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組織學與胚胎學筆記習題答案
第一章
(-)名詞解釋
1HE染色是組織學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使用了蘇木精和伊紅兩種染料
,故稱蘇木精一伊紅染色,簡稱HE染色。蘇木精使細胞核和胞質內的嗜堿性結構著藍紫色,
伊紅使細胞質和細胞間質內的嗜酸性結構著紅色。
2PAS染色是過碘酸一希夫反應的簡稱,是顯示組織內多糖和蛋白多
糖的常用染色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過碘酸將糖分子中的乙二醇基氧化為乙二醛基,后者與
希夫試劑(無色亞硫酸品紅復合物)結合,形成紫紅色反應產物,顏色的深淺取決于組織內多
糖乙二醇基的多少。
3免疫電鏡技術是免疫細胞化學和免疫組織化學技術與電鏡技術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新技
術,用以在超微結構水平上對某一化學物質(抗原或抗體)進行定性和定位研究。常用酶標記
免疫電鏡、膠體金標記免疫電鏡、蛋白A鐵蛋白標記免疫電鏡等技術方法。
選擇題
【A型題】
1D2D3B4C
問答題
免疫組織化學和免疫細胞化學技術是應用免疫學原理,通過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結合,顯示
組織內和細胞內的抗體或抗原成分。這種檢測技術的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應用廣泛,
是生物學和醫學領域中的重要研究手段。通常需對已知抗原或抗體進行標記,用相應的顯
色和觀察方法檢測目的抗體或抗原。常用的標記物有熒光素、鐵蛋白、辣根過氧化物酶等。
用標記抗體檢測抗原的方法有直接法和間接法,間接法中最常用的是PAP法。生物素、親
合素的應用,產生了新的免疫細胞化學技術,即標記親合素生物素法(LAB法)、橋連親合
素生物素法(BAB法)和親合素生物素過氧化物酶復合物法(ABC法)。
第2章上皮組織
1被覆上皮是覆蓋于體表或襯貼于體內體腔和有腔器官內表面的上皮。根據其細胞的層
數和垂直切面上的形態特征可分多種類型。
2基膜:又稱基底膜,為上皮基底面與深部結締組織間的薄膜,是由糖胺多糖和蛋白質構
成的均質狀膜,有支持和連接作用,還是半透膜,有利于上皮細胞與深部結締組織進行物質
交換。
3間皮是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和男性睪丸固有鞘膜腔面的單層扁平上皮。
其游離面濕潤光滑,利于內臟運動。
4相鄰上皮細胞的側面有四種連接,即緊密連接、中間連接、橋粒和縫隙連接,
這四種連接一般只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連接在一起即稱“連接復合體”。
5內皮是襯貼在心臟、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單層扁平上皮。其游離面光滑,利于血液
和淋巴液的流動及物質的透過。
6中間連接為形狀不一,長短不等的帶狀;位于緊密連接下方,環繞上皮細胞頂部,上皮
和心肌間;常見電鏡結構有間隙、絲狀物、致密物質和細絲;其功能是黏著、保持形狀
、傳遞收縮。
7終末網是上皮細胞頂部微絨毛的基部胞質中與細胞表面平行的微絲網,其邊緣部附
著于細胞側面的中間連接處胞質內面薄層致密物質上。微絲為肌動蛋白絲,終末網中還有
肌球蛋白,其收縮可使微絨毛伸長或變短。
選擇題
【A型題】
1C2A3C4B5C6C7C8B9B10D
1被覆上皮分為單層上皮和復層上皮。單層上皮包括單層扁平上皮、單層立方上皮、單層柱
狀上皮和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復層上皮包括復層扁平上皮、復層柱狀上皮和變移上皮。
(六)問答題
2①變移上皮由多層細胞組成,上皮細胞層數可
隨功能狀態不同而發生改變,分布于腎盞、腎盂、輸尿管和膀胱的腔面。②當尿液排空時
,上皮收縮變厚,細胞層數達6?7層,表層細胞呈立方形,有的有雙核,稱蓋細胞,細胞
游離面胞質濃密,染色較深,形成殼層,有防止尿液侵蝕作用。中間為多邊形細胞,有的
呈倒置梨形。基底層細胞呈低柱狀或立方形。③當尿液充盈時,匕皮擴張變薄,細胞只有
2?3層,表層細胞變扁平。
3①復層扁平上皮由多層細胞構成。在上皮的垂直
切面上,細胞形態不一。緊貼基膜的一層基底細胞為矮柱狀,細胞較幼稚。基底層以上是
數層多邊形細胞,在后者以上為幾層梭形或扁平細胞。最表層細胞已退化而逐漸脫落。
②復層扁平上皮與深部結締組織的連接面凹凸不平,以增加兩者的連接面積,既保證上皮
組織的營養供應,又使上皮和結締組織的連接更加牢固。③位于皮膚表皮的復層扁平上皮
,淺層細胞的核消失,胞質充滿角蛋白而干硬,并不斷脫落,稱角化的復層扁平上皮;復
層扁平上皮襯貼在口腔和食管等腔面的復層扁平上皮,淺層細胞有核,含角蛋白少,稱未
角化的復層扁平上皮。④復層扁平上皮具有耐摩擦和阻止異物侵入等作用,并且受損后有
很強的再生修復能力。
4①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由柱狀細胞、梭
形
細胞、錐體形細胞和杯狀細胞組成;②細胞核位置高低不等,但所有細胞基底面都附在基
膜上,只有柱狀細胞和杯狀細胞的頂端到達游離面;③柱狀細胞游離面有纖毛,杯狀細胞
分泌黏液附在纖毛上;④主要分布在呼吸道的腔面,可黏附塵粒、細菌、異物等,起著保
護和凈化氣體的作用。
5①外分泌腺的結構分為分泌部和導管。②分泌部:由一層
腺上皮細胞圍成,中央有腔。泡狀和管泡狀的分泌部又稱腺泡。腺細胞多呈錐形,由于分
泌物不同而形態各異。③導管部:由單層或復層上皮構成,有的外分泌腺只有一條導管,
有的外分泌腺導管有多級分支。導管主要是排除分泌物。有些腺的導管還有收水和電解
質及排泄作用。④在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中的某些外分泌腺又可分為漿液性腺、黏液性腺
和混合性腺。
第三章
1蛋白多糖基質中的主要成分,是由蛋白質和多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復合物
。多糖部
分為氨基己糖多糖,又稱糖胺多糖,包括硫酸軟骨素、硫酸角質素、硫酸乙酰肝素
和硫酸皮膚素、透明質酸等。透明質酸是構成蛋白多糖復合物的主干,呈盤繞的長鏈大分
子,其他糖胺多糖與核心蛋白的結合,形成以核心蛋白為中心的蛋白多糖亞單位,再通過
結合蛋白連接在透明質酸長鏈分子上。這種蛋白多糖聚合體的立體構型形成許多微孔,稱
分子篩,小于微孔的水和營養物質、代謝物質、激素、氣體分子等可以通過,大于微孔的
大分子物質和顆粒物質如細菌則不能通過,從而形成一道重要的屏障。溶血性鏈球菌和癌
細胞可產生透明質酸酶,破壞這道防御屏障。
2固有結締組織即狹義的結締組織,包括疏松結締組織、致密結締組織、脂肪組織和
網狀組織。
3漿細胞是疏松結締組織內的細胞之一,胞質嗜堿性,核呈車輪狀,能合成免疫球
蛋白,參與免疫反應。
4膠原纖維又稱白纖維,位于疏松結締組織,由膠原原纖維集合而成,韌性大,抗拉力
強,彈性較差。
5網狀纖維是指嗜銀纖維,由III型膠原蛋白構成。網狀纖維上也具有64nm周期性橫紋。
因纖維表面覆蓋有蛋白多糖和糖蛋白而具有嗜銀性,可被銀染法染成黑色。網狀纖維多分布
在基膜的網板,造血器官和內分泌腺等處。
6組織液是細胞外基質中流動的液體,從毛細血管動脈端滲出,含有水、電解質
、
單糖、氣體分子等小分子等物質,在與細胞進行物質交換后,大部分經毛細血管靜脈端返回
血液,小部分進入毛細淋巴管成為淋巴,最后也回流入血。組織液不斷更新,有利于血液
與組織中的細胞進行物質交換,成為細胞賴以生存的體液內環境。
選擇題
【A型題】
1A2D3D4B5C6E7D8A9A10C
問答題
1①成纖維細胞是疏松結締組織中數量最多的一類細胞,細胞扁平多突
,胞核較大,扁卵圓
形,著色淺,核仁明顯,胞質豐富呈弱嗜堿性。電鏡下,胞質內富于粗面內質網、游離的多
核糖體和發達的高爾基復合體。成纖維細胞既能合成和分泌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也能合
成和分泌基質中的蛋白多糖和糖蛋白。②膠原纖維的形成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在成
纖
維細胞的粗面內質網中合成前膠原蛋白分子并轉入高爾基復合體,加入糖基,分泌到細胞
外;在細胞外,前膠原蛋白分子在酶的作用下形成原膠原蛋白,再經重排聚合,形成具有6
4nm周期橫紋的膠原原纖維:若干膠原原纖維由糖蛋白黏合成粗細不等的膠原纖維。
2疏松結締組織中與機體免疫防御功能密切相關的兩種細胞是巨噬細胞和漿細胞
o①巨噬
細胞形態多樣,通常有鈍圓形突起,功能活躍時,常伸出較長的偽足而形狀不規則。胞核較
小,卵圓形,著色深。胞質豐富,多呈嗜酸性。電鏡下,細胞表面有許多皺褶、微絨毛。
胞質內含大量初級溶酶體、次級溶醐體、吞噬體和殘余體。細胞膜附近有較多的微絲和微
管。巨噬細胞有重要的防御功能,具有趨化運動、吞噬和清除異物及衰老細胞、分泌多種生
物活性物質以及參與和調節機體免疫應答等功能。在參與和調節免疫應答方面,巨噬細胞
能捕捉、加工、處理和呈遞抗原。它將抗原處理加工后,與抗原呈遞分子,即主要組織相
容性復合體(MHC)的H類抗原基因產物結合并形成抗原MHCII類分子復合物,運送到巨
噬細胞表面并呈遞給淋巴細胞,使淋巴細胞發生免疫應答。巨噬細胞本身也是免疫效應細
胞,活的巨噬細胞能殺傷病原體和腫瘤細胞。此外,巨噬細胞分泌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質
如白細胞介素1、干擾素等也參與調節免疫應答。②漿細胞呈圓形或卵圓形。核圓形,
多位于細胞一側,染色質為粗塊狀,沿核膜內呈輻射狀排列。胞質豐富,呈嗜堿性,核旁
有一淺染區。電鏡下,胞質內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內質網和游離的核糖體,有發達的
高爾基復合體。漿細胞多位于消化道、呼吸道固有層結締組織內及慢性炎癥部位。漿細胞
能合成和分泌抗體,即免疫球蛋白和多種細胞因子,參與機體的體液免疫應答和調節炎癥
反應。漿細胞來源于B淋巴細胞。
3骨組織由數種細胞和大量鈣化的細胞間質組成。
(1)骨基質:由有機成分和無機成分構成。有機成分包括膠原纖維和無定形基質,無機成主
要為鈣鹽。成熟骨組織的骨基質
均以骨板形式存在。
(2)骨組織的細胞成分:①骨細胞:在相鄰兩層骨板間或分散排列
于骨板內,胞體位于骨陷窩內,突起在骨小管內。②骨原細胞:是骨組織中的干細胞。③
成骨細胞:由骨原細胞分而來,在骨組織表面排列。④破骨細胞:由多個單核細胞
融合而成。
4疏松結締組織是由3種纖維、7種細胞和基質組成的。
(1)3種纖維包括:①膠原纖維:是由膠原原纖維構成,韌性大,抗拉力強;②彈性纖維
:也
稱黃纖維,具有彈性;③網狀纖維:很細,互相交織成網。
(2)7種細胞包括:①成纖維細胞:細胞呈扁平星形,能合成基質和纖維;②脂肪細胞:細
胞質內含有脂滴,能儲存脂肪;③巨噬細胞:胞質內含有很多溶酶體,能游走和吞噬異物;
④漿細胞:胞質嗜堿性,能合成免疫球蛋白(抗體);⑤肥大細胞:胞質中有粗大顆粒,顆粒
中含有肝素、組胺和慢反應物質;
⑥未分化間充質細胞:可分化為成纖維細胞、脂肪細胞、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等;⑦
白細胞:以淋巴細胞、嗜酸粒細胞、中性粒細胞為主。
5①吞噬作用:可分為特異性吞噬和非特異性吞噬。特異性吞噬是巨噬細胞通過
識別被吞噬物表面的識別因子(如抗體等)識別和黏附被吞噬物,如細菌
和病毒等。非特異性吞噬是巨噬細胞不需要識別因子的受體來識別和結合識別因子而直接
黏附和吞噬異物,如碳粒、粉塵、衰老死亡的自體細胞和某些細菌等。②抗原提呈作用:
當巨噬細胞吞噬了蛋白質性抗原、在溶酶體內進行分解時,能夠將其最特征性的分子基團
,即抗原決定基予以保留,后者與抗原提呈分子,即巨噬細胞自身的MHCII類分子結
合,
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復合物,運輸到細胞表面。激活T淋巴細胞從而發生免疫應答。③
分
泌功能:通過合成和分泌上百種生物活性物質,包括溶菌酶、補體、多種細胞因子等,發
揮各種各樣的生物活性作用。
6與機體免疫功能有關的細胞有巨噬細胞、肥大細胞和漿細胞。①巨噬細胞:胞質
內含大量初級溶酶
體、次級溶酶體、吞噬體、吞飲小泡與殘余體;細胞膜上有各種識別因子的受體,如抗體
受體等;細胞膜上還有抗原提呈分子。巨噬細胞通過其識別因子的受體識別和吞噬抗原物
質,后者在次級溶酶體內被酶消化,處理時,保留其抗原決定基,后者與抗原提呈分子結
合,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復合物,運輸到細胞表面。當T淋巴細胞接觸到抗原肽后,便
受到激活,從而發生免疫應答。②漿細胞:胞質內含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內質網,可合成和
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體,參與機體的免疫應答。③肥大細胞:細胞膜上有IgE受體,它
們可通過結合IgE而結合過敏原,刺激肥大細胞脫顆粒和釋放白三烯,引起過敏反應。
7局部創傷并伴有炎癥時,既要消除炎癥,又要進行組織
修復。消除炎癥需要巨噬細胞和漿細胞發揮作用;組織修復需要成纖維細胞發揮作用。所以
在局部創傷并伴有炎癥處,巨噬細胞在細菌產物、炎癥變性蛋白質等化學物質的刺
激下作定向移動,聚集到產生和釋放這些化學物質的部位,特異性吞
噬和非特異性吞噬細菌、細菌產物和炎癥變性蛋白
質等,并將其消化分解,將其中的抗原物質提呈給T淋巴細胞。B
淋巴細胞在抗原刺激后將增殖分化
為漿細胞,后者合成和分泌抗體,中和消除抗原物
質的有害作用,參與消炎過程。同時、成纖維細胞進入分裂增殖狀態,纖維細胞轉變為成纖
維細胞,形成新的細胞外基質,參與創傷處修復。
名詞解釋
1造血祖細胞是由造血干細胞分化而來的分化方向確定的干細胞,也稱定向干細
胞,包括紅細胞系造血祖細胞、粒細胞單核細胞系造血祖細胞和巨核細胞系造血祖細胞
等,它們在不同的集落刺激因子作用下,分別分化為形態可辨認的各種血細胞。
2造血組織是產生血細胞的組織,存在于骨髓腔內,主要由網狀組織和造血細胞組成。
網狀細胞和網狀纖維構成造血組織的網架。網孔中充滿不同發育階段的各種血細胞,以及
少量造血干細胞、巨噬細胞、脂肪細胞和間充質細胞等。
3造血誘導微環境為造血細胞賴以生長發育的環境。骨髓內的網狀細胞、巨噬細胞、成
纖維細胞、血竇內皮細胞等細胞統稱基質細胞,是造血微環境中的重要成分,它們起支持
作用,并分泌細胞因子,調節造血細胞的增殖與分化。
(-)填空題
1(1)血栓細胞(2)巨核細胞(3)開放小管系(4)致密小管系
2(1)7.5?8.5Um(2)雙面凹圓盤狀(3)薄(4)厚(5)細胞核(6)細
胞器(7)血紅蛋白
3(1)3.0義10口個/L(2)io()g/L
4(1)120(2)肝(3)脾(4)骨髓(5)巨噬細胞
(三)選擇題
【A型題】
1D
2D
3D
4B
5B
問答題
1血液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根據
白細胞質內有無
特殊顆粒,可分為有粒細胞和無粒細胞兩類。有粒細胞又依特殊顆粒的嗜色性,分為中性粒
細胞、嗜酸粒細胞和嗜堿粒細胞。無粒細胞又分為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其正常數值是:紅
細胞男性為(4.2?5.5)Xl()i2個兒;女性為(3.5?5.0)X1012個人。血紅
蛋白
男性:120-150g/L;女性:105~135g/Lo白細胞為(4?10)X1()9個/L
。其中中性粒細胞占50%?70%;嗜酸粒細胞占0.5%?3%;嗜堿粒細胞占0%?1%;淋巴
細胞
占20%?30%;單核
細胞占3%?8%。血小板為(100?300)X109個/L。血漿約占血液容積的55%,其中主要成
分是水(占90%),并含有血漿蛋白、多種營養物質、代謝產物、激素、無機鹽等。
2血小板的來源、結構和功能。①來源:血小板來源于骨髓巨核細胞脫落的胞質塊
;②結構:血小板呈雙凸圓盤狀,或呈不規則形,無細胞核,血小板中央部稱顆粒區,有藍
紫色的血小板顆粒;周邊部稱透明區,呈均質的淺藍色。電鏡下,血小板表面吸附有血漿
蛋白,其中有多種凝血因子;透明區含有微管和微絲,參與血小板形狀的維持和變形;顆
粒區有特殊顆粒、致密顆粒和少量溶酶體。特殊顆粒內含血小板因子IV、血小板源性生長
因子、凝血酶敏感蛋白等。致密顆粒內含5羥色胺、鈣離子、腎上腺素等;③功能:血
小板參與止血和凝血。當血管內皮破裂,血小板迅速釋放顆粒內容物,黏附、聚集于破損
處,形成血栓,堵塞破口,甚至小血管管腔。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可刺激內皮細胞增殖和
血管修復。
3(1)紅細胞和粒細胞的發育過程分為三個
階段:原始階段、幼稚階段(又分早、中、晚三期)和成熟階段。
(2)發育過程中其形態演變
有一定的規律:①胞體由大變小。②胞核由大變小。紅細胞的核最后消失,粒細胞的核由圓
形逐漸變成桿狀乃至分葉;核染色質由稀疏變粗密,核的著色由淺變深,核仁由
明顯漸至消失。③胞質由少變多;胞質嗜堿性逐漸變弱,最后消失;胞質內的蛋白成分或
特殊結構(在紅細胞為血紅蛋白,在粒細胞為特殊顆粒)均從無到有,并逐漸增多。④細胞
分裂能力逐漸減弱,于晚幼階段消失。
4(1)相同點:①來源,均來源
于骨髓中的同種造血祖細胞。②光鏡結構,細胞質內均含有嗜堿性顆粒,顆粒內均含有肝
素、組胺、嗜酸粒細胞趨化因子等;胞漿基質內均含有白三烯。③功能,均參與過敏反
應。
(2)不同點:①嗜堿粒細胞為血細胞,位于血液內;肥大細胞為結締組織細胞,位于
結締組織內,常沿小血管分布。②嗜堿粒細胞核分葉,或呈“S”形或不規則形;肥大細
胞核小而圓,染色深,不分葉。
5比較三種粒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
(1)相同點:三種粒細胞的核均分葉;胞漿內均含特殊顆粒,故均屬于有粒白細胞。
(2)不同點:①細胞核,中性粒細胞核呈彎曲的桿狀或分葉狀,分葉核一般為2?5
葉,以2
?3葉者居多;嗜酸粒細胞核多為2葉:嗜堿粒細胞核分葉,或呈“S”,形或不規則形,輪
廓不清。②特殊顆粒,中性粒細胞的為淺紅色的中性顆粒,是一種分泌顆粒,內含溶菌醐、
吞噬素;嗜酸粒細胞的為橘紅色粗大的嗜酸性
顆粒,屬于溶酶體,除含一般溶酶體酶外,還含有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以及陽離子蛋白
;嗜堿粒細胞的為藍色的,其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可覆蓋在核上的嗜堿性顆粒,為分
泌顆粒,內含肝素、組胺、嗜酸粒細胞趨化因子等。③占白細胞總數的比例,中性粒細
胞最多,占50%?70%;嗜堿粒細胞最少,只占0%?1%;嗜酸粒細胞占0.5%?3%
。④功能,中性粒細胞具有很強的趨化作用和吞噬功能,以吞噬細菌為主,也吞噬異物
;嗜
酸粒細胞釋放組胺酶等物質,抑制過敏反應。還釋放陽離子蛋白,對寄生蟲有殺滅作用;嗜
堿粒細胞參與過敏反應。
6比較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的光鏡結構和功能:
(1)相同點:均為無粒白細胞,細胞核均不分葉。
(2)不同點:①細胞體積,單核細胞最大;淋巳細胞較小。②細胞核,單核細胞
的核呈腎形、馬蹄鐵形或扭曲折疊的不規則形,著色較淺;淋巴細胞的核為圓形,一側常有
淺凹。在淋巴細胞,其染色質濃密呈塊狀,染色深。在中淋巴細胞,其染色質略稀
疏,
著色較淺。③細胞質,單核細胞胞質豐富,弱嗜堿性,呈灰藍色,有較多的嗜天青顆粒;淋
巴細胞胞質呈較強的嗜堿性,呈蔚藍色,含嗜天青顆粒。小淋巴細胞的胞質很少,中淋巴細
胞的胞質較多。④功能,單核細胞能做變形運動具有吞噬能力,進入結締組織后可分化
為巨噬細胞,能消滅侵入機體的細菌、消除體內衰老損傷的細胞,并參與免疫應答;淋巴
細胞是機體主要的免疫細胞,在防御疾病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名詞解釋
1骨板是骨組織的基本結構單位,由平行排列的骨膠纖維和沿纖維長軸沉
積的針狀骨鹽結
晶構成,骨板內和骨板間有骨細胞及其突起,相鄰骨板內的纖維走行方向互成垂直或成-
定角度,纖維束還可有分支,并伸至相鄰的骨板。
2靚軟骨是在長骨生長發育時期,骨箭與骨干之間的一層透明軟骨,又稱生長板
或箭板
o甑板是長骨生長的結構基礎。礪板的軟骨細胞不斷分裂增殖,生成新的軟骨,再依據軟骨
內成骨的過程成骨,使骨不斷加長。到成年時,箭板停止生長并被骨組織代替,在骨干和骨
怖之間留下條骨化的箭板痕跡,稱為甑線。長骨因而不再增長。
3類骨質在骨組織中,未鈣化的細胞間質稱類骨質,由骨膠纖維和有機骨基質構成。在骨
形成過程中,先由成骨細胞產生類骨質,鈣鹽沉積后形成骨質。
4膜內成骨是指在將要成骨的部位,間充質首先分化為原始結締組織膜,然后
,間充質
細胞分化為骨祖細胞,后者分化為成骨細胞。成骨細胞在此生成骨組織,構成骨小梁。成骨
細胞在骨小梁表面不斷分泌類骨質,使骨小梁增長和加粗。骨小梁的范圍逐漸擴大成為松
質骨,以后松質骨的表面部分逐步改建為密質骨,后者表面的結締組織轉變為骨膜,最終
形成頂骨、鎖骨等扁骨和不規則骨。
(-)填空題
(1)透明軟骨(2)纖維軟骨⑶彈性軟骨
(4)膠原原纖維(5)膠原纖維(6)彈性纖維
(三)選擇題
【A型題】
1C
2D
3D
4D
5C
(四)問答題
1骨細胞是由成骨細胞演變而來的,即
成骨細胞分泌類骨質并被包埋于其內以后轉變為骨細胞的。所以,二者在結構和功能上存在
不同點的同時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共同點:
(1)相同點:二者均有突起;相鄰細胞突起間有縫隙連接
;剛形成的骨細胞與成骨細胞相似,也能產生少量類骨質。
(2)不同點:①骨細胞來源于
成骨細胞:成骨細胞來源于骨祖細胞。②骨細胞胞體小,呈扁橢圓形,單個分散于骨組織內
的骨陷窩內,其突起光鏡下可見:成骨細胞,呈立方形或矮柱狀,常單層分布在骨組織表
面,其突起光鏡下不可見。③骨細胞胞質嗜酸性:成骨細胞胞質嗜堿性。④骨細胞具有一定
的溶骨和成骨作用,參與調節鈣、磷平衡;成骨細胞產生類骨質,并促使類骨質鈣化
O
2①相同點:均由軟骨細胞和軟
骨基質構成。軟骨細胞:包埋于軟骨陷窩內。軟骨周邊的為幼稚軟骨細胞,較小,常單個
分布。位于軟骨中央的為成熟的軟骨細胞,體積大,多為2?8個集聚在一起,構成同源細
胞群;軟骨基質:均由纖維和基質組成。軟骨陷窩周圍的基質含較多硫酸軟骨素,呈強嗜
堿性,稱軟骨囊;軟骨組織內均不含血管。②不同點:軟骨基質內所含纖維的成分各異,
透明軟骨含膠原原纖維,在HE染色切片上不能分辨:纖維軟骨含大量平行或交叉排列的膠
原纖維束;彈性軟骨含大量彈性纖維。
3成骨細胞由骨祖細胞增殖分化而來。它們分布在骨
組織表面,呈立方形或矮柱狀,通常為單層排列。核圓、位于遠離骨組織表面的細胞一端
,胞質嗜堿性,電鏡下可見豐富的粗面內質網和發達的高爾基復合體。成骨細胞的主要功
X能是產生類骨質,分泌后自身被包埋其中,轉變為骨細胞。此外,成骨細胞還向類骨質中
釋放基質小泡,小泡內含細小的鈣化結晶。鈣化結晶進入類骨質后,即以此為基礎形成羥
基磷灰石結晶,故成骨細胞也參與了類骨質的鈣化過程。成骨細胞還可分泌多種細胞因子
,參與調節骨組織的形成和吸收。
名詞解釋
1終池是指骨骼肌纖維和心肌纖維中位于橫小管兩側呈環行扁囊
的肌漿網。在骨
骼肌纖維中,每條橫小管與其兩側的終池共同組成骨骼肌三聯體,在心肌纖維中往往只在橫
小管?側存在終池,故形成二聯體結構。這些結構可將肌膜的興奮傳遞到肌漿網膜。
2三聯體主要見于骨骼肌纖維內,由一條橫小管
及其兩側相鄰的肌漿網終池組成,橫小
管膜與肌漿網膜緊密相貼形成三聯體結構。三聯體將肌膜的興奮經橫小管和三聯體連接傳
至肌漿網膜,引起鈣泵活動,使肌漿網貯存的鈣離子迅速大量釋放到肌漿內,引起肌纖維
的收縮。
3肌質網又稱縱小管,是肌纖維內特化的滑面內質網,位于橫小管之間,縱行包繞在每
條肌原纖維的周圍,膜上有豐富的鈣泵,可調節肌質網中鈣離子濃度,進而調節肌纖維的收
縮與舒張。
4肌漿網是骨骼肌纖維和心肌纖維內特化的滑面內質網,由中央部位的縱小管和兩
端膨大的終池所組成。兩端膨大的終池與橫小管組成三聯體結構。肌漿網膜上有鈣泵和鈣
通道,能夠貯存鈣離子和調節肌漿內鈣離子濃度,在肌纖維收縮中發揮重要作用。
選擇題
【A型題】
IB
2A
3D
4C
5D
6C
7D
問答題
1(1)光鏡下:骨骼肌細胞和
心肌細胞胞質內都有大量肌原纖維,并呈現明暗相間的橫紋,故都為橫紋肌,但肌原纖維
于骨骼肌細胞更豐富。骨骼肌細胞為長圓柱狀,多核,核位于肌膜下方,細胞間無連接。
而心肌細胞為不規則的短圓柱狀,有分支,細胞連接處形成閏盤,有1?2個核,核居中;
心肌細胞間有閏盤,而骨骼肌細胞間則無。
⑵電鏡下:①骨骼肌細胞和心肌細胞的肌原
纖維均由大量肌節重復排列構成,且肌節由粗、細肌絲構成。肌原纖維間均有豐富的線粒
體以及橫小管、肌漿網等。②骨骼肌細胞的肌原纖維較規則,而心肌細胞的肌原纖維的粗
細不等、界限不很分明。③骨骼肌細胞的橫小管位于明、暗帶交界處,因此,一個肌節接
受兩條橫小管,而心肌細胞的橫小管較粗,位于Z線水平,因此,平均一個肌節接受一條橫
小管.④骨骼肌細胞的肌漿網發達,末端的終池和橫小管連接成為三聯體,而心肌細胞的
肌漿網稀疏,終池少而小,與橫小管僅形成二聯體。⑤心肌細胞間的閏盤處有中間連接、
橋粒和縫管連接,而骨骼肌細胞間則無連接結構。
2骨骼肌的超微結構包括:①粗肌絲:其中點固定于M膜上,兩端有橫橋;②細肌絲:
位于
Z膜兩側,?端固定于Z膜,一端伸入粗肌絲之間,收縮時細肌絲向M膜滑動,肌節縮短,
有
收縮作用;③橫小管是興奮傳入肌纖維的通道;④肌質網:靠近橫小管時形成終池,終
池與橫小管共同形成三聯體。肌質網的功能是儲存和調節肌質網中的鈣離子。
3骨骼肌肌節位于兩個Z線之間,由121帶+A帶+121帶組成。肌節是肌原纖維的結和
功能單位。收縮時肌節縮短。
4心肌纖維超微結構的特點有:①心肌纖維有分支,分支互相連接成網;②心
肌纖維互相連接處有閏盤;③橫小管較粗,肌質網不如骨骼肌發達;④心房肌有分泌功
能,分泌心房鈉尿肽(心鈉素)。
5骨骼肌肌原纖維中肌絲的組成和分子結構:
(1)骨骼肌的肌原纖維由粗、細兩種肌絲
沿肌纖維長軸排列。
(2)粗肌絲由肌球蛋白分子構成。肌球蛋白形似豆芽,分為頭和桿兩部
分。大量肌球蛋白分子在M線兩側對稱平行排列成束,其尾部均朝向M線,頭部則朝向Z
線并
露出粗肌絲表面,形成橫橋。
(3)細肌絲由肌動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原蛋白三種不同蛋
白質分子組成:①肌動蛋白:山球形肌動蛋白單體相連成串珠狀,并相互纏繞形成雙股螺旋
鏈。每一球形肌動蛋白單體上都有一個能與肌球蛋白分子的頭部相結合的位點。②原肌球
蛋白:由兩條較短的多肽鏈相互纏繞組成雙螺旋形結構,并首尾相連,嵌于肌動蛋白雙股
螺旋鏈的淺溝內。③肌鈣蛋白:由3個球形亞單位組成,附著于原肌球蛋白分子上,可與C
a2+相結合。
6在電鏡下,可見肌原纖維由粗、細兩種肌絲沿肌纖維長軸平行排列并形成明暗
相間的
周期性橫紋,橫紋周期長為64nm。暗帶(A帶)中央有?條淺色窄帶稱H帶,H帶中央有條
深
色的M線,明帶(I帶)中央有一條深色的Z線。粗肌絲位于A帶,中央固定于M線,兩端游
離
;細肌絲一端固定于Z線,另一端伸至粗肌絲之間。粗肌絲由肌球蛋白分子構成,細肌絲由
肌動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鈣蛋白組成。肌膜向肌質內凹陷形成橫小管,又稱T小管,其走
向與肌纖維長軸垂直,位于A帶和I帶交界處。同一水平的橫小管分支吻合并環繞每條肌原
纖
維。滑面內質網特別發達,沿肌纖維長軸縱行排列,故稱縱小管或L小管。在靠近橫小管處
縱小管相互融合并擴大為扁囊,稱終池,每條橫小管與其兩側的終池組成三聯體。第7章神
經組織
1有髓神經纖維的髓鞘呈節段狀,相鄰兩個節段之間無髓鞘的縮窄部稱郎飛結。
郎飛結處的軸膜部分裸露于外。
2髓鞘是由施萬細胞的胞膜以同心圓樣環繞軸突形成的,電鏡下呈明暗相間的板層狀。
髓鞘的化學成分主要是脂蛋白,稱髓磷脂,其中類脂約占80%,余為蛋白質。在HE染色
標本制備時,髓鞘中類脂被溶解,故僅見少量殘留的網狀蛋白質。因髓鞘含大量類脂而具
有疏水性,在組織液與軸膜間起絕緣作用。
3突觸小泡是位于突觸前成分內的小泡結構。小泡內含有神經遞質或神經調質,表面附
有突觸小泡相關蛋白(突觸素),使小泡集合并附在細胞骨架上。當神經沖動傳遞至軸突終
末時,突觸小泡內的物質被以胞吐方式釋放到突觸間隙。
選擇題
【A型題】
1A
2B
3E
4E
56B
問答題
1神經元胞體中含有尼氏體,能合成蛋白質等。神經原纖維有支持功能。神經元有樹突和
軸突,樹突可有一至多個,表面一般有小棘。每個神經元的軸突只有一個。神經元能接受刺
激,傳導沖動。神經元可分為多極神經元、雙極神經元和假單極神經元:也可分為感覺神
經元、運動神經元和聯絡神經元。
2突觸由突觸前膜(內含突觸小泡)、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上有受體)組成。突觸是
神經沖動定向傳導的重要結構。
3有髓神經纖維中央為軸突,外包有髓鞘和神經膜。髓鞘有節段性,節段間有神經纖維結
。有髓神經纖維傳導速度快。
4運動終板分布于骨骼肌,其軸突末段反復分支,每
一分支形成葡萄狀終末,與肌纖維建立突觸連接,此連接區域呈板狀隆起,稱運動終板或
神經肌連接。電鏡下,運動終板處的骨骼肌纖維表面凹陷成淺槽,突觸小體嵌入淺槽內,
槽底肌膜即突觸后膜,形成許多皺褶,使突觸后膜面積增大,突觸后膜上有神經遞質受體
o突觸小體內有許多含神經遞質乙酰膽堿的圓形突觸小泡。當神經沖動到達運動終板時,
使乙酰膽堿釋放,與突觸后膜中的相應受體結合,產生興奮,引發肌纖維收縮。
5神經元由胞體、樹突和軸突組成:
(1)①胞體:為細胞
營養中心。②胞體中央有一個大而圓的胞核,異染色質少,故著色淺,核仁大而明顯。③
胞質含有塊狀或顆粒狀嗜堿性物質,稱尼氏體。電鏡下,它為豐富的粗面內質網和游離核
糖體,蛋白質的合成活躍。④胞質內還含有神經原纖維。⑤神經元胞體細胞膜有富含受體
的膜蛋白,該細胞膜主要是接受刺激。
(2)樹突:①一至多個,其分支上有許多樹突棘,樹突棘是形成突觸的主要部位。②樹突內
含尼氏體和神經原纖維。③樹突的功能主要是接
受刺激。
(3)軸突:①每個神經元只有一個,表面有軸膜,內有軸質,其內含神經原纖維,但不含尼
氏體。②軸突的主要功能是傳導神經沖動。
6①化學突觸包括突觸前成分、突觸間隙和突
觸后成分;②突觸前、后成分彼此相對的細胞膜分別稱為突觸前膜和突觸后膜,二者之
間的間隙為突觸間隙:③突觸前成分?般是神經元的軸突終末,呈球狀膨大,又稱突觸
小
體,內含許多突觸小泡,還有少量線粒體、微管和微絲;④突觸小泡內含有神經遞質或
神經
調質;⑤突觸后膜中有神經遞質和調質的受體;⑥當神經沖動沿軸膜傳至軸突終末時,
即
觸發細胞外的Ca2+進入突觸前成分,導致突觸小泡移至突觸前膜,釋放小泡內物質到
突觸間隙,與突觸后膜中相應的受體結合,使相應的離子通道開放,突觸后神經元出現興奮
或抑制變化。
(-)名詞解釋
1浦肯野細胞為小腦皮質內惟一的傳出神經元。胞體大,呈梨形,位于分子層和顆
粒
層之間,排成一排,構成小腦皮質的浦肯野細胞層。其樹突分支茂密呈扇形展開,進入分子
層。其表面有20萬?30萬個突觸。
2閏紹細胞為脊髓前角一種中間神經元,其軸突與a神經元的胞體形成突觸,起抑
制a神經元活動的作用。
3錐體細胞為大腦皮質內的一種神經元,其胞體形似錐體,其尖端發出一條較粗的頂樹
突,伸向皮質表面,沿途發出許多小分支。胞體還向周圍發出一些水平走向的基樹突。軸
突則從胞體的底部發出。錐體細胞是大腦皮質的主要傳出神經元。
選擇題
【A型題】
1C
2B
3B
4D
5D
6A
問答題
1(1)相同點:大腦皮質和小腦皮質均由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組成:
均含顆粒細胞、星形細胞
、籃狀細胞;均構成分層結構;均接受傳入纖維和發出傳出纖維。
(2)不同點:①大腦皮
質還含有錐體細胞、梭形細胞、水平細胞和上行軸突細胞等;小腦皮質還含有浦肯野細胞
o②大腦皮質由6層構成,即分子層、外顆粒層、外錐體層、內顆粒層、內錐體層和多形細
胞層;小腦皮質由3層構成,即分子層、浦肯野細胞層和顆粒層。③大腦皮質的傳入纖維為
來自丘腦,與第四層星形細胞形成突觸的感覺傳入纖維;小腦皮質的傳入纖維為起源于延
髓下橄欖核的攀緣纖維,主要起源于腦干和脊髓的苔葬纖維和來自腦干藍斑核的去甲腎上
腺能纖維。④大腦皮質的傳出纖維為下行至腦干及脊髓的投射纖維和分布到同側和對側腦
區的聯合纖維;小腦皮質的傳出纖維為由浦肯野細胞軸突組成的,終止于小腦白質神經核
的傳出纖維。
2大腦皮質的基本結構:
(1)大腦皮質有三類神經元:①錐體細胞,胞體呈錐形,軸突
自胞體底部發出,長者進入髓質,組成投射纖維或聯合傳出纖維。②顆粒細胞,胞體顆粒
狀,是中間神經元,構成皮質內信息貯存、加工和傳遞的局部環路。③梭形細胞,胞體梭
形,大梭形細胞的軸突進入髓質,組成投射纖維或聯合傳出纖維。
(2)大腦皮質的神經元是
以分層方式排列,一般從表面至深層分為六層,即分子層、外顆粒層、外錐體細胞層、內
顆粒層、內錐體細胞層和多形細胞層。
3脊髓灰質的基本結構:脊髓灰質分前角、后角和側角(胸腰段)。
(1)前角內有:
①a神經元胞體大,軸突較粗,其末梢分布到骨骼肌(梭外肌纖維);②7神經元胞體較小
,軸突較細,支配肌梭的梭內肌纖維。
(2)側角內的神經元是交感神經系統的節前神經元,其軸突終止于交感神經節。
(3)后角內有:①束細胞的軸突長,在白質內形成各種上行纖維束,至腦干、小腦和丘腦;
②中間神經元軸突長短不一,但都不離開脊髓。
第9章眼和耳(-)名詞解釋
1黃斑位于眼球后極正對瞳孔的視網膜部,中央有中央凹,此處只有色素上皮細胞
和視錐細胞兩層,視錐細胞與雙極細胞?對一排列,視覺敏銳,稱中心視覺。
2角膜為眼球前方1/6的纖維膜,由上皮、前界層、角膜基質、后界層、角膜內皮
五層構成。角膜透明,不含血管,具有屈光作用。
3視神經乳頭又稱視盤,位于視網膜后部黃斑鼻側,圓盤狀,呈乳頭狀隆起,
中央略凹,為視神經穿出處。此處無感光細胞,為生理性肓點。
4視網膜分為視部和盲部,視部為神經組織,由色素上皮層、視細胞層、雙極細
胞層和節細胞層構成。其上有黃斑和視盤兩個特殊的部位。前者是感光最敏銳的部分;后者
是視神經穿出處。
5位覺斑為橢圓囊外側壁和球囊前壁黏膜斑塊狀的局部隆起,由支持細胞和毛細
胞組成,為感受靜止狀態和直線變速運動的感受器。
6中央凹是視網膜黃斑正中央的凹陷,為視網膜最薄的部位,只有色素上皮細胞
和視錐細胞。相應的雙極細胞和節細胞均斜向外周排列,故到達此處的光線可直接落在視錐
細胞匕加之細胞之間為一對?的聯系,故為視覺最敏銳的部位。
選擇題【A型題】
1D
2D
3A
4D
5B
問答題
1眼的屈光系統具有屈光作用,
由角膜、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組成,這些結構透明而無血管分布。角膜占外膜前1/6,富
含神經末梢,但無血管,故損傷時疼痛明顯,愈合后往往遺留白斑,影響光的進入,引起失
明。房水為無色透明液體,位于眼房內,由睫狀體產生,自后房經瞳孔進入前房,然后經虹
膜角膜角進入鞏膜靜脈竇,再匯入眼靜脈。房水除屈光作用外,還能營養角膜、晶狀體及維
持眼內壓。若房水回流受阻,會引起眼內壓增高,稱青光眼。晶狀體在虹膜與玻璃體之間,
呈雙凸透鏡狀。不含血管神經,為眼屈光系統的主要結構,晶狀體凸度的變化,可使物像清
晰成像于視網膜上。晶狀體凸度受睫狀肌收縮和舒張所調節,是惟?可調節的屈光裝置。晶
狀體因病變而混濁,稱白內障。玻璃體為膠質物質,充填于晶狀體和視網膜之間,除屈光
作用外,尚有支撐視網膜的作用。
2房水由睫狀體血管濾過并由非色素上皮分泌,房水分泌到后房,經瞳孔流入前房
,經虹膜角膜角處的小梁網入鞏膜靜脈竇,再山睫狀前靜脈導出.
3(1)角膜是纖維膜的前1/6部分,從前至后分為5層:①角膜上皮,為未角化的
復層扁平
4螺旋器的結構和功能:
(1)螺旋器是膜蝸管基底膜上呈螺旋狀的膨隆結構,由支持細胞和毛細胞組成。①支持細胞
:主要有柱細胞和指細胞。柱細胞基部較寬,中部細長,排列為內、外兩行,分別稱內、外
柱細胞。內、外柱細胞在基底部和頂部彼此連接,中部分離,圍成?條三角形的內隧道。指
細胞分內、外指細胞,呈杯狀,頂部凹陷,支托毛細胞。②毛細胞:是感覺細胞,分為內、
外毛細胞。內毛細胞1歹外毛細胞3?4歹U,分別坐落在內、外指細胞上。毛細胞頂部
有數十根排列規則的靜纖毛,底部有神經末梢與之相連。
(2)螺旋器是聽覺感受器,可隨基底膜的振動而振動,使得毛細胞的靜纖毛因蓋膜的位置發
生變化而彎曲,從而產生電位變化,通過耳蝸神經傳入中樞,產生聽覺。
第10章循環系統名詞解釋
1P細胞也稱結細胞、起搏細胞。位于竇房結和房室結,細胞較小,細胞間無閏盤
,是形成心臟起搏沖動的細胞。
2心瓣膜是心內膜突向心腔而成的薄片狀結構,瓣膜表面被覆以內皮,中間為致密
結締組織。瓣膜與心骨骼的纖維環連接,其功能是阻止血液逆流。
3心骨骼是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間,由致密結締組織組成的支持性結構。心房和心室
的心肌分別附著于心骨骼,兩部分心肌不相連,心瓣膜也附著于該處。
選擇題【A型題】
1A
2B
3C
4E
5A
6A
7C
8A
9E
問答題
1①大動脈的功能特點:是具有很大的彈性,在心臟收縮而射血時,其管壁伸
張、管腔
擴大,從而使心臟收縮時的血壓不致太高;當心臟舒張時,其管壁彈性回縮,從而使心臟舒
張時的血壓不致太低。所以,大動脈具有調節血壓的功能特點。②中動脈的功能特點:是
受自主神經的調節而收縮和舒張,使管腔擴大或縮小,從而調節血液的通過量。③小動脈
的功能特點:是通過改變管腔的大小而增加或減少血液循環的外周阻力,從而調節血壓。
2①連續毛細血管:內皮相互連續,細胞間有緊密連接,基膜完整,胞質中有很
多吞飲小泡。連續毛細血管分布于結締組織、肌組織、中樞神經系統、胸腺和肺;②有
孔型毛細血管:內皮不含核的部分很薄,有許多橫穿細胞的內皮窗孔,并常有隔膜封閉。
內皮外一般有連續的基膜。有孔型毛細血管主要分布于胃腸黏膜、某些內分泌腺和腎血管球
;③血竇:管腔較大,形態不規則,內皮細胞間常有較大的間隙,基膜不完整或缺乏。血竇
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某些內分泌腺。
3心臟傳導系統由竇房結、房室結、房室束、房室束的左右分支、浦肯野纖維組成
=主要有三種細胞:結細胞、移行細胞和束細胞(又稱浦肯野纖維)。
4內皮細胞游離面有胞質突起,表面覆以細胞衣
,相鄰細胞間有緊密連接和縫隙連接,胞質內有發達的RER、高爾基復合體、SER,有豐富
的
吞飲小泡,成束的微絲及W-P小體。內皮細胞形成循環管道光滑面,利于血液流動,與基板
構成通透性屏障,微絲收縮可調節細胞間隙大小,影響血管通透性。吞飲小泡參與血液與組
織之間的物質轉運。合成和釋放FVID參與止血過程。
10血液與腦組織之間存在的屏障叫血-腦屏障。它是由毛細
血管內皮之間的緊密連接、內皮外面的基膜、周細胞以及星形膠質細胞突起的腳板圍繞而形
成的。
第11章皮膚
名詞解釋
1非角質形成細胞包括黑素細胞、朗格漢斯細胞和梅克爾細胞三種。它們分散存在
于表皮
深層的角蛋白形成細胞之間。黑素細胞數量較其他兩種多,除了表皮外,在毛囊和皮下組織
也有分布。細胞體形較大,多突起,分散在基底層和棘層的角質細胞間,黑素細胞具有合成
和釋放黑素顆粒的功能,黑素顆粒能吸收紫外線,保護深部組織。此外,人種皮膚和毛發的
顏色也與黑素細胞的數量有關。梅克爾細胞體積較小,主要存在于基底層細胞間,細胞核不
規則,在細胞底部可與感覺神經末梢形成突觸樣結構。目前認為梅克爾細胞是一種感覺細胞
。朗格漢斯細胞呈星形多突起,主要分散于棘層細胞間,胞質淡染,與角蛋白形成細胞不形
成橋粒連接,細胞屬單核吞噬細胞,在皮膚免疫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可識別、捕捉、處理
和傳遞侵入皮膚的抗原物質。
2黑素顆粒是在黑素細胞內由黑素體轉化生成的一種色素顆粒。黑素細胞
內有長圓形的黑素體。它由高爾基復合體形成,有膜包裹,內含酪氨酸酶,可將酪氨酸轉化
為黑素,當黑素體內充滿黑素即為黑素顆粒。黑素顆粒不僅見于黑素細胞體內,也可轉移到
表皮深層的角蛋白形成細胞質內。黑素顆粒的多少與皮膚顏色深淺有關。黑素能吸收紫外線
,保護深層組織免受輻射損傷。
3角質形成細胞是構成表皮基底層至角質層的主要細胞。在基底層的為基底細胞,
屬于干細胞,不斷增殖;在角質層的角質細胞為終末細胞,是表皮屏障功能的體現者,它們
不斷脫落;在棘層的棘細胞、顆粒層細胞和透明層細胞為過渡性細胞,它們不斷合成或形成
角蛋白、外皮蛋白、板層顆粒和透明角質顆粒,并不斷向表面推移,最終演化為角質細胞。
4朗格漢斯細胞散在分布于表皮棘層,細胞具有樹枝狀突起,胞質內有特征性的伯
貝克顆粒。在HE染色切片上,細胞呈圓形,核深染,胞質清亮。朗格漢斯細胞能捕獲皮膚
中
的抗原物質,處理后形成抗原肽MHC復合物,然后細胞游走進入毛細淋巴管,隨淋巴流
遷
至淋巴結,將抗原提呈給T細胞,引發免疫應答。因此,朗格漢斯細胞是一種抗原提呈細胞
,在對抗侵入皮膚的病原微生物、監視癌變細胞及排斥移植的異體組織中起重要作用。
5真皮乳頭為真皮淺層的結締組織向表皮形成的乳頭狀突起,其內含有豐富的
毛細血管,有的可見觸覺小體。真皮乳頭擴大了真皮和表皮的連接面,有利于二者牢固連接
和表皮細胞從真皮獲取營養。
選擇題【A型題】
1E
2C
3C
4B
問答題
1表皮角質細胞的形成、遷移和脫落的具體過程:①表皮角質細胞是表皮角質
形
成細胞增殖、分化的最后階段。構成角質層的角質細胞已完全角化,干硬均質狀,核退化消
失。胞質內充滿粗大的角蛋白絲束及富含組氨酸的蛋白質均質狀物。胞膜內面沉積著堅硬的
外皮蛋白。角質層的角質細胞間隙內則充滿脂質構成的膜狀物。表皮從基底至表面五層細胞
的結構特點就是分化形成角質細胞的具體過程,故統稱為角質形成細胞。②表皮角質細胞
分化形成始于基底層細胞。基底層細胞是表皮的干細胞,不斷分裂增殖。新的細胞向表層推
移、分化以補充脫落的表層角質細胞。角蛋白絲也最早出現于該層細胞胞質內。③推移至
棘細胞層時,胞質內角蛋白絲增多成束。胞膜內側開始沉積合成的外皮蛋白,使胞膜增厚。
此外,也開始合成富含脂質的板層顆粒,并以均質膜狀物排放至細胞間隙。④推移至顆粒
層細胞,細胞變扁,核退化。板層顆粒進一步增多并釋放脂質至細胞間隙。此外,也開始合
成富含組氨酸的,無膜的透明角質顆粒。角蛋白絲增多成束,并浸埋在均質狀的透明角質顆
粒內。⑤顆粒層細胞再向表面推移,則分化形成為角質細胞。至淺層角質細胞時,棘細胞
間開始出現的橋粒則消失,細胞間連接松散,最后脫落成皮屑。
2皮脂腺分布于毛囊與豎毛肌之間,其分泌部呈泡狀。腺泡周圍部的細胞小,染色
深。中央部細胞大,呈多邊形,著色淺,含大量脂滴,細胞核固縮。導管短,由復層扁平上
皮構成,開口于毛囊上段或皮膚表面。皮脂腺分泌脂滴。
第12章免疫系統
名詞解釋
1胸腺皮質的毛細血管及其周圍結構具有屏障作用,稱為血一胸腺屏障,由下列數
層構成:①連續型毛細血管,其內皮細胞間緊密連接;②內皮周圍有連續的基膜;③血管周
隙,內有巨噬細胞;④上皮基膜:⑤一層連續的胸腺上皮細胞。血液內一般抗原物質和某些
藥物不易透過此屏障,這對維持胸腺內環境的穩定、保證胸腺細胞的正常發育起著極其重要
的作用。
2初始淋巴細胞是指剛由中樞淋巴器官培育并進入外周淋巴器官和淋巴組織內的
淋巴細胞,它們仍保持靜息狀態,一旦受到相應抗原的刺激,即可轉化為大淋巴細胞,并增
殖分化成為效應細胞或記憶細胞。
3在腭扁桃的復層扁平上皮細胞之間,有許多間隙和通道,其內充滿許多淋巴細胞
,構成一種淋巴細胞對上皮的浸潤,這樣的上皮稱為淋巴上皮組織。
4淋巴小結主要是由B細胞聚集而成的橢圓形淋巴組織。在受抗原刺激后,小結增
大,中央出現淺染的生發中心,內有許多呈分裂相的B細胞,還有巨噬細胞、濾泡樹突狀細
胞和Th細胞等。有生發中心的稱為次級淋巴小結,而沒有生發中心的稱初級淋巴小結。山
次
級淋巴小結中產生出針對該抗原的幼漿細胞和記憶性B細胞。
5淋巴組織是一種復合組織,它以網狀組織為支架,網孔中充滿大量淋巴細胞和
其他免疫細胞。根據其細胞成分、結構和作用不同,通常區分為彌散淋巴組織和淋巳小結。
6樹突狀細胞是一種抗原提呈細胞,包括血液DC,表皮和消化管上皮內的朗格漢
斯細胞,心、肝、肺、腎、消化管內的間質DC,淋巴結內的面紗細胞,淋巴器官和淋巴組
織
中的交錯突細胞等。多數具有樹枝狀突起,細胞表面有大量MHCII類分子。DC主要以吞
飲方式捕獲可溶性蛋白抗原,其抗原提呈能力強于巨噬細胞。
7細胞毒性T細胞是T細胞的一個亞群,當與靶細胞的抗原結合后,能釋放穿孔素
,分泌顆粒酶,從而直接攻擊帶異抗原的腫瘤細胞、病毒感染細胞和異體細胞。
8胸腺上皮細胞又名上皮性網狀細胞,構成胸腺的支架并分泌胸腺激素,為T細
胞的發育提供獨特的微環境。某些皮質內上皮細胞還成為哺育細胞,部分髓質上皮細胞還構
成胸腺小體。
9胸腺依賴區為在淋巴結皮質深層的彌散淋巴組織,即副皮質區。主要由T細胞
組
成,此外還有交錯突細胞、巨噬細胞和少量B細胞。該區內有高內皮毛細血管后微靜脈。在
脾臟,胸腺依賴區為動脈周圍淋巴鞘。
(-)填空題
1(1)暗區(2)明區
2(1)B淋巴細胞(2)骨髓(3)骨髓依賴區
3(1)被膜下(2)小梁周(3)被膜下(4)小梁
4(1)連續性毛細血管內皮(2)內皮基膜(3)血管周隙(4)胸腺上皮
基膜(5)胸腺上皮細胞的突起
(三)選擇題【A型題】
1B
2E
3E
4B
5C
問答題
1抗原提呈細胞是指能捕獲和處理抗原,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復合物,將抗原肽
提呈給T細胞,使其激活、增殖的一類免疫細胞。主要有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等,而處理
呈遞抗原能力強的是樹突狀細胞。其數量很少,但分布很廣,表面都有大量MHCH類分
子
多數具有樹枝狀的突起,主要以吞飲方式捕獲可溶性蛋白抗原,其抗原提呈能力強于巨噬細
胞。這類細胞包括血液樹突狀細胞,表皮內的朗格漢斯細胞和消化管上皮內的微皺褶細胞,
心、肝、肺、腎、消化管內的間質樹突狀細胞,淋巴內的面紗細胞,淋巴器官和淋巴組織中
的交錯突細胞等。它們是同一種細胞在不同階段的表現形式。這類細胞來源于骨髓,進入血
液后形似單核細胞即為血液樹突狀細胞,經血液循環進入表皮和心、肝、肺、腎等器官后,
演變為朗格漢斯細胞和上述器官內的間質樹突狀細胞。它們捕獲處理抗原后,表面具有抗原
肽MHC分子復合物的樹突狀細胞遷移入淋巴,突起變為菲薄的片狀,即面紗細胞,再轉
移
到
淋巴器官或淋巴組織的T細胞區,進一步成熟為交錯突細胞,其壽命只有數天,然后凋亡。
2細胞免疫應答和體液免疫應答常同時發生。當抗原進入淋巴結和脾后,巨噬細胞
和交錯突細胞可捕獲和處理抗原,并提呈給具有相應抗原受體的初始T細胞和記憶性T細胞,
后者在淋巴結的副皮質區和脾的動脈周圍淋巴鞘增殖分化,導致這兩種結構明顯增厚,效應
T細胞輸出增多,引發細胞免疫。B細胞在接觸抗原后,在Th細胞的輔助下于淋巴結的淺層
皮質和脾的白髓增殖分化,該部位淋巴小結增多增大,髓索(在淋巴結)和脾索中漿細胞增多
,行使體液免疫應答,產生大量的抗體進入淋巴或血液。
3比較淋巴結和脾在結構和功能上的區別:
(1)結構:淋巴結和脾都屬于周圍淋巴
器官,器官實質均以淋巴組織為主要成分,都有被膜和小梁。但它們的結構有下述不同:①
淋巴結實質由皮質、髓質及淋巴竇組成。皮質位于周邊,分為淺層和深層,髓質位于中央;
而脾實質則由白髓和紅髓組成,白髓區分為動脈周圍淋巳鞘和脾小結,散在于紅髓內,白髓
和紅髓之間為邊緣區。②淋巴結的淋巴小結位于皮質淺層;而脾淋巴小結散在,且伴有中央
動脈。③彌散淋巴組織在淋巴結構成皮質深層和條索狀的髓索;而脾索則位于紅髓的脾竇之
間,且淋巴組織內含大量血細胞。④淋巴結內有淋巳竇。皮質淋巴竇有輸入淋巴管通入,髓
質淋巴竇則與輸出淋巴管相通;而脾內為血竇。淋巳竇和血竇各有特點。⑤牌的被膜和小梁
較發達,且含平滑肌。
(2)功能:淋巴結和脾都屬周圍淋巴器官,產生淋巴細胞,同為免疫
應答的場所。但淋巴結過濾淋巴液,對淋巴液內的抗原產生免疫應答;而脾是血液濾過器,
對血液內的抗原產生免疫應答并能造血和儲血。
4淋巴組織按形態可分兩類,即彌散淋巴組織和淋巴小結。彌散淋巴組織無固定的
形態,
是以網狀細胞和網狀纖維為支架,網孔中分布大量松散的淋巴細胞,與周圍的結締組織無明
顯分界,其中除含有大量T、B淋巴細胞外,還有漿細胞和巨噬細胞等。淋巴小結為圓形或
橢
圓形密集的淋巴組織,小結的形態明顯,境界清楚,除含有大量的B淋巴細胞外,還有少量
的T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等。受抗原刺激后,小結中央出現淺染的生發中心。一個典型的次
級淋巴小結的生發中心由內向外可分為暗區、明區和帽三部分。
5(1)淋巴結的主要功能是過濾淋巴液和進行免疫應答,與此功能相應的結構特
點是:被膜中有數條輸入淋巴管并注入皮質淋巴竇,皮質淋巴竇與髓質淋巴竇相通并構成淋
巴循環網,最后匯入輸出淋巴管,從淋巴結門鉗淋巴結。淋巴結的實質主要由淋巴組織構成
,包括皮質內的淋巴小結、副皮質區和髓質中的髓索。淋巴組織中的T淋巴細胞、B淋巴細
胞
、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與淋巴竇中的淋巴液只隔一層很薄的竇壁,易于進行過濾淋巴液和免
疫應答功能。
(2)脾的主要功能是濾血、免疫應答和調節循環血量。與此功能相應的結構特
點是:被膜很厚,小梁發達,內含大量平滑肌纖維,這些平滑肌纖維的收縮和舒張,可減少
或增大脾內的血容量,從而調節循環血量。脾的血液循環很發達,有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形
式的血液循環通路,脾實質由白髓和紅髓構成,均以淋巴組織為主,淋巴組織中的T淋巴細
胞、B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能夠通過開放式循環與血液直接接觸,行使濾血和免
疫應答的功能。
(3)胸腺的主要功能是分化發育T淋巴細胞,分泌多種細胞因
子進行免疫調節。與此功能相應的結構特點是:胸腺為中樞淋巴器官,其實質主要是淋巴組
織,主要由兩類細胞構成,即胸腺細胞和基質細胞。胸腺細胞是T淋巴細胞的祖細胞或前體
細胞,基質細胞則構成了胸腺細胞分化發育的微環境,并分泌胸腺素、胸腺生成素、B2
微球蛋白等細胞因子,促進胸腺細胞分化發育為T淋巴細胞。胸腺由若干分隔不完全的胸腺
小葉構成,每個小
葉又由周圍的皮質和中央的髓質構成,T淋巴細胞的分化發育主要在皮質
中完成,因而,皮質中的胸腺細胞密集,髓質中稀疏,且主要是成熟的T淋巴細胞。皮質中
還存在血一胸腺屏障,將血液與胸腺細胞隔離開來,防止血液中的抗原
物質影響胸腺細胞的分化發育過程。
第13章內分泌系統(一)名詞解釋
1濾泡上皮細胞是甲狀腺濾泡的組成細胞。具有合成含氮類激素的細胞超微結構特
點,即粗面內質網、高爾基復合體發達,有分泌顆粒,可以分泌甲狀腺激素。
2旁分泌內分泌細胞分泌的激素或激素樣物質,通過其受體直接作用于鄰近的細胞
,調節鄰近細胞的功能活動,這種分泌活動稱為旁分泌。
3球狀帶位于腎上腺皮質,細胞具有合成類固醇激素的超微結構特點,分泌鹽皮質
激素。
4嗜銘細胞位于腎上腺髓質,也稱髓質細胞。分腎上腺素細胞和去甲腎上腺素細胞
兩種,分別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
(-)填空題
1(1)甲狀旁(2)主(3)甲狀旁腺激素(4)甲狀(5)濾泡旁
(6)降鈣素
2(1)單層立方(2)膠體(3)甲狀球蛋白(4)糖蛋白
3(1)嗜酸性細胞(2)嗜堿性細胞(3)嫌色細胞(4)生長激素(5)催乳激素
(6)促甲狀腺激素(7)促腎上腺激素(8)促性腺激素
4(1)促甲狀腺激素細胞(2)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細胞(3)促性腺激素細
胞(4)促甲狀腺激素(5)促腎上腺激素(6)促性腺激素(7)生長激素細胞(
8)催乳激素細胞(9)生長激素(10)催乳激素
(三)選擇題【A型題】
1B2C3B4A5A
簡答題
1由大腦動脈環發出垂體上動脈從結節部進入神經垂體的漏斗,在該處形成祥狀的
竇狀毛細血管網即第一級毛細血管網。這些毛細血管網再經垂體門微靜脈匯集成第二級毛細
血管網。垂體門微靜脈及其兩端的一、二級毛細血管網共同構成垂體門脈系統。下丘腦分泌
的釋放激素和釋放抑制激素經過此系統運送到腺垂體遠側部,調節此處的功能活動。
2除內分泌腺外,機體的其他器官中也散布著大量的內分泌細胞,這些細胞具有共
同的生
物化學特性,即細胞內含有胺,或具有攝取胺前體并進行脫竣反應的能力,故將這些細胞統
稱為攝取胺前體脫段細胞(APUD細胞)。后來的研究發現,這些內分泌細胞與神經細胞在生
化
特性、形態特征和胚胎來源等方面關系非常密切。有些神經元也具有內分泌功能,稱分泌性
神經元。目前將分泌性神經元和APUD細胞統稱為彌散神經內分泌系統。這一概念的提
出
,使
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這兩大調節系統統一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至今已知屬于這一系統的細
胞已有50多種,可分為中樞和周圍兩大部分:①中樞部分包括下丘腦一
垂體軸的細胞(下丘
腦弓狀核、視上核、室旁核的分泌性神經元,以及腺垂體遠側部和中間部的內分泌細胞等)
和松果體。②周圍部分包括胃、腸、胰、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內分泌細胞,以及甲狀腺
的濾泡旁細胞、甲狀旁腺主細胞、腎上腺髓質的嗜倍細胞、血管內皮細胞、部分心肌細胞和
平滑肌細胞等。
3腎上腺分皮質和髓質。皮質由淺到深分為:①球狀帶:分泌鹽皮質激素;②
束狀帶:
分泌糖皮質激素;③網狀帶:分泌雄激素和少量糖皮質激素。髓質細胞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
腎上腺素。
第14章消化管
(-)名詞解釋
1腸絨毛是由腸上皮和固有層伸向腸腔的突起,固有層結締組織內有中央乳糜管、有孔
型
毛細血管和散在平滑肌細胞。腸絨毛進一步擴大了小腸內表面,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2黏液一碳酸氫鹽屏障:由胃上皮表面黏液細胞分泌的含高濃度HCO
-3的不可溶性黏液
,覆蓋于上皮表面而形成。黏液層將上皮與胃液中的胃蛋白前隔離,而高濃度HCO-3
使
局部pH為7,既抑制了酶的活性,又可中和滲入的鹽酸,從而使胃黏膜免受損傷。黏液產生
減少、或鹽酸分泌過多,屏障受到破壞,都會導致胃組織的自我消化,形成胃潰瘍。
3帕內特細胞位于腸腺底部,胞質內含有嗜酸性顆粒,可以分泌溶菌酶、鋅酶、肽酶,溶
菌酶能溶解細菌的細胞壁。
4十二指腸腺為十二指腸黏膜下層內的復管泡狀的黏液性腺,分泌黏稠的堿性黏
液,能中和胃酸保護腸黏膜,并可產生表皮生長因子,促進小腸上皮細胞增殖。
5微管泡系統為泌酸細胞內分泌小管周圍存在的表面光滑的小管和小泡,其膜結構與細胞
頂面及分泌小管相同,是分泌小管膜的貯備形式。
6微皺褶細胞散在分布于回腸集合淋巴小結內側的黏膜上皮中,其游離面有微皺褶和短小
微絨毛,基底面質膜內陷形成,較大的穹隆狀凹腔,內含多個淋巴細胞,下方基膜不
完整。該細胞光鏡下難分辨,電鏡下可見其胞質中有豐富的囊泡。微皺褶細胞可攝取腸腔
內抗原物質,以囊泡的形式轉運并傳遞給下方的淋巴細胞,引發免疫應答。
7中央乳糜管是小腸絨毛中軸固有層內的1?2條縱行毛細淋巴管,以盲端起始于絨毛
頂部,匯集于黏膜下淋巴管從。中央乳糜管管腔較大,內皮細胞間隙寬,無基膜,通透性
大。小腸吸收細胞釋出的乳糜微粒進入此管運送。
(二)填空題
1.(1)黏膜層(2)黏膜下層(3)肌層(4)外膜(5)上皮(6)固有層(7
)黏膜肌
2(1)上皮(2)固有膜(3)細胞膜(4)細胞質
3(1)中央乳糜管(2)毛細血管網(3)縱行平滑肌
4(1)吸收細胞(2)杯狀細胞(3)內分泌細胞(4)干細胞(5)帕
內特細胞
(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跨國企業專有技術轉讓合同范本
- 2025設備采購合同機務高壓風機
- 船舶融資租賃合同
- 2025年共同經營合同協議書
- 《2025財務專項貸款合同》
- 購買足球捐款協議書
- 不良債權處置協議書
- 2025年03月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審計局面向社會公開招聘1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南昌高新區某單位服務外包人員公開招聘4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四川省巴中市達標名校2025年初三下期末模擬聯考英語試題含答案
- 母乳喂養知識理論知識考核試題及答案
- 重癥醫學科診療常規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2022年中考一模化學試題含解析
- 糧油倉庫工程驗收規程
- DBJ51T 196-2022 四川省智慧工地建設技術標準
- 《歸去來兮辭(并序)》 全省一等獎 教學課件
- 自動化生產線運行與維護完整版課件(全)
- 贛美版 二年級下冊美術 第3課 畫房子 課件(12張PPT)
- 核電廠運行規程3
- 現澆箱梁支架施工方案(共87頁結構圖多附現場照片)
- 自學考試——軍人心理咨詢與治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