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筆試備考資料_第1頁
2024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筆試備考資料_第2頁
2024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筆試備考資料_第3頁
2024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筆試備考資料_第4頁
2024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筆試備考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筆試必備備考資料職業理念1.教育觀-素質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這是從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利益出發,強調教育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例如,我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就是為了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以適應國際競爭和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要求教師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比如在班級中,無論是成績好的還是成績稍差的學生,都應該得到教師的關注和指導。-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智力、體質、美育和勞動技能等方面。如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像運動會、文藝匯演、手工制作等,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特點,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例如,對于有繪畫天賦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更多的繪畫學習資源和機會,幫助其發揮特長。-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比如在科學課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操作能力。-新課改的教學觀-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例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小組中共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比如教導學生如何制定學習計劃、如何進行預習和復習等。-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在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不僅僅是記住結論。例如在數學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自己推導公式,理解公式的來龍去脈,而不是死記硬背。-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人格培養,不僅僅關注學科知識的傳授。比如在課堂上,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讓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學習。2.學生觀-“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處于發展過程中。教師要相信學生能夠不斷進步和成長,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例如,對于學習暫時落后的學生,教師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幫助他們逐步提高成績。-學生是獨特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認知方式、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性,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比如,對于內向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溫和、耐心的教育方式;對于外向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教師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討論,得出結論。3.教師觀-教師角色的轉變-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發展的促進者。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比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閱讀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的需求,對課程進行整合和開發。例如,教師可以結合當地的文化資源,開發校本課程,豐富教學內容。-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教師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經驗教訓,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比如教師可以通過撰寫教學反思、開展課題研究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看,教師是社區型開放的教師。教師要走出學校,與社區建立聯系,為社區教育服務。例如,教師可以參與社區的文化活動,為社區居民提供教育咨詢等服務。-教師行為的轉變-在對待師生關系上,強調尊重、贊賞。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贊賞學生的優點和進步。比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當學生犯錯誤時,教師要耐心地引導和教育,而不是批評指責。-在對待教學上,強調幫助、引導。教師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例如,在學生做數學題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通過提示、啟發等方式,幫助學生找到解題思路。-在對待自我上,強調反思。教師要定期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比如教師可以每周寫一篇教學反思,分析自己在教學中的優點和不足,制定改進措施。-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系上,強調合作。教師要與其他教師、家長等密切合作,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例如,教師可以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及時溝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在校表現,共同制定教育計劃。教育法律法規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時間及地位:1995年3月1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它是我國教育的根本大法,在我國教育法律法規體系中處于“母法”地位。-重要條款-第四條: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國家保障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全社會應當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全社會應當尊重教師。-第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第五十四條:國家建立以財政撥款為主、其他多種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為輔的體制,逐步增加對教育的投入,保證國家舉辦的學校教育經費的穩定來源。2.《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時間及特點: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2006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修訂,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免費性、普及性的特點。-重要條款-第二條: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第十一條: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周歲。適齡兒童、少年因身體狀況需要延緩入學或者休學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提出申請,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第二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促進學校均衡發展,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距,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時間及意義: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它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部關于教師的單行法律,對于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建設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養和業務素質的教師隊伍,促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重要條款-第七條:教師享有下列權利: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成績;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第八條: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第三十七條:教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二)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教師有前款第(二)項、第(三)項所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時間及修訂:1991年9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第二次修訂,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重要條款-第三條: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項權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民族、種族、性別、戶籍、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狀況、身心健康狀況等受到歧視。-第十六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履行下列監護職責: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和情感需求;教育和引導未成年人遵紀守法、勤儉節約,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對未成年人進行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保障適齡未成年人依法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保障未成年人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妥善管理和保護未成年人的財產;依法代理未成年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并進行合理管教;其他應當履行的監護職責。-第三十九條:學校應當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對教職員工、學生等開展防治學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訓。學校對學生欺凌行為應當立即制止,通知實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參與欺凌行為的認定和處理;對相關未成年學生及時給予心理輔導、教育和引導;對相關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給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導。對實施欺凌的未成年學生,學校應當根據欺凌行為的性質和程度,依法加強管教。對嚴重的欺凌行為,學校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并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5.《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時間及修訂:1999年6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修訂,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重要條款-第二十八條:本法所稱不良行為,是指未成年人實施的不利于其健康成長的下列行為:吸煙、飲酒;多次曠課、逃學;無故夜不歸宿、離家出走;沉迷網絡;與社會上具有不良習性的人交往,組織或者參加實施不良行為的團伙;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宜進入的場所;參與賭博、變相賭博,或者參加封建迷信、邪教等活動;閱覽、觀看或者收聽宣揚淫穢、色情、暴力、恐怖、極端等內容的讀物、音像制品或者網絡信息等;其他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的不良行為。-第三十八條:本法所稱嚴重不良行為,是指未成年人實施的有刑法規定、因不滿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行為,以及嚴重危害社會的下列行為:結伙斗毆,追逐、攔截他人,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等尋釁滋事行為;非法攜帶槍支、彈藥或者弩、匕首等國家規定的管制器具;毆打、辱罵、恐嚇,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盜竊、哄搶、搶奪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傳播淫穢的讀物、音像制品或者信息等;賣淫、嫖娼,或者進行淫穢表演;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向他人提供毒品;參與賭博賭資較大;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第四十五條:未成年人實施刑法規定的行為、因不滿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經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評估同意,教育行政部門會同公安機關可以決定對其進行專門矯治教育。省級人民政府應當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至少確定一所專門學校按照分校區、分班級等方式設置專門矯治教育場所,對前款規定的未成年人進行專門矯治教育。前款規定的專門矯治教育場所實行閉環管理,公安機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未成年人的矯治工作,教育行政部門承擔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6.《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時間及目的:2002年6月25日教育部令第12號發布,根據2010年12月13日《教育部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規章的決定》修正。其目的是為積極預防、妥善處理在校學生傷害事故,保護學生、學校的合法權益。-重要條款-第九條: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的;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采取措施的;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藥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的有關標準、要求的;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學校知道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患有不適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學校違反有關規定,組織或者安排未成年學生從事不宜未成年人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的;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疾病或者受到傷害,學校發現,但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導致不良后果加重的;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負有組織、管理未成年學生的職責期間,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必要的管理、告誡或者制止的;對未成年學生擅自離校等與學生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信息,學校發現或者知道,但未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導致未成年學生因脫離監護人的保護而發生傷害的;學校有未依法履行職責的其他情形的。-第十二條: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并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地震、雷擊、臺風、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來自學校外部的突發性、偶發性侵害造成的;學生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態,學校不知道或者難于知道的;學生自殺、自傷的;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的;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第十三條:下列情形下發生的造成學生人身損害后果的事故,學校行為并無不當的,不承擔事故責任;事故責任應當按有關法律法規或者其他有關規定認定: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在學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離校期間發生的;在放學后、節假日或者假期等學校工作時間以外,學生自行滯留學校或者自行到校發生的;其他在學校管理職責范圍外發生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1.《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例如,教師不能在課堂上傳播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的思想。-愛崗敬業: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于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比如,教師要認真對待每一堂課,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確保教學質量。-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例如,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主動關心和幫助他們;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耐心輔導,而不是嘲笑和指責。-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比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不僅僅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例如,教師要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不接受家長的禮品和宴請,不進行有償補課。-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鉆研業務,勇于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比如,教師要定期參加培訓和學習,閱讀教育相關的書籍和期刊,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文化素養1.歷史常識-中國古代史-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有元謀人、北京人等;新石器時代有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等。河姆渡居民種植水稻,半坡居民種植粟。-奴隸社會: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商朝的甲骨文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西周實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會-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使秦國逐漸強大;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實行郡縣制、統一度量衡等。-漢武帝時期,在政治上實行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在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唐朝時期,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使唐朝達到鼎盛。唐太宗任用賢能,輕徭薄賦,開創了“貞觀之治”;唐玄宗前期勵精圖治,開創了“開元盛世”。-宋朝商業繁榮,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元朝實行行省制度,加強了對全國的統治。-明朝廢除丞相制度,設立三司;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清朝前期,設立軍機處,使君主專制達到頂峰;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國近現代史-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19世紀60-90年代的洋務運動,主張“自強”“求富”,創辦了近代企業;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1898年戊戌變法,是一場資產階級改良運動;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簽訂《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年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24-1927年國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1927-1937年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創建了農村革命根據地;1937-1945年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1946-1949年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的統治,建立了新中國。-世界史-古代史:古埃及文明以金字塔和象形文字為代表;古巴比倫文明有《漢謨拉比法典》;古印度文明誕生了佛教,實行種姓制度;古希臘文明有雅典民主政治和眾多的哲學家,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古羅馬文明在法律方面有《十二銅表法》等。-近現代史:14-16世紀文藝復興運動,倡導人文主義;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17-18世紀啟蒙運動,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18世紀美國獨立戰爭,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18世紀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統治;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20世紀上半葉,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二戰后,世界格局逐漸形成兩極格局,隨后又向多極化趨勢發展。2.科技常識-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四大發明:造紙術發明于西漢,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印刷術唐朝發明雕版印刷術,北宋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火藥在唐朝末年開始用于軍事;指南針在北宋開始用于航海。-天文歷法:夏朝有了歷法《夏小正》;商朝的甲骨文有關于日食、月食的記載;東漢張衡發明地動儀;唐朝僧一行測量子午線長度;元朝郭守敬編訂《授時歷》。-醫學:戰國扁鵲提出“四診法”;東漢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被尊為“醫圣”;華佗發明麻沸散,創編“五禽戲”;唐朝孫思邈著有《千金方》;明朝李時珍著有《本草綱目》。-農學:北朝賈思勰著有《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元朝王禎著有《農書》;明朝徐光啟著有《農政全書》。-中國現代科技成就-航天領域: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楊利偉成為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2021年“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醫學領域: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為全球瘧疾防治做出了巨大貢獻。-計算機領域:我國自主研發的超級計算機“天河二號”“神威·太湖之光”等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世界科技成就-古代科技:古希臘阿基米德發現杠桿原理和浮力定律;古羅馬維特魯威著有《建筑十書》。-近代科技: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伽利略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并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創立經典力學體系;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論;愛迪生發明電燈等眾多電器。-現代科技: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說;馮·諾依曼提出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互聯網的誕生和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3.文化常識-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節日: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貼春聯、吃年夜飯、守歲等習俗;元宵節吃元宵、賞花燈;清明節掃墓、踏青;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中秋節吃月餅、賞月;重陽節登高、插茱萸。-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天干地支: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組合可用于紀年、紀月、紀日、紀時。-古代稱謂:稱對方的親屬用“令”,如令尊、令堂;稱自己的親屬用“家”“舍”,如家父、舍弟。-世界文化-文學:古希臘的《荷馬史詩》;英國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如《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等;法國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俄國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藝術:意大利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荷蘭梵高的《向日葵》;奧地利莫扎特、貝多芬等音樂家的作品。4.藝術鑒賞-美術鑒賞-中國繪畫: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唐朝閻立本的《步輦圖》;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近現代齊白石的花鳥畫、徐悲鴻的馬畫等。-西方繪畫: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的作品;印象派畫家莫奈的《日出·印象》;后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