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HSA 085-2024 牙周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操作規范_第1頁
T-CHSA 085-2024 牙周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操作規范_第2頁
T-CHSA 085-2024 牙周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操作規范_第3頁
T-CHSA 085-2024 牙周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操作規范_第4頁
T-CHSA 085-2024 牙周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操作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Operationalspecificationsforperiodontalsubgingivalscalingandr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口腔醫院、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遵義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參與牙周病在我國患病率高達90%以上,臨床表現為牙齦紅腫、出血以及口腔異味等癥狀,發展到晚期可引起牙齒松動、移位甚至脫落[1,2]。牙周炎是我國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牙齒缺失可進一步造茨海默病等全身系統性疾病的危險因素[3-5]。牙周炎在降低民眾生活質量的同時,也造成了極大的社會療水平參差不齊,牙周專科醫師匱乏,總體規范化程度不高[7,菌斑生物膜是牙周病發生的始動因素,以清除和控制菌斑沉積物為核心內容的牙周非手術治療是androotplaning,SRP)為主的非手術治療是控制牙周炎癥的有效方法,絕大多數牙周炎患者通過規刮治和根面平整術的操作流程長期未能完全統一1牙周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操作規范本文件適用于口腔執業醫師、口腔執業助理醫師或其他接受該項技術培訓的具有相關資質的口腔3.1用手用或者超聲等比較精細的齦下刮治器去除位于牙周袋內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著重去除袋內3.2使根面成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表面,有利于牙周組織的附著和新生[10,124.2齦下刮治及根面平整工具4.2.1手用器械#7/8,#11/12及#13/14等4支器械(見圖1有時也可用#1/2代替#5/6。24.2.2超聲器械4.2.3其他器械包括3%過氧化氫液、0.12%~0.2%氯己定液等,可用于術前含漱及術后沖洗。術前含漱可有效減少治療時口腔內及治療環境中的細菌數量。術后即刻進行牙周袋內沖洗有助于清除已變松散了的袋內殘5.2操作前的病情評估定指標。具體檢查方法和內容可參考T/CHSA016—205.3疼痛管理表面麻醉、傳導阻滯麻醉或者笑氣吸入等鎮痛或鎮靜a)牙周組織急性炎癥期;3角;背部直立,靠在椅背上;雙肩保持水平,雙側上臂自然下垂,前臂與地面基邪平面與地面呈45°~90°;對下頜牙進行操作時,患者下頜內收,下頜邪平面與地面盡可能平行。針對前牙進行操作時,術者可以選擇位于患者右前方[7~8點位,治療前牙右半側,見圖2a)]和牙的舌(腭)側牙面;術者在10~11點位[見圖3b)]治療左側上下頜后牙頰側牙面和右側上下頜后牙4接相連的那一部分頸部結構)與地面垂直時,工作端兩側刃采用改良握筆式[9,10]。將刮治器的頸部緊貼中指指5操作應有穩定的支點,以口內支點為主,通常以中指,或中指與無名指聯合作為支置盡量靠近被操作牙的部位,并隨著操作部位變動而移動(見圖7)。必要時也可采用對頜支點或口外支點。對頜支點一般建立在與治療位點對稱的器械工作端進入牙周袋時,應將器械的工作面與牙根面貼合(0°角),工作端達到袋底后,調整工作面與根面之間的角度,使之呈70°~80°夾角,此時器械頸部末端與牙長軸大致平行。在移動時應a)工作端0°角進入牙周袋b)器械6向根面施加側向壓力,將器械工作刃前端1/3與根根面光滑堅硬。用力方向以冠向為主,有時也可斜向或水平污染。常用含漱藥物包括3%過氧化氫溶液和0.12%~0.2%氯己定溶液等。并通過屏障防護、輔助強吸等處于傳染病活動期的患者應避免超聲治療。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傳染病患者在內科醫生許可的前根據沉積物的類型和治療位點解剖形態選擇合適的齦下超聲工作尖[16]。工作尖的有效接觸區為靠支點主要有與治療位點同象限內支點和跨牙弓支點。另外對頜支點和口外支點也可工作尖進入牙周袋口,尖端指向根尖,方向與牙根表面基本平行。一般采用工作端與牙齒長軸呈0°~15°的工作角度,使工作尖前端側緣與根面貼合[16]。用牙周內窺鏡等可視化儀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超聲治療后齦下牙石的7.4操作后檢查和處理77.5操作后注意事項和口腔衛生指導7.6治療次數8.1患者自身保健措施、口腔衛生狀況評估醫務人員應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和使用牙間鄰面清潔工具,使患者改善自身的口腔衛生8.2療效評估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后4~12周,應進行治療效果的評價,檢查經治牙位的探診深度、探診出血牙周治療后病情穩定的患者應進入維護治療階段,復查間隔為3~12個月不等,具體復查間隔應根據患者的治療反應、依從性、菌斑控制能力、全身狀況等因素確定。Ⅲ期、Ⅳ期牙周炎患者治療后第1年內建議每3個月定期隨訪,進行專業的復查和維護治療[19,20]。高危患者(菌斑控制不良、吸煙、伴有全身系統性疾病等)建議增加復診次數。風險程度不高、對治療反應良好的患者可6~12個月復診[8periodontitis:managinggingivitis[J].JClinPeriodontol,2015,42Suppl16:S71-Sassociationstudies[J].Periodontol2000,atheroscleroticdisease[J].Periodontol2000,2020,83(1diseasebrains:evidencefordiseainhibitors[J].SciAdv,2019,5([8]胡文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