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技術標準_第1頁
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技術標準_第2頁
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技術標準_第3頁
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技術標準_第4頁
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技術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DB

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號:DBJ/T13-XXX-XXXX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備案號:J1XXXX-20XX

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技

術標準

Technicalstandardforprefabricatedconcreteencased

concrete-filledsteeltubecolumnstructures

202X-XX-XX發布202X-XX-XX實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

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

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技

術標準

Technicalstandardforprefabricatedconcreteencasedconcrete-filled

steeltubecolumnstructures

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號:DBJ/T13-XXX-XXXX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備案號:J1XXXX-20XX

主編單位:福建省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福建農林大學

批準部門: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實施日期:20XX年XX月X日

2024年福州

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發布省工程建設

地方標準《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技

術標準》的通知

閩建科(20XX)XX號

各設區市、平潭綜合實驗區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

由福建省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福建農林大學共同編制的

《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技術標準》,經組織審查,

批準為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號DBJ/T13-XXX-XXXX,

自20XX年XX月XX日起實施。在執行過程中,有何問題和意

見請函告省廳科技與設計處。

該標準由省廳負責管理,具體技術內容由主編單位負責解

釋。

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20XX年XX月XX日

3

前-B

根據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

于公布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業2022年第五批科學技術計劃項

目的通知》(閩建科[2022]33號)的要求,編制本標準。標準

編制組經廣泛的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國內外有關

標準,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編制了本標準。

本標準共分9章,主要內容有:1.總則;2.術語和符號;

3.基本規定;4.材料;5.結構設計;6.節點與連接;7.生

產與運輸;8.安裝;9.結構驗收。

本標準由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管理,委托福建建工

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福建農林大學負責對條文和具體技術內容的

解釋。在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將相關意見和有關資料

反饋給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上下店路15號,郵

編350002,E-mail:feiyu.liao@)。

主編單位:福建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福建農林大學

參編單位:

主要起草人員:陳宇峰廖飛宇

主要審查人員:

4

目次

1總則...................................................1

2術語和符號................................................2

2.1術語....................................................2

符號...................................................

3基本規定...................................................8

4材料..................................................10

4.1鋼材...................................................10

4.2混凝土.................................................10

4.3鋼筋...................................................11

4.4連接材料..............................................11

5結構設計..................................................13

一般規定13

5.2作用與作用組合.......................................13

5.3結構計算..............................................14

5.4疊合柱設計............................................15

5.5梁設計................................................25

6節點與連接.....???????

6.1???????????????????.???????

6.2柱與柱連接節點設計???????26

6.3梁柱連接節點設計…..……28

6.4柱腳節點設計......…?...36

7生產與運輸...............................................38

7.1一般規定..............................................38

7.2制作準備..............................................39

7.3構件制作..............................................42

5

7.4構件檢驗.........................................44

7.5運輸與堆放......................................46

8安裝................................................48

8.1一般規定.........................................48

8.2安裝準備.........................................49

8.3安裝.............................................50

9結構驗收............................................53

9.1一般規定......................…….53

9.2主控項目......................?????..54

9.3一般項目......................?????..56

附錄A栓焊和全螺栓連接連接節點設計…….58

附錄B單邊螺栓端板連接節點設計…?….?????..60

本標準用詞說明......................???????^5

71JIJ??????????????????????????????????????????????????????76

6

Contents

1GenralProvisions...........................................................................................1

2TermsandSymbols......................................................................................2

2.1Terms........................................................................................................2

2.2Symbols...................................................................................................3

3BasicRequirements......................................................................................8

4Material..........................................................................................................10

4.1Steel........................................................................................................10

4.2Concrete.................................................................................................10

4.3Reinforcement......................................................................................11

4.4ConnectionsMaterial.........................................................................11

5StructuralDesign.........................................................................................13

5.1GeneralRequirements........................................................................13

5.2ActionandActionEffect..................................................................13

5.3StructuralDesign................................................................................14

5.4PrefabricatedSteelTube-ReinforcedConcreteColumnDesign

??????????????????????????????????????????????????????????????????????????????????????????????????????15

5.5PrefabricatedFrameBeamDesign................................................25

6JointsandConnections.............................................................................26

6.1GeneralRequirements........................................................................26

6.2DesignofColumntoColumnJoints.............................................26

6.3DesignofBeamtoColumnJoints.................................................28

6.4DesignofColimnBaseJoints.........................................................36

7ManufacturingandTransportation.........................................................38

7.1GeneralRequirements........................................................................38

7.2ProductionPreparation.....................................................................39

7

7.3Manufacturing...........................................................................42

7.4Inspeation...................................................................................44

7.5TransportationandStorage.......................................................46

8Erection.............................................................................................48

8.1GeneralRequirements...............................................................48

8.2ErectionPreparation.................................................................49

8.3Erection......................................................................................50

9QualityAcceptance..........................................................................53

9.1GeneralRequirements...............................................................53

9.2DominantItems........................................................................54

?3alItems??????????????????????????????????????????????????????????????????????????5

AppendixA:Bolt-weldingandBoltedJointsDesign......................58

AppendixB:BlindBoltedEndPlateConnectionDesign..............60

ExplanationofWorkinginThisSpecification....................................75

ListofQuotedStandards.....................................................................76

8

1總貝IJ

1.0.1為滿足建筑工程的需要,使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

結構設計、構件制作和施工做到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經濟合

理,特制定本標準。

1.0.2本標準適用于采用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的福

建省工業與民用建筑和一般構筑物的設計、施工與驗收。

1.0.3本標準適用于圓形、矩形等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

結構。

1.0.4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的設計、施工和驗收除

應符合本標準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及行業現行有關標準的規

定。

2術語和符號

2.1術語

2.1.1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concreteencasedconcrete-filled

steeltubecolumn

由內部鋼管混凝土和鋼管外鋼筋混凝土疊合而成,簡稱疊合

柱。

2.1.2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UHPC)

以大量纖維增強來克服混凝土材料的脆性,兼具超高抗滲性

能和力學性能的纖維增強水泥基復合材料。

2.1.3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梁partially-encasedsteel-concrete

compositebeam

在開口截面鋼梁外周輪廓間包覆混凝土,通過抗剪連接件或

其它可靠措施保證鋼與混凝土共同工作,并在工廠預制化生產的

組合梁,簡稱PEC組合梁。

2.1.4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prefabricatedconcrete

encasedconcrete-filledsteeltubestructure

疊合柱與框架梁(即預制鋼筋混凝土梁、鋼梁、PEC組合

梁)組成的裝配式結構,簡稱裝配式疊合柱結構。

2.1.5含鋼管率steeltuberatio

疊合柱的鋼管面積與柱全截面面積的比值。

2.1.6含鋼管混凝土率CFSTratio

疊合柱的鋼管混凝土面積與柱全截面面積的比值。

2.1.7約束效應系數confinementcoefficient

構件截面中鋼管面積、鋼材抗拉(抗壓)強度設計值乘積與

鋼管內核心混凝土面積、核心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乘積之

比。

2

2.2符號

2.2.1作用效應和抗力

M—正彎矩設計值;

Mbua—鋼梁或部分包覆鋼-混凝土組合梁設計受彎承載力;

2Me—節點上下柱端截面順時針或反時針方向組合的彎矩

設計值之和;

Mf—翼緣承擔的彎矩;

M—全螺栓拼接節點的承載力;

Mu一截面受彎承載力設計值;

M*—腹板承擔的彎矩;

My—梁端彎矩;

N—疊合柱的軸力設計值;

No—鋼管混凝土短柱軸心受壓承載力設計值;

Mb—單個摩擦型高強螺栓承載力設計值;

此一全螺栓拼接處梁上翼緣平行于梁軸線的力;

P—高強螺栓設計預拉力;

Py—梁端剪力;

S—地震作用效應與其他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

5EK—罕遇地震作用標準值的效應;

SEhk—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的效應;

SEvk—豎向地震作用標準值的效應;

SGE—重力荷載代表值的效應;

Swk—風荷載標準值的效應;

V—剪力設計值;

V|一單個腹板螺栓的剪力;

Jue—風荷載或多遇地震標準值產生的樓層內最大彈性

層間水平位移;

Jup—彈塑性層間位移;

3

e—節點的轉角;

[ee]—彈性層間位移角限值;

[ep]—彈塑性層間位移角限值;

2.2.2材料力學性能

E—彈性模量;

區一鋼材的彈性模量;

£co—鋼管外混凝土彈性模量;

氏—鋼管內混凝土彈性模量;

區一鋼筋彈性模量;

Fbo.m—下部第m排螺栓的內力;

Feon—混凝土樓板與柱翼緣接觸面的局部抗壓承載力;

Fcp—連接的抗壓承載力;

Fcbf—鋼梁上翼緣所承受的壓力;

Fstp—鋼筋抗拉承載力;

&p,i—第i排螺栓的抗拉承載力;

A—鋼梁抗拉、抗壓強度設計值;

/bwy—鋼梁腹板的屈服強度;

4wv—考慮剪力影響的鋼梁腹板屈服強度;

晨;一鋼梁翼緣的屈服強度;

fck—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標準值;

/co—管外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

fcsy—鋼管壁的屈服強度;

few—鋼梁腹部混凝土抗壓強度設計值;

產一螺栓承壓強度設計值;

A—混凝土釉心抗拉強度設計值;

非一螺栓抗剪強度設計值;

fv、fy—鋼筋抗拉、抗壓強度設計值;

心v—箍筋或拉筋抗拉強度設計值;

4

G—剪切變形模量;

Ga—鋼管的剪切變形模量;

Geo—鋼管外混凝土剪切變形模量;

Gei—鋼管內混凝土剪切變形模量;

Vbw—作用在連接上的剪力;

Be—混凝土強度影響系數;

Txy—鋼梁腹板內的剪應力;

2.2.3幾何參數

A—鋼管全截面面積;

Aao—鋼管截面面積;

“ci—鋼管內混凝土截面面積;

4co—鋼管外混凝土截面面積;

B—全螺栓拼接連接梁反彎點到柱表面距離;

b一矩形截面疊合柱寬度;

%—鋼梁翼緣的寬度;

be—組合梁混凝土樓板的有效寬度;

dfc)oh—螺栓孔直徑;

兒—受壓區中心至鋼梁下翼緣中心的距離;

dec一鋼管內徑;

dcs—鋼管外徑;

h—截面高度;

九b—鋼梁的高度;

九bf—鋼梁腹板的高度;

八bw—鋼梁腹板的高度;

h—矩形截面疊合柱寬度;

九co—混凝土截面有效高度;

hs\—混凝土樓板的厚度;

—混凝土樓板和鋼管柱翼緣接觸處的厚度;

5

h0—梁翼緣形心之間的距離;

/—截面慣性矩;

/a—鋼管截面慣性矩;

/ci—鋼管內混凝土截面慣性矩;

/co—鋼管外混凝土截面慣性矩;

Zbo,l—上部第一排螺栓至鋼梁下翼緣中心的距離;

/bo,m—上部第m排螺栓中心至受壓中心的距離;

lr—鋼筋中心至鋼梁下翼緣中心的距離;

10—疊合柱長度;

訪一第i排螺栓與i+1排螺栓間的距離;

Pi—第1排螺栓中心至鋼梁下翼緣內表面的距離;

S—全螺栓拼接中心到柱表面距離;

Sat'Sac—受拉區鋼梁截面、受壓區梁截面對組合截面塑性中

和軸的面積矩;

tbw—鋼梁腹板的厚度;

tcs—鋼管壁的厚度;

次—翼緣的厚度;

Xb—柱壁兩列單邊螺栓孔中心水平向間距;對于圓截

面鋼管,Xb表示柱壁兩列單邊螺栓孔中心之間的水

平向弧長;

Xcsl—混凝土樓板的受壓區高度;

Xcbw—鋼梁腹板實際受壓高度;

%—組合截面中和軸至混凝土受壓邊緣的距離;

%cbf—鋼梁上翼緣受壓區高度;

%—柱壁單邊螺栓孔中心的豎向距離;

Zep—等效作用點至鋼梁下翼緣中心的距離;

4—第i排螺栓至鋼梁下翼緣中心的距離;

zr—混凝土樓板中有效縱向受力鋼筋至鋼梁下翼緣中

6

心的距離;

Pa—疊合柱鋼管含鋼管率;

Pv—疊合柱箍筋加密區的體積配箍率;

九一最小配箍特征值;

2.2.4計算系數及其他

%—受壓區混凝土壓應力影響系數;

fccwi—第i排螺栓處柱側壁抗拉剛度系數;

例行一第i排螺栓處柱翼緣壁抗拉剛度系數;

屋pi—第i排螺栓處端板抗拉剛度系數;

/Ceq—組合節點的等效抗拉剛度系數;

kr—混凝土樓板中有效縱向受力鋼筋的抗拉剛度系數;

—節點位置系數;

一截面形狀系數;

—端板形狀系數;

yEh—水平地震作用分項系數;

yEv—豎向地震作用分項系數;

兒一重力荷載分項系數;

yw—風荷載分項系數;

憶一地震作用的頻率系數;

入一風荷載的組合值系數;

%—連接系數;

%—傳力摩擦面數;

4—抗滑移系數;

f—鋼管約束效應系數

7

3基本規定

3.0.1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工程情

況、材料供應、構件運輸、安裝和施工的具體條件,合理選用結

構方案,做到安全、經濟和適用,同時注意結構的抗腐蝕性能和

耐火性能。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的安全等級和設計

使用年限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

50068確定。

3.0.2采用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的多層和高層建筑

的荷載及荷載組合,靜力荷載、風荷載和地震作用下的內力和位

移等計算,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建筑結構載規范》GB50009、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K《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

程》JGJ3和《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技術規程》JGJ99的有關規

定。采用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的桿塔結構的內力及位移

計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高聳結構設計規范》GB50135和

《構筑物抗震設計規范》GB50191等的有關規定。裝配式鋼管

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的抗震等級應根據其抗震設防類別、設防

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確定,并應符合《建筑抗震設計規

范》GB50011和《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1等國家現

行標準有關結構的規定。

3.0.3預制構件的設計應滿足標準化的要求,宜采用建筑信息化

模型(BIM)技術進行一體化設計,預制構件的鋼筋應與預留孔

洞、預埋件等相協調;預制構件的形狀、尺寸、重量等應滿足制

作、運輸、安裝各環節的要求;預制構件的配筋設計應便于工廠

化生產和現場連接。

3.0.4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中,預制構件的連接部

位宜設置在結構受力較小的部位,其尺寸和形狀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滿足建筑使用功能、模數、標準化要求;

8

2應根據預制構件的功能和安裝部位、加工制作及施工精

度等要求,確定合理的公差;

3應滿足制作、運輸、堆放、安裝及質量控制要求。

3.0.5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的質量驗收,應在材料

和結構等相關分項工程驗收合格的基礎上,進行質量控制資料檢

查、觀感質量驗收及結構性能檢驗。

9

4材,料

4.1鋼材

4.1.1鋼材的選用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

50017的有關規定。

4.1.2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的鋼材應符合下列規

定:

1鋼材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抗拉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大

于0.85;

2鋼材應有明顯的屈服臺階,且伸長率不應小于20%;

3鋼材應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合格的沖擊韌性。

4.2混凝土

4.2.1疊合柱鋼管內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40,鋼管外的

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30o

4.2.2疊合柱可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鋼管內的UHPC

強度等級不宜低于UC120,鋼管外的UHPC強度等級不宜低于

UC90,UHPC的原材料、施工、質量檢驗和驗收應符合相關現

行行業標準《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技術要求》T/CECS

10107-2020的有關規定,UHPC的配合比設計應符合國家標準

《活性粉末混凝土》GB/T31387-2015的有關規定。

4.2.3鋼管內混凝土宜采用自密實混凝土。自密實混凝土的配合

比設計、施工、質量檢驗和驗收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自密實混

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283的有關規定。

10

4.3鋼筋

4.3.1縱向受力鋼筋、箍筋的選用,以及鋼筋的屈服強度標準

值、極限強度標準值、抗拉強度設計值、抗壓強度設計值及彈性

模量取值,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的有關規定。

4.3.2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的受力鋼筋應符合下列

規定:

1宜采用延性、韌性和可焊性較好的鋼筋;

2縱向受力鋼筋和箍筋宜選用不低于HRB400級熱軋鋼

筋,箍筋也可選用HPB300級熱軋鋼筋;

3縱向受力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

值不應小于1.25,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準值的比

值不應大于1.3,且鋼筋在最大拉力下的總伸長率實測值不應小

于9%o

4.4連接材料

4.4.1焊接材料應符合下列要求:

1手工焊接采用的焊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非合金鋼

及細晶粒鋼焊條》GB/T5117或《熱強鋼焊條》GB/T5118的有

關規定,選擇的焊條型號應與主體金屬的力學性能相適應;

2自動或半自動焊接采用的焊絲和焊劑應與主體金屬的力

學性能相適應。焊絲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熔化焊用鋼絲》

GB/T14957的規定。

4.4.2焊縫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焊接規范》GB50661

的規定。焊縫的強度設計值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

準》GB50017的規定采用。

4.4.3連接緊固件應符合下列規定:

11

1普通螺栓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六角頭螺栓》GB/T

5782和《六角頭螺栓-C級》GB/T5780的規定;

2高強度螺栓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用高強度大六

角頭螺栓》GB"1228、《鋼結構用高強度大六角螺母》GB/T

1229、《鋼結構用高強度墊圈》GB/T1230、《鋼結構用高強度

大六角頭螺栓、大六角螺母、墊圈技術條件》GB/T1231或《鋼

結構用扭剪型高強度螺栓連接副》GB/T3632的規定。高強度螺

栓的預拉力和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數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

計標準》GB50017選用;

3高強單邊螺栓的選用及其力學性能應符合現行團體標準

《鋼結構用自鎖式單向高強螺栓連接副技術條件》T/CSCS

TC01-01-2018的相關規定;

4錨栓鋼材可采用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700

規定的Q235鋼,《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GB/T1591中規定的

Q355鋼、Q390鋼或強度更高的鋼材;

5栓釘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弧螺柱焊用圓柱頭焊釘》

GB/T10433的規定。

12

5結構設計

5.1一般規定

5.1.1采用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的建筑型體及其構

件布置的規則性,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GB50011的規定。

5.1.2疊合柱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對采用疊合柱的樓層,其框架柱宜全部采用疊合柱;

2疊合柱的鋼管至少應伸至地下一層的基礎內或地下二層

鋼筋混凝土柱內。

5.1.3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可采用混凝土疊合樓板

和鋼?混組合樓板。

5.2作用與作用組合

5.2.1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的作用及作用組合應符

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建筑抗震

設計規范》GB50011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

的有關規定。

5.2.2預制構件在翻轉、運輸、吊運、安裝等短暫設計狀況下的

施工驗算,應將構件自重標準值乘以動力系數后作為等效靜力荷

載標準值。構件運輸、吊運時,動力系數宜取L5;構件翻轉及

安裝過程中就位、臨時固定時:動力系數可取1.2。

5.2.3預制構件進行脫模驗算時,等效靜力荷載標準值應取構件

自重標準值乘以動力系數后與脫模吸附力之和,且不宜小于構件

自重標準值的1.5倍。動力系數與脫模吸附力應符合下列規定:

1動力系數不宜小于L2;

2脫模吸附力應根據構件和模具的實際狀況取用,且不宜

13

小于1.5kN/m2o

5.3結構計算

5.3.1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彈性計算時,應考慮樓

板對梁剛度的增大作用。

5.3.2計算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的彈性內力和位移

時,疊合柱的截面剛度可按下列規定進行計算:

軸向剛度EA=EeoAco+EciAc^E(Aa(5.3.2-1)

彎曲剛度E/=Eco/co+Eci/ci+Ea/a(532-2)

剪切剛度GA=GcoAco+GciAci+GaAaC5.3.2-3)

式中Ec。、Eci、Ea—分別為鋼管外混凝土、鋼管內混凝土和鋼

管的彈性模量:

Gc。、Gci、Ga——分別為鋼管外混凝土、鋼管內混凝土和鋼

管的剪變模量;

Ac。、Aci、Aa——分別為鋼管外混凝土、鋼管內混凝土和鋼

管的截面面積;

Ic°、/ci、/a——分別為鋼管外混凝土、鋼管內混凝土和鋼管

截面在所計算方向對其形心軸的慣性矩。

5.3.3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的阻尼比,多遇地震作

用下,采用預制鋼筋混凝土梁時可取0.05,采用鋼梁或PEC組

合梁時可取0.045;設防地震作用下,彈塑性時程分析時可采用

與多遇地震作用下相同的阻尼比;罕遇地震作用下推覆分析或等

效彈性分析時,可分別取0.05?0.06和0.06~0.07,也可根據結構

構件屈服情況確定。

5.3.4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的構件承載力抗震調整

系數/RE應按表5.3.4采用。

14

表5.3.4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構件的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

受力狀態

材料結構構件/RE

梁、螺栓、T形構件、強度0.75

外伸端板穩定0.80

梁受彎0.75

混凝軸壓比小于0.15的疊合柱偏」玉.0.75

土軸壓比不小于0.15的疊合柱偏壓0.80

各類構件受剪、偏拉0.85

5.3.5在風荷載或多遇地震標準值作用下,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

土疊合柱結構按彈性設計方法計算的樓層內最大層間水平位移應

滿足表5.3.5的要求°

表5.3.5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的彈性層間位移角限值

框架類型陽

預制鋼筋混凝土梁1/500

疊合柱框架PEC組合梁1/400

鋼梁1/350

5.3.6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薄

弱層(部位)彈塑性層間位移應不大于l/50o

5.4疊合柱設計

5.4.1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底層柱的下端,其組合

的彎矩設計值應乘以增大系數,一、二、三、四級增大系數分別

不應小于1.7、1.5、1.3和1.2;底層柱縱向綱筋應按上下端的不

利情況配置。

5.4.2疊合柱組合的剪力設計值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

15

設計規范》GB50011中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組合的剪力設計值的

規定。

5.4.3疊合柱的軸心受壓承載力、偏心受壓承載力、斜截面受剪

承載力應按現行行業標準《鋼管混凝土疊合柱結構技術規程》

T/CECS188的有關規定進行計算。

5.4.4疊合柱的軸壓比限值不宜超過表5.4.4的規定。疊合柱的

軸壓比可按下式計算:

4=%/(幾4+。.9%)(5.4.4)

式中:

%—疊合柱的軸壓比;

N—疊合柱的軸力設計值;

M)-鋼管混凝土軸心受壓承載力設計值;

啟一鋼管外混凝土的軸心受壓承載力設計值;

4。一鋼管外混凝土的橫截面面積。

表5.4.4疊合柱軸壓比限值

抗震等級—■三四

軸壓比限值0.65().750.850.90

5.4.5疊合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項要求:

1矩形截面的寬度和高度,不宜小于350mm;圓柱截面的

直徑,抗震等級四級或不超過2層時不宜小于350mm,一、

二、三級且超過2層時不宜小于400mm;

2剪跨比宜大于2;

3矩形截面長邊與短邊的邊長比不宜大于3。

5.4.6疊合柱鋼管外的混凝土厚度及鋼管宜符合下列要求:

1截面邊長不大于1000mm時,鋼管外的混凝土厚度不宜

小于150mm,采用自密實混凝土時鋼管外的混凝土厚度不宜小

16

于120mm;截面邊長大于1000mm時,鋼管外的混凝土厚度不

宜小于200mm;

2鋼管直徑不宜小于100mm,鋼管壁厚不宜小于4.5mm;

3鋼管混凝土約束效應系數不宜小于0.4、不宜大于3,約

束效應系數大于3時,不應考慮其超過部分對鋼管內混凝土的約

束作用,可考慮其作為型鋼對疊合柱剛度和承載力的提高作用;

約束效應系數可按下式計算:

力Ai)(5.4.6-1)

式中:人一鋼管鋼材抗拉、抗壓強度設計值;

人一鋼管內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

AaO—鋼管截面面積;

Aci—鋼管內混凝土截面面積;

4鋼管混凝土(包括鋼管)截面積與疊合柱截面積的比值

不宜大于0.45;

5鋼管含管率不應小于2%、不宜大于15%;對于低、多

層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當鋼管混凝土短柱的軸心

受壓承載力設計值大于軸力設計值時,含管率不應小于1.2%。

含管率可按下式計算:

0二Aao/AC5.4.6-2)

式中:

份一疊合柱鋼管含管率;

鋼管的截面面積;

A—疊合柱全截面面積。

5.4.7疊合柱的縱向鋼筋配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縱向鋼筋的最小總配筋率,中柱及邊柱不應小于1%,

角柱不應小于1.1%;建造于IV類場地且較高的高層建筑,最小

總配筋率應增加0.1%;

17

2鋼管外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于C60時,最小總配筋率應增

加0.1%;

3每一側配筋率不應小于0.2%;

4縱向鋼筋總配筋率不應大于5%;

5宜對稱配筋,且宜集中配置在角部;

6縱向受力鋼筋凈間距不宜小于50mm、不宜大于

200mm,大于200mm時,應設置縱向構造鋼筋;

7縱向鋼筋與鋼管的最小凈距不宜小于30mm。

5.4.8疊合柱應設置箍筋加密區,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箍筋加密區的范圍應按下列規定采用:

1)柱端,取截面高度(圓柱直徑)、柱凈高的1/6和

500mm三者的最大值;

2)底層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凈高的1/3;

3)剛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柱凈高與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

于4的柱、一級和二級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2一般情況下,加密區箍筋的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應按表

5.4.8-1采用;

表548-1疊合柱箍筋加密區中箍筋的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mm)

箍筋最大間距(采用較小值)箍筋最小直徑

6d,10010

注:d為柱縱向鋼筋最小直徑。

3疊合柱的箍筋直徑大于12mm時,除底層柱下端外,最

大間距應允許采用150mm;

4疊合柱箍筋加密區的體積配箍率,應按下式規定采用:

6=Mfg/fyv(5.4.8)

式中:

。一疊合柱箍筋加密區的體積配箍率,剪跨比不大于2的疊

18

合柱不應小于1.2%,計算箍筋體積配箍率時,可取外

圍箍筋中心線所圍混凝土扣除鋼管混凝土的體積,扣除

的體積不應大于外圍箍筋中心線所圍體積的30%;

心一管外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強度等級低于C35

時,應按C35計算;

啟一箍筋或拉筋抗拉強度設計值;

4v—最小配箍特征值,宜按表548-2采用。

表5.4.8-2疊合柱箍筋加密區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

疊合柱軸壓比

箍筋形式

<0.30.40.50.60.70.80.9

普通箍、復合箍0.100.110.130.150.170.200.23

注;普通箍指單個矩形箍和單個圓形箍,復合箍指由矩形、多邊形、圓形箍或拉筋組成的

箍筋。

5.4.9疊合柱的箍筋非加密區的箍筋,應符合下列要求:

1體積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區的50%;

2箍筋間距,疊合柱不應大于200mm,且不應大于10倍

縱向鋼筋直徑。

5.4.10疊合柱的箍筋配置方式宜符合下列規定:

1宜采用復合箍。復合箍可由外圍矩(方)形封閉箍與拉

筋組成(圖5.4.10a),或由外圍矩(方)形封閉箍和八角形封

閉箍與拉筋組成(圖5.4.10b)。拉筋可緊靠箍筋并鉤住縱筋;

2繞過鋼管的拉筋與鋼管相交部分的圓弧宜與鋼管同心,

不相交部分宜為直段;

3箍筋加密區的箍筋及拉筋的肢距,繞過鋼管的拉筋肢距

不宜大于400mm,其他箍筋及拉筋的肢距不宜大于250mm;

4截面周邊縱向鋼筋應至少每隔一根位于箍筋的角部或拉

筋的彎鉤內;

5梁柱節點核心區的箍筋,當復合箍配置有困難時,可采

19

圖5.4.10疊合柱箍筋配置方式示意圖

I-疊合柱;2-梁;3-封閉箍;4-縱向鋼筋;5-拉筋;6-八角形封閉箍

5.4.11外層混凝土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鋼管加勁混凝

土疊合柱的軸壓承載力可按式(5.4.11-1)計算:

iNy—N+N

"UHPC丁“CFST(5.4.11-1)

NUHPC/篇A+(5.4.11-2)

MFST=攵2(1?14+1.02,)£Q4°(5.4.11-3)

k1=0.953+0.275Vr-0.24aCFST(5.4.11-4)

L=1.136+0.19ss(5.4.11-5)

式中:

NUHPC—外層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軸壓承載力;

NCFST—內部鋼管混凝土的軸壓承載力;

防一外包UHPC強度修正系數;

20

ZL核心鋼管混凝土強度修正系數;

工火。一UHPC軸心抗壓強度標準值;

A“一UHPC部分橫截面面積;

用一鋼筋抗壓強度設計值;

4、一鋼筋部分橫截面面積;

約束效應系數;

八乂一館內核心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標準值;

VLUHPC內部鋼纖維參量(鋼纖維總體積/UHPC總體

積);

acFsr—含鋼管混凝土率(核心鋼管混凝土截面積/疊合柱

截面積);

as—鋼管混凝土的含鋼率(鋼管截面積/核心混凝土截面

積)。

5.4.12外層混凝土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鋼管混凝土加

勁疊合柱的抗彎承載力可采用疊加法或極限平衡法計算。

1采用疊加法時,疊合柱的彎矩承載力設計值宜按下式計

算:

%=Mu,『e+%cfst(5.4.12-1)

式中:

林一疊合柱的彎矩承載力設計值;

Mue—外層UHPC的彎矩承載力設計值,宜根據《鋼筋混凝

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有關規定計算;

M,,bs7一核心鋼管混凝土的彎矩承載力設計值,宜根據《鋼

管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BDJ/T13-51有關規定計算。

2采用極限平衡法時,可按下式建立平衡方程,從而求解

疊合柱的抗彎承載力:

若xWD/2:

21

(5.4.12-

%+乙=%+%/+%+%、

2)

(5.4.12-

M=M+〃++kM,+%,+M

UvvUC<UnOC(SCs5l1、

3)

若x>D/2:

必+幾=Sc+幾(5.4.12-4)

MUC=AM℃+MC+%(5.4.12-5)

式中:

Fee.M:c—核心混凝土產生的合力、彎矩設計值;

入c、Mac—受壓區鋼管產生的合力、彎矩設計值;

Fat.Mat—受拉區鋼管產生的合力、彎矩設計值;

Foc>M)c—外包UHPC受壓區產生的合力、彎矩設計值;

Fsc.Me—鋼筋受壓區產生的合力、彎矩設計值;

Fst.Mt—鋼筋受拉區產生的合力、彎矩設計值;

上一UHPC強度修正系數,宜按表5.4.12采用。

表5.4.12UHPC強度修正系數取值

鋼纖維體積摻量%(%)0123

k1.001.261.311.34

22

圖5.4.12-1疊合柱跨中截面內力平衡示意圖(xWD/2)

圖5.4.12-2疊合柱跨中截面內力平衡示意圖(x>D/2)

當xWD/2,由圖5.4.12-1跨中截面內力平衡示意圖,根據

跨中截面力的平衡可以建立下列計算公式:

%=arcsin(—)(5.4.12-6)

幾=幾[(白一幻xB-YA_%_0.5sin2%)一心(乃—2九)](5.4.12-7)

幾=幾片令一九「0-5sin2%)(5.4.12-8)

(5.4.12-9)

23

月t二工/n(乃+2九)(5.4.12-10)

兒二/(5.4.12-11)

(5.4.12-12)

“cc=?彳3cos3匕)

(5.4.12-13)

j"

以="湫=2.啟白8§%(5.4.12-14)

233c,,

x)/2+x一VCOS%-2Gcos汽(5.4.12-15)

J

,,H

^sc=4A(—-^o)(5.4.12-16)

%={A(—。)

(5.4.12-17)

當x>D/2,由圖5.4.12-2跨中截面內力平衡示意圖,根據跨

中截面力的平衡可以建立下列計算公式:

F℃=fgX《_x)xB(5.4.12-18)

Fat=fayX27TXtX7(5.4.12-19)

(5.4.12-20)

%=4A(5.4.12-21)

A4£,H/H+X、

以"xLr)xBx(—(5.4.12-22)

24

,.H

^=4A(--^o)(5.4.12-23)

^st=4A(y-^o)(5.4.12-24)

式中:X一形心到中和軸的距離;

,一核心混凝土的半徑;

,L鋼管混凝土的外徑;

rm-(n+ro)/2;

一鋼管壁厚;

3—鋼管混凝土疊合構件截面寬度;

”一鋼管混凝土疊合構件截面高度;

As、受拉、受壓縱筋截面積;

fy>為一受拉、受壓縱筋屈服強度;

fee--核心混凝土產生的應力;

人一受壓區鋼管產生的應力;

Ay—受拉區鋼管產生的應力;

啟一外包混凝土受壓區產生的應力。

5.5梁設計

5.5.1裝配式鋼管加勁混凝土疊合柱結構可采用預制鋼筋混凝土

梁、鋼梁和PEC組合梁。

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