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的閱讀答案_第1頁
《資治通鑒》的閱讀答案_第2頁
《資治通鑒》的閱讀答案_第3頁
《資治通鑒》的閱讀答案_第4頁
《資治通鑒》的閱讀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資治通鑒》的閱讀答案《資治通鑒》的閱讀答案「篇一」趙簡子①之子,長日伯魯,幼日無恤②。將置后③,不知所立。乃書訓誡之詞于二簡④,以授二子,日:“謹識⑤之。”三年而問之,伯魯不能舉其詞。問其簡,已失之矣。問無恤,誦其詞甚習固。問其簡,出諸袖中而奏之。于是簡子以無恤為賢,立以為后,是為趙襄子,而果昌趙。【注釋】①〔趙簡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長日伯魯,幼日無恤〕大兒子叫伯魯,小兒子叫無恤。③〔置后〕選立繼承人。④〔二簡〕兩片竹簡。⑤〔識(zhl)〕記住。⑥〔甚習〕很熟。習,熟悉,熟練。⑦〔果昌趙〕果然使趙國昌盛起來。13.下列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乃書訓誡之詞于二簡

于舅家見之B.以授二子

以彰其咎C.問其簡

其真無馬邪D.出諸袖中而奏之

人不知而不慍14.文意理解。(4分)(1)趙簡子通過觀察無恤的兩個細節,認為他賢能,最后選定他做了繼承人。(用原文作答)(2分)(2)這個故事給了你怎樣的啟示?(2分)13.A(2分)14.(1)誦其詞甚習

出諸袖中而奏之(2分)(2)示例:①細節決定成敗。②要選賢任能。(2分.從小事、細節、教誨、機遇、品格、選人等任一角度談啟示,言之有理即可)“趙簡子之子”閱讀答案《資治通鑒》的閱讀答案「篇二」或告文昌右丞①周興與丘神責通謀。太后命來俊臣鞫②之。俊臣與興方推事③對食,謂興曰:"囚多不承,當為何法?”興曰:“此甚易耳!取大甕④,以炭四周炙⑤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甕,火圍如興法。因起謂興曰:“有內狀⑥推⑦兄,請兄入此甕。”興惶恐,叩頭伏罪。(司馬光《資治通鑒》)【注釋】①文昌右丞:官名。②鞫(jū):審訊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④大甕:大壇子。⑤炙:燒烤。⑥內狀:宮內遞出的狀辭。⑦推:追究,檢舉。【小題1】解釋下面劃線的詞語。(2分)(1)或告文昌右丞周興與丘神責通謀()(2)因起謂興曰()【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俊臣乃索大甕,火圍如興法。【小題3】請寫出源自本文的一個成語。(1分)答案【小題1】(1)有的人(2)于是(2分)【小題2】來俊臣于是找來一個大壇子,照周興所說的方法,用炭火把大壇子燒得通紅。(2分)【小題3】請君入甕(1分)《資治通鑒》的閱讀答案「篇三」南豫州刺史廬陵王義真,警悟愛文義,而性輕易,與太子左衛率謝靈運、員外常侍顏延之、慧琳道人情好款密。嘗云:“得志之日,以靈運、延之為宰相,慧琳為西豫州都督。”靈運,玄之孫也,性褊傲,不遵法度,朝廷但以文義處之,不以為有實用。靈運自謂才能宜參權要,常懷憤邑。延之,含之曾孫也,嗜酒放縱。徐羨之等惡義真與靈運等游,義真故吏范晏從容戒之,義真曰:“靈運空疏,延之隘薄,魏文帝所謂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者也;但性情所得,未能忘言于悟賞耳。”于是羨之等以為運、延之構扇異同,非毀執政,出靈運為永嘉太守,延之為始安太守。義真至歷陽,多所求索,執政每裁量不盡與。義真深怨之,數有不平之言,又表求還都。咨議參軍廬江何尚之屢諫,不聽。時羨之等已密謀廢帝,而次立者應在義真;乃因義真與帝有隙,先奏列其罪惡,廢為庶人,徙新安郡。前吉陽令堂邑張約之上疏曰:“廬陵王少蒙先皇優慈之遇長受陛下睦愛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懷必亮容犯臣子之道致招驕恣之愆至于天姿夙成,實有卓然之美,宜在容養,錄善掩瑕,訓盡義方,進退以漸。今猥加剝辱,幽徙遠郡,上傷陛下常棣之篤,下令遠近然失圖。臣伏思大宋開基造次,根條未繁,宜廣樹藩戚,敦睦以道。人誰無過,貴能自新;以武皇之愛子,陛下之懿弟,豈可以其一眚,長致淪棄哉!”書奏,以約之為梁州府參軍,尋殺之。徐羨之等以南兗州刺史檀道濟先朝舊將,威服殿省,且有兵眾,乃召道濟及江州刺史王弘入朝;五月,皆至建康,以廢立之謀告之。時帝于華林園為列肆,親自沽賣;又與左右引船為樂,夕,游天淵池,即龍舟而寢。乙酉詰旦,道濟引兵居前,羨之等繼其后,入自云龍門;安泰等先誡宿衛,莫有御者。帝未興,軍士進殺二侍者,傷帝指,扶出東閣,收璽綬,群臣拜辭,衛送故太子宮。(節選自《資治通鑒·宋記》)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警悟愛文義,而性輕易輕易:平易近人B.朝廷但以文義處之但:只C.非毀執政非毀:詆毀D.以約之為梁州府參軍,尋殺之尋:不久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廬陵王少蒙/先皇優慈之遇長/受陛下睦愛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懷必亮容/犯臣子之道/致招驕恣之愆/B.廬陵王少蒙先皇優慈之遇/長受陛下睦愛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懷必亮/容犯臣子之道/致招驕恣之愆/C.廬陵王/少蒙先皇優慈之遇/長受陛下睦愛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懷必亮/容犯臣子之道/致招驕恣之愆/D.廬陵王少蒙/先皇優慈之遇長/受陛下睦愛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懷必亮/容犯臣子之道/致招驕恣之愆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南豫州刺史廬陵王義真,聰睿敏捷,喜愛文學,常與太子左衛率謝靈運、員外常侍顏延之以及慧琳道人等情投意合,過從甚密。B.徐羨之等對劉義真與謝靈運的交游,十分厭惡,徐羨之等認為謝靈運、顏延之挑撥是非,離間親王與朝廷的關系。C.咨議參軍廬江人何尚之多次進言勸阻劉義真,劉義真拒不接受。此時,徐羨之等已經在密謀劃策廢黜少帝。D.劉義真還沒有起床,軍士已經闖入,殺掉他的兩個侍從,砍傷他的手指,將他扶持出東閣,收繳了皇帝的玉璽和綬帶。文武百官向他叩拜辭行,由軍士把他送回他的故居太子宮。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義真至歷陽,多所求索,執政每裁量不盡與。義真深怨之,數有不平之言,又表求還都。(5分)(2)乙酉詰旦,道濟引兵居前,羨之等繼其后,入自云龍門;安泰等先誡宿衛,莫有御者。(5分)參考答案4.A【解析】輕易:輕浮。5.B【解析】“少蒙先皇優慈之遇”與“長受陛下睦愛之恩”,“在心必言”“所懷必亮”都是對仗結構,由此確定答案選B。6.D【解析】不是劉義真,而是劉義符。7.(1)劉義真來到歷陽之后,不斷向朝廷索要供應,掌權的朝臣每次都裁減,不完全給予。劉義真深懷怨恨,經常有憤懣不平的言論,又上書朝廷請求回到京師建康。(“所求索”“與”“表”各1分,句意2分)(2)乙酉日凌晨,檀道濟引兵開路,徐羨之等隨后繼進,從云龍門人官。刑安泰等已先行說服了皇家禁衛軍,所以沒有人出來阻擋。(“詰旦”“人自云龍門”“誡”“莫”各1分,句意1分)【參考譯文】南豫州刺史廬陵王劉義真,聰睿敏捷,喜愛文學,但是性情輕浮,常與太子左衛率謝靈運、員外常侍顏延之以及慧琳道人等情投意合,過從甚密。劉義真曾經說:“有朝一日我當上皇帝,就任命謝靈運、顏延之為宰相,慧琳道人為西豫州都督。”謝靈運是謝玄的孫子,性情傲慢偏激,不遵守法令及世俗的約束。當時朝廷只把他放在文學侍從之臣的位置上,卻不認為他有從事實際工作的才干。而謝靈運卻自認為他的才能應該參與朝廷機要,因而常常憤憤不平。顏延之是顏含的曾孫,喜愛飲酒,放蕩不羈。徐羨之等對劉義真與謝靈運的交游,十分厭惡。劉義真的舊部范晏曾婉言規勸劉義真,劉義真說:“謝靈運思想空疏不切實際,顏延之心胸狹窄,見識淺薄,正如魏文帝曹丕所說的古今文人,多不拘小節,呀!然而,我們凡人性情相投,不能像古人說的互相理解而忘了言語那樣。”于是,徐羨之等認為謝靈運、顏延之挑撥是非,離間親王與朝廷的關系,詆毀朝廷要臣,貶謝靈運為永嘉太守,顏延之為始安太守。劉義真來到歷陽之后,不斷向朝廷索要供應,掌權的朝臣每次都裁減,不完全給予。劉義真深懷怨恨,經常有憤懣不平的言論,又上書朝廷請求回到京師建康。諮議參軍廬江人何尚之多次進言勸陋,劉義真拒不接受。此時,徐羨之等已經在密謀策劃廢黜少帝劉義符,但廢黜劉義符后,身為次子的劉義真依照順序,應當繼位。于是,徐羨之等便利用劉義真與劉義符之間早已存在的宿怨,先上疏彈劾劉義真的種種罪行,將劉義真貶為平民,放逐到新安郡。前吉陽縣令堂邑人張約之上疏說:“廬陵王從小就得到先帝優厚慈愛的待遇,長大后又受到陛下和睦友愛的恩寵,所以心里有什么話,一定要說出來,內心想什么,一定會不加掩飾地表現出來。或許在某些地方違背了為臣之道,招致驕傲放縱而帶來的災禍。但他聰明早熟,確有過人的才華,應該對他寬容教養,發揮他的長處,寬恕他的缺點。以恰當的方法訓戒引導,升降都不應該過急。如今朝廷突然剝奪了他的爵位,把他放逐并幽禁到邊遠的地方。對上傷害了陛下手足之情,對下使遠近民心倉皇失措。我認為,我們大宋剛剛建立,宗室枝葉未繁,應該廣泛樹立藩屬屏障,互相之間,敦厚和睦。人誰能無過,可貴的是能夠改過自新。劉義真是武皇帝的愛子,是陛下的品德美好的弟弟,怎么可以因為他一時之過,就長期地舍棄放逐!”奏疏呈上后,朝廷任命張約之為梁州府參軍,不久,便把他殺了。徐羨之等因南兗州刺史檀道濟是劉宋武帝時代的大將,威望震懾朝延內外,而且掌握強大的軍隊,于是,便征召檀道濟及江州刺史王弘入朝。五月,二人先后抵達京師建康,徐羨之等就把廢立皇帝的計劃告訴了他們。當時,少帝劉義符在皇家華林園造了一排店鋪,親自買入賣出,討價還價;又跟左右佞臣一起,劃船取樂。傍晚,劉義符又率左右游逛天淵池,夜里就睡在龍舟上。乙酉(二十五日)凌晨,檀道濟引兵開路,徐羨之等隨后繼進,從云龍門入宮。刑安泰等已先行說服了皇家禁衛軍,所以沒有人出來阻擋。劉義符還沒有起床,軍士已經闖入,殺掉劉義符的兩個侍從,砍傷劉義符的手指,將劉義符扶持出東閣,收繳了皇帝的玉璽和綬帶。文武百官向他叩拜辭行,由軍士把劉義符送回他的故居太子宮。《資治通鑒》的閱讀答案「篇四」趙奢者,趙之田部吏①也。收租稅,而平原君家不肯出,奢以法治之,殺平原君用事者②九人。平原君怒,將殺奢。奢說曰:“君于趙為貴公子,今縱君家而不奉公,不奉公則法削,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③,諸侯加兵則無趙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貴,奉公守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國強則趙固,而君為貴戚,豈輕于天下邪?”平原君以為賢,言之于王。王使治國賦,未幾,民富而府庫實。(選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注釋】①田部吏:征收田賦的小官。②用事者:管事的人。③加兵:興兵侵犯。得分評卷人11.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節奏。(只畫一處)(1分)君于趙為貴公子12.解釋下面加點的字。(2分)①君安得有此富乎安:②未幾,民富而府庫實未幾:13.趙奢勸說平原君時,使平原君“以為賢”,充分體現了趙奢。平原君。(2分)11.君于趙∕為貴公子評分意見:本題共1分。12.哪里不久評分意見:本題共2分。每空1分。13.善于勸諫善于聽從正確意見評分意見:本題共2分。每空1分,意思對即可。《資治通鑒》的閱讀答案「篇五」(公元667)九月,(李)勣初度遼,謂諸將曰:“新城,高麗西邊要害,不先得之,余城未易取也。”遂攻之,勣引兵進擊,一十六城皆下之。(公元668)侍御史洛陽賈言忠奉使自遼東還,上問以軍事,言忠對曰:“高麗必平。”上又問:“遼東諸將孰賢?”對曰:“薛仁貴冠三軍;龐同善雖不善斗,而持軍嚴整;然夙夜小心,忘身憂國,皆莫及李勣也。”上深然其言。丁卯,上祀南郊,告平高麗,以李勣為亞獻。己巳,謁太廟。(公元669)李勣寢疾,上及太子所賜藥,勣則餌之;子弟為之迎醫,皆不聽進,曰:“吾本山東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將八十,豈非命邪!”一旦,忽謂其弟司衛少卿弼曰:“吾今日少愈,可共置酒為樂。”于是子孫悉集,酒闌,謂弼曰:“吾自度必不起,故欲與汝曹為別耳。汝曹勿悲泣,聽我約束。我見房、杜①平生勤苦,僅能立門戶,遭不肖子蕩覆無余。吾有此子孫,今悉付汝。葬畢,汝即遷入我堂,撫養孤幼,謹察視之。其有志氣不倫,交游非類者,皆先撾②殺,然后以聞。”自是不復更言。十二月,戊申,薨。上聞之,悲泣。葬日,幸未央宮,登樓望輛車慟哭。起冢象陰山、鐵山、烏德鞬山,以旌其破突厥、薛延陀之功。勣為將有謀善斷與人議事從善如流戰勝則歸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將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其姊嘗病,勣已為仆射,親為之煮粥,風回,爇其須鬢。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勣曰:“非為無人使令也。顧姊老,勣亦老,雖欲久為姊煮粥,其可得乎!”。(取材于《資治通鑒》唐高宗乾封元年、總章元年)[注]①房、杜:房玄齡、杜如晦。②撾:打。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勣為將/有謀善斷/與人議事/從善如流/戰勝則歸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將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B.勣為將/有謀善斷/與人議/事從善如流/戰勝則歸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將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C.勣為將/有謀善斷/與人議/事從善如流/戰勝則歸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將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D.勣為將/有謀善斷/與人議事/從善如流/戰勝則歸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將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5.下列對文中加點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丁卯、己巳、戊申,為古時天干地支紀時的術語,可以用來紀日、紀月和紀年,古人常將之與五行結合預測人的運命。B.三公是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已有此詞,具體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指司馬、司徒、司空。C.薨是古人對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稱薨。一般人死則稱之為“卒”。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達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對嬪妃的召見。近幸則多指帝王對臣下而言。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唐高宗對李勣很敬重。他在南郊祭祀天地,報告平定高麗,讓李勣第二位獻祭。B.李勣臨終遺囑其弟弟嚴管子孫。讓弟弟李弼在他去世后對兒孫要嚴加管教,是吸取房玄齡、杜如晦的子孫不肖的教訓。C.李勣特善于籠絡軍心。打了勝仗,他把功勞歸于下屬,把所獲得的金帛等財物都分給將士。D.李勣雖為戎帥卻很顧念親情。他親自為患病的姐姐煮粥,“風回,爇其須鬢”而不惜。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吾本山東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將八十,豈非命邪!(5分)(2)顧姊老,勣亦老,雖欲久為姊煮粥,其可得乎!(5分)參考答案4.A5.C(“薨”是古人對諸侯之死的一種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稱薨。帝后的死當稱為“崩”。)6.C(“特善于籠絡軍心”這一說法不恰當。“打了勝仗,把功勞歸于下屬,把所獲得的金帛等財物都分給將士”是表明李勣不邀功,不貪財,與將士同甘苦,共患難,愛兵如子。)7(1)我本是崤山以東種田人,遇到圣明君主,位至三公,年紀將近80歲,難道不是命注定嗎!(“山東”“圣明”“豈非”各1分,句意2分。)(2)看到姐姐年老,我自己也老了,即使想長久為姐姐煮粥,辦得到嗎!(“顧”“雖”“其……乎”各1分,句意2分。)【參考譯文】(公元667)九月,李勣初渡遼海時,對手下諸將說:“新城,是高麗西部的要害,如果不先奪取,其余各城便不容易攻取。”于是進攻新城,李勣領兵進擊,其余十六城也都攻下了。(公元668)侍御史洛陽人賈言忠出使從遼東返回,唐高宗向他詢問軍事情況,他回答說:“高麗必定能平定。”唐高宗又問他:“在遼東的諸位將領誰最稱得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