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和第六單元教學設計_第1頁
部編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和第六單元教學設計_第2頁
部編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和第六單元教學設計_第3頁
部編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和第六單元教學設計_第4頁
部編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和第六單元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

1.本單元主題:

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觀察”這個專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搭

船的鳥》《金色的草地》兩篇課文組成。編排意圖是引導學生閱讀這

些故事,學會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抓住特點描寫事物的。

2.本單元重點:

本單元的重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事物的。本單元的兩

篇課文都安排了與觀察有關的內容。《搭船的鳥》要求我們學習作者

抓住翠鳥彩色的羽毛和身手的敏捷的特點來觀察和描寫的,《金色的

草地》要求我們學習作者細致地觀察和描寫,發現蒲公英早上和傍晚

會合攏,中午的時候會張開。張開的時候,遍地是金*。教學時注意

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一定要分析作者的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15搭船的鳥

【學情簡介】

學生的年齡較小,自主學習的意識差,這就需要教師善于引導,激發學生的

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正確認讀本課十一個生字,會寫八個。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反復誦讀,展開想象來理解課文,體驗情感。

2,展開小組討論,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體驗,交流。

3,引導學生學習課外讀物,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認識翠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教學方法】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詞卡片。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一些人與動物和諧共處,互相親近的照片或圖片供學生

欣賞。

2,師:同學們都很喜歡小動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是一只小鳥,它

不僅漂亮而且還特別聰明,它會搭船。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質疑課題,看到課文的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預設以下幾種答案:

⑴是什么鳥要搭船?

⑵這只鳥是什么樣子的?

⑶這只鳥為什么要搭船?

(4)這只鳥搭船要去哪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激情導入,使學生興趣濃厚地投

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師: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并標段,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

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爭取把課文讀正確。

2,聽范讀課文的錄音,要求學生聽準字音。

3,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評價。

4,師:字寶寶被大家的讀書聲吸引,跳出來在課后排好隊等著我們和它們交朋

友呢,認識的字把拼音藏起來讀,不認識的利用拼音和它打招呼。

5,學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組內互讀。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學生齊讀。小組內說認字好方法,學生互助識字。

[設計意圖: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

培養了其自主識字的能力、合作意識及良好的識字習慣。]

7,語境中識字。課件出示帶有生字的課文中的句子,指生讀。

(1)()()學舌、教室里靜()()、一()當關,萬()莫開。

(2)謎語:一人力氣大,把天撐破了。

一口吃掉天。

8,檢查識字,小組之內互查,開小火車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出示生字詞卡片,復習鞏固。

二、再讀課文,深入品位。

1,師:剛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現在自己再自由地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想,

搭船的鳥是什么鳥你喜歡這樣的鳥嗎,為什么?教師隨著學生的發言,隨機點撥,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多么美麗的小鳥啊!”師:從這句話中,你能體會

到什么?你想怎么讀這句話?引導學生一邊想小鳥的樣子,一邊讀后面描寫小鳥

樣子的句子。

3,課件出示翠鳥圖引導學生背誦這一段積累語言。

4,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只小鳥立在船頭,你會產生什么想法?引導學生讀第3自然

段的問句。

5,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一下子",“沒一會兒”說明了翠鳥的動作怎么樣師指

導朗讀。

6,最后通過媽媽的介紹,我知道了那只鳥叫“翠鳥”。由此可見,大自然也是我

們學習知識的方法之一。師指導朗讀第5自然段。

三、積累與擴展。

1,生背自己喜歡的段落,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關翠鳥的知識介紹給周圍的伙伴。

第三課時

一、檢查朗讀情況,先指名讀,再齊讀。指名檢查背誦情況。

二、指導生字書寫。

1,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字型,觀察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讓生試說筆畫筆順。

2,認真描紅,試寫。提醒學生寫字姿勢及握筆姿勢。

3,實物投影學生寫字作品,師生共同評價,爭當“小小書法家”。

4,對筆畫和間架結構不好的進行修改。

5,給生字組詞或用生字說一句話。

6,練習:邊讀邊寫。

教學內容:15、《搭船的鳥》

教學重點: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認識翠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繼續培養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難點:認識翠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培養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分層教學目的:A層:理解文章,形成自己的感受及觀點,并由此產生興趣。

B層: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感情,學習做事認真的好習慣。

C層: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認識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學具準備:彩筆、紙

座位擺放形式:馬蹄型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說明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向學生展示一些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互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激情導入,使

相親近的照片或圖片,有條件的通過課件展學生興趣濃厚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示出來,供學生欣賞。

生自由談觀后感受。

師:一次,一只翠鳥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

船,它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

呢?讓我們快去看一看吧!

引入新課10《搭船的鳥》。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1、師:同學們自由地讀課文,遇到不認識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調動了學生學

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習的積極性,同時培養了其自主識字的能力、合

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把課文讀正確、作意識及良好的識字習慣。

流利。

2、學生互助識字,交流識字方法。

3、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課文。要

求:聲音洪亮、正確流利、同學愛聽。4、

檢查朗讀。以小組匯報的形式,匯報時可自

定齊讀人數,也可派選一名同學代表本組朗以小組形式認讀課文,再以小組形式匯報,激發

讀,聽后其他同學隨機評價。建立小組評價學生競爭意識,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機制,把檢查識字情況安排在小組內進行,

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識字的

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5、更換語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讓

學生再認。6、脫離語境,小組長讓小組同

學單獨認讀生字,檢查組內識字情況,全讀

對的同學獎給一張小笑臉。

更換語境,強化生字的再認。

教學反思:

16金色的草地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朗讀課文,能從課文中找出體現草地的可愛和蒲公英的有趣的語句,能

體會在大自然中自由玩耍的快樂。

2、根據相關內容理清蒲公英顏色在一天內三個時段的變化情況,并理解變

化的原因。

3、學會善于觀察事物,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過程與方法

通過結合插圖,做動作,理解關鍵詞的意思,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在大自然中自由玩耍的快樂以及主動觀察、發現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草地變化的原因。

教學難點:

認識蒲公英一天的變化,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法與學法:

師:引導點撥法、提問法。

生:圖文對照法、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課型:新授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1.課件出示:小小傘兵隨風飛,飛到東來飛到西,降落路邊田野里,安家落戶扎

根基。(蒲公英)

2.介紹蒲公英。

(1)課件出示蒲公英圖片。

(2)師生交流:這是什么啊?大家一起說。(蒲公英)是的,同學們,你們看到

過蒲公英嗎?說一說。

(3)教師評議,并介紹蒲公英。

蒲公英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

花開后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植物體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

膽堿、有機酸、菊糖等多種健康營養成分,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

蒲公英同時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有豐富的營

養價值,可生吃、炒食、做湯,是藥食兼用的植物。蒲公英的花中午開,早晨和

傍晚不開放。在鄉間,它也叫布谷英。

春夏之交,蒲公英開出了一朵朵金黃色的花,其實不是一朵而是很多朵組成

一朵,很多花形成一個花絮,每一朵花下面隱藏著一個很小的果,蒲公英的每一

個果上,長著很密很長的冠毛,這些帶冠毛的小果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毛

茸茸的圓球。每當風吹來,蒲公英的種子就被風吹起,落在地上等到第二年春天

它又會發芽長大。

3.質疑解疑。

(1)今天,我們要去看一片有趣的蒲公英,走進那金色的草地。(板書:金色的

草地),一起讀課題。

(2)這金色的草地可美了,誰再來美美地讀一讀課題。讀到這里,愛思考的小

朋友腦海里會有什么問題呢?

①這金色的草地在哪里呢?為什么這草地是金色的?

②請你自己讀一讀這段話吧,相信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二、分小組自學,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小組長帶領組員商量準備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掃除文字障礙。

2.師生交流,教師小結,指導提出學習方法。

一讀:掃讀(掃除障礙讀)。小聲自由讀課文,把課文中的字音讀準,把不

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做上記號,查字典解決。

二讀:連讀。小組內成員分自然段連讀課文,讀通課文,檢查字的讀音。

三讀:想讀。小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么?

四讀:選讀。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3.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學生自學課文。(教師巡回指導)

4.檢查自學情況。

(1)(板書生字)在自學生字時,你有哪些困難?(在字音、字型、字義等方面

的困難)

在自學生字時,你還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訴同學們?

師生共同解決困難,教師相機指導理解“一本正經、引人注目、合攏”,可

讓學生做一做相應的動作,重點理解“合攏”。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檢查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3)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并說說哪些內容比較吸引你的注意。通過讀課文,你

解決了哪些問題。

三、熟讀課文,厘清順序。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思考每一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容。

2.給課文分段。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可分兩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們住在鄉下,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這片草地

就變成金色的了,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

第二段(第3?4自然段):蒲公英白天開,晚上合,草地也因他們的開合改

變著顏色。從那時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

四、自由朗讀。

你最喜歡課文的哪個自然段?把它美美地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播放課件或觀察掛圖:在草地上盛開著一片蒲公英,它們金黃金黃的,太美了!

2.導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金色的草地》一課的生字詞,還記得它們嗎?(出

示生詞,學生開火車輪讀)

3.上節課我們了解到一個小男孩發現了一片金色的草地,你對草地印象如何呢

(學生答),誰想贊美這美麗的草地。

4.設疑激趣:我們隨著小男孩一起走進這片金色的草地,看看我們能發現什么,

那就讀讀課文吧!

二、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學習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找出與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讀一讀。

(2)指名讀,評讀。

(3)看到這片金色的草地,“我們”的心情如何?

(4)“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們”是怎么玩的?請大家各自放聲

讀一讀,然后同桌間互相邊說邊演一演。

(5)想象一下,當時草地上空會出現怎樣的一幅情景?

(6)開滿黃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著蒲公英的種子玩多有趣啊!讓我們

再去經歷一回,齊讀一、二自然段。

(7)誰來有感情地朗讀一下第二自然段,把這兄弟玩樂的情景生動地描述出來?

指名朗讀,師生共同評價。

2.學習第三自然段。

(1)談話過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嗎?“我”有了一個什么新發現呢?

(2)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發現?

(3)總結: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攏的,它隨著時間變化而一張一合,張開就

是金色的,合攏就是綠色的。

(4)這一部分當中有些詞語和句子表達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導學生理

解和體會。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釣魚”這里為什么要強調“起得很早”呢?可

讓學生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因為過去沒有起這樣早,所以一直誤認為蒲公英的花

是金色的。“發現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這里有哪些含義呢?用上這個

“并”字,給人的感覺是“我”過去一直認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現在才這樣認

為,并強調了對過去錯誤認識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

合上。”用手掌最簡單的動作打比方,就把一種不太容易說清楚的現象講清楚了o

(5)拓展交流: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蒲公英的開放是和溫度的變化有關的。他

通常是上午8點左右逐漸展開花瓣,到了中午溫度最高時花瓣完全張開,下午4

點左右,溫度下降,花瓣就慢慢合攏,深夜溫度更低了,花瓣就越包越緊,所以

我在很早的時候看到草地是綠色的。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這個發現令“我”非常驚訝,大家再來讀讀第五自然段。

(2)有了新發現后,“我們”有什么變化?

(3)指名讀、齊讀第四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看板書,全班交流。

2.拓展:

(1)其實自然界還有許多花草也有這個特點,有沒有發現的,誰來說說你知道

的?

(2)總結:同學們,大自然就是那么神奇美妙,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其實就在我

們身邊,時時處處和我們一起生活,一起成長。課下請觀察你喜歡的花草,下節

課說說你的新發現,好嗎?

板書設計

蒲公英

(早晨)(中午)(傍晚)

綠金色的草地綠

習作例文:我家的小狗

【教學設想】

學習《我家的小狗》,學習描寫動物的方法:抓住特點,細致觀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興趣。

1.出示多媒體課件:不同形態的狗。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認識了很多小動物,它們很可愛,給我們帶來了

的快樂。狗就是其中的一個。你們喜歡狗嗎?狗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呢?

2.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走近博?希哈先生家的狗一一“王子”。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此環節,結合學生日

常生活實際,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

生學習的內驅力,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懂字詞。圈劃出生字新詞和不理解的地

方。然后和小組同學交流。

2.預習匯報。

【設計意圖】(預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預習學生

可對新知識有初步的理解,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就可以學會,從而提高自主

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你覺得文中的“王子”是一只怎樣的小狗?(淘氣、可愛)

三、讀中感悟,理解“王子”的“淘氣、可愛”

(一)學生自由讀文。思考“王子”的“淘氣、可愛”表現在哪些地方?找

出相關的句子,邊讀邊作批注。

(二)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匯報,師生討論交流。

1.從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王子”的“可愛”呢?

(1)學生讀句子,教師放課件(狗學認字的樣子)

(找出重點詞語:“連一個字母也沒學會”“挺愛上課的”“教它念‘狗’

字的時候,它叫得最歡”)

(2)誰能把“王子”的這種可愛的樣子用朗讀表達出來呢?

(3)“挺愛上課”本來是用來形容小孩子的詞,這里卻用在了狗的身上,從

中你看出了什么?這句話我們該怎么讀呢?試一試,讀出你的喜愛來。

2.從哪又能看出狗很“淘氣”兒呢?

(1)學生讀句子,教師放課件(狗和火車賽跑的圖片)

(找出重點語句:“每次都是它輸,可它從不在乎”“沖著遠去的火車汪汪叫

上幾聲”)

(2)想一想,“王子”還有可能和什么賽跑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讓學生在反復品

讀中,體會作者用詞的精當,體會作者蘊藏于文字間的對狗的喜愛之情。)

四、課堂小結,提綱挈領。

1.博?希哈家的狗真是淘氣又可愛。(引讀:“它既-一又一”學生接讀)。

2.結合板書,梳理全文。

作者在寫“王子”的時候,用了哪些事例來寫具體的呢?(學認字和跟火車

賽跑。)

3.小練筆。寫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注意觀察要細致,抓住特點寫,寫出事情的變化。

【設計意圖】(一堂課的結尾不止是畫上了一個句號,而是尋求一種延伸和開放。

學以致用,課文是學生學習寫作最好的范本,在結尾之處,設計課堂小練筆,既

能增加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的理解,又使學生的思維向更深處發展,學生的能力得

以運用和提高。)

習作例文《我愛故鄉的楊梅》

【教學目標】

1.交流平臺,交流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細致觀察會很有收獲。

2.初試身手,講自己對生活的觀察,用幾句話寫下來,和其他同學交流。

3.學習例文《我愛故鄉的楊梅》,總結觀察的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分析課文,懂得留心、細致觀察的重要性,總結觀察方法。

【教學難點】

1.學會觀察,寫下自己觀察到的眼中的生活。

2.學會抓住事物特點和運用多種感官細致描寫事物的方法。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交流平臺,交流留心所觀察到的周圍的事物,細致觀察會很有收獲。

2.初試身手,講自己對生活的觀察,用幾句話寫下來,和同學交流。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這一組課文,都展現了作者的觀察能力及細致的描寫觀察到的事物的能力,

現在,我們也來交流觀察,學習描寫觀察。

二、交流平臺

1.留心觀察(課件出示2)

(1)一次平常的探親之旅,因為留心觀察,作者認識到了一位可愛的新朋友一一

會搭“順風船”的翠鳥。

(2)窗前的草地對作者來說再熟悉不過了,但作者稍加留意,卻發現了奇妙的

變化。

學生閱讀交流,說說從中明白了什么?(課件出示3)留心周圍的事物,我們就

會有新的發現。

2.細致觀察(課件出示4)

(3)翠鳥的美在于它有艷麗的色彩和敏捷的“身手”。

(4)草地的色彩會發生奇妙的變化,原來是因為蒲公英的花有時張開有時合攏。

學生閱讀交流,說說從中明白了什么?(課件出示5)細致的觀察可以讓我們對

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3.交流觀察方法。

(1)小組同學交流自己平時積累的觀察方法,小組長做好記錄。

(2)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師生評議。

(3)教師小結。

(課件出示6)

一、留心觀察周圍事物。

(板書:留心觀察)

內容(寫什么)決定形式(怎么寫),作文材料是排在第一位的。作文時無話可

說、沒的可寫,這是最讓人犯愁的事。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那么,

怎樣才能使作文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呢?方法有若干條,其中學會觀察,養成留

心周圍事物、留心生活的習慣,是最為重要的途徑。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曾說:

生活,無非是一堆細小情況,而最偉大的熱情就受這些情況管制。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百花筒,今日的生活更是豐富多彩,充滿七彩陽光的。只要我

們注意觀察、感受一番,就會發現周圍有許許多多的事物可以入文;只要我們熱

愛生活,留心周圍的生活,認真地想一想,就會發現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看似很不

起眼兒的小事,但確確實實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學會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不是一件太容易做到的事,需要邁好三步:學會跟蹤

觀察、學會定向觀察、學會隨機觀察。

(課件出示7)

二、多角度全方位觀察。

(板書:多角度全方位觀察)

所謂多角度全方位觀察,就是對指同一事物,或不變立足點,只變換所觀察事物

的位置和方向,或站在不同的觀察點上,對一個事物進行或正面看看,或側面看

看,或朝上看看,或朝下看看的細致觀察。的確,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很難一眼

就能全面準確地把握其特點。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會出現不同的視覺形象。我們

一定熟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詩句所說明的深刻哲理。為了

全方位、準確地把握事物的特點,就要求同學們學會多角度地觀察身邊的事物。

(課件出示8)

三、多層次地深入觀察。

(板書:多層次地深入觀察)

所謂多層次觀察,就是對同一事物,立足于不同的層面,深入其內部進行觀察,

甚至借助觀察儀器。比如:當你看過了小貓可愛的外表,難道你不想再進一步了

解小貓可愛的生活習性嗎?的確,只有我們不停留在對事物的表面或外在特點的

認識上,而是立足于從不同的層面,深入到事物的內部、本質進行細致的觀察,

才能夠立體地把握事物的特點。

三、初試身手。

1.(課件出示9)

你在生活中觀察到了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和同學們交流吧!

2.學生自由書寫,教師巡視。

3.小組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見,獨立修改。

4.小組推薦優秀作業參與全班交流,師生評議。

5.教師展示例句。

(課件出示10)

夏天到了,爬墻虎“噌噌噌”地使勁往上爬,長得可茂盛了,茂密的枝葉向四面

展開,就像給墻披上一身綠裝。它為什么能趴在墻上呢?原來它的藤莖上生滿了

無數只小腳,腳上長有六個大頭針針頭般大小的吸盤,這些吸盤集零為整,支撐

著爬墻虎,使它緊緊粘附在墻上。

(課件出示11)

這條路,是一條車輛的河流。每天一輛輛汽車“嘀嘀嘀”,滿載著各種貨物,從

城市奔向鄉村;一輛輛拖拉機“突突突”,滿載著瓜果和蔬菜,從鄉下駛進城市;

一輛輛自行車“丁零零”,多少人從這條路上下班。清晨,爺爺和奶奶們在這條

路上跑步,打太極拳;晚上,大姐姐,大哥哥們常到這條路上散步、談心……這

條路給人們帶來歡樂,帶來幸福。它像一支神奇的長笛,吹奏著歡快的樂曲。

(課件出示12)

每年夏天,是荷花塘景色最美的季節。且不必說那堤岸上的楊柳成行,綠樹成蔭;

也不必說那河邊的青草野花,紅綠相映;單這河里的景色,就會使你流連忘返。

你看那大片大片的荷葉,綠油油的。有的亭亭玉立,像一把把綠色的小傘;有的

飄浮在水面上,像一塊塊綠綢子。如果你用手往葉上澆一些水,便立刻形成很多

水珠,很快地,又紛紛滾落下去了,有的大水珠還在荷葉上滾來滾去,舍不得離

開,像一顆顆晶瑩的珍珠。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粉紅色的荷花,這兒一朵,那兒一

朵的開放著。朵朵荷花也特別大,那大勁兒,是花池子里的任何花也比不了的。

有的是荷苞初綻,大花瓣剛剛裂開,好像有點害羞,不好意思大膽開放似的。還

有的花骨朵含苞未放,像粉紅色的大桃子。這樣的葉,這樣的花,又是這樣的一

大片,會使你目不暇接,不知看哪兒的好了。一陣風輕輕吹來,水面微波粼粼,

花葉輕輕擺動,真是婀娜多姿,好看極了。從花葉之間還可以看見一群一群的小

魚游來游去,互相追逐,像是在捉迷藏。

【設計意圖】老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小伙伴一起來解決問題。繼續培養學生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通過展示例句,分析歸納觀察的方法和所注意到的

問題。學生積累了觀察的方法,學會了如何觀察周圍的事物。學會了觀察,運用

學過的觀察方法去觀察事物,并寫下來,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寫作表達能力。

【板書設計】

學會觀察留心觀察

細致觀察多角度全方位觀察

多層次深入觀察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閱讀例文,分析例文中的觀察方法。

2.分析例文,總結觀察方法,學會抓住事物特點和運用多種感官細致描寫事物

的方法。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下面我們就以《我愛故鄉的楊梅》為例,分析作者的觀察方法和描寫技巧。

二、閱讀指導:

(一)初讀例文。

1.教師范讀例文,讀前向學生提出思考問題: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楊梅

的?找出例文中有關的自然段。

2.指名說。(明確:作者從楊梅樹、楊梅果這兩方面寫出了對楊梅的喜愛。)

(二)細讀例文。

1.作者是怎樣描寫楊梅樹的?從文中勾畫出有關的語句并理解。

(課件出示14)

細雨如絲,一棵棵楊梅樹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它們伸展著四季常綠

的枝頭,一片片狹長的葉子在雨霧中歡笑著。

交流:這一段中描寫楊梅樹樣子的話有幾句?作者用了什么寫作方法?

(寫了兩句話。作者采用恰當的比喻,把細雨比作絲,把春雨比作甘露。把楊梅

樹當作人來寫,用上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具體地突出楊梅樹在雨霧中旺盛生

長的樣子,也讓我們感受的作者對楊梅的愛。)

作者又是怎樣描寫楊梅果的?他從幾個方面來寫出了楊梅果的可愛?

(例文是從形狀、顏色、味道這三個方面寫出了楊梅果的可愛。)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學生學習楊梅的外形、顏色、味道。

(課件出示15)

(1)楊梅的外形:楊梅圓圓的,和桂圓一樣大小,遍身生著小刺。

作者是怎樣把楊梅形狀的特點寫具體的?

(作者為了把這一特點寫具體,并不是單一的只描寫楊梅的形狀,而是同桂圓進

行了比較。通過比較,可以使我們感覺到像真的看見了一顆楊梅,更生動、更直

觀、更形象。)

(2)楊梅的顏色:(課件出示16)

①楊梅的顏色由生到熟是變化的:楊梅先是淡紅,隨后變成深紅,最后幾乎

變成黑的了。

作者為了把楊梅顏色的變化寫清楚,抓住了楊梅顏色變化先后順序的詞語

(“先……隨后……最后……”)。

指導學生根據自己帶來的水果,用上“先……隨后……最后……”來說一說。

②楊梅果肉及汁水的顏色:你輕輕咬開它,就可以看到那新鮮紅嫩的果肉,

嘴唇上舌頭上同時沾滿了鮮紅的汁水。(課件出示17)

③教師小結:這一自然段從楊梅果的外面寫起,寫出了顏色的變化,然后從

外到內,又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顏色。作者按一定順序寫出了楊梅顏

色的變化,既具體又可愛。

(3)楊梅的味道:(課件出示18:最后一個自然段)

①這一自然段寫出了楊梅味道的特點是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

②這一自然段共4句話。第一句講楊梅由生到熟,味道由酸到甜。第2至

第4句寫“我”小時候由于貪吃楊梅,牙齒被酸倒了的事。

③作者在這一段中為把楊梅味道的特點寫具體,用“我”小時候貪吃楊梅,

牙齒被酸倒的實例加以證明。(這樣寫,讀后讓人感到親切、真實,我們也好像

同作者一起品嘗到了楊梅那惹人喜愛的味道。)

三、總結寫法。

思考:作者為什么能把楊梅的形狀、顏色、味道的特點寫得具體生動呢?

教師引導明確(這篇文章之所以寫得具體生動,親切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

個原因是作者對楊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進行了細致的觀察。不僅觀察了楊梅

樹,而且觀察了楊梅果,不僅觀察了楊梅的靜止狀態,而且留心了楊梅的發展變

化,不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還放到嘴里品嘗了。因此,同學們在今后一定要

注意留心觀察,學習作者這種觀察事物的方法。)(板書:觀察和描寫方法:一定

順序、抓住特點)

其實很多時候在觀察東西時,我們也應該用上觀察的五件寶:眼看、手摸、

嘴嘗、耳聽、鼻聞。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東西寫得生動具體了。(板書:眼看、手

摸、嘴嘗、耳聽、鼻聞。)

四、課堂練筆。

1.讓學生拿出自己所帶來的水果,用上觀察五件寶進行觀察,并按一定順序

把這樣水果的形狀、顏色、味道說清楚。

2.指名試說,師生共同評議。

3.教師再次明確要求。

(1)要按一定順序寫出水果的特點,從而表達自己對這種水果的喜愛之情。

(2)把要說的話寫下來,怎么想就怎么說,怎么說就怎么寫。

4.學生動筆寫。

5.寫后集體評議。

(1)請習作者上臺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篇習作好在哪兒?這篇習

作的寫作技巧有何借鑒之處?你對習作者有何建議?

(2)交流聽后感,對習作進行評析。

五、課后作業。

1.找到習作中寫得好的地方與同學分享。

2.刪除與習作無關的地方,補上需要增加的內容。

【設計意圖】巧妙地設計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從文中找信息的能力。

通過閱讀短文,總結作者的描寫方法。學會抓住植物的特點:外形、顏色、味道

寫的方法,為習作打下基礎。進一步鞏固和強調描寫楊梅的方法,為練筆做好充

分準備。

【板書設計】

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按照一定順序、抓住特點

眼看、手摸、嘴嘗、耳聽、鼻聞

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

【教學目標】

1.把自己觀察的印象最深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寫出來,語言流暢,內容具

體。

2.讓學生學會細致地觀察,有條理地寫下觀察中新的發現,或是觀察中發生

的事。

3.能夠主動地關注生活,樂于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

人聽,并虛心接受他人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教學重點】

把自己觀察的印象最深的寫具體,寫出觀察中的新發現。

【教學難點】觀察時注意事物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主題。

1.(課件出示1)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

2.談話導入:這段時間我們觀察了身邊的不少事物,你一定有了新的發現。這一

次習作,就讓我們把最近觀察時印象最深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寫下來。

(課件出示2)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

二、仔細審題,明習作要求

1.(課件出示3)(課本72頁)出示題目,審題:默讀文題,你知道了什么

要求?

2.這次習作寫什么?(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寫作范圍是怎樣的?(最近觀

察時印象最深的)寫幾個印象深刻的?(一種或一處)

三、選擇交流,了解要求。

1.小組同學選擇組內同學普遍感興趣的一個方面探究交流。

2.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教師按照學生發言的順序就某一方面進行小結。

四、怎樣寫好一種事物。

1.語言簡潔、準確、通俗(板書:語言簡潔、準確、通俗)

(課件出示4)

我們住在鄉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長滿了蒲公英。當蒲公英盛開的

時候,這片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用簡潔的語言介紹了草地的特點。)

2.抓住特征(板書:抓住特征)

(課件出示5)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

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

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

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抓住草原遼闊、美麗、碧綠的特

點。)

3.厘清順序(板書:厘清順序)

(課件出示6)

(1)空間順序:走進校門,迎面吹來一陣陣令人心曠神怡的清風,旁邊是

一個花紅柳綠的噴水池,柳樹的枝干正在隨風飄跳動。向里走就有三百棵大樹巍

然屹立在大路兩旁為我們遮擋炎炎烈日。再往里走就是我們的操場了,操場里設

備齊全。最后就是我們教學樓了,那潔白的教學樓在陽光下特別顯眼。

(課件出示7)

(2)時間順序: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點左右,艷麗

的薔薇綻開了笑臉;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放了;

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傍晚六點,煙草花在暮色中蘇醒;月光花在七點左

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夜來香在晚上八點開花;曇花卻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

五、怎樣寫好一處場景。

1.閱讀例文

(課件出示8)

新年快到了,大家都開始準備年貨。今天我們一家閑來無事也一塊去逛集市,一

走進集市我便眼花繚亂,到處張燈結彩,一種節日的氣氛很快擁到我這里。商場

的天花板上掛著一排排祝福語,許多商品也開始打折了。商場一樓商品很多:有

各種各樣鞋子,有時髦的衣服,有潮流的褲子,還有色彩鮮艷小飾品和包包。商

場里人來人往,人群川流不息,人們正忙著選購自己滿意的商品。

2.各小組交流總結寫作方法,全班交流,師生共同總結提示:

(課件出示9)

第一:交代場景發生的時間、地點。

第二:描述場景要抓住場景氛圍和特點。

第三:對場景描述要抓住場景中代表性人物的神態、言行。

第四:描述場景要注意點面結合、詳略得當。

第五:在描述中要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觸。

(板書:場景發生的時間地點氛圍特點人物神態、言行)

六、學生動筆寫作,教師巡視指導。

1.學生自由寫作。

2.教師巡視指導。

七、展示習作。

1.小組同學互相讀聽自己的習作,相互交流,提出修改意見。

2.小組評選出優秀習作,小作者讀寫作,老師、學生評議。(這一段話哪里最吸

引你?為什么?)

【設計意圖】談話導入,出示課題,交代了本次習作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

的熱情。通過片段的分析,明確寫作的方法,化抽象為形象、可感、具體。

【板書設計】

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

描寫事物:語言簡潔、準確、通俗

抓住特征厘清順序

描寫場景:場景發生的時間地點氛圍特點

人物神態、言行

第六單元

1.本單元主題: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自然風光”這個專題進行

編排的。主要由《古詩三首》《富饒的西沙群島》《海濱小城》和《美

麗的小興安嶺》四篇課文組成。編排意圖是引導學生閱讀,學會課文

圍繞一個意思去寫的方法,體會祖國山河的壯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

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2.本單元重點:

(1)借助關鍵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本單元的課文主要描寫了

美麗的景色,很多片段都有關鍵句,根據這個句子可以理解課文大致

內容。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中“那里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全文

的關鍵句,“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是一個段的關鍵句o《海濱小城》

中“小城的公園更美”“小城的街道更美”都是段落的關鍵句。《美麗

的小興安嶺》中,“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

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就是全文的關鍵句。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在學

習課文時一定要抓住這些關鍵句去把握文章的內容。

(2)學會圍繞一個意思去寫。學會文章中關鍵句的作用,學會

在關鍵句的引領下,寫作。這樣的關鍵句可以是整個文章的中心句,

也可以是一個段落的中心句。

17古詩三首

【教學目標】

1.認識“亦、宜”等7個生字,正確書寫“斷、楚”等13個生字,認識多音字

“抹、磨”。正確讀寫詩句中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3.體會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是體會詩文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斷、楚”等5個生字,正確讀寫詩句中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理解詞義句意,掌握古詩的學習方

法,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3.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相結合,理解詩意,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培養學生豐

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

4.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培養熱

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揭示課題。

1.在以前的學習和閱讀中,同學們一定積累了很多古詩。現在,我們來背誦古詩,

好不好?學生自愿背誦李白的古詩。(5首)

2.同學們朗誦得真熟練,感情也很豐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唐代大詩人李

白的詩。(板書:李白)關于李白,你了解多少?

3.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

4.教師評議。

(課件出示2)李白(701-762),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

士,他一生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現存近萬

首詩,他的詩以磅礴雄偉的氣勢、熾烈奔放的情感、豐富奇麗的想象、大膽驚人

的夸張、清新自然的語言,創造出了瑰麗多彩的藝術形象,達到了“筆落驚風雨,

詩成泣鬼神”的藝術效果,被稱為“詩仙”。

5.學生閱讀資料,教師談話導課:是啊,李白是中國唐代一位非常偉大的浪漫主

義詩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詩風雄奇豪放。他的一生

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漫游中度過的。25歲的時候就懷著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離開

了家鄉前去洞庭湖游覽,接著又興致勃勃地乘船順江東下,在經過安徽省當涂縣

的東、西梁山時。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

詩一一《望天門山》。(板書課題:望天門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望天

門山》(齊讀)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剛才讓老師領略了你們扎實的語文基本功,現在再

去過難關,有信心嗎?(課件出示3)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大家喜歡這首詩嗎?那就趕快自己讀一讀吧,注意讀準字音,待會兒老師

檢查,看誰讀得好。

3.你們剛才的表現也激起了老師的表現欲,我也要讀一讀。(師范讀)現在

你們是否也想讀?你覺得我哪里讀得不錯,欣賞我的,你可以學習我的,如果你

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你就讀出你自己的感覺。

4.指名讀,大家注意聽他字音讀準了沒有。指名點評。

(課件出示4:生字)

DUANCHUZHIgUFAN

斷楚至孤帆

(1)注意讀準翹舌音“楚、至",前鼻音“斷、帆”。

(2)識記生字:

你是如何識記這些生字的?

換一換:“繼”換掉”,加上“斤”,就是“斷”;“定"換掉加上“林”,

就是“楚”;“狐”把"獷'換成"子”,就是“孤

減一減、:到一至,變成“至二

加一加:“巾+凡=帆”。

5.男生來讀讀。女生來讀讀。全班一起讀。

6.有人說: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如果說這首詩就是一幅畫,那畫里都畫了些

什么岫?再去讀讀、及莪、ffllffllo

7.學生發言,教師小結。

(課件出示5)天門、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三、小組合作,再讀學習。

1.為了把課文讀得更好,老師建議大家再來讀課文。可以對照注釋和查閱的資料

來理解詩句的意思。理解了詩意后,再來讀課文,相信大家會讀得更出色。

2.(課件出示6、7)

(1)天門山:位于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

的叫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天設的門戶,天門由此得

名。《江南通志》記云:“兩山石狀曉巖,東西相向,橫夾大江,對峙如門。俗

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東梁山,總謂之天門山。”

(2)中斷: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

(3)楚江:即長江。因為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

(4)開:劈開,斷開。

(5)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轉。

指這一段江水由于地勢險峻方向有所改變,并更加洶涌。

(6)兩岸青山:分別指東梁山和西梁山。

(7)出:突出,出現。

(8)日邊:天邊。

(9)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遠遠望去,仿佛來自日邊。

3.個人自學開始。

4.小組交流學習收獲。

四、合作探究,品讀詩句。

(一)學習前兩句詩。

1.(課件出示8)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有關圖片)

2.指名讀一讀前兩句。

3.引導想象:楚江即長江,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流經古

代楚國的這一段叫楚江,終點在天門山,天門山以東是吳國,流經吳國的長江段,

叫吳江。天門山高、俊秀、險,詩人寫到天門山猶如被江水沖擊而隔斷似的。

4.(1)指導學生觀看水流撞擊到山石上,激起回旋,形成洶涌的波濤的情

景。“碧水東流一一至此回”,師一邊讀一邊用動作演示。

(2)指名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這種情景。

(3)從這兩句我們可以體會出江水怎么樣?(水勢湍急、激蕩回旋)

5.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1)指名讀,生點評優點或缺點

(2)教師范讀,學生聽老師讀,注意哪里有停頓,哪些詞是重讀的。

(3)學生練習,再指名讀。

(4)女生讀、男生讀、齊讀。

(二)學習后兩句詩。

1.談話過渡:這么壯美的景色,詩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詩人是在船上看到的:兩岸青山----相對出)

2.(課件出示9)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相關圖片)

3.學生觀察,暢談感受。(指示學生看順流而下的小船,站在船頭的詩人。)

4.全班交流,教師小結:詩人用詞多么精妙啊,一個“出”字把山給寫活了。

5.這青山仿佛是要出來迎接自己一樣,詩人的心情怎樣呢?(高興、激動、

自豪)

6.指導朗讀:李白在高大的天門山面前,絲毫沒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雖

從遙遠的天邊來,卻有這青山專程相迎,這又是多么豪邁呀!讓我們齊讀后兩句。

(三)再讀悟情。

1.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再把詩讀一讀,看看詩中都描繪了哪些色

彩鮮明的景物?(課件出示10)(青山碧水白帆紅日)

(板書:青山碧水白帆紅日)

2.同學們都有一雙慧眼,坐們看,青的山、有的水、白白的帆、紅紅的太陽,

構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圖畫呀!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3.作者在詩中還用了六個動詞,使得山水景物呈現出躍躍欲出的動態,描繪了天

門山一帶的雄奇闊遠。同學們再讀讀古詩,看作者用了哪六個動詞?(斷、開、

流、回、出、來)(板書:斷開流回出來)

4.同學們,詩歌感動人心的藝術魅力不僅在于寫景如畫,更在于借景抒情,這首

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呢?(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5.請同學們帶著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滿腔的愛一起朗誦。

五、合作朗讀,升華情感。

1.談話引讀:浩浩的長江水啊,咆哮著奔騰向前,像一頭猛獸一樣撞開了天

門山,洶涌澎湃的江水撞擊在巖石上,形成了巨大的回旋。(男生齊誦:天門中

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2.談話接讀:一只輕快的小帆船從遠處的紅日之下順流而來,它越駛越近,

巨人一樣挺立的天門山也越來越清晰地撲進我的眼簾。(女生齊誦:兩岸青山相

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3.眼前壯麗的山河不禁激發了詩人報效祖國、建攻立業的雄心壯志。他滿懷

希望,滿懷激情地吟誦著一一(指名讀詩)

4.想象一下,此時的你也和詩人一起站在順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

不讓你激動,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誦著一一(生齊誦: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

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五、感情朗讀,指導背誦。

1.同學們,這么好的一首詩,你們想不想背下來?試試看。(學生配樂感情

朗誦。)

2.誰愿意上前面背給大家聽?(指名配樂朗誦。)

3.我相信同學們都能背下來。請同學們站起來,面向聽課的老師,讓我們用激情

的朗誦表達出詩中的情。

4.全班一起朗誦。(配樂)

六、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課件出示11)斷楚至孤帆

1.鏈接前置性學習,反饋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小組內評價書寫。

2.小組長匯報本組內寫的錯別字或不規范的字。

3.依據小組長的匯報,重點對以下幾個字進行范寫指導。

“楚”一一上下結構,書寫時要注意“林”的兩捺都變成了點。下面是橫勾,不

是禿寶蓋。

“孤”一一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右邊是個“瓜”,不是“爪、

“帆”一一左右結構,第五筆是橫折彎鉤。

4.學生針對易錯的生字再次練寫。

5.展示學生作品。

6.過關評價。

七、總結拓展,積累運用。

李白一生熱愛大自然,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寫下了大量描繪祖國大好

河山的詩,你們想一想,我們曾學過李白的哪一首詩也是抒發了這種感情?(《望

廬山瀑布》)

這首詩通過描繪廬山瀑布的壯美景象,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江山真是美如畫,歷代詩人都為之陶醉,并留下了許多經典

之作,像這種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不僅李白寫過,其他詩人也有很多,請你們

回去后繼續搜集背誦,看誰背得多!

【設計意圖】運用多媒體課件介紹作者李白,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鼓勵

學生多種方法識記生字,體現部編版教材多元識字的理念。這是體現學生學習的

主體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可以提高自學能力。鼓勵學生結合課文注釋,理解古

詩中字詞的意思。增強理解詞語的能力結合課文插圖,根據對詞語的理解,展開

想象,理解詩句。訓練學生理解和欣賞詩句的能力。培養學生愛寫字的興趣,教

會學生正確的寫字方法。為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打下基礎。

【課堂作業新設計】

一、根據古詩內容完成填空。

1.《望天門山》是代詩人所作,人稱,他寫了大量

歌頌祖國河山的詩篇,我知道的還有《》》o

2.這首詩通過、、、、六個動詞,讓我

們仿佛看到了的美景。

3.本詩第一句中一詞寫出了天門山的山勢奇險;一、二句中、

兩個字寫出了長江沖決一切奔騰向前的水勢;二、三句中、寫出

了水和山的顏色美。

二、請按下列提示從詩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1.使人聯想到佳木蔥蘢的句子:

2.使人聯想到清江如練的句子:

三、課外拓展。

古往今來,人們用美好的語言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如寫山的“橫看成嶺側

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寫水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你還

能找出描寫美好河山的詩句嗎?

參考答案:

一、1.唐李白詩仙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

2.斷開流回出來天門山

3.中斷開流

二、1.兩岸青山相對出。2.碧水東流至此回。

三、示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兩個黃鵬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板書設計】

望天門山

青山碧水白帆紅日

斷開流回出來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文中“亦、宜”等3個生字,會寫“飲、初”2個生字,認識多音字“抹”。

了解詩句的大概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訓練學生自我感悟詩句意思的能力。

3.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

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前搜集有關古詩內容及詩人的資料,搜集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

詩。

【教學過程】

一、欣賞美景,揭示詩題。

1.同學們去過酉湖嗎?(如果有去過的,請學生做簡單介紹。)這一節課我們一

起走迸如詩如畫的西湖。

2.鼓勵學生用自己積累的詞語說說欣賞西湖十景給自己留下的印象。(美景如畫、

風景優美、如詩如畫、山清水秀、美不勝收、人間仙境……)

3.談話揭題:同學們,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人們把杭州西湖比作

人間天堂,是因為那里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所以從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

詩作畫來贊美它。今天我們來學習宋代詩人蘇軾描寫西湖的古詩。板題:(課件

出示13)《飲湖上初晴后雨》,學生齊讀課題。(板書:《飲湖上初晴后雨》)

4.(課件出示14)簡介作者: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

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

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

督。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又工書

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蘇軾特別喜歡西湖,他第一次來到杭州就覺得這里特別熟悉,幾乎成為了他

的第二故鄉,他在杭州兩次做官,像愛自己的家一樣治理杭州,西湖在當時也會

遇到污染的問題,他在西湖興修水利,建起了“蘇堤”和“三潭映月”兩道獨特

的景觀。

二、鼓勵交流,理解詩題。

1.(課件出示15)《飲湖上初晴后雨》,學生齊讀。

2.小組交流:通過讀題目,你讀懂了什么呢?

3.代表發言,師生評議,教師小結:

(1)知道了天氣:先是晴天,后來下雨了。

(2)知道了地點:西湖的小舟上。

(3)知道了詩人在做什么:飲酒聊天,欣賞美景。

4.談話激趣:詩人蘇軾曾經在杭州做過地方官員,他非常喜歡西湖,經常到西湖

來觀賞美景,有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蕩漾在西湖上,一邊飲酒聊天,一邊欣

賞西湖美景,剛開始的時候是陽光明媚,后來忽然下起了雨。看到這奇妙的景象,

蘇軾詩興大發寫下了這一首千古流傳的美妙詩篇一一《飲湖上初晴后雨》。。

三、學習字詞,明確節奏。

(課件出示16)突出顯示“飲”“初”“亦”“抹”“宜”。

1.大詩人蘇軾筆下的西湖到底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把朗誦詩句,借助

拼音學會詩中的生字,把生字讀正確。

2.生自由朗讀。

3.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1)課件出示詩句。

①指名多個學生朗讀,師生評議。

②指導生字:

YINCHUYIMOYi

飲初亦抹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