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題解題思路_第1頁
現代文閱讀題解題思路_第2頁
現代文閱讀題解題思路_第3頁
現代文閱讀題解題思路_第4頁
現代文閱讀題解題思路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現代文閱讀題解題思路

現代文閱讀是高考語文試題的第四大部分,人值重,主觀性強,答題要求嚴密,評分要求嚴格,考生得分難度大。從考試考試范圍看,要求考生能夠閱讀一般社科類、科技類和文學作品三類文章;從考試思維目標看,考查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創造性和想像力;從考試語言目標看,考查考生語言表達的簡明、連貫、得體、從考試審美目標看,考查考生的辨別能力、感悟能力、審美能力;從考試內容看,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分析文章、鑒賞評價的能力;從考試形式看,有簡答題和多項選擇題兩種題型;從語言運用看,主要為主觀表達題;從答題角度看,可分為摘錄原句法、揣意自答法、撮要改寫法、領會選擇法。現代文閱讀考查內容多、范圍廣、難度大,從思想內容到藝術形式,從宏觀制作到微觀末節,無所不容,使得平時訓練顯得頗為刺手,學生復習較為困惑。本文從試題題型入手,列舉一些高考模擬題分析其解題思路。

一、撮取填空型

題型簡析:這是高考現代文閱讀中一個常見題型,要求考生對原文進行閱讀思考分析之后,作出合理的判斷選擇,或直接選用原文詞語,或摘取組合原文詞語,或據意撮寫簡明扼要的詞語填空。這類題型對學生把握語境的要求較高,只有在理解題意之后找到感覺,準確判斷,才能不輕易失分。運用比較多的答題方法是摘錄原句法和撮要改寫法。

例一:冬日早晨,醒來時被窩里還是暖洋洋的。這一刻間里靜得出奇。忽然,水汽蒙蒙的窗上出現一個影子,很快,我辨出那是一只停在窗臺上的鴿子,正慢慢地拍打著翅膀,而冬日的陽光把這一組連續的動作映在窗上,這種感覺很有點像是皮影戲。我一直在寂靜中躺著,看著這只鴿子,心中泛起一絲喜悅,甚至可說是歡樂。(摘自朱潔《輕輕照耀》)

問題1:作者在本段末句寫道:“看著這只鴿子,心中泛起一絲喜悅,甚至可說是歡樂。”

對鴿子的描寫,最能體現“一絲”喜悅的詞語是哪個?

答:_______________

解題思路:此題采用摘錄原句法,因為要求找出語段中代表性的詞語。引起作者喜悅和歡樂的是清晨冬日的陽光下鴿子拍打翅膀的動作。這喜悅僅僅是“一絲”而不是巨大的狂瀾,與當時的環境有關,也與作者的心境有關,最關鍵的鴿子當時悠閑自在的慢鏡頭動作。

答案1:慢慢(或“慢慢地拍打”)。

例二:老的讀書方法有兩種。一種是A式的,讀得很細心,鉆研每一段,以至每一句,甚至為了一個字寫多少萬字的研究論文。其缺點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撿了芝麻、綠豆卻丟了西瓜,對所讀書的主要觀點、思想卻忽略了。另一種B式的,這樣讀書的人抓住了書里的主要東西,吸收了營養,豐富提高了自己,但是不去作尋章摘句的工作。明朝人曾經對這兩種方法作了很好的比喻,說前一種人擁有一屋子散錢,卻少一根繩子把錢拴起來,后一種人恰好相反,只有一根繩子,缺少拴的錢。用現代化的話說,這根繩子子就是一條紅線。這兩種方法都有所偏頗。

問題2:根據文意,歸納A處的讀書方法:_______________式。

問題3:根據文意,歸納B處的讀書方法:_______________式。

解題思路:第2題的答案是現成的,只不過A式的讀書方法,要到下面論B式讀書方的句子中尋找,而且是用否定的形式、定語的形式出現的,就看你有沒有這樣的閱讀意識:有意識地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自覺地運用聯系對比的觀點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第3題的答案則需要根據原文意思自答了,用揣意自答法。寫成“粗枝大葉式”“囫輪吞棗式”“走馬觀花式”等大致可以吧,不過還有更好的答案,請練習者琢磨琢磨,加以比較。

答案2:尋章摘句。

答案3:觀其大意、不求甚解。

二、分析歸納型

題型簡析:這種題型能力要求高。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想像能力和感悟表達能力。一般沒有字數限制。回答時注意表述的準確性、完整性和嚴密性。思想內容、形式結構、藝術手法、表達方式、語言特色、感情傾向、修辭特點等,不一而足。常用的答題方法是撮要改寫法和揣意自答法。

例三:(原文原上面例二)

問題4:劃橫線比喻句說明了_______________

問題5:明朝人的比喻說明了_______________

解題思路:第4題,原題用了兩個俗語比喻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比喻只看到個別的、片面的、局部的,看不到大量的、全面的、整體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比喻指抓住了次要的丟了主要的。比喻句之后的那句話“對所讀書的主要觀點、思想卻忽略了”是對比喻句的總結,不過回答問題時還應加上自己的評價。用撮要改寫法。第5題,回答時要明確明朝人的比喻都是批評,也就是原文最后的結論。用摘錄原句法。

答案4:對所讀書的主要觀點、思想忽略了是不對的。

答案5:說明了老的讀書方法都有偏頗。

例四:它(注:指酸棗樹)高不足尺,葉疏花遲。云纏它,霧迷它,雨抽它,風摧它,霜欺雪壓,雷擊電轟。然而,酸樹并沒有被征服。它不低頭,不讓步,于數不盡的反擊和怒號中,練就了一身錚錚鐵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氣。(摘自《峭壁上的樹》)

問題6:請分析本段中加點句子的作用。

解題思路:值得重視的是本句鮮明的語言特色和修辭特點。要說出本句頗為儲蓄的表達目的,語言表達要完整。用揣意自答法。

答案6:這一句運用了排比、似人和對偶等修辭手法,以簡明生動的短句和凝練準確的動詞形象地表現了酸棗樹生長條件的惡劣。

例五:那酸棗是春光秋色日光星辰的饋贈,是一片濃縮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紅紅的,像瑪瑙,像珍珠,像一團燃燒的火焰,像那萬仞峭壁的靈魂。見到它果實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個奇怪的想法:小酸棗,或許正是那棵酸棗樹苦修苦熬數十年而得道的一棵心吧!有了心,它便會有夢,便會更加熱烈的擁抱世界了!(摘自《峭壁上的樹》)

問題7:請分析本段中加點句子的作用。

解題思路:要注意本句修辭手法、感情色彩和從小到大、由淺入深的刻畫方式,注意其表現的內涵。

答案7:本句運用了博喻和層遞等修辭手法,由酸棗的本質特點,飽含感情地贊頌了酸棗的外表牲征和內在精神。

例六:在一本比利時短篇小說集里,我無意間見到這樣的句子:“星星,美麗的星星,你們是滾在無邊的空間中,我也一樣,我了解你們……是,我了解你們……我是一個人……一個能感覺的人……一個痛苦的人……星星,美麗的星星……”

我明白這個比利時某車站小雇員的哀訴的心情,好些人都是這樣地對藍空的星群講過話。他們都是這樣地對藍空的星群講過話。他們都是人世間的不幸者,星星永遠給他們以地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個小小舞臺上,我看見了屠格涅夫筆下的德國音樂家老倫蒙。他或者坐在鋼琴前面,將最高貴的感情寄托在音樂中,呈現給一個人;或者立在藍天底下,搖動他那白發飄飄的頭,用贊嘆的調子說著:“你這美麗的星星,你這純潔的星星。”望著藍空里眼瞳似的閃爍著的無數子,他的眼睛潤濕了。

我了解這個老樂意家的眼淚。這應該是灌溉靈魂的春雨罷。

在我的房間外面,有一段沒有被屋瓦遮掩的藍天。我抬起頭可以望見嵌在天幕上的幾顆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視著那些美麗的星星。它們像一個人的眼睛,逞著深深的關心望著我,從不厭倦。這些眼睛每一霎動,就像賜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會墜落的。想到這,我的眼睛也潤濕了。(巴金《星》)

問題8:小雇員說“我了解你們”,作者說“我明白這個比利時車站的小雇員哀訴的心情”,又說“我了解這個老音樂家的眼淚”。維系他們這種理解的,在境遇上的紐帶是什么?在感情上的紐帶是什么?

解題思路:產生共鳴的條件是有著類似經歷的感受,注意原文議論的一句話“他們都是人世間的不幸者”。

答案8:境遇上,同處黑暗之中;感情上,都感到痛苦和不幸。

問題9:凝望星星,小雇員、老倫蒙和作者的感受相同之處是什么?“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會墜落的”,表現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題思路:三者的感情寄托這物是相同的,他們凝望星星時的感受也是相同的,不會墜落的是“我”心中的星星。

答案9:相同處是都感到無上的安慰;表現出作者存在著信心和希望。

問題10:本文所寫的三件事既無時間、地點上的聯系,也無因果關系,但放在一篇文章中卻絲毫不使人感到散漫、凌亂。這是為什么?

解題思路:問題問得較深刻較藝術。要作出明確的,需要對全文的寫作手法,藝術構思、表現主題加以思考。爭取回答得簡明到位。

答案:事件雖無直接聯系,但人物境遇相似、感情相通。

三、據意發揮型

題型簡析:如果說別的題型是要求考生很好地領會作者或出題者的意圖,然后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那么據意發揮型則更側重考查考生的語言和思維的創新能力和想像能力。它更多地涉及文學作品,要求根據給定的語境展開聯想和想像,將原文的空白填補完整,將作者含蓄的語言闡釋明白,將作者未盡的語方想像出來,本題型當然多用揣意自答法。

例七:(原文見例六)

問題11:本文以“星”為題有什么深刻含義?

解題思路:類似題目宜從思想內容、感情抒發、結構技巧、表現手法等多角度多方位思考。

答案11:文章以“星”為題,顯得含蓄優美,意味雋永。星是全文的線索,是作者抒發感情的對象,又是作者感情的寄托物。星具有象征意義,星是痛苦中的安慰,黑暗中的希望,而種安慰和希望是永存的。

例八:爾后,一個禮拜天,在鄉村里,孩子們的顏料盒來幫我忙了。我用他們那些玩具水彩顏料;一張嶄新的白白的畫布擺在我的面前;那支沒蘸色的畫笑重如千斤,性命攸關,懸在空中無從落下。我小心翼翼地用一支很小的畫筆蘸真正一點點藍顏料,然后戰戰兢兢地在咄咄逼人的雪白畫布上畫了大約像一顆小豆子那么大的一筆。恰恰那時候只聽見車道上駛來了一輛汽車,而且車里走出的不是別人,正是著名肖像畫家約翰·賴弗瑞爵士的才氣橫溢的太太。“畫畫!不過你還在猶豫什么喲!給我一支筆,要大的。”畫筆撲通一聲浸進松節油,繼而扔進藍色和白色顏料中,在我那塊調色板上瘋狂地攪拌了起來,然后在嚇得籟簌直拌的畫布上姿肆汪洋地涂了好幾筆藍顏色。緊箍咒被打破了,我那病態的拘束煙消云散了。我抓起一支最大的畫筆,雄赳赳氣昂昂地朝我的犧牲品撲了過去。打那以后,我再也不怕畫布了。(摘自丘吉爾《我與繪畫的緣分》)

問題12:分析上文句中加點的詞語“撲通”“扔”“瘋狂”“恣肆汪洋”在文中運用的表達作用。

問題13:分析上文句中加點的詞語“抓”“雄赳赳”“撲”在文中運用的表達作用。

解題思路:這兩道題考查考生對支詞和形容詞運用的理解和一定語言環境的語言感受能力。要結合上下文準確完整地表達意思。

答案12:用象聲詞“撲通”和動詞“扔”,說明那位太太繪畫時動作迅捷干脆果敢;用形容詞“瘋狂”修飾動詞“攪拌”,用形容詞“瓷肆汪洋”修飾動詞“涂”,生動逼真地表現了這位太太作畫時的粗狂豪放、毫無顧忌的作風。而這些正是作者當時所缺少而又必須具備的。

答案13:動作“抓”與“撲”都表現了作者在畫家太太的激勵和啟發下,病態的拘束煙消云散勇氣十足地投入繪畫中去;用“雄赳赳氣昂昂”修飾“撲”,更表現出一種豪壯的氣概,與先前的猶豫、小心翼翼、戰戰兢兢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四、限字精答題

題型簡析:這是高考現代文閱讀中的一個最基本題型。限定字數,既為了評分的方便統一,更為的是考查考生思維的嚴密性和表達的準確性。此題型融靈活性與規范性為一體,往往分值較高。

例九:這不是什么名山勝水,地圖上找不到,方志中無記載,卻在唐宋人的畫境中似曾相識。它未經名人雅士的諷詠禮贊,不著一字,自得風流。它不是珠圍翠繞、搔首弄姿的名媛閨秀,而是蓬門篳戶中光彩照人的碧玉,荊釵布裙,風鬟霧鬢,自有她天生雋秀的氣韻。(摘自柯靈《江樓》)

問題14:本段用對比和比喻的手法突出了江樓景色的哪三種美?每條限5個字以內回答。

第一種美是_______________

第二種美是_______________

第三種美是_______________

解題思路:回答此題用揣意自答法,因為原文中沒有現成的答案。每條5個字以內的回答,必須準確凝練。原文是敘述是形容是比喻,答案則應該直接簡明而又能抓住本質。設問中已有主語和謂語“第×種美是…”,回答僅僅是它的賓語部分,用短語即可。這短語的中心詞呼應主語“第×種美”,可寫成“…的美”。到底是怎樣的美呢?原文第一句是說它的無名平易似曾相識;第二句強調它的“自得風流”;第三句則側重它的天生氣韻。

答案14:平凡的美;自然的美;質樸的美。

例十:我國畫家都贊同“胸有成竹”的比喻說法。西洋畫家要是聽見這個說法,料想也會贊同。整幅紙呀布是個小天地,要在這上邊畫上幾竿或幾叢竹子,必得先在胸中有個準確的數,遠近疏密,枝葉位置,考慮得越周妥越好。畫竹子當然要像竹子,可是你什么不畫別的東西而畫竹子呢?必然是你從這幾竿或幾叢竹子中見到了難以言傳而可以筆達的精妙的東西。該怎么下筆才能夠真正表現那自得的精妙的東西,考慮得著實妥帖,有根有據,也就可以稱為“胸有成竹”。不知其然未必竟能然,竟能然是手腕運動的結果,不經過勤奮不懈的鍛煉,后者往往會跟不上前者,以致引起筆不能達意的遺憾。所以畫家必須有深入事物的眼力,有所自及的心力,以及如意表現的腕力,眼睛心思手腕三者協同努力,從事創作,那才可以說真正達到了“胸有成竹”的境界。于是試把國畫與西洋畫兩相比較。國畫非完全合乎“成竹”畫出來不可,倘若有一筆不合乎預想,有一根線條不在合適的位置上,那就是一幅失敗的畫,因為墨或顏料著在紙或絹上沒有辦法更改。西洋油畫當然也要求眼心手三者的一致協力,可是偶然有一處兩處疏失,可以涂上油質顏料把它修改,只要修改得當,那就不礙其為完美的畫。一邊是錯一筆就注定了失敗,一邊是偶然有敗筆還可以補救,我以為畫國畫比畫西洋油畫更容易,就從這第一個淺薄的想頭來的。要是不求什么完美,存心信筆亂涂,那無論國家西洋畫,都是嚴肅的美術家所唾棄的。(摘自葉圣陶《序》)

問題15:根據文章,說說畫家該怎樣即可稱“胸有成竹”。(不超過35個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題思路:此題采用摘錄原句法,因為原文中有關于“胸有成竹”的直接定義說明,只不過是個倒裝句。

答案15:對怎么下筆才能夠真正表現那自得的精妙的東西,考慮得著實妥貼,有根有據。

問題16:有些畫家為什么不畫別的東西而畫竹子呢?

這是因為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30個字)

解題思路:此題采用摘錄原句法。不過要注意,原文問的是“你為什么不畫別的東西而畫竹子呢?”葉圣陶在這里是把你當作畫家來設問的。而題目中則問“有些畫家”,思維的轉換要及時得當。

答案16:從幾竿或幾叢竹子中見到了難以言傳而可以筆達的精妙的東西。

問題17:文中“后者往往會跟不上前者”的“后者”指_____________“前者”指_____________(前后均不超過10個字)

解題思路:本題考的是指代詞的含義理解,在上下文中可以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