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博白縣東平中心衛生院
中醫針灸培訓講稿
本節主要內容是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的劃經點穴,要求掌握的體表循行路線、常
用腌穴的定位。
第一節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的劃經點穴(總體安排)
手太陰肺經的劃經點穴
手陽明大腸經的劃經點穴
1.手太陰肺經從胸走手,有腌穴分布的體表路線是起于胸部外上方的中府穴,循行在上肢內側的前
緣,經魚際部止于手拇指梯側指甲角旁的少商穴。
取穴時主要應掌握的定位標志有:第一肋間隙,肱二頭肌肌腱,肘橫紋,梯骨莖突,腕橫紋,桎
動脈,第一掌骨,赤白肉際,指甲角等。
分布于手太陰肺經上的腌穴,從中府——少商共11穴,其中常用的腌穴有:胸部1穴(中府),
前臂部4穴(尺澤、孔最、列缺、太淵),手部2穴(魚際、少商)
2.手陽明大腸經從手走頭,有腌穴分布的體表路線是起于食指梯側指甲角旁的商陽穴,經食指樓側,
循行在上肢外側前緣,上肩、頸,至面頰,左右兩脈交會于人中穴,止于對側鼻翼旁的迎香穴。
取穴時主要應掌握的定位標志有:指甲角,第?、二掌骨,拇長伸肌腱與拇短伸肌腱,腕背橫紋,
肘橫紋,三角肌,肩峰,肱骨大結節,鼻翼,鼻唇溝等。
分布于手陽明大腸經上的腌穴,從商陽——迎香共20穴,其中常用的腌穴有:手部3穴(商陽、
合谷、陽溪),前臂部3穴(偏歷、手三里、曲池),上臂部1穴(臂展),肩部1穴(肩醋),面部1
穴(迎香)。
要求掌握的體表循行路線、常用腌穴的定位。
足陽明胃經的劃經點穴
足太陰脾經的劃經點穴
手少陰心經的劃經點穴
手太陽小腸經的劃經點穴
3.足陽明胃經從頭走足,有腌穴分布的體表路線是起于眼眶下緣的承泣穴,經嘴角旁,至下頜角前,
一支向上經耳前,至額角(頭維穴)。另一支從下頜角前向下過頸部,經胸前正中線旁開4寸,腹正
中線旁開2寸,循下肢外側前緣下行,走足背,止于足第二趾外側端的厲兌穴。
取穴時主要應掌握的解剖標志有:瞳孔,眼球,眶下緣,眶下孔,口角,咬肌,顫弓,下頜骨(下
頜切跡),額角發際,胸劍聯合,肚臍,恥骨聯合上緣,骼前上棘,骸底,脛骨前崎,足背踝關節橫
紋,拇長與趾長伸肌腱,足二、三趾間的紋頭。
分布于胃經上的腌穴,從承泣一一厲兌共45穴,其中常用的腌穴有:頭面部6穴(承泣、四白、
地倉、頰車、下關、頭維),腹部3穴(梁門、天樞、歸來),大腿部2穴(伏兔、梁丘),小腿部4
穴(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豐隆),足部2穴(解溪、內庭)。
1.足太陰脾經從足走胸,有腌穴分布的體表路線是起于足大趾內側端,足內踝前,小腿內側中間,
在內踝上8寸處交于肝經前,行膝股內側前緣,上腹部前正中線旁開4寸,胸前正中線旁開6寸,止
于腋中線第六肋間大包穴。
取穴時主要應掌握的解剖標志有:趾甲角,足內側赤白肉際,第一跖骨基底部,內踝尖,脛骨內
側面后緣,脛骨內側覬,骸骨內上緣,肋間隙,腋中線等。
分布于脾經上的臉穴,從隱白——大包共21穴,其中常用的腌穴有:足部2穴(隱白、公孫),
小腿部2穴(三陰交、陰陵泉),大腿部1穴(血海),胸部1穴(大包)。
2.手少陰心經從胸走手,有腌穴分布的體表路線是起于腋窩中的極泉穴,走上肢內側后緣,止
于小指槎側端的少沖穴。
取穴時主要應掌握的定位標志有:腋窩正中,腋動脈,肘橫紋內側端,肱骨內H?,尺側腕屈肌
腱,腕橫紋,指甲角等。
分布于手少陰心經上的腌穴,從極泉——少沖共9穴,其中常用的腌穴有:腋窩部1穴(極泉),
前臂部4穴(少海、通里、陰郊、神門)。
3.手太陽小腸經從手走頭,有腌穴分布的體表路線是起于手小指尺側少澤穴,經手掌尺側,走
上肢外側后緣,繞肩胛,經頸,上面頰,止于耳前的聽宮穴。
取穴時主要應掌握的解剖標志有:指甲角,第五掌指關節,尺骨莖突,尺骨鷹嘴、肱骨內上既、
腋后皺嬖,肩胛岡、岡下窩、岡上窩、第一胸椎棘突、第七頸椎棘突、喉結,胸鎖乳突肌、下頜角、
頷骨、耳屏、下頜骨靚狀突等。
分布于小腸經上的腌穴,從少澤——聽宮共19穴,其中常用的腌穴有:手部2穴(少澤、后溪),前
臂部1穴(養老),肩背部I穴(天宗),面部2穴(頷髏、聽宮)。
要求掌握的體表循行路線、常用腌穴定位
【實驗目的】
1、掌握經穴的常用定位取穴方法及體位;
2、掌握足三陰經體表循行路線;
3、準確找出下列體表標志:
足太陰脾經——趾甲角、足內側赤白肉際、第一跖趾關節、第一跖骨基底部、內踝尖、脛骨內側面后
緣、脛骨內側黑、股四頭肌內側頭、恥骨聯合上緣、胸骨角、乳頭、鎖骨中點、肋間隙、腋中線等。
足厥陰肝經——趾甲角、第一、二跖骨結合部、脛骨前肌腱、脛骨內側面、脛骨內側黑、股骨內上齦
縫匠肌、恥骨聯合下緣、第11肋游離端、第六肋間隙等。
足少陰腎經——足底、舟骨粗隆、跟腱、內踝尖、脛骨內后緣、胴橫紋、半腱肌腱、半膜肌腱、恥骨
聯合上緣、臍中、肋間隙、鎖骨等。
【實驗課時】
2課時
【實驗步驟】
1、教師講解示范;
2、腌穴演示課件;
3、教師指導學生分組點穴操作,
4、實驗小結。
【實驗小結】
1、足太陰脾經
足太陰脾經從足走腹到胸,踝上8寸以下的部位主要循行在下肢內側的中間,踝上8寸以上的部位主
要循行在下肢內側的前緣。脾經上的腌穴分布于脾經循行所過的足內側,下肢內側中間、前緣,腹胸
部的第三側線,側胸部。
經穴定位
隱白——足大趾內側趾甲角旁開0」寸
太白——關節后下緣凹陷中的赤白肉際處
公孫——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緣凹陷中赤白肉際處
三陰交——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面后緣
地機——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
陰陵泉——脛骨內側牌下緣凹陷中
血海——屈膝,大腿內側,骸底內側端內上2寸
大橫——前正中線旁開4寸平臍
大包——在腋中線上,第6肋間隙中
2、足厥陰肝經
足厥陰經從足走腹到胸,踝上8寸以下的部位主要循行在下肢內側的前緣,踝上8寸以上的部位主要
循行在下肢內側的中間。肝經上的腌穴分布于肝經循行所過的足部,下肢內側前緣、中間,腹部、胸
部。
重點經穴定位
大敦——足大趾外側,距趾甲角0.1寸
行間——第1、2趾間紋頭
太沖——第1、2跖骨結合部前緣凹陷中
中封——足背踝關節橫紋上,脛骨前肌腱內側
曲泉——屈膝,當膝關節內側紋頭上方凹陷中
章門——第十一肋端之下際
期門——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中
3、足少陰腎經
足少陰經從足走腹到胸,主要循行在下肢內側的后緣。腎經上的月俞穴分布于腎經循行所過的足部,下
肢內側后緣,腹胸部的第一側線。
經穴定位
涌泉——足底(去趾)前1/3凹陷中
太溪——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照海——內踝正下方凹陷中
復溜——太溪穴直上2寸
大赫——前正中線旁開0.5寸,臍下4寸
《實習四足三陽經點穴操作》實習指導
實習四足三陽經點穴操作
【實驗目的】
1、掌握足三陽經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2、掌握足三陽經經體表循行路線;
3、準確找出下列體表標志:
足陽明胃經——瞳孔、眼球、眶骨、眶下孔、鼻翼、口角、咬肌、頷弓、下頜骨(下頜切跡)、
額角發際、胸鎖乳突肌、喉結、鎖骨、肋骨、乳頭、肚臍、恥骨聯合、鶻前上棘、臀橫紋、能底、能
尖、脛骨前崎、足背橫紋、拇長與趾長伸肌腱、足二、三跖骨結合部、足二、三趾間的紋頭、趾甲角。
足少陽膽經——目外眥、眶骨、屏間切跡、下頷骨牌狀突、顆弓、鬢發、耳尖、耳廓根、乳突、
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第七頸椎、肩峰、腋中線、第四、七肋間隙、乳頭、第11、12肋游離端、肚
臍、鶻前上棘、股外側肌、股二頭肌、股骨外上鐮、腓骨小頭、腓骨、外踝、趾長伸肌腱、小趾伸肌
腱、第四、五跖骨結合部、趾蹊緣、趾甲角。
足太陽膀胱經——目內眥、眶骨、眉頭、前發際、枕外隆凸、斜方肌、胸椎棘突、腰椎棘突、骼
后上棘、般正中崎、能后孔、尾骨、臀橫紋、股二頭肌肌腱、胴橫紋、腓腸肌、跟腱、外踝、骰骨、
第5跖骨粗隆、第5跖趾關節、趾蹊緣、趾甲角。
【實驗課時】2學時
【實驗步驟】
1教師講解示范;
2放喻穴演示課件;
3教師指導學生分組點穴操作,
4實驗小結。
【實驗小結】
1、足陽明胃經
足陽明胃經從頭走足,主要循行在下肢外側前緣。胃經上的腌穴主要分布于胃經循行所過的頭面
部、頸部、胸腹第二側線、下肢外側前緣、足部。
經穴定位
承泣眼球與眶下緣之間
四白目正視,瞳孔直下眶下孔中
地倉平口角
頰車一-咬肌隆起的最高點
下關一-頷弓下緣,下頜切跡之間的凹陷中
頭維一一額角發際上0.5寸
梁門一一正中線旁開2寸,臍上4寸
天樞?一正中線旁開2寸,平臍
歸來一一正中線旁開2寸,臍下4寸
伏兔—-骼前上棘與骸底外側端的連線上,歌底上6寸
梁丘一-骼前上棘與旗底外側端的連線匕骸底上2寸
犢鼻一-骸骨下緣,歌韌帶外側的凹陷中
足三里3寸
上巨虛脛骨前崎旁開一橫指,犢鼻下6寸
下巨虛9寸
豐隆一一脛骨前崎旁開二橫指,犢鼻下8寸
解溪——一足背橫紋上,拇長和趾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
內庭—-足二、三趾之間的縫紋端
厲兌一一足第二趾外側,趾甲角旁開0.1寸
2、足少陽膽經
足少陽膽經從頭走足,主要循行在下肢外側中間。膽經上的腌穴主要分布于膽經循行所過的側頭部、
耳后、頸項、側胸、側腹部、下肢外側中間、足部。
經穴定位
瞳子髏——目外毗外,眶骨外緣凹陷中
聽會——屏間切跡前,張口凹陷中
率谷——角孫直上1.5寸
陽白——瞳孔直上,眉上1寸
頭臨泣——神庭與頭維連線的中點
風池——平風府,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的凹陷中
肩井——大椎與肩峰連線的中點
日月——乳頭直下,第七肋間隙中
環跳——舐管裂孔與股骨大轉子連線的外1/3折點處
風市——側肌與股二頭肌之間,胭橫紋上7寸
陽陵泉——腓骨小頭前下方的凹陷中
光明——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緣
懸鐘——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丘墟——外踝前下方的凹陷中
足臨泣——第四、五跖骨結合部前緣,小趾伸肌腱外側凹陷中
俠溪——第四、五趾之間的縫紋端
足竅陰——足第四趾外側,趾甲角旁開0.1寸
3、足太陽膀胱經
足太陽膀胱經從頭走足,主要循行在下肢外側后緣。膀胱經上的腌穴主要分布于膀胱經循行所過的頭
面部、背腰部、下肢外側后緣、足外側。
經穴定位
睛明——目內眥稍上方的凹陷中
攢竹——眉頭凹陷中
大杼——平第1胸椎棘突下
風門——平第2胸椎棘突下
肺俞——平第3胸椎棘突下
厥陰俞——平第4胸椎棘突下
心俞——平第5胸椎棘突
膈俞——平第7胸椎棘突下
肝俞——平第9胸椎棘突下
膽俞——平第10胸椎棘突下
脾俞——平第11胸椎棘突下
胃俞——平第12胸椎棘突下
三焦俞——平第1腰椎棘突下
腎俞——平第2腰椎棘突下寸
大腸俞——平第4腰椎棘突下
小腸俞——平第1能后孔
膀胱俞——平第2舐后孔膏肓——平第4胸椎棘突下正中線旁開3
志室——平第2腰椎棘突下
次髏——第2舐后孔中
委中——胴橫紋正中
承山——腓腸肌肌腹交角處昆侖
昆侖——外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
申脈——外踝正下方的凹陷中
至陰——小趾外側,趾甲角旁開0.1寸
實習五任、督脈、經外奇穴點穴操作
【實驗目的】
1.掌握人體常用的骨度分寸;
2.掌握脈體表循行路線;
3.準確找出以下的體表標志:
任脈——恥骨聯合、臍窩、胸劍聯合、胸骨角、胸骨柄、胸骨上窩、第一、二、三、四肋間隙、舌骨
體、喉結、須唇溝;
督脈——尾骨、舐管裂孔、各脊椎棘突、枕骨粗隆、發際、人中溝、上唇系帶及骼峭高點、肩胛F角、
肩胛岡。
經外奇穴一眉梢、目外眥、眶下緣、鼻唇溝、舌系帶、指總伸肌腱、槎側腕屈肌腱、腋前紋頭、能
骨、歌韌帶。
4.掌握任脈督脈常用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5.掌握經外奇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實驗課時】
2學時
【實驗步驟】
1.教師講解示范;
2.放腌穴演示課件;
3.教師指導操作;
4.實驗小結。
【實驗小結】
1.任脈
任脈主要循行在人體的前正中線上。任脈腌穴分布于任脈循行所過的會陰部、腹胸前正中線、頸部、
須部。
重點經穴點穴:
(1)下腹部穴:(仰臥位取穴)(臍至橫骨計5寸)
⑵中極4寸募穴關元臍直下3寸募穴氣海1.5寸
(3)神闕:臍中(仰臥位取穴)
(4)上腹部:(仰臥位取穴)(8寸)
下院臍直上2寸中皖4寸,募穴,八會穴之一
(5)胸部:(仰臥或正坐位)
膻中——中線平第四肋間隙募穴,八會穴之一
天突——上窩正中
(6)頸部(正坐仰靠位)
廉泉:舌骨體上緣
(7)頤部(正坐仰靠位)
承漿:頒唇溝正中凹陷處
2、督脈:
督脈主要循行在人體的后正中線和頭正中線匕督脈腌穴分布于督脈循行所過的能腰背后正中線H,
頭部,面部
重點經穴點穴:
⑴尾舐部,伏臥位或胸膝位。
長強——尾骨尖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
⑵腰背部,取伏臥位。
腰陽關四命門第二腰椎棘突下至陽——第七胸椎棘突下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
(3)頭頸部,取正坐位或俯伏坐位。
啞門0.5寸
風府前發際正中直中1寸
百會7寸
上星1寸
(4)面部,取正坐位,或仰臥位。
素修鼻尖正中
水溝人中溝上1/3折點處
人體各部的奇穴
(1)頭頸部穴
四神聰在頭頂部,當百會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
印堂在額部,當兩眉頭之中間。
魚腰在額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太陽在顆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金津在口腔內,當舌下系帶左側的靜脈上。
玉液在口腔內,當舌下系右側的靜脈上。
牽正在面頰部,耳垂前0.5—1寸處。
安眠在項部,當翳風穴與風池穴連線的中點
(2)胸腹部穴
子宮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中極旁開3寸。
(3)背部穴
定喘在背部,當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
夾脊在背腰部,當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兩側,后正中線旁開0.5寸,?側17穴。
腰眼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約3.5寸凹陷中。
4)上肢穴
腰痛點在手背側,當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間,當腕橫紋與掌指關節中點處,一側二穴。
八邪在手背側,微握拳,第1?5指間,指跳緣后方赤白肉際處,左右共八穴。
四縫在第2?4指掌側,近端指關節的中央,一側四穴。
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0」寸(指寸),左右共十穴。
(5)下肢穴
膽囊在小腿外側上部,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陽陵泉)直下2寸。
*闌尾在小腿前側上部,當犢鼻下5寸,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
八風在足背側,第1?5趾間,趾踐緣后方赤白際處,一側四穴,左右共八穴。
《實習六毫針進針法練習》實習指導
實習六毫針進針法練習
[目的要求]
在學習毫針進針法及基本操作技術的基礎上,通過紙墊和棉團及自身練針,掌握正確的練針方法,提
高指力,熟練手法操作的要領。通過實習,掌握臨床常用的進針方法,在操作中,能夠恰當地把握針
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實習時間]
2學時
[器材用具]
各種規格的毫針、消毒棉球、75%乙醇、針盤、鑲子等,學生自備棉團、紙墊、紙板。
[實習步驟]
一、紙墊和棉團練針
(-)紙墊練針
選用1.0?.5寸毫針,以左手平執紙墊,右手拇、食指挾持針柄,使針尖垂直地抵在紙墊上,然后拇
指與食指、中指前后交替地捻轉針柄,并向下漸加壓力,待針穿透紙墊后,另換一處反復練習。
技術要點:(1)持針穩固,不向下滑。(2)手臂懸空,沒有依托。(3)針身垂直,不搖不彎.(4)進
退輕巧,靈活自如。
(-)棉團練針法
左手持棉團,右手持針在棉團上按手法要求進行練習。
1、捻轉練習:將針刺入棉團內一定深度,右手持針使針身在同一平面內來回轉動,掌握捻轉的角度
大小,使來回角度力求一致,頻率快慢均勻,并注意鍛煉捻轉的速度。
2、提插練習:將針刺入棉團內一定深度,右手持針使針身沿縱軸作垂直運動,掌握提插的幅度大小,
上下層次分明,頻率快慢均勻,用力輕重?致。在此基礎上,可將提插與捻轉動作配合練習。
技術要點:(1)捻轉角度來回一致,操作頻率快慢一致,達到動作協調。(2)提插要求深淺適宜,幅
度均勻,針身垂直。
二、進針法
1、雙手進針法:即左手按壓爪切,右手持針刺入,雙手配合進針的操作方法。
(1)爪切進針法:用1?1.5寸毫針,取合谷、曲池、足三里、陽陵泉等穴,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
掐切固定針穴皮膚,右手持針,針尖緊靠左手指甲緣速刺入穴位。
技術要點:指甲爪切方向與經脈循行方向一致,爪切用力適當。
(2)夾持進針法:用3寸以上長針,取環跳穴,左手拇、食指捏持針體下段,露出針尖,右手拇、
食指持針柄,將針尖對準穴位,雙手配合,迅速將針刺人皮下,并逐步深入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技術要點:注意刺手、押手協同配合進針。
(3)舒張進針法:用2.5?3寸毫針,取天樞穴,左手五指平伸,食、中指分張置于穴位兩旁以固定皮
膚,右手持針從左手食、中指之間刺入穴位。行針時I左手中、食指可夾持針體以防止彎曲。或用左
手拇、食指向兩側用力,繃緊皮膚,以利進針。
技術要點:左手指需將所針穴位皮膚繃緊固定。
(4)提捏進針法:用1?1.5寸毫針,取印堂穴,左手拇、食指按著針穴兩旁皮膚,將皮膚輕輕提捏
起,右手持針從提起部的上端刺入。
技術要點:注意進針的角度為15°?30°。
2、單手進針法:用較短的毫針,如1?1.5寸毫針,取合谷穴,用右手拇、食指持針,中指端緊靠穴
位,指腹抵住針體下段;當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壓時,中指隨之屈曲,將針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此法三指兩用,在雙穴同進針時尤為適宜。
技術要點:三指動作協調,配合進針。
三、針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針刺角度
1、直刺法:取合谷穴,用爪切進針法,將針體垂直刺入皮膚,針體與皮膚呈如90°角。
2、斜刺法:取列缺穴,用提捏進針法,將針體與皮膚呈45°角左右,傾斜刺入皮下。
3、橫刺法:(1)取百會、神庭穴,沿皮下進針,橫刺腌穴,使針體與皮膚呈15°角左右,針體幾乎
貼近皮膚。(2)取印堂穴,用提捏進針法,沿皮下進針,橫刺腌穴,使針體與皮膚呈15。角左右,
針體幾乎貼近皮膚。
(二)針刺方向
取足三里穴,用1.5寸毫針,先直刺1寸,然后將針提至皮下,向下斜刺1寸,得氣后出針。
技術要點:選擇合適的針刺角度,將針刺入應刺深度。注意減少進針時的疼痛。
注意事項:選擇合適體位,穴位消毒,操作手指消毒,選擇針具作進針法練習;進針后根據需要選擇
合適的針刺角度,將針刺入應刺深度。注意減少進針時的疼痛。
[實習小結]
按F表將實習內容如實地加以記錄。
針刺穴位
進針方法
針刺角度和深度
針感和疼痛程度
實習七毫針行針法和補瀉手法
[目的要求]
通過實習,掌握臨床常用的行針手法,在操作中,能夠恰當地把握手法的角度、幅度,并取得應有的
針感;掌握單式補瀉手法的操作技能,重點區分補瀉手法的技術要點;依據單式補瀉手法的操作規律,
進而熟悉復式補瀉手法操作的方法。
[實習時間]
2學時。
[器材用具]
各種規格的毫針、消毒棉球、75%乙醇、針盤、鑲子等,學生自備棉團。
[實習步驟]
一、行針手法
(-)基本手法
1、捻轉法
針體進入穴位一定深度以后,用拇指和食指持針,并用中指微抵針體,通過拇、食指來回旋轉捻動,
反復交替而使針體旋轉。
技術要點:捻轉時,拇指與食指必須均勻用力,其幅度與頻率可因人而異。
2、提插法
進針后,將針從淺層插至深層,再由深層提到淺層。下插與上提的幅度、速度相同,均不分層操作,
一上一下均勻提插。
技術要點:提插要求深淺適宜,幅度均勻,針身垂直。(二)輔助手法
1、循法操作:進針前后,使食、中、無名指三指平直(屈曲第一指關節),用指腹沿針刺穴位所屬經
脈循行路線,或穴位上下左右輕輕地循按或叩打。
技術要點:循時用力要適度,用力過大會阻礙經氣的流行,使肌肉緊張度增加,產生疼痛。用力過小
達不到目的。循法一般沿經而循。
2、彈法操作(彈叩針柄法)
拇指與食指相交,對準刺入穴內的針柄尾部輕輕彈叩,使針體發生微微振顫;也可用食指一指對準針
柄彈震,使針體振動。
技術要點:彈不可過猛,以免引起彎針、滯針。彈不可過頻,以免產生相反作用,促使經氣速去。彈
法應在留針期輕輕彈叩,一般7?10次即可。
3、刮法操作
(1)單手刮針法:拇指抵住針尾,以食指指甲輕刮針柄由上而下;用食指抵住針尾,拇指指甲輕刮
針柄,由下向上;也可用食、中兩指扶持針柄,刮針柄用拇指,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
(2)雙手刮針法:用左手拇指端壓按針柄頭上,略向下用力,左、右兩手指彎曲,指背相對,夾住
針體,用右手拇指甲在針柄上下輕刮之。
技術要點:刮針時要求指力關節要靈活,用力均勻。刮時指甲不宜過長或過短,要修剪平整、光滑。
4、搖法操作
針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針柄,將針輕輕搖動,以行經氣。或以指捻針柄,搖動針體,邊搖動邊退針,
搖時要上下、左右擺搖,使針孔擴大,而后疾出針。
5飛法
針后不得氣者,用右手拇指、食指執持針柄,細細捻搓數次,然后張開兩指,一搓一放,反復數次,
狀如飛鳥展翅。
技術要點:飛法貴在輕柔,細細捻搓,動作輕柔。
6、震顫法操作
針刺后不得氣,用拇、食兩指持針,輕輕地上下提插并搓捻搖動針柄,如手顫般地震動針身。
技術要點:顫法貴在輕柔,細細動搖,不宜大幅度地顫動和震搖,以免引起疼痛和滯針。
注意事項:選擇合適體位,穴位消毒,操作手續消毒,選擇針具作行針法練習;進針后根據需要選擇
合適的針刺角度,將針刺入應刺深度,依上法行針,注意行針后的得氣。
二、針刺補瀉法
(-)單式補瀉手法
1、提插補瀉法
補法:針刺得氣后,在針下得氣處小幅度上下提插,重插輕提(即慢提急按)。針上提時速度宜慢,
用力宜輕;針下插時速度宜快,用力宜重。
瀉法:針刺得氣后,在針下得氣處小幅度上下提插,輕插重提(即急提慢按).針上提時速度宜快,
用力宜重;針下插時速度宜慢,用力宜輕。
技術要點:針刺得氣后,重插輕提為補法,重提輕插為瀉法。
2、捻轉補瀉法
補法:針刺得氣后,在針下得氣處小幅度捻轉,拇指向左時用力重,指力沉重向下;拇指向右還原時
用力輕,反復操作。
瀉法:針刺得氣后,在針下得氣處小幅度捻轉,拇指向右時用力重,指力浮起向上;拇指向左還原時
用力輕,反復操作。
技術要點:針刺得氣后,拇指左轉用力為補法,拇指右轉用力為瀉法。
3、徐疾補瀉法
補法:將針刺入皮膚后,先在淺層得氣,隨之將針徐徐地向內推進到一定的深度,疾退針至皮下;出
針時,快速出針并疾按其穴。重在徐入。
瀉法:將針快速刺入皮膚后,再疾速插入深層得氣,隨之徐徐地向外退針至皮下;出針時,緩緩出針
并且不按其穴或緩按其穴。重在徐出。
技術要點:針刺得氣后,以徐進疾退為補法,疾進徐退為瀉法。
4、迎隨補瀉法
補法:針尖順著經脈循行去的方向刺入而施行手法。
瀉法:針尖逆著經脈循行來的方向刺入而施行手法。
技術要點:正確區分針刺方向與經脈流注方向的關系。
5、呼吸補瀉法
補法:令患者鼻吸口呼,在呼氣時進針,行針;吸氣時出針。
瀉法:令患者口吸鼻呼,在吸氣時進針,行針;呼氣時出針。
技術要點:以進針、行針、出針之時,結合病人的呼吸為基準的一種補瀉方法。
6、開闔補瀉法
補法:出針后迅速揉按針孔。
瀉法:出針時搖大針孔,出針后不按針孔。
技術要點:以出針后,是否按壓針孔為基準的一種補瀉方法。
(二)復式補瀉手法
1、燒山火法
呼氣時將針刺入腌穴應刺深度的上1/3(天部),得氣后將針重插輕提9次,再將針刺入中1/3(人部),
得氣后再重插輕提9次,然后將針刺入下1/3(地部),得氣后再重插輕提9次,之后將針提至上1/3
(天部),稱為一度。如此反復操作3度,針下產生溫熱感,吸氣時即將針體輕快地拔出皮膚,并疾
按針孔。
技術要點:由徐疾法、提插法、呼吸和開闔法四種單式補法組成,為針刺補法的綜合應用。操作分淺、
中、深三層(又稱天、人、地三部),先淺后深,三進一退,重插輕提,行九陽數,呼進吸出,出針
捫穴。
2、透天涼法
吸氣時將針刺入腌穴應刺深度的下1/3(地部),得氣后將針重提輕插6次,再將針提至中1/3(人部),
得氣后重提輕插6次,然后將針提至上1/3(天部),得氣后再重提輕插6次,此為一度。之后將針插
至下1/3處,如此反復操作3度,針下產生涼感,即將針提至上1/3留針片刻后,隨呼氣時徐徐出針,
不按針孔或緩按針孔。
技術要點:由徐疾法、提插法、呼吸和開闔法四種單式瀉法組成,為針刺瀉法的綜合應用。操作分深、
中、淺三層(又稱地、人、天三部),先深后淺,?進三退,重提輕插,行六陰數,吸進呼出,出針
搖大針孔,不閉孔穴。
[實習小結]
按下表將實習內容如實地加以記錄。
針刺穴位行針方法或補瀉手法施術過程針感性質和程度
實習八灸法、拔罐法練習
[目的要求]
1、通過實習,熟悉臨床常用的各種艾炷灸法的操作技術;掌握各種不同大小艾炷制作技術,艾炷化
膿灸法和非化膿灸的操作程序,不同隔物灸的操作特點。通過練習艾條灸、溫針灸的操作技術;重點
掌握艾條懸起灸和實按灸的不同操作方法、溫針灸捏加艾團的技巧。
2、通過拔罐法的實習,掌握臨床常用的各種拔罐方法及其操作技術,熟悉各種不同拔罐器具的操作。
[實習時間]2學時
[器材用具]
艾絨、清艾條、藥艾條、太乙針、雷火針,各種規格的竹罐、玻璃罐,毫針,75%酒精、生姜、蒜頭、
食鹽、附子末、小刀、粗針、鐐子、剪刀、凡士林,消毒棉球,艾炷器、圓棒,火柴等。
[實習步驟]
一、制作艾炷
小炷可用左手拇、食指搓揉艾絨,右手持小鎰子取麥粒大艾團即成。中、大炷則須將艾絨置于平板上,
用拇、食、中三指邊捏邊旋轉,將艾絨捏成上尖下平的圓錐體。
技術要點:要求搓捏緊實,能放置平穩,燃燒時火力山弱到強,患者易于耐受,且耐燃而不易爆。每
個同學分別作出符合規格的大、中、小艾炷各10個;要求在2分鐘內作出符合規格的大、中、小艾
炷5個以上。
二、間接灸法操作
(-)隔姜灸法操作
將鮮生姜切成厚約0.3cm的生姜片,用針扎孔數個,置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炷點燃放在姜片中心
施灸,若被灸者有灼熱感可將姜片提起。,般每次施灸5?10壯,皮膚潮紅濕潤為度。
(二)隔蒜灸法操作
將獨頭大蒜橫切成約0.3cm的薄片,用針扎孔數個,放在患處或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炷點燃放在
蒜片中心施灸,每次施灸4?5壯,更換新蒜片,繼續灸治。此種隔蒜灸法,每穴1次,宜灸足7壯,
以灸處泛紅為度。
(三)隔鹽灸法操作
將純干燥的食鹽納入臍中,填平臍孔,上置大艾炷施灸。患者有灼痛,即更換艾炷。一般可灸3?9
壯。
(四)隔附子灸法操作
取生附子切細研末,用黃酒調和作餅,大小適度,直徑1?2cm,厚0.4cm,中間用針扎孔,置穴位
上,再以大艾炷點燃施灸,附子餅干焦后再換新餅,直灸至肌膚內溫熱、局部肌膚紅暈為度。日灸1
次。
三、艾條灸法操作
(-)懸起灸法操作
取清艾條或藥艾條1支,點燃后按下述方法在足三里穴施灸。
1、溫和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準足三里穴進行熏烤,距離皮膚約2?3cm,局部如有溫熱舒適感
而無灼痛就固定不移,一般每穴灸10?15分鐘,至皮膚紅暈潮濕為度。如遇到局部知覺減退時,灸
者可將食、中兩指置于施灸部位兩側,這樣可以通過灸者的手指來測知被灸者局部受熱程度。
2、回旋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準足三里穴,懸于施灸部位上方約3cm高處。使艾條在施灸部位
上左右往返移動或反復旋轉進行灸治,使皮膚有溫熱感而不致于灼痛,一般每穴灸10-15分鐘,至
皮膚紅暈潮濕為度。移動范圍在3cm左右。
3、雀啄灸:置點燃的艾條于足三里穴上約3cm高處,艾條一起一落,忽近忽遠上下移動,如小雀啄
食樣。一般每穴灸5分鐘,至皮膚紅暈為度。此法熱感較強,注意防止燒傷皮膚。
技術要點:隨時調節施灸距離,掌握施灸時間,防止燙傷。
(-)實按灸法操作
用加藥艾條施灸。
1、雷火神針灸:取“雷火針”艾條1支,點燃后按下述方法在足三里穴施灸。操作時;在施灸部位
鋪上6~7層棉紙或布,將艾條點燃置于施灸部位上約3cm高處,對準穴位直按其上,稍停留I?2
秒鐘,使熱氣透達深部;若艾火熄滅,可再點再按,如此5?7次。
2、太乙神針灸:系在雷火針基礎上改變藥物處方而成的灸法。其操作與雷火針同,取太乙神針艾條
1支,點燃后按下述方法在足三里穴施灸。操作時,在施灸部位鋪上6?7層棉紙或布,將艾條點燃
置于施灸部位上約3cm高處,對準穴位直按其上,稍停留1?2秒鐘,使熱氣透達深部;若艾火熄滅,
再點再按,如此5?7次。
技術要點:艾條垂直于皮膚,起落迅速。
、四、溫針灸法操作
1、捏加艾團操作
取適量艾絨,夾在左手拇食指尖之間,食指要向上,拇指要向下,再用右手拇、食指尖在左手拇、食
指尖向內向左擠壓,即可將艾絨,搓捏成棗核形狀大小適合的艾團,中間掐出一痕,貼在針柄上,用
拇食中指圍繞一搓,使艾絨團緊纏于針柄上。
技術要點:捏加的艾團要求緊實光圓,輕輕搖晃不松散脫落。每個同學須達到在2分鐘內捏加符合規
格的艾團5個以上。
2、溫針灸法操作
先將毫針刺入腌穴,得氣后并給予適當補瀉手法而留針。將純凈細軟的艾絨搓捏成棗核形狀大小適合
的艾團,中間掐出一痕,貼在針柄上,用拇食中指圍繞?搓,使艾絨團緊纏于針柄上;或用艾條一段
長約2cm左右,插在針柄上,距離皮膚約2?3cm,從艾團或艾條的下端(近皮膚端)點燃施灸。若
覺艾火燒灼皮膚發燙,可在皮膚隔一后紙片。待艾絨或艾條燒完后除去灰燼,施灸完畢將針取出。
五、拔火罐法操作
1、閃火法:一手握罐體(罐口朝上),另一手將用鑲子夾住的一個沾有95%乙醇的棉球或閃火器(用
細鐵絲將紗布纏繞于7?8號的粗鐵絲的一端并蘸酒精)在酒精燈上點燃后,立即伸入罐內,閃火后
退出,速將罐扣于應拔部位,將罐吸附在皮膚上。
技術要點:動作迅速。棉球蘸酒精宜少,且不能沾于罐口,以免燙傷皮膚。
2、投火法:將蘸酒精的棉球或拆疊的軟質白色紙片(卷)點燃后投入罐內,趁火旺時迅速將罐扣于
應拔部位,將罐吸附在皮膚上。
3、貼棉法:將直徑約1?2cm的薄脫脂棉片略蘸酒精后,貼于罐體內側壁中1/3處,點燃后迅速將
罐扣于吸拔部位,
技術要點:操作時所蘸酒精必須適量,酒精過多或過少,易發生棉片墜落,且酒精過多尚易流淌于罐
口,均易引起皮膚燙傷。
六、煮水罐法操作
將竹罐放入水中或藥液中煮沸2?3分鐘,然后用鏡子將罐倒置夾起,迅速用干毛巾捂住罐口片刻,
以吸去罐內的水液,降低罐口溫度(但保持罐內熱氣),趁熱將罐拔于應拔部位,拔后輕按罐具半分
鐘左右,令其吸牢。
技術要點:操作應適時,出水后拔罐過快易燙傷皮膚,過慢又易致吸拔力不足.
七、拔罐法運用操作
1、閃罐法操作
用閃火法將玻璃罐吸拔于應拔部位,隨即啟罐(取下),再吸拔、取下,反復吸拔至皮膚潮紅,或罐
體底部發熱為度。為延續溫熱效應,停止閃罐后,可將罐口向上,以罐底熱熨其部肌膚或留罐3?5
分鐘。
技術要點:動作要快而準確,并按閃火注意事項拔罐。操作時,溫熱度以患者舒適能接受為準。
2、走罐法操作
先于施罐區位涂上潤滑劑(以凡士林、潤膚霜為最佳),將玻璃罐口亦涂上油脂,用閃火法吸拔后,
稍用力將罐沿著肌肉、骨骼、經絡循行路線推拉(罐具前進方向略提起,后方著力),反復運作至走
罐區皮膚紫紅色為度。吸拔后應立即走罐,否則吸牢后則難以走動。
技術要點:動作輕柔,用力均勻、平穩、緩慢,罐內負壓大小以推拉順利為宜。
3、針罐法操作
于相關腌穴上針刺得氣后留針,再以針為中心拔留罐,5?10分鐘后,至皮膚潮紅,啟罐、出針。此
法不宜用于胸背部,因罐內負壓易加深針刺深度,易引起氣胸。
4、刺絡罐法
于施術穴位或患處常規消毒后,用皮膚針或三棱針、注射針、粗毫針點刺皮膚出血,然后拔留罐,至
拔出少量惡血為度。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凈血跡。
[實習小結]
按下表將實習內容如實地加以記錄
表1灸法名稱施灸穴位艾炷大小壯數或忖間灸感和皮膚溫度變化
表2拔罐方施術部位吸力大小留置時間皮膚血管形態變化
實習九三棱針、皮膚針、皮內針、電針、水針練習
[目的要求]
1、通過實習,熟悉三棱針針具的結構、型號和特點,掌握三棱針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2、熟悉皮膚針針具的結構和類型,掌握皮膚針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2、熟悉皮內針針具的結構和類型,掌握皮內針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4、熟悉電針儀器的性能,掌握操作規程,了解儀器使用中的有關注意事項。
5、掌握腌穴注射法的操作方法和技術,了解操作注意事項。
[實習時間]2學時。
[器材用具]
大、小號三棱針,大、中、小號玻璃罐,軟柄皮膚針、硬柄皮膚針,各型皮內針,G6805型電針治療
儀、WQ1002韓氏多功能電針治療儀,各種規格毫針(或一次性毫針)、2?10ml注射器、5?7號注
射針頭,10%葡萄糖注射液、復方當歸注射液、維生素B12注射液。25%烏拉坦,2%碘酒、75%乙醇、
95%乙醇,生理鹽水,龍膽紫、消毒棉球,鎰子、血管鉗、剪刀、針盤、棉球缸,橡皮管,無菌敷料、
膠布等。
[實習步驟]
一、三棱針刺法練習
(-)持針姿勢
以右手持針,用拇、食兩指捏住針柄中段,中指指腹緊靠針體的側面,露出針尖2?3mm。
(-)人體實習
1、點刺穴位
針刺前在點刺穴位的上下用手指向點刺處推按,使血液積聚于點刺部位,常規消毒后,左手拇、食指
固定點刺部位,右手持針直刺2?3mm,快進快出,點刺后采用反復交替擠壓和舒張針孔的方法,使
出血數滴,或擠出液體少許,右手捏干棉球將血液或液體及時擦去。
2、點刺血絡
常規消毒后,右手持針點刺,快進快出,宜斜刺,即針體與小靜脈血管的角度呈45°左右,針尖朝
上,針尾朝下,這樣既可防止針尖貫穿血管而留瘀,又有利于血液順勢流出,一次可出血5?10ml。
若出血量不足,可加用拔罐。
技術要點:動作要求穩、準、快。
3、散刺法
局部消毒后,根據病變部位的大小,連續垂直點刺10?20針以上,由病變外緣環行向中心點刺。也
可加用拔罐。
(三)動物實驗
1、點刺靜脈
將用烏拉坦麻醉的家兔固定在兔臺上,剪去施術部位的兔毛,取家兔的“曲澤”或“委中”穴,找到
靜脈后,先用橡皮管結扎在針刺部位的上端(近心端),局部消毒后,左手拇指按壓在被刺部位的F
端,右手持三棱針對準靜脈向心斜刺,迅速出針,針刺深度以針尖刺中血管,使針孔處自然流出5?
10ml血液為度,出血停止前松開橡皮管,以無菌干棉球按壓針孔,并以75%乙醇棉球擦盡針孔周圍
的血液。有適宜病例可進行實體操作。
2、挑刺法
可用上述家兔實驗。挑刺時左手捏起施術部位皮膚,右手持針先橫刺進入皮膚,挑破皮膚0.2?0.3cm,
再將針深入皮下,挑斷皮下白色纖維組織,以挑盡為止,并擠出一定量的血液,或擠出少量液體,然
后以無菌敷料保護創口膠布固定。有適宜病例可進行實體操作。
二、皮膚針刺法練習
(-)持針姿勢
軟柄和硬柄皮膚針有不同的持針姿勢。
1、軟柄皮膚針將針柄末端置于掌心,拇指居上,食指在下,余指呈握拳狀固定針柄末端。
2、硬柄皮膚針用拇指和中指挾持針柄兩側,食指置于針柄中段的上面,無名指和小指將針柄末端
固定于大小魚際之間。
(二)叩刺方法
皮膚常規消毒后,針尖對準叩刺部位(如三陰交、足三里、關元、大椎、脾俞、胃俞、大腸俞、眼眶
周圍等),運用靈活的腕力垂直叩刺,即將針尖垂直扣擊在皮膚上,并立刻彈起,如此反復進行。
技術要點:運用腕力,垂直叩刺,速度均勻,起落迅速。
(三)刺激強度
按照弱刺激、中等刺激和強刺激的不同要求練習。帶教老師也可選擇適宜的病例進行操作示范,供學
生觀摩學習。
1、弱刺激用較輕的腕力叩刺,沖力小,針尖接觸皮膚時間較短,局部皮膚略見潮紅,患者無疼痛
感覺。
2、強刺激用較重的腕力叩刺,沖力大,針尖接觸皮膚時間稍長,局部皮膚可見出血,患者有明顯
疼痛感覺。叩刺后迅速拔火罐于叩刺部,使局部出血適量。
3、中等刺激叩刺的腕力介于強、弱刺激之間,沖力中等,局部皮膚潮紅,但無出血,患者稍覺疼
痛。
三、皮內針刺法練習
1、顆粒型皮內針埋藏常規皮膚消毒后,用鑲子夾住針柄,使針身與鑲子成90°角,對準穴位,使
針身與經脈循行徑路成十字交叉狀,將針沿皮橫刺入皮內,針身可沿皮下平行埋入0.5?1.0cm,然
后用膠布將留在皮膚外的針柄固定。
2、揪釘型皮內針埋藏常規皮膚消毒后,用鑲子夾住針柄,將針尖對準穴位輕輕刺入,使環狀針柄
平整地留在皮膚上,然后用小方塊膠布粘貼固定。埋針后,如該處感覺疼痛或妨礙肢體活動,應將針
及時取出,另選穴位重新操作。
四、電針操作練習
在應用電針之前,必須熟悉儀器的性能、用途、和使用方法,仔細閱讀儀器說明書,嚴格遵守操作規
程和注意事項。每次使用電針儀之前,應當檢查旋鈕位置電源開關是否在“關”的位置,輸出強度旋
鈕是否在最小位置或“零”位(無輸出)。
(-)選擇好適當的波形和頻率,將其旋鈕置于相應位置,讓學生逐體驗不同刺激強度和波形的不
同感受,并且如實填寫實習記錄。
(-)聯接電極
根據刺激的方法不同,可分為三種。
1、針刺后通電:選擇常規的穴位,如足三里、曲池、內關等,使用消毒的毫針(或一次性毫針),針
刺穴位“得氣”后,針體通電(EA)。把脈沖電針儀上每對輸出的2個電極分別連接到2根毫針的針
柄上。單穴電針時,可將另一電極接在用水浸濕的紗布上作為無關電極,固定在同側經脈循行路線的
皮膚上。
2、皮膚片狀電極:對穴位進行皮膚接觸式電刺激(TENS),即將金屬電極片或導電橡膠電極片固定
在選取的穴位皮膚表面,在電極與皮膚接觸處涂以導電膏或淡鹽水。
3、皮膚錐狀電極:將皮膚錐形金屬電極對穴位進行皮膚接觸式點狀電刺激(SSP),多用于毛發濃密
處穴位。錐形金屬電極尖端盡量準確地置于穴位點上,皮膚表面涂以導電膏,妥善固定。
(-)接通電源
根據波形和電流強度的不同,調節規定波形,并逐漸調整輸出電流至所需要的電流強度。強度由小到
大,至患者出現能耐受的瘦麻感為佳。如果刺激強度對個別患者感到不夠時,可采取迭加法(即串聯
接法)。具體應根據該病性質、病情、患者耐受性而定,可分為強、中、弱三種:
1、強刺激:通電后,肌肉收縮明顯,針感強,伴疼痛。適用于癱瘓和某些慢性疾病。
2、中刺激:通電后即出現肌肉收縮,無痛感。適用于大多數疾病。
3、弱刺激:通電后無肌肉收縮可見,亦無痛感。僅適用于痙攣性癱瘓和眼周穴位的治療。
(四)通電時間
根據病情、患者耐受性和選擇的波形等決定。一般疏波、疏密波為5?15分鐘,斷續波為5?20分
鐘,連續波可達30分鐘。在治療過程中,人體經過一段時間的通電刺激后會產生適應性,感到刺激
逐漸變弱。這時應當適當增加刺激強度或改變頻率,以保持相對恒定的刺激量,也可采用通電一斷電
一通電的刺激方法。
(五)治療完畢后,應首先緩慢旋轉輸出強度旋鈕回到零位,然后切斷電源,撤去導線電極,退出毫
針。
五、水針操作練習
1、根據注射劑量的需要選擇合適的一次性注射器,將維生素B12注射液等藥液抽吸好備用。
2、取合適的體位,暴露注射部位(曲池、足三里等),局部皮膚常規消毒。
3、用無痛快速進針法將針刺入穴位皮膚下,進針后緩慢推進或上下輕輕提插,刺到腌穴局部出現“得
氣”感應后,回抽一下,如無回血,即可將藥液推入。一般可用中等速度推入藥液;體質較弱者用輕
刺激,將藥液緩慢輕輕推入。
4、推藥完畢,緩慢將針退至皮下,再快速拔出,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壓。
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藥物進行腌穴注射操作。
技術要點:
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則,防止感染。
進行腌穴人體注射時,應該向學生說明本療法的特點和注射后的正常反應。如注射局部會出現酸脹感、
4?8小時內局部有輕度不適,或不適感持續較長時間,但是一般不超過一天。
注意養成認真檢查使用藥物的所有情況,如藥物的性能、藥理作用、劑量、配伍禁忌過敏反應、毒副
作用、藥物的有效期、藥液有無沉淀變質等情況。對于某些中草藥制劑有時也可能有反應,應當予以
重視。
如腌穴注射中,針尖觸到神經干,有觸電樣的感覺,應及時退針,不可盲目地反復提插。
[實習小結]
按下表將實習內容如實地加以記錄
表1
三棱針法針刺部位出血量點刺穴位法點刺血絡法散刺法挑刺法
表2
皮膚針法針刺部位局部反應弱刺激中等刺激強刺激
表5注射用藥注射劑量針刺穴位注射反應
實習十耳針、頭針練習
[目的要求]
1、通過實習,熟悉耳廓表面解剖的基礎上,掌握20個耳穴的正確定位。熟練掌握耳穴毫針刺法和
壓丸法的操作技術,了解其他耳穴刺激技術方法。
2、在熟悉頭部經脈腌穴基礎上,掌握頭皮針治療線的正確定位,要求每個同學都能正確取定之。
3、掌握頭皮針操作技術,包括快速進針、推針,快速捻轉手法等。要求每個同學能達到熟練操作,
局部無痛,針體在帽狀腱膜下層自如進退及行針。
[實習時間]2學時
[器材用具]
耳針模型,耳穴探測儀,頭皮針模型,皮尺,0.5?1寸28?30號毫針,消毒棉球,2%碘酒、75%乙
醇,皮內針,三棱針,磁珠,燈草、艾條,王不留行籽,膠布,耳壓板,鏡子、剪刀、針盤,6805
治療儀等。
[實習步驟]
一、耳穴
(-)20個常用耳穴
1、耳中:在耳輪腳處,即耳輪1區。
2、風溪:在耳輪結節前方,指區與腕區之間,即耳舟1、2區交界處。
3、坐骨神經:在對耳輪下腳的前2/3處,即對耳輪6區。
4、交感:在對耳輪下腳末端與耳輪內緣相交處,即對耳輪6區前端。
5、神門:在三角窩后1/3的上部。
6、腎卜.腺:在耳屏游離緣下部尖端。
7、皮質下:在對耳屏內側面。
8、對屏尖:在對耳扉游離緣的尖端。
9、胃:在耳輪腳消失處。
10、大腸:在耳輪腳及部分耳輪與AB線之間的前1/3處。
11、膀胱:在對耳輪下腳下方中部。
12、腎:在對耳輪下腳下方后部。
13、胰膽:在耳甲艇的后上部。
14、肝:在耳甲艇的后下部。
15、脾:在BD線下方,耳甲腔的后上部。
16、心:在耳甲腔正中凹陷處。
17、肺:在心、氣管區周圍處。
18、三焦:在外耳門后下方,肺與內分泌區之間。
19、內分泌:在耳屏切跡內,耳甲腔的前下部。
20、眼:在耳垂正面中央部。
(二)分組示范及實體點穴
1、觀看耳針模型,并對照耳廓,熟記耳穴。
2、老師找一學生作示范點穴。
3、2?3人一組進行實體點穴。
二、耳針操作技術
(-)耳穴望診法
1、在自然光線下,以拇指和食指捏住耳郭,從內至外,順著耳郭的解剖位置,由耳甲腔、耳甲艇、
三角窩、對耳輪等仔細觀察辨認耳郭表皮,然后區別皮內或皮下呈現出各種不同的病理反應特征。
2、發現可疑病理反應區(點)時,宜用食指頂起該反應部位,用拇指對其進行上推、下拉、外展,
由緊到松,由松到緊,仔細辨認分析其病理反應的性質、范圍,雙耳對照觀察,然后再綜合病候進行
判斷。
3、對皮下或皮內可疑結節、條索狀隆起等病理反應,肉眼不能診察時,用拇指和食指進行推、揉等,
以觸認其大小、硬度、壓痛等。
4、詢問病史以助診斷。
(―)耳穴電測定法
I、將探測儀的耳塞插入儀器探測孔內。
2、打開電源,患者握緊握極或固定在病人內關穴上,術者手握探極在耳郭上由內到外均勻地緩慢探
測,當發出嗡嗡聲時病人有灼痛感,即為“陽性點”。
3、將“陽性點”隨時做好記錄,待全部探測完畢后切斷電源,拔出電極插頭,綜合病癥作出診斷。
(三)耳穴刺激方法
1、毫針刺法:常規消毒后,術者用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郭,中指托著針刺部的耳郭,然后用拇食指
持針,采用速刺法將針刺入已選定的耳穴處(速刺為快速垂直刺入,力量適中)。在留針過程中可作
小幅度捻轉,也可將針刺入后不再行針,留針20?30分鐘后出針,并用消毒干棉球壓迫針孔,以防
出血。
2、電針法:是在毫針刺法的基礎上,先把電針儀的電流輸出調節旋鈕撥至“O”位,然后將一對輸出
導線之正負極分別連接在兩根毫針的針柄上,選擇好所需的波形和頻率,打開電源開關,慢慢地山小
到大調節電流輸出旋鈕,強度以病人感覺舒適為度。一般通電時間為10?15分鐘為宜。治療完畢后,
先將調節旋鈕回到“O”位,再關閉電源,然后撤去導線出針,并用消毒干棉球壓迫針孔,以防出血。
3、埋針法:常規消毒后,左手固定耳郭,繃緊埋針處的皮膚,右手用鏡子夾住消毒的皮內針柄,將
針刺入所選耳穴皮內,用膠布固定。
4、壓丸法:用75%酒精棉球消毒耳郭后,將王不留行籽貼敷在小方塊膠布中央,然后用左手固定耳
郭,右手將小方塊膠布連同王不留行籽貼敷于所選耳穴處。
5、溫灸法:一般有3種灸法。一用艾條灸,主要是灸整個耳郭或較集中的部分耳穴,將艾條一端點
燃后用溫和灸3?5分鐘即可;二用燈草灸,即將燈草一端浸蘸香油后,點燃并迅速點灸所選耳穴,
每次1?2穴;三用衛生線香灸,即將衛生線香點燃后,距耳穴皮膚約1cm,施溫和灸3?5分鐘即
可。
6、按摩法:用按摩、提捏、點掐的方法進行全耳按摩、手摩耳輪和提拉耳垂法。全耳按摩法是先將
雙手掌心摩擦發熱后,按摩耳郭正、背兩面至耳郭充血發熱為止;手摩耳輪法是雙手握空拳,以拇食
二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按摩至耳輪充血發熱即司.;提拉耳垂法,雙手自行提捏耳垂,手法由輕到重,
每次3?5分鐘。
三、頭部經脈腌穴與頭皮針治療線
(一)額部
1、正中線入前發際0.5寸取神庭(督脈),額角發際上0.5寸取頭維(足陽明經),自神庭至頭維為
4.5寸。神庭穴旁開3寸為本神穴,旁開1.5寸為曲差穴,曲差至本神連線之中點取頭臨泣(足少陽
經)。神庭穴旁開0.5寸取眉沖穴(足太陽經),約當目內毗直上入發際0.5寸處。上述6穴均在前發
際上0.5寸。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裝飾設計合同模板
- 2025車輛買賣合同標準范本
- 2025年廣州市汽車維修與美容行業職工勞動合同
- 疝氣護理記錄規范與實施
- 美麗鄉村建設培訓體系
- 特殊用藥的護理
- 2025年成本會計試題
- 護理儀器使用與管理規范
- 《電與磁》知識點總結模版
- 辦公5S管理標準
- 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 2021 版
- 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模擬試題 (一)(含答案)
- 婚戀平臺合同協議書
- 保護患者隱私權醫療AI技術的倫理要求與實踐
- 權益配置與代理關系的成本效益分析
- 2025年貴州省貴陽市云巖區中考模擬語文檢測試題(含答案)
- 空地或鋪面出租合同協議
- GA 1812.3-2024銀行系統反恐怖防范要求第3部分:印鈔造幣企業
- 【公開課】+滑輪-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
- 2025餐飲轉讓合同協議書 餐飲轉讓合同協議書范本
- 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之近五年(2020-2024)語用題匯編:表達效果類真題+答案詳解+思路六步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