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知其不可而為之?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理解"知其不可而為之"這一觀點的內涵。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能夠準確流暢地翻譯課文。學會通過分析人物言行來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感悟、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文本。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以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孔子積極入世、勇于擔當的精神,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引導學生思考在現實生活中如何面對困難與挫折,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理解"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實質,把握孔子的人物形象。積累文言知識,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現實意義,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三、教學方法1.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韻律美,理解文意。2.討論法: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3.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角色扮演,增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4.講授法:對重點文言知識和難點問題進行系統講解,幫助學生掌握。四、教學過程(一)導入(5分鐘)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面臨各種選擇。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困難重重而放棄,有時候卻會堅定地朝著一個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前進。比如,有人想要在一個月內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50分,這聽起來很有難度,但他依然努力去做。這種明知困難卻不退縮的行為,在古代就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給出了他的觀點,那就是"知其不可而為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蘊含深刻哲理的文章,看看從中能得到哪些啟示。(二)背景介紹(3分鐘)本文選自《論語·憲問》。《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禮崩樂壞,社會動蕩不安。他一生致力于恢復周禮,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卻四處碰壁,不被當時的統治者所采納。然而,他始終沒有放棄,堅持自己的理想,這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貫穿了他的一生。了解了這些背景知識,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涵。(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鐘)1.教師范讀要求學生注意字音、節奏和語氣。教師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為學生營造文言文的學習氛圍。2.學生自由朗讀讓學生放聲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文章的內容和節奏。3.指名朗讀請幾位同學分別朗讀,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并進行評價,重點糾正字音和節奏方面的錯誤。4.全班齊讀通過齊讀,讓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加深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四)疏通文意(20分鐘)1.學生自主翻譯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行翻譯課文,圈畫出難以理解的字詞和句子。2.小組合作交流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嘗試共同解決。教師巡視各小組,適時給予指導。3.重點字詞和句式講解實詞"知其不可而為之"中"為",動詞,做。"子路宿于石門"中"宿",住宿;"于石門",在石門,是介賓短語后置。"晨門曰:'奚自?'"中"奚自",即"自奚",從哪里來。"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中"滔滔",形容局勢混亂;"以",與,和;"易",改變。虛詞"之":助詞"的",如"長幼之節,不可廢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如"天下之無道也久矣"。"而":表轉折,如"知其不可而為之";表修飾,如"趨而辟之"。特殊句式"子路宿于石門":介賓短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子路于石門宿"。"二三子何患于喪乎":介賓短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二三子于喪何患乎"。"晨門曰:'奚自?'":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晨門曰:'自奚?'"。4.教師總結歸納對重點字詞和句式進行系統總結,強調易錯點,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同時,對學生在翻譯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詳細講解,確保學生能夠準確理解文意。(五)文本探究(20分鐘)1.思考問題孔子為什么說"知其不可而為之"?他所認為的"不可"之事具體指什么?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如何理解孔子的這種精神?在當今社會有什么現實意義?2.小組討論學生分組討論上述問題,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記錄討論結果,并準備在全班發言。教師參與各小組的討論,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3.小組代表發言各小組代表依次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成果。其他小組可以進行補充或質疑,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氛圍。對于第一個問題明確孔子認為當時社會禮崩樂壞,恢復周禮、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困難重重,但他堅信自己的理想是正確的,所以說"知其不可而為之"。"不可"之事主要指改變當時混亂的社會局面,實現他所倡導的仁政理想。對于第二個問題文中"長沮、桀溺耦而耕......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體現了孔子即使面對隱士的質疑,依然堅定地要參與社會變革,拯救世人。"子路宿于石門......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從旁人的評價中也側面反映出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對于第三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孔子的這種精神體現了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對社會和他人高度的責任感。他不顧個人得失,勇于擔當起改變社會的重任。在當今社會,這種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比如,面對環境污染問題,雖然治理難度大,但許多環保人士依然堅持不懈地努力;面對科技創新的難題,科研工作者們不斷探索,知難而進。它激勵著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不輕易放棄,要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社會的進步而努力奮斗。(六)人物形象分析(10分鐘)1.自主思考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思考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從文中找出相關依據。2.全班交流學生發言,教師總結歸納孔子的人物形象特點。孔子是一個堅定執著的人。他明知恢復周禮困難重重,但始終不放棄自己的政治理想,周游列國,積極推行自己的主張。孔子是一個勇于擔當的人。他以天下為己任,認為自己有責任改變社會的混亂局面,拯救蒼生。孔子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在面對長沮、桀溺等隱士的質疑時,他能巧妙回應,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七)拓展延伸(7分鐘)1.聯系生活實際請同學們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事例,談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2.展示相關名言"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燮"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引導學生結合這些名言,進一步思考"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在生活中的價值。(八)課堂小結(5分鐘)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知其不可而為之》這篇課文,了解了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內涵。他的這種精神激勵著無數后人在面對困難時勇往直前,不懈追求自己的理想。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能學習孔子的這種精神,勇敢地面對挑戰,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奮斗。同時,我們也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力量。(九)布置作業(2分鐘)1.背誦課文。2.以"知其不可而為之"為話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談談自己對這種精神的理解和認識。五、教學資源1.教材《論語》相關章節。2.多媒體課件,包含課文原文、注釋、譯文、作者及背景介紹、相關圖片和視頻等資料。3.制作小組討論記錄表、發言評價表等課堂活動輔助材料。六、教學反思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學生對"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有了較為深入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股權激勵計劃(ESOP)實施與考核細則
- 智能手表硬件升級與心率變異性分析服務協議
- 購物中心廣告資源委托經營與管理服務合同
- 職業教育院校校外師資共享協議
- 高層建筑期房預售利益共享與分割管理協議
- 虛擬現實體驗館入場券預付款擔保協議
- 翻譯報告答辯要點解析
- 《皮膚病學概覽》課件2
- 《應對校園暴力事件應急預案與策略課件》
- 味千拉面禮儀培訓體系
- (完整版)總局關于發布醫療器械分類目錄的公告(2017年第104號)新版本醫療器械分類目錄2018版
- 2025年共青團入團考試測試題庫及答案
- 2025年河長制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共100題)
- 精神科幻覺護理常規
- 澠池項目部砂石骨料生產線安全操作規程(修訂)
- 傳統文化在企業文化中的應用-深度研究
-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四版)讀寫教程4(思政智慧版)課件 B4U2 Secrets to beauty Section B
-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14課遼宋夏金元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 古生物基礎知識
- (2025)發展對象培訓班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
- 2025年鄭州鐵路局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