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6《醉翁亭記》-中考語文文言文記背及專項訓練
(含解析)
中考語文文言文記背及專項訓練
專題16《醉翁亭記》
文體解析
一、文常積累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水廬陵人,北宋文學家。
宋代文學革新運動的領導人物,被后世尊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
文、詩詞、史傳等都有相當成就。
二、問題探究
1.請舉出本課的兩個成語,并說說現(xiàn)在人們常用它表達什么意
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容人格別的意圖,信在此而意在彼)水落
石出(形容事情真相大白)
2.本文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描寫了醉翁亭的秀麗環(huán)境和自然風光,描繪出一幅太守與民
同樂的圖畫,表現(xiàn)作者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抒發(fā)了作者
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生活愁緒的復雜感情。
3.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段的內容。
第一段:醉翁亭自然環(huán)境和命名緣由。
第二段:寫山間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寫滁人的游樂和太守的宴飲。
第四段:寫日暮醉歸,點明全篇主旨。
4.第三段向我們展現(xiàn)的四幅畫面分別是:
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
5.第四段用了層層襯托的寫法。
先用禽鳥之樂襯托游人之樂,再用游人之樂襯托太守之樂。最后
點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是與民同樂。
6.文章最后一段,寫日暮醉歸,寫了“樂”的幾種情境?
(1)禽鳥之樂;(2)游人之樂;(3)太守之樂。
7.請分析下面句子的寫作特色。(從句式或內容方面分析)。若
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
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1)句式:采取駢散結合的句式,使句子富于音樂美。
(2)內容:抓住了一天內景色的變化和四季的不同景色來寫。
8.《醉翁亭記》“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的“樂”與《岳
陽樓記》的“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樂”,內涵有什么不同?
答:前面的“樂”既抒發(fā)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
山水排遣謫居的苦悶情懷;后面的“樂”不只表示與民同樂的思想,
而且表現(xiàn)崇高的思想境界。
9.讀了上文,你認為太守歐陽修“醉”的原因有哪些?
不勝酒力;與民同樂;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10.從選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美麗的山間景色
和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n.“醉能同其樂”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與民同樂
12.文中不僅寫了太守與眾賓客的游樂,還寫了滁人的游樂。這
樣寫有什么作用?
為下文寫太守樂作鋪墊,反映歐陽修治理有方,這里政通人和,
人民安居樂業(yè)°
13.“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描寫的是滁人出
游的場面。通過這個場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滁州百姓生活安樂,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
14.醉和樂的關系如何?
①醉和樂是統(tǒng)一的;
②醉是表象,樂是實質;
③寫醉是為了寫樂,二者互為表里;
④突出太守與民同樂。
醉翁亭記①
文I歐陽修
環(huán)滁②皆山也C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
哪也③。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峰回路轉④,有亭翼然臨于泉上⑤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
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⑥。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⑦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⑧。
【譯】環(huán)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
谷尤其優(yōu)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秀麗的,是瑯哪山。順著山
路行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而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
是釀泉。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轉彎,有一座亭子,(亭角翹起)像鳥
張開翅膀一樣,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建造這座亭子的是誰呢?
是山上的和尚智仙0給它命名的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
來命名。太守和賓客們到這兒來飲酒,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
最大,所以自號為“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間。
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于心間,寄托在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①,云歸而巖穴暝②,晦明變化③者,山間之
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④,佳木秀而繁陰⑤,風霜高潔⑥,水落而石
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
也。
【譯】至于太陽升起,樹林里的霧氣就散開了,云霧聚攏,山谷
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
這就是山中的朝暮C野花開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
茂,形成濃密的綠蔭,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
的四季。清晨前往,黃昏歸來,四季的景色不同,而樂趣也是無窮無
盡的。
至于負者①歌于途,行者休于樹②,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
③,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
泉香而酒洌④,山肴野簌⑤,雜然而前陳⑥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
非絲非竹⑦,射⑧者中,弈⑨者勝,觥籌交錯⑩,起坐而喧嘩者,眾
賓歡也0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譯】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
面的打招呼,后面的回應,老老少少的行人,來往不斷,是滁州城的
人在游玩。到溪邊釣魚,溪水深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造酒,泉水香而
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雜亂地在面前擺開,這是太守主辦的宴席c宴
中歡飲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壺的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
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個臉色蒼老
頭發(fā)花白的老人,醉倒在眾人中間,是太守喝醉了。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①,鳴
聲上下②,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③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
以文者④,太守也C太守謂⑤誰?廬陵⑥歐陽修也。
【譯】不久太陽下山,人影散亂,太守回去了,賓客們也跟隨著
走了。樹林中枝葉茂密成蔭,禽鳥在高處低處鳴叫,游人離開后鳥兒
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
人們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大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
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誰呢?廬陵歐陽修。
基礎訓練
一、名句名篇默寫
1.《醉翁亭記》
(1)描繪山間朝暮(早晚)之景的句子:,,
(2)本文以色彩鮮明的語言,描繪四季之景的句子:,
________9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O
(3)體現(xiàn)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寫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
情趣所在)(中心句)的句子是:,o
(4)文中貫穿全文主線的句子是:,o
(5)文中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名句默寫。
(1)《醉翁亭記》中描寫山間朝暮景色的句子是:
(2)《醉翁亭記》中寫秋冬景色的句子是:
(3)《醉翁亭記》中表現(xiàn)作者意在此言在彼的句子是:
3.默寫。
(1)文中明確交代醉翁亭位置及外形的句子是:
(2)寫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3)寫醉翁亭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4)寫醉翁亭四時之景的句子是:
(5)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o
(6)貫穿全文主線的句子是:,o
二、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
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
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
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
則百叫無絕。鴦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
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選自《與朱元思書》)
【乙】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琪琳
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c峰
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
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
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
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
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c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醉翁亭記》)
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東西:
(2)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反:
(3)佳木秀而繁陰秀:
(4)太守謂誰謂: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其西南諸峰其真無馬邪
B.山之僧智仙也輟耕之壟上
C.大守與客來飲于此嘗射于家圃
D.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擇其善者而從之
6.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同是山水,不同的作者表達的感情不同。根據(jù)【甲】【乙】兩
文,仿照示例,將句子補充完整
吳均在富春江中自述心志,勸說友人:
太守于醉翁亭里,O
8?【甲】【乙】兩文在山川溪泉中以聲傳情,請分別找出文中描
寫聲音的語句,凝神想象畫外之音,寫下你的感受。
[甲]________
【乙】
閱讀下面課內文言文選段,完成下面小題。
①環(huán)滁皆山也C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
哪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
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
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
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
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選自《醉翁亭記》有刪改)
9.下列加點實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名之者誰有仙則名
B.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臨表涕零
C.太守歸而賓客從男有分,女有歸
D.太守之樂其樂也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0.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我哪
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c峰
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
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
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
余為夷陵①令時,得琴一張于河南劉幾,蓋常琴也。后做舍人②,
又得苓一張,乃越琴也。后做學士,又得琴一張,則雷琴也。官愈高,
琴愈貴,而意愈不樂。在夷陵時青山綠水,日在目前,無復俗累,琴
雖不佳,意則蕭然③自釋。及做舍人、字士,日奔表于塵土中,聲利
擾擾盈前,無復清思,琴雖佳,意則昏雜,何由有樂?乃知在人不在
器若有以自適,無弦可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書琴阮記后》)
[注]①夷陵:地名。②舍人:官名。③蕭然:悠閑,瀟灑。
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望其旗靡
B.名之者誰/有仙則名
C.山間之朝暮也/皆朝于齊
D.余為夷陵令時/不足為外人道也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選文中的劃線句子。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琴雖不佳,意則蕭然自釋。
1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首段由遠及近,移步換景,交代了醉翁亭的位置,給人
以身臨其境之感。
B.甲文第二段抓住景物的特征,寫出了山中早晚的陰晴變化和
四時之景的不同。
C.乙文中作者曾先后得到三張不同的琴,琴越來越好,作者反
而越來越不快樂。
D.兩篇選文都以寫青山綠水為主,目的都是表現(xiàn)作者對大自然
的無比熱愛之情。
14.從選文來看,歐陽修“意不在酒”、樂“不在器”,那么他真
正追求的是什么呢?請結合兩篇選文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往
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
酒洌,山肴野蕨,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射者中,弈者勝,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
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
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
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c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
因想東坡守杭之日,春時每遇休暇,必約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
處。飯畢,每客一升,任其所之。晡①后鳴鑼集之,復會望湖亭或竹
閣,極歡而罷。至一、二鼓,夜市猶未散,列燭以歸。城中士女夾道
云集而觀之。此真礦古風流,熙世②樂事,不可復追也巳。
(張岱《蘇公堤》)
【注】①晡(bu):申時,即下午三點鐘到五點鐘的時間。②熙
世:盛世。
1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雜然而前陳者(陳:陳列,擺開)B.樹林陰翳(翳:遮蓋)
C.而不知大守之樂其樂也(樂快樂)D.復會望湖亭或竹閣
(會:匯合,聚集)
16.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行者休于樹多會于此
B.而不知人之樂極歡而罷
C.因想東坡守杭之日輟耕之壟上
D.列燭以歸以其境過清
17.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春時每遇休暇,必約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處。
18.【甲】【乙】兩文分別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瑯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
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
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
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
予家城市,人事叢委①,應酬為勞。老母在堂,于禮不能遠離,
日惟避喧南園內。園去城二余里,無雜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
計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巳成林。松柏之間,有一草廬,歲久敝漏,
不蔽風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不得已改作焉。撤草而覆之以瓦,左
右置牖③,前后為門,疏朗空洞,落日后猶能辨蠅頭字。中設一扁,
名以“后知軒”。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歲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
通明者為軒,孰謂斯名不情稱哉?
(摘選自李開先《后知軒記》)
【注釋】①叢委:繁雜,堆積。②卑隘:矮小狹窄。③牖(y6u):
窗戶。
19.根據(jù)語境,參考方法提示,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文言語句方法提示解釋
(1)四時之景不同詞語推斷法:四時更替
(2)園去城二余里查閱詞典法:①離開。②距,距離。③赴,
前往。④表示行為的趨勢。(摘自《古代漢語詞典》)(填序號)
(3)歲久敝漏課內遷移法:余則縊袍敝衣處其間(《送東陽馬
生序》)
20.把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21.下面是甲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另一種標點方式,請解說其合
理性。
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
22.甲乙兩文所寫的亭和軒分別用“醉翁”和“后知”來命名,
原因各是什么?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回答。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
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
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武王問于太公曰:“治國之道若何?”太公對曰:“治國之
道,愛民而已。"日:“愛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敗,
生之勿殺,與之勿奪,樂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國之道。……故善
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
為之悲。”
(節(jié)選自劉向《說苑?政理》)
23.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B.太守謂誰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C.故善為國者公問其故
D.遇民如父母之愛子或遇其叱咄
24.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B.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其真無馬邪
C.利之而勿害跳往助之
D.故善為國者不足為外人道也
25.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2)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
26.“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甲】文結尾運用設問手法,
在自問自答中流露出作者之情。
27.以民為本的思想在【甲】【乙】兩文中都得到了鮮明的體現(xiàn),
請用簡潔的語言分別概括。
閱讀下面甲、乙兩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往
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
酒洌,山肴野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
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
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
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c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醉翁亭記》)
【乙】
(歐陽修)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①在前,觸發(fā)之不顧。
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方貶夷陵時,無以自遣,因取舊
案反覆觀之,見其任直乖錯②不可勝數(shù),于是仰天嘆曰:“以荒遠小
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爾,遇事不敢忽也。凡歷數(shù)郡,不求
聲譽,寬簡而不擾,故所至民便③之。或問:“為政寬簡而事不弛廢
何也?"EJ:“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而民受其弊。吾
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
(節(jié)選自《宋史?歐陽修傳》)
【注釋】①機阱:陷阱②枉直乖錯:冤假錯案③便:安逸、安適。
28.用給乙文劃線語句斷句,劃兩處。
為政寬簡而事不弛廢何也
29.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凡歷數(shù)郡見其枉直乖錯不可勝數(shù)
B.以縱為寬人多以書假余
C.而民受其弊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D.寬簡而不擾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30.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2)無以自遺,因取舊案反覆觀之。
31.結合甲、乙兩文的內容,分析歐陽修的從政理念。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各題。
醉翁亭記
①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
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
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
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
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
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
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
而酒洌,山肴野蕨,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
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
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
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賣油翁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圈,有賣油
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領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
熟爾J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J乃
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構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
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獎而遣之。
32.這兩篇文章的作者都是歐陽修。歐陽修字,是
時期著名的文學家。
33.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望之蔚然而深秀(—)
(2)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3)山肴野藏(—)
(4)樹林陰翳(—)
34.歐陽修在滁州寬簡政治,使當?shù)啬曦S物阜,《醉翁亭記》中
哪些內容能體現(xiàn)這一點?
35.醉翁與賣油翁,同是“翁”,有什么不同?談談你的想法。
36.這兩篇文宣創(chuàng)作的時間相差二十余年,一篇被貶滁州,一篇
自請外任,從作者相似的經(jīng)歷中,你都到了哪些人生啟示?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醉翁亭記
歐陽修
①環(huán)滁皆山也C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
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c峰
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灑,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
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
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
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
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
而酒洌,山肴野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
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
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
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37.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理解有談的一項是()
A.“名之者誰”中的“名”,運用組詞法,可解釋為“取名二
B.“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中,前一個樂字是意動用法,意思
是“使……,快樂”。
C.F區(qū)僂提攜”和“黃發(fā)垂髯”一樣,是借代手法,意思是“老
人和小孩”。
D.“野芳發(fā)”中的“芳”,本義指花草的香氣,引申可指香草,也
泛指花卉,所以這里翻譯為“花二
3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39.下列對文章內容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文中先由遠及近寫出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再由景物寫到人事。
B.“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是作者政治不得意、精神萎靡不
振的表現(xiàn)。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表明“醉”是表象,“樂
”是根本。
D.21個“也”字,使行文顯得瀟灑自如,形成一唱三嘆、富有
音樂美的獨特語言風格。
40.《半山亭記》是張之洞11歲時仿照《醉翁亭記》所寫,用來
稱頌自己父親張鎂C請只結合鏈接材料的具體內容,分析張鎂和歐陽
修的“樂”,有哪些共同之處?
【鏈接材料】
太守之意,得之半山而志以亭也。夫柳岸曉風,蘆花殘月,云騰
碧嶂,日落深林者,亭之朝暮也。水綠波澄,蓮紅香遠,月白風清,
水落石出,亭之四射也。四時之景無窮,而亭之可樂,亦與為無窮也。
題詩勵士,把酒勸農,四竟安恬,五谷垂穎者,則太守之真樂也c樂
民之樂,而能與人、物同知者,太守也。
(節(jié)選清代張之洞《半山亭記》,有刪改)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瑯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
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
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
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醉翁亭記》)
【乙】歐陽修滴滁州,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潁
州,則又更號“六一居士”。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
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①以來金石②遺文一千卷,毛琴一張,為棋
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
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
乎?”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為此名,
聊以志④吾之樂爾c”
(節(jié)選自《詩人玉屑》)
【注釋】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鐘鼎文及碑文。
③逃名:逃避名聲,不求名聲。④志:記述。
4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名之者誰
(2)歐陽修謫滁州
4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3.選文甲第1段是如何由遠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
體會這樣描寫的效果。
44.在不同時期,歐陽修分別以什么為樂?請根據(jù)上面語段內容
加以概括。
醉翁亭記
歐陽修
①環(huán)滁皆山也C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
那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c峰
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
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
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
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
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
而酒洌,山肴野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
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
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
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45.下列各句中,朗讀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山/行六七里B.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C.往來而/不絕者D.醉能同/其樂
46.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名之者誰(名字)
B.佳木秀而繁陰(秀麗)
C.射者中(射箭)
D.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表轉折,卻)
47.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作者縱觀滁州全貌,鳥瞰群山懷抱之景,由近而遠,
從點到面寫出了醉翁亭的位置環(huán)境。
B.第②段利用時間推移,先寫山間四季變幻之景,再寫山間朝
暮變化之景,給人以美不勝收之感。
C.本文通過描寫醉翁亭的秀麗環(huán)境和自然風光,勾勒出一幅太
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fā)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
擊的歡樂情感。
D.本文語言優(yōu)美,運用了大量的駢偶句,增添了語言的韻律美;
“而”和“也”字的巧妙運用,又增添了散文的韻味。
48.將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2)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9.文章以“樂”貫穿全文,寫了“山水之樂、宴酣之樂、禽鳥
之樂、游人之樂、太守之樂”,這些“樂”反映出什么?請簡要分析。
【甲】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那
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
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
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瞑,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野芳發(fā)而幽香,住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
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
出成都南門,左為萬里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huán)、如玦、
如帶、如規(guī)、如鉤,色如鑒、如瑯汗、如綠沉瓜,窈然深碧、漂回城
下者,皆浣花溪委①也。
人家住溪左,則溪蔽不時見,稍斷則復見溪。如是者數(shù)處,縛柴
編竹②,頗有次第。橋盡,一亭樹道左,署曰“緣江路”。過此則武
侯祠。祠前跨溪為板橋一,覆以水檻③,乃睹"浣花溪”題榜。過橋,
一小洲橫斜插水間如梭,溪周之,非橋不通,置亭其上,題曰“百花
潭水”,由此亭還,度橋過梵安寺,始為杜工部祠。
鐘子④曰:杜老二居,浣花清遠,東屯⑤險奧,各不相襲。嚴公
⑥不死,浣溪可老,患難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門一段奇
耳。窮愁奔走,猶能擇勝,胸中暇整,可以應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
貞子⑦時也。
(節(jié)選自鐘惺《浣花溪記》,有刪改)
【注釋】
①委:水流縮聚之處,下游。②縛柴編竹:用柴竹做門墻。③水
檻:臨水的欄桿。④鐘子:指作者。⑤東屯:地名。⑥嚴公:指嚴武。
⑦微服主司城貞子:指孔子變換服裝、客居在司城貞子家里避難。
50.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峰回路轉回:
(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3)一亭樹道左道:
(4)一小洲橫斜插水間如梭間:
51.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人家住溪左,則溪蔽不時見,稍斷則復見溪。
52.兩文寫景有何共同之處?都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琪那
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c峰
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
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
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歇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往
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
酒洌,山肴野萩,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
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
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
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C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乙】
余外家世居吳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
余年歸始僦居①縣城。嘉靖三十年,定卜②于馬鞍山之陽、婁水之陰。
憶余少時嘗在外家,蓋去縣三十里,遙望山頹然如積灰,而煙云杳靄,
在有無之問。今公于此山日親,高樓曲檻,幾席戶牖③常見之。又于
屋后構小園,作亭其中,取靖節(jié)“悠然見南山”之語以為名。靖節(jié)之
詩,類非晉、宋雕繪④者之所為。而悠然之意,每見于言外,不獨一
時之所適⑤。而中無留滯,見天壤間物,何往而不自得?
(節(jié)選自歸有光《悠然亭記》)
【注釋】①僦(ji。)居:租房。②定卜:定居。③牖(y6u):
窗子。④雕繪:指可以修飾文字。⑤適:適意。
5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自田野登朝自非亭午夜分
B.婁水之陰佳木秀而繁陰
C.憶余少時嘗在外家嘗趨百里外
D.蓋去縣三十里去國懷鄉(xiāng)
54.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而悠然之意,每見于言外,不獨一時之所適。
55.請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三處)
表兄淀山公自田野朝朝宦游二十余年歸始僦居縣城
56.閱讀甲乙兩文,完成下列各題。
(1)【甲】【乙】兩段選文都寫到了“亭“,【甲】文介紹亭名的
由來是【乙】文提到亭名源自(均用原文回答)
(2)【甲】文把寫景與抒情結合起來,抒發(fā)的“醉翁之意”是,
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社會理想;而【乙】文則通過說古道今,
表達的“悠然之意”是。(均用自己的話回答)
醉翁亭記
歐陽修
①環(huán)滁皆山也c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
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
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
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
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
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
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
而酒洌,山肴野萩,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
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大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
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
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57.下列各句中,朗讀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而年/又最高B.佳木/秀而繁陰
C.至于/負者歌于途D.醒能述/以文者
5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峰回路轉(返回)B.樹林陰翳(遮蓋)
C.宴酣之樂(助詞,無實義)D.醉能同其樂(代詞,他)
59.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歐陽修,學永叔,自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北宋文學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非絲非竹”中的“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絲竹”常
用來指代管弦樂器C
C.選文用第一人稱寫太守,寫醉翁,貌似旁觀者,擺脫了第三
人稱敘述的種種不便。
D.選文中的21個“也”字,增加了回環(huán)詠嘆的意味,透著淡雅
的幽默,任性自得的愜意。
6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文言語句。
(1)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2)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61.選文作者的“樂”是真實的快樂,還是寓悲于樂呢?請簡要
分析。
閱讀《醉翁亭記》,完成小題。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娜
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c峰
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伶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
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
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往
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
酒洌;山肴野莪,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
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
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
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c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62.下列對文段中劃線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中的“意”是意趣、情
趣的意思,此句是全文的核心句,表明“醉”是表象,“樂”是根本。
B.”日出而林靠開,云歸而巖穴瞑”中的“瞑”是“昏暗”的意思,
寫朝暮之景,形成對偶,各盡其妙又互為照應。
C.“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中的'F區(qū)僂提
攜”指老老少少的行人,整句描繪了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樂圖。
D.“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中的“謂”是“稱作”的意思,
文至結尾才道出太守姓名,解開全篇懸念。
63.把文段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64.文段中第一段是如何由遠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
65.《醉翁亭記》中的“太守之樂”與下面鏈接材料中所體現(xiàn)的
“子瞻之樂”有何異同?請結合兩篇文章的內容作簡要分析。
【鏈接材料】
子瞻遷①于齊安②,廬③于江上。每風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
杖策載酒,乘漁舟,亂流而南。昔余少年,從子瞻游。有山可登,有
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④先之。至其翩然獨往,逍遙泉石之上,擷
林卉,拾澗實,酌水而飲之,見者以為仙也。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
適意為悅。
(節(jié)選自蘇轍《武昌九曲亭記》,有改動)
【注】①遷;貶謫、流放。②齊安:黃州,今湖北黃岡。③廬:
居住。④褰裳:提足衣裳。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醉翁亭記
歐陽修
①環(huán)滁皆山也c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
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
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
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
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
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
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
而酒洌,山肴野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
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
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
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6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理解格誤的一項是()
A.“蔚然”“翼然〃頹然”中的“然”都表示”……的樣子”。
B.“云歸而巖穴暝”的“暝”、“晦明變化”的“晦”,根據(jù)其部首
是日,可推斷其意思跟太陽有關,兩者在文中都是“昏暗”的意思。
C.“絲竹”在“無絲竹之亂耳”中是“樂曲”的意思,互文印證,
可知“非絲非竹”中的“絲”和“竹”也是“樂曲”的意思。
D.“太守歸而賓客從也”的“從二通過勾連“擇其善者而從之”
的“從工可理解為“學習”
6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68.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在第一段中采用定點觀察的方法,展示了滁州環(huán)山、瑯
哪蔚秀、釀泉瀉峰和亭臨泉上等四幅圖畫。
B.文章第二段按照景物由低到高的順序,描繪了山間的朝暮之
景和四時之景。
C.“樂”貫穿全文,主要表現(xiàn)在山水之樂、游人之樂、宴酣之樂、
禽鳥之樂和太守之樂。
D.本文寫于歐陽修被貶滁州期間,從中可看出他因被貶而縱情
山水,逃避現(xiàn)實,在醉樂中尋求慰藉。
69.曾鞏在《醒心亭記》中談及他對歐陽修之樂的理解,你認為
他是否真正懂得歐陽修之樂?請聯(lián)系選文及鏈接材料進行分析。
【鏈接材料】
雖然,公①之樂,吾能言之。吾君優(yōu)游而無為②于上,吾民給足
而無憾于下。天下之學者,皆為材且良;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
其宜,公樂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節(jié)選自北宋曾鞏《醒心亭記》)
[注]①公:即歐陽修。②無為:清靜而無所事事。
參考答案
1.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羽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能同其樂醒能
述以文者太守也
【詳解】本題考查名句默寫。課文原句填空作答時,一是要深刻
理解詩文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的語句;三是作
答內容要準確,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寫錯字。本題中的易錯字有
“霏、暝、晦、暮、幽、繁陰、落、酒、寓”。
2.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醉翁
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詳解】本題考查名句名篇默寫。注意易錯字詞:霏、暝、霜、
醉翁。
3.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間也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
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而不
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詳解】本題考查名篇背誦。課文原句填空作答時,一是要深刻
理解詩文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的語句;三是作
答內容要準確,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寫錯字。注意易錯字詞:峰、
翼、霏、暝、晦、幽、繁陰、落、寓。
4,向東或向西同“返”,返回茂盛是
5.C6.①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洶涌的大浪像奔騰的駿
馬。
②欣賞山水的樂趣,領在心里,寄托在酒上。7.醉情山水
與民同樂8.“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蟬聲和猿
聲混雜在一起,似是一種非常喧鬧的景象,卻是一種幽靜美妙和諧悅
耳的天籟。山間自然音響,既反襯山間的寂靜,又讓人感受到了自然
生命歡樂的律動。“樹林陰翳,鳴聲上下”,大自然是禽鳥的家
園,當人去山空后,它們歸巢之際,和鳴林間,唱出歡樂的歌。
【解析】4.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
(1)句意:隨著江流漂蕩,隨意的向東或向西漂流。東西:向
東或向西。
(2)句意:那些整天忙于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
會流連忘返。反:同“返”,返回。
(3)句意: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秀:茂
盛。
(4)句意:太守是誰呢?謂:是。
5.本題考查文言虛詞。
A.代詞,它/副詞,難道;B.助詞,的/動詞,去,往;C.都
是介詞,在;D.連詞表轉折/連詞,表順承;故選C。
6.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
(1)湍:湍急;甚:比;若:好像;奔,指飛奔的馬。(2)樂:
樂趣;得,領會;寓,寄托。
7.本題考查情景補寫。
結合【乙】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等內容可得:太守于醉翁亭里
寄情山水,與民同樂。
8.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及感受。找出兩文描寫聲音的句子并寫下
自己的感受,合理即可。
示例:【甲】文"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一句描寫泉水沖擊巖石發(fā)出清越的聲音,美麗的鳥兒在林間鳴叫。感
受:山林間清澈的流水與林間鳥兒們的美妙鳴叫交相輝映,共同譜寫
出一曲美妙的樂曲c令人仿佛置身其中,沉醉于美麗怡人的風光之中。
【乙】文"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一句
描寫出山間瀑布傾瀉而下所發(fā)出的聲音。感受:循著山路偶然聽到陣
陣水聲,峰回路轉發(fā)現(xiàn)不遠處是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蔥蘢
的山峰和極速奔騰而下的釀泉,為瑯哪山增添了無限活力。
【點睛】參考譯文:
【甲】風和煙都消散了,天和山變成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
隨著江流漂蕩,隨意的向東或向西漂流。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
奇異的山,靈異的水,天下獨一無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見底。游動的魚兒和細
小的石頭,可以直接看見,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
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
夾江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著耐寒的樹,高山憑依著高峻的山勢,
爭著向上,這些高山彼此都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爭著向上,筆直
地向上形成了無數(shù)個山峰。泉水飛濺在山石之上,發(fā)出清悅泠泠的響
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蘇泊爾財務管理案例分析
- 水利行業(yè)節(jié)水機關建設匯報
- 腦梗恢復護理知識
- 2024澠池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海南省技工學校萬寧分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農產品購銷及加工合同
- 度消防工程合同履約驗收報告
- 股權轉讓合同簡易范本
- 騰訊的資源管理
- 測繪試用期轉正述職報告
- 2025屆福建省質檢高三適應性練習英語試卷(含答案和音頻)
- 中醫(yī)適宜技術-中藥熱奄包
- 浙江省J12共同體聯(lián)盟校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卷
- 重慶郵電大學本科畢業(yè)設計(論文)參考模板-2020版
- 微課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文檔
- Q∕CR 9604-2015 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規(guī)程
- 結業(yè)證書模版(共1頁)
- 生產線直通率統(tǒng)計表
- 過程審核檢查表(根據(jù)大眾FORMEL-Q要求)
- 常用有縫鋼管的規(guī)格及有關參數(shù)
- 大腸桿菌及大腸菌群計數(shù)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