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6頁(共46頁)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生物滬科版(2020)期中必刷常考題之種群特征及其影響因素一.選擇題(共12小題)1.(2025?四川模擬)秦嶺南坡是我國瀕危物種金貓的重要棲息地,研究者在野外布設若干臺紅外觸發相機,金貓一靠近,就會觸發相機自動拍攝照片或視頻。一段時間后,利用計算機分析處理這些照片或視頻,以確定金貓的種群數量。與標記重捕法相比較,下列不屬于此方法優勢的是()A.能得到金貓準確的種群數量 B.避免人為因素對數據的影響 C.減少了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 D.減少對金貓正常活動的干擾2.(2025?長春模擬)基于大熊貓非損傷性采樣糞便DNA可以建立標記重捕模型對種群數量、密度進行估算。科研小組在四川某地采集了大量的大熊貓糞便(含有少量脫落的腸道細胞),通過分析,確定其來自55只個體。一段時間后再次采集的糞便中,30份來自第一次調查的20只個體,其余70份來自另外44只個體。結合以上信息可估算出該地大熊貓的種群數量為()A.264只 B.183只 C.176只 D.77只3.(2025?日照模擬)種群生理性調節學說認為,當種群密度上升時,種群內個體間社群壓力增加,加強了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刺激,引起生長激素、促性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分泌量的改變,結果導致種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抑制種群的數量增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隨著種群密度的增加,種群內個體的腎上腺素分泌量可能會增多 B.生長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量變化可能會導致種群年齡結構改變 C.種群數量變化和環境容納量的改變都會引起個體激素分泌量的變化 D.隨種群密度的增加,種內競爭強度會增加,而種間競爭強度會降低4.(2025?柳州模擬)研究人員采用紅外相機技術輔助調查獼猴種群數量。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根據獼猴活動的習性確定調查區域 B.紅外相機隱蔽性強、對獼猴干擾小 C.隨環境改善,獼猴種群數量呈現“J”形增長 D.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直接決定獼猴種群密度5.(2024秋?青銅峽市校級期末)下列選項中,屬于種群的是()A.一塊稻田中的全部蛙 B.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鳥 C.一座山上的所有蛇 D.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內的所有金絲猴6.(2024秋?大理市期末)如圖為某同學構建的種群各數量特征之間關系的模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①②③④分別指的是遷出率、遷入率、死亡率和出生率 B.春節前后,昆明市的人口密度變化主要取決于圖中的③和④ C.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害蟲的雄性個體,主要是通過改變⑥影響種群密度 D.種群密度反映了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量,但不能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7.(2025?貴州開學)群落中某一種動物的個體數與該群落中所有動物的個體數的比值可用相對多度表示。一個物種的相對多度越高,表示該物種在群落中的個體數越多。某實驗小組在某林區選取不同樣方布設紅外相機,通過識別有效照片中動物的種類,估算了該林區內赤狐、灰尾兔和森林田鼠在不同季節的相對多度,結果如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相對多度/‰5月~9月10月~次年4月赤狐1.966.8灰尾兔26.1419.42森林田鼠9.694.55A.相對于標記重捕法,該調查方法對野生動物的干擾和傷害較小 B.赤狐會捕食灰尾兔和森林田鼠,在食物鏈中赤狐最低處于第三營養 C.與5月~9月相比,10月~次年4月赤狐的種群密度增大 D.在林區布設紅外相機時需隨機取樣、樣方大小和數量要適宜8.(2025?浙江模擬)鐵心杉是心材比例高、具有防腐性質的杉木新品種。其野生種群分布范圍窄,聚集程度很高且多聚集在母樹周圍。根據生長特征,可將鐵心杉樹種群的個體分為幼齡(Ⅰ)、低齡(Ⅱ~Ⅳ)、中齡(Ⅴ~Ⅷ)、高齡(Ⅸ~Ⅺ)和老齡(Ⅻ~ⅩⅢ),幼齡鐵心杉死亡率高。研究人員調查了小溪鄉自然保護區鐵心杉種群年齡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自然條件下該鐵心杉種群數量將快速上升 B.為擴大鐵心杉種群數量,可對幼齡期進行遷地保護 C.幼齡鐵心杉死亡率高的原因可能是缺少充足的空間和光照 D.可以采用樣方法調查小溪鄉自然保護區的鐵心杉數量9.(2024秋?諸暨市期末)研究人員對改造綠地的昆蟲進行調查,記錄到68種昆蟲,隸屬于10目45科,都明顯高于對照樣地。該調查的主要內容是()A.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 B.群落中的物種豐富度 C.群落中物種的生態位 D.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10.(2024秋?湖南期末)1980年全球僅我國陜西存活7只朱鹮,隨著保護和拯救工作的開展,2023年底,全球朱鹮數量突破1萬只,摘掉了“極瀕危”的帽子。但近年來陜西朱鹮野外個體數量增速明顯變緩。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科研人員早期通過標記重捕法統計朱鹮的數量 B.要研究朱鹮的數量特征,需要研究朱鹮的食物、天敵、棲息地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 C.鯽魚是朱鹮的主要食物,不能通過調查鯽魚的種群密度來估算朱鹮的環境容納量 D.遺傳多樣性較低可能是朱鹮野外個體數量增速明顯變緩的原因之一11.(2024秋?廣西期末)阿利效應是種群生態學中的一種重要現象,是指當種群規模處于低密度時,個體的適合度(生存能力和繁殖成功率)與種群密度之間呈正相關。當存在阿利效應時,種群的增長模型會發生改變。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在低密度的種群中,個體尋找配偶進行交配的成功率較低 B.個體間近親繁殖、合作防御減弱可能會引起種群出現阿利效應 C.由生境破碎化所形成的小種群,其滅絕的風險更高 D.要使瀕危動物的種群密度處于阿利效應的臨界密度以下12.(2025?梅河口市校級開學)科研小組統計了某地區胡蜂捕食蚜蟲數的相對值(a)以及被捕食蚜蟲占該蚜蟲種群總數的比例(b),所得數據如圖所示。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調查蚜蟲的種群密度可用樣方法 B.蚜蟲密度相對值與胡蜂對蚜蟲的捕食量保持正相關的關系 C.在蚜蟲種群密度較低時,胡蜂可能使該蚜蟲種群的死亡率出現密度依賴性增加 D.隨蚜蟲密度的增加,胡蜂捕食數的增加速率逐漸減慢直到為零二.解答題(共3小題)13.(2025?商丘開學)蚜蟲是陸地生態系統中常見的昆蟲。蚜蟲周圍生活著很多生物,這些生物之間的關系如圖。蚜蟲僅以植物篩管汁液為食,其體內的布氏菌從蚜蟲獲取全部營養元素,布氏菌為蚜蟲提供蚜蟲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蚜蟲為蟻群提供蜜露,螞蟻為蚜蟲提供保護,使蚜蟲免受瓢蟲等捕食者的傷害。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由于蚜蟲的移動速率很小,所以可采用調查蚜蟲的種群密度。從生態系統的功能角度分析,圖中實線單箭頭代表了的方向。圖中虛線描述的是種間關系,其中螞蟻和蚜蟲的種間關系為;布氏菌與蚜蟲的種間關系為;瓢蟲和草蛉的種間關系為。(2)當螞蟻尋找到蚜蟲種群時,螞蟻會釋放出帶有鎮靜劑效果的化學物質,將蚜蟲馴服和控制,此過程中傳遞的信息類型是,該過程體現了信息傳遞的作用是。(3)若調查發現蚜蟲種群攝入的能量流動情況如下表所示(單位:J?hm﹣2?a﹣1):攝入量同化量呼吸量6.0×1085.0×1083.5×108則該蚜蟲種群同化的能量中約%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蚜蟲種群同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形式有(答出2點)。(4)經研究發現,能量在食物鏈中是逐級遞減的,蚜蟲同化的能量不能100%流向瓢蟲和草蛉,原因是。14.(2025?汕頭一模)近年來,野豬泛濫成災,多地發生野豬毀農傷人事件。為及時防控野豬危害,某地林業局開展了相關調查,調查結果見圖。回答下列問題:(1)對野豬進行標記重捕,其主要目的是研究野豬的。目前常用紅外觸發相機拍攝技術代替標記重捕法,與標記重捕法相比,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答出一點即可)。(2)生態環境的改善大大增加了山林中野豬的數量,若要從食物角度計算野豬的環境容納量,需要調查的信息有(答出兩點即可)。(3)野豬性成熟周期快,雌性野豬約18個月性成熟,一年可產兩胎,每胎可產2﹣12頭。有學者認為,該地野豬的種群數量將呈增長趨勢。據圖a、b分析,提出你的觀點和理由。(4)山林附近的村莊常遭野豬侵襲,農田中的玉米是野豬偏好啃食的作物。建設公路后更增加了野豬對人類的侵擾頻率,而薄荷散發的氣味能夠驅趕野豬為減少野豬和人生活空間重疊,同時不影響種植的作物種類和野豬種群的延續,請據圖c提出該地的綜合改造方案:。15.(2025?安徽開學)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準噶爾盆地中央,是我國最大的固定、半固定的沙漠。在該沙漠中,分布著耐旱的較大灌木梭梭,也分布著蛇麻黃、駱駝刺等低矮的小型灌木,干旱季節,地表覆蓋一層黑色的苔蘚結皮,其中主要是齒肋赤蘚種群,當降水時,齒肋赤蘚會從黑色的休眠狀態轉變成翠綠的舒展狀態,成為該沙漠的一道奇觀。請回答下列問題:(1)齒肋赤蘚以無性繁殖為主,因此緊密生長的齒肋赤蘚可能都是源自同一母株,蛇麻黃可在炎熱的沙漠中為齒肋赤蘚提供較為適宜的微環境,相伴而生。若齒肋赤蘚為蛇麻黃提供保水作用,分開后各自都能獨立生活,這種種間關系稱。(2)科研人員利用樣方法調查上述4種生物的種群密度時,這4種生物中的種群數量不能準確統計,但可以通過對的調查統計,定性分析出它在沙丘中的分布差異。取樣的關鍵要做到,其原因是。(3)該沙漠中存在連綿起伏的沙丘,某生物研究小組在沙丘的兩側坡面以及兩沙丘之間的平底上進行樣方取樣(陰影部分),他們的取樣方法可能是,請在圖中陰影部分畫出樣方的位置:(4)樣方法不僅可以調查種群密度,也可以調查該沙丘中生物的。如果調查中初步得出蛇麻黃在沙丘頂端和坡上分布較少,在沙丘之間的低洼地帶分布較多,嘗試概括造成蛇麻黃分布特點的可能原因:(答出兩點即可)。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生物滬科版(2020)期中必刷常考題之種群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ACDCDACABDD題號12答案B一.選擇題(共12小題)1.(2025?四川模擬)秦嶺南坡是我國瀕危物種金貓的重要棲息地,研究者在野外布設若干臺紅外觸發相機,金貓一靠近,就會觸發相機自動拍攝照片或視頻。一段時間后,利用計算機分析處理這些照片或視頻,以確定金貓的種群數量。與標記重捕法相比較,下列不屬于此方法優勢的是()A.能得到金貓準確的種群數量 B.避免人為因素對數據的影響 C.減少了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 D.減少對金貓正常活動的干擾【考點】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標記重捕法指的是在一定范圍內,對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較大,不宜用樣方法來調查種群密度的動物種群進行粗略估算的一種生物統計方法,紅外觸發相機監測野生動物方法是一種新型調查手段,特別適用于對活動隱秘的大中型、珍稀獸類、鳥類的記錄。紅外觸發相機法也是一種估算法。【解答】解:A、標記重捕法和紅外觸發相機法均是一種估算法,無法準確得到種群數量,A錯誤;B、與標記重捕法相比較,紅外觸發相機法可以盡可能減少人為因素對數據的影響,B正確;C、與標記重捕法相比較,紅外觸發相機法減少了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C正確;D、與標記重捕法相比較,紅外觸發相機法減少對金貓正常活動的干擾,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種群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能結合所學知識正確作答。2.(2025?長春模擬)基于大熊貓非損傷性采樣糞便DNA可以建立標記重捕模型對種群數量、密度進行估算。科研小組在四川某地采集了大量的大熊貓糞便(含有少量脫落的腸道細胞),通過分析,確定其來自55只個體。一段時間后再次采集的糞便中,30份來自第一次調查的20只個體,其余70份來自另外44只個體。結合以上信息可估算出該地大熊貓的種群數量為()A.264只 B.183只 C.176只 D.77只【考點】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專題】實驗數據處理;種群和群落;實驗探究能力.【答案】C【分析】標記重捕法是在被調查種群的生存環境中捕獲一部分個體,將這些個體進行標記后再放回原來的環境,經過一定期限后進行重捕,根據重捕中標記的個體占總捕數的比例,來估計該種群的數量。【解答】解:對于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的種群密度進行調查采用標記重捕法,種群中的個體數=第一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數÷標記后重新捕獲帶標記個體數,第一次收集到的動物糞便個體數是55只,第二次收集到的動物糞便總個體數為20+44=64,其中20只個體與第一次收集的相同,因此可利用公式計算馬鹿種群數量應為55×66÷20=176只,ABD錯誤,C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種群數量的調查方式,需要考生理解標記重捕法的計算方法,結合題干分析每個數據對應的含義進行計算。3.(2025?日照模擬)種群生理性調節學說認為,當種群密度上升時,種群內個體間社群壓力增加,加強了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刺激,引起生長激素、促性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分泌量的改變,結果導致種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抑制種群的數量增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隨著種群密度的增加,種群內個體的腎上腺素分泌量可能會增多 B.生長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量變化可能會導致種群年齡結構改變 C.種群數量變化和環境容納量的改變都會引起個體激素分泌量的變化 D.隨種群密度的增加,種內競爭強度會增加,而種間競爭強度會降低【考點】種群的數量特征;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在影響種群數量的因素中,有些因素的作用會隨種群密度而變化,稱為密度制約因素。密度制約因素,其影響程度與種群密度有密切關系的因素,如競爭、捕食、寄生、疾病和種內調節等生物因素;非密度制約因素,其影響程度與種群密度無關的因素,如溫度、降水等氣候因素,污染、環境的pH等環境因素。【解答】解:A、由題意可知,隨著種群密度的增加,種群內個體的腎上腺素分泌量可能會增多,A正確;B、分析題意可知,生長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量變化會導致種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從而可能會導致種群年齡結構改變,B正確;C、種群數量變化和環境容納量的改變都會改變種群內個體間的社群壓力,從而引起個體激素分泌量的變化,C正確;D、隨種群密度的增加,種群內個體間社群壓力增加,引起一些相關激素分泌量的改變,結果抑制種群的數量增長,種內競爭強度會因此減弱,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種群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4.(2025?柳州模擬)研究人員采用紅外相機技術輔助調查獼猴種群數量。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根據獼猴活動的習性確定調查區域 B.紅外相機隱蔽性強、對獼猴干擾小 C.隨環境改善,獼猴種群數量呈現“J”形增長 D.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直接決定獼猴種群密度【考點】種群的數量特征;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常見的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有樣方法、標記重捕法等,對于某些大型野生動物的種群密度還可以采用照片重復取樣法。種群密度受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直接決定。【解答】解:A、獼猴生活在一定的區域,可根據獼猴活動的習性確定調查區域,A正確;B、較其他調查方法,紅外相機隱蔽性強、對獼猴干擾小的特點,B正確;C、“J”形增長是理想條件下的增長模式,自然條件下,獼猴種群數量呈現“S”形增長,C錯誤;D、種群密度受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直接決定,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種群數量變化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5.(2024秋?青銅峽市校級期末)下列選項中,屬于種群的是()A.一塊稻田中的全部蛙 B.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鳥 C.一座山上的所有蛇 D.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內的所有金絲猴【考點】種群的數量特征.【專題】歸納推理;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種群是指生活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群落是指一定空間地域內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解答】解:A、一塊稻田中的全部蛙屬于多個物種,不是一個種群,A錯誤;B、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鳥屬于多個物種,不是一個種群,B錯誤;B、一座高山上的所有蛇屬于多個物種,不是一個種群,C錯誤;C、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屬于一定的生活空間,所有金絲猴為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屬于種群,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種群的概念,需要學生分析種群的關鍵要素答題。6.(2024秋?大理市期末)如圖為某同學構建的種群各數量特征之間關系的模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①②③④分別指的是遷出率、遷入率、死亡率和出生率 B.春節前后,昆明市的人口密度變化主要取決于圖中的③和④ C.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害蟲的雄性個體,主要是通過改變⑥影響種群密度 D.種群密度反映了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量,但不能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考點】種群的數量特征.【專題】模式圖;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就是種群密度。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種群的其他數量特征是影響種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直接決定種群密度,年齡結構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別比例影響出生率,進而影響種群密度。【解答】解:A、據圖可知,導致種群密度減小的直接因素是①死亡率和③遷出率,導致種群密度增加的直接因素是②出生率和④遷入率,⑤年齡結構可以預測種群密度的變化,而⑥性別比例可以影響種群密度的變化,A錯誤;B、春節前后,昆明市的人口數量變化主要取決于圖中的③和④,B正確;C、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害蟲的雄性個體,主改變害蟲的正常性別比例,就會使很多雌性個體不能完成交配,從而使該害蟲的種群密度明顯降低,C正確;D、種群密度反映了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量,但不能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種群的特征和變化,需要學生掌握種群的數量特征。7.(2025?貴州開學)群落中某一種動物的個體數與該群落中所有動物的個體數的比值可用相對多度表示。一個物種的相對多度越高,表示該物種在群落中的個體數越多。某實驗小組在某林區選取不同樣方布設紅外相機,通過識別有效照片中動物的種類,估算了該林區內赤狐、灰尾兔和森林田鼠在不同季節的相對多度,結果如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相對多度/‰5月~9月10月~次年4月赤狐1.966.8灰尾兔26.1419.42森林田鼠9.694.55A.相對于標記重捕法,該調查方法對野生動物的干擾和傷害較小 B.赤狐會捕食灰尾兔和森林田鼠,在食物鏈中赤狐最低處于第三營養 C.與5月~9月相比,10月~次年4月赤狐的種群密度增大 D.在林區布設紅外相機時需隨機取樣、樣方大小和數量要適宜【考點】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專題】數據表格;種群和群落;解決問題能力.【答案】C【分析】樣方法適用于調查植物或活動范圍小、活動能力弱的動物;標記重捕法適用于調查活動范圍大、活動能力強的動物。【解答】解:A、相對于標記重捕法,紅外線相機拍攝調查不傷害動物,對野生動物的干擾和傷害較小,A正確;B、赤狐會捕食灰尾兔和森林田鼠,在食物鏈中赤狐最低是次級消費者,最低處于第三營養,B正確;C、由表格信息可知,與5月~9月相比,10月~次年4月赤狐的相對多度增大,但種群密度不一定增大,C錯誤;D、利用紅外相機調查種群密度,在林區布設紅外相機也要做到隨機取樣、樣方大小和數量要適宜,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種群密度調查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8.(2025?浙江模擬)鐵心杉是心材比例高、具有防腐性質的杉木新品種。其野生種群分布范圍窄,聚集程度很高且多聚集在母樹周圍。根據生長特征,可將鐵心杉樹種群的個體分為幼齡(Ⅰ)、低齡(Ⅱ~Ⅳ)、中齡(Ⅴ~Ⅷ)、高齡(Ⅸ~Ⅺ)和老齡(Ⅻ~ⅩⅢ),幼齡鐵心杉死亡率高。研究人員調查了小溪鄉自然保護區鐵心杉種群年齡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自然條件下該鐵心杉種群數量將快速上升 B.為擴大鐵心杉種群數量,可對幼齡期進行遷地保護 C.幼齡鐵心杉死亡率高的原因可能是缺少充足的空間和光照 D.可以采用樣方法調查小溪鄉自然保護區的鐵心杉數量【考點】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種群的數量特征.【專題】實驗性簡答題;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從圖中看出,鐵心杉幼齡個體較少,中齡個體比例較高,老齡個體少,種群暫時處于穩定型,但由于齡鐵心杉死亡率高,所以該種群數量會減少。【解答】解:A、幼齡南方鐵杉明顯少于中齡,一段時間過后,當中齡樹也逐漸進入生理死亡年齡后,推測種群將表現為衰退狀態,A錯誤;BC、幼齡個體聚集在母樹的周圍,由于缺少充足的空間和光照導致其死亡率高,為擴大鐵心杉種群數量,可對幼齡期進行遷地保護,BC正確;D、調查鐵心杉的種群密度應該采用樣方法,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種群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9.(2024秋?諸暨市期末)研究人員對改造綠地的昆蟲進行調查,記錄到68種昆蟲,隸屬于10目45科,都明顯高于對照樣地。該調查的主要內容是()A.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 B.群落中的物種豐富度 C.群落中物種的生態位 D.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考點】種群的數量特征.【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解決問題能力.【答案】B【分析】群落中物種的生態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解答】解:A、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是種群密度,但該調查是從物種數目方面進行統計,種群密度不是該調查的主要內容,A錯誤;B、對綠地的昆蟲進行調查,記錄到68種昆蟲,隸屬于10目45科,這是從物種分類上進行統計,屬于物種豐富度的范疇,B正確;C、由題意可知,對綠地的昆蟲進行調查,記錄到68種昆蟲,隸屬于10目45科,這是從物種分類上進行統計,屬于群落物種豐富度的調查范疇,物種的生態位不是該調查的主要內容,C錯誤;D、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是指食物鏈和食物網,不是該調查的主要內容,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種群數量特征和群落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適中。10.(2024秋?湖南期末)1980年全球僅我國陜西存活7只朱鹮,隨著保護和拯救工作的開展,2023年底,全球朱鹮數量突破1萬只,摘掉了“極瀕危”的帽子。但近年來陜西朱鹮野外個體數量增速明顯變緩。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科研人員早期通過標記重捕法統計朱鹮的數量 B.要研究朱鹮的數量特征,需要研究朱鹮的食物、天敵、棲息地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 C.鯽魚是朱鹮的主要食物,不能通過調查鯽魚的種群密度來估算朱鹮的環境容納量 D.遺傳多樣性較低可能是朱鹮野外個體數量增速明顯變緩的原因之一【考點】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環境容納量;種群的數量特征.【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調查植物或運動范圍較小的動物常用樣方法;調查動物的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標記重捕法;個體較大,數量少可以用直接計數法統計。【解答】解:A、早期朱鹮數量極少,不適合用標記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用直接計數法統計即可,A錯誤;B、種群的數量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等,朱鹮的食物、天敵、棲息地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屬于生態位的研究范疇,B錯誤;C、食物的數量是影響種群密度大小的重要因素,可以通過調查鯽魚的種群密度來估算朱鹮的環境容納量,C錯誤;D、遺傳多樣性低,朱鹮對環境變化適應力差,易出現遺傳疾病,影響繁殖和生存,可能致使野外個體數量增速變緩,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以朱鹮保護和數量變化為背景,考查了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種群數量特征、環境容納量等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對種群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應用,以及對生物多樣性和種群數量關系的分析能力。11.(2024秋?廣西期末)阿利效應是種群生態學中的一種重要現象,是指當種群規模處于低密度時,個體的適合度(生存能力和繁殖成功率)與種群密度之間呈正相關。當存在阿利效應時,種群的增長模型會發生改變。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在低密度的種群中,個體尋找配偶進行交配的成功率較低 B.個體間近親繁殖、合作防御減弱可能會引起種群出現阿利效應 C.由生境破碎化所形成的小種群,其滅絕的風險更高 D.要使瀕危動物的種群密度處于阿利效應的臨界密度以下【考點】種群的數量特征.【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種群是在一定空間和時間內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解答】解:A、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當種群規模處于低密度時,個體的生存能力和繁殖成功率較低,A正確;B、個體間近親繁殖、合作防御減弱等會降低種群數量,可能引起種群出現阿利效應,B正確;C、由生境破碎化所形成的小種群,其數量少,個體的繁殖成功率較低,滅絕的風險更高,C正確;D、在阿利效應下,種群滅絕的風險高,因此要使瀕危動物的種群密度處于阿利效應的臨界密度之上,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種群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2.(2025?梅河口市校級開學)科研小組統計了某地區胡蜂捕食蚜蟲數的相對值(a)以及被捕食蚜蟲占該蚜蟲種群總數的比例(b),所得數據如圖所示。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調查蚜蟲的種群密度可用樣方法 B.蚜蟲密度相對值與胡蜂對蚜蟲的捕食量保持正相關的關系 C.在蚜蟲種群密度較低時,胡蜂可能使該蚜蟲種群的死亡率出現密度依賴性增加 D.隨蚜蟲密度的增加,胡蜂捕食數的增加速率逐漸減慢直到為零【考點】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種群是某一區域內同種生物的總和,具有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出率和遷入率、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四個基本特征,其中種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數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種群密度,年齡結構是預測種群密度,性別比例也可影響種群密度。【解答】解:A、蚜蟲的活動力差,活動范圍小,可用樣方法調查蚜蟲的種群密度,A正確;B、蚜蟲密度相對值小于6時,蚜蟲密度相對值與胡蜂對蚜蟲的捕食量保持正相關的關系,蚜蟲密度相對值大于8時,蚜蟲密度相對值與胡蜂對蚜蟲的捕食量保持負相關的關系,B錯誤;C、在蚜蟲種群密度較低時,被捕食蚜蟲占該蚜蟲種群總數的比例(b曲線)隨蚜蟲密度相對值下降而上升,說明胡蜂捕食導致蚜蟲死亡率增加,且這種死亡率與蚜蟲種群密度相關,即可能使該蚜蟲種群的死亡率出現密度依賴性增加,C正確;D、據圖可知,蚜蟲密度相對值大于8時,蚜蟲密度相對值與胡蜂對蚜蟲的捕食量保持負相關的關系,隨蚜蟲密度的增加,胡蜂捕食數的增加速率逐漸減慢直到為零,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種群等相關知識點,意在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熟練應用的能力。二.解答題(共3小題)13.(2025?商丘開學)蚜蟲是陸地生態系統中常見的昆蟲。蚜蟲周圍生活著很多生物,這些生物之間的關系如圖。蚜蟲僅以植物篩管汁液為食,其體內的布氏菌從蚜蟲獲取全部營養元素,布氏菌為蚜蟲提供蚜蟲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蚜蟲為蟻群提供蜜露,螞蟻為蚜蟲提供保護,使蚜蟲免受瓢蟲等捕食者的傷害。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由于蚜蟲的移動速率很小,所以可采用樣方法調查蚜蟲的種群密度。從生態系統的功能角度分析,圖中實線單箭頭代表了能量流動的方向。圖中虛線描述的是種間關系,其中螞蟻和蚜蟲的種間關系為原始合作;布氏菌與蚜蟲的種間關系為互利共生;瓢蟲和草蛉的種間關系為種間競爭。(2)當螞蟻尋找到蚜蟲種群時,螞蟻會釋放出帶有鎮靜劑效果的化學物質,將蚜蟲馴服和控制,此過程中傳遞的信息類型是化學信息,該過程體現了信息傳遞的作用是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3)若調查發現蚜蟲種群攝入的能量流動情況如下表所示(單位:J?hm﹣2?a﹣1):攝入量同化量呼吸量6.0×1085.0×1083.5×108則該蚜蟲種群同化的能量中約30%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蚜蟲種群同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形式有蚜蟲的遺體殘骸中的能量、草蛉等捕食者糞便中的能量(答出2點)。(4)經研究發現,能量在食物鏈中是逐級遞減的,蚜蟲同化的能量不能100%流向瓢蟲和草蛉,原因是蚜蟲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還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考點】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群落中生物的種間關系;能量流動的特點及相關計算;信息的種類、特點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解決問題能力.【答案】(1)樣方法能量流動原始合作互利共生種間競爭(2)化學信息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3)30蚜蟲的遺體殘骸中的能量、草蛉等捕食者糞便中的能量(4)蚜蟲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還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分析】生物之間的關系分種間關系和種內關系兩種:種間關系又分互利共生(如藻類和真菌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地衣,二者密不可分)、原始合作(如海葵和寄居蟹在一起,互惠互利)、種間競爭(如水稻與稗草)、捕食(如狼吃羊)和寄生(如蛔蟲寄生在人體內)等;種內關系又分種內互助(如蜜蜂之間的合作)和種內斗爭(如狼群爭搶獵物)等。【解答】解:(1)由于蚜蟲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所以可采用樣方法調查蚜蟲的種群密度。從生態系統的功能角度分析,生態系統的功能包括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圖中實線單箭頭連接了不同生物,代表了能量流動的方向。圖中虛線描述的是種間關系,螞蟻與蚜蟲之間為原始合作關系(螞蟻為蚜蟲提供保護,蚜蟲為螞蟻提供蜜露);布氏菌從蚜蟲獲取全部營養元素,同時為蚜蟲提供蜜露,布氏菌與蚜蟲的種間關系為互利共生;蝗蟲和草蛉都以蚜蟲為食,它們的種間關系為種間競爭。(2)螞蟻釋放出帶有鎮靜劑效果的化學物質,此化學物質屬于化學信息。該過程體現了信息傳遞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這里是螞蟻和蚜蟲之間的種間關系調節。(3)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的能量=同化量﹣呼吸量,即5.0×108﹣3.5×108=1.5×108,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的能量占同化量的比例為1.5×108÷(5.0×108)×100%=30%。蚜蟲種群同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形式有蚜蟲的遺體殘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草蛉等捕食者糞便中的能量(草蛉等捕食者糞便中的能量屬于上一營養級蚜蟲同化的能量)。(4)蚜蟲同化的能量不能100%流向瓢蟲和草蛉,原因是蚜蟲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還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所以只有一部分能量能流向下一營養級瓢蟲和草蛉。故答案為:(1)樣方法能量流動原始合作互利共生種間競爭(2)化學信息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3)30蚜蟲的遺體殘骸中的能量、草蛉等捕食者糞便中的能量(4)蚜蟲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還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點評】本題考查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作答。14.(2025?汕頭一模)近年來,野豬泛濫成災,多地發生野豬毀農傷人事件。為及時防控野豬危害,某地林業局開展了相關調查,調查結果見圖。回答下列問題:(1)對野豬進行標記重捕,其主要目的是研究野豬的種群密度(或種群數量)。目前常用紅外觸發相機拍攝技術代替標記重捕法,與標記重捕法相比,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對野豬沒有傷害,不會影響其正常的生命活動;減少對野豬造成的干擾;不需要直接接觸野豬,操作更簡便、安全;可以在較長時間內持續監測,獲取更全面的信息等。(答出一點即可)。(2)生態環境的改善大大增加了山林中野豬的數量,若要從食物角度計算野豬的環境容納量,需要調查的信息有野豬的食物總消耗量、食物類型、每只野豬的食物消耗量、食物的季節性變化(答出兩點即可)。(3)野豬性成熟周期快,雌性野豬約18個月性成熟,一年可產兩胎,每胎可產2﹣12頭。有學者認為,該地野豬的種群數量將呈增長趨勢。據圖a、b分析,提出你的觀點和理由。從圖a看出,成年雌性野豬的比例(7%))高于成年雄性野豬<4S%),有利于繁殖,從圖b可知,幼體數量較多,年齡結構屬于增長型,預示著未來種群數量會增加。(4)山林附近的村莊常遭野豬侵襲,農田中的玉米是野豬偏好啃食的作物。建設公路后更增加了野豬對人類的侵擾頻率,而薄荷散發的氣味能夠驅趕野豬為減少野豬和人生活空間重疊,同時不影響種植的作物種類和野豬種群的延續,請據圖c提出該地的綜合改造方案:在村莊與玉米田之間以及公路兩側種植薄荷田形成隔離帶。【考點】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專題】表格數據類簡答題;種群和群落;解決問題能力.【答案】(1)種群密度(或種群數量)對野豬沒有傷害,不會影響其正常的生命活動;減少對野豬造成的干擾;不需要直接接觸野豬,操作更簡便、安全;可以在較長時間內持續監測,獲取更全面的信息等。(2)野豬的食物總消耗量、食物類型、每只野豬的食物消耗量、食物的季節性變化等(3)從圖a看出,成年雌性野豬的比例(7%))高于成年雄性野豬<4S%),有利于繁殖,從圖b可知,幼體數量較多,年齡結構屬于增長型,預示著未來種群數量會增加。(4)在村莊與玉米田之間以及公路兩側種植薄荷田形成隔離帶【分析】1、標記重捕法,在被調查種群的生存環境中,捕獲一部分個體,將這些個體進行標志后再放回原來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后進行重捕。2、密度制約因素:密度制約因素是指那些與種群密度直接相關的因素,它們會隨著種群密度的變化而變化,并對種群數量產生顯著影響。3、非密度制約因素:非密度制約因素是指那些與種群密度無關的因素,它們對種群數量的影響不隨種群密度的變化而變化。【解答】解:(1)標記重捕法是調查種群密度的一種方法,對野豬進行標記重捕,主要目的是研究野豬的種群密度(或種群數量)。與標記重捕法相比,紅外觸發相機拍攝技術的優點有:對野豬沒有傷害,不會影響其正常的生命活動;減少對野豬造成的干擾;不需要直接接觸野豬,操作更簡便、安全;可以在較長時間內持續監測,獲取更全面的信息等。(2)從食物角度計算野豬的環境容納量,需要調查山林中野豬的食物總消耗量、食物類型、每只野豬的食物消耗量、食物的季節性變化等信息。因為環境容納量是指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而食物是限制種群數量的重要因素,了解這些信息才能準確評估山林能夠承載野豬的最大數量。(3)該地野豬的種群數量將呈增長趨勢,理由:從圖a可以看出,成年雌性野豬的比例(7%))高于成年雄性野豬(43%),有利于繁殖,從圖b可知,幼體數量(265頭)較多,年齡結構屬于增長型,預示著未來種群數量會增加。(4)在村莊與玉米田之間以及公路兩側種植薄荷田形成隔離帶。這樣一方面薄荷散發的氣味能夠驅趕野豬,減少野豬進入村莊和公路附近,從而減少野豬和人生活空間重疊;另一方面公路兩旁建隔離欄后,建立生態廊道連通兩地山林。故答案為:(1)種群密度(或種群數量)對野豬沒有傷害,不會影響其正常的生命活動;減少對野豬造成的干擾;不需要直接接觸野豬,操作更簡便、安全;可以在較長時間內持續監測,獲取更全面的信息等(2)野豬的食物總消耗量、食物類型、每只野豬的食物消耗量、食物的季節性變化等(3)從圖a看出,成年雌性野豬的比例(7%))高于成年雄性野豬<4S%),有利于繁殖,從圖b可知,幼體數量較多,年齡結構屬于增長型,預示著未來種群數量會增加(4)在村莊與玉米田之間以及公路兩側種植薄荷田形成隔離帶【點評】本題考查種群密度調查和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解答本題需要識記教材基礎內容,結合題干的信息和當地野豬生長的環境情況進行綜合分析。15.(2025?安徽開學)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準噶爾盆地中央,是我國最大的固定、半固定的沙漠。在該沙漠中,分布著耐旱的較大灌木梭梭,也分布著蛇麻黃、駱駝刺等低矮的小型灌木,干旱季節,地表覆蓋一層黑色的苔蘚結皮,其中主要是齒肋赤蘚種群,當降水時,齒肋赤蘚會從黑色的休眠狀態轉變成翠綠的舒展狀態,成為該沙漠的一道奇觀。請回答下列問題:(1)齒肋赤蘚以無性繁殖為主,因此緊密生長的齒肋赤蘚可能都是源自同一母株,蛇麻黃可在炎熱的沙漠中為齒肋赤蘚提供較為適宜的微環境,相伴而生。若齒肋赤蘚為蛇麻黃提供保水作用,分開后各自都能獨立生活,這種種間關系稱原始合作。(2)科研人員利用樣方法調查上述4種生物的種群密度時,這4種生物中齒肋赤蘚的種群數量不能準確統計,但可以通過對蛇麻黃的調查統計,定性分析出它在沙丘中的分布差異。取樣的關鍵要做到隨機取樣,其原因是避免主觀因素,提高取樣結果的準確性和可信度。(3)該沙漠中存在連綿起伏的沙丘,某生物研究小組在沙丘的兩側坡面以及兩沙丘之間的平底上進行樣方取樣(陰影部分),他們的取樣方法可能是五點取樣法或等距取樣法,請在圖中陰影部分畫出樣方的位置:(4)樣方法不僅可以調查種群密度,也可以調查該沙丘中生物的物種豐富度。如果調查中初步得出蛇麻黃在沙丘頂端和坡上分布較少,在沙丘之間的低洼地帶分布較多,嘗試概括造成蛇麻黃分布特點的可能原因:水分相對較充足,風力影響較小,與其他生物(如齒肋赤蘚)的種間關系等(答出兩點即可)。【考點】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群落中生物的種間關系.【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1)原始合作(2)齒肋赤蘚蛇麻黃隨機取樣避免主觀因素,提高取樣結果的準確性和可信度(3)五點取樣法或等距取樣法(4)物種豐富度水分相對較充足,風力影響較小,與其他生物(如齒肋赤蘚)的種間關系等【分析】1.生物的種間關系:原始合作是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時,雙方都受益,但分開后,各自也能獨立生活;互利共生是兩種生物長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捕食是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的現象;種間競爭是兩種或更多種生物共同利用同樣有限的資源和空間而產生的相互排斥的現象;寄生是一種生物從另一種生物(寄主)的體液、組織或已消化的物質中獲取營養并通常對宿主產生危害和現象。2.樣方法是估算種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被調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算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估算值;常用的取樣方法有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取樣的關鍵是要做到隨機取樣,不能摻入主觀因素,這樣才能充分體現樣品在自然環境下的狀態,提高取樣結果的準確性和可信度。【解答】解:(1)根據題目信息可知,蛇麻黃可在炎熱的沙漠中為齒肋赤蘚提供較為適宜的微環境,若齒肋赤蘚為蛇麻黃提供保水作用,二者共同生活在一起時,雙方都受益,分開后各自也能獨立生活,由此可判斷二者的種間關系為原始合作。(2)①②根據(1)中“齒肋赤蘚以無性繁殖為主,因此緊密生長的齒肋赤蘚可能都是源自同一母株”可知,齒肋赤蘚成片生長,很難獲得種群數量,但蛇麻黃可在炎熱的沙漠中為齒肋赤蘚提供較為適宜的微環境,使齒肋赤蘚從黑色的休眠狀態轉變成翠綠的舒展狀態,因此,可以通過調查蛇麻黃的數量與分布情況,從而分析出齒肋赤蘚在沙丘中的分布差異;③④抽樣檢測時,取樣的關鍵是要做的隨機取樣,不能摻入主觀因素,這樣才能充分體現樣品在自然環境下的狀態,提高取樣結果的準確性和可信度。(3)①常用的取樣方法有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②樣方位置如圖:(4)①樣方法不僅可以調查種群密度,通過取樣土壤還可以調查沙丘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②沙丘頂端和坡上接收光照較多,水分相對沙丘之間的低洼地帶較少,且沙丘頂端和坡上風力影響大于低洼地帶,由此可推測蛇麻黃、駱駝刺等低矮的小型灌木分布在風力相對較小、適度相對較大的區域;同時,其他生物與蛇麻黃之間相互影響的種間關系,也會影響其分布故答案為:(1)原始合作(2)齒肋赤蘚蛇麻黃隨機取樣避免主觀因素,提高取樣結果的準確性和可信度(3)五點取樣法或等距取樣法(4)物種豐富度水分相對較充足,風力影響較小,與其他生物(如齒肋赤蘚)的種間關系等【點評】本題考查種群和群落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作答。
考點卡片1.種群的數量特征【知識點的認識】一、種群:在一定空間和時間內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二、種群的特征:(1)數量特征(核心問題):①種群密度: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種群數量變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預測種群數量變化的主要依據(一般根據年齡結構)(2)空間特征:指組成種群的個體,在其生活空間中的位置狀態或布局.(3)遺傳特征:遺傳的單位,繁殖的單位.三、種群的數量特征(一)種群密度: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就是種群密度.種群密度=調查方法:①總數調查:逐個計數.②取樣調查:計數種群一部分,估算種群密度.1、樣方法﹣﹣估算種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概念:在被調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數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法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估計值.(2)適用范圍:植物種群密度,昆蟲卵的密度,蚜蟲、跳蝻的密度等.(3)常用取樣:①五點取樣法:在總體中按梅花形取5個樣方,每個樣方要求一致,適用于總體為非長條形.②等距取樣法.適用于長條形的總體,先將總體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樣比例決定距離或間隔,然后以這一相等的距離或間隔抽取樣方.如圖所示:(4)計數原則:若有正好長在邊界線上的,應遵循“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的原則;即只計數樣方相鄰兩邊及其頂角的個數.(5)調查記錄樣表及計算公式:種群密度=所有樣方內種群密度合計/樣方數樣方X1X2X3X4X5X6X7X8種群密度N1N2N3N4N5N6N7N8(注意:這里的N1、N2指的是樣方的種群密度,而不是指樣方的個體數量)種群密度=2、標志重捕法(1)前提條件:標志個體與未標志個體重捕的概率相等.調查期內沒有新的出生和死亡,無遷入和遷出.(2)適用范圍:活動能力強和范圍大的動物,如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昆蟲等動物.(3)計算公式:個體總數(4)注意事項:①標志不能過于醒目;②標志一段時間內不能消失;③標志不能影響個體生活,不影響重新捕捉;④調查期間種群不能有個體的遷入或遷出.(二)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在單位時間內新產生(或死亡)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2、意義: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種群密度.(1)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增加;(2)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降低;(3)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不變.(三)遷入率和遷出率1、概念:在單位時間內遷入(或遷出)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2、意義: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種群密度.(四)性別比例性引誘劑應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某種害蟲的雄性個體,破壞害蟲種群正常的性別比例,從而降低出生率,達到殺蟲效果.)1、概念: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的比例.2、類型、雌雄相當型、雌多雄少型、雌少雄多型.2、意義:影響種群密度.(五)年齡組成(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影響種群密度)1、年齡組成的類型:(1)A增長型: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越來越大(2)B穩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保持穩定(3)C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越來越小2、意義:預測種群密度變化趨勢四、種群數量特征間的相互關系:①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種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圍內種群數量越多.種群數量與種群密度呈正相關.②對一個自然種群來說,影響種群數量變動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③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決定種群數量的直接因素.④年齡組成是預測種群密度未來變化趨勢的重要依據,是作為預測一個種群的種群數量的決定因素.⑤性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影響種群數量的變化.⑥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間接影響種群密度和種群數量.⑦影響種群數量的主要因素:年齡組成、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命題方向】題型一:種群數量特征的綜合考察典例1:(2013?浙江)下列關于出生率的敘述,正確的是()A.若某種群年初時的個體數為100,年末時為110,其中新生個體數為20,死亡個體數為10,則該種群的年出生率為10%B.若某動物的婚配制為一雌一雄,生殖期個體的雌雄比越接近1:1,則出生率越高C.若通過調控環境條件,使某動物的性成熟推遲,則出生率會更高D.若比較三種年齡結構類型的種群,則穩定型的出生率最高分析:種群的數量特征有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遷入率和遷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種群數量的變化,但年齡組成是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影響數量變化的,性別比例通過影響出生率影響數量變化的.解答:A、根據出生率的計算應該是20%,自然增長率是10%,故A錯誤;B、雌雄比例接近1:1且婚配制度為一雌一雄,出生率比較高,故B正確;C、調控環境條件,使某動物的性成熟推遲,則出生率會降低,故C錯誤;D、三種年齡結構類型的種群,則增長型的出生率最高,使得種群密度增加,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種群數量特征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屬于中檔題.題型二:年齡組成的判斷典例2:(2010?海南)甲、乙、丙是同一物種的三個種群,其年齡組成見表.三個種群年齡結構的類型為()年齡期個體數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長型,乙是穩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穩定型,乙是增長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長型,乙是增長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個種群都是穩定型分析:本題是根據種群不同年齡段的個體數目判斷不同種群的年齡結構的類型.年齡結構是指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時期的個體數目比例,分為增長型、穩定性和衰退型,增長型幼年個體比例多,老年的個體比例少,未來一段時間內,種群數量會越來越大;穩定性是幼年個體、成年個體、老年個體比例相當,未來一段時間內,種群數量基本保持穩定;衰退型是幼年個體比例少,老年個體比例多,未來一段時間內,種群數量會越來越小.解答:由表格數據可知,三個種群的種群數量相等,不同年齡段的個體數目可以代表不同年齡段的比例,甲種群幼年個體比例高,老年個體的比例低,屬于增長型;乙種群幼年個體、成年個體、老年個體的比例相當,屬于穩定型;丙種群幼年個體比例低,老年個體比例高,屬于衰退型.故選:A.點評:本題的知識點是年齡結構的概念,年齡結構三種類型的判斷,對基礎知識的記憶是解題的關鍵.題型三:圖示分析預測典例3:(2013?洛陽一模)某島嶼上生活著一種動物,其種群數量多年維持相對穩定.該動物個體從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個月.如圖為某年該動物種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齡結構(每月最后一天統計種群各年齡組的個體數),關于該種群的敘述,錯誤的是()A.該種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為零B.天敵的遷入可影響該種群的年齡結構C.該種群的年齡結構隨著季節更替而變化D.大量誘殺雄性個體不會影響該種群的密度分析:該題主要考查了種群的基本特征以及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諸多因素.種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種群密度.種群數量的變化受多種因素影響.種群的年齡組成類型決定了出生率和死亡率,從而直接影響了種群數量的變化.而種群的年齡組成類型又受各種環境條件(天敵數量的多少、季節更替以及食物質量和數量的變化等)的影響.解答:A、從題中柱形圖的分析可知,未成熟個體從2月底到6月逐漸增多,從6月到12月逐漸減少至12月變為0,而該動物個體從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個月,因此該種群出生時間大概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為0,A正確;B、引入的天敵可能對不同年齡段的個體捕食具有選擇性,從而影響該種群的年齡結構,B正確;C、由題圖可知,該種群的年齡結構隨著季節更替而變化,C正確;D、大量誘殺某種動物的雄性個體,會導致性別比例的失調,進而通過出生率的明顯降低,使種群的密度的減小,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的知識點是種群的年齡結構和影響種群密度的因素,分析題圖獲取有效信息是解題的突破口對于A選項的分析是難點,解題時要結合題圖信息與題干信息分析解答.【解題方法點撥】1、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決定種群數量的直接因素;2、年齡組成是預測種群未來數量變化的主要依據,而性別比例是預測未來種群數量變化的次要依據.3、樣方法注意事項:(1)樣方應隨機選取(2)樣方大小:①一般草本植物:1m×1m;灌木:4m×4m;喬木:10m×10m;②如果種群個體數較少,樣方面積需要適當擴大;③應以物種個體數達到最穩定時的最小面積計算.(3)樣方數目:總體面積大要多取,總體面積小可少取.(4)樣本統計:位于樣方邊線上的植物計數相鄰兩邊及其交點上的植物;不同生長期的個體都應統計.4、標志重捕法注意事項:(1)前提:標記個體與未標記個體在重捕時被捕獲的概率相等.(2)標記技術:標記物和標記方法不能影響被標記動物的正常活動;也不能導致其發生疾病、感染等;標記符號必須能維持一段時間,但又不能過分醒目.2.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知識點的認識】種群密度: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就是種群密度.種群密度=調查方法:①總數調查:逐個計數.②取樣調查:計數種群一部分,估算種群密度.1、樣方法﹣﹣估算種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概念:在被調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數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法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估計值.(2)適用范圍:植物種群密度,昆蟲卵的密度,蚜蟲、跳蝻的密度等.(3)常用取樣:①五點取樣法:在總體中按梅花形取5個樣方,每個樣方要求一致,適用于總體為非長條形.②等距取樣法.適用于長條形的總體,先將總體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樣比例決定距離或間隔,然后以這一相等的距離或間隔抽取樣方.如圖所示:(4)計數原則:若有正好長在邊界線上的,應遵循“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的原則;即只計數樣方相鄰兩邊及其頂角的個數.(5)調查記錄樣表及計算公式:種群密度=所有樣方內種群密度合計/樣方數樣方X1X2X3X4X5X6X7X8種群密度N1N2N3N4N5N6N7N8(注意:這里的N1、N2指的是樣方的種群密度,而不是指樣方的個體數量)種群密度=2、標志重捕法(1)前提條件:標志個體與未標志個體重捕的概率相等.調查期內沒有新的出生和死亡,無遷入和遷出.(2)適用范圍:活動能力強和范圍大的動物,如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昆蟲等動物.(3)計算公式:個體總數(4)標志重捕法中的標志技術:①標志物和標志方法必須對動物的身體不會產生傷害.②標志不能過于醒目.原因:過分醒目的個體,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變與捕食者之間的關系,最終有可能改變樣本中標志個體的比例而導致結果失真.③標志一段時間內不能消失;④標志不能影響個體生活,不影響重新捕捉;⑤調查期間種群不能有個體的遷入或遷出.【命題方向】題型一:樣方法及其注意事項的考察典例1:(2012?海南)某小組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下列做法錯誤的是()A.隨機取樣B.選擇植物生長茂盛處取樣C.根據調查數據估算該種群密度D.根據地段的形狀確定取樣方法分析:種群密度的調查一般有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在利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時需注意隨機取樣、樣方大小合適,并且樣本數據足夠大等.解答:A、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最關鍵是進行隨機取樣,以使所得數據更加接近準確值,A正確;B、據A項可知,取樣時應隨機取樣,不能在植物生長茂盛處取樣,B錯誤;C、根據調查數據取平均數可估算該種群的種群密度,C正確;D、根據地段的不同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樣方法,如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等,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利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相關注意點,難度不大,解題關鍵是識記和理解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相關知識.題型二:取樣方法的考察典例2:(2010?海南)某同學擬調查一個面積為100hm2草地上某種雙子葉草本植物的種群密度,設計了四個調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計數該草地上該種植物的全部個體數目B.設置1個1m2樣方,計數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目C.隨機設置1m2樣方若干,計數每個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目D.在該種植物密集處設置1m2樣方若干,計數每個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目分析:該草地的面積比較大,直接把該地區的所有該種植物統計一遍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應選用樣方法,樣方法的注意點是本題解題的關鍵.解答:植物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一般為樣方法.該草地上全部個體數全部統計難度較大;只選取一個樣方的數目進行調查不具有代表性;一般隨機設置1m2的樣方為宜,并且盡量選擇多個樣方求平均值.故選C.點評:本題著重考查植物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和樣方法的注意點,考查了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典例3:(2010?徐匯區一模)用“樣方法”調查蒲公英種群密度的過程是()①選取一個該種群分布比較均勻的長方形地塊,將該地按照長度畫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劃一個大小為1m2的樣方②選取一個該種群分布比較密集的長方形地塊,將該地按照長度畫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劃一個大小不同的樣方③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取其最大值作為種群密度的估計值④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取其平均值作為該種群密度的估計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分析:采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具體過程為:確定調查對象→選取樣方(五點取樣法或等距取樣法)→計數→計算種群密度(取平均值).解答:用“樣方法”調查蒲公英種群密度的過程:選取樣方→計數→計算種群密度.①選取樣方時要隨機取樣,不能參入主觀意識,且選取的樣方大小要相同,①正確;②選取樣方時要隨機取樣,不能選取種群分布比較密集地塊,且樣方大小要相同,②錯誤;③計算種群密度時,要取平均值,不能以最大值作為種群密度的估計值,③錯誤;④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最后取其平均值作為該種群密度的估計值,④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重點考查樣方法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一般過程,能注意相關細節,特別是取樣的時候,要注意隨機取樣,而且樣方的大小要相等,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題型三:標志捕重法的考察典例4:某農場面積為140hm2,農場豐富的植物資源為黑線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鷹前來捕食,某研究小組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該農場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第一次捕獲100只,標記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獲280只,發現其中有2只帶有標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鷹的遷入率增加會影響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B.該農場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約為100只/hm2C.黑線姬鼠種群數量下降說明農場群落的豐富度下降D.植物→鼠→鷹這條食物鏈,第三營養級含能量少分析:標志重捕法計算公式:種群中個體數(N)÷第一次捕獲并標記的個體數=第二次重捕總數÷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即100N=2280,解得X=14000只/140hm2,所以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為14000÷140=100解答:A、鷹是鼠的天敵,鷹的數量肯定會影響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A正確;B、由以上分析可知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為100只/hm2,B正確;C、物種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黑線姬鼠種群數量下降但并未滅絕,C錯誤;D、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逐級遞減,因此植物→鼠→鷹這條食物鏈,第三營養級含能量少,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種間關系、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特征、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等知識,要求考生掌握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能運用標志重捕法計算種群密度;識記群落的特征;理解和掌握生態系統能量的流動特點.【解題方法點撥】1、樣方法注意事項:(適用范圍:植物種群密度,昆蟲卵的密度,蚜蟲、跳蝻的密度等.)(1)樣方應隨機選取(2)樣方大小:①一般草本植物:1m×1m;灌木:4m×4m;喬木:10m×10m;②如果種群個體數較少,樣方面積需要適當擴大;③應以物種個體數達到最穩定時的最小面積計算.(3)樣方數目:總體面積大要多取,總體面積小可少取.(4)樣本統計:位于樣方邊線上的植物計數相鄰兩邊及其交點上的植物;不同生長期的個體都應統計.2、標志重捕法注意事項:(活動能力強和范圍大的動物,如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昆蟲等動物.)(1)前提:標記個體與未標記個體在重捕時被捕獲的概率相等.(2)標記技術:標記物和標記方法不能影響被標記動物的正常活動;也不能導致其發生疾病、感染等;標記符號必須能維持一段時間,但又不能過分醒目.3.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知識點的認識】1、對于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個體調查種群密度時適宜用標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個體小、活動能力小的動物以及蟲卵等種群密度的調查方式常用的是樣方法。2、用樣方法調查植物的種群密度時,應隨機取樣,樣本量足夠大,調查不同的植物類型時樣方面積應不同,樣方大小根據調查的對象來確定,調查雙子葉草本植物時,樣方通常為1m×1m,常用各樣方的平均值估算種群密度。【命題方向】如圖表示用樣方法進行相關調查,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用樣方法調查某植物種群密度時,常用的取樣方法有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B.若圖甲表示一個樣方中某種植物的分布狀況,則計數值應為8C.如被調查種群個體數目較少,可適當擴大樣方面積D.樣方法只適用于調查雙子葉草本植物的種群密度分析:1、對于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個體調查種群密度時適宜用標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個體小、活動能力小的動物以及蟲卵等種群密度的調查方式常用的是樣方法。2、用樣方法調查植物的種群密度時,應隨機取樣,樣本量足夠大,調查不同的植物類型時樣方面積應不同,樣方大小根據調查的對象來確定,調查雙子葉草本植物時,樣方通常為lm×lm,常用各樣方的平均值估算種群密度。解答:A、用樣方法調查植物種群密度時,取樣時要做到隨機取樣,不能在分布較密集或稀疏的地區取樣,常用的取樣方法有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A正確;B、采用樣方法對一種植物進行計數時,對樣方邊線上的個體要統計相鄰兩邊的數目,所以對甲圖中該種植物進行計數時,應記錄的數目是8株,B正確;C、如被調查種群個體數目較少,可適當擴大樣方面積,使調查結果更加趨近于真實值,C正確;D、一般植物和個體小、活動能力小的動物以及蟲卵等種群密度的調查方式常用的是樣方法,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種群和群落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夠結合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應用。【解題思路點撥】用樣方法調查植物的種群密度時,應隨機取樣。調查不同的植物類型時樣方面積應不同,如草本可選擇1m×1m,而喬木應選擇100m×100m。4.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知識點的認識】一、建構種群增長模型的方法(以細菌為例)﹣﹣數學模型1、類型:數學模型常見的表現形式有兩種,分別是數學表達式和曲線圖,其中前者比較準確,后者更為直觀.2、建立的步驟:研究方法研究實例提出問題觀察研究對象,提出問題.細菌每20min分裂一次模型假設提出合理的假設資源和空間無限,細菌的種群增長不會受密度影響.建立模型用數學形式對事物性質進行表達.Nn=2n,N代表細菌數量,n表示第幾代.修正檢驗對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觀察、統計細菌數量,對所建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二、種群數量增長的兩種曲線1、種群增長的“J”型曲線:(1)模型假設:在食物(養料)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和沒有敵害等理想條件下.假定種群的起始數量為N0(親代),種群的數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數增長,第二年的數量是第一年的λ倍,且世代間不重疊,該種群后代中第t代的數量為Nt.(2)建立模型:Nt=N0λt(3)特點:種群內個體數量連續增長(沒有最大值);增長率不變.模型中各參數的意義:N0為該種群的起始數量,t為時間,Nt表示t年后該種群的數量,λ表示該種群數量是前一年種群數量的倍數。2、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1)原因:自然界的資源和空間是有限的,當種群密度增大時,種內競爭就會加劇,以該種群為食的捕食者數量也會增加.(2)特點:①種群內個體數量達到環境條件所允許的最大值(K值)時,種群個體數量將不再增加;②種群增長率變化,種群數量由0→K/2時,增長率逐漸增大;種群數量為K/2時,增長率最大;種群數量由K/2→K時,增長率不斷降低;種群數量為K時,增長率為0.思考:a、右圖中t1是對應種群數量為K/2時,t2是對應種群數量為K值.b、右圖中陰影部分表示由于環境阻力而死亡的個體數,用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分析,圖中陰影部分表示通過生存斗爭淘汰的個體數量.(3)應用:大熊貓棲息地遭到破壞后,由于食物減少和活動范圍縮小,其K值變小,因此,建立自然保護區,改善棲息環境,提高K值,是保護大熊貓的根本措施;對家鼠等有害動物的控制,應降低其K值.三、研究種群數量變化的意義:1、野生生物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一般將種群數量控制在環境容納量的K/2時,種群增長速度最快,可提供的資源數量最多.當種群數量大于K/2時,可以獵捕一定數量該生物資源,且獲得量最大.過度獵取時,種群增長速度雖然較快,但資源總量減少.2、為害蟲的預測及防治提供科學依據.四、影響種群數量的因素1、自然因素: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2、人為因素:動物棲息地環境的破壞;生物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利用;環境污染等.【命題方向】題型一:種群數量變化圖分析典例1:(2014?寧夏二模)西花薊馬是一種外來入侵害蟲,主要寄生在各種植物的花內,寄主范圍廣泛,同時極易對殺蟲劑產生抗藥性.西花薊馬在不同寄主上的種群動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可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西花薊馬的種群密度B.西花薊馬在入侵地的種群數量呈現J型增長C.西花薊馬種群數量變化與寄主生長周期特點有關D.殺蟲劑難以改變西花薊馬抗藥性基因的頻率分析:西花薊馬是一種外來入侵害蟲,營寄生生活,不能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其種群密度.西花薊馬種群數量變化有寄主依賴性,沒有呈現J型增長,其群數量變化受寄主的影響較大,與寄主生長周期特點有關.解答:A、西花薊馬是一種外來入侵害蟲,營寄生生活,不能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其種群密度,故A錯誤;B、西花薊馬種群數量變化有寄主依賴性,沒有呈現J型增長,故B錯誤;C、西花薊馬種群數量變化受寄主的影響較大,與寄主生長周期特點有關,故C正確;D、殺蟲劑可以選擇抗藥性基因,而使種群的基因的頻率改變,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以西花薊馬為素材,結合曲線圖考查種群的數量變化,意在考查學生能從課外材料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信息,并能運用這些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生物學問題.典例2:(2014?威海一模)在調查某林場松鼠的種群數量時,計算當年種群數量與一年前種群數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右圖所示的曲線.據此圖分析得到的下列結論中錯誤的是()A.前4年該種群數量基本不變,第5年調查的年齡組成可能為衰退型B.第4到第8年間種群數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敵增多C.第8年時種群數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間種群數量增加,且呈“S”型曲線增長D.如果持續第16到第20年間趨勢,后期種群數量將呈“J”型曲線增長分析:據圖分析,0~4年時λ=1,種群數量不變;4~10年時λ<1,種群數量減少;在10~20年時λ>1,種群數量持續增加.解答:A、前4年,λ值為定值,λ=1,說明種群增長率為0,種群數量保持不變,第5年時λ<1,說明種群增長率為負值,種群數量下降,年齡組成為衰退性,A正確;B、影響種群數量的因素有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B正確;C、第8到10年間λ值<1,種群數量減少,第10年的種群數量最少,“S”型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工程項目管理行業規范試題及答案
- 農場生產物資供應協議
- 工程項目管理經驗反饋試題及答案
- 綜合復習2025年工程經濟試題及答案
- 變壓器購買合同書
- 2025年項目融資方案試題及答案
- 綠色倉儲實踐與未來發展計劃
- 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年度設計計劃
- 2025年項目管理考試通知解讀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工程項目管理多方合作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延安通和電業有限責任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2024年新人教版英語三年級上冊 U6 A learn 教學課件
- 美發店入職合同保密協議
- 2025-2030年中國腫瘤醫院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及未來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 茶廉文化課件
- 2024年中南大學專職輔導員招聘筆試真題
- 2025甘肅省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生產技術人員145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2030中國財務公司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與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測試題(附參考答案)
- 不分手協議書合同書
- 室內空間設計方案匯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