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經濟社會發展使我國耕地面積逐漸減少,為有效滿足農業發展需求,有效保障國內糧食供應,強調行業應積極加強農作物種植技術研究工作,進而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中實現增產創收。以大豆以及玉米為例,兩種農作物在我國種植面積廣闊。為有效提升農作物產量,行業研究出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采用復合種植方式,能夠在提升土地資源利用率的同時,有效提升區域糧食綜合產能,促進區域糧食供給。本文以貴州省畢節市為例,在明確區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結合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優勢,對技術應用進行分析,以供參考。關鍵詞: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邊行優勢;土地資源玉米以及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產物,與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以提升兩種農作物產量、優化區域經濟效益為重點,要求行業應切實加強相關種植技術研究工作,通過加強技術控制,優化田間管理工作,有效保障大豆、玉米高產。考慮到傳統種植技術存在的不足,行業提出可采取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同時種植大豆以及玉米,做好行距控制工作,在促進兩種作物同步增產的同時,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有效優化區域行業發展。1區域概述畢節市位于貴州省,屬于貴州金三角區域,該區域年平均氣溫13.0℃,夏季氣溫平均在22℃。為有效增加區域糧食供給,應切實加強大豆玉米種植技術分析工作,進而有效提升糧食增產,促進區域農業發展。大豆、玉米是我國廣泛種植的作物,但在傳統種植模式下,作物產量較低。因此,強調行業以保障大豆、玉米種植產量作為重點,為有效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積極引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通過實施大豆、玉米輪作,進而有效解決傳統技術存在的問題。該技術具有創新性,能夠結合大豆、玉米在高度方面的差異,借助邊緣優勢,實施輪作,并應用機械化技術,可落實高效栽培模式。在應用該技術后,應做好帶狀套作共生時間控制工作。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模式下,大豆前期不會受到影響,并且能夠促進空間集約。總體而言,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應用優勢顯著,在貴州地區得到廣泛推廣。2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概述以及優勢2.1技術概述我國大豆以及玉米種植年代久遠,全國范圍內均有種植。傳統行業主要應用單一作物種植方式,完成大豆、玉米種植,基本上不會使用間套作方式。而一旦未合理規劃田間配置工作,在種植行間距過大的情況下,將會使種植密度下降,進而導致種植產量下降,嚴重損害種植效益。因此,通過應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能夠有效滿足當前大豆、玉米種植需求,確保農業產量。該技術能夠以傳統間套作為基礎,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經過持續性創新以及完善而形成。該技術選取部分玉米耕作面,在其中種植大豆,并增加邊行玉米數量,可充分發揮邊行優勢,進而有效增加兩種作物產量,并且通過減少植株間距,有利于提升播種密度,進一步促進農作物穩定生長。大豆屬于矮稈植物,玉米屬于高稈植株,實施套作種植,有利于促進資源節約,促進農作物長效發展。同時,該技術實施后還能夠減少氮肥施加量,經濟效益良好。總體而言,該技術能夠有效活化土壤,有利于促進兩種農作物茁壯生長,有利于提升大豆、玉米綜合產能。充分發揮邊行優勢,有利于擴大大豆受光面積,經輪作后,對大豆、玉米均具有良好的收益,在合理布局玉米行距的基礎上,在玉米內部種植大豆,能夠進一步提升玉米種植密度,提升玉米、大豆產量的穩定性。以貴州省為例,以區域具體情況出發,應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與區域氣候條件相符合,能夠有效滿足區域農業發展要求。2.2技術優勢具體對該技術優勢展開分析,該技術應用后能夠有效提升耕地利用率,并且通過合理設計行距,能夠使農作物均勻吸收充足的陽光,滿足自身生長需求。不同農作物品種存在互補的關系,該技術在種植模式方面具有鑲嵌式的特點,能夠有效發揮光合作用,通過促進兩種農作物之間的交互,可在區域內形成復合種群,有效提升耕地生產力,保障農作物產量。同時,該技術模式下的農作物空間分布具有合理性,能夠減少農作物之間的矛盾,在保障土壤肥力的基礎上,能夠有效提升耕作效果,進而保障區域經濟效益。大豆在吸取土地中氨氮養分的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玉米生長。玉米在生長過程中能夠分泌酸性物質,可對土壤中不溶性礦物質進行分解,進而為大豆供應養分。這也說明復合種植具有單一種植無法比擬的優勢。同時,在種植玉米后,還能夠降低大豆病蟲害風險,優化大豆產量。具體包括:(1)有利于提升資源利用率。該技術的實施能夠形成良好的鑲嵌結構,可充分利用光能,強化兩種農作物的生產能力。并且同時種植大豆、玉米,有利于節省土地資源。因此,應用該技術可確保區域各項資源得到有效利用。(2)可促進增產降本。該技術實施后有利于培肥土壤,確保大豆根部充分吸收銨態氮,促進作物生長。并且經過間作后,還能夠優化節肥作用,促進增產降本。(3)該技術與農業現代化發展相符。正常而言,該技術模式下的寬行距為1.8m左右,能夠支持收割機、拖拉機耕作、收獲。因此,通過引進機械化手段,能夠有效提升耕種效率。(4)提升經濟效益。該技術優勢明顯,應用風險較低,并且能夠支持機械化施工。在實際種植期間,通過采取擴行加密方法,在玉米以及大豆種植期間,合理控制行數、間距,能夠確保土地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進而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在提升玉米產量的同時,還能夠優化大豆生長,促進作物增產。與傳統種植技術進行對比,通過應用該技術,玉米增產幅度可達到8%,并且大豆產量也得到顯著提升,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經濟效益良好。當前該技術在我國貴州地區應用較為常見,深受區域農民認可,經過技術處理后,輔之以日常管理工作的強化,能夠有效提升大豆和玉米的產量,進而提升區域經濟效益。3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要點3.1栽植原則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主要強調以兩種農作物特性出發,基于遺傳、生物學特性,在合適的條件下完成復合種植,進而有效提升農作物產量。借助兩種農作物之間存在的高差,合理調整行距,并加強光照、水肥控制工作,能夠在提升大豆產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玉米產量,有效提升區域農業經濟效益[1]。3.2玉米、大豆種類考慮到玉米以及大豆的互補性,為有效保障玉米以及大豆種植產量,應合理選取大豆、玉米品種。玉米種子方面重點推廣畢玉4號、畢單17號、盛農3號、畢玉6號、黔興10號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大豆種植方面,應注意耐密、耐陰等特性,進而有效滿足區域種植需求。而在玉米種植方面,則需要考慮種植的耐密性。在選種后,應集中篩查出存在殘缺或者攜帶病蟲害的種子,要求所有種子應顆粒飽滿,具有良好的光澤度。在種子篩選工作完成后,對種子做進一步晾曬處理。農戶在晾曬種子時,應結合自身經驗,以區域氣候特點出發,加強技術操作控制,進而確保晾曬后的種子與要求相符。在完成晾曬處理后,拌種、包衣處理能夠有效降低種子病蟲害發生風險。3.3栽培方式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實施過程中需要重點做好株距控制,并通過增加光照,進而有效提升種植密度,優化產量。應注意保持玉米、大豆株數控制工作,進而實現農作物雙豐收。在栽培方式方面,本文主要應用4∶2栽植方式,該栽植方式主要指大豆帶、玉米帶分別為4行以及2行。該部分帶寬為290cm,大豆以及玉米的行距分別為40cm、40cm,株距均為10cm,每公頃播種量分別為136000株、68000株。需要注意的是,栽植方式方面應充分考慮到區域特點,進而有效保障種植效果。而4∶2栽植方式是最適合貴州地區的栽植方式,能夠有效滿足區域種植需求。3.4播種以及施肥管理為有效提升農作物凈產量,在播種期間,應適當增加行距,合理縮小株距。本區域玉米種植為2行,應結合區域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后,適當施加高氮玉米肥,注意做好施肥量控制工作。同時,還可施加大豆專用肥,并合理控制施肥量。均采取播種機完成播種處理,在播種的同時,可施加肥料。在必要的情況下,可借助相關輔助工具,確保行距精度,確保播種以及施肥的均勻度[2]。3.5田間管理在播種前,如果發現種植地存在大量雜草,可結合區域土壤特點,噴灑草銨膦,及時清除雜草,進而有效降低雜草基數。在種子萌芽前,應進行封閉式除草,應用乙草胺,配合噻吩磺隆,確保除草效果。在此期間,可根據區域土壤含水量情況,合理調節灌溉方式。如果除草效果較差,在大豆以及玉米生長到3~5葉期時,應另外應用除草劑、噴霧劑,對植株根莖進行噴灑。還可以通過應用定向噴霧劑,完成人工噴灑處理。工作人員應充分考慮大豆、玉米特性,合理選擇除草劑,并在指定范圍內完成除草工作,做好相應的物理隔離工作,以免影響除草劑的應用效果。在整個大豆以及玉米生育期,應用該技術后,種子萌芽時間相對更長,并且還會受到降水量的影響。在溫度上升后,雜草也會隨之增加。因此,工作人員應密切關注區域雜草生長情況,及時進行清理,以免雜草生長到后期,不僅清除困難,還會影響大豆、玉米正常生長發育[3]。3.6水肥管理在完成播種后,應及時應用機械設備完成翻土處理,以免出現積水情況。如果當年區域存在旱情,應做好補水工作。在玉米生長期,如果沒有提供緩釋肥,需要后續增加尿素,并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控制尿素施加量,并給予深層施肥處理。針對早熟大豆,同樣需要施加尿素,并做好劑量控制。進入到結莢期后,可施加磷酸二氫鉀,每公頃用量控制在750g,并做好添加推廣工作。應高度重視玉米、大豆生長期管理工作。如果發現存在生長過度情況,可分別選取大豆初次開花階段、玉米抽穗階段,噴灑氨酸甲苯,進而有效控制農作物生長。在噴灑藥劑的過程中,應合理控制噴灑時間段,并注意調節藥物濃度,確保藥物能夠均勻噴灑在葉片頂部位置,禁止反復噴灑同一區域。如果在噴灑后的6小時內出現降水情況,則需要再次進行噴灑處理。但是再次噴灑時需要適當降低噴灑劑量,以免植株在農藥過多的情況下被灼傷,從而降低農作物產量。3.7病蟲害防治病蟲害會嚴重影響玉米、大豆正常發育,甚至導致減產。要求行業應高度關注病蟲害防治工作,結合當前大豆以及玉米常見病蟲害種類,切實采取有效預防措施,加強相關田間管理工作,進而有效提升病蟲害防治效果,確保大豆、玉米能夠正常生長。在大豆種植期間,灰斑病屬于常見病蟲害[4]。該病蟲害的出現與溫度、濕度等環境條件密切相關。并且大豆品種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該病蟲害。灰斑病出現在冬季,在第二年春天開始發病,并且在時間推移的情況下,將會在大豆植株中呈現明顯癥狀。同時,如果區域環境的濕度較高,病斑將會逐漸向整個葉片蔓延,進而使葉片枯萎。在未得到有效治理的情況下,病菌將會嚴重影響作物莖葉,導致大豆減產。因此,工作人員應高度重視灰斑病防治工作,應從種子著手,在選種期間,優先選取具有高抗病性的種子,并根據區域實際情況,切實落實翻整工作。應進一步加強種植技術控制,做好種植環節優化管理,結合大豆生長實際情況,做好施肥灌溉工作,并注意觀察大豆生長動態,采取針對性管理方案。在發現病株后,應及時進行處理,以免影響其他植株正常生長。還需要采取藥物防治措施,當在葉片上發現病斑后,應及時噴施藥物,藥物噴施間隔時間為8~10d。蚜蟲屬于常見病害。蚜蟲將會影響大豆嫩葉、嫩枝,形成不規則病斑,病斑擴大后將嚴重損害大豆發育,進而使大豆產量下降。可采取蚍蟲啉可濕性粉劑,對病蟲害進行防治,該防治方式需要間隔7~10d,還可以通過黃板完成誘殺治理。在玉米種植期間,玉米螟蟲多為幼蟲,幼蟲會啃食嫩葉,并侵害莖稈,導致玉米大幅減產。粘蟲也是常見病蟲害,幼蟲啃食玉米葉片,嚴重時會啃光葉片,大規模暴發蟲害時,害蟲會將葉片啃光,只剩下葉脈。針對玉米螟蟲以及粘蟲產生的病蟲害,可采取藥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手段。應根據病蟲害特點,合理選擇防治時機以及措施,進而有效提升防治效果[5]。3.8機械收獲應高度重視大豆、玉米收獲工作,可采取機械化收割方式,堅持高效減損原則,完成收割處理。其中,在完熟期可完成大豆收獲。在觀察到大豆豆莢、籽粒出現固有色澤后,植株呈現明顯的黃褐色,經過手搖動,能夠聽到植株發出響聲。在觀察到玉米苞葉變成黃色后,籽粒呈現脫水狀態,乳線消失后,可給予收獲處理。應根據區域實際地塊、耕作方式,合理選擇機械收獲機,并合理調節參數,確保能夠順利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刑事非訴合同標準文本
- 勞務超市合同標準文本
- 皮革刺孔機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寫一好合同樣本
- 供貨合同樣本訂金
- 傭金推廣合同范例
- 農用機械勞務合同樣本
- 個人安裝充電樁合同樣本
- 分租門店合同標準文本
- 辦公翻新合同范例
- 智研咨詢發布:2025年紙漿模塑餐飲具行業市場規模及主要企業市占率分析報告
- 2025年廣東能源集團云浮蓄能發電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CCAA《管理體系認證基礎》考前必練題庫500題(含真題、重點題)
- 2024年考生面對挑戰時的心理調整試題及答案
- 護理不良事件分級及上報流程
- 2025年03月湖北荊門市招碩引博公開招聘1412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考點剖析附解題思路及答案詳解
- 2024新疆天澤水利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及所屬二級企業部分崗位社會招聘(3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1
- 中西融合餐廳的經營管理與團隊建設
- 地理知識科普
- 幕墻龍骨焊接規范
- 2024年信息安全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