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單元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單擊添加副標題匯報人:小明單元綜合測試過綜合單元學習成果反饋匯報人:小明150分鐘150分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蘇軾是中國文化史上罕見的通才、全才。無論詩詞文賦,還是書法繪畫,蘇軾都造詣極高。他的成就與他勤于讀書、善于讀書有很大關系。他所倡導的“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論古今治亂,不為空言”的治學理念,對于今天的讀書治學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有感于當時士大夫中滋長的急功近利和淺薄輕率的風氣,蘇軾在《稼說送張琥》中巧用莊稼要等到成熟才能收割的道理來闡述治學之道,“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即在博覽群書時要汲取書中的要領和精髓,從大量的知識或材料積累中提煉出精華部分,再著書立說。所謂“博觀”“厚積”,是指廣博地獲取知識,豐厚地積累學養。所謂“約取”,就是慎取、精取,是在博觀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所謂“薄發”,是在“厚積”的基礎上進行嚴謹闡釋。在《與張嘉父七首》其七中,蘇軾以富人之筑大第須儲材充足為喻,對“博觀而約取”進行詳細闡釋,指出只有廣博地積累學養,才能著成“不容有所悔”的“一家之言”。蘇軾一生都在踐行“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的治學理念。如他強調讀書乃治學之根本,“自孔子圣人,其學必始于觀書”;強調“讀書萬卷始通神”。在此思想指導下,他廣泛涉獵諸子百家、經史子集,積累了相當深厚的學養,在治學方面取得了極高的造詣,對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蘇軾主張在治學過程中要熟讀深思,對事理或學習對象進行研究式學習,即“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他一生治學遵循此法,具體做法可以概括為三點,即“一生日課”“一書數過”“一意求之”。“一生日課”是指每日必定完成抄書這項必修課,以每天抄書為讀書治學筑牢根基。宋人陳鵠講過蘇軾抄《漢書》時采用不同的方式,連抄三遍,直至全部背誦,無一字差錯。蘇軾直到晚年,仍樂于此法,用以教子。跟隨蘇軾貶謫儋州的蘇過,以父為師,將一部《唐書》抄完,而且接著又抄《漢書》。蘇軾視之為“窮兒暴富”,認為兒子通過抄書必將迅速地增長學識、深厚地積淀學養。“一書數過”是指讀書要堅持反復閱讀和揣摩,不能淺嘗輒止。在治學實踐中,蘇軾也是這樣做的。《漢書》他就讀過很多遍,而且樂于將這種方法與人分享。蘇軾對于《周易》也是反復研讀,長期認真反復咀嚼,最終寫就《東坡易傳》。“一意求之”是指治學要有針對性,讀書貴在專與精。蘇軾認為,治學時要針對一個主題做研究性閱讀,學懂弄通之后,再換另一個主題進行研讀,這樣讀書可以做到既博又精,是夯實治學基本功的重要方法。蘇軾治學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表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蘇軾服膺儒家經世濟民的治學理想,強調要學用結合,把治學和社會現實聯系起來。他以著書立說為武器,針砭時弊、奉獻社稷,主張治學要有益于世,反對脫離實際的空談。蘇軾的詩文著述鮮明地體現了這一特點。如蘇軾在仕途之初任鳳翔府簽判時,為改衙前弊政,給宰相韓琦寫《鳳翔到任謝執政啟》,后又作《鳳鳴驛記》,建議改善官驛投宿問題。他在《奏為法外刺配罪人待罪狀》中表達了自己對變法的看法,主張變法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急功近利。(摘編自趙紀萍《“其學必始于觀書”——蘇軾的治學之道》)
材料二:延安時期,毛澤東在《實踐論》中嚴肅批評了一種不良學習現象,他說:“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識里手’,有了道聽途說的一知半解,便自封為‘天下第一’,適足見其不自量而已。”“知識里手”雖然學了不少、看似諳熟,但實則“夾生”,沒有真正學懂弄通、融會貫通,難以回答和解決實際問題。現在,絕大多數年輕干部知識豐富、志向高遠、工作積極,給各項建設帶來生機和活力,但也要看到,其中不乏“知識里手”的影子。有的沾沾自喜于自己的學歷和文憑,不大注重在工作實踐中消化提高;有的眼高手低,只有坐而論道的“認識論”,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有的不愿意撲下身子接地氣,彎不下腰、俯不下身、沉不下心,出現“水土不服”現象。“以書為道,相隔萬里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看領導干部水平高不高,不是單純地看他讀書多不多,而主要看他運用理論和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不強。讀書學習,是為了啟智增慧、提高本領、涵養情操,而不是單純為了追求讀更多的書、儲存更多的書本知識,當所謂“知識里手”。堅持學用相長,在干中學、學中干,是年輕干部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要處理好學與干的辯證關系,既善于向書本學習,更善于向實踐學習,運用好知和行“兩只翅膀”,駕馭好學和用“兩個輪子”,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讓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素質“水漲船高”,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摘編自華金良《莫做“知識里手”》)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BA.蘇軾在詩詞文賦、書法繪畫等方面均取得很高的成就,這與他的治學理念關系密切。B.蘇過也曾經把抄書作為必修課,因而迅速地增長了學識,積淀了深厚的學養。C.蘇軾認為用“一意求之”的方法治學,既能做到精細化,又能從多方面吸收營養。D.成長道路上,我們要學好書本知識,也要“讀”好社會實踐這本“無字之書”,處理好學與用的辯證關系。【解析】“因而迅速地增長了學識,積淀了深厚的學養”錯誤。材料一中說蘇軾“認為兒子通過抄書必將迅速地增長學識、深厚地積淀學養”,這是蘇軾的主觀看法,而非既定事實。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CA.魯迅《拿來主義》中的“占有”“挑選”與材料一中的“博觀而約取”有相似之處。B.蘇軾喜歡哲思,善于說理,不僅在材料一中有體現,還體現在課文《題西林壁》中。C.把知識真正學懂弄通、融會貫通,在工作中就可以解決實際問題。D.“紙上談兵”典故中的趙括熟讀兵書,卻不能活用,是“知識里手”的典型代表。【解析】選項說法過于絕對。材料二說的是“沒有真正學懂弄通、融會貫通,難以回答和解決實際問題。3.下列選項不能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
)DA.李白詩云:“魯叟談五經,白發死章句。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B.毛澤東提出:“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C.明代詩人林鴻《飲酒》:“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D.荀子《勸學》:“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解析】材料二的觀點是堅持學用相長,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A項,李白的詩意在反對空洞無用的學問,即提倡經世致用;B項,毛澤東的話意在強調只有親自實踐才能增長自己的見識,強調用以促學;C項,林鴻的詩意在表明學以致用的重要性;D項,荀子的話強調的是學習要注重積累,沒有涉及運用的問題,不能用來作為論據支撐材料二的觀點。4.下列對材料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A.材料一采用“總分總”結構,主體部分是并列結構,論證清晰有力。B.材料一列舉大量事例,意在證明蘇軾一生都在踐行自己的治學理念。C.材料二開頭引用毛澤東的話,引出本文的觀點,增強文章的可讀性。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論及了“學”和“用”的關系,但側重點不同。【解析】“‘總分總’結構”錯。材料一開頭先總說蘇軾的治學理念有借鑒意義,然后分說其治學理念是什么,為“總分”結構。5.真實生活情境某同學在班級學習經驗交流會上介紹自己的經驗時說:“我的成功經驗就是多刷題,學不會練會!”對此,你如何評價?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6分)【答案】①此學習經驗強調了不斷重復對學習的重要性,這一點和蘇軾的“一生日課”強調筑牢根基的重要性有相通之處,因此有一定的合理性。②但此學習經驗片面強調重復訓練,割裂了學和用的關系,很容易培養出只會做題的“知識里手”,對所學難以融會貫通,更難做到學以致用。(6分;只要學生答出“合理性”和“片面性”,體現辯證思想,即可得分)【解析】結合材料一第五段中的“蘇軾主張在治學過程中要熟讀深思,對事理或學習對象進行研究式學習……他一生治學遵循此法,具體做法可以概括為三點,即‘一生日課’‘一書數過’‘一意求之’”、第六段中的“‘一生日課’是指每日必定完成抄書這項必修課,以每天抄書為讀書治學筑牢根基”可知,此學習經驗強調了不斷重復對學習的重要性,這一點和蘇軾的“一生日課”強調筑牢根基的重要性有相通之處,因此有一定的合理性。結合材料二第四段中的“讀書學習,是為了啟智增慧、提高本領、涵養情操,而不是單純為了追求讀更多的書、儲存更多的書本知識,當所謂‘知識里手’”、第五段中的“要處理好學與干的辯證關系,既善于向書本學習,更善于向實踐學習……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可知,此學習經驗片面強調重復訓練,割裂了學和用的關系,很容易培養出只會做題的“知識里手”,對所學難以融會貫通,更難做到學以致用。(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天地再造孫皓暉父親把和自己相伴了幾年的忠犬大黃留給了蘇秦,就走了。父親一走,蘇秦立即脫光膀子干起活兒來。昨夜情景,已經使他一路上對家的思念化為烏有,溫情的夢幻在那一刻突然破碎了,斷裂了。大嫂和妻子的冷漠與嘲笑殘酷地撕碎了自己夢幻的那一刻,他就打定了主意——遠遠離開自己原先的華貴的瓦釜書院,離家苦修,再造自己。第一件事,就是在這斷垣殘壁上結一間能夠遮風擋雨的草廬。他一頭鉆進齊腰深的荒草中,揀細密的茅草一撮一撮地拔了起來。大黃一直臥在斷墻下自顧呼嚕,后來終于也鉆到荒草中來了。暮色消失天黑定時,斷墻下堆了一大堆茅草。蘇秦與大黃各自吃了一張干餅一塊醬肉,又喝了甘涼的井水,便開始蓋自己的草廬。時下正當九月中旬,秋月將滿,分外明亮。蘇秦趁著月色仔細查看了斷墻,不用砌墻,就是屋頂上草抹泥。他先用鐵鍬挖土,圍了一口很大的泥鍋,又打了五六桶水倒進泥鍋,然后向泥鍋里填滿選好的半干土塊;等待泥鍋泡土的時候,用那口柴刀剁了許多細碎茅草,扔進了泥鍋,然后赤腳跳進泥鍋反復踩踏。月上中天時,草泥和好了。蘇秦雖然大汗淋漓,卻精神抖擻,絲毫不覺得困乏。一鼓作氣,他開始給屋頂上草。東方已經魚肚白了,蘇秦沒有歇息,開始鋪干茅草。正午時分,蘇秦壓完了一面茅草,高興地從土墻上爬下來,雙腿一軟,倒在了大黃身邊。“呼——”一陣粗重的鼾聲響了起來。大黃嗅了嗅蘇秦,搖搖尾巴也臥倒了。“嗚,呼……”大黃呼嚕著,靠在蘇秦身邊也睡著了。九月末草廬剛一結好,蘇秦便開始了一種奇特的粗簡生活。每晚一頓干餅醬肉,喝一通老井的甜水了事。瞌睡了,在草席上和衣睡上一兩個時辰,醒來了到井臺上用冷水沖洗一番,立即又回來揣摩苦讀。日復一日,倒是分外踏實。住進草廬,蘇秦心底深處的那股煩躁急迫消失了。他意識到,自己的學問面上淵博,卻缺乏專注一點的精深。這一點,就是對天下大勢的洞察。要錘煉這種見識,需要的不是具體的就事論事的學問,而是高屋建瓴鳥瞰天下的眼光境界。“必須大悟,方得有成。”這是蘇秦在坎坷屈辱中磨出來的見識。在他打開父親送來的銅箱翻到最底層時,一本破舊的羊皮紙大書出現了。《陰符經》!天哪!他幾乎驚訝得要跳起來。“符經”兩個大字鑿鑿在目,旁邊還有兩行小字,拭目細看,隱隱約約便是“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四個名字。他二話不說,坐在門外土坎上便翻了起來……幾個月了,他每日朗誦默記,已經能將《陰符經》倒背如流。這《陰符經》當真是“變通無羈,深微燭照”。蘇秦覺得,自己還遠遠未將《陰符經》咀嚼透爛,還得再下苦功夫。時序已至寒冬,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原野上的一切都模糊了,孤獨的草廬已經完全淹沒在漫無邊際的風雪之中。蘇秦在屋外逆風而立,一字一字,高聲吟誦起了《陰符經》。在這個風雪撲面的寒夜,蘇秦依然雷打不動地沖著蒼茫的夜空大聲朗誦著,漸漸地,他的聲音嘶啞了,吼出最后一個字的時候,他喉頭一陣發甜,猛然噴出了大大一口鮮血,頹然撲倒在地。大黃一聲低吼,箭一般撲了過來,叼住蘇秦的腰帶,腰一弓,使勁兒往門口拖。它將蘇秦拖到門口,又三兩下拱開了門板,將蘇秦拖到了屋內。“啊……”喉頭一陣呼嚕喘息,蘇秦終于醒來了。方才一陣吼誦,使他頓悟——《陰符經》正是縱橫捭闔的大法則!其中天地之道、為政之道、君臣之道、創守之道、萬物互動之道、邦國互動之道無所不包。將這些大道理揣摩深透,何愁不能窺透天下奧秘?何愁不能找出列國癥結?何愁不能縱橫戰國?蘇秦又打開了《陰符經》,又一字一字地開始琢磨。讀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時,他眼睛突然一亮。老師鬼谷子在這句下邊注文:“食者,所以治百骸,失其時而傷百骸;動者,所以安萬物,失其機而傷萬物。時之至,間不容瞬息。先之則太過,后之則不及。是以,賢者守時,不肖者守命也。”讀著想著,蘇秦心中一片豁亮——想想自己說秦,就是“先之太過”,如何能夠成功?不成功一定是不應時了。王霸大業,秦國是沒有拒絕的理由的,但秦國卻偏偏拒絕了,而且還拒絕了兩次,公孫衍失敗了,他蘇秦也失敗了。現下靜心想來,確實是為時過早了。新君即位僅僅一年,秦國內政未穩,這時候要秦國立即實施東出爭霸戰略,事實上是不可能的……想著想著,他迷迷糊糊地瞌睡了,頭“咚”一聲撞在了木案上。蘇秦醒來揉揉眼睛,站起來在屋中踱步,念著想著,自言自語地嘟噥著……猛然,他盯住了“機在于目”四個字,頓時陷入了沉思,想著想著心中一閃,覺得似乎抓住了什么,瞌睡卻又猛然襲來,那閃光又被淹沒了。蘇秦氣惱異常,抓起案上的縫書錐對著大腿猛然一刺,一股鮮血“哧”地噴了出來。蘇秦猛然清醒,“機在于目”,就是見機而動,不死守一端。“啊哈哈哈哈哈!”蘇秦仰天大笑,手舞足蹈,腳下一軟,撲在了大黃身上。冰天雪地的草廬里,蘇秦抱著大黃睡去了,人的鼾聲與狗的呼嚕聲交織在了一起。(選自《大秦帝國之縱橫》,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A.住進草廬前,蘇秦心里煩躁急迫,這主要是因為他回家后受到了妻子和大嫂的冷遇,讓他倍感親情的冷漠和世態的炎涼。B.蘇秦發現《陰符經》時,幾乎驚訝得要跳起來,這一細節暗示了《陰符經》是一部奇書,為后文蘇秦的徹悟做了鋪墊。C.小說在描寫蘇秦結草廬、發現并苦讀《陰符經》時運用了順敘手法,這樣敘事使文章顯得條理清楚,同時注意剪裁,做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D.小說兩次寫到蘇秦和大黃相依睡去,第一次是帶著勞動后的疲憊與暢快睡去,第二次是帶著徹悟之后的滿足和內心的釋然睡去。【解析】“這主要是因為他回家后受到了妻子和大嫂的冷遇,讓他倍感親情的冷漠和世態的炎涼”錯誤。根據“住進草廬,蘇秦心底深處的那股煩躁急迫消失了。他意識到,自己的學問面上淵博,卻缺乏專注一點的精深”可知,蘇秦之前煩躁急迫是因為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失敗的原因。7.關于蘇秦結草廬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CA.小說細致地描寫了蘇秦和草泥的過程,其與下文他苦讀《陰符經》的過程有異曲同工之妙,凸顯的是蘇秦對理想的執著。B.蘇秦在荒野中結草廬,與風雪為伴,讓勞作的痛苦磨礪自己,使自己更加奮發,是勾踐式的“臥薪嘗膽”。C.蘇秦決意離開原先華貴的瓦釜書院,來到荒野之中苦修,這是他遭受挫折后不得已的選擇。D.斷垣殘壁,茅草屋頂,孤獨地佇立于冰天雪地之中,作者讓草廬與蘇秦實現了某種意義上的對應。【解析】“這是他遭受挫折后不得已的選擇”錯。這是蘇秦的主動選擇。8.本文題為“天地再造”,蘇秦的“再造”經歷了哪幾個階段?請結合文中相關部分簡要分析。(5分)【答案】第一階段:夢幻破裂,離家苦修。第二階段:修筑草廬,重歸平靜。第三階段:臥薪嘗膽,大徹大悟。(5分)【解析】可以把蘇秦“再造”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文章第1—2段,主要講述蘇秦周游受挫歸來,被親人嘲笑導致溫情的夢幻破裂,決定離家苦修,再造自己。可概括為:夢幻破裂,離家苦修。第二階段:文章第3—9段,主要講述了蘇秦克服重重困難終于重新結廬成功,然后頓悟了自己存在的問題,之后他的內心不再煩躁、急迫。可概括為:修筑草廬,重歸平靜。第三階段:文章10—21段,主要講述了蘇秦發現《陰符經》并反復苦讀,最終大徹大悟。可概括為:臥薪嘗膽,大徹大悟。9.《史記·蘇秦列傳》中記載蘇秦“出游數歲,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皆笑之……蘇秦聞之而慚,自傷,乃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本文在演繹蘇秦這段故事時加入了“一只忠犬大黃陪伴他”的情節,這樣的改寫帶來了怎樣的文學效果?談談你的理解。(6分)【答案】①忠犬是父親臨終留給蘇秦的,代表著父親無言的支持,和《史記》中“兄弟嫂妹妻妾皆笑之”相比,讓故事多了一絲溫情。②忠犬相伴,給了孤獨中苦讀的蘇秦陪伴和精神力量,讓蘇秦身上多了一些人性的柔軟,使人物形象更豐滿。③添加忠犬救主的故事情節,豐富了文章內容,使文章有了一層奇幻的色彩。(6分)【解析】文章開頭交代了“忠犬大黃”是父親留給蘇秦的,代表著父親對蘇秦的關懷和支持,這與其他家人對待蘇秦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讓故事多了一絲溫情。有了忠犬的陪伴,蘇秦不是孤零零的一個人,他的身上多了些人性的柔軟,人物形象更豐滿。文中有忠犬救主的情節,不僅豐富了內容,還增添了奇幻色彩。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自孔子圣人,其學必始于觀書。當是時,惟周之柱下史老聃為多書。韓宣子適魯,然后見《易象》與《魯春秋》。季札聘于上國,然后得聞《詩》之風、雅、頌。士之生于是時,得見“六經”者蓋無幾,其學可謂難矣!而皆習于禮樂,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漢以來作者益眾紙與字畫日趨于簡便而書益多。士莫不有,然學者益以茍簡,何哉?余猶及見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書,日夜誦讀,惟恐不及。近歲市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者之于書,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詞學術,當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游談無根,此又何也?余友李公擇,少時讀書于廬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擇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為李氏山房。藏書凡九千余卷。公擇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剝其華實,而咀嚼其膏味,以為己有,發于文詞,見于行事,以聞名于當世矣。而書固自如也,未嘗少損。將以遺來者,供其無窮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當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而公擇求余文以為記,乃為一言,使來者知昔之君子見書之難,而今之學者有書而不讀為可惜也。(節選自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有刪改)
材料二: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節選自清·袁枚《黃生借書說》,有刪改)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自秦漢A以來B作者C益眾D紙與字畫日E趨于簡F便G而書H益多【答案】BDG(3分)【解析】“自秦漢以來”為句首時間狀語,可單獨成句,其后應斷開,即B處應斷開;“作者益眾”語意完整,且后面的“紙與字畫”另換主語,故“眾”后應斷開,即D處應斷開;“書益多”語意完整,故其前應斷開,即G處應斷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BA.適,文中指去,與“少無適俗韻”(《歸園田居》)中的“適”意思不同。B.后生,文中指后輩,后一代,與“后生可畏”(《論語》)中的“后生”意思不同。C.凡,文中指總共,與“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并序》)中的“凡”意思相同。D.無論,文中指不用說,與“無論魏晉”(《桃花源記》)中的“無論”意思相同。【解析】“后生可畏”的“后生”也是后輩的意思。A項,“少無適俗韻”的“適”指適應。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BA.作者舉老聃、韓宣子、季札等人的例子,表明當時書籍缺乏,先賢們求書學習很不易。B.李公擇年輕時曾在白石庵的僧舍里讀書,他去世以后,山中的人懷念他,便請作者作文以為記。C.李公擇讀書循流探源、含英咀華,獲益良多;并且他讀過的書還和原先一樣,幾乎沒有什么損壞。D.李公擇品德高尚,把讀過的書藏在他從前住過的僧舍中,而不是藏在家里,是為了把這些書留給后來的人讀。【解析】“他去世以后,山中的人懷念他,便請作者作文以為記”錯誤。材料一中說的“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為李氏山房”“而公擇求余文以為記”。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士之生于是時,得見“六經”者蓋無幾,其學可謂難矣!【答案】出生在這個時代的讀書人,能見到“六經”的大概沒有幾個,他們的學習可以說是很難啊!(關鍵詞“是”“蓋”各1分,“士之生于是時”定語后置1分,句子大意1分)(2)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答案】不是那人自己的東西而勉強向別人借來,(他)一定擔心別人催著要還,因而憂心忡忡,不斷撫摸玩賞那東西。(關鍵詞“假”“惴惴”“不已”各1分,句子大意1分)14.材料一和材料二針對人們讀書的態度有什么共同觀點?(3分)【答案】①有大量書籍的人往往不懂得珍惜,束之高閣不認真讀;②借書而讀的人因為得來不易,往往能及時發憤攻讀。(3分)【解析】根據材料一中的“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書,日夜誦讀,惟恐不及”“而后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游談無根,此又何也”、材料二中的“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可知,有大量書籍的人往往不懂得珍惜,束之高閣不認真讀;而借書讀的人因為得來不易,往往能及時發憤攻讀。參考譯文材料一:孔子這樣的圣人,他的學習一定從讀書開始。在這個時候,只有周朝的柱下史老聃掌管很多書。韓宣子到魯國,然后見到《易象》和《魯春秋》。季札被中原諸侯國邀請,然后才能聽到《詩經》的風、雅、頌。出生在這個時代的讀書人,能見到“六經”的大概沒有幾個,他們的學習可以說是很難啊!然而他們對禮樂都很熟悉(習),道德修養都很深厚,不是后代的君子所能比得上(及)的。從秦漢以來,寫文章的人越來越多,造紙方法和文字筆畫一天比一天簡便,而書也越來越多。學子們沒有誰不擁有,然而做學問的人卻越來越草率(茍簡),這是為什么呢?我還趕上看見老儒先輩,他們說他們年輕時,要想求取《史記》《漢書》而不能得到,僥幸得到了,都親手抄寫,日夜誦讀,生怕讀不完。近年書商輾轉翻刻,諸子百家的書,一天要印刷一萬張紙。書對學習的人來說,多而且容易得到到這樣的地步,他們的文章學術,理應超過前人好多倍(倍蓰);然而后代的科舉士子,都把書捆起來不讀,談吐沒有根底,這又是為什么呢?我的朋友李公擇,年輕時在廬山五老峰下白石庵的僧房中讀書。公擇離開后,山中人懷念他,把他住過的僧房命名為“李氏山房”。藏書共九千多卷。公擇涉獵其流,探索其源以后,吸取它們的精華,咀嚼它們的韻味,而轉化為自己的學養,表述在文章上,落實在行動上,然后在當代出名了(聞名于當世,狀語后置)。而書還是和先前一樣,未曾稍有損壞。他將它贈送(遺)給后來之人(來者),供他們無窮無盡地索求,而滿足不同才分的人各自相應的需求。因此不把書藏在家中,而藏在先前所居的僧房。這是仁者的心思啊!公擇請求我寫篇文章(文,名詞活用為動詞)以作藏書記,我于是替他寫了幾句,讓后來的人知道從前君子讀書的困難,而現在求學的人有書卻不讀是可惜的。
材料二:書不是借來的就不能(認認真真地)去讀。你沒聽說過那些藏書的人(是怎樣讀書)嗎?《七略》《四庫》是天子的藏書,然而天子中讀書的人有幾個呢?那些搬運起來使牛累得流汗(汗,使動用法),放在家里塞滿了屋子的,是富貴人家的書,然而富貴人中讀書的有幾個呢?其余那些祖輩和父輩收藏(的書籍),子輩孫輩隨便丟棄的就更不用說了。不只讀書是這樣,天下的事物(也)都是這樣。不是那人自己的東西而勉強向別人借來,(他)一定擔心別人催著要還,因而憂心忡忡,不斷撫摸玩賞那東西,心想:“今天存放(在我這里),明天(就要給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這東西)已經被(為……所……)我擁有,(我)一定會(把它)捆扎好放在高處,保存起來,說“姑且等到(俟)另外的日子再看吧”。(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15—16題。
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BA.皮詩首聯運用設問,表示詩人沒有其他的家產,值得夸耀的就是能堆到屋頂的書。B.皮詩頷、頸兩聯敘說詩人讀書的情況和心得,尾聯通過比較,強調詩人不愛“儔侶”。C.皮詩中的“圣人”“英賢”,指書的作者或書中記錄的對象,或二者兼而有之。D.陸詩三、四句通過自述,給讀者呈現出了一個在孤燈下老眼昏花讀書的詩人形象。【解析】“強調詩人不愛‘儔侶’”錯誤。詩人在此處是強調自己對讀書的熱愛。16.這兩首詩寫的都是讀書,但側重點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答案】①皮日休側重寫讀書的樂趣,表達了對古圣先賢的追慕之情。②陸游側重寫讀書的目的和態度,表現了他為平民百姓堅持苦學而別無他求的可貴精神。(每點3分)【解析】從皮日休《讀書》中的頷聯“高齋曉開卷,獨共圣人語”和頸聯“英賢雖異世,自古心相許”可知,通過閱讀先賢的書籍,可以與他們進行精神對話,可以學習圣賢精神,表達了對古圣先賢的追慕之情。這兩聯重點突出詩人讀書的樂趣。陸游的《讀書》與皮日休的《讀書》不同,從前兩句“歸老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可知,詩人讀書是為了給百姓謀利益。而后兩句“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則是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詩人不怕付出辛苦。從中可以看出,陸游的詩側重寫讀書的目的和態度。白話詩歌
皮詩家中的財產是什么?就是那積聚在一起堆到屋頂的書籍。早晨在高雅的書齋緩緩打開書卷,徜徉在書海與圣賢進行心靈對話。德才兼備的人們雖然沒有與我生在同一時代,但自古以來大家是互相贊許欣賞的。在書桌上看見書蟲,勝過與庸俗之輩相見。
陸詩歸老隱居的志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在于百姓。燈下讀書,眼神已大不如從前了,卻還是閱讀完了兩萬蠅頭小字。(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勸學》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喻,引出廣泛學習且省察自己就會見識通明且行為無過錯的論斷,更有說服力。(2)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該胸懷天下,關注國家大事,就如《沁園春·長沙》中的青年毛澤東那樣“__________,__________”。(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指點江山激揚文字(3)古代詩文中常出現描寫簡陋物質條件的句子,如“____,____”,它告訴我們,因為有了高遠的精神追求,物質上的困難才容易被克服。【答案】飯疏食飲水(或:一簞食一瓢飲)(此小題答案不唯一)(每空1分)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跨學科融合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在一次數學測驗中,有一道幾何題:已知正方形邊長為a,求側面積等于這個正方形的面積、高等于這個正方形邊長的直圓柱體的體積。事后統計,有96%的學生把這道題做錯了,原因是學生求的是直圓柱體的側面積。本來應該求的是“直圓柱體的體積”,可是這七個字直到句尾才出現,離“求”字很遠,而緊挨著“求”字的正好是“側面積”三個字,因此很多人就誤認為題目求的是“側面積”了。(1)表面上這是一道幾何題,事實上卻變成為一次語文測驗。由此可見,語文基礎要是太差了,題目都看不懂。中學語文課里的語法知識該講些什么?該怎么講?這些年來只在主、謂、賓、定、狀、補幾個概念里兜圈子的辦法肯定是不行的。(2)改進的關鍵是要讓所講的語法知識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有點幫助。從這一點考慮,我覺得重點似乎應該放在分析長句結構上,弄清楚句子的層次和脈絡。18.請將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改成三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3分)【答案】①求一個直圓柱體的體積,②這個直圓柱體的側面積等于這個正方形的面積,③高等于這個正方形的邊長。(3分)【解析】首先,找到畫波浪線部分的主干句,然后將其獨立成句,作為第一句話。主干句為“求一個直圓柱體的體積”。然后,把長句中的修飾成分單獨提出來,獨立成句,改為“這個直圓柱體的側面積等于這個正方形的面積”“高等于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最后根據邏輯關系,調整語序,確定答案。19.文中畫橫線的兩處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4分)【答案】(1)表面上這是一道幾何題,事實上卻變成一次語文測驗。(2分)(2)改進的關鍵是要讓所講的語法知識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2分)【解析】(1)處,“變成為”意思重復,可刪去“為”或“變”;(2)處,“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有點幫助”結構混亂,應刪去“有點幫助”。20.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中寫道:“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東西,表現在黨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說里面,卻生怕人家駁,非常膽怯,于是就靠裝樣子嚇人。”其中“裝樣子”與文中加點的詞“兜圈子”,在詞語使用上有相似的妙處。請簡要分析。(4分)【答案】①“裝樣子”與“兜圈子”詼諧幽默,具有諷刺性,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讀性。②“裝樣子”指裝模作樣,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危害,諷刺了黨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說。③“兜圈子”指繞圈子,含蓄幽默地指出近幾年來中學語文課語法知識教學的問題。(4分)【解析】“裝樣子”的本義是裝模作樣,《反對黨八股》中,“裝樣子”是說“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東西”怕別人駁,所以裝腔作勢嚇唬人,表現了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危害;而這些現象都出現在黨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說里,諷刺了黨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說。“兜圈子”的本義是繞圈子,在文段中,“兜圈子”是說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們只在“主、謂、賓、定、狀、補”幾個概念里繞來繞去,諷刺了其教學問題。由此可見,兩者都詼諧幽默,具有諷刺性,這就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讀性。(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挑戰式學習是一種以探究為基礎的學習框架,它使學習者面臨一系列個人和團隊的挑戰,從而使學習過程更具相關性和趣味性。在這種模式下,教師將課程設計成了由學生驅動的項目。相對于項目式學習,挑戰式學習更加重視在整個過程中創造各種挑戰,廣泛使用技術。雖然這兩個框架都是通過實踐項目使學習更加生動,①。第一個不同在于,在項目式學習中,②;而在挑戰式學習中,教師通常會鼓勵學生自己來設計項目并實施。第二個不同在于使用技術的方式。在項目式學習中,技術可能只在項目的某個階段使用,甚至有時候根本不需要使用技術;而在挑戰式學習中,③。第三個不同在于,項目式學習通常只選擇能夠在課堂或學校環境中完成的項目,而挑戰式學習則要求學習者積極加入社區,針對直接影響他們生活的實際問題設計解決方案并實施。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答案】①但還是有不同點②教師經常要求學生完成指定項目③技術貫穿項目的各個階段(6分)【解析】①處,根據“雖然”一詞可知,此處與前一句構成轉折關系,前句“雖然這兩個框架都是通過實踐項目使學習更加生動”是說挑戰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的相同點,而后文是介紹二者的不同點,所以此處可填“但還是有不同點”之類的內容。②處,此處與后文“教師通常會鼓勵學生自己來設計項目并實施”相對,故此處可填“教師經常要求學生完成指定項目”之類的內容。③處,此處與前文“技術可能只在項目的某個階段使用,甚至有時候根本不需要使用技術”相對,故此處可填“技術貫穿項目的各個階段”之類的內容。22.關聯教材依據選文內容,下列學習活動不屬于“挑戰式學習”的一項是(3分)(
)A.閱讀了《鄉土中國》,同學們在小區微信群里發布用某軟件制作的調查問卷,了解人們對鄰里關系的看法,并針對調查結果中提到的問題擬寫解決方案。B.某同學被《紅樓夢》中關于飲食的描寫吸引,于是利用互聯網查閱資料,自己寫腳本,拍攝、剪輯成視頻,并上傳到視頻平臺。C.學習“家鄉文化生活”單元時,同學們設計“家鄉公共空間背后的文化生活”調查任務,并到市各大圖書館、公園等地方調查,最后在APP上發布調查報告。D.同學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古詩詞誦讀”板塊,理解古詩詞的大意,分析詩詞表達的情感,并相互監督檢查,完成了背誦、默寫的任務。√【解析】挑戰式學習“更加重視在整個過程中創造各種挑戰,廣泛使用技術”“要求學習者積極加入社區,針對直接影響他們生活的實際問題設計解決方案并實施”。A、B、C三項均符合這些特點。D項,小組合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第5單元祭十二郎文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散文欣賞
- 行政管理中的戰略思維試題及答案指南
- 2025年回遷房買賣合同協議書
- 2025購物中心租賃合同
- 市政學課程設計的創新點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大量農產品買賣合同標準范本
- 工程項目交付方式研究試題及答案
- 2025智能安防聯網報警監測服務合同
- 2025企業辦公場地租賃合同協議
- 行政管理的科學決策工具試題及答案
- 2025屆內蒙古包頭市重點中學高考英語考前最后一卷預測卷含解析
- 《民間藝術之剪紙》課件
- 《重大火災隱患判定規則》知識培訓
- 擬投入的勘察設計人員、設計機構設置和崗位職責
- 高壓燃氣管道工程定向鉆穿越施工方案
- 未成年離異孩子改姓協議書范文(2篇)
- 2024年4月醫學裝備質量管理情況簡報
- 礦井通風模擬設計-馮樹鳴
- 耳石癥的診斷與治療
- 企業形象設計(CIS)戰略策劃及實施計劃書
- 塔吊司機指揮安全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