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統編版2024七年級下冊第14課《驛路梨花》課件_第1頁
語文統編版2024七年級下冊第14課《驛路梨花》課件_第2頁
語文統編版2024七年級下冊第14課《驛路梨花》課件_第3頁
語文統編版2024七年級下冊第14課《驛路梨花》課件_第4頁
語文統編版2024七年級下冊第14課《驛路梨花》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同學們,請閉上眼睛想象這樣一個場景——暮色蒼茫的云南哀牢山,層巒疊嶂,林海茫茫。就在這時,一縷幽香隨風而至,竟是一片如雪般皎潔的梨花林!林中有一座神秘的小茅屋:竹篾泥墻,草頂低矮,門楣上卻寫著溫暖的'請進'二字。屋里無人,卻備著清涼的泉水、噴香的米飯,甚至墻角的柴堆旁,還留著前人的留言……這座小茅屋的主人究竟是誰?是守山的老人?是路過的獵人?還是傳說中那位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姑娘?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家彭荊風的筆觸,走進《驛路梨花》的故事,一起揭開這深山中的溫暖謎題。新課導入(一)(二)(三)快速閱讀法,把握故事梗概,理清文章結構。學習目標體會本文構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學習文章層層設懸、巧用插敘的寫作技巧。賞析人物美好的心靈,評價文章助人為樂的主題精神。目錄contents01知人論世04課堂總結02初讀感知05當堂檢測03研讀課文06拓展延伸知人論世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PART.01彭荊風(1929-2018)

籍貫:祖籍江西萍鄉。身份:中國軍旅作家,曾任成都軍區創作室主任,職稱文學創作一級。1949年6月在南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后進入云南邊疆,1955年由邊疆連隊調到昆明軍區任創作員。195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鹿銜草》《斷腸草》等,長篇傳記文學《秦基偉將軍》等。還有系列散文,中短篇小說,電影文學等。代表作品《解放大西南》曾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今夜月色好》獲第八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作者簡介《驛路梨花》寫于1977年5月,作者彭荊風長期扎根云南邊疆,親歷哀牢山險峻環境中的深山夜宿經歷。文革后,他借陸游詩句“驛路梨花處處開”觸發靈感,以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此文,通過小茅屋的故事展現邊地民族代代相傳的互助精神,謳歌雷鋒精神在西南邊疆的生根開花。寫作背景初讀感知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PART.0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初讀感知寨()扛()攆走()驛路()

迷茫()露宿()簡陋()折損()噴香()

麂子()

菌子()修qì()陡qiào()竹miè()zhàikángyìsùniǎnpènlòumángsǔnjǐjùn篾峭葺詞語積累初讀感知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折損:因過分尊重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話。驛路:這里指過往行人所走的道路。迷茫:廣闊而看不清楚。恍惚:不真切,不清楚。延伸:延長伸展。香氣四溢:指香氣濃郁,向四面飄散。溢,水滿外流。通讀全文,梳理文章脈絡。1.課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寫并貫穿全篇的人物是誰?整體感知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寫并貫串全篇的人物是“我們”。通讀全文,梳理文章脈絡。整體感知2.按照故事發展的脈絡給小說分層,并概括每一層的內容。第一層(1-8):“我”和老余在趕路時發現了小茅屋。第二層(9-12):小茅屋和茅屋里的東西幫助我們解除了饑餓和疲勞,引發我們對茅屋主人的猜想。第三層(13-27):瑤族老人訴說茅屋“主人”梨花的故事。第四層(28-36):梨花的妹妹講述茅屋的來歷。第五層(37):總結贊美。研讀課文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PART.031.通讀全文,說說文章按照什么順序進行寫作。研讀課文順序:按時間順序組織材料“我”和老余發現小茅屋→瑤族老人為小屋送米→“我們”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說十多年前解放軍路過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1.通讀全文,說說文章按照什么順序進行寫作。研讀課文插敘:十多年前解放軍路過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過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繼續照料小茅屋→瑤族老人借住后送來大米→“我們”路過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2.本篇開篇寫出了什么?寫這些起著什么作用?研讀課文本篇開篇從“我們”的視覺,用一個感嘆句振起,描寫山巒。“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遠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挨”“延伸”“消失”三個動詞,由近及遠,描寫出山巒層疊,一望無際。“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們行進山中已經到了傍晚時候。這樣描寫山巒,表明時間,襯托出“我們”的焦急心情,為小屋的出現作好鋪墊。3.課文中寫了哪些人?他們出場的順序是怎樣的?研讀課文課文中寫的人物及其出場順序:“我”和老余、瑤族老人、哈尼小姑娘、(解放軍)、(梨花)。其中對“我”和老余、瑤族老人、哈尼小姑娘的言行舉止相貌進行了直接描寫,而解放軍和梨花則是通過梨花的妹妹——一位哈尼小姑娘講述出來的,屬間接描寫。4.這些人為路邊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研讀課文人物事情目的“我”和老余給房頂加草、挖排水溝向哈尼小姑娘學習瑤族老人專門送糧食來方便過路人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向解放軍和姐姐學習解放軍建造小茅屋向雷鋒學習,方便過路人梨花照料小茅屋向解放軍學習,方便過路人5.文章圍繞“誰是小茅屋的主人?”設置了兩次誤會、三次懸念,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并分析其作用。研讀課文誤會“我們”認為瑤族老人是小茅屋主人時,他說不是。(13-14段)“我們”和瑤族老人認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30-32段)5.文章圍繞“誰是小茅屋的主人?”設置了兩次誤會、三次懸念,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并分析其作用。研讀課文懸念我們趕路正焦急時,發現了小茅屋,里面卻沒人沒燈,于是發出疑問: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7-8段)我們認為瑤族老人是主人,老人不是。到底誰是房子的主人呢?(12-14段)梨花妹妹講述是解放軍蓋了小茅屋。解放軍為什么蓋小茅屋呢?(29-32段)5.文章圍繞“誰是小茅屋的主人?”設置了兩次誤會、三次懸念,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并分析其作用。研讀課文懸念及其作用懸念指作者為了激活讀者的“緊張與期待的心情”,在藝術處理上采取一種積極手段。作用:①使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環環相扣。②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使讀者不由自主進入文章所創設的情境中。設置懸念的方法:倒敘法、誤會法、先抑后揚法。例如本課中,圍繞“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誰”,作者設計了兩次誤會、三個懸念。通過懸念和誤會的安排和展開,(1)使文章波瀾起伏、扣人心弦;(2)增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6.本文中的解放軍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場,而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語言來展現。這運用了什么寫人方法?運用這種寫人方法收到了什么樣的效果?研讀課文本文對解放軍和梨花姑娘的塑造,運用了間接描寫人物的方法。運用這種寫人方法,把作品的時間集中在現在的一個夜晚和早晨,插敘過去的事件,大大節省了篇幅,構成了曲折生動、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有利于表達作品的主題。7.小說怎樣徹底解開了懸念?研讀課文通過小姑娘說明原委的語言,徹底解開懸念。這段具有插敘作用的敘述表明:原來多年前有一隊解放軍路過這里,林中過夜淋了雨,“為了方便過路人”,次日早晨砍樹割草蓋起了小屋;梨花看到很受感動,就經常照料小屋;梨花出嫁以后,她的妹妹繼續照料小屋。這就徹底解開了懸念,蓋造小屋的解放軍,照料小屋的梨花和哈尼小姑娘,都是小屋的主人。8.課文的標題為《驛路梨花》,“梨花”在這里有什么含義?這個標題有何好處?研讀課文(1)“驛路梨花”引自陸游的詩句“驛路梨花處處開”“驛路”,又叫“驛道”,古時傳遞政府文書等用的道路,沿途設有換馬或休息的驛站。這里指過往行人所走的道路。“梨花”運用雙關的修辭手法,既指盛開在驛路上的梨花,也指名叫梨花的姑娘,是雷鋒精神的象征,更是邊疆少數民族優良民風的體現。(2)用“驛路梨花”做標題,形象優美,清新洗練,寓意深遠,為文章增添了文化韻味。9.課文結尾再次提到“梨花”,并引用陸游的詩句,有什么表達效果?研讀課文引用陸游的詩句,托物寓意,在結構上照應了題目,在內容上深化了主題。結尾畫龍點睛式的議論伴隨著抒情的筆調,潔白盛開的梨花與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融為一體,梨花成了助人為樂的人物群體的象征,梨花的樸實無華,就是西南邊疆民族淳樸民風的象征。“處處開”的“驛路梨花”,飽含了作者對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對邊疆少數民族的淳樸民風、對發揚光大雷鋒精神的一代新人的贊美、熱愛﹑崇敬之情,贊美了雷鋒精神就像潔白的梨花開遍了神州大地。課堂小結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PART.04課堂總結文章以梨花為線索,用以物喻人的形式,在尋找小茅屋主人的曲折情節中,再現了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熱情好客,樂于助人的純樸民風,謳歌了以梨花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優秀品質。驛路梨花發現小屋梨花小屋解除饑餓疲勞周到細心雷鋒精神高尚品德老人訴說梨花小屋來歷解放軍熱情贊美以花喻人當堂檢測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PART.05當堂檢測1、下列句子中藍色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夢中恍惚在那香氣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香氣四溢:指香氣濃郁,向四面飄散。溢,水滿外流。)B.我們決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C.你給我們行這樣大的禮,不怕折損我們嗎?(折損:因過分尊重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話。)D.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遠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迷茫:悵然若失的樣子。)D當堂檢測閱讀課文第1-12段,完成問題。2.分析文中第6段景物描寫的特征及作用。幽靜、優美,營造出美麗的意境,烘托出作者舒適、愜意的心情。暗示了下文故事的情節。3.文中對小茅屋進行了細致描寫,描寫的順序是什么?寫屋的擺設和墻上的字,就表現茅屋主人的精神來說屬于什么描寫?由遠到近,由外到內。側面描寫。

拓展延伸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