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中標國家自然科學資金摘要的方法_第1頁
查詢中標國家自然科學資金摘要的方法_第2頁
查詢中標國家自然科學資金摘要的方法_第3頁
查詢中標國家自然科學資金摘要的方法_第4頁
查詢中標國家自然科學資金摘要的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查詢中標國家自然科學資金摘要的方法:

I、用用戶名和密碼登陸ISIS系統;

https://isis.nsfc.gov.cn/portal/index,asp

2、另開一個頁面,打開

https://isis.nsfc.gov.cn/lib/proj_summary.asp?pno=xxx,其中xxx為項目

數字編號

項目批準號30772568學科代碼C03020702

項目名稱四磷酸胭腺甘對血管平滑肌及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申請書摘要Jankowski博士發現四磷酸脈腺甘(Up4A)是一種新的由血管內皮

細胞釋放的血管收縮因子。它能激活P2X1,P2Y2和P2Y4受體使血管收縮及血壓

升高。激活平滑肌細胞上P2受體還可導致平滑肌細胞的增生和移遷。已熟知平

滑肌細胞的增生是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關鍵之一。我們與Jankowski博士合

作主要想解決二個問題:1)Up4A是否對人體平滑肌細胞增生具有促進作用?如

果有,那么作用機制是什么?2)Up4A是否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及發展?我

們的初步研究結果表明Up4A刺激培養的人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具體工作目標

包括1)進一步探討Up4A對平滑肌細胞增生的促進作用,并對受體及細胞內信

號傳遞機理進行研究;2)研究Up4A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及發展的促進作用。

主要的實驗手段包括一些酶的抑制劑,P2Y2和P2Y4受體的激活劑及拮抗劑,

siRNA試劑,激光掃描細胞儀和ApoE-/-小鼠動脈粥樣硬。

申請書主題詞四磷酸服腺甘;血管平滑肌細胞;動脈粥樣硬化;細胞周期

項目批準號30770787學科代碼C010701

項目名稱血管平滑肌細胞表型調制的表觀遺傳學機制

申請書摘要在課題組前期發現KLF5/KLF4-TCE和myocardin/SRF-CArG共同構成

VSMC表型調制分子開關,以及乙酰化/脫乙酰基修飾調節KLF5和KLF4反式激活

作用的基礎上,結合國外有關研究成果,提出p300和HDAC作為VSMC表型調制

分子開關中不同組分之間的橋連分子,通過與myocardin、KLF5和KLF4相互作

用及對組蛋白、KLF5和KLF4的乙酰化/脫乙酰基修飾,協同調節myocardin、KLF5

和KLF4對VSMC標志基因的轉錄激活作用的設想。本項目進一步研究并揭示p300

和HDAC在不同表型VSMC中的表達水平及其與myocardin、KLF5和KLF4的作用

方式,以及組蛋白、KLF5、KLF4乙酰化/脫乙酰基修飾與VSMC標志基因表達和

細胞表型之間的關系,證實上述設想的正確性,提出和發展調制VSMC表型的新

思路和新途徑。

申請書主題詞VSMC;表型調制;p300;HDAC;表觀遺傳學

項目批準號30772281學科代碼C030313

項目名稱組蛋白乙酰化與miRNA間的作用下調胰島素介導血管平滑肌細胞

SM-a基因表達的機制

申請書摘要VSMC增殖是血管增殖性疾病的主要病理改變,高胰島素血癥可引起

VSMC增殖。既往研究發現胰島素介導VSMC增殖主要通過細胞信號轉導途徑中

MAPK的磷酸化,導致與VSMC增殖相關多基因的差異表達。進而發現胰島素介導

的VSMC增殖可通過組蛋白乙酰化下調SM-a,可能是導致VSMC生長失控、表型

改變的原因。推測胰島素介導的VSMC中SM-a表達下調與轉錄后抑制調控調控

元件miRNA特異表達有關。本研究在已建立的胰島素介導VSMC增殖模型基礎上,

采用miRNAs基因芯片、ChIP、RT-PCR,免疫印跡等技術,擬闡明胰島素對VSMC

異常增殖和表型轉化中SM-a基因在組蛋白乙酰化后miRNAs對基因表達的機制,

擬證實特異表達的miRNAs和組蛋白乙酰化對調控胰島素介導VSMC增殖作用。本

項目將為人們認識胰島素介導VSMC增殖中組蛋白乙酰化后的基因下調分子機

制、為選擇預防與治療手段提供理論和實驗基礎。

申請書主題詞胰島素;miRNAs;血管平滑肌細胞;組蛋白乙酰化

項目批準號30700368學科代碼C03030205

項目名稱高磷酸鹽環境誘導血管平滑肌細胞轉分化的分子機制探討

申請書摘要高磷血癥是慢性腎衰竭患者常見的內環境紊亂,能引發血管平滑肌細

胞(VSMC)向類似成骨樣細胞轉分化,使鈣鹽和骨基質蛋白沉積于血管壁,從而

導致病人出現血管鈣化及心血管并發癥。本課題組在已有的工作基礎上,提出了

“高磷環境誘導血管平滑肌細胞的轉分化過程是由TGF-31所介導”的假說,并擬

通過體內外實驗、在不同的作用環節進行干預研究:(1)用特異性的細胞膜鈉/

磷轉運體阻斷劑-麟甲酸鈉阻止細胞外的磷酸鹽進入胞內;(2)通過RNA干擾抑

制血管平滑肌細胞產生活性TGF-B1;(3)用中和抗體阻斷TGF-B1和其細胞

膜上的受體相結合;分別觀察在上述條件下,高磷環境對血管平滑肌細胞生物學

特性的影響,從而在多個層面論證我們的設想。本課題將進一步揭示高磷酸鹽環

境導致血管平滑肌細胞向類似成骨樣細胞轉分化的分子機制,為尋求防治慢性腎

衰竭患者血管鈣化的新靶點提供理論依據和實驗資料。

申請書主題詞慢性腎衰竭;磷酸鹽;血管平滑肌細胞;鈣化;TGF-B1

30700863惡性膠質瘤呈侵襲性生長方式,手術難以徹底清除侵入周圍腦組織的

腫瘤細胞,而這些殘留腫瘤細胞對后續放療、化療等措施的顯著抵抗性,最終導

致了腫瘤復發。前期實驗發現,惡性膠質瘤與周圍腦組織交界區有CD133+、

nestin+腫瘤細胞存在;膠質瘤干細胞高表達反映遷移浸潤能力的蛋白;結合近

來提出的“遷移的腫瘤干細胞''的概念,我們推測:“向瘤周腦組織遷移的膠質瘤

干細胞,可能是術后‘殘留灶’具有放療、化療抵抗性的重要原因,是惡性膠質瘤

復發的根源本研究擬接種轉染熒光蛋白質粒的惡性膠質瘤細胞系于裸鼠腦內

成瘤,體內外觀察膠質瘤干細胞的空間分布、遷移、浸潤特性及機制,并探討惡

性膠質瘤與腦組織交界區內膠質瘤干細胞對化療、放療等治療方式的敏感性及分

子機制,研究結果可望為提高惡性膠質瘤綜合治療的療效,提供新的實驗依據。

30700287腫瘤間質細胞,特別是間質成纖維細胞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

重要作用。它既是細胞外基質的主要生產者,與腫瘤質地的軟硬,包膜的形成有

關;又能分泌多種細胞因子,調節腫瘤內血管的新生和免疫細胞的招募與激活等。

然而,由于成纖維細胞的多樣化,動物模型的不完善,人們對各類成纖維細胞如

何影響腫瘤的生長,轉移與排斥了解甚少。FSP-TK轉基因小鼠的出現為成纖維

細胞的體內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動物模型,通過注射化學藥物GCV可在腫瘤發生的

不同時期內,特異地清除或抑制體內或腫瘤中的成纖維細胞,進而觀察腫瘤生長

的變化。本項目擬采用腫瘤細胞移植,化學物致癌等方法從以下3個方面開展研

究:1)成纖維細胞對腫瘤包膜形成和腫瘤轉移的影響與機制;2)腫瘤細胞與成

纖維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時間效應;3)纖維化對化學物致癌過程的影響與機

制。揭示成纖維細胞及其產物在腫瘤發生和生長過程中的作用與機制,將為腫瘤

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理論依據。

30700794腫瘤微環境和腫瘤細胞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功能整體。腫瘤微環境在癌

癥的發生、發展和轉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已經成為探索預測腫瘤預后和防

治腫瘤的新熱點。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TAF)是腫瘤微環境內最主要的非炎癥、

免疫細胞成分,在多種腫瘤的發生、發展和轉移中均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肝癌方

面的研究還比較零星。我們擬在既往對肝癌微環境系列研究的基礎上,深入研究

TAF與肝癌侵襲、轉移潛能的關系;利用組織細胞原代培養法和我所擁有的轉移

潛能不同的肝癌細胞系,研究TAF與肝癌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利用信號傳導分

類基因芯片,篩選肝癌細胞與TAF相互作用的信號傳導通路,以探索肝癌細胞與

TAF相互作用的可能機制,為將來設計阻斷''肝癌細胞與TAF相互作用促進肝癌

侵襲、轉移''的藥物提供新的靶點,為探索新的預防肝癌根治性切除術后復發、

轉移的方法提供實驗依據。

30771958共刺激分子B7-H3兩種異構體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在誘導Th細胞分化中

的作用和機制

T輔助淋巴細胞(Th)在免疫調節中居于中心環節。共刺激分子在Th細胞分化

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項研究以共刺激分子B7-H3為切入點,圍繞

B7-H3有兩種異構體(2IgB7-H3和41gB7-H3)及存在可溶性和膜型(2IgB7-H3

和4IgB7-H3-H3和mB7-H3)兩種表現形式,系統和動態分析該分子在免疫細胞特

別是髓系DC上表達特性,進而研究2IgB7-H3和4IgB7-H3兩種異構體在誘導Th

細胞分化過程中的作用及其涉及的分子機理;同時,分析Thl/Th2免疫功能紊亂

性疾病患者體內2IgB7-H3和4IgB7-H3的表達,比較觀察2IgB7-H3和4IgB7-H3

與IL-4、IL-10,ILT2、IFN-Y和ILT7等細胞因子的相關性,結合臨床病例

資料,探討分析2IgB7-H3和4IgB7-H3在Thl/Th2亞群變化以及免疫病理改變中

的機制和作用,為探討Thl/Th2失衡所導致的免疫應答機制和免疫干預治療開拓

新的思路和途徑。

30771968B7-H1/B7-DC--PD-1共刺激信號途徑對抗腫瘤免疫反應的調節作用

研究

共刺激信號途徑對免疫反應的發生和發展具有關鍵性調節作用,新近鑒定的

B7-H1/B7-DC--PD-1共刺激信號途徑,在抗腫瘤免疫反應中發揮多重調控作用。

人腫瘤組織高表達B7-H1被認為是腫瘤的免疫逃逸機制之一,對腫瘤免疫耐受可

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其對抗腫瘤免疫反應的調控作用及其機制還不清楚。我們

在以前工作中獲得了不結合PD-1抑制性受體,而仍具有生物學功能的B7-H1、

B7-DC突變體,本課題利用能單向調控T細胞反應的B7-H1和B7-DC突變體這一

有力工具,通過建立表達B7-H1、B7-DC及其突變體的腫瘤動物模型,以及MCA

誘發的原發腫瘤模型,結合具有不同功能的抗B7-H1、B7-DC、PDT抗體,來研

究B7-H1、B7-DC共刺激信號對腫瘤免疫反應的調節作用及其調控途徑,以期發

展出以定向調控B7-H1/B7-DC--PD-1共刺激信號途徑為基礎的腫瘤免疫治療新

途徑。

30771953特異性細胞毒T細胞抗原提呈系統的研究及應用

細胞毒T細胞是通過T細胞受體與抗原提呈細胞表面表達的嵌入異己多肽的主要

相容性復合物(MHC)之間的相互作用刺激增殖生成的。而嵌入多肽的主要組織

相容性復合物是由胞內蛋白降解成短鏈后,由一種稱作抗原加工相關轉運蛋白

(TAP)運至內質網內,并和MHC組裝而成。本項目旨在抑制TAP功能,阻斷內

源性多肽的來源,抑制內源性多肽MHC復合物生成。同時繞過TAP,直接給內質

網輸入外源性的多肽,和MHC組裝從而增強外源性的特異性抗原多肽-MHC在細

胞表面的表達,達到高效刺激特異性細胞毒T細胞的產生,用于疫苗設計和免疫

治療的目的。

項目批準號30471986學科代碼C03031906

項目名稱大腸癌發生和侵襲轉移過程中RON受體酪氨酸激酶激活機制的研究

申請書摘要檢測大腸原發腫瘤的不同階段中RON及其變異體的表達情況,闡明

RON及其變異體的表達與大腸腫瘤臨床病理分期之間的關系;建立以RON表達水

平為基礎的評價大腸癌浸潤、轉移能力的臨床檢測方法;建立在正常大腸細胞中

過度表達RON或其變異體的細胞系,用播散測定試驗、移動測定試驗以及基質浸

潤測定試驗測定所建立細胞系的播散和浸潤能力;應用RNAi技術,敲除RON表

達后檢測腫瘤細胞的生長、凋亡、集落形成及浸潤能力;

項目批準號30771069學科代碼C0109

項目名稱受體酪氨酸激酶Tiel介導的信號途徑在淋巴管與血管網絡重塑與成

熟過程中的作用及機制

申請書摘要受體酪氨酸激酶Tiel在血管及淋巴管內皮細胞中都有表達,并參與

調節血管的完整性,但對其作用機制及在淋巴管形成中的作用還不清楚。本課題

將建立條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Tielflox/flox)及淋巴管內皮細胞表達Cre

重組酶的轉基因小鼠(VEGFR3/CreERT2),以研究胚胎發育過程中淋巴管內皮細

胞特異性敲除Tiel基因對淋巴管形成的影響。我們還將研究血管內皮細胞特異

性敲除Tiel基因對血管形成的影響,以及Tiel信號途徑在成鼠血管及淋巴管完

整性維持中的作用。利用分選的野生型及Tiel基因敲除的血管內皮細胞及淋巴

管內皮細胞,結合Microarray技術,我們將分析Tiel的下游信號通路、及Tiel

與Tie2之間是否存在協同或頡抗關系。此研究有助于闡述Tiel信號途徑在淋巴

管與血管重塑、成熟及完整性維持中的作用,為調控血管與淋巴管新生提供新的

靶點。

目批準號30670643學科代碼C010601

項目名稱受體酪氨酸激酶表達缺陷在帕金森病發病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申請書摘要帕金森病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之一,目前該病

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不明。以往的研究表明,在環境和遺傳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氧

化應激、線粒體功能缺陷、蛋白過量表達和聚集、炎癥和免疫異常以及神經營養

因子缺乏等在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死亡中均參與了致病過程。,但究竟這些

因素是如何被介導以致引起上述變化并最終影響多巴胺神經元的生存狀態仍不

清楚。本研究擬通過敲除小鼠TAM(Tyro3,Axl,me

30770718

項目名稱細胞因子在應激所致抑郁行為中的作用

申請書摘要抑郁癥是目前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其發病率正迅速攀升,而抑

郁癥的發病機制至今不明。細胞因子假說是一較為前瞻、具有潛力的研究方向。

細胞因子是由免疫活性細胞分泌的信號分子,也能被神經膠質細胞和神經細胞合

成和分泌。它不僅能協調免疫反應,而且參與重要的生理心理反應,并被認為與

抑郁癥的發生有關。為系統地探討細胞因子與抑郁行為的關系,本項目提出了細

胞因子與慢性應激交互作用的新思路,擬分別考察促炎性細胞因子、抗炎性細胞

因子、與應激所致抑郁行為的關系。并比較抗抑郁藥物和抗炎性細胞因子對抑郁

的拮抗作用及與體內細胞因子含量的關系。這一研究可能會在揭示抑郁障礙機制

上有新突破,并有望從心理神經免疫學思路為抑郁癥的預防和治療提供新途徑。

項目名稱細胞外信號調節蛋白激酶在應激所致抑郁行為中的作用

申請書摘要抑郁癥是目前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眾多的研究指出慢性應激是

導致行為障礙特別是抑郁癥的重要因素,但應激轉化為抑郁癥的腦機制存在很多

謎團。近幾年來,研究熱點逐漸由腎上腺素能系統,5—羥色胺能系統等轉向腦

內高度表達的蛋白質及其信號傳遞通路。細胞外信號調節蛋白激酶

(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proteinkinase,ERK)通路是細胞內功能

強大的信號通路,它參與了突觸可塑性機制及腦的高級認知功能的調節,并可能

與抑郁行為有關。為系統地探討ERK與抑郁行為的關系,本項目擬采用多種不同

的抑郁模型(強迫游泳應激模型、不確定性空瓶飲水模型和免疫抑郁模型)來考察

行為與ERK的關系,并通過抗抑郁藥物和ERK信號通路抑制劑的干預來驗證ERK

與抑郁行為的關系。這一開創性工作可能會在揭示應激性抑郁障礙機制上有所突

破,并為抗抑郁治療尋求新靶點。

30772668項目名稱眼視網膜靶向給藥系統及其藥物轉運機理的研究

申請書摘要擬在證實和利用洋地黃首的視網膜趨向性基礎上,制備溫敏型殼聚糖

原位凝膠給藥系統,引導模型藥物進入病變部位,解決藥物不經注射到達眼內部

以及靶向于視網膜釋藥兩大難題。通過對殼聚糖溫度敏感原位凝膠的制備工藝,

穩定性影響因素,離體角膜透過規律,以及對眼視網膜靶向性和藥動學過程,模

型藥物的類似藥物藥動學藥效學等進行系統研究,探討藥物進入眼底視網膜的靶

向給藥機理和以原位凝膠為載體對藥物進入眼底的促滲作用等藥物轉運機理和

規律,考察具有眼視網膜定向性的洋地黃昔對模型藥物靶向視網膜黃斑的導向作

用。首次提出了無創條件下跨角膜和血視網膜屏障的視網膜靶向給藥,是對眼后

段靶向給藥系統設計有益的嘗試和新的突破,為豐富和完善中醫藥''引經”理論提

供參考和借鑒,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同時為視網膜疾病治療提供新技術和新制劑,

其成果可用于指導進一步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以洋地黃首視網膜趨向性為

導向的眼靶向制劑,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30701060項目名稱防御素介導的生物黏附脂質體用于非損傷性眼內遞藥研究

申請書摘要液體型眼用制劑使用方便舒適,但生物利用度低,藥物不易到達眼內

的靶部位,而新一代生物黏附材料植物凝集素對眼組織具有較強的細胞毒性。針

對上述問題,本課題首次提出將防御素的凝集素樣作用應用于藥物傳遞,設計一

種即安全舒適又能夠有效定位于結膜囊內釋藥的新型生物黏附脂質體,利用修飾

在脂質體表面的防御素與黏膜黏蛋白以及細胞膜糖蛋白與糖脂間的特異性結合,

將脂質體錨定于眼組織表面,使其作為藥物貯庫在結膜囊內緩慢釋放,為藥物吸

收入眼提供持久的驅動力。借助生物黏附脂質體延緩消除和生物融合的雙重作用

提高模型藥物5-Fu的眼部生物利用度,為青光眼濾過術后的瘢痕化提供-?種非

損傷性的防治方法,同時也對防御素的體內應用進行有益探索和嘗試。

30500638項目名稱陽離子脂質體眼部傳遞系統及作用機制的研究

申請書摘要陽離子脂質體表面荷正電,與角膜表面荷帶的負電產生靜電作用,將

具有抗白內障活性的硫醇衍生物或沙星類藥物包裹于陽離子脂質體,可提高藥物

的溶解度和角膜透過性、增加制劑與角膜表面的相互作用,延長制劑角膜前滯留

時間。本課題首次將細胞體外培養技術用于該類藥物制劑作用機制的研究,以培

養的角膜上皮和晶體上皮細胞為工具,研究硫醇衍生物對晶體上皮細胞中iNOS

的誘導表達的作用機制;使用培養的單層角膜上皮細胞模型對硫醇衍生物或沙星

類藥物脂質體與生物膜的相互作用以及透過生物膜的轉化機制進行研究;試圖解

釋硫醇衍生物是否作為前體藥物,經生物轉化為共同的生物活性物質而發揮作

用,同時研究上皮細胞對藥物和含藥脂質體的攝取過程。通過本課題的實施,為

細胞生物學理論和研究方法在藥劑學研究中的應用做有益探索,為建立制劑評價

的細胞模型奠定一定基礎,通過相關學科知識的交叉運用促進藥劑學的發展,推

動新藥開發和藥物作用機理的研究。

20775083基于HPLC技術的代謝組學方法篩選中藥青龍衣抗癌活性物質

申請書摘要以青龍衣活性部位(AE)為研究對象,以HPLC-DAD-MS為技術平臺,采

用代謝組學(metabonomics)的研究方法,通過對生物樣品(如尿液、血清和組

織)代謝物的分析,對應于體內抗腫瘤動物模型的藥理學檢測指標,從代謝物中

篩選與抗癌活性有相關性的代謝物靶標(metabolitetarget)和代謝輪廓

(metabolicprofiIng)0以代謝物靶標分析和代謝輪廓分析為指導,開展中藥青

龍衣抗癌活性物質的追蹤、篩選,研究青龍衣中具有抗癌活性的有效成分(群)

及作用機理,解決目前中藥青龍衣及其制劑中抗癌作用的物質基礎不明確,作用

機理不清楚的問題,為進一步開發以青龍衣為原料的抗癌新藥奠定理論基礎。本

項目利用代謝組學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建立了從中藥復雜的'‘黑色"或"灰色"

多組分體系中篩選抗癌活性物質新模式。

30701104基于代謝組學的千里光和歐洲千里光中毗咯里西喘生物堿的毒性比較

研究

申請書摘要口比咯里西喘生物堿(pyrrolizidinealkaloids,PAs)廣泛分布于千

里光等多種草藥中,因服用含PAs的草藥或制品如歐洲千里光Seneci。vulgaris

導致中毒的事件在許多國家均有報道。國內使用的千里光藥材的主要來源為千里

光S.scandens,到目前尚未見中毒報道。我們在前期研究中,對歐洲千里光和

千里光進行化學和毒性比較,發現前者含有毒性較強的千里光堿(senecionine),

后者不含千里光堿,而含有另一種生物堿adonifoline,毒性較弱。本課題擬采

用化學及代謝組學結合的方法對歐洲千里光和千里光的肝毒性進行比較研究,分

析兩種千里光的所含生物堿的結構、含量和毒性的差異,從內嫄性代謝物中尋找

與PAs毒性相關的生物標識物,揭示PAs致毒的科學本質,并結合生物效應研究,

建立PAs毒性檢測方法及含PAs中草藥的安全性評價方法,為中草藥的安全用藥

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60773164基于模式識別的青蒿代謝組學研究

申請書摘要青蒿素是從青蒿中分離到的目前最有效的抗瘧疾藥物,然而青蒿中的

青蒿素含量極低,嚴重限制了青蒿素的大范圍應用。因此,如何提高青蒿素的含

量是國內外研究人員關注的熱點。本研究旨在利用先進的模式識別和機器學習技

術,研究青蒿素的生物合成與青蒿菇類代謝之間的定性和定量關系,探明主要影

響因子,并建立相關的數學模型,為進一步利用代謝工程調控青蒿素的生物合成

奠定基礎。研究內容包括:1)通過轉基因等手段對青蒿進行代謝擾動,改變青

蒿中的菇類化合物,建立菇類代謝存在明顯差異的青蒿菇類代謝組研究體系;2)

建立青蒿菇類代謝組數據庫;3)運用現代模式識別和機器學習技術,對檢測到

的代謝組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研究青蒿中主要砧類化合物合成途徑的相互關

系,分析青蒿素含量不同的青蒿間菇類代謝組的差異,解析差異原因,探明影響

青蒿素生物合成的主要因素,建立青蒿素含量與青蒿菇類代謝之間的定量關系,

為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調控提供理論基礎。

30772789基于代謝網絡變化的復方丹參滴丸整體療效評價方法的研究

申請書摘要針對中藥復方療效整體評價方法研究的難題,在已完成國家自然科學

基金項目復方丹參制劑體外釋放多組分樣品和體內血清多組分樣品對鈣離子通

道單靶點作用評價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研究層面,從代謝網絡角度深入研究,

選擇名優產品“復方丹參滴丸”為樣本,從''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以及冠心病心絞痛

患者兩個層面入手,采用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分析血清,運用生物模式識別與數

據挖掘等多種生物信息處理技術,研究實驗動物和人血清內源性代謝物整體組成

及動態變化,整體辨識和解析治療過程中生理病理狀態的變化,發掘代謝物〃組”

的變化規律,嘗試對復方丹參滴丸整體療效進行動態評價,建立治療冠心病心絞

痛中藥復方療效評價的新方法。

30700884Profilin-1在原發性高血壓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申請書摘要血管重塑(VR)是高血壓患者致殘致死的最主要因素,研究作用于

VR通路的靶分子對于干預VR具有重大意義。本課題組通過前期研究發現

profilin-1在VR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國際上尚無類似報道。本項目擬體外

培養血管內皮細胞,測定VR相關因素刺激前后細胞profilin-1與PKC、NOS、

NO和ET-1表達改變以及胞內Ca2+的動態變化之間的關系,明確profilin-1作

用的分子機制;應用profilinTsiRNA和鈣通道阻滯劑干預培養體系,闡明

profilin-1在VR中的信號轉導通路;建立原發性高血壓大鼠VR模型,評價VR

性質,測定組織profilinT含量;應用RNA干擾抑制profilinT表達,分析干

預前后VR的變化,確定profilin-1在VR中的關鍵作用。本課題旨在深入研究

profilin-1在VR中的作用及機制,為開辟新的VR防治途徑奠定理論基礎。

30670832,脂聯素受體在血管外膜成纖維細胞的表達及功能研究

申請書摘要血管外膜及其周圍脂肪組織在血管重塑中起重要作用o最近研究發現

外膜成纖維細胞與其緊鄰脂肪細胞分泌許多生長因子和脂肪因子參與血管功能

調節,但目前報道的脂肪因子均通過血管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相應受體發揮作

用。我們假設脂肪因子也可能作用于血管外膜成纖維細胞,于是用脂肪細胞條件

培養液誘導成纖維細胞發現后者遷移活性增強,且這一作用可被外源性脂聯素預

處理所干預,提示成纖維細胞可能存在脂聯素受體。進?步檢測發現成纖維細胞

表達脂聯素受體(AdioRl,R2),外源性脂聯素可以抑制血管緊張素H誘導的

成纖維細胞遷移,提示二者作用的信號通路之間有串話(cross-talk)o但脂聯

素在成纖維細胞是否還有其他功能,以及體內是否存在血管外膜局部脂聯素/脂

聯素受體作用尚不清楚。本項目旨在研究:1)脂聯素在成纖維細胞的生物學功

能;2)脂聯素受體介導的外膜AMPK信號通路及;3)脂聯素經外膜參與血管保

護的細胞分子機制。

30600238,內皮祖細胞數量減少及功能失調與動脈粥樣硬化發生關系的研究

申請書摘要動脈內皮損傷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始動因素,內皮損傷后能夠再生。研

究表明內皮祖細胞(EPC)可以促進內皮再生,對維持內皮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

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國內外對.EPC的研究主要在EPC的分離、培養及生物學觀

察等方面,對EPC數量及功能調節與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關系和其機制方面

研究甚少。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EPC數量減少及功能缺損的動物模型;闡明EPC

數量減少及功能失調與發生發展的關系,同時明確eNOS基因與EPC功能的關系。

研究EPC數量和功能失調與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關系,不僅為動脈粥樣硬化的發

病機制提供新的理論基礎,也為進一步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提供新的思路、開拓新

途徑。

30670836,A20干預動脈粥樣硬化炎癥機制的研究

申請書摘要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慢性炎癥過程,感染、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血管緊張素II(Angll)等使NF-KB等核轉錄因子過度活化觸發炎

癥反應而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介導炎癥和先天免疫反應的受體Toll樣

受體4(TLR4)存在于血管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和單核細胞等,TLR4/NF-KB

信號通路在動脈粥樣硬化炎癥機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鋅指蛋白A20是一種泛

素調節酶,通過泛素化和去泛素化調節TLR4/NF-KB信號。本研究從離體和在體

兩方面,應用離體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單核細胞及動脈段培養和在體動脈粥

樣硬化動物模型,通過質粒轉染增強或干擾抑制A20表達等分子生物學手段,觀

察A20在血管炎癥損傷反應過程中的表達規律,探討A20對TLR4/NF-kB信號通

路的調節作用和對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影響,為直接控制炎癥機制治療動脈

粥樣硬化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30730043血液血管干細胞的微環境調控

申請書摘要血液血管干細胞(hemangioblast,簡稱HA)代表一群具有造血和血

管雙向分化潛能的前體。關于胚胎造血時期HA的微環境調控的認識甚少。ES細

胞分化產生的BL-CFC代表原始造血來源的HA,我們新建立的HPP-HA則揭示AGM

區存在永久造血相關的HAo本研究擬優化AGM區BL-CFC和HPP-HA兩個單克隆

源性模型,分離AGM區中胚層血管母細胞、間充質干細胞和內皮細胞,利用體外

組織塊培養比較它們對HA發育和分化的影響。繼而,通過內皮細胞特異性缺失

Pten的條件基因敲除小鼠闡明其胚胎血管缺陷是否和HA發育異常相關,以及突

變內皮細胞對HA形成的影響和分子調控機制。第三,考察小鼠胚胎干細胞與AGM

區微環境共培養或囊胚移植能否誘導產生永久造血特異性的HAoHA的微環境調

控是造血發育的一個嶄新、活躍的研究方向,上述研究思路和結論具有顯著的基

礎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30771555Pea3、ER81在小鼠精原干細胞微環境(niche)中的表達及其對干細胞

行為的調控

申請書摘要精原干細胞(SSCs)是成體內唯一終生增殖分化并向子代傳遞基因的

干細胞,條件適宜時能多向分化。但其增殖分化的調控機制仍不清楚,這是SSCs

及其它干細胞生物學研究急需解決的問題。干細胞行為的調控與其內在因素及外

在微環境(niche)密切相關。已知小鼠SSCs微環境的主要組分支持細胞專一表達

Ets相關分子(ERM),ERM-/-鼠的生精細胞最終耗竭而僅存支持細胞,提示微環

境對SSCs行為的調控有賴于ERM的表達。Ets家族廣泛參與多種細胞的發育分

化。Pea3、ER81與ERM同屬一個亞家族,同源性295%,功能相近,表達部位廣

泛。二者是否為SSCs微環境的組分,與其行為有何關聯尚不清楚。故假設Pea3、

ER81也是SSCs微環境的組分并參與SSCs行為的調控。基于已建立的轉基因ST0

飼養層培養體系,擬用原位雜交、Real-timePCR等手段驗證該假設,為闡明SSCs

行為的調控機制提供依據。

30770921PDGF信號介導的血液血管干細胞發育調控

申請書摘要血液血管干細胞(hemangioblast,簡稱HA)代表造血和血管譜系的

共同前體。胚胎干細胞來源的BL-CFC為模擬原始卵黃囊造血的HA,而我們新建

的HPP-HA則是首次在胚胎AGM區發現的單克隆化HA模型(永久造血)。PDGF

(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能招募血管平滑肌和周細胞促進血管成熟;

通過間質細胞刺激骨髓造血,但抑制卵黃囊造血。迄今,PDGF是否在HA水平直

接發揮調節作用并不清楚。本研究擬采用經典的BL-CFC和HPP-HA模型,在單克

隆嫄性的HA水平探討原始和永久造血過程中:1、PDGFRB是否是HA的特異性

標記;2、PDGF-BB和PDGFRB信號活化和阻斷是否影響其發育和雙向潛能;3、

PDGF-BB/PDGFRP是否可通過間充質干細胞調節HA發育。本研究思想創新,實

驗體系先進合理,技術保障充分,能完成PDGF信號參與HA調節的科學論證。

30700403BMP信號通路在多潛能干細胞向前脂肪細胞定向命運決定中的作用機

制研究

申請書摘要脂肪細胞發育分化與肥胖、骨質疏松等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研究脂

肪細胞分化分子機理具有重要意義。脂肪細胞的發育階段分為:多潛能干細胞定

向為前脂肪細胞階段;前脂肪細胞的增殖階段和生長抑制階段;前脂肪細胞分化

為脂肪細胞階段。目前多潛能干細胞定向為前脂肪細胞分子機制還不清楚。我們

建立了多潛能干細胞定向形成前脂肪細胞的模型,并發現:①結構和功能相似的

BMP-2和BMP-4濃度依賴的使多潛能干細胞定向為前脂肪細胞,②通過TGFB/BMP

信號通路基因芯片分析,確定了BMP-2和BMP-4作用的共同靶基因。希望進一步

研究確定:BMP-2和BMP-4作用的①共同信號通路,和②共同靶基因中哪些對多

潛能干細胞向前脂肪細胞定向命運決定中起重要作用。最終確定促進多潛能干細

胞定向為前脂肪細胞的信號通路和特定基因。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可為多潛能干細

胞定向為前脂肪細胞的分子機理和脂肪細胞發育分化相關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

理論基礎。

30730080原發性肺癌遺傳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

申請書摘要以課題組近年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下所取得的肺癌分子流行

病學研究成果為理論和技術基礎,借助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譜(HapMap)數據庫

和高通量基因多態性(SNPs)檢測技術和其它先進的分子生物學方法,創新性地

采用大樣本兩階段病例-對照研究設計,第一階段在人群中篩選外源性代謝、DNA

修復、凋亡以及激素代謝等生物學通路上多個基因的功能性SNPs和標簽SNPs,

分析其與肺癌遺傳易感性的關系,并在第二階段病例對照人群中加以驗證;在此

基礎上探討相關的基因一基因和基因-環境在肺癌發生中的交互作用,并驗證各

通路聯合基因型與表型(如DNA修復能力及凋亡能力等)的相互關系及其在肺癌

發病風險中的作用,進行相關的生物學功能研究,探索多基因多因素預測表型及

肺癌風險模型的統計分析方法。研究成果有望用于篩選肺癌高危人群或易感個

體,對深入闡釋肺癌發生發展的內在機制和遺傳易感性有重要學術價值。

30771184高血壓糖代謝異常的遺傳標志和風險因素前瞻性研究

申請書摘要高血壓患者常發生糖代謝異常,導致心血管并發癥和死亡率明顯增

高。因此,高血壓糖代謝異常的遺傳標志和風險因素研究,對于早期檢出高風險

易感患者及預防糖尿病發生具有重要意義。脂聯素與代謝綜合征及其各個成分的

發病有密切關系,但它是否參與高血壓糖代謝異常的發生未見報道。本項目在前

期研究基礎上,開展高血壓隊列人群的前瞻性研究,通過約3年的隨訪,觀察脂

聯素基因變異、其它相關基因-脂聯素基因、基因-危險因素相互影響,在糖耐量

正常高血壓患者進展為糖代謝異常中的作用;并探討脂聯素基因-血清脂聯素

-糖代謝障礙之間的關系。

30771578表達纖維素酶玉米青貯用乳酸菌工程菌的構建

申請書摘要項目研究內容主要包括:采用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和酶學相結合的

方法,將克隆出的纖維素酶基因轉入從天然優質的玉米青貯中優化出的玉米青貯

專用乳酸菌中;首先構建出能表達纖維素酶青貯用乳酸菌工程菌株;同時進行重

組體篩選、DNA序列分析及表達酶活測定;系統地研究表達纖維素酶乳酸菌工程

菌質粒穩定性。本項目的意義在于改善青貯品質,提高纖維素降解率,避免纖維

素酶使用過程中失活,降低飼料成本,為奶牛場養殖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另外,

對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和提高生態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30771530南方主要栽培牧草青貯發酵特性及早期調控機理研究

申請書摘要深入細致地研究南方主要栽培牧草青貯過程中生物化學及微生物學

動態變化規律,以暖季型牧草為研究對象與冷季型牧草作比較,研究它們青貯前

及青貯過程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的動態代謝及微生物的變化規律,分析它們發

酵途徑和發酵品質的差異及影響其發酵品質的要因,并利用多種類型的添加劑對

發酵進行早期調控,篩選出最佳添加比例及組合,進一步對最佳添加比例和組合

在發酵過程中的作用機理進行探討及解釋,確立提高兩種類型牧草發酵品質的措

施。同時根據研究成果進一步從輕工業,農副產品中挖掘與添加劑具有相似功能

的天然物質,直接進行添加青貯驗證,探討其應用前景及作用機理,開辟安全可

靠,價格低廉,新的天然添加劑材.料,為南方地區生產優質青貯飼料開辟更為廣

闊的途徑,促進南方奶牛業的發展。

30760313中藥復方生物粘附型脈沖給藥系統的研究

申請書摘要〃擇時給藥〃是中醫辨證用藥特色,限于當時的科技水平,只能根據

疾病節律性特點,選擇適當的服藥時間,沒有在劑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嚴重影

響了〃擇時給藥”的優勢發揮。脈沖給藥系統主要是根據時辰藥理學和時辰藥代動

力學原理,定時或定位釋放藥物的新型給藥系統,用于治療節律性明顯的疾病具

有獨特優勢。目前,脈沖制劑在胃腸道的轉運時間是實現脈沖〃時滯〃的主要障礙。

課題組利用生物粘附和衣膜破裂的原理,建立生物粘附型脈沖釋藥系統,以復方

丹參片為模型藥物,研究生物粘附技術延長制劑在胃腸滯留時間和衣膜破裂控制

藥物釋放的處方因素和工藝因素的影響規律,建立合理的體內外評價方法,闡明

制劑的體內外釋藥行為,為研究開發中藥脈沖制劑提供理論依據。中藥復方生物

粘附型脈沖給藥系統有利于拓寬時滯設計范圍,增加時滯重現性,提高生物利用

度,有利于充分發揮中醫“擇時給藥〃優勢,提高中藥療效,提高脈沖制劑的實際

應用價值,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30772791中藥藥動學中的微透析與穩定同位素標記聯用技術研究

申請書摘要本課題以青藤堿為模型藥物,將國際上先進的微透析取樣技術引入到

中藥的整體和局部藥動學研究中,并利用青藤堿的穩定同位素標記物作為微透析

取樣研究的內標物,實現對體內局部藥物濃度的準確、實時的監測。課題將進行

探針回收率體內外研究、青藤堿體內過程及分布研究、生物利用度及生物有效性

研究、PK-PD模型研究等研究內容,通過系統、全面的研究,建立基于微透析與

穩定同位素標記聯用技術的中藥的整體和局部藥動學研究方法,為藥理學、藥物

動力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建立不干撓正常生命過程的在體、實時和在線取樣研究

平臺。由于穩定同位素標記技術的引入,使得本課題的研究結果,意義不僅僅在

中藥藥動學研究本身,而且對于國際上藥學領域的微透析相關研究,也有巨大的

推動意義,并將使中藥藥動學的研究水平,躋身于世界前沿!

30772793神經毒素納米粒鼻腔給藥的腦藥動一藥效學研究

申請書摘要本項目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神經毒素鼻腔吸收的腦藥物動力學研究

”(30371781)基礎上,創新地采用小鼠微透析技術同步研究神經毒素納米粒

(NT-NP)鼻腔給藥的腦PK-PD(B/PK-PD)行為。乳化聚合法分別制備不同表面

修飾(聚山梨酯80或MePEG)和粒徑大小的NT-NP,小鼠鼻腔給藥后將鎮痛靶部

位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PAG)透析液中的NT作為PK指標,同步進行小鼠熱板

法鎮痛藥效實驗,以痛閾提高百分率為PD指標。與此平行,收集PAG透析液中

的NT作為PK指標,透析液中的GABA和GLU作為PD指標。WinNonlin4.1軟件

擬合兩組PK-PD模型,繪制藥物濃度及其效應經時曲線,建立方程并求出相關參

數。本項目研究可為正確評價制劑質量,優化工藝,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提供科學

依據,同時可為多肽和蛋白質類藥物鼻腔給藥系統的開發提供重要的理論和實踐

參考。

30701111復合磷脂脂質體作為中藥抗腫瘤有效部位馬錢子總生物堿載體的研究

申請書摘要脂質體用作為抗腫瘤藥物載體可以顯著增強療效降低毒性,但由于載

藥量有限,脂質體大多只能包裹中藥有效單體成分,不利于中藥治療腫瘤多成分

多靶點共同起效優勢的發揮。本課題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設計采用復合磷脂脂

質體技術大幅度提高抗腫瘤作用確切的馬錢子生物堿的載藥量,實現對整個總生

物堿有效部位的包裹,并對復合磷脂脂質體提高載藥量的機制、規律、影響因素

進行深入系統的考察,對復合磷脂脂質體與普通單一磷脂脂質體抗腫瘤作用的特

點及體內性質進行系統比較,力求研制出既能提高載藥量又能增強抗腫瘤效果的

復合磷脂脂質體制劑技術,該技術將能夠解決中藥生物堿類抗腫瘤有效部位的載

藥問題。

30772790酶促甘草次酸磷脂化修飾脂質體及肝靶向定位給藥體系研究

申請書摘要首次利用酶催化甘草次酸(GA)中的竣基與磷脂酰膽堿脂質表面的磷

脂羥基經過酶促發生磷脂化反應而形成甘草次酸修飾的受體脂質體的設計理論,

通過酶催化研究和凝膠分子篩分離、再接載腫瘤藥物形成受體脂質體靶向給藥體

系。肝癌細胞比正常細胞含有濃度較高的磷酸酯酶及選擇性與GA結合的親環素

A殘基,是甘草次酸磷酯化受體脂質體的特異性結合部位,而能夠介導藥物在肝

靶向親和定位,降低體內藥物表觀容積,因而降低藥物對正常細胞的殺傷力。酶

促催化形成甘草次酸磷脂化受體脂質體具有高度結合率、反應專一、反應條件溫

和,綠色環保。國內尚無此報導,目前國內僅有極少普通滲入法制備初步研究,

極不穩定,滲入低,靶向性差。本研究內容包括酶促法修飾形成的甘草次酸受體

脂質體的設計及制備機理、技術關鍵、分離純化、體內分布吸收及定位靶向藥效

量效關系,同時闡明甘草次酸介導脂質體靶向和增效的協同作用。本研究將填補

酶促受體脂質體研究領域上一項創新研究空白

30772792中藥復方多組分配伍體內協同吸收機理研究

申請書摘要中藥復方組成藥物及其組分在體內的相互作用對活性成分的轉化、吸

收、轉運、分布、代謝、解毒等各個環節都有影響。口服藥物吸收是關鍵,只有

被吸收的成分才可能發揮其生物效應。已有研究表明,單體化合物與含有此化合

物的復方給藥,其體內吸收有明顯差異。據此,提出''藥輔共生假設和中藥復方

藥物體內的多組分協同吸收轉運假設〃。研究以中藥復方中多組分體內吸收為切

入點,采用多學科結合的現代分析檢測手段,研究進入體內各藥物群的組成結構

與相互間的關系,避免由于單純研究有效成分而法說明中藥的作用的特點,為闡

明中藥作用的整體性和物質基礎提供新的研究方法,為從體內層次探索復方中多

組分配伍與配伍規律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從藥物學角度挖掘復方配伍的藥學科

學內涵。

30701054具有腸道內CYP3A4代謝酶抑制作用的新型口服納米脂質微粒的設計

及吸收機理研究

申請書摘要本研究擬設計構建一種具有腸道CYP3A4代謝酶抑制作用的新型口服

納米脂質微粒。通過對具有一定CYP3A4酶和P-gp抑制效果輔料的篩選和分類,

結合化合物自身的理化性質以及代謝特點,采用高壓乳化-噴霧干燥法制備口服

納米脂質微粒。這種特殊設計的納米級口服微粒在與消化道粘膜接觸時,可以在

腸道局部通過輔料作用短暫有效地抑制CYP3A4酶和P-gp的作用,從而有效保護

了所包載的藥物,避免了其被腸內CYP3A4代謝酶大量代謝,實現促進藥物的吸

收、有效提高藥物生物利用度的目的。此外,通過建立客觀、有效的CYP3A4酶

及P-gp抑制效果體外評價方法,還從微觀角度研究了設計的納米脂質微粒及輔

料對于藥物吸收和代謝影響的作用機理,以期對后續的研究提供指導。

30772670自組裝有機原位注射植入凝膠長效傳遞系統的研究

申請書摘要將氨基酸進行結構改造后,使其具有強大的膠凝能力,再與注射用油

和蛋白類藥等物質混合,注射入生物體內后即可形成可生物降解的溫敏有機原位

凝膠。通過研究有機原位凝膠的膠凝過程,特別是各種因素對膠凝溫度的影響,

探索凝膠的膠凝能力、膠凝機理并揭示影響凝膠相轉變溫度的規律。分別利用

DSC、FTIR、動態流變儀和NMR等現代方法和手段評價有機原位凝膠的膠凝熱力

學和動力學性質;將有機原位凝膠植入體內后,研究有機原位凝膠的體內膠凝過

程、組織相容性、生物降解及其吸收、分布、生物轉化和消除等過程,尋找其內

在規律,特別是生物降解規律。對篩選出的新材料進行安全性研究,為其載藥奠

定基礎。選擇系列具有不同分子量或不同性質的蛋白或肽類藥物作為模型,通過

體外模擬釋放和體內吸收、分布、消除特征,探索有機原位凝膠中蛋白類藥物的

釋放與凝膠生物降解的關系及其規律,闡明凝膠控制釋放的機制,為蛋白類大分

子藥物長效傳遞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30300396從骨橋蛋白深入探討吸煙導致骨丟失的分子機理

申請書摘要原發性骨質疏松是一種很常見的嚴重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衰老性

疾病,近年來,吸煙與骨質疏松的關系及其危害的嚴重性已經引起了學者們的高

度關注,但其作用機理尚不清楚。本課題首次對吸煙導致骨丟失的分子機理進行

深入研究,試圖揭示吸煙對骨組織和成骨細胞表達骨橋蛋白的影響以及骨橋蛋白

在吸煙導致骨吸收中的作用,并進一步明確吸煙影響骨橋蛋白的表達是通過尼古

丁直接作用于成骨細胞還是通過腫瘤壞死因子介導,同時探討利用尼古

結題中文摘要本研究檢測了吸煙對大鼠和人的骨組織及成骨細胞骨橋蛋白(0PN)

的表達和功能的影響;結果顯示:吸煙可導致大鼠和人骨組織0PN基因與蛋白表

達增加、蛋白磷酸化程度增強。觀察了0PN基因反義寡核甘酸對大鼠被動吸煙所

致骨質疏松的影響;結果顯示:OPN基因反義寡核甘酸可抑制吸煙所致的高骨轉

換率、增加骨小梁厚度、增強被動吸煙實驗大鼠骨骼的力學性能、提高被動吸煙

實驗大鼠骨骼的骨密度。還觀察了尼古丁、腫瘤壞死因子對體外培養人成骨細胞

骨橋蛋白基因、蛋白的表達和磷酸化程度的影響以及尼古丁拮抗劑和腫瘤壞死因

子結合蛋白的阻斷作用。結果顯示:尼古丁、腫瘤壞死因子可導致體外培養人成

骨細胞OPN基因與蛋白表達增加、蛋白磷酸化程度增強,尼古丁拮抗劑和腫瘤壞

死因子結合蛋白可相應阻斷其作用。本研究提示OPN可能在吸煙引起骨質疏松中

起重要作用,煙氣中的主要成份尼古丁通過腫瘤壞死因子誘導或直接誘導骨組織

中OPN高表達可能是吸煙導致骨質疏松的主要機理之一,且OPN基因反義寡核首

酸、尼古丁拮抗劑和腫瘤壞死因子結合蛋白可以拮抗吸煙所致的可能由OPN介導

的骨吸收。

30600301工程化間質干細胞低表達V型膠原促損傷肌腱完全再生研究

申請書摘要肌腱損傷的臨床治療手段有限,治療后的肌腱常由小直徑膠原纖維組

成,力學性能低下而導致重復斷裂。如何讓損傷肌腱再生大直徑膠原纖維是目前

肌腱修復研究的根本性難題。前期試驗發現間質干細胞移植促進I型膠原合成,

但無法促成大直徑膠原纖維再生。另外體外實驗顯示過多V型膠原抑制I型膠原

纖維自聚生長。所以本項目將有機地結合干細胞和基因抑制技術的優勢,即利用

間質干細胞作為肌腱修復的種子細胞生產I型膠原;亦利用基因抑制技術降低間

質干細胞中V型膠原的合成。然后比較研究用被抑制或正常的干細胞在體內和體

外所工程化的肌腱的組成成分,I型膠原纖維的密度,直徑和力學性能。本項目

創新性地運用組織工程技術探求V型膠原對體內大直徑I型膠原纖維生成的影響,

為促進損傷肌腱再生大直徑I型膠原纖維,達到結構和功能的完全恢復獲得有用

的基礎生物學信息和帶來有效的治療手段。

30730095多種生物因素介入椎間盤移植治療椎間盤退變疾病的應用實驗研究

申請書摘要椎間盤退變是引起成人腰腿痛、頸肩痛的主要原因。隨著人均壽命的

延長,椎間盤退變性疾病的發病率明顯升高;另一方面,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

生活節奏快又使頸腰痛有年輕化的趨勢。目前常規的外科治療,包括髓核摘除及

脊柱融合并不能解決椎間盤退行性疾病的全部問題,怎樣在去除病變椎間盤的同

時重建脊柱穩定性與活動度是人們探索的目標之一。椎間盤移植的動物實驗及臨

床初步應用證明,椎間盤移植后可以存活,在生化代謝及組織學上有退行性改變,

但生物力學上可滿足生理活動需要。運用生物技術修復退變椎間盤是近年來脊柱

外科領域重要的發展方向,目的是通過影響細胞代謝調整水、蛋白多糖及膠原含

量,從而延緩椎間盤的退變過程。本課題旨在椎間盤移植的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

的基礎上,通過生長因子摻入、基因治療、細胞移植等生物學技術的介入,以恒

河猴等多種動物為模型,探討椎間盤移植加生物技術修復椎間盤退行性疾病的基

本科學問題及臨床應用前景。

30471750CTGF和TIMP-1雙基因共轉染逆轉猴腰椎間盤退變的實驗研究

申請書摘要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以椎間盤退變為特征、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

一。椎間盤的退變主要表現為椎間盤細胞數量的減少和細胞基質成分的降解,本

研究試圖應用基因治療的方法,應用腺相關病毒(AAV)作為載體,把CTGF和

TIMP-1共同連接在AAV上,聯合應用CTGF促進細胞合成代謝和TIMP-1抑制基質

降解的作用。首先進行體外實驗,應用AAV-CTGF-TIMP1感染髓核細胞和纖維環細

胞,檢測其對II型膠原和蛋白多糖的調控,然后進行體內實驗,應用和人類最相近

的恒河猴作為實驗動物,制作椎間盤退變模型,將AAV-CTGF-TIMP1病毒顆粒注入

退變椎間盤內,亦檢測II膠原和蛋白多糖,并應用MRI觀察椎間盤形態和信號的

變化,從而證實CTGF和TIMP-1對椎間盤細胞的正向調控作用,恢復椎間盤細

胞的數量和功能,延緩或逆轉椎間盤的退變。如果本研究成功,可為腰椎間盤突

出癥的治療提供新的理論依據。

負責人李范珠項目批準號30772793學科代碼C03050207

項目名稱神經毒素納米粒鼻腔給藥的腦藥動一藥效學研究

申請書摘要本項目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神經毒素鼻腔吸收的腦藥物動力學研究

”(30371781)基礎上,創新地采用小鼠微透析技術同步研究神經毒素納米粒

(NT-NP)鼻腔給藥的腦PK-PD(B/PK-PD)行為。乳化聚合法分別制備不同表面

修飾(聚山梨酯80或MePEG)和粒徑大小的NT-NP,小鼠鼻腔給藥后將鎮痛靶部

位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PAG)透析液中的NT作為PK指標,同步進行小鼠熱板

法鎮痛藥效實驗,以痛閾提高百分率為PD指標。與此平行,收集PAG透析液中

的NT作為PK指標,透析液中的GABA和GLU作為PD指標。WinNonlin4.1軟件

擬合兩組PK-PD模型,繪制藥物濃度及其效應經時曲線,建立方程并求出相關參

數。本項目研究可為正確評價制劑質量,優化工藝,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提供科學

依據,同時可為多肽和蛋白質類藥物鼻腔給藥系統的開發提供重要的理論和實踐

參考。

負責人凌家俊項目批準號30772791學科代碼C03050207

項目名稱中藥藥動學中的微透析與穩定同位素標記聯用技術研究

申請書摘要本課題以青藤堿為模型藥物,將國際上先進的微透析取樣技術引入到

中藥的整體和局部藥動學研究中,并利用青藤堿的穩定同位素標記物作為微透析

取樣研究的內標物,實現對體內局部藥物濃度的準確、實時的監測。課題將進行

探針回收率體內外研究、青藤堿體內過程及分布研究、生物利用度及生物有效性

研究、PK-PD模型研究等研究內容,通過系統、全面的研究,建立基于微透析與

穩定同位素標記聯用技術的中藥的整體和局部藥動學研究方法,為藥理學、藥物

動力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建立不干撓正常生命過程的在體、實時和在線取樣研究

平臺。由于穩定同位素標記技術的引入,使得本課題的研究結果,意義不僅僅在

中藥藥動學研究本身,而且對于國際上藥學領域的微透析相關研究,也有巨大的

推動意義,并將使中藥藥動學的研究水平,躋身于世界前沿!

負責人羅曉健項目批準號30760313學科代碼C03050207

項目名稱中藥復方生物粘附型脈沖給藥系統的研究

申請書摘要“擇時給藥”是中醫辨證用藥特色,限于當時的科技水平,只能根據

疾病節律性特點,選擇適當的服藥時間,沒有在劑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嚴重影

響了''擇時給藥”的優勢發揮。脈沖給藥系統主要是根據時辰藥理學和時辰藥代動

力學原理,定時或定位釋放藥物的新型給藥系統,用于治療節律性明顯的疾病具

有獨特優勢。目前,脈沖制劑在胃腸道的轉運時間是實現脈沖“時滯”的主要障礙。

課題組利用生物粘附和衣膜破裂的原理,建立生物粘附型脈沖釋藥系統,以復方

丹參片為模型藥物,研究生物粘附技術延長制劑在胃腸滯留時間和衣膜破裂控制

藥物釋放的處方因素和工藝因素的影響規律,建立合理的體內外評價方法,闡明

制劑的體內外釋藥行為,為研究開發中藥脈沖制劑提供理論依據。中藥復方生物

粘附型脈沖給藥系統有利于拓寬時滯設計范圍,增加時滯重現性,提高生物利用

度,有利于充分發揮中醫“擇時給藥”優勢,提高中藥療效,提高脈沖制劑的實際

應用價值,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負責人陳軍項目批準號30701111學科代碼C03050207

項目名稱復合磷脂脂質體作為中藥抗腫瘤有效部位馬錢子總生物堿載體的研究

申請書摘要脂質體用作為抗腫瘤藥物載體可以顯著增強療效降低毒性,但由于載

藥量有限,脂質體大多只能包裹中藥有效單體成分,不利于中藥治療腫瘤多成分

多靶點共同起效優勢的發揮。本課題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設計采用復合磷脂脂

質體技術大幅度提高抗腫瘤作用確切的馬錢子生物堿的載藥量,實現對整個總生

物堿有效部位的包裹,并對復合磷脂脂質體提高載藥量的機制、規律、影響因素

進行深入系統的考察,對復合磷脂脂質體與普通單一磷脂脂質體抗腫瘤作用的特

點及體內性質進行系統比較,力求研制出既能提高載藥量又能增強抗腫瘤效果的

復合磷脂脂質體制劑技術,該技術將能夠解決中藥生物堿類抗腫瘤有效部位的載

藥問題。

30760248Endoglin基因修飾腫瘤/DC雜交細胞誘生靶向特異性抗人肺癌CTL疫

苗的研究

申請書摘要Endoglin(EDG)是腫瘤新生血管內皮細胞膜表面蛋白,是腫瘤血管生

成的標志性分子之一。樹突狀細胞(DC)是體內抗原提呈功能最強的抗原提呈細

胞。本研究擬在完成省自然科學基金子課題〃抗肺癌DC疫苗研究〃和國家自然科

學基金項目的子課題“EndoglinDNA疫苗誘導抗癌免疫反應〃的基礎上,以體內癌

細胞和腫瘤新生血管內皮細胞為直接目標,依據腫瘤抗原提呈給T細胞的機理,

將轉染鼠EDG表達基因的原代培養的肺癌患者癌細胞與患者的DC融合成雜交細

胞,該細胞與患者的T細胞混合培養誘生特異性CTL,完成體外細胞毒實驗。用

原代培養的人肺癌細胞與重建肺癌病人免疫系統的SCID鼠建立腫瘤動物模型,

將轉染鼠EDG基因的荷瘤鼠癌細胞和荷瘤鼠DC融合成雜交細胞后,再與荷瘤鼠

T細胞混合培養,誘生擴增的CTL回輸至荷人肺癌SCID鼠體內,研究其對體內

癌細胞和腫瘤血管內皮細胞直接產生〃雙重〃細胞毒作用所誘導的抗癌效應。

30760073重組endoglin與細菌表面抗原分子疫苗抗腫瘤作用研究

申請書摘要腫瘤血管生成是腫瘤的生長與轉移的必要條件,endoglin主要分布

于腫瘤新生血管的內皮細胞和腫瘤周圍組織的細胞表面,是腫瘤血管生成標志性

分子。研究已經表明,使用抗endoglin單克隆抗體被動免疫治療可以有效抑制

腫瘤生長和轉移。但是,單克隆抗體被動免疫治療存在許多不足,本研究擬利用

基因工程技術,將endoglin胞外段基因序列插入大腸埃希氏菌表面抗原蛋白分

子Ag43中,將endoglin作為Ag43分子的一部分(嵌合于Ag43中)讓大腸埃希

氏菌展示于細菌表面,提取并純化這一嵌合的Ag43-endoglin重組蛋白,然后用

作疫苗主動免疫小鼠腫瘤模型,了解是否能誘導免疫系統產生抗endoglin的體

液免疫反應,從而達到主動免疫治療腫瘤的目的,進而研究其作用機理,為腫瘤

免疫治療探討一種新的方法。

30772571丹酚酸B抗氧化和抗細胞凋亡作用的Grp78途徑及其受體分析

申請書摘要丹酚酸B是丹參水溶性成分中最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大量實驗結果

證明丹酚酸B在心肌保護、腦保護、抑制血栓形成等方面具有明顯的作用。本實

驗室在前期工作中曾采用2D電泳結合質譜技術研究丹酚酸B抗氧化及保護內皮

細胞凋亡的作用機制和差異蛋白質譜,鑒定出一個明顯變化的蛋白為葡萄糖調節

蛋白78CGRP78),并用其他方法進一步證實丹酚酸B能特異而明確地上調GPRP78。

GRP78是內質網中的利重要的分子伴侶,是細胞的一種重要的防御機制。丹酚

酸B與GRP78的關系目前在國內外無人報道,本課題擬研究丹酚酸B上調細胞內

GRP78的分子機制,并闡明其作用的受體(或稱結合蛋白)以及相關信號通路,

包括ATF6、IREI、PERK等可能的調節因子,即丹酚酸B上調GRP78的上、下游

途徑,為丹酚酸B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機制給予分子解釋,并為丹酚酸B相關靶

點的確認及新藥的設計和發現提供依據。

30772330鳥噂吟核昔交換因子Dockl80在卵巢癌侵蝕性行為中的作用研究

申請書摘要我們的前期工作報道了接合物蛋白Crk在卵巢癌細胞中的致腫瘤作

用,本課題為進一步闡明接合物蛋白Crk的下游結合分子,鳥喋吟核甘交換因子

Dockl80及其所介導的Crk/Dockl80/Racl信號途徑在卵巢癌侵蝕性生物學行為

中的作用,擬通過同時構建Dockl80過度表達型細胞,以及可控性、特異選擇性

Dockl80表達缺失型卵巢癌細胞MCAS,通過對其靶向效應酶Rael活性進行總體

水平檢測和細胞內動態定位監測,同時觀察該細胞信號途徑所介導之細胞活力,

細胞動力和細胞侵蝕力等生物學表型,以期能證明我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