晚上傾城出游西湖。②張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學家。③昭慶:昭慶寺,在西湖東北岸。斷橋:原名保佑橋,唐代改稱斷橋。④里湖:西湖分外湖、里湖、后湖。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燈火優(yōu)傒優(yōu)良B.竹肉相發(fā)歌喉C.茶鐺旋煮不久D.轎夫擎燎火炬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以五類看之以故二鼓以前,人聲鼓吹,如沸如撼,B.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tài)席其上C.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一一簇擁而去。D.以五類看之向之淺斟低唱者出7.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作者認為真正賞月的一組是①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②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③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④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⑤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tài),亦不作意看月者⑥人散“始艤舟近岸”之“吾輩”A.①②B.③⑥C.④⑤D.⑤⑥8.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名娃閨秀”“童孌”“名妓閑僧”“好友佳人”“韻友”“名妓”皆是作者眼中的“七月半之人”。B.五種人,涵蓋了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不同類別,游湖的繁華,其實也是社會的繁華,更是作者醉心于繁華的現實生活的寫照。C.西湖七月半自有其迷人之處,俗人眼中似無可看,而在雅人的眼中,則處處是詩。作者的審美情趣自然是高雅脫俗的,但也不免傳統文人孤高自賞的毛病。D.本文是一篇絕妙的記游散文。文字簡潔,描寫生動,構思新奇。最后一段從前面的第三人稱的敘述轉為第一人稱的敘述。開頭奇警峭拔,結尾韻味悠長,藝術技巧委實高明。9.翻譯和斷句(9分)(1)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①或逃囂里湖,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tài),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譯文:②轎夫叫船上人,怖以關門,燈籠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擁而去。譯文:(2)用“/”給下列文段斷句。(3分)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選自《中庸》)寫景狀物文言文閱讀答案(一)文言文閱讀(19分)5.C【解析】考查理解文言文實詞的含義。陽,指山南水北。課文《愚公移山》中“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答案】C【解析】考查理解文言文虛詞的含義和用法。B連詞,表示修飾。A.介詞,相當于“跟”、“同”;連詞,表示并列,可譯為“和”,“同”。C.助詞,在動詞前,與動詞組成“所”字結構,屬名詞性短語,表示“所……的事物”;“為”和“所”呼應,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D.介詞,可譯為“用”“拿”;連詞,表示目的關系,可譯為“用來”【答案】.B7.【解析】考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并加以概括。C作者認為,濟南之靈巖、天臺之國清、荊州之玉泉與攝山棲霞寺同為“最著與最古”的寺廟【答案】C8.【解析】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答案】(1)我叫來了驛站的主管官吏,向他探問前往攝山的道路,他認為路很難行。(每句1分)(2)和尚帶著酒和茶跟隨我們,我們游興極濃時就飲酒,走路疲倦了就品茶。(每句1分)(3)你們所看到的不就是長江嗎?我在龍?zhí)扼A時就已經飽覽長江風光了。(每句2分)附參考譯文:我于三月初一前往南京,從京口出發(fā)由陸路行走,走了將近一百里路,才到達龍?zhí)扼A。天下著大雨,我在山峰高聳、崖壁陡峭的山腳下穿行,緊貼著長江向前行進。在這樣的道路上一共走了二十里。雨越下越大,長江和山峰的美景看起來就更覺得奇秀,美麗的景色不斷呈現在眼前,讓人應接不暇。喜悅自得,竟然忘卻了衣衫鞋襪全被雨浸濕,水直往下滴。到達驛站時,同我的兒子王騏以及一個叫張元春的書生一起飲了一會兒酒。我叫來了驛站的主管官吏,向他探問前往攝山的道路,他認為路很難行,說:“道路艱險,而且下雨之后變得泥濘,還是不要去了吧。”但我的游興大發(fā),什么困難也不能阻擋我。天亮時我們就起來,順著昨天打聽到的路徑行走。這時,天剛破曉,天色微明,同雨過天晴后清新的山色相連,山間的小溪一夜之間水流暴漲,嘩嘩的流水聲不絕于耳。但是所經過的山嶺大多是光禿禿的,來到中間的山凹里,忽然發(fā)現許多蒼松古柏之類的樹木,這里就是攝山。沿大道走了幾百步遠,發(fā)現一座名叫棲霞的佛寺。寺院的右邊有一座高大的石碑,碑文是唐高宗撰寫的,石碑的背面鐫刻著“棲霞”兩個大字,筆法雄健清麗,筆力飛動,想來是唐朝人的手筆。稍稍向東,踏著石階一級一級向上走,就到了寺院的山門,一塊石碑躺倒在地上,拂去了碑上的灰塵讀了讀碑文。再踏著石階向上,同元春、騏兒一道,從大殿的后面打開左邊的門走了出去,去探尋人們所說的千佛巖。千佛巖的南面是一座石塔,塔不太高,但四壁上所雕刻的金剛力士像,頗為精巧別致。石塔的左邊是一個圓形的池子,一股泉水溢滿池中,像一朵石蓮花一樣噴涌出來,寺院里的和尚都依靠這個泉池取水飲用,泉名叫品外泉。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這泉水是陸羽不曾品評過的。順著千佛巖,沿著一條山澗向前走,山路蜿蜒曲折沒有盡頭,這時太陽已經升起,山間霧氣漸漸消散,野草樹木在陽光下顯得蒼翠蔥蘢、光亮潤澤;大雨過后澗水猛漲,爭搶著水道向下奔瀉,那形狀如同散亂的珍珠,那聲音就像敲擊玉石鏗鏘悅耳。寺院里的和尚帶著酒和茶跟隨我們,我們游興極濃時就飲酒,走路疲倦了就品茶。不久,從中峰澗越過一座山嶺,那兩邊的山崖陡直如同用刀截開的切口,叫做天開巖。兩崖之間僅僅只一線寬,路雖然不算很高,但陡峭危險,站不住腳,十分可怕。本想要從這里登上頂峰,但再也沒有力氣了。天開巖的西側,重重疊疊的山嶺像起伏的浪濤直沖而下,散亂的山石交錯地雜陳于其間,看上去就像大海波濤洶涌澎湃。我的兒子游興還很濃,又拉著張元春一道去攀登棲霞山的頂峰。他們回來的時候,太陽已經下山了。他們想要用我未能到山頂親眼目睹的景致在我面前引為驕傲。我對他們說:“你們所看到的不就是長江嗎?我在龍?zhí)扼A時,就已經飽覽長江風光了。”兩個年輕人無言以對,只好去睡了。如今普天下名山和宏大的寺廟,到處都有,但是名山和寺廟兩者不能相得益彰。而其中最著名又最古老的,只有這座棲霞寺和濟南的靈巖寺、天臺的國清寺、荊州的玉泉寺而已。靈巖寺我在三十年前就去游覽過一次,現在還像在夢境之中。如今我已到了垂暮之年,卻又得以觀賞了棲霞寺的勝景。(二)【解析】考查理解并給文言文句子斷句。除了要理解文意,也可據標志斷句。如兩個“必有”的句式,虛詞“雖”、“固”。【答案】八家與少陵復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復辯論而不遵其改者/要之/擇摘于字句間/雖六經頗有可議處/固無勞二公之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二】閱讀蘇轍的《南康直節(jié)堂記》,完成4—6題。(9分)4.D【解析】考查理解文言文實詞的含義。特立:獨立,挺立,高高聳立5.C【解析】考查理解文言文虛詞的含義和用法。C都是連詞,表轉折;A項:“杉之陰,府史之所蹲伏”可知,“之”為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詞;B項:它(代詞)/語氣副詞,加強反問語氣。D項:“堂成,君以客飲于堂上”,據句意可推知,這里的“以”是“與”的意思/用6.A【解析】考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并加以概括。A項杉樹并非徐望圣所種7.【解析】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答案】(1)徐君(徐先生)見到這個地方,很是愛惜它,就改建成這座廳堂并命名它為“直節(jié)”。(2)我想做個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會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嗎?(3)廬山一帶的百姓,登上直節(jié)堂見到了杉樹,就會懷念起像杉樹一樣品行正直的人,這種懷念大概是(永遠)不會停止的吧!附加題:閱讀材料,完成21-23題。(10分)21.【解析】考查理解并給文中的句子斷句。【答案】。標點如下(學生只要斷句):嶺南氣候不齊,吾嘗云:“菊花開時乃重陽,涼天佳月即中秋。不須以日月為斷也。”今歲九月,殘暑方退,既望之后,月出愈遲。【參考譯文】南康太守辦公廳的東面,有一座廳堂叫“直節(jié)堂”,是朝請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樹,長短粗細一樣,直得像墨線彈的一樣,在二丈多高處開始長有枝葉。這些樹高聳的樣子就像高高舉起的太常旗、像巍巍矗立的承露盤的柱。那種凜然正氣又像公卿大夫頭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長長的寶劍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這里起初是南康軍的各部門官吏住的地方,杉樹的樹蔭底下,是書記們蹲伏在一起辦公的場所,簿冊文書丟在里面,沒有人知道這兒有什么可貴之處。徐君見到這個地方,很是愛惜它,就改建成這座廳堂,而且命名為“直節(jié)”。樹木剛生來時,沒有不是直的。不幸經過風吹雨打而彎曲,或受到巖石的擠壓,這樣才隨外物的影響而屈曲變彎,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即使像竹箭這樣的優(yōu)質、松柏這樣的堅貞都免不了這樣。只有杉樹能順著它的本性,不用人扶植就能長得很直。活著能傲對冰雪,死后能利用它做棟梁屋宇,都與竹、柏相同,但在軀干挺直這點上卻又超過了竹、柏。如拿杉的這種品格要求于人的話,那么,這種人大概就是所謂“不等文王出現就會崛起”的豪杰之士吧!徐君性格溫和善良,廣施仁愛,在他任職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稱贊。他不施行嚴明苛刻的政令,但行為卻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歡的,就可知道他的為人了。《詩經》說:“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繼承前人的事業(yè)。”直節(jié)堂建成之后,徐君與客人在堂上宴飲,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著歌說:“我想做個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會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嗎?我想做個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會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嗎?正像這叢杉樹,高高聳立而不偏倚,枝椏伸展,葉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險嗎?然而清風吹動衣襟,飛雪灑滿庭院,杉樹依然顏色不變,您來到樹下休息游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樹,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樹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愛樹的人呀!廬山一帶的百姓,登上直節(jié)堂見到了杉樹,就會懷念起像杉樹一樣品行正直的人,這種懷念大概是永遠不會終止的吧!”一曲歌終,宴會也就散了。元豐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蘇轍記。(三)本大題7小題,共33分。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題。(21分)5.【解析】優(yōu):優(yōu)伶,戲曲演員。【答案】A【解析】A.介詞,第一個“按照,根據”,第二個“因為”;B.都是代詞“他(它)”,代第五類人(“斷橋石磴”);C.第一個連詞,表轉折關系;第二個連詞,表修飾。D.第一個他們,代詞;第二個解釋為“那些”,代詞。【答案】B7.【解析】⑤是指文人雅士,作者引為同調【答案】D【解析】錯在“作者醉心于繁華的現實生活”。一則作者生活在明晚清初,入清以后,寫這樣一篇追憶明末杭州風習的小品,勾畫一幅人情世態(tài),是懷有國破家亡的感傷的;二則亦表現了作者超然于市俗的散淡之趣。【答案】B9.【解析】考查對文言文的斷句和翻譯。考生可據上下文進行猜讀。【答案】(1)翻譯:①有的為逃避(外湖人多)喧鬧而(躲到)里湖,(他們在認真)賞月但別人卻看不到他們賞月的情態(tài),(他們)也不是故意做作的賞月之人,可以看看這一類人。(注意“逃囂”“而”“作意”“之”的翻譯)②轎夫召喚船上的游人,用城門即將關閉(晚了進不了城)來恐嚇他們,燈籠火把像排列的星星,一伙一伙地簇擁著離開了。(注意“怖”“列”的翻譯及倒裝句式)(2)斷句: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困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3分,錯二處扣一分,減完3分為止。)附:《西湖七月半》參考譯文:西湖(農歷)七月十五日(的晚上),無一處可以觀看,只能觀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觀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可以)按照五種類型來觀看他們。第一類,(乘坐)有樓臺裝飾的游船,船上有樂器吹彈,戴著高冠,擺著盛大的酒席,燈光中歌妓表演,仆役侍候,歌聲與燈光交錯,迷人耳目,(這是)名義上是為了賞月而來但實際上并沒有看見月亮的一類人,可以看看這一類人;第二類,也有坐在船上的,也有坐在樓上的,(有)名門的美女,大家的小姐,帶領著美貌的男孩,笑聲叫聲相雜,環(huán)坐在樓船的平臺上,看看左邊又望望右邊,(這是)人雖在月亮下面卻實際上不看月亮的一類人,可以看看這一類人;第三類,也有船,也有音樂歌聲,名妓助歡,閑僧佐談,慢慢地喝酒,輕輕地歌唱,蕭管低吹,琴瑟輕彈,樂器伴和著歌聲,也在月亮下面,(這是)自己賞月同時希望別人觀賞他賞月情狀的一類人,可以看看這一類人;第四類,不乘船也不坐車,不穿長衫也不戴頭巾,酒足飯飽(之后),叫上三五個人,擠進人群里,(去)昭慶寺、(過)斷橋,大叫大嚷(聲音)雜亂,假裝酒醉,唱歌沒有腔調,月亮也看,賞月的人也看,不賞月的人也看,但實際上(這是)什么也沒看的一類人,可以看看這一類人;第五類,乘著帶有細薄帷幔的小船,(船上)有干凈的茶幾和溫暖的茶爐,一小鍋茶不久就煮好了,(用)雅潔精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