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1740-2020 住宅設計規范_第1頁
DB11 1740-2020 住宅設計規范_第2頁
DB11 1740-2020 住宅設計規范_第3頁
DB11 1740-2020 住宅設計規范_第4頁
DB11 1740-2020 住宅設計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0-07-02發布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2020北京1結構;10.建筑設備;11.建本規范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寄送至23 2 4 5 7 7 7 7 8 8 9 9 4 23 23 25 25 29 319.5樓(屋)蓋、陽臺、雨篷、空調板等懸 32 32 35 35 35 36 38 40 40 42 42 42 44 46 47 51 535 55 58 596CONTENTS 4 5 7 7 8 8 9 9 7 32 32 35 35 35 40 40 42 42 42 45 46 47 51 53 558 58 591.0.2本規范適用于北京市城鎮新建、改建、擴建住宅的建筑設計。23庭智能化系統模塊、有線廣播電視用家庭網關等戶43.0.1住宅設計應符合北京市城鄉規劃及居住區規劃的要求,并應經濟合3.0.4住宅設計應體現綠色、節能、生態、環保等理念。新材料、新產品,促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在全生命周期內的品質。3.0.11新建住宅應實施全裝修,提高住宅產品的完成度。建筑設計與裝修54.0.2住宅的技術經濟指標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1各功能空間使用面積應等于各功能空間墻體內表面所圍合的水平投2套內使用面積應等于套內各功能空間使用面積之和;3套型陽臺面積應按照其圍護結構外圍水平投影計算建筑面積4套型總建筑面積應等于套內使用面積、相應的建筑面積和套型陽臺4.0.3套內使用面積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2躍層住宅中的套內樓梯應按自然層數的使用面積總和計入套內使用3煙囪、通風道、管井等均不應計入套內使用面積;4套內使用面積應按結構墻體表面尺寸計算;有復合保溫層時,應按64.0.4套型總建筑面積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按全樓各層外墻結構外表面及柱外沿所圍合的水平投影面積之和2應以全樓總套內使用面積除以住宅樓建筑面積得出計算比值;3套型總建筑面積應等于套內使用面積除以計算比值所得面積,加上不論層內是否有隔層,建筑面積的計算值按該層水平投影面積的3倍計算。4.0.5住宅樓的層數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2當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間處于同一建筑物內時,應將住宅部分的層數75.1套型5.1.2套型的使用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2由兼起居的臥室、廚房和衛生間等組成的最小套型,其使用面積不5.2.2雙人臥室的短邊凈寬不宜小于2.80m;85.3.4套型內無獨立的餐廳時,起5.3.5無直接采光的餐廳、過廳5.4廚房5.4.5廚房的地面應采用防滑的裝修材料。5.5衛生間9的上層。5.5.7每套住宅應設置洗衣機的位置及條件。5.5.9衛生間的地面應采用防滑的裝修材料。5.5.10住宅戶內宜設置一個衛生間與臥室相鄰,且兩房間之間的分隔墻宜5.6貯藏、走道及套內樓梯5.6.3套內設于底層或靠外墻、靠衛生間的壁柜內部應采取防潮措施。5.7陽臺、凹口不應大于0.11m,放置花盆處必須采取防墜落措施。1應設置專用給、排水管線及專用地漏,陽臺樓、地面均應做防水;5.8層高、室內凈高6.1出入口、走廊及聯系廊6.1.4主要出入口與室外地面有高差時,應設置無障礙6.2安全疏散6.2.1住宅建筑安全出口的設置應符合下列1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當每個單元任一層的建筑面積大于650m2,或任一戶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大于15m時,每個單元每層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2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的住宅建筑,當每個單元任一層的建筑面積大于650m2,或任一戶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大于10m時,每個單元每層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3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每個單元任一層的安全出口設置不應少于2個。6.2.2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的住宅建筑,每個單元設置一座疏戶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當不能通至屋面或不能通過屋面連通時個安全出口。6.2.3住宅建筑的安全出口凈寬度應經計算確定,且不6.2.4樓梯間及前室的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6.3樓梯間6.3.2符合下列條件時,可設置敞開樓梯間:6.3.3符合下列條件時,應設置封閉樓梯間:3樓梯間的前室不宜共用;共用時,前室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4樓梯間的前室或共用前室不宜與消防電梯的前室合用,合用時,合用6.3.7剪刀梯的兩個樓梯應在走道或屋頂連通,也可在前6.3.12樓梯井凈寬大于0.11m時,必須采取防止兒童攀滑的措施。6.4電梯及電梯間6.4.2十二層及十二層以上或住戶入口層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6.5附建公共用房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且無門、窗、洞口的防火隔墻和1.50h的不燃性獨立設置。6.6地下室、半地下室項指標要求。6.6.2住宅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做自行車庫、電動自行車庫和設備用房時,6.6.3地上住宅樓、電梯間宜與地下車庫連通,并宜采取安全防盜措施。樓、電梯間為地下車庫進行自然通風。應設置防護設施。部手動解鎖。1首層各外窗,包括封閉陽臺的窗和不封閉陽臺從室外通向陽臺的門2其它層的外窗窗臺距下部屋頂平臺、大挑檐、公共走廊的地面等不7.1.9外窗安全防護措施宜與窗體一體化設計制作。7.1.10廚房、衛生間及貯藏室的門應在下部設置7.2信報箱與智能快件箱7.2.1新建住宅應每套配套設置信報箱。7.2.5信報箱和智能快件箱的設置不得降低住宅基本空間的天然采光和自7.2.7信報箱的設置宜利用共用部位的照明,但不得降低住宅公共照明標7.2.8選用智能信報箱、智能快件箱時,應預留必要的安裝條件。7.3空調室外擱板7.3.1當陽臺或建筑外墻設置空調室外機時,其安裝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3應為室外機安裝和維護提供方便操作的條件;4安裝位置不應對室外人員形成熱污染。7.3.2空調室外機的冷凝水不得接入屋面雨水管及陽臺排水管。7.4共用排氣道與管道井出口設置在上人屋面、住戶平臺上時,應高出屋面或平臺地面2m;當周圍7.4.5管道井、建筑內的電梯井等豎井應符合下列規定:2住宅內的電纜井、管道井應在每層樓板處采用不低于樓板耐火極限7.5.2住宅建筑外墻上相鄰戶開口之間的墻體寬度不應小于1.0m;小于1.0m時,應在開口之間設置突出外墻不小于0.6m的隔板。7.5.5當建筑的屋面和外墻外保溫系統均采用B1級保7.5.6住宅建筑的防火墻,應符合下列規定:3建筑外墻為不燃性墻體時,防火墻可不凸出墻的外表面,緊靠防火7.5.9高層住宅不宜設置四邊封閉的內天井。8.1.1每套住宅應至少有一個居住空間能獲得冬季日照。8.1.2需要獲得冬季日照的居住空間的日照標準不應低于大寒日日照時數8.2天然采光8.2.1臥室、起居室(廳)、廚房應有直接天然采光。8.2.2衛生間宜有直接天然采光。當住宅套內設置三個及三個以上衛生間8.2.6采光窗的窗洞口上沿距地面高度不8.3.1臥室、起居室(廳)、廚房應有自然通風。8.3.3每套住宅的自然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于地面面積的5%。8.3.5住宅的自然通風開口應采取可調節換氣量的措施。8.4隔聲與降噪1分戶墻和分戶樓板,空氣聲計權隔聲量+粉紅噪聲頻譜修正量(Rw+8.4.10生活加壓水泵應選用低噪聲節能型產品,生活加壓泵組及泵房應采8.5保溫與隔熱8.5.1住宅的屋面宜采用淺色飾面、增加屋頂綠化等隔熱措施。結露。8.6室內空氣質量8.6.1住宅室內裝修設計宜進行環境空氣質量預評價。8.6.3住宅室內空氣污染物的活度和濃度應符合表8.6.3的規定。表8.6.3住宅室內空氣污染物限值污染物名稱活度、濃度限值氡游離甲醛苯氨9.1一般規定9.1.1住宅結構設計應滿足建筑使9.1.3住宅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不應低于59.1.6住宅建筑結構材料應具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定》9.1.7住宅建筑結構應能承受在建造和正常使用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作9.1.8住宅建筑應避免因局部破9.2住宅結構體系9.2.1住宅結構的設計可分為高層及多層住宅結構設計體系。用燒結粘土磚、燒結頁巖磚;基礎(±0底部承擔的總剪力大于該層總剪力的80%時,最大適用高度應取表9.2>24且≤80>80三二一三二二一一一>24且≤70>70三二一三二二一一一>24且≤60>60三二一二一9.2.9墻肢兩端及洞口兩側未設約束邊緣構件時均應設置構造邊緣構件。9.2.10當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時,地下一層剪力墻墻肢端9.2.12裝配式鋼結構住宅的抗震等級應按如下要求:當高9.2.13輕鋼輕混凝土結構住宅39.2.14住宅建筑當需要采用外圍護系統時,應保證住宅結構的安全。外圍9.3結構計算9.3.1住宅均應進行抗震設計。住宅結構抗震設計地震作用應根據抗震類9.3.2住宅永久荷載標準值應充分考慮隔墻自重、地面做法及裝修自重。1軸心荷載作用下應符合下式要求:式中pk—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值;Gk—基礎自重與基礎上的土重之和;fa—深寬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標準值。pkmax≤1.2fa(9.3.6-2)式中pkmax—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邊緣處最大壓力值;pmaxaEfaE=zafap—地震作用效應標準組合的基礎底面平均壓力;≤faz式中p0z—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附加壓力值pcz—軟弱下臥層頂面處土的自重壓力值(kPa9.4地基基礎設計);9.5樓(屋)蓋、陽臺、雨篷、空調板等懸挑構件9.5.5雨篷需根據實際情況,應考慮積9.6住宅結構的其他構造規定9.6.1砌體結構住宅應符合下列規定:1砌體結構住宅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應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屋面、外墻或外露構件的保溫設計,減少溫度變化和日照變化對混凝土構件產生的不利影響。3頂層屋面板下應設置現澆鋼筋混凝土圈梁;4斜屋面應在檐口處應設置現澆鋼筋混凝土圈梁;7底層和頂層(包括躍層)應沿外墻在窗臺標高處設置通長現澆鋼筋混土強度等級不應小于C20,縱筋不應少于4φ19.6.2鋼筋混凝土結構住宅應符合下列規定:1鋼筋混凝土結構住宅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結構設2住宅設計時建筑平面宜規則,避免平面形狀突變。當平面有凹口及3現澆板砼強度等級不宜大于C30;4住宅長度大于40m時,宜在房屋中部設置后5預埋管線不應集中通過樓板,應分散布置,在同一位置管線重疊不9.6.3住宅剪力墻結構設置轉角窗時,構造做法應符合下列規定:1角窗兩側墻肢厚度當為高層時不應2角窗兩側墻肢長度,當為一字型墻肢時,除滿足強度要求外尚應大3角窗折梁配筋應加強,并按抗扭構造配置箍筋及腰筋;5角窗兩側墻體應沿全高設置約束邊緣構件,約束邊緣構長度不宜小于3倍墻厚且不應小于600mm;6轉角窗房間的樓板應適當加厚,應采用雙層雙向配筋,板內宜設置10.1.2建筑設備設計應采用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技術標準的節能環保、高效10.1.3每套住宅應應設置下列計量裝置:2設有集中供暖(集中空調)系統時的分戶熱計量裝置;10.1.4水表、熱量表、燃氣表的設置應便于管理。10.2.1住宅各類生活供水系統水質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10.2.2住宅給水定額及小時變化系數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10.2.3居住小區應充分利用市政管網水壓直接供水、疊壓供水。當城鎮給10.2.4套內用水點壓力不應10.2.5給水管道應采用鋼塑復合管、給水不銹鋼管或給水銅管或符合飲用10.2.6衛生器具和配件應采用節水型產品,且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節水10.2.7有可能結凍的給水、排水管道應有防凍措施,吊頂內或明裝給排水10.2.8住宅應設置熱水供應設施或預留安裝熱水供應設施的條件。10.2.12中水管道嚴禁與生活飲用水給水管道連接。10.2.14廚房和衛生間的排水立管應分別設10.2.15污廢水排水橫管應設置在本層套內,實現同層排水。10.2.16污廢水排水立管的檢查口應每層設置。10.2.20當構造內無存水彎的衛生器具與生活污水管道或其他可能產生有不得小于50mm。嚴禁采用活動機械密封替代水封。應與上部排水管連接,應設置集水設施用污水泵10.3.2熱源應根據建筑物規模、用途、建設地點的能源條件、結構、價格1在有可利用的廢熱或工廠余熱的區域,應優先采用工業廢熱或工廠3在有條件且技術經濟合理的情況下,熱源宜優先采用可再生能源;4除無集中熱源且符合下列情況之一者外,在設計時不應采用直接電10.3.3供暖熱媒應符合下列規定:/50℃連續供暖進行設計,供回水溫差不宜小于20℃。2地面輻射供暖系統應采用不高于60℃的熱水作為熱媒,供水溫度宜3熱水供暖系統應用可靠的水質保證措施,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城10.3.4集中供暖系統設計應計算每一供暖房間的熱負荷、建筑總熱負荷和10.3.5住宅集中供暖的設計應進行室內供暖系統的水力平衡計算,并應通定。表10.3.6住宅室內設計溫度用房溫度(℃)臥式、起居室(廳)和衛生間廚房設供暖的樓梯間和走廊10.3.7室內主要供暖設施應設置室溫自動調控裝置。10.3.8室內采用散熱器供暖時,供暖系統的制式宜采用雙管式,管道布置10.3.9熱水輻射供暖系統應按戶劃分系統,并配置分水器、集水器;戶內1應采用體型緊湊、便于清掃、使用壽命不低于鋼管的散熱器,且符2埋設在地面墊層內或鑲嵌在踢腳板內的管道材質及壁厚,應根據工10.3.11戶式燃氣爐應采用全封閉式燃燒、平衡10.4.1住宅內各類用氣設備應使用低壓燃氣,用氣設備前(灶前)的燃氣10.4.2燃氣引入管宜采用室外地上引入,并在室外操作方便的位置設置引10.4.4戶內燃氣立管宜設置在具有良好通風條件的廚房或與廚房相連的陽10.4.5住宅內燃氣表宜明裝,可安裝在廚房或與廚房相連的陽臺內;當燃10.4.6燃氣設備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燃氣設備嚴禁設置在臥室內;2嚴禁在浴室內安裝直接排氣式、半密閉式燃氣熱水器等在使用空間內積聚有害氣體的加熱設備;3戶內燃氣灶應安裝在通風良好的廚房、陽臺內;4燃氣熱水器等燃氣設備應安裝在通風良好的廚房、陽臺內或其他非居住房間。10.4.7敞開樓梯間內不應設置燃氣體管道,當住宅建筑的敞開樓梯間內確1住宅內各類燃氣設備排出的煙氣應排至室外;2安裝燃氣設備的房間應預留安裝位置和排氣空洞位置;其中,安裝燃氣熱水器的場所還應預留煙氣可直接排放4燃氣熱水器或供暖爐應設置排至室外的專用廢氣排氣管,不應與排額定燃氣量計算確定,且應至少按一個雙眼灶10.5.1住宅宜采用自然通風與機械通風相結合的復合通風方式。10.5.2廚房應設置供廚房房間全面通風且有避風、防雨構造的自然通風設10.5.3廚房排油煙機的排氣管道可通過豎向共用排氣道或外墻水平直排方10.5.5不設置戶式新風系統的新建住宅宜預留設置戶式新風系統的土建安10.5.6戶式新風系統的最小新風量宜按換氣次數法確定,并宜符合表Fp>50m210.6.1住宅不采用集中空調系統時,居住空間應設置空調設施或預留安裝10.6.2住宅采用集中空調系統時,負荷計算和室內設計參數應符合下列規1應對每一個空調房間進行熱負荷和逐項逐時冷負荷計算;2臥室、起居室室內設計溫度宜為26℃;4空調系統的夏季冷負荷按所服務區域各空調房間逐時冷負荷的綜合10.6.3室內空調設備的冷凝水應有組織排放。1在排出空氣與吸入空氣之間不會發生明顯的氣流短路,必要時應做10.6.5空調系統應設置分室自動溫度控制設施。11.1.1建筑電氣的設計應與住宅工程的特點、規模、物業管理和發展規劃11.2供配電設計11.2.1住宅供電負荷分級及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2住宅建筑采用集中供暖系統時,熱交換系統的2根據負荷計算結果應用場合,應分為配電負荷計算及配電變壓器容3)當采用單位面積負荷密度法計算居住區用電負荷時,按照不小于60W/m2的標準計算;4)住宅小區配套設施宜按照60W/m2的標準配置;5)配電線路的負荷計算指標應預留電動汽車充換電設11.2.2供配電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2公用配電室單臺變壓器容量不宜超過800kVA;3公用配電室應設置于負荷中心區域,低壓供電半徑五環內不宜大于4新建居民住宅區不宜采用預裝式變電站的供電模式;6住宅配電系統應符合下列規定:4)每套住宅應設置可同時斷開相線和中性線并具有11.2.3住宅電能計量應符合下列規定:4)有新能源發電并網需求的用戶,應在并網點上裝2計量表配置方式應符合下列規定:4)電能計量裝置應獨立封閉,并應便于用戶觀察電3信息采集系統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住宅建筑的門廳、前室、公共走道、樓梯間等應設置人工照明,應2當住宅建筑設置航空障礙標志燈時,其電源應按該住宅建筑中最高1高層住宅建筑的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間的2高層住宅建筑應設置燈光疏散指示標志。消防安全疏散標志的設置3高層住宅建筑樓梯間應急照明可采用不同回路跨樓層豎向供電,每5當應急照明作為普通照明并采用節能自熄開關控制時,應采取消防6應急照明應由消防專用回路供電。應急照明的回路上不應設置與其7應急照明的備用電源及照度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3衛生間等潮濕場所,宜采用防潮易清潔的燈具;衛生間的燈具位置4起居室、通道和衛生間照明開關,宜選用夜間有光顯示的面板。11.3.4每套住宅電源插座的數量應根據套內面積和家用電器設置,并應符11.4.2住宅建筑各電氣系統的接地宜共用接地裝置,接地裝置應優先利用11.4.3住宅建筑應做總等電位聯結,裝有淋浴或浴盆的衛生間應做局部等2家居配電箱、家居配線箱、家居控制器的金屬外殼;3線纜的金屬保護導管、接線盒及終端盒;11.4.5接地干線可選用熱鍍鋅扁鋼或銅導體,接地干線可兼作等電位聯結11.4.6住宅建筑電氣豎井內的接地干線,每隔11.4.7樓頂的太陽能熱水器、太陽光伏發電系統應按要求采取防雷措施。11.4.8住宅建筑的防雷設計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11.5信息基礎設施系統11.5.1住宅建筑的信息基礎設施系統應包含建筑規劃用地紅線內住宅區內11.5.2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的設計,必須滿足多家11.5.3新建住宅區和住宅建筑的通信及有線廣播電視設施應采用光纖到戶11.5.4新建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的地下通信及有線廣播電視管道、配線管11.5.5住宅建筑外信息管道包括管道、人(手)孔及落地交接箱,應符合11.5.6住宅建筑內信息管道應符合下列規定:2信息暗管敷設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8)引入建筑物的管線,應根據建筑物的規模及9)暗管不應穿越易燃、易爆、高溫、高電壓11.5.7建筑物內機房及設備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通信機房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8)每一個高層民用建筑宜設置一個固定通信設線區設置一個固定通信設備間,固定通信設9)固定通信和移動通信機房和設備間的配置2有線廣播電視機房的設置,應符合以下規定:8)機房的上層不應設衛生間,且不宜與廚房、11.5.8建筑物內機房及設備間的電源應符合下列規定:1機房、設備間和光電轉換間應引入至少一路交流電源,并安裝壁掛5光電轉換間電源為單相二線。光電轉換間采用引自專用斷路器的6蜂窩基站機房和室外一體化基站機房電源為三相四線,電壓標稱值8有線廣播電視機房、光電轉換間、通信設備間應設置普通照明,并11.6公共安全系統11.6.1公共安全系統應包括住宅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安全技術防范系統。11.6.2住宅建筑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4住宅建筑使用可燃氣體的廚房應設置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并應11.6.3住宅建筑內的消防應急照明及燈光疏散指示標志的備用電源的連續11.6.4住宅建筑內消防設施的供電干線電纜應符合下列規定:1建筑高度大于54m但不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應采用阻燃耐火線3與其他配電線路敷設在同一電纜井、溝內的消防配電線路應滿足本11.6.5住宅建筑內公共疏散通道的應急照明線纜應符合下列規定:11.6.6住宅安全防范系統應當具備接入公共安防系統的條件。11.6.7住宅建筑應設置訪客對講系統,進入住宅單元的各通道門均應設置11.6.8住宅套內應設置緊急呼叫裝置,緊急呼叫裝置的報警信號應傳輸至11.6.9首、二層及頂層等易于被入侵的住戶套內、戶門、陽臺及外窗等處11.7智能家居系統11.7.1智能家居系統應包含智能家居家庭網絡層、通信網絡層、業務平臺2通信網絡層結構應包括公共通信網絡和通信服務能力。其中,公共3業務平臺層結構應為智能家居應用提供支撐和管理,主要包括業務4智能家居應用層結構的智能家居應利用能力開放網關提供的開放接11.7.2智能家居系統的安全應符合下列規定:1網絡安全要求包括智能家居家庭網絡的安全以及連接公共通信網絡2系統安全要求包括智能家居控制設備設備系統的安全以及業務平臺3信息安全要求包括智能家居控制設備存儲和管理的信息以及業務平11.7.3智能家居的信息基礎設施包括光纜接入系統與布線接入系統,系統11.8.2居住小區配變電所采用的變壓器能效等級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11.8.3高級住宅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統。11.8.5住宅樓的電梯系統應具有節能運行控制模式。11.8.6住宅采用新能源系統時應在戶箱內設置用于能源管理的電能表,宜11.8.7住宅配套停車位應按規劃要求設置電動汽車充電樁并應符合下列規4公用充電樁群配電干線當接入住宅小區公用配電室時,應首先兼用11.8.9住宅內宜配置家用電器能效管理系統。12.0.1給排水及供暖管線不應穿越電氣用房區域,確需穿越時,應有可靠12.0.2地下室管線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2管線宜集中布置在同一樓層的公共區域,檢修閥門應設置在公共區3當管線的管底距地高度不能滿足建筑凈高要求時,應分樓層分系統12.0.3水暖管井應綜合考慮設置的位置與面積。給水、中水公共管井宜與);12.0.8線纜垂直敷設時,強電和弱電系統宜分別設置電氣豎井。當受條件12.0.9消防與非消防配電線路宜分開敷設在不同的電氣豎井中,確有困難12.0.12住宅公共空間內的各類管線應在外表面做明顯的系統名稱標識及本規定用詞說明1為便于在執行本規范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引用標準名錄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4.《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6.《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GB9.《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北京市地方標準住宅設計規范 68 69 71 75 77 79 80 80 81 82 837.5 83 85 85 85 86 88 91 92 94 94 95 96 979.5樓(屋)蓋、陽臺、雨篷、空調板等懸挑構件 97 97 98 98 98 僅需要各專業內部協調一致,專業間更應該分工明4.0.1在住宅設計階段計算的各項技術經濟指中對陽臺面積的計算容積率要求,明確北京市住宅設計中5.1套型5.3.2起居室(廳)短邊5.3.5無直接采光的餐廳、過廳面積不能太大,否則會降低居住生活標準。5.4廚房5.4.6單排廚房與雙排廚房的凈寬均指廚房裝修完成面的尺寸。5.5衛生間足無障礙設計、適老化設計的要求,并為照顧5.5.10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在逐步退化,日間和夜間使用衛生間的頻率比較高,5.6貯藏、走道及套內樓梯規定對設置于底層或靠外墻、與衛生間相鄰等5.6.5扇形樓梯的踏步寬度離內側(a)一邊臨空扇形樓梯5.7陽臺、凹口安全防護也存在隱患。因此在規范中對這類凹口5.8層高、室內凈高5.8.3利用坡屋頂內空間作臥室、起居室(廳)時,仍然6.1出入口、走廊及聯系廊(GB50016-2014)的規定,建筑高度大于276.1.2公共出入口臺階高度超過0.70m且側及臺階和升降平臺的出入口。住宅在首層其他出入口多6.1.7為保證輪椅使用者與其他人群能同時使用并避免交叉干擾,提出6.1.9外廊是居民日常必經之主6.1.10在兩個住宅單元之間設置聯系廊并非推薦做法,只是一種過渡做法6.1.12要求建筑的公共出入口與附建公共用房及其他非住宅部分的出入口分開6.2安全疏散6.3樓梯間6.3.10樓梯平臺凈寬系指墻面裝飾面至扶手中心之間的水平距離。實際調查證6.3.11考慮到高層住宅中有從樓梯搬運大型家具以及運送傷員的需求,從保障6.3.12樓梯井寬度過大,兒童往往會在樓梯扶手上做滑梯游戲,容易產生墜落6.4電梯及電梯間6.4.3考慮電梯設置的經濟性,可容納擔架的電梯可利用對角線放置鏟式擔架本規范考慮到中小套型住宅建設的實際情況,間部分相鄰電梯,并采取雙層分戶墻或同等隔6.5附建公共用房6.6地下室、半地下室7.1.2從節能的角度出發,居住建筑北側不應設置凸窗。7.1.3節能并不是居住建筑設7.1.10為保證有效的排氣,應有足夠的進風通道,當廚房和衛生間的外窗關閉7.1.11由于本次編制推行全裝修交房,7.2信報箱與智能快件箱7.2.2在住宅設計時,根據信報箱和智能快件箱的安裝形式留出必要的安裝空7.2.4通道凈寬系指通道墻面裝飾面至信報箱或快件箱表面的最外緣的水平距7.2.7信報箱可借用公共照明,但不能遮擋公共照明。7.3空調室外隔板降低制冷工效,對居民在陽臺上的正常活動以及對室外機散熱效果。因此,在滿足一定的視線遮擋效果7.4共用排氣道與管道井7.5.1-7.5.2建筑外立面開口之間如未采取必要的防火分隔措施,易導致火災通7.5.3-7.5.5根據近年來外墻保溫系統火災教訓,為提高建筑外墻防火性能,減7.5.6-7.5.8為防止火災通過外墻水必要時應考慮將外窗周邊較為凸出的裝飾構件8.2天然采光8.3.3本條規定是對整套住宅總的自然通風開口面積的要求,與現行國家標準然通風開口面積,也要保證有自然通風要求8.4隔聲與降噪聲隔聲指標要求較低,因此在本規范中取國家標準《民的混凝土樓板,其本身的撞擊聲隔聲性能不能滿足標聲與振動影響的程度與范圍。對住宅樓的排列與走樂、餐飲、商店以及水、電、供暖等)的位向設置有玻璃窗的外走廊,或布置對聲環境要求不高的廚振2)雙玻璃窗內壁四周應配置吸聲材料3)雙層玻璃窗的開扇部分應有較避免起居室(廳)緊鄰電梯井道或電梯機房布置板固有的隔聲性能,須采取相應的隔聲處理,并在設8.4.10生活加壓水泵的效率對節約能耗、降低運行費用起著關鍵作用。應選擇8.4.11考慮排水管道漏水、噪聲對財產安全及人們休息的影響,做出了管道不8.5保溫與隔熱8.5.1屋面采用淺色飾面有利于反射室外太陽光線,將太陽能量輻射到外部空屋頂綠化能有效減少建筑物屋頂的輻射熱,入室內的太陽輻射對降低建筑能耗和保證室內環境的舒適將更大,同時兼顧采光和遮陽要求,活動的遮陽8.6室內空氣質量8.6.1保障室內空氣質量是一個綜合性必要。同時,鼓勵選用比國家標準更健康環保的材覆材料、抗菌涂料、抗菌防霉木質裝飾板等功能8.6.3保障室內空氣質量是一個綜合性住宅室內空氣污染物中的氡主要來源于無機建筑巖石)。對于室內氡的污染,只要建筑材料和裝修和地下室外墻的設計可以采取一些隔絕和建立主動或9.1一般規定9.1.4建筑工程應分為四個抗震設防類別:和地震時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等特別重大災害后2重點設防類:指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恢復的生命線相關建9.2住宅結構體系混凝土結構是由預制混凝土構件通過可靠的連接方9.2.10現澆鋼筋混凝土剪力墻住宅結構的計算及構造同剪力墻結構,當地下室9.3結構計算9.4地基基礎設計9.4.1北京地區住宅地基基礎應按現行的《北京地區建筑地基基礎勘察設計規9.4.3在滿足使用安全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少建造成本,但不要忽略凍結深度問9.5樓(屋)蓋、陽臺、雨篷、空調板等懸挑構件9.6住宅結構的其他構造規定10.1.3按戶分別設置計量儀表是節能節水的重要措施。設置的分戶水表包括冷水表、中水表、集中熱水供應時的熱水表、集10.2.1住宅各類生活供水系統的水源,無論來自市政管網還是自備水源井,生10.2.2住宅生活用水定額與氣候條件、水資源狀況、經濟環10.2.3關于疊壓供水的應用條件應按照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技術委員會下發的確保居民正常用水條件,可根據《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10.2.5鍍鋅鋼管的鍍鋅層僅是很薄的防銹層,易腐蝕、結垢,影響生活飲用水10.2.6采用節水型衛生器具和配件是住宅節水的重要措施。節水型衛生器具和10.2.7北京夏季溫度較高,會出現管道外壁結露滴水,需采取防止的措施。給10.2.8住宅設置熱水供應設施,以滿足居住者洗浴的需要,是提高生活水平的10.2.11住宅小區中水水源的合理選用,對處理工藝、處理成本水管等。當排水立管必須靠近與臥室相鄰的內墻時10.2.15住宅的污廢水排水橫管設置于本層套內,是為了檢修疏10.2.16住宅內污廢水立管檢查口每層設置是考慮到在排水管道10.2.18屋面雨水管道設計能力有限,采用承壓和不易銹蝕的管10.2.19本條規定了地漏的設置位置和洗衣機地漏的要求。洗衣成管道內氣體竄入室內,為此以活動的機械密10.2.21低于室外地面的衛生間器具和地10.3.1“集中供熱”系指熱源和散熱設備分別設置,由集中熱源通過管道向各個10.3.2本條第四款引自《嚴寒和寒冷地區居節能,溫度均勻,衛生和安全等方面,均比直接采慮,規定供水溫度不應超過60℃。從舒適及節能考慮,地面供暖供水溫度宜采用較低數值,國內外經驗表明,35-45℃是比較10.3.4根據《供熱計量設計技術規程》特別強調房間的熱負荷計算,是為了避10.3.5系統的熱力失勻和水力失調是影響房間舒適性和供暖系統節能的關鍵。10.3.6本條規定了供暖最低設計溫度,其中樓梯間和走廊溫度,為有供暖設施浴室溫度。但如按25℃設置熱水供暖設施,計熱水供暖設施,另設置“浴霸”等輔助供暖設施10.3.7對于散熱器供暖,除戶內采用具有整體控溫功能的通斷時間面積法進行器等)的方式。恒溫控制閥是一種自力式調節控制閥表性的部位(如起居室),設置房間溫度控制器,控制分水器10.3.9居住建筑中按戶型劃分系統,可以方便地實現分戶熱計量。熱水地面輻10.4.1本條引自現行國家標準《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10.4.2本條室外設置閥門是為了萬一用氣房間發生事故時,能在室外比較安全10.4.3本條編制依據為《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10.4.4考慮到除燃氣灶外,熱水器等用氣設備也可能設置在廚房或與廚房相連管井等密閉空間內,更不允許設置在通風排氣道內。如必須設置在水管管井內,10.4.5傳統的“一灶一表”的燃氣計量表大多安裝在廚房內。隨著生活水平的提10.4.6本條根據現行國家標準《城鎮燃氣設計規范》時與管道發生碰撞。有關設計還應符合《城鎮燃氣設計規10.4.8為了保證用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