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專題知識專業知識講座_第1頁
兩彈一星專題知識專業知識講座_第2頁
兩彈一星專題知識專業知識講座_第3頁
兩彈一星專題知識專業知識講座_第4頁
兩彈一星專題知識專業知識講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開創“兩彈一星”事業的那段歷史,已經過去幾十年了,但至今,這座事業的豐碑仍然高聳在共和國的發展史上,開創者的動人事跡仍然不斷被人們傳頌,他們創造的崇高的價值觀日益顯現出其深刻性和重要性。而由兩彈一星這個稱號所表達出的一種精神,一種對中國國人的期望,卻是與那三塊純金的勛章一起永遠地留存下去……兩彈一星——小名片兩彈一星——背景兩彈一星——發展歷程兩彈一星——功勛人物兩彈一星——成就兩彈一星——精神兩彈一星——思考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后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兩彈一星——小名片兩彈一星——背景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為了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高瞻遠矚,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制“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

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許多在國外已經有杰出成就的科學家,以身許國,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愛,響應黨和國家的召喚,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這一神圣而偉大的事業中來。1955196019651975197019801967年6月17日氫彈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原子彈爆炸成功1970年“東方紅1號”人造衛星上天共和國的風雨歷程兩彈一星——發展歷程1964年10月16日15時,一朵從西北大漠深處騰空而起的蘑菇云,震驚了世界: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就在原子彈爆炸成功的第三年(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實驗成功。

三年之后(1970年),一曲響徹環宇的“東方紅”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掌握了人造衛星的空間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掌握這種尖端技術的國家。

輝煌的成就背后,離不開中國科學工作者的默默付出。。。。。。兩彈一星——功勛人物兩彈一星”元勛: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吳自良、陳芳允、楊嘉墀、彭桓武、錢學森、朱光亞、黃緯祿、王大珩、程開甲、屠守鍔、王希季、孫家棟、任新民、陳能寬、周光召、于敏。錢學森中國航天之父、導彈之父

一將足頂五師團,奇功蓋世耀藍天;幾多蚊蠅逐綠卡,錢公姓錢不愛錢;此生惟愿長報國,楷模永留天地間;泰斗英魂駕鶴去,道德文章真金傳。“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鄧稼先兩彈元勛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連克千重關,群力奮戰自當先,捷音頻年傳,蔑視核訛詐,華夏創新篇,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河山,功勛澤人間。“我的生命已獻給了我未來

的工作,做好這件事情,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

兩彈一星——成就

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是中國人民在攀登現代科學高峰征途中創造的人間奇跡。1.打破了美蘇的核壟斷,大大提高了新中國

的國際地位。2.增強國防和航天實力,促進社會主義建設。3.增強人民開拓進取、奮發圖強的信心和力

量。

鄧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

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作、勇于登攀。它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科學精神的集中體現。其核心是科技創新精神.在新的時代,我們既要繼承“兩彈一星"精神,也要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兩彈一星——精神

一、強國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國仍是一個落后的發展中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只是瑞典的十五分之一,挪威的三十分之一,在世界各國中的排名在一百位以后;城市與農村、東部與西部還有很大的反差;

資源和環境的形勢相當嚴峻,轉變發展方式仍然任重道遠;

同時,還需應對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挑戰……兩彈一星——思考

因此,國人沒有任何懈怠的理由,只有強化危機意識、憂患意識,兢兢業業、團結奮斗。這就需要繼承兩彈一星事業開創者“以身許國”的奉獻精神,以富國強軍、民族振興為已任,并在新的形勢下學會科學發展,繼續探索和創造一條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建設科技隊伍承擔創新重任(一)良好學風源于科學精神

“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嚴格、嚴密、嚴謹、嚴肅”,還有團隊精神。老一輩科學家這樣的學風,才能成就兩彈一星這樣硬碰硬的業績。不知浮躁為何物,誠信是起碼的要求,沒有聽說過造假之類的“不端行為”,彈也好,星也好,造假是造不出來的。科學道德和學風是科技隊伍的基本建設,今天的科技界要像防控SARS和甲型流感一樣,堅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回歸科學精神的圣潔。(二)“自主創新”是現在人們頻繁使用的一個詞老一輩科學家扎實的功底,整個團隊的勤奮拼博。倡科學、民主,平等的討論,鼓勵新思想,學術上提倡爭鳴,大家急事業之所急,而非個人急功近利,才會有重大的突破與創新。核武器原理突破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一的彭桓武先生卻不愿領這個獎,他以一幅對聯作解釋:“集體、集體、集集體;日新、日新、日日新。”這種靠集體實現重大創新,正是我們今天建設創新型國家應該大力提倡的。

(三)靠大力協同,實現體現國家意志的目標,是大科學工程成功的要素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的歷史條件下,競爭機制是必要的。但如果只講競爭,丟了大協作,就會導致條塊分割,低水平的重復,有限的科技資源不能共享,會障礙重大創新的出現。更為深刻的是,會導致人們強化狹隘的單位、小集體乃至個人意識,而淡化了國家意識,降低了人們的思想境界,障礙高素質科技領軍人才的成長。這也是一個在新的歷史環境下,值得研究、思考的課題。

(四)管理機制也十分重要

“兩彈一星”的突破確有一套調動大家積極性的管理機制。那時雖沒有“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提法,卻有一批優秀的黨政領導者,上自周總理、聶帥,下至支部書記,他們有很強的服務意識,為基層、為科研人員想得很周到、關心很細致,真是“當好后勤部長”。有代表性的“主任喜,我亦喜”,就是尊重人才、服務人才之意。領導深入群眾,使人感受“服務”,而不是“權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