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單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02練基礎(2022·河南平頂山·八年級期末)1.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時,原來遺留下來不多的工業70%集中于占全國面積不到12%的東部沿海狹長地帶;“一五”期間,蘇聯援建的156個大型項目中80%在內地,694項重點工程有472項在中西部,占68%。這說明“一五計劃”()A.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 B.使工業體系全面建立C.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 D.使工業布局得到調整【答案】D【解析】【詳解】據題意并結合所學可知,經過一五計劃,我國工業集中于沿海地區的局面得到改善,內地和中西部地區的工業得到發展,這說明一五計劃使工業布局得到調整,D項正確;一五計劃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在題干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一五計劃使工業體系初步建立而非全面建立,排除B項;一五計劃初步奠定了我國工業化的基礎,并沒有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排除C項。故選D項。(2022·河北唐山·八年級期末)2.下表是某同學對某一事件做的課堂筆記內容。該內容反映的主題是()(1)時間:1953年-1957年(2)主要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3)主要成就:武漢長江大橋、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4)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A.國有企業改革 B.三大改造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一五”計劃【答案】D【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從1953年至1957年,我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成就有: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D項正確;國有企業改革的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的活力,A項排除;三大改造發生在1953—1956年,B項排除;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于1978年,C項排除。故選D項。(2022·天津濱海新·八年級期末)3.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非常重視西藏地區建設,下列哪項是在“一五”計劃期間完成的()A.西藏和平解放 B.建成京滬鐵路C.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 D.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設【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1953-1957年實施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成就包括:鞍山鋼鐵公司、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沈陽飛機制造廠、寶成鐵路、鷹廈鐵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武漢長江大橋,C項正確;西藏和平解放是在1951年,排除A項;京滬鐵路是在2011年開通運營,排除B項;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設與一五計劃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2021·湖南郴州·八年級期末)4.一年一度的“兩會”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它見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與完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A.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全國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國家大事。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因此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B項正確;1982年12月4日,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上正式通過并頒布,排除A項;《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在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排除C項;《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在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排除D項。故選B項。(2022·四川達州·八年級期中)5.下列事件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改變的有()①鴉片戰爭②辛亥革命③五四運動④新中國的成立⑤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④⑤【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變化,由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開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時期,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變社會性質的是①④⑤,D項正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中國經濟、文化與社會風俗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②辛亥革命沒有改變社會性質,排除A項;③五四運動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排除B項;②辛亥革命沒有改變社會性質,排除C項。故選D項。(2022·海南·海口市第七中學八年級期中)6.下面為“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經濟成分變化表”,該表說明()時間成分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公私合營經濟個體經濟資本主義經濟1952年19.1%1.5%0.7%71.8%6.9%1956年32.2%53.4%7.3%7.1%0A.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 B.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 D.“大躍進”運動的掀起【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經濟成分變化表可知,到1956年,我國的國營經濟和合作社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這是三大改造的結果,這也說明了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從此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A項正確;1958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展,排除B、D項;1978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排除C項。故選A項。(2022·河北邢臺·八年級期末)7.如圖所示物件的出現,所承載的直接史實是()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 B.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C.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 D.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題干圖片信息“公私合營”可知所承載的直接史實是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3年,我國開展對農業、手工業和私營工商業的三大社會主義改造,其中對私營工商業的改造實行和平贖買政策,采取公私合營的方式,D項正確;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與題干不符,排除A項;1953年,我國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1958年黨和政府輕率發動人民公社化運動,片面追求農村生產關系的公有化程度,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2022·甘肅酒泉·八年級期中)8.中共中央明確將中共八大作為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這是因為該會議()A.通過了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B.客觀分析了當時的主要矛盾C.作出改革開放偉大決策 D.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意和所學知識可知中共八大于1956年在北京召開,會上正確分析了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國階級關系和國內矛盾的變化,大會指出國內主要的矛盾已經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B項正確;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通過了我國的第一部憲法,排除A項;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做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排除C項;1987年黨的十三大系統的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排除D項。故選B項。(2022·河北唐山·八年級期末)9.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有過曲折和失誤。下列屬于“曲折和失誤”的是()①“一五計劃”②“大躍進”③人民公社化運動④“文化大革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詳解】1958年,在經濟領域發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這反映了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1966-1976年發動的文化大革命也是社會主義探索建設中出現的失誤。②③④符合題意,C項正確;“一五計劃”不屬于社會主義建設“失誤”,①不符合題意,排除A、B和D項。故選C項。(2022·河北唐山·八年級期中)10.下列歷史史實按出現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①西藏和平解放②人民公社化運動③文化大革命④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答案】D【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西藏和平解放的時間是1951年;②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時間是1958年;③文化大革命的時間是1966年到1976年;④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時間是1954年。所以正確的排列順序是①④②③,D項正確;A項順序排列錯誤,排除A項;B項順序排列錯誤,排除B項;C項順序排列錯誤,排除C項。故選D項。(2018·全國·八年級單元測試)11.時間擦亮了歷史的眼睛,歷史擦亮了我們的眼睛。邊讀邊想,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印、美人均鋼和電的產量對照表國家項目中國(1952年)印度(1950年)美國(1950年)鋼產量(千克)2.374538.3發電量(千瓦時)2.7610.92949材料二新中國成立后至20世紀末,我國糧食人均產量變化圖(1)依據材料一說說,為改變落后狀況,1953年黨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結果如何?(2)1949年到1957年糧食的增產與哪些因素有關?(3)依據材料二,導致我國1957—1962年糧食人均產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依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認識。【答案】(1)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2)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化。(3)“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失誤(或“左”的錯誤,以及三年自然災害)。(4)本小題答案不具唯一性,從經濟發展遵循客觀規律,實事求是等方面作答。【解析】【詳解】(1)根據材料一“中、印、美人均鋼和電的產量對照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發展國民經濟,從1953年起開始實行“一五”計劃,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至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超額完成,使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并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因此為改變落后狀況,1953年黨和政府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果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2)根據材料二“新中國成立后至20世紀末,我國糧食人均產量變化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1953年我國開始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引導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促進了農村生產的發展。因此1949年到1957年糧食的增產與新中國成立、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化因素有關。(3)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8年,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隨后出現的“大躍進”、“人民公社”運動。反映了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的愿望,但由于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不足,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加上當時自然災害嚴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因此導致我國1957—1962年糧食人均產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失誤等。(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們認識到,經濟建設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不能急于求成;要一切從實際出發,符合國情等。(2022·山東臨沂·模擬預測)12.下圖是“1953——1954年國家某重點工業基地示意圖”。觀察地圖,可以得到的信息有()①我國由農業弱國發展為工業強國②該工業基地位于我國東北地區③該基地以發展重工業為主④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重大成就⑤三大改造完成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答案】C【解析】【詳解】據“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等可知,題干描述的是一五計劃的內容。通過一五計劃,我國初步建立國家工業化的基礎,開始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①符合題意;根據地圖可知該工業基地位于我國的東北地區,東北地區距離蘇聯較近,便于承接蘇聯援助,②符合題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五計劃期間我國重點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的基礎,③符合題意;在黨的領導下,一五計劃期間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沈陽第一機床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④符合題意;⑤三大改造完成是1956年,題干圖示是1953-1954年,⑤不符合題意。所以C項正確,排除ABD項。故選C項。(2022·江西贛州·模擬預測)13.“一五”計劃期間,中共中央提出以下要求:一是在建設工作中一切部門都要堅決削減那些可以削減的事業撥款;二是有計劃地精減冗員,節約支出;三是動員黨政軍民特別是農民注意節約糧食,并使之成為一種良好的風氣。材料表明我國()A.厲行節約以保障“一五”計劃的實施 B.完成了三大改造C.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路線 D.優先發展重工業【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一五’計劃期間,中共中央提出以下要求:一是在建設工作中一切部門都要堅決削減那些可以削減的事業撥款;二是有計劃地精減冗員,節約支出;三是動員黨政軍民特別是農民注意節約糧食,并使之成為一種良好的風氣”分析可知,“一五”期間,中共中央提出的三點都是要求各行各業、各部門節約支出,把節約出的資金支持“一五”建設,A項正確;我國于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但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B項;1958年5月,在北京召開的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路線,排除C項;材料不能說明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排除D項。故選A項。(2022·安徽蚌埠·一模)14.1957年,一位外國專家參觀西安時,獲悉人口從解放初不足50萬增加到150萬。在訪問已建成的六家國營紡織廠中的一家時,他得知“該廠使用的每一件機器都是中國自造的”。他由此感到這座古城“重新興盛起來了”。這說明()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已全面展開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建立C.西安成為內地較早開放城市D.“一五”計劃初步改變社會面貌【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安“城市人口從解放初不足50萬增加到150萬”,說明工業化推動了城市化進程,1953年“一五”計劃開始實行,強調優先發展重工業,廣大農村和各行各業大力支援工業建設,大量勞動力涌入城市;一家國營紡織廠“使用的每一件機器都是中國自造的”,說明“一五”計劃時期西安工業化建設成效突出,1957年“一五”計劃提前超額完成,重型機器制造業等重要工業部門建立起來,初步改變了工業落后的社會面貌。綜上所述,“一五”計劃初步改變社會面貌,由此使他感到這座古城“重新興盛起來了”,D項正確;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與題干“1957年”不符,排除A項;1992年十四大正式確立“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1世紀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排除B項;改革開放后,西安成為內地省會開放城市,排除C項。故選D項。(2022·廣東·模擬預測)15.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一致通過憲法草案并正式公布,在隨后的兩個多月里,全國各界共有一億五千多萬人參加了憲法的討論,提出許多修改和補充意見。這體現了()A.人民利益得到實現 B.政治建設的民主性C.政治協商制度建立 D.人大代表的廣泛性【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可知,材料描述了1954年憲法草案公布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討論,并提出眾多修改意見。這表明憲法產生過程的特點是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體現了政治建設的民主性,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人民利益得到實現,排除A項;政治協商制度的初步確立是在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排除C項;題干只是描述了多少人參加了憲法的討論,不能說明人大代表的廣泛性,排除D項。故選B項。(2022·遼寧沈陽·模擬預測)16.1949年到1956年是一個過渡時期,這一階段完成了新民主主義時期向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過渡。1956年底,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B.“一五計劃”開始實施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1956年底,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所有制從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轉變,從而使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所以標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項正確;ABC項中的內容不是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排除。故選D項。(2022·湖南衡陽·模擬預測)17.下圖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曲折發展歷程示意圖。圖中A、B、C三處相對應歷史事件正確的是()A.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新中國成立 B.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一戰C.洋務運動、一戰、三大改造完成 D.甲午戰爭、辛亥革命、土地改革完成【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洋務運動期間民族工業興起;一戰期間民族工業出現了一個短暫春天;三大改造完成民族工業變成了集體經濟而消亡。C項正確;鴉片戰爭時期民族工業沒有出現,新中國成立時民族工商業仍然存在,一戰期間民族工業快速發展,排除AB項;甲午戰爭時期并不是民族工業興起的時期,排除D項。故選C項。
(2022·甘肅蘭州·模擬預測)18.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讓農產品滿足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求,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為此開展了下列哪一項運動()A.土地改革 B.農業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大躍進”運動【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土地改革后,分散經營影響農業生產的發展,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為此,我國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B項正確;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排除A項;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躍進”運動開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排除CD項。故選B項。(2020·貴州遵義·模擬預測)19.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有過曲折和失誤。下列屬于“曲折和失誤”的是()①三大改造②“大躍進”③人民公社化運動④“文化大革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不斷探索建設社會主義,在這一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失誤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由于黨和人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如何建設社上會主義缺少經驗,又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的一次嚴重失誤。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錯誤地認為,黨中央出現了修正主義,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為防止資本主義復辟,毛澤東發動了“文化大革命”,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了嚴重挫折,所以屬于“曲折和失誤”的是②③④,D項正確;而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排除ABC項。故選D項。(2022·廣東廣州·模擬預測)20.郭沫若在某一時期的一首詩歌:“八大煌煌決議,十九字,已將路線總結。鼓足干勁,爭赴上游須力!多快更兼好省,更增添,億噸鋼鐵。加緊地將社會主義建設。”由此可見,“某一時期”指的是()A.抗日戰爭時期 B.解放戰爭時期C.“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 D.文化大革命時期【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八大煌煌決議,十九字,已將路線總結。鼓足干勁,爭赴上游須力!多快更兼好省,更增添,億噸鋼鐵,加緊地將社會主義建設”可知,1958年,黨中央發動“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躍進”運動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計劃指標。在工業上,首先是要求鋼產量指標翻一番,還提出趕超英國的口號,為達到這一目標,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以大煉鋼鐵為中心的“大躍進”運動。在農業上,對糧食產量估計嚴重浮夸,各地的糧食畝產量,競相放高產“衛星”。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社會基層組織,建立人民公社的目的是企圖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產主義過渡,得出“某一時期”指的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C項正確;抗日戰爭時期,不符合題干材料,排除A項;解放戰爭時期,不符合題干材料,排除B項;文化大革命時期,不符合題干材料,排除D項。故選C項。(2022·廣西·三模)21.“我們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們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點進入共產主義。這往往使我們不能冷靜地分析主客觀方面的情況,從而違反客觀經濟發展的規律。”材料反映的是我國1958年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理過程中掀起的重大失誤()A.“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B.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C.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D.提出八字方針,調整經濟【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可知,由于建設社會主義缺乏經驗,又急于求成,1958年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一次嚴重失誤,破壞了我國的生產力,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給黨和國家造成建國以來未曾有過的經濟困難,A項正確;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是經濟建設取得成就,與材料表述不符,排除B項,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與題干表述無關,排除C項;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是為了解決我國國民經濟出現了嚴重困難,并非重大失誤,排除D項。此題選A。(2022·河南南陽·二模)22.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社會主義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