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語文之讀后感佳作與導寫_第1頁
2025年高中語文之讀后感佳作與導寫_第2頁
2025年高中語文之讀后感佳作與導寫_第3頁
2025年高中語文之讀后感佳作與導寫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讀后感佳作與導寫讀《把欄桿拍遍》有感談起辛棄疾,我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的詞文。自然地,一個傳統的文人形象出現在我的腦海中。隨著對他詞文的深入理解,他變得高大強壯,不是一個吟詩作賦的羸弱書生,而是一位舞槍弄棒的威猛老人。同絕大部分留名于歷史的文人不同。他是真正上過戰場,流過血拼過命的真漢子。因此,辛棄疾的詞里真真地有一股血性。這也是為什么他的邊塞詞在中國古代文學上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他不像其他詩人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在描述著戰爭中的苦與痛,他飽蘸濃墨寫下的是自己飽含熱淚的來時路。辛棄疾在青春時就猛烈地燃燒過自己一切,春風得意、鮮衣怒馬,馳騁數日將叛軍首領斬于馬下。那時的少年不識愁滋味,將自己的滿腔熱血凝聚成手中的刀與劍,只為報效祖國。后來,他似乎燃盡了,南宋的皇帝不準他再拿起武器,他只好拿起了筆,他為我們留下一個金鐵交鳴的世界,他又何嘗不是在借此慰藉己心。辛棄疾是幸運的,相比于那些終年郁郁不得志,閑度光陰,不得常識的人士,他好了太多。至少他曾走上了那一條可以讓他實現自己理想的道路。為了收復失地,他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這會被永遠記錄在史書上;但他又是不幸的,不幸的到來不算天災,也不是人禍,這是令人可惜的。少年意氣的局限,使他無法徹徹底底地認識官場背后的利益糾纏。南宋偏安一隅的國家意志,與個人的理想相沖突,這是不可抗地必然。他的幸運是他度過不幸的美好回憶,也是讓他一次又一次抒發愁緒的根本原因。他的愁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卻又只在個人層面上綻放。他自嘲自己的姓:“悲辛”“辛酸”,他登高抒愁,卻“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是時代的悲哀,與他自己釀出的一杯又一杯苦酒,但他本就是軍人,酒只會一遍又一遍地激發他骨子里的倔強和烈氣。很難想象,這樣一介有著偉大抱負的武夫,竟然有如此文學素養。宋朝抑武尚文,多少才華橫溢的文人、詞人雨后春筍一般地冒出來。而辛棄疾,以他詞中豪邁的氣勢與細膩的情感,讓他在當時所作邊塞戰爭詞無人能出其右。他在詞中想象自己還能親身上陣,軍營中的情景描寫讓我們辯不出虛實,但往往是我們沉浸其中無法自拔,他自己卻生生地跳了出來,回到現實。面對著自己年歲已衰、國君不再賞識的悲慘現狀,長嘆一聲,無力回天。英雄在遺憾中垂垂老矣,小人在官場上把持朝政,昏庸懦弱的皇帝細數自己的功德,百姓在戰火中流離失所,外敵在一次次勝利中嘲笑大宋的無能。歷史用他冷眸將這一切記錄著,天上地下、潮起潮落,無有遺落;他小氣又小心地試圖藏住這一切,卻總有人會猛地掀起一角,讓后來的世人見識真實的歷史。撲面而來的陰冷讓人望而卻步,于是又用一個個偉人美好的宏大將過去打扮得令人神往,但那些偉大英雄人物背后的悲劇與嘆息,才是一個時代真正的聲音。點評:彥博這篇《讀〈把欄桿拍遍〉有感》呈現出了辛棄疾“劍膽琴心”的人格世界,使“傳統的文人”和“上過戰場,流過血拼過命的真漢子”挺立在同一個人的精神世界里。鑒賞角度精準,把握住了辛棄疾形象的二重性。本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武將,卻以詞人身份名垂青史。特別是辛棄疾不以旁觀者描述戰爭,而是“飽蘸濃墨寫下的是自己飽含熱淚的來時路”獨特人生經歷,語言表達張力十足。第二段最后一句的“他只好拿起了筆,他為我們留下一個金鐵交鳴的世界,他又何嘗不是在借此慰藉己心”,既指向辛詞中刀劍爭鳴的豪邁氣象,亦暗喻其個人理想與國家意志的交鋒角力。辯證品評人物,全面客觀有溫度。作者以“幸運與不幸”的視角切入,既觀照到辛棄疾曲折壓抑的人生經歷,又挖掘了其理想貢獻的不可磨滅。既感慨其“欲說還休”的愁緒,又贊嘆無人能出其右的才華。既叩問歷史的真相,也還原人物的偉大。知人論世,以文觀心像讀完《亂世中的美神》一樣,我再次震撼于他們的偉大。明明很小就讀過了“人比黃花瘦”“凄凄慘慘戚戚”,背過并喜歡著“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飛塞外聲。沙場秋點兵……”也早早了解過易安居士和稼軒先生的生平經歷,可為何,似乎在這兩篇中,我才真真正正仰視到了他們的高絕一時、偉岸難得?我想這是文化散文的功勞?!爸苏撌馈?,不是對他們求學入仕、宦海沉浮經歷、詩詞成就與時代大背景的羅列,也不是作者情感形容詞的填選,而是用筆墨跟著他們的一生走一趟。用文字極力破開時空的桎梏,去與那顆心盡力共感,或者說窮盡想象與真情實意,設身處地去悲去憤去感,努力靠近他們。

這時,我們好像才能“論世”。這時,“朝廷的冷落”“君王的棄用”“偏安一隅”“報國無門”“生為女兒身”……不再是冷冰冰、無聊的答題術語,而是切膚能感的舉目四望無知己的孤絕一世;是滿心澎湃熱情、滿腔愛國熱血被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之淡漠棄用的壓抑窒息;是從未昏睡遲鈍的靈魂清醒敏感地感知著不公與侮辱的心灰意冷;是橫刀躍馬、血戰沙場的愛國力行者被視作跳梁小丑、激進莽夫的郁結難抒……方塊字間,得見天地。文字此刻渾然構成張力,白紙黑字鋪陳出波瀾往事,一撇一捺勾勒出鮮活血肉,心被生生擒住,不禁讓人去想,紙中人、親歷者的心該承受了多苦多濃多重的情感凌遲,也是在此刻,遍尋貧乏的語言,才發現,只能說出:“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只有“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最為貼切。這是以心會文。于是我們再去讀,讀到“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木蘭橫戈好好,老矣不復去千里”,在雋永靈動、蕩氣回腸的詞句中,每一次以死抗爭都鏗鏘,每一次難以釋懷都高貴,錚錚之骨、多情血肉,由此聳立。此謂以文觀心。

時代的沉疴、命運的跌宕最終織就亙古的詩篇,充盈華夏文明的瑰麗,而從黑暗中走出的靈魂,將永遠引領中國人的精神,走向光明。點評:這篇文章用飽含文化溫度的筆觸帶我們進入文學評論與心靈共鳴的交界地帶,敏銳地捕捉到了文化散文的獨特魅力——它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精神的共振。正所謂“以心會文”“以文觀心”,怡瑾以閱讀感受之變化歷程告訴我們知人論世并不是簡單的生平年表與時代背景的拼貼,而是“設身處地去悲去憤去感”?!耙孕臅摹奔醇せ钭陨砬楦?,“以文觀心”即深悟作者心境,這些也是解讀文學作品的密碼。怡瑾將讀詩賞文視為一場精神對話,用心用情去擊破文字的包裹,穿越歷史的隔閡,抵達創作者的靈魂,所以字里行間充滿著強烈的共情力和感染力。讀李清照讀辛棄疾感受到了他們高絕一時的“孤獨”,被時代壓抑的“窒息”,被命運捶打的“灰心”和“郁結”等深層情感,使讀者也能穿歷史的煙塵感受到他們在夾縫中求生存,在偏見中求尊嚴,在卑位中求大業的偉大心靈。讀后感導寫:人物評價類散文讀后感的寫作如何確定一個鑒賞點?1.形象及意義探究以本次優作為例,高彥博鑒賞辛棄疾形象的二重性。辛棄疾本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武將,卻以詞人身份名垂青史;他懷抱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儒家理想,卻屢遭貶謫,壯志難酬。這種形象中的矛盾性就是品評歷史人物絕佳的點。形象探究,包括形象的復雜性、珍罕性、啟示性等特征及背后的意義價值。2.共情人物觀照自我陳怡瑾:切己體會,以心會文。這既是抵達文學作品靈魂深處的不二法門,也是觀照自我錘煉心性的絕佳通道。讀書賞文,如同硬幣的兩面,一面指向作者(作品中的核心人物),一面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