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1.我們常說的“藕斷絲連”中的“絲”指的是()A.蛋白質絲 B.纖維素 C.導管 D.絲綢2.根毛細胞與吸水相適應的結構特點是()A.細胞壁厚,液泡很大 B.細胞壁厚,液泡很小C.細胞壁薄,液泡很大 D.細胞壁薄,液泡很小CC3.下列莖中屬于纏繞莖的是()A.甘蔗 B.草莓 C.牽牛花 D.葡萄4.以下各項農業生產措施中,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A.實行秸稈粉碎還田 B.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農田C.將垃圾進行填埋處理 D.灌溉農田采用大水漫灌CA5.小明家菜園里的青菜前段時間葉色發黃,生長緩慢。小明根據所學知識及時給小青菜施加了適量的化肥以后,發黃的葉重新變綠,且生長迅速。小明施加的化肥是()A.氮肥 B.磷肥 C.鉀肥 D.硼肥6.“筍有多大,竹有多粗”,即竹筍初鉆出土面就有了與長成后同樣的粗細。這說明竹莖的結構中沒有()A.韌皮部 B.形成層 C.木質部 D.髓AB7.某同學在三個地點考察了三株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狀況(如圖所示),對此所做的下列推測中正確的是()A.三株植物屬不同種類型 B.三株植物生長時間長短不一C.三地土壤中水肥分布深淺不同 D.三株植物播種深淺不一(第7題)C8.如圖所示為植物根尖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A.①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B.②處的細胞具有較強的分裂能力C.③處的細胞沒有細胞壁 D.④具有保護作用,主要由導管細胞構成(第8題)A9.下列關于破壞土壤資源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恣意砍伐森林會導致水土流失 B.草原的過度放牧會引起沙漠化C.焚燒作物秸稈能增強土壤肥力 D.燒山開荒將會導致土壤肥力下降C10.為研究植物甲能不能移植到乙地生長,某學習小組設計了一個測定植物甲細胞液濃度的實驗,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為保證植物甲移植后能正常生存,乙地土壤溶液的濃度應()細胞液濃度/(g/mL)0.150.200.250.30質壁分離不分離剛分離顯著顯著A.≤0.2g/mL B.≥0.2g/mL C.<0.2g/mL D.>0.15g/mLC11.如圖所示為常見的綠肥植物——紫云英,該植物還可以作為牲畜的飼料。綠肥植物是一種專門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壓,也可以異地施用。在農業上利用綠肥植物的目的是()A.提高土壤中的無機鹽成分 B.增加土壤中有機物的含量C.給植物提供食物 D.作為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材料(第11題)B12.下列關于導管的描述中正確的一組是()①運輸有機物的通道②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通道③由死細胞構成④由活細胞構成⑤兩個管道分子之間有篩板⑥中空的管道⑦位于韌皮部⑧位于木質部A.①③⑥⑦ B.②③⑥⑧ C.①④⑤⑦ D.②④⑤⑧B13.無土栽培是使用人工配制的營養液在無土基質中栽培植物的方法,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植物通過根吸收營養液中的水分和有機物B.若種植的植物是菠菜,則應多施適量的磷肥C.營養液中通入氧氣主要是為了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D.營養液的配制應根據植物的種類和生長時期進行調整(第13題)D14.果農用斧的鈍頭在樹干上敲打,使樹干韌皮部受輕傷,結的果實反而更大,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A.促使激素更多地運送到果實,刺激果實生長B.刺激樹干產生更多的激素,刺激果實生長C.阻斷部分有機物向下運輸,使有機物更多地輸送到果實中D.使根吸收的水和無機鹽更多地運送到果實中,促進果實的生長發育C15.有消息報道稱,科學家們首次利用儀器“聽到”并記錄下樹木“喝水”時發出的聲音。下列關于樹木“喝水”的討論中正確的是()A.樹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伸長區B.“喝”進的水一定會沿著根、莖、葉中的篩管運送到樹木各處C.“喝水”時,無機鹽一定會“搭便車”,“跑”到樹木的各個部分D.樹木“喝水”說明其細胞液的濃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濃度C
二、填空題(第19題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2分)16.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根系,如圖所示為最典型的兩種根系,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第16題)(1)圖甲表示
根系,主要由[①]
和[②]
組成,無胚乳的植物多為這樣的根系,如
。(2)圖乙表示
根系,主要由[①]
組成,單子葉植物多為這樣的根系,如
。直側根主根大豆須不定根小麥17.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A、B兩果實中,不能繼續長大的是
,其原因是切斷了運輸有機物的
。(2)枝條上部的葉片不會因樹皮環剝而萎縮,是因為
是通過莖里的
向上運輸的。(3)枝條上的①~④處中,會出現明顯腫脹的是
處。(第17題)B篩管水分導管①18.如圖所示為木本植物莖的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①是
,②是
,④是
。(2)用解剖針輕輕扎一下①、③、④三個部位,質地較硬的部位是
(填序號)。(第18題)樹皮形成層髓③
根毛區增加坐果量20.如圖所示為細胞的兩種狀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第20題)(1)細胞吸收的水分進入細胞的
中,其中陰影部分代表植物細胞的
。(2)由圖可知,圖甲所示細胞的細胞液的濃度比周圍溶液的濃度
,這時細胞
。圖乙所示細胞的細胞液的濃度比周圍溶液的濃度
,這時細胞
。液泡細胞質大吸水小失水(3)如果我們要觀察植物細胞的細胞膜,那么可以選用
狀態的細胞。如果要使如圖乙所示的細胞恢復到如圖甲所示的細胞狀態,那么應該將它放入
中。(4)當我們一次施肥過多時,植物的根的根毛區細胞會出現如圖
(填“甲”或“乙”)所示的狀態,此時植物會出現
現象。失水清水乙燒苗21.為了研究植被對土壤的保護作用,小紅做了以下實驗: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別堆在玻璃箱的兩側,在A坡種上草皮(如圖所示),用灑水壺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對兩個坡面灑水。(第21題)(1)實驗過程中,小紅觀察到A坡匯入引水溝的水量和泥沙量少,B坡的比較多。這說明植被可以減少
流失。(2)我國土地荒漠化現象相當嚴重,華北、西北地區頻繁發生沙塵暴,導致
污染。水土大氣(或空氣、環境)三、實驗與探究題(每空2分,共36分)22.重金屬鉻因“毒膠囊”引起人們的關注。小明想知道鉻對玉米生長是否有影響,他做了如下實驗:在裝有同樣肥沃土壤的甲、乙兩個花盆中,同時移入生長同樣健壯的玉米幼苗,甲盆正常澆水,乙盆澆等量的、一定濃度的含鉻溶液。兩周以后,玉米幼苗生長狀況如圖所示。該實驗重復做三次,現象一致。(第22題)(1)這是一組
實驗,研究的問題是
。(2)玉米幼苗要求“同時移入”“同樣健壯”,是為了控制
。(3)該實驗重復做三次,是為了
。(4)實驗結論是:該含鉻溶液
(填“促進”或“抑制”)玉米幼苗正常生長。對照鉻對玉米生長是否有影響變量減少偶然性,提高準確性抑制23.某同學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第23題)(1)根、莖、葉中的導管和篩管在植物體內形成了兩個相對獨立的管道系統,其中篩管負責運輸
。(2)縱切枝條,觀察發現紅色越往上越淺,是因為
(填字母)。A.上面的水太多了,把紅色沖淡了B.下面的紅色隨水分蒸發了C.水分是從下往上運輸的,越往上就越淺D.這是枝條自身的一個特點,不是由水分引起的有機物C(3)如果想使實驗效果更加明顯,那么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填字母)。A.放在黑暗環境中
B.放在陽光下照射,加快植物中水分的運輸C.讓紅墨水的濃度稍大一些
D.放在通風的環境中(4)某些樹木樹干中空,卻依然生機勃勃,這是因為在莖中有
可產生運送水分的新細胞。A形成層24.小明從課外書中得知“葉片中葉綠素的合成需要鎂元素”的信息,于是他設計了一個實驗,想驗證該信息。實驗材料:小麥種子若干、完全培養基和缺鎂培養基(在教師的指導下配制,完全培養基含小麥胚生長發育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缺鎂培養基比完全培養基缺少了鎂元素)。實驗步驟:①去掉小麥種子的胚乳。②將種子的胚分成甲、乙兩組,每組20粒,分別種在完全培養基和缺鎂培養基上。③將它們放在適宜的環境中培養兩周,然后觀察統計。(1)去掉小麥種子胚乳的目的是排除胚乳中
對實驗的干擾。(2)培養兩周后,觀察的對象是
。(3)每組為什么要選用較多數量的胚?鎂元素幼苗葉片的顏色減小由于種子死亡或遺傳差異帶來的誤差。(4)小芳認為葉綠素的合成除了需要鎂等礦物質元素外,還需要其他的一些環境條件。于是她設計了如下表所示的方案:組別A組B組小麥種子數20粒20粒培養條件適量的水,有光照,25℃適量的水,黑暗,25℃培養時間2周2周分析小芳的實驗設計可知,她要研究的問題:
?葉綠素的合成是否需要光25.劉老師在課堂上展示課本上“植物細胞失水的實驗”后,要求同學們再想出其他方法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條件,小紅做了如下實驗:步驟一:分別取20mL清水和20mL不同濃度(5%、10%)的食鹽水依次置于A、B、C三只燒杯中。步驟二:取三塊新鮮小蘿卜塊,分別置于A、B、C三只燒杯中(蘿卜塊全部被浸沒),都靜置浸泡5min。步驟三:取出蘿卜塊,分別測量出三只燒杯中液體的體積。步驟四:記錄數據于下表中:
周圍溶液的濃度/%清水(A)5%的食鹽水(B)10%的食鹽水(C)液體體積/mL19.522.624.4請回答下列問題:(1)步驟二中存在明顯不足,請幫助指正:
。蘿卜塊大小應該一樣(2)A組清水測出的值略變小(不考慮蒸發、讀數誤差),原因最可能是
。(3)從A組和B組實驗對比得出的結論是(4)從B組和C組實驗對比得出的結論是蘿卜塊吸水
當蘿卜塊細胞液的濃度大于周圍溶液的濃度時,蘿卜塊吸水;當蘿卜塊細胞液的濃度小于周圍溶液的濃度時,蘿卜塊失水。
當蘿卜塊細胞液的濃度與周圍溶液的濃度差別越大時,蘿卜塊失水越快。(5)該實驗除了通過定量證明植物細胞的吸水或失水,也可以通過
的變化來定性證明植物細胞的吸水或失水。蘿卜塊四、綜合題(共22分)26.(6分)植物根尖是植物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其部分表皮細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植物根毛數量這一性狀是遺傳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請回答下列問題:(1)研究人員得到了基因改變的擬南芥突變體甲和乙。如圖所示為基因未改變的擬南芥(野生型)及兩種突變體的根毛數量情況,推測三者中
吸收水分與無機鹽的能力最強,
吸收水分與無機鹽的能力最弱。(第26題)突變體甲突變體乙(2)研究發現,生長在缺磷環境中的擬南芥根毛數量是磷充足時的3倍以上,說明缺磷條件會
(填“促進”或“抑制”)根毛的形成。促進27.(8分)小芳在“五一”期間與爸爸媽媽到杭州西湖游玩時,看到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湖邊有幾棵新移栽的大樹,都掛著輸液瓶。她問爸爸:“難道是給生病的樹木打點滴嗎?”爸爸笑著告訴她:“大樹移栽時,根部嚴重受損。為了提高移栽大樹的成活率,技術員就給大樹‘掛吊瓶’輸水和無機鹽。”請據圖及小芳爸爸的講解思考并回答問題:(1)導管和篩管是高等植物體的運輸通道。植物體運輸有機物的結構是圖
(填字母),位于莖的
(填“木質部”或“韌皮部”)。(2)技術員給移栽的大樹“掛吊瓶”,輸液的針頭應插入到圖[
]
(方括號內填字母,橫線上填名稱)中。(第27題)B韌皮部A導管28.(8分)請根據資料回答下列問題。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