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質量檢測與控制預案_第1頁
紡織品質量檢測與控制預案_第2頁
紡織品質量檢測與控制預案_第3頁
紡織品質量檢測與控制預案_第4頁
紡織品質量檢測與控制預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紡織品質量檢測與控制預案Thetitle"TextileQualityTestingandControlPlan"referstoacomprehensivestrategydesignedtoensuretheadherencetoqualitystandardsinthetextileindustry.Thisplanisapplicableinvariousscenariossuchasmanufacturingfacilities,retailoutlets,andimport/exportprocesses.Itoutlinesproceduresfortestingfabricproperties,colorfastness,durability,andcompliancewithsafetyregulations.Regularinspectionsandauditsareessentialtomaintainproductintegrityandcustomersatisfaction.Implementingthe"TextileQualityTestingandControlPlan"involvessettingupastandardizedtestingframework,establishingqualitycontrolcheckpointsthroughouttheproductionprocess,andtrainingstaffonpropertestingtechniques.Theplanrequirescontinuousmonitoringofrawmaterials,intermediateproducts,andfinaloutputstodetectanydeviationsfromspecifiedqualityparameters.Effectivecommunicationbetweendepartmentsiscrucialtoensureseamlessexecutionoftheplan.Therequirementsforthe"TextileQualityTestingandControlPlan"includemaintainingdetailedrecordsoftestresults,ensuringtheaccuracyoftestingequipment,andconductingperiodicreviewsoftheplantoadapttoanychangesinindustrystandardsorcustomerexpectations.Compliancewiththeserequirementsguaranteesthatproductsmeetthehighestqualitystandards,therebyfosteringtrustandloyaltyamongconsumers.紡織品質量檢測與控制預案詳細內容如下:第一章檢測準備1.1檢測設備的選擇與準備為保證紡織品質量檢測的準確性和高效性,檢測設備的選擇與準備。以下為相關內容:1.1.1設備選型根據檢測項目的要求,選擇具有較高精度、穩定性和可靠性的檢測設備。在選擇設備時,需考慮以下因素:設備的功能:應滿足檢測項目所需的所有功能,避免因設備功能不全而影響檢測結果。設備的精度: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滿足相關標準要求。設備的穩定性:保證長期運行過程中,設備功能穩定,減少故障率。設備的可靠性:保證設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檢測任務,避免因設備故障導致檢測工作延誤。1.1.2設備準備在檢測前,對設備進行以下準備工作:檢查設備是否完好,確認設備各部件正常工作;對設備進行校準,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準備必要的輔助設備,如電腦、打印機等;保證檢測場所環境符合設備使用要求,如溫度、濕度等。1.2檢測方法與標準檢測方法與標準是紡織品質量檢測的核心,以下為相關內容:1.2.1檢測方法根據紡織品質量檢測項目,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檢測方法應具有以下特點:科學性:保證檢測方法能夠客觀、準確地反映紡織品的質量狀況;實用性:便于操作,易于掌握;可靠性:檢測結果的重復性和再現性良好。1.2.2檢測標準依據國家或行業標準,制定紡織品質量檢測標準。檢測標準應包括以下內容:檢測項目:明確檢測指標,如纖維成分、色牢度、甲醛含量等;檢測方法:規定具體的檢測操作步驟;檢測判定:設定判定標準,如合格、不合格等;檢測報告:明確報告格式和內容要求。1.3檢測人員的培訓與考核檢測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到紡織品質量檢測的效果,以下為相關內容:1.3.1培訓對檢測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保證其具備以下能力:熟悉檢測設備的使用方法;掌握檢測方法與標準;了解紡織品的基本知識;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1.3.2考核對檢測人員進行定期考核,評估其業務能力。考核內容主要包括:理論知識:檢測方法、標準、設備原理等;實際操作:設備操作、檢測方法應用等;綜合素質:職業素養、團隊協作等。通過以上培訓與考核,保證檢測人員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為紡織品質量檢測提供有力保障。第二章樣品采集與處理2.1樣品采集方法紡織品質量檢測與控制過程中,樣品的采集方法,以下為常見的樣品采集方法:(1)隨機采樣法:按照一定比例,從待檢測批次中隨機抽取樣品。此方法可保證樣品的代表性,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2)分層采樣法:根據紡織品的不同層次、部位或特征,將待檢測批次分為若干層次,然后從每個層次中隨機抽取樣品。此方法有利于發覺局部性問題。(3)重點采樣法:針對紡織品中可能存在問題的部位或層次,有針對性地抽取樣品。此方法有助于快速發覺關鍵問題。(4)委托采樣法:在無法直接對紡織品進行采樣時,可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采樣。采樣過程應遵循相關法規和標準,保證樣品的真實性和有效性。2.2樣品處理與保存(1)樣品處理:采集到的樣品應進行以下處理:1)清潔:將樣品表面的灰塵、雜質等清除干凈,避免對檢測結果產生影響。2)預處理:根據檢測項目的要求,對樣品進行預處理,如剪裁、折疊、浸泡等。3)標記:在樣品上明確標記采集日期、批次、部位等信息,便于后續管理和追溯。(2)樣品保存:為保障樣品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應對樣品進行以下保存措施:1)密封:將樣品放入密封袋或容器中,避免樣品受到污染。2)避光:將樣品存放在避光的環境中,防止紫外線對樣品的影響。3)恒溫恒濕:根據樣品的特性,選擇合適的溫度和濕度條件進行保存。4)定期檢查:定期檢查樣品的保存狀況,保證樣品的完整性和有效性。2.3樣品編號與管理(1)樣品編號:為便于樣品管理和追溯,應對樣品進行編號。編號規則如下:1)編號應具有唯一性,避免重復。2)編號應包含樣品來源、采集日期、批次等信息。3)編號應采用統一格式,如“批次號采集日期序號”。(2)樣品管理:建立健全樣品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內容:1)樣品入庫:對采集到的樣品進行詳細記錄,包括樣品編號、名稱、數量、采集日期等信息。2)樣品出庫:對檢測完畢的樣品進行出庫記錄,保證樣品去向明確。3)樣品存放:按照規定條件存放樣品,保證樣品的完整性和有效性。4)樣品銷毀:對過期、廢棄或不再需要的樣品進行銷毀,避免對環境產生污染。銷毀過程應有詳細記錄,以便追溯。第三章物理功能檢測3.1強力與伸長率檢測3.1.1檢測目的強力與伸長率檢測是評估紡織品在使用過程中承受拉伸負荷的能力及其形變程度的重要指標。通過此檢測,可以保證紡織品滿足設計要求,保障其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與可靠性。3.1.2檢測方法依據GB/T3923.12013《紡織品拉伸功能的測定》標準,采用拉伸試驗機進行強力與伸長率檢測。檢測時,將試樣裁剪成規定尺寸,固定于拉伸試驗機的夾具上,以設定的拉伸速度進行拉伸,直至試樣斷裂,記錄最大強力及相應的伸長率。3.1.3檢測步驟1)試樣準備:從待檢測紡織品中隨機抽取試樣,進行預處理,如調濕、預張力等;2)設定參數:根據紡織品類型及標準要求,設定拉伸速度、拉伸距離等參數;3)安裝試樣:將預處理后的試樣安裝于拉伸試驗機的夾具上,保證試樣與夾具平行;4)進行試驗:啟動拉伸試驗機,記錄最大強力及伸長率;5)數據處理:根據試驗結果,計算強力與伸長率的平均值及變異系數。3.2耐磨性檢測3.2.1檢測目的耐磨性檢測是評估紡織品在使用過程中抵抗磨損的能力,以保證其在實際使用中的耐用性。3.2.2檢測方法依據GB/T211962007《紡織品耐磨功能的測定》標準,采用耐磨試驗機進行檢測。將試樣固定于耐磨試驗機的摩擦臺上,以一定的壓力和速度對試樣進行摩擦,記錄摩擦次數及試樣損傷程度。3.2.3檢測步驟1)試樣準備:從待檢測紡織品中隨機抽取試樣,進行預處理;2)設定參數:根據紡織品類型及標準要求,設定摩擦速度、摩擦壓力等參數;3)安裝試樣:將預處理后的試樣安裝于耐磨試驗機的摩擦臺上;4)進行試驗:啟動耐磨試驗機,記錄摩擦次數及試樣損傷程度;5)數據處理:根據試驗結果,計算耐磨指數。3.3色牢度檢測3.3.1檢測目的色牢度檢測是評估紡織品在洗滌、摩擦、汗漬等條件下,顏色保持穩定的能力,以保證其在使用過程中不褪色、不變色。3.3.2檢測方法依據GB/T250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標準,采用色牢度試驗箱進行檢測。將試樣與標準色樣一同放入試驗箱,進行洗滌、摩擦、汗漬等試驗,然后對比試樣與標準色樣的顏色變化。3.3.3檢測步驟1)試樣準備:從待檢測紡織品中隨機抽取試樣,進行預處理;2)設定參數:根據紡織品類型及標準要求,設定試驗條件,如洗滌時間、溫度等;3)安裝試樣:將預處理后的試樣與標準色樣一同放入試驗箱;4)進行試驗:啟動試驗箱,完成洗滌、摩擦、汗漬等試驗;5)數據處理:根據試驗結果,評估試樣的色牢度等級。第四章化學功能檢測4.1pH值檢測4.1.1檢測目的紡織品pH值的檢測是為了保證產品符合人體健康和安全標準,防止紡織品對皮膚產生刺激或引起過敏反應。4.1.2檢測原理pH值是衡量紡織品溶液酸堿度的指標,通常采用電位滴定法、比色法等方法進行檢測。4.1.3檢測方法(1)樣品準備:從紡織品中剪取適量樣品,經充分振蕩后,將樣品放入燒杯中,加入適量蒸餾水,浸泡一段時間。(2)測量:將處理后的樣品溶液倒入測量杯中,采用電位滴定法或比色法進行pH值測量。(3)結果判定:根據測量結果,判斷紡織品pH值是否符合相關標準。4.1.4檢測標準參照GB/T75732009《紡織品pH值的測定》等相關標準進行檢測。4.2染色牢度檢測4.2.1檢測目的染色牢度檢測是為了評價紡織品在加工、使用過程中色澤的穩定性,防止褪色、色差等質量問題。4.2.2檢測原理染色牢度檢測通過模擬實際使用環境,對紡織品進行摩擦、水洗、汗漬等試驗,評價其色澤變化程度。4.2.3檢測方法(1)樣品準備:從紡織品中剪取適量樣品,根據不同試驗方法進行預處理。(2)試驗過程:按照摩擦、水洗、汗漬等試驗方法進行操作,記錄試驗結果。(3)結果判定:根據試驗結果,評價紡織品染色牢度等級。4.2.4檢測標準參照GB/T3920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摩擦色牢度》等標準進行檢測。4.3有害物質檢測4.3.1檢測目的有害物質檢測是為了保證紡織品中不含有對人體和環境有害的物質,保障消費者健康。4.3.2檢測項目主要包括偶氮染料、甲醛、重金屬、芳香胺等有害物質。4.3.3檢測方法(1)樣品準備:從紡織品中剪取適量樣品,進行預處理。(2)檢測過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譜、原子吸收光譜、氣相色譜等方法進行有害物質檢測。(3)結果判定:根據檢測數據,評價紡織品中有害物質含量是否符合相關標準。4.3.4檢測標準參照GB184012010《紡織品安全技術要求》等相關標準進行檢測。第五章纖維成分分析5.1纖維定性分析5.1.1概述纖維定性分析是紡織品質量檢測的重要環節,旨在確定紡織品中纖維的種類和性質。通過對纖維的形態特征、化學組成和物理功能進行分析,為后續的纖維定量分析和混紡比例分析提供基礎數據。5.1.2方法纖維定性分析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顯微鏡觀察法: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纖維的形態特征,如長度、直徑、橫截面形狀等,以鑒別纖維種類。(2)燃燒法:將纖維樣品進行燃燒,觀察燃燒過程中的火焰、煙、灰等特征,以判斷纖維的化學組成。(3)紅外光譜法:利用紅外光譜儀分析纖維樣品的紅外吸收光譜,根據光譜特征判斷纖維的種類。5.1.3注意事項在進行纖維定性分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保證樣品的代表性,避免因樣品不均勻導致分析結果失真。(2)操作過程中要嚴格遵循儀器操作規程,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3)對于難以判斷的纖維,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進行綜合分析,以提高分析結果的可靠性。5.2纖維定量分析5.2.1概述纖維定量分析是在纖維定性分析的基礎上,對紡織品中各種纖維的含量進行測定。纖維定量分析結果可以為紡織品的質量評價、生產工藝改進和產品開發提供依據。5.2.2方法纖維定量分析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顯微鏡法:通過觀察纖維的形態特征,計算各種纖維的相對含量。(2)化學法:利用化學試劑對纖維進行溶解,根據溶解后溶液的濃度變化計算纖維含量。(3)儀器法:利用專門的儀器,如纖維含量測定儀,對纖維含量進行快速、準確地測定。5.2.3注意事項在進行纖維定量分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2)對待測樣品進行充分的前處理,如去除雜質、干燥等,以提高分析結果的可靠性。(3)分析過程中要嚴格遵循操作規程,避免因操作失誤導致分析結果失真。5.3混紡比例分析5.3.1概述混紡比例分析是針對紡織品中混紡纖維的含量進行測定。混紡比例分析對于了解產品的功能、指導生產和銷售具有重要意義。5.3.2方法混紡比例分析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顯微鏡法:通過觀察纖維的形態特征,計算混紡纖維的相對含量。(2)化學法:利用化學試劑對混紡纖維進行溶解,根據溶解后溶液的濃度變化計算混紡比例。(3)儀器法:利用專門的儀器,如混紡比例測定儀,對混紡比例進行快速、準確地測定。5.3.3注意事項在進行混紡比例分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2)對待測樣品進行充分的前處理,如去除雜質、干燥等,以提高分析結果的可靠性。(3)分析過程中要嚴格遵循操作規程,避免因操作失誤導致分析結果失真。第六章針織品檢測6.1針織品尺寸檢測6.1.1檢測目的針織品尺寸檢測旨在保證產品尺寸符合國家標準及客戶要求,提高產品合格率,滿足市場需求。6.1.2檢測方法針織品尺寸檢測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1)手工測量:使用卷尺、直尺等工具對針織品進行尺寸測量,適用于小批量生產。(2)自動測量:采用自動化設備,如針織品尺寸測量儀,對針織品進行快速、精確的尺寸檢測,適用于大批量生產。6.1.3檢測流程(1)準備檢測工具及設備。(2)對針織品進行抽檢,抽取一定數量的樣品。(3)根據檢測方法對樣品進行尺寸測量。(4)記錄檢測結果,并與標準尺寸進行對比。(5)對不合格產品進行標記,并及時反饋至生產部門。6.2針織品密度檢測6.2.1檢測目的針織品密度檢測旨在評估產品的緊密度,保證產品具有良好的保暖性和舒適度。6.2.2檢測方法針織品密度檢測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1)重量法:通過測量單位面積針織品的重量,計算得出密度。(2)體積法:通過測量單位體積針織品的重量,計算得出密度。(3)顯微鏡法:利用顯微鏡觀察針織品的纖維排列,計算得出密度。6.2.3檢測流程(1)準備檢測工具及設備。(2)對針織品進行抽檢,抽取一定數量的樣品。(3)根據檢測方法對樣品進行密度測量。(4)記錄檢測結果,并與標準密度進行對比。(5)對不合格產品進行標記,并及時反饋至生產部門。6.3針織品外觀質量檢測6.3.1檢測目的針織品外觀質量檢測旨在保證產品表面光滑、無瑕疵,提高產品美觀度及市場競爭力。6.3.2檢測方法針織品外觀質量檢測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1)目測法:通過肉眼觀察針織品表面,判斷是否存在瑕疵。(2)儀器法:采用光學儀器,如顯微鏡、投影儀等,對針織品表面進行檢測。(3)物理法:對針織品進行拉伸、揉搓等物理試驗,觀察表面變化。6.3.3檢測流程(1)準備檢測工具及設備。(2)對針織品進行抽檢,抽取一定數量的樣品。(3)根據檢測方法對樣品進行外觀質量檢測。(4)記錄檢測結果,并與標準外觀質量要求進行對比。(5)對不合格產品進行標記,并及時反饋至生產部門。第七章機織品檢測7.1機織品尺寸檢測7.1.1檢測目的機織品尺寸檢測旨在保證產品尺寸符合標準要求,滿足消費者使用需求。7.1.2檢測方法(1)使用標準量具進行測量,如卷尺、直尺等。(2)對機織品進行橫向、縱向尺寸測量,保證尺寸準確。(3)按照國家標準或企業標準對測量結果進行判定。7.1.3檢測要求(1)檢測環境:溫度20±2℃,濕度65±5%。(2)檢測人員: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3)檢測設備:保持設備清潔、準確,定期進行校準。7.1.4檢測流程(1)準備檢測設備、工具及樣品。(2)對樣品進行預處理,如拉伸、熨燙等。(3)按照檢測方法進行尺寸測量。(4)記錄測量結果,與標準進行比對。(5)對不合格品進行標記、記錄。7.2機織品密度檢測7.2.1檢測目的機織品密度檢測旨在評估產品的質量,保證其滿足使用要求。7.2.2檢測方法(1)使用密度計進行檢測。(2)將密度計放置在機織品表面,讀取顯示數據。(3)按照國家標準或企業標準對密度值進行判定。7.2.3檢測要求(1)檢測環境:溫度20±2℃,濕度65±5%。(2)檢測人員: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3)檢測設備:保持設備清潔、準確,定期進行校準。7.2.4檢測流程(1)準備檢測設備、工具及樣品。(2)對樣品進行預處理,如拉伸、熨燙等。(3)按照檢測方法進行密度測量。(4)記錄測量結果,與標準進行比對。(5)對不合格品進行標記、記錄。7.3機織品外觀質量檢測7.3.1檢測目的機織品外觀質量檢測旨在保證產品表面無瑕疵,滿足消費者審美需求。7.3.2檢測方法(1)目測法:對機織品表面進行觀察,查找瑕疵。(2)照明法:在特定光源下,觀察機織品表面的瑕疵。(3)使用放大鏡、顯微鏡等輔助工具進行檢測。7.3.3檢測要求(1)檢測環境:溫度20±2℃,濕度65±5%。(2)檢測人員: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3)檢測設備:保持設備清潔、準確,定期進行校準。7.3.4檢測流程(1)準備檢測設備、工具及樣品。(2)對樣品進行預處理,如拉伸、熨燙等。(3)按照檢測方法進行外觀質量檢測。(4)記錄檢測過程中發覺的瑕疵,與標準進行比對。(5)對不合格品進行標記、記錄。第八章功能性檢測8.1防水功能檢測8.1.1檢測目的防水功能檢測旨在評估紡織品在特定條件下對水分的阻隔能力,以保證產品在惡劣環境下仍能保持其應有的防護功能。8.1.2檢測原理防水功能檢測通常采用靜態壓力測試法、動態壓力測試法或沾水測試法。通過對紡織品施加一定的壓力,觀察水分子是否能夠穿透紡織品,從而判斷其防水功能。8.1.3檢測設備防水功能檢測設備主要包括防水測試儀、動態壓力測試儀、沾水試驗裝置等。8.1.4檢測步驟(1)將待測紡織品樣品固定在測試裝置上;(2)對樣品施加一定的壓力,觀察水分子是否穿透紡織品;(3)記錄測試結果,判斷防水功能是否達到標準要求。8.1.5檢測標準我國常用的防水功能檢測標準有GB/T47452012《紡織品防水功能的測定涂層法》、GB/T47442012《紡織品防水功能的測定涂層法(動態壓力法)》等。8.2透氣功能檢測8.2.1檢測目的透氣功能檢測旨在評估紡織品在特定條件下對氣體的透過功能,以保證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具有良好的舒適性。8.2.2檢測原理透氣功能檢測通常采用透氣功能測試儀,通過測量紡織品在規定壓力下單位時間內氣體透過紡織品的質量或體積,計算其透氣率。8.2.3檢測設備透氣功能檢測設備主要包括透氣功能測試儀、氣體流量計等。8.2.4檢測步驟(1)將待測紡織品樣品安裝在測試裝置上;(2)調整測試裝置,使氣體以一定的壓力通過紡織品;(3)記錄氣體透過紡織品的質量或體積,計算透氣率;(4)判斷透氣功能是否達到標準要求。8.2.5檢測標準我國常用的透氣功能檢測標準有GB/T127042009《紡織品透氣功能的測定》、ISO92371995《紡織品透氣功能的測定》等。8.3抗菌功能檢測8.3.1檢測目的抗菌功能檢測旨在評估紡織品在一定條件下對細菌的抑制生長能力,以保證產品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良好的衛生功能。8.3.2檢測原理抗菌功能檢測通常采用瓊脂擴散法、平板計數法等。通過對紡織品樣品進行細菌接種,觀察細菌生長情況,判斷其抗菌功能。8.3.3檢測設備抗菌功能檢測設備主要包括細菌培養箱、微生物計數器、瓊脂平板等。8.3.4檢測步驟(1)將待測紡織品樣品進行細菌接種;(2)將接種后的樣品放入細菌培養箱中,培養一定時間;(3)觀察細菌生長情況,記錄結果;(4)判斷抗菌功能是否達到標準要求。8.3.5檢測標準我國常用的抗菌功能檢測標準有GB/T209442007《紡織品抗菌功能的評價》、ISO207432007《紡織品抗菌功能的評價》等。第九章檢測結果處理與分析9.1檢測數據整理與統計9.1.1數據收集與整理檢測完成后,檢測人員需將所獲得的檢測數據按照規定格式進行收集與整理。數據收集過程中,應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避免因數據遺漏或錯誤導致分析結果失真。9.1.2數據統計與分析對收集到的檢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包括以下內容:(1)計算各檢測指標的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等統計量,以反映檢測數據的穩定性和可靠性。(2)運用圖表、柱狀圖等工具,對檢測數據進行可視化展示,便于分析檢測結果的變化趨勢。(3)針對不同批次、不同生產日期的紡織品,進行橫向和縱向對比分析,以發覺潛在的質量問題。9.2檢測結果判定與評價9.2.1判定標準根據國家或行業標準,對檢測數據進行判定,包括以下內容:(1)判斷檢測指標是否達到標準要求。(2)分析檢測指標與標準限值之間的差距,評估質量風險。(3)對檢測結果進行分類,如合格、不合格、嚴重不合格等。9.2.2評價方法采用以下方法對檢測結果進行評價:(1)單項評價:針對每個檢測指標,分別進行評價。(2)綜合評價:將各檢測指標的評價結果進行綜合,得出整體質量評價。(3)趨勢分析:對連續多個批次的產品進行質量趨勢分析,評估質量改進效果。9.3檢測報告編寫與發布9.3.1報告編寫檢測報告應按照以下要求進行編寫:(1)報告格式:采用統一的報告格式,包括封面、目錄、正文、附件等。(2)報告內容:詳細記錄檢測過程、檢測數據、判定結果及評價等內容。(3)報告語言:使用規范、嚴謹的語言,避免使用模糊、主觀的表述。9.3.2報告發布檢測報告的發布應遵循以下原則:(1)及時性:在檢測完成后,及時將報告提交給相關部門或客戶。(2)保密性:對涉及商業秘密的報告內容,采取保密措施,保證信息安全。(3)可追溯性:報告發布后,應建立檔案,便于查詢和追溯。第十章質量控制與改進10.1質量控制措施10.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