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科技術及特色療法操作規范
目錄
一、穴位、中藥貼敷療法..............................................................................3
(一)操作規范總則..............................................................................3
(-)通關散操作規范............................................................................4
(三)敷胸散操作規范............................................................................4
(四)化痰貼操作規范............................................................................5
(五)鎮咳貼操作規范............................................................................5
(六)納氣敷臍散操作規范........................................................................5
(七)溫臍散操作規范............................................................................6
(八)止瀉散操作規范............................................................................6
(九)消脹合劑操作規范..........................................................................7
二、足浴止瀉操作規范................................................................................8
三、特色中藥制劑使用規范............................................................................9
(-)內服制劑使用規范..........................................................................9
(二)專科制劑一覽表...........................................................................10
四、針刺療法操作規范...............................................................................12
(一)小兒體針操作規范總則.....................................................................12
(-)小兒頭皮針診療操作規范總則..............................................................14
(三)小兒穴位注射操作規范總則................................................................16
(四)本院小兒針刺技術操作各論................................................................17
1.頭皮針................................................................................17
2.頭皮水針穴位注射.....................................................................17
3.體穴針灸.............................................................................17
五、推拿療法........................................................................................22
(一)腦癱推拿操作規范.........................................................................22
(二)腹瀉推拿操作規范.........................................................................32
六、艾灸療法........................................................................................34
雀啄灸操作規范.................................................................................34
七、經絡導平治療儀治疔.............................................................................35
八、等速肌力訓練儀治療.............................................................................38
九、神經損傷治療儀治療.............................................................................39
十、痙攣肌治療儀治療...............................................................................41
十一、中藥離子導入儀治療...........................................................................42
十二、電腦灌腸機治療...............................................................................44
十三、中藥保留灌腸療法.............................................................................47
一、穴位、中藥貼敷療法
(一)操作規范總則
【定義】穴位貼敷療法是一種中醫臨床常用的外治療法,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根
據治療需要將各種不同的藥物制成相應的劑型,貼敷于患處或者一定的穴位上,通過藥力作
用于肌表,使藥物和腌穴的雙重治療作用,傳于經絡、臟腑,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作用機理】穴位、中藥貼敷屬于外治療法之一,其作用機理早在清代醫家吳師機的《理渝
駢文》中就說的很清楚:“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穴位、
中藥貼敷,使藥物和腌穴的雙重治療作用,傳于經絡、臟腑,再通過經絡、臟腑的調衡,輸
布作用,或直接作用于局部病灶而起到全身或局部的治療的作用。
【操作前評估】
1.患者當前主要癥狀、臨床表現。
2.既往史及藥物過敏史。
3.患者體質及敷藥部位的皮膚情況。
4.患者心理狀況。
【目的】協助治療相關病癥。
【禁忌癥】皮膚過敏者慎用。
【物品準備】治療盤、藥碗、調制好的貼敷藥物、穴位貼、油膏刀、0.9%氯化鈉注射液、棉球。
【操作步驟】
1.備齊物品,攜至床旁,核對所備藥物,做好貼敷前解釋。
2.協助患者取合適體位,暴露相應敷藥部位,局部有毛發者予以備皮,注意保暖。
3.查看皮膚完整性,用().9%氯化鈉注射液棉球擦洗皮膚。
4.中藥貼敷時,遵醫囑,用油膏刀將藥膏均勻涂布于皮膚特定的部位,使涂層厚度在3?5mm,
然后以6cmX7cm或7cmX9cm自粘型無菌敷料,覆蓋固定。
5.穴位貼敷時,將藥膏置于穴位貼中,貼敷于特定的穴位上。
6.敷藥完畢,協助患者著衣,安排舒適體位,整理床單位。
7.再次核對并清理物品,做好記錄并簽字。
8.施術者洗手消毒。
9.根據貼敷時間要求,取掉穴位貼并清潔患者皮膚。
【注意事項】
1.油膏類或新鮮中草藥搗爛敷于皮膚者,可能出現局部丘疹、水泡、皮膚潰爛等,也有
污染衣物的可能。
2.貼敷時間視病情和藥物特性而定,嚴格執行時間要求。
3.藥膏攤制的厚薄要均勻。
4.密切觀察局部及全身情況,如出現皮膚發紅,起丘疹、水泡、瘙癢、糜爛時,停止用
藥,及時報告醫生配合處理。
5.貼敷后,如果局部出現丘疹、瘙癢,可用地膚子30g煎水溺漬(濕敷);如果局部出
現水泡、皮膚潰爛,停用貼敷,并外涂廣丹油膏(廣丹50g、冰片2g,加芝麻油10g,調膏
如牙膏狀),或烏金油膏(大豆炭30g、冰片2g,加芝麻油20g,調膏如牙膏狀)。
(二)通關散操作規范
【藥品】院內制劑“通關散工
【藥物組成】荊芥、蒼耳子、川芳、香附,等。
【操作步驟】“通關散”1?3g,加蔥汁調膏。按穴位貼敷療法操作規范總則要求,將藥膏貼敷
于前因部位。
【適應癥】嬰兒傷風感冒之鼻塞,屬表證者
【注意事項】貼敷時藥膏應覆蓋前因整個部位;皮膚過敏、附近有留置針者禁用,勿使藥物溢
出藥膏粘貼周圍頭發。
【常用穴位】前囪
【療程】一天兩次,鼻塞緩解為度。
【收費標準】17元/次,記費編碼430000023。
(三)敷胸散操作規范
【藥品】院內制劑“敷胸散”。
【藥物組成】大黃、芒硝、蒜粉,等。
【操作步驟】取“敷胸散”10g,以溫開水調成牙膏狀。按穴位貼敷療法操作規范總則要求,
將藥膏貼敷于肺炎啰音最明顯的部位。
【適應癥】肺炎喘嗽之風火痰熱閉肺證、肺熱移腸證。
【注意事項】根據不同年齡選擇敷藥時間,1-2歲患兒每次15分鐘,3?5歲每次20分鐘,5
歲以上每次25分鐘,以皮膚潮紅為度。
每次敷藥嚴禁超過上述時間限制,否則,會導致皮膚起泡、糜爛;對本藥物過敏或出現皮疹者,
應停止用藥。
【用藥部位】背部肩胛間區及肺部聽診濕啰音密集處或X線檢查改變明顯處。
【療程】每日1次,7天一療程,連用兩個療程或至肺部啰音消失。
【收費標準】17元/次,記費編碼:430000023o
(四)化痰貼操作規范
【藥品】院內制劑“化痰貼”。
【藥物組成】蒼術、陳皮、川厚樸、制半夏、細辛、石菖蒲,等。
【操作步驟】取“化痰貼”3g,按穴位貼敷療法操作規范總則要求。
【適應癥】肺炎喘嗽之營衛虛弱證、寒飲犯肺證、痰濕阻肺證、肺脾氣虛證、心陽虛衰證、氣
陰兩脫證。
【注意事項】皮膚過敏者禁用。
【常用穴位】天突穴
【療程】每日2次,7天一療程。
【收費標準】17元/次,記費編碼430000023。
(五)鎮咳貼操作規范
【藥品】院內制劑“鎮咳貼”。
【藥物組成】冰片等。
【操作步躲】按穴位貼敷療法操作規范總則要求。
【適應癥】肺炎喘嗽的風熱犯肺.、痰熱閉肺證,出現的頻繁咳嗽。
【注意事項】辨證有寒象者禁用,對冰片過敏者禁用。
【常用穴位】天突穴
【療程】每日3次,1?2天一療程。
【收費標準】收費標準:17元/次,記費編碼430000023。
(六)納氣敷臍散操作規范
【藥品】院內制劑“納氣敷臍散”。
【藥物組成】胡椒、吳茱萸、五倍子、蒼術、公丁香、生姜粉,等。
【操作步驟】每次用上藥5g,以溫開水調成牙膏狀,以穴位貼貼敷神闕穴。其余操作步舞按
穴位貼敷療法操作規范總則要求。
【適應癥】肺炎喘嗽之寒飲犯肺證、痰濕阻肺證、肺脾氣虛、心陽虛衰證、氣陰兩脫證,泄瀉
之脾氣虛泄、脾陰虛泄、脾腎陽虛泄、寒熱錯雜泄等證型。
【注意事項】臍部感染者禁用。
【常用穴位】神闕穴
【療程】每大1次,每晚睡前敷臍至次晨約10小時,10大1療程或至相關癥狀消失為止。
【收費標準】收費標準:17元/次,記費編碼430000023。
(七)溫臍散操作規范
【藥品】以下方配置。
【藥物組成】公丁香、肉桂、廣木香各1.5克,麝香0.15克,加食醋、蜂蜜調膏。
【操作步驟】按穴位貼敷療法操作規范總則要求。
【適應癥】寒濕泄瀉之腹脹。
【注意事項】用時適當將藥物加溫,臍部感染者禁用。
【常用穴位】神闕穴
【療程】每天2次,7天1療程或至泄瀉停止。
【收費標準】收費標準:17元/次,記費編碼430000023。
(八)止瀉散操作規范
【藥品】院內制劑“止瀉散二
【藥物組成】杏仁、炒蒼術、炒羌活、炒大黃、等。
【操作步驟】“止瀉散”3g,加食醋、蜂蜜適量,按穴位貼敷療法操作規范總則要求。
【適應癥】泄瀉之濕熱泄瀉、暑濕泄瀉、傷乳泄瀉、傷食泄瀉等證型。
【注意事項】臍部感染者禁用。
【常用穴位】神闕穴
【療程】每天1次,10天1療程或至泄瀉停止。
【收費標準】收費標準:17元/次,記費編碼430000023。
(九)消脹合劑操作規范
【藥品】以下方配置。
【藥物組成】蔥白、萊瓶子3:1搗爛,蜂蜜調膏。
【操作步驟】按中藥貼敷療法操作規范總則要求。
【適應癥】腹脹屬食積內停者。
【注意事項】①消脹合劑需加熱至40C后使用,外敷過程中需用熱水袋保持溫度。②機械性
腸梗阻禁用:臍部感染者禁用:③腹脹消失后及時停藥。
【常用穴位】神闕穴、阿是穴及全腹。
【療程】每天1次,到腹脹消失為止。
【收費標準】收費標準:17元/次,記費編碼430000023。
二、足浴止瀉操作規范
【藥品】院內制劑“止瀉合劑”。
【藥物組成】粘花衣等。
【操作步驟】取“止瀉合劑”一袋,倒入足浴盆內,加溫開水1000?1500ml,待藥液不燙手
時(保持溫度約42℃),熏洗兩足。
1.備齊物品(“止瀉合劑”、溫開水2000ml、足浴盆、一次性塑料方巾、一次性毛巾),攜至
床旁,核對患者名字,做好足浴前解釋。
2.囑患者坐位(或家長懷抱),脫去襪子,暴露雙腳,將衣褲撩至膝以上,注意保曖。
3.先用溫水將腳洗凈擦干,然后倒入藥液,保持溫度約42℃,熏洗雙足20分鐘。
4.用一次性毛巾將雙腳擦干。
5.將患兒衣褲、襪子穿好,整理床單位0
6.清理相關物品后,施術者洗手消毒。
【適應癥】各種疾病見泄瀉者。
【注意事項】最高不超過外踝尖。
【用藥部位】雙足踝關節以下。
【療程】腹瀉輕者每天熏洗1-2次,較重者熏洗3-4次,3天一療程。
【收費標準】26元/次,記費編碼:410000006。
三、特色中藥制劑使用規范
(一)內服制劑使用規范
1.用法用量
多數制劑的用量按0.5?lg/kg?次,每天3次,溫開水沖服。但腦癱制劑按0.5?0.6g/kg?次,
溫肺散按0.3?0.5g/kg?次,化積沖劑按0.5?0.6g/kg,次,止瀉散按0.3?0.6g/kg?次,每天3次,
溫開水沖服。還要根據病情輕重和身體強弱,適當增減劑量。每包藥加入溫開水30?50ml,充分
溶解后,徐徐從口角喂服。
不宜直接向舌面傾倒藥汁,那樣對味蕾的刺激作用匕較明顯,容易引起嘔吐;冬天應把溶解
的藥汁坐浴在溫水中保溫,以免變涼后口感更苦,那樣也容易引起嘔吐。
2.辨病辨證使用
1)肺炎喘嗽
風火犯肺、痰熱閉肺證:麻杏陷胸散、化積沖劑、溫肺散。
風熱犯肺、肺熱陰虧證:麻杏麥冬散、化積沖劑、溫肺散。
2)泄瀉
傷乳瀉:化積沖劑、止瀉散。
傷食瀉:化積沖劑、止瀉散。
濕熱泄:止瀉散。
3)腦性癱瘓
陰虛瘀阻型:解痙散
氣虛瘀阻型:矯正散
4)厭食癥、胃脫痛
肝氣郁結、脾胃氣虛證:小兒健脾養胃沖劑。
肝氣郁結、脾胃陰虛證:小兒滋陰養胃沖劑。
5)解表制劑
陰血虧虛、風熱外襲證:奔豚沖劑
風熱外襲諸證:桑蟬沖劑
(二)專科制劑一覽表
類別名稱功能主治注冊文號
痙攣型腦癱及肢體偏癱
解痙散滋腎柔肝、舒筋活血
的肢體強硬
內遲緩型腦癱及肢體偏癱
矯正散益氣健脾、強筋壯骨
的肢體松軟
小兒健脾養胃沖肝郁脾虛之厭食腹痛、
疏肝健脾
劑消瘦
小兒滋陰養胃沖肝郁陰虛之厭食腹疝、
服疏肝養胃
劑消瘦
麻杏陷胸散宣肺平喘、清熱化痰風火犯肺、痰熱閉肺證
制麻杏麥冬散辛涼宜肺、養陰化痰風火犯肺、陰弓肺熱證
化積沖劑消食和胃乳食枳滯之證
劑桑蟬沖劑辛涼解表、清熱解毒風熱表證
陰血虧虛、風熱外襲之
奔豚沖劑解肌生津、清熱滋陰
證
敷胸散清熱化痰、消除羅音肺炎喘嗽痰鳴、咳喘
外止瀉散燥濕清熱、溫中止著濕熱下注之泄瀉、痢疾
納氣敷臍散溫陽散寒、消除羅音脾腎氣虛之泄瀉、咳嗽
用通關散發散風寒、辛溫開竅嬰兒鼻塞、鼻炎
鎮咳貼辛涼宣肺、疏風鎮咳風熱襲肺之干咳頻繁
止瀉合劑利濕止瀉泄瀉,特別是稀水樣便
制
化痰貼辛涼宜肺、疏風鎮咳風熱襲肺之干咳頻繁
劑消脹合劑行氣消脹麻痹性腸梗阻
筆記
四、針刺療法操作規范
(-)小兒體針操作規范總則
一般體針采用經高壓消毒滅菌的3()號1?2寸亳針。要求一人二盒針,交替使用,針具與
病兒固定。
【操作步驟】
1.體位患兒畏懼針刺,可根據不同情況選取不同抱姿。另外也可采取臥位。
2.進針用75%酒精作局部消毒。常采用單手進針法,即只用刺手將針刺入穴位的方法。以
右手拇指、食指夾持針柄,中指指端靠近穴位,指腹抵住針身下端,當拇指、食指向下用力時,
中韋隨之屈曲,針尖迅速刺透皮膚。
3.方向針刺入皮下后,右手可根據需要變更針身與體表的角度,以調節針刺方向,一般分
為三種:
3.1直刺:體針與皮膚呈90,此法用于肌肉較厚的腌穴。
3.2斜刺:體針與皮膚呈45左右,適用肌肉較淺薄,或穴位深部有重要臟器所在的月俞穴。
3.3平刺:體針與皮膚呈15.左右,適用于肌膚淺薄的腌穴和透穴時。
4.深淺小兒針刺總的要求大可過深,在具體操作時又有所區別,肌肉豐厚其下無重要內臟、
血管、神經者,可刺之略深;而皮肉淺薄或穴下有重要勝腑者,宜淺。年齡小者針刺宜淺;年
齡大者可略深。病情輕者,刺之宜淺;病情重,特別是一些慢性疾病,刺之可深。
5.行針及留針一般用拇指、食指末節的指腹部來回轉針,有進有退。左捻針,即拇指向前,
食指向后為補法;右捻針,即拇指向后,食指向前為瀉法;緩慢均勻的提插、捻轉為平補平瀉
法。一般留針30-60分鐘。每間隔15?20分鐘運針一次。對于偏癱一側或周圍神經受損傷的
部位,可適當延長留針時間,增加行針的次數。一般經過3-5分鐘刺激后,部分患者會產生局
部或向遠端放射的熱、麻、脹、抽動等感應。
6.出針左手用干棉球輕壓針刺部位,右手持針作輕微的小幅度捻轉,并隨勢將針緩緩提至
皮下(不可單手猛拔),靜留片刻,然后出針。出針時,依補瀉的不同要求,采取“疾出”或
“徐出”的方法出針。出針后,宜先查看有無出血,如有皮下出血或皮外出血,可用干棉球按
壓0.5-1分鐘,另外還需查看有無漏針,還應注意有無暈針延遲反應征象。
【療程】
20天為一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可休息1周,繼續下一療程。
【適應癥】
一般針刺適應面廣,適用于各種小兒針灸適應癥。
【禁忌癥】
凡有高熱、急性炎癥、凝血功能障礙、先心病、皮膚疾病等疾患者慎用針灸。
【注意事項】
針刺時要注意避開內臟、血管及主要神經分布部位。
(二)小兒頭皮針診療操作規范總則
【操作步驟】
1、體位:根據病情明確診斷,選定頭穴線。取得患者或者家長配合后,取坐位或臥位,局部
常規消毒,選用規格為0.30X25mm的亳針進行針刺,為了便于取穴和消毒,患兒最好先把頭
發剪短或剃光。
2、進針:頭皮組織比較敏感,為了減輕疼痛應該快速刺入,即以拇指、食指尖捏住針柄,中
指控制針身部位,針與頭皮呈15°?30°夾角,針尖對準穴位,快速刺入頭皮下帽狀腱膜,
然后沿刺激區方向將針送到規定的深度。若在進針過程中頭皮組織比較致密或有疤痕組織,難
以推進時,可略加捻轉或改變進針方向。
3、行針:般以拇指掌面和食指撓側面夾持針柄,以食指的掌指關節快速連續屈仲,使針身
左右旋轉,捻轉速度200次/分鐘左右。一般留針30-60分鐘,15?20分鐘行針一次。按病情
需要可適當延長留針時間,偏癱患者留針期間囑其活動肢體(重癥患者可被動活動)有助于提
高療效。一般經3?5分鐘刺激后,部分患者在病變部位會出現熱、麻、脹、抽動等感應。
4、出針:刺手夾持針柄,押手持棉球固定穴區周圍頭皮,快速將針拔出。由于頭皮血管豐富,
針后需用棉球按壓針孔片刻,以防出血。
【適應癥】:小兒腦攤、智力低下、語言障礙、聽力障礙、視覺障礙、斜視、周圍神經病變、
多動癥、自閉癥、舞蹈病、頭痛、遺尿等。
【禁忌癥】
頭顱骨缺損者、開放性顱腦損傷者禁針。凡有高熱、急性炎癥、凝血功能障礙、先心病
等疾患者慎用頭皮針刺。
【常用頭皮穴位】
百會、四神針、定神針、智三針、潁三針、腦三針、運動區、語言區、視區、暈聽區等。
【注意事項】
1、因為頭部有毛發,故必須嚴格消毒,以防感染。
2、由于頭針的刺激時間較長,醫者必須注意觀察患者表情,以防暈針。
3、嬰兒顱骨縫骨化不完全,肉門未閉,針刺時一定要避開這些部位。
4、頭皮血管豐富,容易出血,出針時必須用干棉球按壓針孔0.5-1分鐘。
5、出針后,應清點針數,防止遺漏。
【療程】20天為一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可休息1周,繼續下一療程。
(三)小兒穴位注射操作規范總則
【操作步驟】
1.取穴:百會、四神聰、神庭、肝俞、腎俞、脾俞,還需根據病情辯證選取其他穴位,每次選
3?6個穴位,可交替輪換運月。
2.操作方法
①用具為一次性5ml注射器,7號注射針頭。穴位注射前,先核對藥名及有效日期,察看
藥液是否變質、藥物禁忌、藥物與該患者是否一致,確定無誤后,方可抽取藥液。
②用75%的酒精局部消毒后,快速刺入皮下,緩慢推進,并略作提插,得氣后回抽一下
無回血,再推入藥液,推藥速度宜較成人慢。穴位注射的用藥劑量因藥物及注射部位不同而有
差異,頭面部每穴注入0.5—hul,腰背部每穴每穴注入hul,四肢部每穴注入2nd,每次用量
為4?8ml。但對于小兒腦病后遺癥、小兒麻痹后遺癥等慢性病,治療時要求推藥速度快,用量
大。
③穴位注射結束,緩慢拔出針頭,用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孔0.5~1分鐘。
【藥物】維生素Bi針、維生素B“針、三磷酸腺甘、神經生長因子、復方丹參針、黃芭注射
液、當歸針、復方鹿香針、醒腦靜針等。
【適應癥】多用于小兒腦癱、小兒麻痹后遺癥、周圍神經損傷。
【療程】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與針刺交替進行。10次為一療程。
【注意事項】
①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防止感染。
②注意藥物的性能、藥理作用、劑量、禁忌及毒副作月,注意藥物的有效期,并檢查藥物有
無沉淀變質等情況。
③在穴位注射時,藥液不可注入關節腔、脊髓腔和血管內,并應避開神經干,內有重要臟器
的部位不宜針刺過深,以免刺傷內臟。
④凡有高熱、急性炎癥、凝血功能障礙等疾病慎用。
(四)本院小兒針刺技術操作各論
1.頭皮針
適用于智力、聽力、語言、視力、感覺、觸覺障礙及運動功能的平衡障礙。
(1)頭皮針灸的作用
具有疏通經絡、運行氣血、調節陰陽的作用,能增加腦部的血流量,改善腦部的血循環,
促進腦細胞的代謝,使患兒肢體肌力和關節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復。同時還可提高腦癱患兒的智
力,促進患兒語言、聽力發育。
(2)頭皮針灸的穴位配伍原則
采用焦氏頭針分區定位及治療方法。
主穴:運動區、感覺區、雙側足運感區、運動前區、附加運動區。
配穴:①智力低下加智三針、四神針,語言障礙加語言I、n、in區、說話點;②聽力障
礙而暈聽區、耳前三穴;③視覺障礙加視區、眼周穴位;④精神行為障礙加情感控制區;⑤平
衡協調功能差加平衡區或腦三針;⑥精細動作差加手指加強區;⑦伴癲癇者加項中線、制癲區;
⑧肌張力不全、舞蹈樣動作、震顫明顯者加舞蹈震顫控制區;⑨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者加
額五針、定神針。
(3)頭皮針灸的針刺方法與療程
選用().35X25mm亳針,針體與頭皮成15?3(廣角快速進針,刺入帽狀腱膜下,快速捻轉
3—5次,留針30—60分鐘,15—20分鐘行針一次。每日一次,30次為一療程。
(4)收費標準:17元/次,收費編碼:430000007
2.頭皮水針穴位注射
應用當歸注射液、丹參注射液、川苛嗪注射液等,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選3?5個穴位,
每個穴位注射約15次為1療程。適用于智力、聽力、語言、視力、感覺、觸覺障礙及
運動功能的平衡障礙。收費標準:26元/次,收費編碼:430000022o
3.體穴針灸
體穴針刺的作用:用亳針刺激軀干以及四肢的穴位,通過針感的傳導以達到疏通經絡、改
善肢體功能的目的。
(1)中醫辨證分型的針灸治療
1)陰虛瘀阻型
處方:
頭皮針:百會、四神聰、運動區、感覺區、雙側足運感區、運動前區,語言I、II、III、暈
聽區、視區、眼周穴位。
體針:肝俞、腎俞、足二里、二陰交、血海、豐隆。
配穴:上肢癱者加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后溪;下肢癱者加環跳、陽陵泉、太沖;
易驚、夜臥不安者加神庭、印堂、安眠1。握拳不展,腕指屈曲加陽谷、陽溪、陽池、八邪、
伸指;尖足加解溪、足下垂點、申脈、照海;關節僵硬拘急加尺澤、委中。咀嚼無力者加頰車、
地倉、廉泉;流涎不禁者加承漿、地倉;舌外伸者加廉泉;腰軟無力者加腰部夾脊穴;肢體痿
軟肌肉松弛者加曲池、外關、合谷、伏兔、足三里;納吳食少、腹脹便濾者加中脫、天樞;肉
門遲閉加腎俞、絕骨。
刺灸法:補瀉兼施。
2)氣虛瘀阻型
處方:
頭皮針:百會、四神聰、神庭、智三針、運動區、語言區、平衡區、語言I、0、III、暈聽
區、視區、眼周穴位。
體針:心俞、脾俞、神門、大陵、啞門、通里、血海。
配穴:四肢無力者加曲池、足三里;咀嚼無力者加頰車、地倉、廉泉;流涎不禁者加承漿、
地倉;舌外伸者加廉泉;食欲不振者加中脫、足三里;吞咽困難者加廉泉、天突;意識不清、
言語不利者加勞宮、涌泉、通里、廉泉。握拳不展,腕指屈曲加陽谷、陽溪、陽池、八邪;尖
足和解溪、足下垂點、申脈、照海;關節僵硬拘急加尺澤、委中。腰軟無力者加腰部夾脊穴;
肢體痿軟肌肉松弛者加曲池、外關、合谷、伏兔、足三里;納呆食少、腹脹便澹者加中脫、天
樞;囪門遲閉加腎俞、絕骨。
刺法:補瀉兼施。
(2)不同臨床類型的針灸治療
1)痙攣型
頭皮針:百會、四神聰、運動區、感覺區、雙側足運感區、運動前區(因門未閉嬰幼兒禁針)。
體針:主穴:脾俞、胃俞、膈俞、肝俞、太沖、足三里。配穴:肩內旋加肩貞;肘屈不伸
加尺澤;拇指內收握拳加八邪或合谷透后溪;足下垂加解溪、昆侖、太溪、足下垂點;足外翻
加三陰交、太溪透昆侖、足外翻點;足內翻加懸鐘、昆侖、足內翻點;足趾拘攣加八風;剪刀
步加風市、陽陵泉、絕骨。
針法:體針穴位,采用速針療法,快速點刺不留針,每曰一次或隔日一次,1()次為一療程。
頭皮針法同前。
2)肌張力低下型
頭皮針:百會、四神聰、運動區、感覺區、平衡區為主。
體針:主穴:中院、足三里、關元、三陰交。
配穴:頭項軟加天柱、大椎、華佗夾脊(頸段);腰軟加腎俞(雙人膀胱俞(雙)、華佗夾脊(腰
段);下肢膝軟加血海、梁丘、陽陵泉透陰陵泉、絕骨;抬腿困難加髀關、邁步、伏兔;抬肩
困難加肩二針:上肢軟弱無力加曲池、外關、合谷:手腕下垂加陽谷、陽溪、陽池:手握無力
精細動作差加液門、三間、合谷。
針法:肢體穴位以補法位主,留針30?60分鐘,療程同上。
3)不隨意運動型
頭皮針:運動區、舞蹈震顫控制區、平衡區為主。
體針:主穴:百會、四神聰、風池、太沖、合谷、陽陵泉、三陰交。
配穴:肝腎陰虛加肝俞、腎俞、太溪(補法);血虛風動加血海、三陰交、復溜(補法)。
針法:未注明刺法的穴位均采用平補平瀉法。手足徐動型患兒不宜留針,點刺后出針,以
防斷針、滯針的發生。
4)共濟失調型
頭皮針:百會、四神聰、運動區、運用區、平衡區為主。
體針:主穴:風池、翳風、神門、太溪。
配穴:肩鍋、曲池、外關、合谷、伏兔、陽陵泉、三陰交、足三里。
針法:補法或平補平瀉法。
(3)合并癥的針灸治療
1)伴隨體質虛弱或身體消瘦,納差
頭皮針:胸腔區、胃區。
體針:脾俞、胃俞、肺俞、肝俞、腎俞、足二里、口脫、關元、氣海。
針法:體穴均采用補法。
2)伴隨智力障礙
頭皮針:百會、四神聰、神門、弱智四項:智三針、定神針、腦三針、四神針。
體針:內關、足三里、太沖、心俞、腎俞、懸鐘、合谷。
針法:心俞、腎俞均用補法,余穴均采用平補平瀉法。
3)伴隨語言障礙
頭皮針:語言I、II、III區。
體針:啞門、廉泉、通里、舌三針。
配穴:呼吸不暢、發聲困難加迎香、膻中、天突;舌運動能力低下加舌三針;口唇、下頜
開合困難、流涎加地倉、頰車、下關。
針法:平補平瀉手法為主,啞門針刺后不留針,余穴可留針。
4)伴隨視力障礙
頭皮針:視區。
體針:睛明、攢竹、絲竹空、魚腰、瞳子骼、陽白、承泣、翳明、太陽。
針法:平補平瀉手法。
5)伴隨聽力障礙
頭皮針:暈聽區。
體針:聽宮、聽會、耳門、翳風、腎俞、太溪、完骨。
針法:腎俞、太溪用補法,余穴平補平瀉法。
6)伴隨癲癇
頭皮針:制癲區、病灶相應區(依據腦電圖表現,確定其病灶部位,在相應的頭皮區域取穴,
常分額、頂、枕、頸等區)、額中線。
體針:發作時應醒腦開竅,針刺內關、水溝、百會、后溪、涌泉穴,強刺激以復蘇;間歇
期應豁痰開竅、熄風定癇,針刺卬堂、鳩尾、間使、太沖、豐隆穴。
配穴:痰火擾神加曲池、神門、內庭;風痰閉阻加陰陵、風池;心脾兩虛加心俞、脾俞、
足三里;肝腎陰虛加肝俞、腎俞、太溪、三陰交;痰阻腦絡加膈俞、內關。
針法:平補平瀉法。
7)伴隨精神行為障礙
頭皮針:額五針、定神針、四神針、情感控制區。
體針:心俞、肝俞、四神聰、神門、內關、太溪、太沖、三陰交。
針法:平補平瀉法。
8)伴隨睡眠障礙
頭皮針:四神針。
體針:百會、神門、內關、風池、安眠1、安眠2、神庭、本神、三陰交、心俞。
針法:平補平瀉法,四神針向百會穴針。
五、推拿療法
(一)腦癱推拿操作規范
1.推拿按摩基本手法
以“通絡矯正”手法為主,包括循經推按、穴位點壓、異常部位肌肉按摩、姿勢矯正。
(1)循經推按:在經絡循行部位或肌肉走行方向,使用推法和按法的復合手法,以推為
主,根據部位不同可選指推法、掌推法。可以疏通全身的經絡,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環,從而改
善皮膚、肌肉的營養,能防止肌肉萎縮,促進運動,強筋壯骨,緩解肌肉痙攣,促進肢體活動。
(2)穴位點壓:對全身各處重要穴位,使用點揉、按壓復合手法,對腌穴有較強的刺激,
具有開通閉塞、活血止痛、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
(3)異常部位肌肉按摩:對患兒異常部位肌肉采用揉、按、滾等手法,對肌張力高的部
位,用柔緩手法,可緩解痙攣,降低肌張力;對肌力低下部位,用重著手法,以提高肌力。
(4)姿勢矯正:采用扳法、搖法、拔伸法等手法,促進腦癱患兒肢體、關節活動,對異
常的姿勢進行矯正,具有滑利關節、增強關節活動、疏筋通絡等作用。
2.推拿按摩的基本治療原則
推拿按摩的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深透。以柔克剛:對于痙攣嚴重者,手
法易柔緩。以剛克柔:對于軟弱無力者,手法易重著。痙攣型:降低肌張力、緩解肌肉痙攣為
主。不隨意運動型:緩解緊張、降低興奮性,提高肌力。
3.推拿按摩的時間及療程
手法治療每日1?2次,每次15?45分鐘。時間長短根據年齡、體質情況而定。每周治療
6天,每月為1療程.
4.收費標準:25元/次,收費編碼:450000008
5.操作步驟推拿手法
(1)頭頸部
1)循經按摩
①頸部刺激線:[部位]在頸后枕骨下緣起始,沿左右兩側斜方肌外緣直下至肩。[手法]用拇
食二指,兩側同時向下直推,或用食、中指指腹先推一側,再推另一-側,反復直推100次。
②頸后刺激線:[部位]從頸后枕骨下緣正中,沿頸椎棘突之直線,直到胸椎。[手法]用拇指
或食、中二指向下直推100次。
2)異常肌肉按摩
A.頭部扭轉:[部位]頸部兩側肌肉,從耳后發際直到肩部。[手法]用揉法,沿頸落兩側肌肉,
各猱按100次。
B.頭向后仰:[部位]頸后部肌肉,從枕骨下直到胸椎。[手法]用揉法,每次揉按100次。
3)穴位點壓
①百會刺激區:[部位]以百會穴為中心,約手掌大小面積范圍。[手法]以扣點法或散點法刺
激該區,或以手掌緊貼該區進行揉摩、按壓,每次約1分鐘。
②百會穴:[部位]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取之。[手法]以指尖按點或揉點該穴
位,每次1分鐘。
③風池穴[部位]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于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之間取穴.[手
法]用揉點法,兩手拇指于兩側穴位同時揉壓,揉壓時應向對側眼窩方向用力,每次1分鐘。
④天柱穴[部位]啞門穴旁開1.3寸,斜方肌之外緣;[手法]用揉點法。兩手拇指于兩側穴位
處同時揉點,每次1分鐘。
4)姿勢矯正
①頸部回旋法:[體位]患兒取仰臥位,保持頸椎、胸椎、腰椎直伸。[手法]治療師坐在患兒
頭部后方,以右手掌抬舉右肩的同時,以左手將顏面向右做最大限度回旋,并保持3分鐘,然
后以左手抬舉左肩,以右手將顏面向左做最大限度回旋,并保持3分鐘。[注意事項]頸最大回
旋度因人而異,治療時用力適度,不可強行扭轉。治療中如發現患兒紫組,應立即中止治療,
待1?2分鐘緩解后再重新開始。
②伸頸法:[體位]患兒取坐位,坐于治療師懷中。[手法]醫師以雙手托住患兒下領及耳后部
位,向上用力拔伸,持續3分鐘。[注意事項]動作宜緩慢,切忌用猛力拔伸,開始用力輕,逐
漸加力。
③屈頸法:[體位]患兒取坐位,坐于治療師懷中。[手法]醫師以雙手掌放于患兒頭后部,逐
漸用力前壓,最大限度屈頸,保持3分鐘。[注意事項]屈頸程度根據患兒頭后仰輕重,逐漸用
力,切忌猛力按壓。
(2)軀干部
1)循經推拿
①督脈刺激線”部位]脊柱正中,自胸椎至腰舐椎脊椎棘突線。[手法]以拇指或中、食二指,
自上向下直推100次。
②腰背刺激線:[部位]脊柱兩側,相當于足太陽經在腰背部的走行部位。[手法J以兩手拇指
或食、中二指,自上向下直推1()()次。
2)異常肌肉按摩
①軀干屈曲緊張:[部位]脊柱兩側,從脊柱到肩胛骨內緣狹長的范圍。[手法]從上到下每個
部位進行揉、摩,時間3分鐘。
②腰部無力:[部位]從腰椎到舐椎兩側的腰部肌肉。[手法]以滾、揉手法為主,配合叩擊,
手法應為重刺激手法,以提高肌力,時間3分鐘。
3)穴位點壓
①夾脊穴:[部位]自第1胸椎至腰舐椎的每一脊椎棘突下旁開O.5寸為夾脊穴。[手法]以
兩手拇指尖按點,自上而下,3分鐘.
②大杼穴:[部位]第一胸椎脊突下旁開1.5寸。[手法]以兩手拇指尖按點,1分鐘。
③督俞穴:[部位]第六胸椎脊突下旁開1.5寸處。[手法]以兩手拇指點按1分鐘。
③脾俞穴:[部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手法]以兩手拇指尖點按1分鐘。
⑤腎俞穴:[部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手法]以兩手拇指尖點按1分鐘。
⑥膀胱俞:[部位]笫二舐椎棘突下旁開L5寸。[手法]以兩手拇指尖點按1分鐘。
4)姿勢矯正
①背伸法:[體位]患兒取俯臥位。[手法]醫師坐于患兒一側,以一條腿壓在患兒腰部,兩手
分別托住患兒胸部及下肢,逐漸用力,使患兒達到最大限度背伸,維持3分鐘。[注意事項]用
力均勻緩慢,不可過猛,背伸幅度逐漸加大,以病兒能耐受為度。
②軀干旋轉法:[體位]患兒取仰臥位。[手法]治療師坐于患兒前側,以一條腿壓在患兒軀干
腰部上側,右手放在患兒上側肩關節部,左手放在患兒二側骨盆處,右手向內用力,左手向外
用力推,使患兒軀干得到最大限度回旋,并保持3分鐘;然后換另一側,使用同樣手法。[注
意事項]以整個手掌固定肩關節,用力均勻、緩慢,逐漸加大回旋幅度,循序漸進。
③軀干側彎法:[體位]患兒取坐位,坐于治療師懷中"手法]治療師以一只手放于患兒腰部
一側,一只手固定另一側肩關節,兩手同時向內用力,使軀干最大限度側彎,維持3分鐘;然
后以同樣手法使軀干向另一側側彎。[注意事項]用力緩慢、均勻,逐漸加大側彎幅度,適用于
軀干緊張,活動不靈活。
(3)上肢
1)循經推拿
①梯側刺激線:[部位]自曲池穴起,沿槎骨外后側直下至梯側腕部。[手法]沿刺激線自上而
下直推10()次。
②尺側刺激線:[部位]自肱骨內上歌之后凹陷處起始,沿尺骨前內側下至腕部尺側"手法]
沿剌激線從上而下直推100次。
2)異常肌肉按摩
①上肢屈曲內旋:[部位]上肢內側肌肉。[手法]以揉法,從上到下揉摩100次。
②上肢背伸:[部位]上肢外側肌肉。[手法]以揉法,從上到下揉摩100次。
③手緊握拳、拇指內收:[部位]虎口、大魚際肌。[手法]揉按100次。
3)穴位點壓
①肩耨穴:[部位]垂肩,在二角肌起始部的中點,鎖骨肩峰端下爆"手法]以拇指指尖按點,
時間1分鐘。
②臂牖穴:[部位]上臂外側,三角肌上點稍前處,肩躅與曲池的連線上。[手法]以拇指點按,
時間1分鐘。
③曲池:[部位]肘橫紋外側盡頭,肱骨外上牌前側。[手法]以拇指指尖按點,時間1分鐘。
④內關:[部位]腕橫紋上2寸,在槎側腕曲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手法]以拇指指尖按點,
時間1分鐘。
⑤伸指穴:[部位]掌根部,大小魚際肌之間凹陷處。[手法]用拇指尖向腕關節方向按點1
分鐘。
⑥合谷穴:[部位]第二掌骨中點,第一骨間背側肌隆起處。[手法]用拇指指尖揉點1分鐘。
4)姿勢矯正
①伸肩法:[體位]患兒取坐位,背對治療師。[手法]治療師坐于患兒背后,兩手握住肩關節,
用力背伸,維持3分鐘。[注意事項]用丁肩內收、縮肩患者,用力均勻、緩慢,不可過猛。
②上肢屈伸法:[體位]患兒坐位或仰臥位。[手法]治療師坐于患兒一側,患兒左手握拳,醫
師以右手握著患兒的拳,使肘關節、腕關節用力屈曲,保持3分鐘。然后換另一側上肢,保持
3分鐘。[注意事項]腕關節屈曲用力不可過大,以患兒能耐受為度。
③上肢旋轉法:[體位]患兒坐位或仰臥位。[手法]治療師坐于患兒一側,一只手抓住患兒手
掌,另一只手抓住肘關節處,患兒上肢伸直,緩慢用力拉伸的同時向外旋轉,維持3分鐘。然
后爽另一側上肢。
(4)下肢
1)循經按摩
①脛腓刺激線:[部位]在脛骨與腓骨之間,上起陽陵泉,下至解溪穴。[手法]自上而下,沿
刺激線直推100次。
②脛內刺激線:[部位]脛骨內側后緣,上起陽陵泉,下至跟腱內側。[手法]沿刺激線自上而
下直推100次。
2)異常肌肉按摩:
①下肢內收、緊張:[部位]大腿內側肌群。[手法]以揉法,100次,自上而下揉。
②下肢屈曲:[部位]下肢屈肌部位(下肢后側)。[手法]以揉法,自上而下100次。
③尖足、腳尖著地:[部位]跟腱部位。[手法]先以揉按法100次,后捏拿跟腱5()次。
④膝反張:[部位]胭窩部位"[手法]以揉按50次,叩擊手法100次.
3)穴位點壓:
①環跳穴:[部位]的腿,在股骨大轉子最高點與尾舐骨連線的外1/3處。[手法]點揉1分
鐘。
②委中穴:[部位]在窩橫紋中點處取穴。[手法]點揉1分鐘。
③陽陵泉:[部位]在腓骨小頭前下緣,腓骨長肌前緣處取穴。[手法]點揉1分鐘。
?陰陵泉:[部位]在脛骨內牌下緣處。[手法]點揉1分鐘。
⑤足三里:[部位]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外側一橫指處取穴。[手法]點揉1分鐘。
⑥承山穴:[部位]在腓腸肌肌腹下陷中,用力伸出時出現人字紋處。[手法]點揉1分鐘。
⑦跟平(新穴):[部位]內踝高點連線與跟腱相交處。[手法]點揉1分鐘。
4)姿勢矯正:
①分脆法:[體位]患兒取仰臥位。卜手法]患兒兩下肢伸直,治療師雙手固定患兒膝關節部,
逐漸用力向外分股,使股角最大化,保持3分鐘。然后令患兒雙下肢屈曲外展,治疔師雙手分
別固定膝關節,由內向外旋轉貌關節,并盡力向外下按壓,時間3分鐘。[注意事項]痙攣嚴重
者,局部肌肉按摩后再行分骸,分股時用力宜輕柔,抵抗嚴重時,切忌強行分按。
②壓膝整足法:[體位]令患兒仰臥位,下肢伸直。[手法]治療師一手按壓膝部向下,盡力使
下肢伸直,一手握住足底,盡力使足最大限度背屈,持續3分鐘。[注意事項]下肢保持伸直位,
膝關節屈曲嚴重者,按壓不兀過猛。手掌握住或托住整個足底用力前推。
③下肢屈伸法:[體位]患兒取仰臥位。[手法]治療師于患兒后方,一手握住足部,一手扶于
膝部,先用力屈曲踝、膝關節,維持30秒。然后一手抓住足前部,一手扶于大腿根部,盡力
伸直下肢,使膝踝關節最大限度伸展,維持30秒,再行屈曲,如此反復5次。[注意事項]屈
曲和伸直時宜緩慢用力,逐漸增加,不可猛力拉扯。
注意事項:①手法必須運用適度,刺激量由輕漸重,要掌握在患兒能耐受的范圍之內。②
初治者不宜用重手法和重刺激,否則會引起患者對治療產生恐懼和緊張。③肢體活動幅度應由
小到大,但不宜超過正常生理活動幅度。④運用重手法仍要求柔和,不能使猛力,手法要帶有
節律性,要避免突然性沖擊動作。⑤在進行循經推拿或揉摩時,可用滑石粉保護皮膚。⑥控制
治療室溫度,冬天16℃,夏天22℃,治療時穿貼身薄衣。⑦根據患者病情、癥狀、姿勢異常
情況,選用相應的治療手法。⑧治療安排應每日上午、下午各一次,最好于進食、進奶1小時
后進行,治療后給予飲水和休息。
(5)辨證施術
1)陰虛瘀阻型
穴位點按取穴:肝俞、腎俞、陽陵泉、懸鐘、太溪、太沖、足三里、豐隆、It海。
配穴:下肢運動障礙加環跳、陰陵泉、委中;上肢運動障礙加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
后溪;膝關節伸展無力加內外膝眼、陰市、梁丘;足內翻加昆侖、丘墟;足外翻加三陰交、商
丘;尖足加足三里、解溪;智力落后加百會、四神聰;斜視加睛明、四白、太陽、魚腰。
循經推按:足太陽膀胱經(承扶至昆侖),足太陽膀胱經(第一線),足少陽膽經(環跳至懸鐘)。
2)氣虛瘀阻型
穴位點按取穴:華佗夾脊穴、腎俞、脾俞、關元、氣海、血海、足三里、曲池、足三里、
豐隆。配穴:腰肌無力加腰陽關;智力落后加百會、四神聰。循經推按:足陽明胃經(髀關至
解溪),手陽明大腸經(肩禺至合谷)。
3)隨癥施術
①智力落后
循經推按:開天門、推坎宮、自前而后拿頭部五陽經。穴位點按:揉摩或指尖叩百會、四
神聰。
②聽力障礙
循經推按:循推耳部手足少陽經、手太陽經。穴位點按:耳門、聽宮、聽會、翳風。
③語遲、語言騫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管狀式電加熱器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簡易房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001
- 2025至2030年中國筍絲青豆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礦山機械設備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001
- 2025至2030年中國眼鏡鏡片模具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4屆湖南新華水利電力有限公司校園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中國石油石化校園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中介方房屋租賃合同
- 員工激勵機制的構建計劃
- 品牌建設中的戰略性思維計劃
- 2024上海市招聘社區工作者考試題及參考答案
- 畢業設計論文土木工程專業五層單身宿舍樓框架結構設計
- 立式水輪發電機軸線分析及處理
- 石膏板項目可行性分析與經濟測算(范文參考)
- 蹲踞式起跑PPT
- 1云南省初中綜合素質,完整版綜合素質評定表
- HAD 101-07《核電廠廠址查勘》_圖文
- 北京房地產測繪細則
- 抗生素的生物效價測定法(管碟法)
- 標準型號鏈條參數表-鏈節參數表
- 外輸管道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