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ICC堵塞的評估、預防、處理應是一套系統且完善的護理流程PICC堵管是PICC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率高達拔管率高達34.8%,拔管后重新置管加重患PICC堵塞若處理不當,嚴重時可導致堵塞物到達肺部引起肺栓2.結果4.總結日3.3.堵塞程度適用人群本共識適用于置人PICC的成人患者依據國家及省市地區醫療衛生法律、政策、行業規范及臨床實踐指南進行。依法執業導管堵塞的評估、預防和處理應由專業的醫務人員操作3.2.1.1通暢標準:回抽可見回3.2.1.1通暢標準:回抽可見回02液體或藥物前,更換輸液接頭或評估1次顏色、性質、有無血凝塊,使用0.9%NS沖洗每個管腔并評估其通暢程度。建議使用10mL及以上容量的注射器或10mL管徑的預充式導管沖洗器。導管通暢是指能夠無阻力地通過導管推注/輸注液體和(或)回抽血液導管通暢是指能夠無阻力地通過導管推注/輸注液體和(或)回抽血液》>3.2.2識別PICC堵塞征象:包括但不限于沖洗時》>3.2.3監測與記錄PICC的功能情況是否通暢、血液殘留、移位、扭曲、打折、附加裝置完整性液體或藥物、堵塞時間、堵塞管腔、堵塞程度處理結果導管復通、拔管、拔管后重新置管、出現并發癥導管類型、置入時間、置人位置、置入靜脈及雙側臂圍、置溶通劑/溶栓劑名稱、劑量、給藥方法完全性堵塞非完全性堵塞(1)不能回抽血液(2)不能通過導管推注/輸注液體(1)不能回抽血液(2)不能通過導管推注/輸注液體(2)回抽性堵塞:可推注/輸注液體,但回抽血液緩慢或無回血機械性堵塞化學性堵塞由由PICC在體內或體外部分堵塞引起。體外部分包括導管體外節障/堵塞等。體內部分包括導管尖相關因素血小板和白細胞在導管尖端聚集維蛋白尾。殘留沉淀由藥物、脂質殘留物及不相容溶液反應產生沉淀附著導管內壁所致。相關因素包括但不限于:長期輸入腸外營養制劑、甘露醇、造影劑等大分子、黏稠度高、易結晶的溶液;連續輸注存在配伍禁忌的藥物,無效沖封管等。識別機械性堵塞的表現,評估從輸液袋/瓶到穿刺部學檢查,評估可能存在的內部機械堵塞(1B)。發音等,必要時進行影像學檢查(1B)。》》3.4.2.1堵塞類型的判斷——機械性堵管:夾閉綜合征》>3.4.2.2堵塞類型的判斷——血栓性堵管抽回血緩慢或無法抽回血抽回血緩慢或無法抽回血置管側肢體腫脹、置管側肢體腫脹、皮膚顏色異常、感覺或活動異常沖管時遇阻力或不滴》>3.4.2.3堵塞類型的判斷——化學性堵管觀察輸液裝置中是否存在可見的沉淀物(1B)確定輸液計劃中使用了哪些藥物/溶液(1B):評估使用的藥物特性,相關溶劑、避光及輸注順序等(5B)。檢查是否存在2種或2種以上不相容藥物/液體的輸注,考慮是否存在藥物結晶與微粒堵塞(1B)。使用含脂腸外營養(尤其脂質配比>10%時)或全營養混合液(totalnutrientadmixture,TNA)時,考慮是否有在脂質殘留.個體因素藥物因素凝血異常、脫水、肥胖、高齡、炎癥、長期臥床、胸腔壓力增加等;藥物因素使用易沉淀、黏稠、不相容的藥物等導管因素技術因素沖封管不規范,夾閉不當;導管尖端不在最佳位置等;技術因素沖封管不規范,夾閉不當;導管尖端不在最佳位置等;》>》>3.5.2導管堵塞的預防沖管時機、封管時機、沖封管頻率、沖封管溶液選擇經過培訓且考核合格,具備識沖管時機、封管時機、沖封管頻率、沖封管溶液選擇導管妥善固定,防止導管移位導管妥善固定,防止導管移位檢查并核實藥物不相容性風險高的藥物/溶液,輸注間歇脈沖多腔導管管腔交替。檢查并核實藥物不相容性風險高的藥物/溶液,輸注間歇脈沖多腔導管管腔交替。使用防堵管產品抗血栓涂層導管、有瓣膜防反流導管、抗反流接頭等不建議使用縫線固定使用時保持輸液壓力維持灌注壓力防止血液返流①依據導管堵塞程度與分類,應多學科合作討論采取適當處理措施;②及時處理以保證所有管腔通暢;多腔導管不能因一側管腔通暢而忽視其余管腔③優先考慮復通導管,不能忽視任何不完全性堵塞,以免造成完全堵塞或拔管(④當患者存在溶栓劑/溶通劑使用禁忌癥、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如念珠菌菌血癥、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血癥等)等情況時,考慮拔除導管,并遵醫囑執行拔管操作(⑤選擇有效恢復導管功能的溶栓劑/溶通劑的種類、劑量、濃度及用法(5B)。①檢查整個輸液裝置,解決可見的管道打折/扭曲(5B);患者上舉置管側手臂或肩關節內旋/外旋,深呼吸、適度咳嗽或Valsalva③使用無菌非接觸技術,移除輸液接頭等所有附加裝置,直接連接注射器抽吸和沖洗導管(1B):④使用適宜的沖洗技術糾正導管異位/移位”;更換堵塞的輸液接頭(5B);機械性堵塞的處理⑥懷疑導管尖端移位者需暫停經導管輸液,需進一步檢查,調整確認尖端位置正確后方可使用(2B);⑦確診導管夾閉綜合征時,可考慮拔除導管(1⑦確診導管夾閉綜合征時,可考慮拔除導管(1B)。無法明確導管堵塞類型時,可按血栓性堵塞先予處理(1B)。對于疑似血栓或纖維蛋白引起的堵塞,不論程度,建議及時①充分考慮使用溶栓劑的益處和風險,知情同意(1C);②溶栓劑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應熟悉其種類、使用劑量、給藥方法、不良反應、禁忌癥、潛在并發癥等(1B);,降低超劑量給藥帶來的風險(2B);④抗凝劑(如肝素)對恢復導管通暢性無效,但低分子肝素可以降低血栓進行性生長,防止導管內血栓形成(1B)。①尿激酶(5000U/mL):推薦每次推注2mL,多管腔導管建議每個管腔使用1.5mL(1B);②阿替普酶(1mg/mL):推薦每次推注2mg/2ml,如導管內容積超過4mg/4mL①不完全堵塞時,使用10m及以上容量注射器直用單注射器或三通旋塞法進行負壓灌注(1B);堵管側連接三通②操作要求:溶栓劑在管腔中推薦保留30~120分鐘(1B)存在導管內壁血栓或纖維蛋白鞘時,建議延長溶栓劑在管腔內的保留時間至24~72小時,使其與導管內外纖維蛋白有更長的接觸時間,堵管側連接三通6利用負壓,落通劑自動吸入導管6利用負壓,落通劑自動吸入導管③滿足保留時間后,使用不小于10mL的注射器回抽,如導管通暢,回抽全部溶栓劑、分解產物及血液丟棄,執行正確沖封管。如導管未通,可重復操作(1B);④使用溶栓劑后應監測患者是否出現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導管相關血栓形成的征象,并及時對癥處理(1B);學科討論替代的血管通路治療計劃(1B)。》》3.6.4化學性堵塞的處理溶通原則管理和使用溶通劑的醫療衛生專業人員必須熟悉溶通劑的種類、使用劑量、給藥方法、①應用條件:考慮堵塞沉淀酸堿性、患者適應性及導管相容性(1B);如萬古霉素、哌拉西林,腸外營養、氨基酸和鈣磷沉淀(2B)。鹽酸存在損壞導管的風險,應慎用(5C);③8.4%碳酸氫鈉溶液:可有效溶解堿性沉淀(PH>7.0),如更昔洛韋、阿昔洛韋、氨芐產生沉淀或導致導管損壞(5B)。使用碳酸氫鈉或鹽酸溶液時應盡可能完全回抽,避免溶④氫氧化鈉溶液(0.1mmol/L):可有效溶解腸外營養(含或不含脂質)產生的沉淀,可用于完全或非完全性堵塞,需緩慢灌注(2B);⑤70%乙醇:可用于溶解脂質殘留,建議保留2分鐘,使用時應確定患者無乙醇過敏,告知患者可能出現的副反應(主要包括頭暈、頭痛、惡心、脾大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