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9實驗探究題考點實驗探究題考點實驗探究題1.(2024·內蒙古包頭)鹽堿地是重要的土地資源之一,土壤的鹽堿化影響糧食產量。某地土壤鹽堿化可能由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引起,興趣小組的同學開展了與該地土壤鹽堿化成分的探究活動。【查閱資料】溶液呈中性【設計實驗】(1)取土壤樣品于燒杯中.用水充分浸泡、過濾,得到土壤浸出液,測酸堿度。若測得土壤浸出液的為8.5,該土壤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2)取少量土壤浸出液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稀鹽酸,再加入適量的氧化鋇溶液,若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土壤中一定還含有的物質是。(3)若以上兩種物質均存在,為進一步確定土壤鹽堿地的成分.請你設計實驗方案:(寫出實驗操作、現象及結論)。【拓展延伸】(4)在鹽堿地改良的眾多方法中,以下方法中你認為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號)。A.施加有機腐殖酸 B.施撒熟石灰 C.發展水灌排鹽降堿 D.科學合理施肥2.(2024·湖南長沙)碳中和是指碳的排放與吸收達到平衡,基本實現碳的零排放:碳“捕集”是助力碳中和的重要途徑。為此,興趣小組同學圍繞著的吸收進行了實驗探究。活動一:尋找吸收的試劑【設計與實驗】(1)甲、乙、丙三組分別利用所提供的實驗用品設計了如下方案并進行實驗:組別實驗方案現象結論甲組向一個集滿的軟塑料瓶中加入適量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軟塑料瓶變癟能被水吸收乙組向盛有飽和的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通入適量的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丙組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通入適量的無明顯現象不能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解釋與分析】(2)甲組實驗中軟塑料瓶變癟,是因為瓶內氣壓;(3)小禮同學對丙組的實驗結論提出質疑,為了證明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他向丙組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的。觀察到有氣泡產生,從而證明能與氫氧化鈉反應。【得出結論】水、飽和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均能吸收。活動二:比較吸收的效果【提出問題】水、飽和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濃溶液,哪個吸收的效果更好?【討論交流】(4)飽和石灰水、水吸收的效果差不多,從物質的溶解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同學們一致認為,只需要比較氫氧化鈉濃溶液、水吸收的效果。【設計方案】(5)請你利用下列提供的實驗用品,幫助他們設計實驗并寫出實驗方案:。(實驗用品:氫氧化鈉濃溶液、水、裝滿的軟塑料瓶若干個,其它儀器自選)【實驗與結論】通過實驗,同學們得出氫氧化鈉濃溶液吸收的效果比水的好。【遷移應用】氣體排放到空氣中也會造成環境問題。同學們查閱資料.并利用下圖所示裝置和用品進行實驗,來比較氫氧化鈉濃溶液、水吸收的效果。(6)請你分析,該實驗能否達到實驗目的。并闡述理由(已知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且操作均正確)。【表達與交流】通過以上探究,同學們認識到科學探究需要嚴謹的思維。3.(2024·甘肅蘭州)學習小組同學對洗衣劑的變遷產生了興趣,開展探究性活動。任務一:談古——古代洗衣劑“灰”【資料卡片】資料一:“灰”就是草木灰,其主要成分為碳酸鉀。資料二:堿性溶液可清洗油污,堿性越強,去油污效果越好。活動一:獲得草木灰【小組實驗】在實驗室里焚燒秸稈,獲得草木灰。活動二:了解草木灰【實驗準備】稱取a克草木灰,用一定溫度的熱水浸泡并過濾,將濾液平均分成兩份。【探究實驗一】(1)草木灰浸出液的酸堿性。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溶液溶液變紅色草木灰浸出液顯堿性【探究實驗二】草木灰中碳酸鉀的含量。對另一份濾液進行了實驗,部分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實驗反思】(2)為了干燥氣體,B裝置中盛放的試劑是(填名稱)。(3)實驗測定C裝置質量增重了b克,原因是吸收了。(4)查閱資料分析,發現測得的草木灰中碳酸鉀的含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序號)。A.用濃鹽酸代替稀硫酸進行了實驗B.裝置中殘留的二氧化碳沒有被吸收C.氫氧化鈉溶液與空氣直接接觸【拓展延伸】小組同學對常見的不同植物制得的草木灰都進行了測定,最終得知向日葵秸稈灰中碳酸鉀含量較高,更適合作為洗衣劑使用。任務二:論今——現代洗衣劑“爆炸鹽”超市出售的爆炸鹽洗衣劑能輕松洗去頑固污漬,小組同學繼續進行探究。【查閱資料】爆炸鹽是一種含有過碳酸鈉的洗滌用品,過碳酸鈉遇水后發生分解,生成過氧化氫和一種碳酸鹽,洗滌效果與這兩種物質的性質相關。(5)根據以上信息,寫出碳酸鹽中的陽離子(用符號表示)。(6)為了驗證生成的過氧化氫,進行如下實驗: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取適量爆炸鹽于試管中,加水、振蕩。將少量二氧化錳加入上述試管中,并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內。有氣泡產生,且爆炸鹽遇水后有過氧化氫生成【交流討論】(7)寫出實驗操作中過氧化氫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爆炸鹽應該密封存放。4.(2024·吉林長春)自熱食品中的發熱包浸泡在水中即可發熱。同學們開展了“探秘發熱包”實踐探究活動。【查閱資料】資料一:發熱包發熱溫度能保持在72℃以上10~15分鐘。資料二:發熱包中發熱粉的主要成分為Al粉、CaO及Na2CO3,加水后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反應Ⅰ
;反應Ⅱ
;反應Ⅲ
。問題1:上述哪個反應是使發熱包溫度達到72℃以上的主要原因?【進行實驗】分別取3g不同樣品,各加10mL水,其溫度與時間變化的曲線如下圖。【分析討論】(1)通過曲線b可知,反應(填序號)不能使溫度達到72℃以上。(2)甲同學認為,通過曲線c可知,主要是反應Ⅲ使發熱包溫度達到72℃以上;乙同學認為此結論不準確,曲線c對應實驗中使用了NaOH固體,溫度較高的原因也可能與有關;對此,甲同學補充說明,通過曲線d可知,反應Ⅲ是發熱包溫度達到72℃以上的主要原因,請說明他得出此結論的理由。問題2:能否只用粉和NaOH作發熱粉?【分析討論】大家認為,可從經濟、安全、發熱效果等視角進行分析。(3)經調查,CaO-420元/千克,Na2CO3-450元/千克,NaOH-1130元/千克。根據NaOH的來源不同,計算可知:若直接用8千克NaOH作發熱粉原料,成本為9040元。若用CaO和Na2CO3原料制取8千克NaOH,理論上,所需CaO的成本為2352元,則CaO和Na2CO3的總成本為元,成本更低。(4)針對問題2,請你先做出判斷,再分別從物質性質和曲線變化趨勢兩個角度說出判斷理由。問題3:發熱粉能持續發熱10~15分鐘的原因是什么?【分析討論】(5)對比曲線a、c、d可知,發熱粉持續發熱的原因可能是:反應(填序號)能夠逐漸地產生NaOH,產生的NaOH再與Al粉反應,持續放出熱量。(6)曲線a對應樣品比曲線d對應樣品先開始發熱的原因是。【總結提升】可通過控制反應物的成分來調控化學反應的路徑,以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拓展延伸】(7)使用發熱包時,撕開外包裝塑料袋,檢查裝有發熱粉的無紡布袋無破損后,放入涼水中。使用后妥善處理發熱包。試推測無紡布應具備的性質(答一條即可)。5.(2024·廣東深圳)思考樂小麗同學想制作防齲齒牙膏,探究乳酸的化學性質。(1)小麗發現齲齒會影響葡萄糖在嘴中轉化為乳酸,如下圖,在第分鐘時,葡萄糖全轉化為乳酸,齲齒越嚴重pH越。、(2)甲:向溶液中加入乳酸,乙:向NaOH溶液溶液中加入乳酸,無明顯變化丙:向Zn粉中加入乳酸,有氣泡產生(3)Zn與HCl反應也有氣泡產生,請你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4)乳酸與金屬氧化物也會反應,請寫出金屬氧化物(化學式)(5)乳酸是否與NaOH溶液反應,請寫出具體操作,并使實驗現象明顯。具體操作:;現象:;結論:。6.(2024·黑龍江牡丹江)興趣小組對一瓶久置的固體的變質情況進行了實驗探究。【提出問題】變質了嗎?【作出猜想】①沒有變質
②已經變質(1)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能變質的原因。任務一
定性實驗探究該固體是否變質【實驗活動1】(2)興趣小組設計方案進行如下實驗實驗方案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取少量該固體樣品完全溶于水,加入過量稀鹽酸猜想②成立依據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反思評價】有的同學提出此實驗無法確定該固體變質程度。任務二
定量實驗探究該固體變質程度【實驗活動2】(3)興趣小組利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進行實驗,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實驗裝置實驗序號分別向左右容器內加入下列物質溫度升高值/溶液
1固體31.5213.692固體a的數值為10.0311.923該固體樣品15.71m【實驗結論】(4)小組同學分析溫度升高值數據,確定該固體變質程度是,請推測m的取值范圍是。任務三計算該固體的變質率【實驗活動3】實驗步驟:稱量該固體樣品于小燒杯中備用:量取的稀鹽酸:用電子秤稱量反應前儀器和藥品的質量,記錄數據:將稀鹽酸加入小燒杯內,待完全反應,再次稱量儀器和反應后溶液的質量,記錄數據。反應前質量/g反應后質量/g質量差/g105.32105.020.30(5)興趣小組結合實驗數據,計算出該固體的變質率為(結果保留至1%)。溫馨提示:變質率=(已經變質的的質量/未變質前的總質量)×100%【反思評價】興趣小組充分認識到定量研究在化學實驗中的重要作用。【拓展延伸】(6)生活中的管道疏通劑和爐具清潔劑成分中都含有,包裝標簽上應注明的注意事項是(寫一條)。7.(2024·黑龍江龍江地區)同學們在學習堿的化學性質時,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實驗探究1】(1)實驗A中酚酞的作用是。(2)實驗B中氣球的變化情況是,理由是(用文字表述)。(3)實驗C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實驗探究2】(4)實驗結束后,將A、B、C三個實驗的濾液倒入同一個干凈的燒杯D中,發現燒杯底部產生白色沉淀,上層清液呈紅色。提出問題:燒杯上層清液中含有哪些溶質(指示劑除外)?猜想與假設:小芳:NaCl、NaOH;小莉:NaCl、NaOH、;小明:。進行實驗:為了驗證小明的猜想,同學們設計以下實驗方案,請你幫助他們完成探究過程。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實驗結論甲同學取少量上層清液于試管中,滴加適量溶液小明的猜想成立乙同學取少量上層清液于試管中,滴加少量稀鹽酸無明顯現象小明的猜想不成立反思與交流:你認為乙同學的結論是否正確(填“是”或“否”),理由是。8.(2024·黑龍江大慶)氫氧化鈣Ca(OH)2是常見的堿,是一種白色粉末狀物質。我市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實驗室研究CO2的性質時偶然發現,澄清石灰水升溫時有固體析出(不考慮水的蒸發),為探究析出固體的成分,該小組同學提出以下猜想。【猜想與假設】析出的固體是Ca(OH)2。(1)你認為提出此猜想的依據是。【探究與結論】(2)為驗證此猜想,小慶同學提出實驗方案:將固體過濾出,重新加水溶解配成飽和溶液,測定溶液的pH。經測定,室溫下溶液的pH為12,小慶同學認為固體中存在Ca(OH)2。小娜同學提出另一種實驗方案:將升溫后變渾濁的石灰水恢復至原溫度,若溶液恢復澄清則證明猜想成立。但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實驗現象與猜想不一致,她觀察到。因此得出實驗結論:析出的固體中除了Ca(OH)2還混有少量CaCO3。你認為存在CaCO3的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3)上述實驗過程中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酸堿度的操作為: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滴到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溶液的pH;實驗過程中發現過濾速率慢,可能的原因為(填字母)。a.濾紙沒緊貼漏斗內壁
b.固體顆粒堵塞了濾紙孔隙
c.濾紙破損9.(2024·貴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千溝萬壑、千瀑萬洞的“喀斯特地貌”,貴州雙河溶洞是全球白云巖喀斯特典型的范例,某小組同學開展了研究性學習。任務一:調查溶洞概況小組同學通過實地勘察,繪制部分洞穴剖面圖如圖1。(1)溶洞巖石以白云巖為主,其中的、兩種化合物的類別屬于(選填“酸”“堿”或“鹽”)。(2)巖石裂縫滲水以及洞內地下水對白云巖不斷侵蝕,形成千姿百態的溶洞地貌。測得A處滲水的,顯性。任務二:探究白云巖溶蝕與鐘乳石的形成【資料顯示】當遇到溶有的水時,會生成溶解性較大的,發生反應①;溶有的水遇熱或壓強變小時,就會分解,重新形成沉積下來,發生反應②。【探究活動1】用模擬白云巖的溶蝕(3)設計方案制取白云巖中除、外,還含有多種成分。小組同學設計兩種不同反應原理的方案制取模擬溶蝕過程,完成下表。序號試劑反應原理(化學方程式)方案一、氫氧化鈣固體、蒸餾水方案二(4)進行溶蝕模擬實驗實驗一:用方案一進行實驗,向盛有一定量氫氧化鈣固體的燒杯中加入蒸餾水,攪拌,過濾,得到飽和澄清石灰水。取15mL飽和澄清石灰水于燒杯中,通入一定量,觀察到溶液立即變渾濁,繼續通入過量,渾濁液未變澄清。【表達交流】根據資料顯示中的反應①,應觀察到渾濁液變澄清,現象與預期不符。經過討論、分析,為達到實驗目的,改進實驗如下。實驗二:另取15mL飽和澄清石灰水于燒杯中,加入35mL蒸餾水,攪拌,通入一定量,溶液逐漸變渾濁,繼續通入過量,渾濁液變澄清。【分析與解釋】改進后現象與預期相符。加入35mL蒸餾水的作用是,渾濁液變澄清的原因是。小組同學用其它的方法,證明了白云巖中的也能在酸性條件下發生溶蝕。【探究活動2】模擬鐘乳石的形成取實驗二反應后的溶液,靜置,放于低壓環境,一段時間以后發現澄清溶液中出現渾濁現象,實驗成功。【遷移應用】圖1中,滴水從B處下落的過程中,產生的原因可能是。任務三:模擬洞內地下水對白云巖的溶蝕洞內地下水中富含鈣離子、鍶離子、硫酸根離子等,小組同學用四種鹽溶液進行地下水對白云巖的溶蝕實驗,測得白云巖溶蝕率(溶蝕率:白云巖減少的質量與白云巖總質量的比值。)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填字母序號)。A.白云巖的溶蝕率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大B.鍶離子含量越多,越能促進白云巖的溶蝕C.混合溶液會增大白云巖的溶蝕率D.白云巖的溶蝕受鈣離子、鍶離子的影響【項目總結】沉積物是“時間膠囊”,可反映出它們形成時的地質環境,極具科研價值。10.(2024·黑龍江牡丹江)興趣小組的同學為證明無明顯現象反應的發生,進行了如下創新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藥品充足,部分儀器省略)溫馨提示:①單向閥只允許氣體、液體單向流動②無水氯化鈣干燥氣體③常溫下幾種物質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為【實驗1】(1)用裝有少量含酚酞的溶液的注射器,抽取適量濃鹽酸,能證明反應發生的實驗現象是,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實驗2】(2)在廣口瓶內裝入的濃鹽酸,瓶內會充滿氣體的原因是。按圖示連接實驗裝置,打開彈簧夾K和單向閥a、b,緩慢拉動注射器的活塞,抽取氣體過程中,觀察到廣口瓶中的濃鹽酸底部有氣泡產生,產生該現象的原因是。關閉彈簧夾K和單向閥b,打開單向閥c,推動注射器的活塞,片刻后觀察到試管中出現的實驗現象是,可證明反應發生。【表達交流】無明顯現象的反應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證明。11.(2024·廣東)鹽湖蘊藏著豐富的資源。興趣小組圍繞鹽湖展開相關的探究活動。(1)探源鹽文化i.《說文解字》云:“鹽,鹵也”。甲骨文中的“鹵”(如圖1)蘊含的獲取鹽的方法是。ii.夏天曬“鹽”得到的NaCl的用途有(寫一種),冬天撈“堿”得到的Na2CO3的俗稱是。(2)探秘冬天撈“堿”據圖2分析,冬天適合撈“堿”的原因是。將含Na2CO3和NaCl的模擬鹽湖水降溫結晶,檢驗得到的晶體中是否含有NaCl。【查閱資料】AgCl為白色固體,不溶于水和稀硝酸;Ag2SO4為白色固體,微溶于水。(3)【方案研討】方案方案設計評價交流1取樣,溶解,滴加少量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則含有NaCl教師指出該方案不嚴謹,原因是Ag2CO3也為白色沉淀2取樣,溶解,先滴加過量稀鹽酸,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則含有NaCl滴加稀鹽酸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有同學提出該方案也不嚴謹,原因是【方案優化】(4)將方案2中的稀鹽酸換成。a.CaCl2溶液
b.稀硝酸
c.稀硫酸【實驗及結果】實施優化后的方案,結果表明含有NaCl。【廢液處理】(5)提出合理處理實驗廢液的措施:(寫一條)。12.(2024·廣西)氫氣是一種對環境友好的清潔能源。以水為原料制備氫氣在新能源領域備受關注。某興趣小組為此開展了電解水的實驗探究。任務一
探究電解水產生的氣體(1)興趣小組向圖裝置中加入蒸餾水,接通電源后,沒有觀察到明顯現象。查閱課本后,興趣小組向水中添加少量氫氧化鈉溶液,a、b管很快出現了氣泡。b管內的氣體是。任務二
探究物質對電解水產生氫氣的速率的影響資料:加入碳酸鈉、硫酸鈉、氫氧化鈉都可以提高水的電解效率。(2)甲同學分別取等質量的碳酸鈉、硫酸鈉、氫氧化鈉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均為12%,在相同條件下進行實驗,產生氫氣的速率如圖所示。由此可知,在相同條件下,加入,產生氫氣的速率最大。(3)乙同學取不同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在相同條件下進行實驗,其結果如圖所示。產生氫氣速率的變化趨勢為。(4)丙同學從實驗室取用了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固體,在相同條件下進行實驗,發現產生氫氣的速率比乙同學的小。丙同學猜想速率變小的原因可能是(用化學方程式解釋)。(5)為了驗證猜想,丙同學設計了如圖的實驗裝置。當他滴加稀硫酸時,觀察到飽和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他認為猜想正確。同學們討論后發現,該設計方案不夠嚴謹,其原因是。請你在該裝置的基礎上提出改進方法以達到驗證目的,該方法是。(6)基于安全考慮,老師建議電解水時最好選用碳酸鈉溶液,因為NaOH具有。13.(2024·四川廣元)實驗室有兩瓶試劑,分別為待測液A、待測液B,已知一瓶是稀鹽酸或稀硫酸,另一瓶是NaOH溶液或Ca(OH)2溶液。同學們對待測液的成分進行了探究。(1)小芳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A滴于pH試紙上,測出待測液A的pH約為3,則待測液A是溶液(填“酸”或“堿”)。(2)為進一步確定溶液中溶質成分,小芳又做了四組實驗。請你幫助她完善如表并分析:實驗序號實驗一實驗二實驗三實驗四所加試劑鋅粒BaCl2溶液紫色石蕊溶液Na2CO3溶液現象待測液A產生白色沉淀變紅產生氣泡待測液B無明顯現象產生白色沉淀變藍無明顯現象根據實驗現象,可推測出待測液A是(填化學式)溶液。以上四組實驗中,只根據其中一組的實驗現象即可證明待測液B為NaOH溶液的是(填實驗序號)。【質疑討論】(3)小強對實驗二中待測液B產生白色沉淀的現象提出質疑,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待測液B已變質,寫出待測液B變質的化學方程式。【提出問題】NaOH溶液變質后,溶質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設】(4)猜想一:NaOH、Na2CO3;猜想二:。【設計實驗】(5)小強設計了如下實驗,請你幫助他完善下表,得出正確結論。實驗方案及操作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步驟一:取少量變質后的NaOH溶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BaCl2溶液充分反應,過濾。產生白色沉淀猜想一成立步驟二:取少量步驟一中的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溶液變紅【反思拓展】(6)解決同一個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上表步驟二還可以用下列(填字母代號)方案代替,產生其他的現象后,也能得到相同的結論。a.滴加CuCl2溶液
b.滴加MgSO4溶液
c.通入CO214.(2024·山東臨沂)同學們在整理歸納堿的化學性質時,發現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無明顯現象,于是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提出問題】如何證明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發生了反應?【進行實驗】探究實驗Ⅰ:(1)分別向兩個充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中加入20mL氫氧化鈉溶液和蒸餾水,振蕩,使其充分反應,現象如圖1、圖2,證明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發生了化學反應。設計圖2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實驗Ⅱ:(2)取圖1實驗反應后的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加入,現象為,再次證明二者發生了反應。探究實驗Ⅲ:[查閱資料]20℃時,NaOH、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溶劑溶質水乙醇NaOH溶溶溶不[設計方案]20℃時,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3)實驗現象:裝置A中出現白色沉淀,裝置B中無明顯現象。裝置A中出現白色沉淀的原因是。【反思評價】(4)①寫出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②對于無明顯現象的化學反應,一般可以從反應物的減少或新物質的生成等角度進行分析。15.(2024·陜西)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用下面實驗“DIY”的形式探究酸、堿、鹽的化學性質。【學習交流】(1)步驟I是向鎂帶和少量碳酸鈣的混合物中加入稀鹽酸后關閉分液漏斗的活塞,如上圖所示。實驗中,觀察到甲中鎂帶逐漸減少,碳酸鈣逐漸消失,乙和丙中始終只有無色氣泡,再無其他明顯現象。則氣體X是,乙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步驟II是在甲中碳酸鈣完全消失后,將甲、乙、丙的導管接口重新進行了連接,如上圖所示。實驗中,當觀察到乙中液面下降時,丙中同時產生,隨后結束實驗。【提出問題】實驗結束后,丙中溶液的溶質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猜想三:NaOH、
猜想四:NaOH、、(3)小組討論后,確定只有猜想四不合理。你認為理由是【實驗驗證】(4)小王同學認為選擇無色酚酞溶液、溶液、稀鹽酸即可驗證以上三種合理猜想。你認為不用上述試劑中的也能達到實驗目的。小王同學用三支試管各取少量實驗后丙中的溶液,并分別做如下實驗:(5)實驗中觀察到A中溶液顏色變紅,B中無明顯現象,C中有氣泡生成,則證明猜想成立。【拓展反思】(6)實驗結束后,將甲、乙、丙中的溶液倒入廢液缸中,測得廢液的,則廢液中溶質的成分除HCl外,還有種。16.(2024·內蒙古赤峰)氣體制備和性質探究是初中化學實驗的重要內容,請根據如圖裝置回答問題。
(1)寫出標號的儀器名稱。(2)用裝置A制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基本反應類型是;后續探究需要較純凈的氧氣,收集裝置最好選擇(填序號)。(3)實驗結束,清洗試管時發現試管破裂,原因可能是。(4)用如圖裝置探究氧氣的性質,實驗步驟如下:①將透明實驗盒用隔板分成兩部分,點燃燃燒室內的蠟燭,將傾倒室內的氧氣傳感器連接電腦并采集數據;②將氧氣緩慢倒入傾倒室;③提起中間隔板;④觀察并記錄蠟燭的燃燒現象。
.圖像中點所對應的操作步驟是(填序號)。.結合圖像分析,25秒后蠟燭燃燒的變化情況是。.該探究實驗能說明氧氣的性質是。17.(2024·內蒙古赤峰)曉麗發現班級的梔子花葉片發黃、花蕾掉落,花盆中的土壤板結且表面出現白色固體物質。她和同學們對梔子花生長狀況不良的原因進行探究。【查閱資料】Ⅰ.梔子花適宜生長在疏松的弱酸性土壤中。Ⅱ.我國北方部分地區的天然水及土壤中含有較多可溶性鹽類化合物,這些鹽分隨者水分蒸發而析出,使土壤表面發白、發硬、板結。【提出猜想】梔子花生長狀況不良的原因,可能是盆土的酸堿性不適宜它生長;也可能是盆土含鹽量高,導致土壤板結、通透性降低,不利于根部呼吸,枝葉生長受阻。任務一檢測盆土的酸堿性【實驗過程】取少量盆土樣品于燒杯中,加入適量蒸餾水充分浸泡后過濾,得到土壤浸出液。用試紙測定土壤浸出液的酸堿度,記錄數據如下:測定次數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898(1)進行三次測定的目的是。【實驗結論】(2)由土壤浸出液的可知:盆土顯性。任務二檢驗盆土表面白色物質的成分【查閱資料】Ⅲ.土壤含鹽量高時,一定含有,可能含有和中的一種或兩種。【實驗過程】取盆土表面白色固體樣品,加入適量蒸餾水充分溶解后過濾,得到待測溶液。實驗步驟現象結論①取適量待測溶液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含有②向試管中繼續滴加適量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含有(3)將步驟①的現象補充完整。(4)寫出步驟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實驗結論】(5)白色固體物質是土壤含鹽量高而析出的晶體,其中含有和。任務三制定盆土的改良方案(6)經過討論,同學們確定這盆梔子花生長狀況不良與土壤的酸堿性和含鹽量都有關系,結合本地區水土特點制定了解決方案:將盆土更換為適宜梔子花生長的土壤,并在養護過程中適量施用性肥料調節盆土的酸堿性。【反思評價】(7)反思過程中,曉佳認為不進行任務一也可以得出本次探究活動的最終結論。你是否贊同并說明理由。18.(2024·青海)某校興趣小組從化學視角對我國造紙工藝開展了系列研學活動。(1)活動一:了解我國古代造紙技術【查閱資料】我國古代手工造紙以麻、木材、竹等為原料,經過如下圖多道工序而制成。【分析交流】古代造紙過程中步驟1加的生石灰(CaO)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屬于(填字母)。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復分解反應
D、置換反應同學們對黑液成分產生興趣,將少量黑液帶回實驗室進行探究。(2)活動二:探究黑液成分【提出問題】黑液中除了有機物還有哪些成分呢?【查閱資料】①黑液呈堿性;②氫氧化鈣與草木灰(主要成分為碳酸鉀)反應生成氫氧化鉀和碳酸鈣。【提出猜想】猜想一:KOH;猜想二:KOH和;猜想三:KOH和。【實驗方案】該興趣小組分別設計如下實驗方案進行探究實驗方案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方案一取適量黑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溶液,觀察現象。試管中無明顯現象猜想成立另取適量黑液于容器中,將二氧化碳傳感器置于其中,然后逐滴加入溶液至過量,得到的濃度變化圖像。向黑液中加入溶液過程中濃度變化情況方案二取適量黑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溶液,觀察現象。試管中有生成與方案一的結論一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轉讓建房指標協議書
- 韋博門店轉讓協議書
- 陽光小院合伙協議書
- 部隊廠房出租協議書
- 車棚承包合同協議書
- 住宅地下室物業協議書
- 公積金委托追繳協議書
- 讓學生簽安全協議書
- 餐飲代理加盟協議書
- 食品生產安全協議書
- 小學高段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培養的實踐研究 開題報告
- GB/T 17592-2024紡織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測定
- GA/T 2015-2023芬太尼類藥物專用智能柜通用技術規范
- 唱片行業前景分析
- 新華DCS軟件2.0版使用教程-文檔資料
- 中職中國歷史練習卷8
- 醫美整形醫院渠道合作協議樣本
- 《術前腸道準備》課件
- RTO蓄熱焚燒系統操作規程
- CONSORT2010流程圖(FlowDiagram)【模板】文檔
- 籃球比賽分組循環積分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