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LISIGUANGLISIGUANG李四光
中國現代地質學奠基者LISIGUANG目錄CONTENTS01人物簡介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02生平事跡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03主要成就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04人物評價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05后世紀念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LISIGUANGLISIGUANG01中國地質學之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ONE人物簡介人物簡介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李四光”人物簡介人物簡介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時間歷程1911年出任湖北軍政府實業部長;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51年4月當選為世界科學工作者協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1952年9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8年9月任中國科協主席;1969年4月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70年8月1970年8月,任國務院科教組組長;李四光1910年7月畢業于日本大阪高等工業學校;人物簡介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李四光創立了地質力學,并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早年對蜓科化石及其地層分層意義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2提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有廣闊找油遠景的認識,開創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地震途徑。3LISIGUANGLISIGUANG02中國地質學之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TWO生平事跡生平事跡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190401官費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宏文學院普通科學習190502追隨孫中山先生,積極投身革命事業,加入同盟會191103辛亥革命爆發李四光出任湖北軍政府實業部長191304遠渡重洋,考入英國伯明翰大學,學習地質192205李四光同章鴻釗、丁文江、翁文灝等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地質學會。193106以《中國北部之科》被英國伯明翰大學授予自然科學博士學位。195007出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員會主任、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主席195208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生平事跡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生平事跡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196009身體情況愈加變差,但以巨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預測預報以及地熱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104月29日,李四光病逝,享年82歲LISIGUANGLISIGUANG03中國地質學之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THREE主要成就主要成就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科研成就1、提出蜓科鑒定方法1923年,李四光提出了蜓科鑒定方法,創立了十項標準,將蜓科主要特性,用若干曲線表示出來,使之既有定性概念,也有定量概念,并可以減少文字描述的繁瑣,從而提高了鑒定的標準性科學性。主要成就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科研成就2、對中國第四紀冰川的研究20世紀20年代初,李四光開始了對中國第四紀冰川的研究。他以很大的興趣關注中國東部有關第四紀冰川作用問題,在30年代中,完成了《冰期之廬山》一書,引起中國及其他國家地學界的很大興趣和探討。40年代他又對貴州高原、川東、鄂西、湘西、桂北等地作了調查,發表了不少有關中國冰川的文章,為中國第四紀地質學的研究增加了新的重要篇章。主要成就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科研成就3、創立地質力學20世紀20年代中葉,有關大陸運動起源的討論正值高潮之際,李四光發表了《地球表面形象變遷之主因》一文,提出了“大陸車閥”自動控制地球自轉速度變化作用的假說。地質學中的一個新的理論體系——地質力學就從這里萌芽產生了。李四光建立的地質力學,是把力學理論引進到地質學的研究中,即用力學觀點研究地殼構造和地殼運動規律。在地質力學的建立與發展過程中,李四光的幾篇重要著作,如20年代末的《東亞一些典型構造型式及其對大陸運動的意義》、30年代的《中國地質學》、40年代的《地質力學的基礎與方法》、50年代的《旋卷構造及其他有關中國西北部大地構造體系復合問題》、60年代的《地質力學概論》,都是每個階段總結性的著作,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在地學界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主要成就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科研成就4、對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研制成功的貢獻李四光早就預見到新中國的國防和經濟建設需要鈾礦資源。1949年回國時,他從英國帶回了一臺伽馬儀,為中國后來尋找鈾礦發揮了重要作用。1955年1月,召開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研究發展原子能事業的問題,在這次會議上,李四光和劉杰、錢三強一起做了工作匯報。李四光多次聽取找鈾隊伍匯報、指導工作。他根據地質力學理論,對找鈾前景持樂觀態度,指出:“一是要找富集帶,二是要便于開采。……在我國主要是在幾個東西帶上。”實踐證實了李四光的預測,尤其南嶺帶的一些鈾礦床以規模大、品位高、易開采著稱全國。李四光在強調構造規律的研究時提出:“關鍵要把對構造規律的研究與輻射測量結合起來。”遵循李四光的思路,覃慕陶、吳磊伯等經過艱苦工作,找到了211特大型鈾礦床。到“二五”計劃末期,中國已發現一系列鈾礦床,鈾產量已能保證中國核工業發展需要。李四光作為原子能委員會主席,為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貢獻。主要成就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科研成就5、石油的勘探和開發1954年,他在石油管理總局作過《從大地構造看我國石油勘探遠景》的報告,指出了三個遠景最大的可能含油區,即:青、康、滇地帶,阿拉善—陜北盆地,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并提出應該首先把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伊陜臺地、阿寧臺地、華北平原、東北平原等地區,作為普查找油的對象。1955年春,他擔任了全國石油普查委員會的主任委員,指導了石油找礦工作。特別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先后突破之后,他更加堅定了中國具有豐富的石油資源的信心,指出新華夏沉降帶找油的理論是可靠的,為中國尋找石油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主要成就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科研成就6、地震預報20世紀60年代初,廣東新豐江水庫發生地震,尤其是在1966年邢臺發生了強震之后,李四光深感地震災害對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之嚴重,在他生命最后的幾年里,用了很大的精力投入了地震的預測、預報研究工作。他在邢臺地震之后,對河間、渤海灣和唐山等地區孕育發生地震的可能性,提出過一些預測性的意見,后來證明是正確的,可惜這項工作他沒有來得及深入總結,就與世長辭了。科研成就7、學術論著李四光代表作有《冰期之廬山》《中國北部之蜓科》《地質力學概論》《天文、地質、古生物》和《看看我們的地球》等。人才培養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中華民國時期,李四光長期擔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系主任,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地質學家,對發展中國地質事業,提高中國地質科學水平,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他還擔任過北京大學評議會的評議員和理學院的庶務主任,協助蔡元培先生為北大的校務建設作出了貢獻。此外,他還籌辦過著名的武漢大學,一度代理過前中央大學的校長。新中國成立后,李四光親自主持了背景、長春兩個地質學院的建院工作,又擴大建立了成都地質學院以及許多中等地質技術學校,為日前開展的地質勘探工作和地質科研工作源源不斷地培訓輸送了大量的各類技術干部,適應了地質事業大發展的需要。主要成就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時間歷程1959年5月29日經前蘇聯科學院主席團評選,授予李四光“卡爾賓斯基金質獎章”1982年李四光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二等獎。2009年9月14日李四光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2009年10月李四光入選蒙古族十大杰出科學家。2022年4月入選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公布的2021年度最受歡迎的十大作家榜單。榮譽表彰LISIGUANGLISIGUANG04中國地質學之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FOUR人物評價人物評價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李四光在舊社會走過的道路,盡管有些曲折和坎坷,但他畢生努力的方向和最終達到的高度,以及對祖國和人民做出的貢獻,在當代中國科技界、知識界,的確是一面旗幟,無愧于黨和人民給予的這個高度評價。——(“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評)“李四光”人物評價人物評價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他(指李四光)是中國地質事業也可以說是地球科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他對中國地質學的貢獻、他的治學精神和高風亮節,都堪稱后世師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地質學家葉連俊評)“李四光”人物評價人物評價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李四光先生作為革命先驅者敢于向舊事物挑戰的精神,作為教育家誨人不倦、孜孜追求的品德,作為事業家從人民需要出發強烈的責任感,和作為一位地質學家在科學實踐中貫穿了前面所說的革命、育人、為人三者辯證統一的科學思想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像任何一位思想家一樣,不僅留給我們許多還要去認識、去判斷、去解決的地質問題,而且也留給我們認識、判斷、解決的思想。——(中國科學院院士、地質學家劉東生評)“李四光”人物評價LISIGUANGLISIGUANG05中國地質學之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FIVE后世紀念后世紀念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李四光紀念郵票1988年,《中國現代科學家》紀念郵票發行,李四光入選第一組四名人物。后世紀念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1989年10月,李四光紀念館竣工落成并開館,館內設展廳12個,其中設有《李四光生平展》、《地質礦產標本展》、《地震展廳》、《青少年科普活動展廳》等,以百余幅圖片、實物、文字介紹了李四光先生的豐功偉績。“李四光”紀念館后世紀念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建有李四光雕像的學校有武漢大學、吉林大學、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等。2009年5月,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基金會與中華世紀壇藝術基金會達成協議——為中華世紀壇“中華名人雕塑工程”捐贈李四光塑像。“李四光”雕像后世紀念ThefounderofmoderngeologyinChina1989年1月,為紀念李四光對中國科學事業和地質事業的巨大貢獻,繼承和發揚他從國家建設需要出發,積極從事科學、技術和教育實踐,不斷開拓創新,勇于攀登科學高峰的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鼓勵廣大地質科技工作者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科技進步多做貢獻,設立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后世紀念Thef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