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政治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_第1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政治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_第2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政治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_第3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政治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_第4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政治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1頁(共21頁)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政治統編版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一.選擇題(共16小題)1.(2025?青海模擬)民法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以下屬于民法所調整的民事法律關系的是()①劉某與周某訂婚一年后因性格不合自愿解除婚約②物業公司要求久未居住的業主孫某補繳物業管理費③業主趙某勸說鄰居不要在公共樓道里為電動自行車充電④方某因公安機關不為其辦理改名為“北燕南飛”的登記而提起訴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5?曲靖一模)四歲的小楊獨自在小區門口玩耍,通過小區大門機動車道時,被落下的道閘欄桿砸傷,楊某被送往醫院治療。小楊的父母攜帶小楊的住院病例、醫療費票據等證明材料找小區物業公司索賠,雙方協商未果,楊某逐將物業公司訴至法院。本案中()①涉及的民事法律關系客體是小楊的人身利益②住院病例、醫療費票據可作為物證呈現法庭③物業公司對損害結果須承擔無過錯侵權責任④小楊父母未盡到監護職責,應承擔部分責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4秋?江寧區校級期末)居民張三(60周歲)在臨近自己所住小區的學校的操場遛彎,被正在操場上踢球的小明(7周歲半)撞倒受傷。張三與胡某(小明母親)就治療費用問題產生糾紛。鄰居李四去醫院探望張三時,當面取笑張三逗樂:這么大的人被7歲娃娃給弄傷。在本案中()A.李四對張三進行詆毀,侵犯了張三最基礎的權利 B.張三可以以生命權被侵害為由起訴胡某 C.小明無民事行為能力,不用承擔張三的治療費用 D.根據監護人的監護職責,應由胡某承擔侵權責任4.(2024春?武漢月考)張某發現某超市出售的咸鴨蛋過了保質期,就刷了46次卡,每次購買1枚咸鴨蛋,然后起訴該超市,依據食品安全法“賠償金額不足1000元按1000元賠償”的規定,要求該超市賠償4.6萬元。法院以不符合正常消費習慣,不予支持,依法認定以總價款101.2元為基數,支持10倍懲罰性賠償金。法院判決主要體現了民法的()①平等原則②公平原則③誠信原則④綠色原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4?唐山開學)齊老太在某藥店內停留時突然心臟驟停,店員孫某對其進行緊急心肺復蘇,并及時送醫,助其脫離生命危險。事后,齊老太認為孫某心肺復蘇操作不當,致其肋骨骨折,遂訴至法院請求孫某承擔醫療費用。法院在確認孫某行為不違反診療規范后,駁回了齊老太的訴求。于此,對本案分析正確的是()①沒有主觀故意就不必承擔法律責任②法院的判決有利于維護公序良俗③孫某的行為屬于見義勇為,可以申請法律援助④如未經仲裁程序不能訴至法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3春?秦安縣校級期中)下列行為中,違反禁止權利濫用原則的有()①甲將自己廢棄不用的汽車置于馬路中央的行為②乙拒絕接受丁遺贈給其一臺洗衣機的行為③丙于下午在自己的房間里唱卡拉OK直到凌晨影響鄰居休息的行為④丁在自己承包的耕地上建墳的行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24?北流市校級開學)“醉車上路猛如虎,家毀人亡空悲切”,“醉駕”行為嚴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這啟示公民()①要樹立權利意識,依法行使權利②要樹立義務意識,自覺履行義務③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④要嚴格執法,嚴厲查處醉駕行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4?順德區校級一模)2023年1月以來,江西文某為博取關注,在網絡平臺發布大量“Z中學死亡17條人命”“胡某的舅舅與某老師的錄音流出”等謠言信息,累計點贊4萬次、評論近4000條。目前,公安機關已對文某依法采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對其造謠網絡賬號采取關停措施。對于此案,網民在評論區各抒己見,你認為正確的是()①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行使言論自由權利應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②編造謠言信息,擾亂社會公共秩序是違法行為,應受到法律的制裁③公安機關的處罰損害了文某的言論自由,文某可以起訴,主張權利④公民應在全社會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4春?東城區期末)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就是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關于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往往一方的權利就是另一方的義務,二者通常是對等的②二者相互聯系,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③享有權利就不需要履行義務,履行義務就不能享有權利④二者相互對立,權利和義務無法在同一法律關系中共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5?浙江模擬)下列行為中,屬于侵犯當事人人格權的是()①未經南某某同意,潘某在其出版的學術論著中多次出現“南某某認為”等內容②未經葉某同意,某醫院使用其整體面部創傷治療前后的照片作為病案廣告③某商店使用某空調公司生產的空調,因空調線路故障起火燒傷店主程某④陳某通過某網站平臺微博賬號,言詞激烈地指責洪某某有關英雄烈士的不當言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4春?江陽區期末)2024年3月,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應勇在寧夏調研時表示:對未成年人實施的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等嚴重犯罪,符合核準追訴條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是因為()A.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B.平等、公平和守法是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 C.民法優先保護民事主體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 D.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是一個人最基礎的權利12.(2024春?西城區校級期中)小郝在全市中學生游泳比賽中榮獲200米自由泳冠軍,獲獎照片被刊登在當地報紙和主辦方的新聞網頁上。后來她發現,一家體育用品商店的燈箱廣告上印有她的獲獎照片和名字,小郝認為商家侵害了她的權利。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該商店做法雖有不妥,但客觀上擴大了小郝的知名度,談不上侵權 B.當地報紙和主辦方新聞網頁上已經公開了小郝的獲獎照片和姓名,商家使用的是小郝已公開的信息,不屬于小郝的隱私,不構成侵權 C.商家沒有侵害小郝的隱私權,而是涉嫌侵害小郝的姓名權和肖像權,但因是公開獲取的,所以屬于法律規定的合理使用 D.商家的行為不屬于新聞報道、公共利益等合理利用情形,未經小郝的許可,私自使用小郝的照片和姓名,侵害了小郝的姓名權和肖像權13.(2024春?黔西南州期末)根據民法典規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權,即自然人對自己的肖像享有利益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下列行為中屬于侵犯公民肖像權的是()①某企業私自將他人肖像用于商業廣告②某公司利用他人藝名申請注冊商標③某報社將模范人物肖像用于公益宣傳報道④王女士未經允許在社交群頻繁發布程女士肖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2024?黑龍江模擬)陳某因婚沒結成,要求前女友張某返還禮金被拒,于是在張某的一條朋友圈動態下方連發多條侮辱性評論。張某訴至法院,請求判令陳某在其朋友圈案涉動態下方道歉,并要求其賠償精神損害賠償金2萬元、律師費4000元。下列關于本案的認識正確的是()①陳某的評論侵犯了張某的名譽權②需要經過二級人民法院審理才能終結③陳某若不服法院判決,可隨時提出上訴④張某對陳某的侵權事實承擔舉證責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2024秋?開福區校級期末)經過三次審議,2021年8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個人信息保護法,并將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這部維護個人信息安全的專門法律,明確了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規則和各相關方的權利義務,全方位構筑起個人信息保護的“金鐘罩”,彰顯了黨和國家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決心。這說明()①隱私權是一個人最基礎的權利,個人信息理應受到法律保護②尊重他人隱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③民法優先保護民事主體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④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收集、使用、公開他人個人信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6.(2024?梅河口市二模)2023年11月,臨沂市網信辦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清朗?網絡戾氣整治”專項行動,重點打擊“開盒掛人”等突出問題。所謂“開盒掛人”是指利用黑客軟件,盜取個人及家人所有信息,并未經他人同意公開個人隱私信息,煽動網民攻擊謾罵。打擊“開盒掛人”違法行為表明()①“開盒掛人”違法行為侵犯了自然人的身份權②個人信息與隱私權密切相關,受到法律保護③尊重他人隱私是法律的要求和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④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公民榮譽權不受他人侵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材料題(共2小題)17.(2024秋?靖遠縣校級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12月的一天,李某正在河邊釣魚,相隔幾米遠的陳某不慎掉入河中,李某見狀立即去救助陳某,在此過程中,李某不幸滑倒受傷。之后,陳某被其朋友救起并離開。旁邊的釣魚愛好者孟某幫助李某前往醫院治療并通知其親友。李某住院治療期間共花費醫療費2.7萬余元。李某要求陳某支付醫療費用,雙方協商未果,李某便訴至法院,要求陳某補償醫療費、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損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你認為法院是否應支持李某的訴訟請求?試運用法律與生活知識說明理由。18.(2024春?北京月考)S市年僅21歲的消防戰士王某在滅火時將自己的空氣呼吸器讓給他人使用,自己卻被濃煙重嗆從高樓墜落,經搶救無效不幸犧牲,被公安部批準為烈士,并頒發“獻身國防金質紀念章”。就在社會各界沉浸在烈士犧牲的悲痛之中時,當地居民曾某在微信群里散布不實言論污蔑烈士。王某父母傷心之余,決定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用法律武器捍衛兒子的尊嚴。(1)王某父母應以什么理由起訴曾某?請說明理由。(2)國家為什么要在法律中專門規定和強調保護英烈名譽?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政治統編版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CBDCCCCAACD題號1213141516答案DBBCC一.選擇題(共16小題)1.(2025?青海模擬)民法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以下屬于民法所調整的民事法律關系的是()①劉某與周某訂婚一年后因性格不合自愿解除婚約②物業公司要求久未居住的業主孫某補繳物業管理費③業主趙某勸說鄰居不要在公共樓道里為電動自行車充電④方某因公安機關不為其辦理改名為“北燕南飛”的登記而提起訴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民法與民事法律關系(1)民事法律關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實,由民法規范調整而形成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2)民事法律關系由三個因素構成,包括主體、客體和內容。(3)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所享有的民事權利和負有的民事義務。【解答】①錯誤,劉某與周某的訂婚并未形成民法意義上的權利義務關系,未涉及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因此不屬于民事法律關系;②正確,物業公司與業主孫某之間存在物業服務合同關系,物業公司要求業主補繳物業管理費屬于民事法律關系中的合同關系,受民法調整;③正確,相鄰關系是對不動產所有權關系的限制或延伸,屬于民法調整的民事法律關系;業主趙某勸說鄰居不要在公共樓道里為電動自行車充電,屬于相鄰關系;④錯誤,公安機關辦理姓名登記屬于行政行為,方某與公安機關之間的關系屬于行政法律關系,而不是民事法律關系,不受民法調整。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2.(2025?曲靖一模)四歲的小楊獨自在小區門口玩耍,通過小區大門機動車道時,被落下的道閘欄桿砸傷,楊某被送往醫院治療。小楊的父母攜帶小楊的住院病例、醫療費票據等證明材料找小區物業公司索賠,雙方協商未果,楊某逐將物業公司訴至法院。本案中()①涉及的民事法律關系客體是小楊的人身利益②住院病例、醫療費票據可作為物證呈現法庭③物業公司對損害結果須承擔無過錯侵權責任④小楊父母未盡到監護職責,應承擔部分責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民法與民事法律關系(1)民事法律關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實,由民法規范調整而形成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2)民事法律關系由三個因素構成,包括主體、客體和內容。(3)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所享有的民事權利和負有的民事義務。【解答】①正確,在這起案件中,小楊因道閘欄桿砸傷向物業公司索賠,涉及的民事法律關系客體是小楊的人身利益;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民事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②錯誤,物證是以其外部特征、物質屬性、存在狀況等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物品或痕跡。住院病例、醫療費票據是以其記載的內容來證明案件事實,屬于書證,而不是物證;③錯誤,無過錯侵權責任是指行為人只要損害了他人的民事權益,不論其有無過錯,均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在道閘砸傷小楊的案件中,物業公司并非承擔無過錯侵權責任;④正確,小楊年僅四歲,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父母作為監護人有保護其人身安全等監護職責。小楊獨自在小區門口玩耍并通過機動車道被砸傷,說明小楊父母未盡到監護職責,按照法律規定,應承擔部分責任。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3.(2024秋?江寧區校級期末)居民張三(60周歲)在臨近自己所住小區的學校的操場遛彎,被正在操場上踢球的小明(7周歲半)撞倒受傷。張三與胡某(小明母親)就治療費用問題產生糾紛。鄰居李四去醫院探望張三時,當面取笑張三逗樂:這么大的人被7歲娃娃給弄傷。在本案中()A.李四對張三進行詆毀,侵犯了張三最基礎的權利 B.張三可以以生命權被侵害為由起訴胡某 C.小明無民事行為能力,不用承擔張三的治療費用 D.根據監護人的監護職責,應由胡某承擔侵權責任【分析】本題考查:民法與民事法律關系;侵權責任構成及承擔方式1.民法與民事法律關系(1)民事法律關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實,由民法規范調整而形成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2)民事法律關系由三個因素構成,包括主體、客體和內容。(3)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所享有的民事權利和負有的民事義務。2.侵權責任構成及承擔方式法律保護民事主體的各項人身權和財產權。行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權利,應當依法承擔侵權責任。侵權責任承擔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這些侵權責任承擔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解答】A錯誤,一個人最基礎的權利是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李四當面取笑張三逗樂,沒有侵犯張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B錯誤,張三(60周歲)被正在操場上踢球的小明(7周歲半)撞倒受傷,張三的身體權和健康權受到侵害,生命權沒有受到侵害,所以張三不可以以生命權被侵害為由起訴胡某;C錯誤,小明7周歲半,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而不是不用承擔張三的治療費用;D正確,小明是7周歲半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根據法律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胡某是小明的母親,是小明的監護人,所以應由胡某承擔侵權責任。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與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選擇過程一定要注意選項與題干主旨的相關性。4.(2024春?武漢月考)張某發現某超市出售的咸鴨蛋過了保質期,就刷了46次卡,每次購買1枚咸鴨蛋,然后起訴該超市,依據食品安全法“賠償金額不足1000元按1000元賠償”的規定,要求該超市賠償4.6萬元。法院以不符合正常消費習慣,不予支持,依法認定以總價款101.2元為基數,支持10倍懲罰性賠償金。法院判決主要體現了民法的()①平等原則②公平原則③誠信原則④綠色原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民法基本原則(1)平等原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自愿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3)公平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4)誠信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解答】①不合題意,平等原則是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平等原則在材料中沒有體現;②正確,分析材料可知,公平原則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題干中這種“知假買假”索賠有利于懲治假冒偽劣,但也存在借維權敲詐等亂象。法院判決既支持了懲治假冒偽劣,同時明確只在“生活消費”范圍內支持懲罰性賠償請求,合理確定了各方的權利和義務,體現了民法的公平原則;③正確,誠信原則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張某這種“知假買假”巨額索賠的行為,亦有悖于誠信原則;④不合題意,綠色原則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解答時要注意,明確設問指向,從題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與教材知識相結合,選出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5.(2024?唐山開學)齊老太在某藥店內停留時突然心臟驟停,店員孫某對其進行緊急心肺復蘇,并及時送醫,助其脫離生命危險。事后,齊老太認為孫某心肺復蘇操作不當,致其肋骨骨折,遂訴至法院請求孫某承擔醫療費用。法院在確認孫某行為不違反診療規范后,駁回了齊老太的訴求。于此,對本案分析正確的是()①沒有主觀故意就不必承擔法律責任②法院的判決有利于維護公序良俗③孫某的行為屬于見義勇為,可以申請法律援助④如未經仲裁程序不能訴至法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民法基本原則;尋求法律援助1、民法基本原則(1)平等原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自愿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3)公平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4)誠信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2、尋求法律援助申請人可以到市法律援助中心或市各區縣法律援助機構直接申請援助,詳細地址和電話請參看組織機構,也可以通過網上填報法律援助申請表申請援助。【解答】①錯誤,行為人因過錯(故意或者過失)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②③正確,法院判決支持孫某的行為,有利于維護公序良俗,弘揚正能量。因見義勇為行為主張相關民事權益的,當事人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店員孫某對在藥店停留的突然心臟驟停的齊老太進行緊急心肺復蘇,并及時送醫,助其脫離生命危險,屬于見義勇為,可以申請法律援助;④不符合題意,勞動爭議的解決,如果未經仲裁程序不能訴至法院。本案不涉及勞動爭議。故選:C。【點評】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6.(2023春?秦安縣校級期中)下列行為中,違反禁止權利濫用原則的有()①甲將自己廢棄不用的汽車置于馬路中央的行為②乙拒絕接受丁遺贈給其一臺洗衣機的行為③丙于下午在自己的房間里唱卡拉OK直到凌晨影響鄰居休息的行為④丁在自己承包的耕地上建墳的行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本題考查:正確行使權利①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不得以不正當的方式行使權利,加損于他人。民事主體行使民事權利所應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②19世紀末期以來,由于資本主義民法從個人本位向團體發展,因此,針對權利人行使民事權利的絕對性和無限制,常常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其民法開始確立禁止權利濫用制度。③中國《憲法》第51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社會主義國家的民法典也規定了禁止權利濫用制度。【解答】①符合題意,甲將自己廢棄不用的汽車置于馬路中央屬于濫用權利;②不符合題意,拒絕接受別人的遺贈,沒有侵犯他人權利,不屬于權利濫用;③符合題意,在自己的房間里唱卡拉OK直到凌晨影響鄰居休息的行為屬于濫用權利的行為;④符合題意,在自己承包的耕地上建墳的行為屬于濫用權利的行為;故選:C。【點評】本題解題關鍵是要正確行使權利,這種選擇題在考試時考生非常容易誤選成說法正確的選項。本題也可用排除法,排除正確的,即可作出符合題意的選擇。7.(2024?北流市校級開學)“醉車上路猛如虎,家毀人亡空悲切”,“醉駕”行為嚴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這啟示公民()①要樹立權利意識,依法行使權利②要樹立義務意識,自覺履行義務③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④要嚴格執法,嚴厲查處醉駕行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依法履行義務(1)含義:公民對國家、社會應承擔的責任。(2)內容:①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意義: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是我國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也是實現公民的政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重要保證。②遵守憲法和法律。原因: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是公民的行為準則。③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意義: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保證,是公民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表現,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職責。④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解答】①不合題意,材料強調公民義務意識,而不是權利意識;②③符合題意,“醉車上路猛如虎,家毀人亡空悲切”,“醉駕”行為嚴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這啟示公民要樹立義務意識,自覺履行義務;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④錯誤,公民不能嚴格執法,無權嚴厲查處醉駕行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依法履行義務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理解問題的能力。解題時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闡明的主旨,并和所學知識對應起來,另一方面運用對基礎知識的準確把握去除不合題意和錯誤的選項。8.(2024?順德區校級一模)2023年1月以來,江西文某為博取關注,在網絡平臺發布大量“Z中學死亡17條人命”“胡某的舅舅與某老師的錄音流出”等謠言信息,累計點贊4萬次、評論近4000條。目前,公安機關已對文某依法采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對其造謠網絡賬號采取關停措施。對于此案,網民在評論區各抒己見,你認為正確的是()①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行使言論自由權利應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②編造謠言信息,擾亂社會公共秩序是違法行為,應受到法律的制裁③公安機關的處罰損害了文某的言論自由,文某可以起訴,主張權利④公民應在全社會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權利和義務相統一①權利人享受權利依賴于義務人承擔義務,權利的實現要求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要求權利的實現。②不能一方只享受權利另一方只承擔義務,公民既是權利的享有者,又是義務的承擔者。既沒有脫離義務單獨存在的權利,也沒有可以摒棄權利而單獨履行的義務。③權利與義務是相互聯系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公民權利的充分實現,可以激發人民群眾的主人翁責任感,調動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地承擔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盡自己的義務。【解答】①②正確,江西文某為博取關注,在網絡平臺發布謠言信息,公安機關已對文某依法采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對其造謠網絡賬號采取關停措施。體現了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行使言論自由權利應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編造謠言信息,擾亂社會公共秩序是違法行為,應受到法律的制裁;③錯誤,根據教材知識可知,公民有言論自由,但是自由是相對的,不能超越憲法和法律,文某的言論侵犯了別人的合法權利,公安機關的處罰并未損害文某的言論自由;④錯誤,根據教材知識可知,在全社會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識的主體是國家,不是公民。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與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選擇過程一定要注意選項與題干主旨的相關性。9.(2024春?東城區期末)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就是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關于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往往一方的權利就是另一方的義務,二者通常是對等的②二者相互聯系,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③享有權利就不需要履行義務,履行義務就不能享有權利④二者相互對立,權利和義務無法在同一法律關系中共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權利和義務相統一①權利人享受權利依賴于義務人承擔義務,權利的實現要求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要求權利的實現。②不能一方只享受權利另一方只承擔義務,公民既是權利的享有者,又是義務的承擔者。既沒有脫離義務單獨存在的權利,也沒有可以摒棄權利而單獨履行的義務。③權利與義務是相互聯系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公民權利的充分實現,可以激發人民群眾的主人翁責任感,調動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地承擔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盡自己的義務。【解答】①②正確,關于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往往一方的權利就是另一方的義務,二者通常是對等的;二者相互聯系,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③錯誤,權利的實現要求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要求權利的實現;④錯誤,二者對立統一,公民既是權利的享有者,又是義務的承擔者,權利和義務可以在同一法律關系中共存。故選:A。【點評】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10.(2025?浙江模擬)下列行為中,屬于侵犯當事人人格權的是()①未經南某某同意,潘某在其出版的學術論著中多次出現“南某某認為”等內容②未經葉某同意,某醫院使用其整體面部創傷治療前后的照片作為病案廣告③某商店使用某空調公司生產的空調,因空調線路故障起火燒傷店主程某④陳某通過某網站平臺微博賬號,言詞激烈地指責洪某某有關英雄烈士的不當言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人身權;侵權責任構成及承擔方式1、人身權(1)含義:人身權又稱非財產權。是指不直接具有財產的內容,與主體人身不可分離的權利。(2)分類①人格權:生命權、身體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信用權、人格獨立權、人格自由權、人格尊嚴權。②身份權:配偶權、親權、親屬權、榮譽權、知識產權中的身份權。2、侵權責任構成及承擔方式法律保護民事主體的各項人身權和財產權。行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權利,應當依法承擔侵權責任。侵權責任承擔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這些侵權責任承擔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1)停止侵害,指侵權人停止正在進行的侵權行為。(2)排除妨礙,指排除侵權行為對權利正常行使所造成的妨礙。(3)消除危險,指采取一定措施消除侵權行為給他人合法權益可能帶來的危險。(4)返還財產,指將非法侵占的財產返還給權利人。(5)恢復原狀,指將財產的狀況恢復到侵權行為未發生前的狀況。(6)賠償損失,指支付一定的金錢或者實物賠償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失。(7)消除影響、恢復名譽指消除因侵權行為給他人造成的不良影響。(8)賠禮道歉,指侵權行為人以一定方式向受害人表示歉意。【解答】①不符合題意,人格權主要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未經允許在學術論著中引用他人觀點,主要涉及到學術規范以及侵犯著作權等方面,不涉及對人格權的侵犯;②符合題意,醫院的這種行為侵犯了葉某的肖像權,肖像權屬于人格權的一種;未經葉某同意,某醫院使用其整體面部創傷治療前后的照片作為病案廣告;③符合題意,某商店使用某空調公司生產的空調,因空調線路故障起火燒傷店主程某,這主要是產品生產者或銷售者對程某健康權等權益的侵害,健康權屬于人格權;④不符合題意,陳某通過某網站平臺微博賬號,言詞激烈地指責洪某某有關英雄烈士的不當言論,陳某的行為是對洪某某不當言論的回應,且目的是維護英雄烈士的尊嚴等,并沒有侵犯洪某某的人格權。相反,如果洪某某對英雄烈士發表不當言論,可能侵犯了英雄烈士的人格權(如名譽權等)。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11.(2024春?江陽區期末)2024年3月,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應勇在寧夏調研時表示:對未成年人實施的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等嚴重犯罪,符合核準追訴條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是因為()A.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B.平等、公平和守法是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 C.民法優先保護民事主體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 D.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是一個人最基礎的權利【分析】本題考查:生命權【解答】A不合題意,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但這不是題干的原因;B不合題意,材料涉及的是刑事責任,不涉及民法的基本原則;C不合題意,材料對未成年人實施的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等嚴重犯罪,強調了生命健康權,不是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D符合題意,對未成年人實施的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等嚴重犯罪,符合核準追訴條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是因為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是一個人最基礎的權利。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與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選擇過程一定要注意選項與題干主旨的相關性。12.(2024春?西城區校級期中)小郝在全市中學生游泳比賽中榮獲200米自由泳冠軍,獲獎照片被刊登在當地報紙和主辦方的新聞網頁上。后來她發現,一家體育用品商店的燈箱廣告上印有她的獲獎照片和名字,小郝認為商家侵害了她的權利。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該商店做法雖有不妥,但客觀上擴大了小郝的知名度,談不上侵權 B.當地報紙和主辦方新聞網頁上已經公開了小郝的獲獎照片和姓名,商家使用的是小郝已公開的信息,不屬于小郝的隱私,不構成侵權 C.商家沒有侵害小郝的隱私權,而是涉嫌侵害小郝的姓名權和肖像權,但因是公開獲取的,所以屬于法律規定的合理使用 D.商家的行為不屬于新聞報道、公共利益等合理利用情形,未經小郝的許可,私自使用小郝的照片和姓名,侵害了小郝的姓名權和肖像權【分析】本題考查:姓名權;肖像權1、姓名權自然人享有姓名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2、肖像權肖像權是公民可以同意或不同意他人利用自己肖像的權利。法律規定,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解答】ABC錯誤,D正確,體育用品商店的燈箱廣告上印有她的獲獎照片和名字,不屬于新聞報道、公共利益等合理利用情形,未經小郝的許可,私自使用小郝的照片和姓名,侵害了小郝的姓名權和肖像權。故選:D。【點評】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闡明的主旨,并和所學知識對應起來,另一方面運用排除法去除錯誤的選項。13.(2024春?黔西南州期末)根據民法典規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權,即自然人對自己的肖像享有利益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下列行為中屬于侵犯公民肖像權的是()①某企業私自將他人肖像用于商業廣告②某公司利用他人藝名申請注冊商標③某報社將模范人物肖像用于公益宣傳報道④王女士未經允許在社交群頻繁發布程女士肖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肖像權肖像權是公民可以同意或不同意他人利用自己肖像的權利。法律規定,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解答】①④正確,肖像權是公民可以同意或不同意他人利用自己肖像的權利;某企業私自將他人肖像用于商業廣告,構成對他人肖像權的侵犯;王女士未經允許在社交群頻繁發布程女士肖像,構成對程女士肖像權的侵犯;②錯誤,某公司利用他人藝名申請注冊商標,侵犯他人的姓名權,不是肖像權;③錯誤,某報社將模范人物肖像用于公益宣傳報道,屬于合理使用,不構成對肖像權的侵犯。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旨在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14.(2024?黑龍江模擬)陳某因婚沒結成,要求前女友張某返還禮金被拒,于是在張某的一條朋友圈動態下方連發多條侮辱性評論。張某訴至法院,請求判令陳某在其朋友圈案涉動態下方道歉,并要求其賠償精神損害賠償金2萬元、律師費4000元。下列關于本案的認識正確的是()①陳某的評論侵犯了張某的名譽權②需要經過二級人民法院審理才能終結③陳某若不服法院判決,可隨時提出上訴④張某對陳某的侵權事實承擔舉證責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名譽權;舉證責任1、名譽權名譽權,是指自然人和法人、非法人組織就其自身屬性和價值所獲得的社會評價,享有的保有和維護的具體人格權。名譽權的基本內容是對名譽利益的保有和維護的權利。2、舉證責任民事訴訟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但有些情況下,當案件當事人因欠缺專業知識或者遠離證據而難以舉證時,法律出于公平合理的考慮,實行舉證倒置原則,即當事人提出訴訟主張時,由對方負責舉證。【解答】①符合題意,陳某在張某的朋友圈動態下連發多條侮辱性評論,侵犯了張某的名譽權;②錯誤,我國訴訟實行兩審終審制,但不是每一個案件都必須經過二級人民法院審理;③錯誤,上訴權的行使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間內,而不是隨時提出上訴;④符合題意,本案屬于民事訴訟,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張某對陳某的侵權事實承擔舉證責任。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旨在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15.(2024秋?開福區校級期末)經過三次審議,2021年8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個人信息保護法,并將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這部維護個人信息安全的專門法律,明確了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規則和各相關方的權利義務,全方位構筑起個人信息保護的“金鐘罩”,彰顯了黨和國家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決心。這說明()①隱私權是一個人最基礎的權利,個人信息理應受到法律保護②尊重他人隱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③民法優先保護民事主體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④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收集、使用、公開他人個人信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隱私權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而且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對自己的隱私是否向他人公開以及公開的人群范圍和程度等具有決定權。隱私權是一種基本人格權利。【解答】①錯誤,一個人最基礎的權利是生命權,或者說是生存權。隱私權是一種基本人格權利,但不是一個人最基礎的權利;②③符合題意,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通過了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了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規則和各相關方的權利義務,這部維護個人信息安全的專門法律,全方位構筑起個人信息保護的“金鐘罩”,體現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保護個人信息安全,說明尊重他人隱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也是民法優先保護民事主體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的體現;④錯誤,“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收集、使用、公開他人個人信息”說法太絕對。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旨在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16.(2024?梅河口市二模)2023年11月,臨沂市網信辦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清朗?網絡戾氣整治”專項行動,重點打擊“開盒掛人”等突出問題。所謂“開盒掛人”是指利用黑客軟件,盜取個人及家人所有信息,并未經他人同意公開個人隱私信息,煽動網民攻擊謾罵。打擊“開盒掛人”違法行為表明()①“開盒掛人”違法行為侵犯了自然人的身份權②個人信息與隱私權密切相關,受到法律保護③尊重他人隱私是法律的要求和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④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公民榮譽權不受他人侵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隱私權(1)隱私的含義: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2)隱私權的保護:法律保護個人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3)保護隱私權的意義①民法保護隱私權,是對憲法規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權利的落實。②尊重他人隱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解答】①不符合題意,“開盒掛人”違法行為侵犯了自然人的隱私權,而不是身份權;②③符合題意,“開盒掛人”是指利用黑客軟件,盜取個人及家人所有信息,并未經他人同意公開個人隱私信息。打擊“開盒掛人”行為表明個人信息與隱私權密切相關,受到法律保護,也表明尊重他人隱私是法律的要求和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④不符合題意,材料反映的是公民的隱私權,而不是反映公民的榮譽權。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