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豐產栽培問題與技術措施及病蟲害防治手段論述_第1頁
油茶豐產栽培問題與技術措施及病蟲害防治手段論述_第2頁
油茶豐產栽培問題與技術措施及病蟲害防治手段論述_第3頁
油茶豐產栽培問題與技術措施及病蟲害防治手段論述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現代農業生產更趨集約化,包括油茶產業在內,均應從技術角度出發,尋求更多突破,謀求更多的生產效益。本文以油茶豐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的價值為切入點,在此技術上論述油茶豐產栽培問題以及技術措施、油茶常見病蟲害以及防治技術,就選種與苗期管理、除草與施肥、整形與授粉、病蟲害的化學防治、物理防治等技術手段進行論述,服務未來油茶豐產栽培管理,控制各類病蟲害破壞,持續為產業建設提供支持。關鍵詞:油茶生產;豐產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化學手段1前言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是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廣東、香港、廣西、湖南及江西五個省份,年產量在20萬噸左右,市場需求量大,這也要求做好培育管理,以進一步釋放其經濟活力,為農業產業發展、區域經濟建設提供更多支持。我國廣西河池地區大范圍種植油茶,但在產業發展水平、生產管理水平方面,各生產主體的能力良莠不齊,不利于提升油茶產量和品質,也不利于鄉村發展、鄉村振興戰略落實[1]。在此背景下,分析油茶豐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的價值、技術方法等,具有較突出的現實意義。2油茶豐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的價值2.1提升經濟效益油茶豐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的直接價值在于提升經濟效益。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因其經濟價值、營養價值較高,有“東方橄欖油”之稱,管理粗放、病蟲害威脅無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油茶的產量、品質均會不同程度下降。如油茶炭疽病,該病害在廣西河池等地時有發生,未能得到控制可導致油茶減少產量20%~40%,嚴重者可達到50%以上,各生產主體的經濟回報也因此無法保證,降低油茶生產的經濟效益。做好油茶炭疽病的防治,可避免或降低油茶出現該病害的可能,也可以早期進行病害控制,降低其破壞性[2]。2.2積累管理經驗做好油茶豐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也能為管理工作積累經驗,長期服務農業生產、油茶生產活動。如豐產栽培技術,我國各地的油茶生產技術方法帶有一定相似性,但各地環境條件各有不同,油茶的品種、樹齡也各有差別,這又要求從精細化管理的角度出發,根據油茶生產作業現狀,尋求技術、管理層面的突破。以選種技術為例,廣西河池地區可培育桂北紅毛油茶、廣東大果油茶等品類,也有一部分茶農以普通油茶、中果油茶為核心組織生產。在豐產栽培思路下,可對高產品種、耐抗病害品種進行推廣,使本地以及其他地區生產主體了解油茶生產特點、及時調整工作思路,也為農業部門管理工作提供經驗,持續促進油茶生產工作走向集約化、現代化[3]。3油茶豐產栽培問題以及技術措施3.1油茶豐產栽培問題3.1.1選種與苗期管理不當油茶豐產栽培問題在各地均不少見,此問題的成因復雜,主要表現為生產主體不能妥善根據本地特點選擇油茶品種、苗期管理粗放影響土壤肥力和油茶生長等。原則上選種時應關注本地氣候特點,以契合本地情況的品種為宜,部分生產者盲目套用其他地區生產經驗,引進了不適合本地的高產品種,影響油茶的產量和品質。也有部分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偏重成樹管理,在油茶幼苗期給予的重視不足,未能采用現代化農業技術,導致土壤肥力不足,油茶樹苗生長緩慢、長勢不佳等情況。選種與苗期管理工作直接影響油茶后續生產,且此階段出現的管理問題、技術問題可能無法得到及時察覺,需要在油茶進入收獲期時處理,導致嚴重影響生產效益[4]。3.1.2田間管理不到位油茶豐產栽培需要重視田間管理,包括用水管理、用肥管理、除草管理等。從現狀上來看,油茶的生長習性比較明確,河池等地茶農能有效的組織用水管理,但在除草管理、用肥管理方面仍有不足。部分生產者認為增加復合肥料的使用量可以增產,但過量使用化肥影響土壤結構,也帶來浪費問題,也有部分生產者忽視有機肥料價值,導致土壤內有機物不足、微生物活性下降,不利于茶園的產期生產和肥力調控。除草工作也面臨類似問題,部分生產者大量使用農用藥物除草,效率尚可,但影響油茶品質。也有部分生產者只進行一次除草,效果不佳,不能完成雜草根系滅活,影響土壤內養分的爭奪,不利于油茶樹成長。3.1.3整形授粉不及時整形、授粉是油茶生產的兩項關鍵技術,整形可以避免油茶非掛果枝條搶奪樹木養分,降低掛果率,授粉技術可以提升油茶樹的授粉效果,直接增加油茶的產量和產油率。部分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忽視了整形工作,導致一些無價值的枝條消耗了養分,油茶樹看似長勢良好,但結果數目和產油率并不高。部分生產者沒有掌握授粉技術,不關注人工授粉,或沒有準確挑選授粉時間,在自然蟲媒數目不足、活躍度不高的情況下,油茶樹部分花蕾的授粉率下降,產量也會對應減少,難以達到豐產目標[5]。3.2油茶豐產栽培技術3.2.1選種與苗期管理以實現豐產為目的,應在油茶栽培時做好選種和苗期管理。選種方面,應選取高產油茶品種,兼顧其耐抗病蟲害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還應結合生產經驗、本地實際情況,選擇與本地氣候條件、自然氣候相匹配的品種,為其高產打下基礎。在嘗試引入新品種時,可在小范圍內進行試種,了解其長勢情況、產量水平,根據試種結果決定是否大范圍引入新品種。苗期管理方面,除要求常規保墑育苗外,還應關注茶園的日常管理、土壤管理等工作。按照廣西河池等地工作經驗,油茶喜溫暖,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氣溫16~18℃,花期平均氣溫為12~13℃。突然的低溫或晚霜會造成落花、落果。要求有較充足的陽光,否則只長枝葉,結果少,含油率低。油茶需水分充足,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如花期連續降雨則影響授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坡度和緩、侵蝕作用弱的地方栽植,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一般適宜土層深厚的酸性土,而不適于石塊多和土質堅硬的地方。此外,可以借助現代技術進行套種以改善土壤肥力水平,在油茶幼苗期,選取豆類、花生等,在距離油茶幼苗50到60cm處進行培育,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提升土壤墑情。3.2.2除草與施肥田間管理工作中,除草與施肥的價值較為突出,當前廣西河池等地生產者基本可以有效進行用水管理,加以保持即可。用肥管理方面,復合肥以及有機肥的運用均應予以關注。在油茶幼苗期,應提供含氮、磷、鉀的肥料,三者的比重應在10∶6:8左右。施肥時可以采用環壟施用、點施用等方法,點施用技術下,在油茶幼苗周圍挖掘若干小孔,將肥料置入孔中、封孔,利用油茶根系的作用完成養分吸收。環壟施用技術運用更普遍,一般在油茶樹周圍挖掘寬度25cm左右、深度10cm左右的溝渠,將肥料置入溝渠中,以泥土覆蓋。油茶幼苗期多以點施用技術供肥,進入成樹期以環壟施用方式供肥。實際工作中還應考慮茶園內土壤營養成分情況,確定氮、磷、鉀比重,并適當提供微量元素。有機肥的使用量在1500到2500kg/畝左右,可作為基肥,在油茶栽培前完成施肥。除草工作一般應進行兩次,且應控制藥物使用量。河池可以在每年5到6月份進行第一次除草,以人工或小型機械進行雜草處理。當年8到9月份,可組織第二次除草,雜草鏟除后如果未使用藥物,也可以將其堆放在油茶樹周邊,以提升茶園內的有機物含量,原則上不宜直接堆放在油茶根部,以避免出現根腐病等問題。如果雜草數量較多、除草困難,可使用低毒性類藥物進行控制,如甘草酸除草劑等,一般可以1∶2000到3000的比例進行稀釋,以減少藥物的毒性對油茶樹的破壞,也控制其殘留問題。3.2.3整形與授粉油茶樹的整形與授粉主要影響其掛果率。一般整形工作每年進行一次,在油茶已經進入掛果期前,每年4月份進行修剪整形,將幼樹長勢較弱的枝條去除,保留3到5根強壯枝條即可。次年每個主要分支保留2到3根分枝。油茶已經進入掛果期后,每年春季進行修剪,主要去除非掛果枝條、長勢不佳的枝條,此外對油茶樹冠區域進行必要修剪,提升空氣流動能力,也能控制病害。油茶樹的人工授粉一般在每年秋季進行,部分蟲媒秋末活躍度下降,應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作為替代。河池當地可在每年11月組織人工授粉,也可以在茶園內引入人工蜂源,利用蜜蜂蟲媒屬性進行授粉,提升授粉率、坐果率,改善茶園的油茶產量。4油茶常見病蟲害以及防治技術4.1油茶常見病蟲害4.1.1油茶常見病害油茶病害在各地略有差別,廣西河池多見油茶病害包括油茶炭疽病、根腐病和軟腐病等。油茶炭疽病威脅嫩枝、果實以及綠葉,茶樹發病區域可見紅褐色病斑,隨病情發展逐步增大,可導致大面積落葉、果實開裂問題,導致油茶減產20%到40%不等,且存在導致油茶樹死亡的可能。軟腐病主要危及油茶芽梢、綠葉等,多見于夏季季節,可導致茶樹大量落葉,影響其光合作物、呼吸作用,導致茶樹長勢衰弱、產量下降。根腐病危及油茶根系、根莖區域,可導致茶樹營養輸送能力下降,同時也存在導致油茶樹死亡的可能性。4.1.2油茶常見蟲害油茶常見蟲害類別較多,廣西河池等地多見的危及油茶生長、產量的害蟲包括茶毒蛾、金龜子、象鼻蟲、油茶茶梢蛾、油茶織葉蛾、油茶藍翅天牛、油茶蠟蟬、油茶袋蛾、白蟻等,可大致分為鱗翅目和鞘翅目兩大類。大部分害蟲均威脅油茶的枝葉,少部分害蟲危害油茶樹干、果實,害蟲會導致油茶減產、降低油茶品質,也有一定可能增加病害的發生率,甚至導致油茶樹死亡。4.2油茶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4.2.1基本原則油茶常見病蟲害防治的基本原則以預防為主、控制為輔、防治結合。首先關注以技術、管理手段等,降低各類病蟲害的發生率,已經發生病蟲害的情況下應用藥物進行控制,原則上避免使用劇毒藥物,以免影響茶園內微生態,尤其是地下生物的活躍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主張以物理性方式進行病蟲害防治,包括引入天敵控制害蟲、以信息技術提升管理時效性等等。4.2.2管理防治管理防治是指以管理技術減少油茶病蟲害的發生率,控制已經出現的病蟲害,減少其破壞性。部分害蟲可能在茶園內過冬,要求在每年冬季或初春進行茶園淺耕,借助小型設備進行土壤翻耕,耕深在10到15cm之間即可消滅大部分地下害蟲,每3到4年,組織一次深耕,耕深達到20cm左右,可以提升茶園內的土壤透氣性,有利于油茶的生長以及地下微生物的活動,提升油茶樹抵御病蟲害的能力。對于出現炭疽病、藍翅天牛破壞的枝條,應集中進行處理,采用焚燒或深埋的方式,避免害蟲二次產生破壞,同時減少炭疽病菌擴散的可能。部分害蟲危害樹干,應以更具針對性的方式進行處理??赏ㄟ^對油茶樹干等處的觀察,了解是否存在藍翅天牛等害蟲的蟲洞,發現蟲洞應注入藥物進行滅蟲,封堵蟲洞,以控制蟲害破壞,其他病蟲害的處理也需要適當提升針對性,改善處理質量。4.2.3化學防治化學防治是油茶病蟲害防治的重點技術,是指應用農用藥物進行病蟲害的快速控制,具有效率較高、適用性廣的優點。不同病蟲害的用藥方案各有差別,炭疽病、軟腐病、根腐病三種病害的用藥方法如下:蟲害的用藥方法也各有差別,如茶毒蛾可使用濃度0.12%的滅蟲丁可濕性粉劑,稀釋為1000~1500倍稀釋液噴灑滅蟲,也可以使用克菲爾菌粉,稀釋為2000倍稀釋液噴灑滅蟲,主要強調保證用藥針對性,同時避免使用劇毒藥物。4.2.4其他防治方法油茶病蟲害防治還可以采用其他技術方法,包括天敵防治、物理防治等等。如茶毒蛾,該害蟲可通過物理性手段加以控制。每年秋末到次年春季,可對茶園內茶樹進行檢查,人工摘除、處理黃色絨毛狀的卵塊,一般可以連同卵塊附著的葉片一并摘除,集中后以熱水滅殺。茶毒蛾成蟲具有一定趨光性,可在夜間利用燈具進行誘捕,將燈具懸掛在茶園中,放置若干含有煤油、汽油的水盆,誘殺茶毒蛾成蟲。茶梢蛾的防治方式與此不同,可在每年冬季、春季組織茶園管理,將一些存在或可能存在茶梢蛾幼蟲的枝條剪除、燒毀。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通過天敵進行蟲口控制,茶梢蛾的天敵包括繭蜂、小蜂、寄生蠅、蜘蛛、步行蟲、蜻蜓等,應一體保護。其他蟲害、病害可以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