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2024年高考地理階段性模擬仿真沖刺卷(河北專用)高考仿真卷(三)(本卷共19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第I卷(選擇題)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土壤有機碳是通過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質、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體的合稱,對植被的更新與恢復、生物多樣性的維護、生態系統的穩定等具有重要作用。伏牛山為秦嶺東段支脈,植被種類多樣。下圖示意伏牛山地理位置及其土壤有機碳含量與海拔的關系。完成下面小題。1.伏牛山(
)A.海拔越低處,受人類活動影響越大,土壤有機碳含量越多B.海拔高處氣溫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有機碳較豐富C.海拔1600m附近,土壤有機碳輸入量最大D.土壤有機碳含量主要受氣溫影響,與降水關系不大2.伏牛山相同海拔處北坡土壤有機碳含量較南坡大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 B.坡度 C.水分 D.海陸位置【答案】1.B2.C【解析】1.據圖可知,伏牛山土壤有機碳含量隨著海拔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低海拔處,雖然生物量豐富,但由于水熱條件好,微生物分解速度快,因此土壤有機碳含量低,A錯誤。高海拔處,雖然生物量較少,但微生物分解慢,經過長期積累,土壤有機碳較豐富,B正確。海拔1600m附近土壤有機碳含量最大,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分解較慢,而不是有機碳輸入量最大,低海拔處有機碳輸入量應最大,C錯誤。土壤有機碳輸出主要通過微生物分解及雨水淋溶等,因此土壤有機碳含量受降水的影響也較大,D錯誤。故選B。2.伏牛山地處秦嶺東段,北坡是陰坡,與南坡相比,光照較弱,蒸發較少,土壤含水量較高,植被更豐富,枯枝落葉更多,土壤有機碳含量更大,因此主要影響因素是水分,C正確。伏牛山南北坡緯度相差不大,排除A。材料并無坡度的信息,無法推知坡度大小對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排除B。南北坡與海洋的距離差別不大,排除D。故選C。【點睛】土壤有機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不同的氣候條件、人類干擾強度等因素,影響了土壤有機碳的輸入量以及微生物對土壤有機碳的分解轉化,從而影響了土壤有機碳的含量。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是指依托一定的夜間景觀環境,融合特色文化符號、生活氛圍和商業業態的綜合產業集群。目前國家發改委聯合文化和旅游部已發布兩批共計243個夜間文旅消費區。下圖為全國夜間文旅消費區的空間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審圖號:GS(2019)1822號(自然資源部監制),地圖無修改;不含港澳臺數據3.關于全國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的空間分布特征說法正確的是(
)A.與人口分布特征一致 B.主要分布在胡煥庸線以東C.自東南向西北遞減 D.川渝地區密度最大4.山西省《又見平遙》文化產業園入選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名單,其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A.人口密度 B.冬夜氣溫 C.歷史文化 D.經濟基礎5.為引導重慶市夜間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所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A.推出一批模式相同管理方便的夜游項目B.打造夜間燈光體系與山水城文化相融合C.政府出臺優惠政策以吸引大量商戶入駐D.相關部門調控物價,降低夜間消費水平【答案】3.B4.C5.B【解析】3.從圖可知省域集聚區的數量大致東南多西北少,但不是由東南向西北遞減,C錯誤;中國的人口分布呈現出從東南向西北遞減的特征,故全國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的空間分布特征與與人口分布特征不一致,A錯誤;據圖可知全國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主要分布在胡煥庸線以東,B正確;川渝地區數量較多,但密度不是最大,D錯誤。故選B。4.該文化產業園位于平遙古城西側,依托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圍繞《又見平遙》演藝文化品牌TP,打造了演藝、酒店、餐飲、商業街區等產業板塊,不斷豐富文化和旅游業態,構筑文旅產業融合,C正確;雖然人口密度可以影響一個地區的旅游消費能力,但《又見平遙》文化產業園的成功并不完全依賴于高人口密度。事實上,平遙古城雖然是一個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但其人口密度相對較低。然而,這并沒有妨礙該產業園通過提供獨特的文化體驗吸引大量游客,A錯誤;在《又見平遙》文化產業園的情況下,盡管冬夜氣溫可能較低,但該產業園通過提供室內表演、取暖設施等措施,確保了游客在寒冷的天氣中也能享受到舒適的文化體驗,B錯誤;在《又見平遙》文化產業園的例子中,雖然經濟基礎對于其建設和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深度文化體驗。即使在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的地區,只要有獨特的文化資源和吸引力,仍然有可能成為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D錯誤。故選C。5.夜間文旅產業應該注重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項目,而不是模式相同管理方便的夜游項目,A錯誤;重慶市擁有獨特的山水城景觀,因此應該打造夜間燈光體系與山水城文化相融合,以吸引游客,B正確;政府出臺優惠政策以吸引大量商戶入駐,可能會導致夜間文旅產業同質化競爭嚴重,C錯誤;相關部門調控物價,降低夜間消費水平不利于當地經濟發展且不利于提高當地從商者的積極性,D錯誤。故選B。【點睛】“胡煥庸線”從黑龍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騰沖,大致為傾斜45度基本直線。此線東南方面積占47%的國土,居住著約94%的人口。隱含耕地是指在商品和服務的生產交易過程中所需要的耕地資源。長江經濟帶耕地質量和數量區域差異大,是隱含耕地主要流入區,且內部隱含耕地差異顯著。圖為長江經濟帶隱含耕地空間流動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6.長江經濟帶內部隱含耕地的流動特征主要是(
)A.鄰近省區間流動較顯著 B.均向沿海省區流動C.西部省區為凈輸出省區 D.中部省區為凈輸出省區7.長江經濟帶的隱含耕地主要來自東北地區,主要是由于(
)A.兩區域相距較近 B.東北地區土壤肥沃C.東北地區人均耕地多 D.現代化交通運輸的發展8.隱含耕地凈流動對浙江糧食安全的影響是(
)A.增加當地糧食產量 B.提升當地糧食品質C.增加當地糧食消費量 D.增加當地糧食供給【答案】6.A7.C8.D【解析】6.由圖可知,長江經濟帶內部隱含耕地流動特征主要是鄰近省區間流動較顯著,A正確;均向沿海省區流動不明顯,B錯誤;西部省區為凈輸入省區,C錯誤;中部省區為凈輸入省份,D錯誤。綜上所述,BCD錯誤,A正確。故選A。7.由材料可知,長江經濟帶耕地質量和數量區域差異大,是隱含耕地主要流入區,而長江經濟帶的隱含耕地主要來自東北地區,主要是由于東北地區地廣人稀人均耕地多,而長江經濟帶人口稠密耕地稀少,C正確。兩地相距較遠,A錯誤;東北地區土壤肥沃和現代化交通運輸的發展,促進了東北地區的隱含耕地的流入長江經濟帶,但不是長江經濟帶的隱含耕地主要來自東北地區的原因,BD錯誤。綜上所述,ABD錯誤,C正確。故選C。8.耕地凈流動是指耕地凈流入或凈流出的數量。耕地凈流入省區,可以增加當地糧食供給,緩解糧食安全壓力,D正確。耕地凈流動不能增加當地糧食產量,A錯誤;耕地凈流動對當地的糧食品質沒有影響,B錯誤;耕地凈流動不能增加當地糧食消費量,糧食消費量跟當地人口數量和飲食結構相關,C錯。故選D。【點睛】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穩步提升糧食生產能力、保護和調動糧食種植積極性、創新完善糧食市場體系、健全完善國家宏觀調控、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全面建立糧食科技創新體系、著力強化依法管理合規經營。凈增人口數是人口自然增長數和人口遷移增長數之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人口發展正在經歷重大的歷史性轉向。圖為我國2000—2020年省際人口變動總量及增幅對比圖(不含港澳臺地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與2000-2010年相比,2010-2020年的人口變化特征是(
)A.省際人口遷移規模增大 B.廣東人口凈變動數仍然較大C.全國人口總數逐漸減少 D.各地人口凈變動數變幅減小10.2010-2020年上海市人口變動幅度減小,主要原因是該地(
)A.經濟萎縮 B.交通改善 C.產業轉移 D.住房困難【答案】9.B10.C【解析】9.由圖可知,2010-2020年,我國黑吉遼的省際人口變化幅度比2000-2010年少很多,其他省份波動持平。我國部分地區省際人口遷移規模減小,A不符合題意;廣東2010-2020年人口凈變動數大于2000萬人,數值仍然較大,B符合題意;全國人口總數并未減少,C不符合題意;各地人口凈變動數變幅不一,D不符合題意。故選B。10.2010--2020年,上海市經濟并未萎縮,A不符合題意;交通改善有利于人口遷入,B不符合題意;上海市人口變動幅度減小的主要原因是產業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外轉移,部分勞動力從上海流出,C符合題意;住房困難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人口遷入,但不是主要原因,D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1、自然環境因素。如:氣候、淡水資源分布、土壤、礦產、自然災害等,這些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類生活、生產的空間格局,從而決定著人類的遷移方向和規模。2、社會經濟因素。如:經濟因素、交通和通信的發展、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婚姻和家庭等,人類為了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滿足生活態度和生活期望也會進行遷移。3、政治因素。如:有關人口遷移的政策、戰爭、政治變革等,常常引起人口遷移。沉水植物是指植物體全部位于水層下、與大氣完全隔絕、營固著生存的大型水生植物。高密度沉水植物的存在對于淺水湖泊的水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完成下面小題。11.淺水湖泊高密度沉水植物的存在會造成湖泊水體(
)A.白天出現溫度分層 B.水華發生概率提高C.溶解氧氣含量下降 D.水體密度上小下大12.沉水植物改變水體物理性質主要依賴于沉水植物的(
)①植株高度
②覆蓋率
③根系發達程度
④繁殖方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從水體含氧量角度考慮,含有高密度沉水植物的淺水湖泊,高密度魚群最不適宜待在湖底的時間是(
)A.日出之前 B.上午 C.下午 D.日落之后【答案】11.C12.B13.A【解析】11.淺水湖深度較淺,受到太陽輻射相近,不會出現明顯的溫度分層,A錯;水溫相近,密度差異不大,D錯;由于淺水湖泊的水深較淺,沉水植物通過吸收和儲存營養物質,可以有助于減少水體的富營養化,保持水質的清澈,不會發生水華,B錯誤;當沉水植物的密度過高時,它們可能會占據大量的水體空間,影響水體的流動和氧氣交換,導致水體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影響水生生物的呼吸和生存C正確,故選C。12.淺水湖植株高度不會很高,①錯;沉水植物覆蓋率高,會發射太陽輻射,從而降低水體的溫度,從而改變水體物理性質,②正確;沉水植物根系利于固定湖底沉積物,減少懸浮泥沙,提高湖水透明度,③正確;與繁殖方式無關④錯誤;②③正確,故選B。13.日出之前,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能進行呼吸作用,此時水體中氧氣含量最低,高密度魚群最不適宜待在湖底,A正確;上午,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水體中氧氣含量較高,高密度魚群可以待在湖底,B錯誤;下午,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水體中氧氣含量較高,高密度魚群可以待在湖底,C錯誤;日落之后,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能進行呼吸作用,此時水體中氧氣含量較低,但是比日出之前高,高密度魚群可以待在湖底,D錯誤。故選A。【點睛】淺水湖泊是一類較為脆弱的生態系統,湖水與底泥間物質交換強烈,沉積較為緩慢,具有較低的污染負荷能力,對污染響應比較敏感,是極易發生富營養化的水體之一。青龍縣城處于燕山山脈一側的山谷中,青龍縣氣象站距谷底中心約500m,可以較好地觀測風向的變化特征。圖為“該地區4個季節山谷風逐時最多風向頻率折線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判斷青龍縣所處山谷的走向及氣象站所在的方位分別是(
)A.南北走向
山谷西側 B.東西走向
山谷北側C.南北走向
山谷東側 D.東西走向
山谷南側15.圖中序號和季節對應正確的是(
)A.①——冬季 B.②——春季 C.③——夏季 D.④——秋季16.在晴朗、微風的情況下,山谷風的日變化對污染物輸送有明顯影響,該縣城空氣污染物(
)A.夜里濃度總體低于白天 B.濃度最大值在午夜前后C.白天濃度總體低于夜里 D.濃度最小值在日出前后【答案】14.B15.A16.C【解析】14.本題關鍵信息是對山谷風逐時最多風向頻率折線圖的解讀,讀圖分析可知,山風為偏北風,谷風為偏南風,故山谷走向為東-西走向,AC錯誤。山谷風白天吹谷風,夜晚吹山風,青龍縣氣象站所在地夜晚以偏北風為主,因此山風的風向為偏北風,氣象站位于山谷北側,B正確,D錯誤。故選B。15.本題關鍵信息是對山谷風成因的分析,與冬季相比,夏季白晝長,日出時刻較早,由山風轉為谷風的時間會提前,冬季相反。且山風開始轉換谷風的時間及谷風持續時間與日出時刻白晝時長有一定相關性。①圖中谷風持續時間最短,應為冬季;②④圖中谷風持續時間等長,但②的山風持續時間較短,應為秋季,④的山風持續時間較長,應為夏季;③圖應為春季。A正確,BCD錯誤,故選A。16.由于夜間“山風”的持續作用,導致污染物不斷聚集,日最大值出現在日出前后,B錯誤。白天隨著風向的轉變及“谷風”的出現,污染物被空氣運動帶離縣城所在的山谷中,污染物的濃度出現快速下降,日最小值出現在日落前后,D錯誤。夜里濃度總體大于白天,A錯誤,C正確。故選C。【點睛】山谷風的成因主要為晝夜交替過程中山坡-山谷和山地-平原間的氣溫差。氣溫差帶來了近地面大氣的密度和氣壓差,氣壓梯度力推動氣流由高壓(低溫)區域向低壓(高溫)區域運動。此外夜間下坡風和山風的運動也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影響。第II卷(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14分)冰崩是一種冰體(或冰一巖體)快速崩塌的自然過程,由于冰崩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其對下游地區造成的影響一般可以延伸到幾十千米的范圍。近年來青藏高原地區冰崩災害事件頻發,冰崩成園機理問題備受關注,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冰崩災害往往為長鏈災害,最終在雅魯藏布江形成堰塞湖,一旦潰堤,會對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害。地處藏東南林芝地區米林縣的色東普溝,在地殼板塊沖撞、擠壓作用下,形成了獨特的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地質構造與高山峽谷地貌,近年來氣候變暖造成該地區冰川表面差異化變薄(即冰川下部冰面顯著減薄,而上部無明顯變化)。(1)從地形影響大氣的角度,分析“大拐彎”構造對冰崩形成的影響。(4分)(2)說明青藏地區冰崩對形成長鏈地質災害的影響。(8分)(3)判斷全球氣候變暖與冰崩災害之間的關系。(2分)【答案】(1)大拐彎處海拔高,日照較多,加快冰川裂隙的發育(2分)。大拐彎處地震多發,使得冰裂縫進一步擴展、貫穿,誘發冰崩。(2分)(2)冰崩常導致泥石流、滑坡和堰塞湖等長鏈地質災害的發生。(2分)青藏高原地區氣溫升高,冰體融化,使內部孔隙水壓力增加,冰崩的發生為泥石流及后續的次生災害提供了水源和固體物質。(2分)冰崩時,冰體從冰川的陡峭部分上掉下來,容易形成冰滑坡(2分)。冰崩后碎屑物質形成碎屑流,在下游形成暫時性堰塞湖。(2分)(3)全球氣候變暖加速凍融過程,消融水或降雨沿著冰裂縫下滲并進一步擴展裂縫(2分),減弱冰體與冰床之間的摩擦阻力,最終誘發冰崩及冰崩災害。(2分)【分析】本大題以青藏高原冰崩為背景材料,涉及冰崩事件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及綜合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等地理核心素養。【詳解】(1)讀圖可知,大拐彎處冰川坡向緯度較低,大氣稀薄,日照較多,輻射也較強,加之冰川的海拔以及表面覆雪程度不同造成冰川表明熱量分布不均勻,促進冰川裂隙的發育,有利于冰崩的產生。大拐彎處地質運動活躍,地震發生所釋放的能量改變了冰體的內部應力,使得冰裂縫進一步擴展、貫穿,誘發冰崩。(2)冰崩常導致泥石流、滑坡和堰塞湖等長鏈地質災害的發生。青藏高原地區氣溫升高,冰體融化,使內部孔隙水壓力增加,隨著壓力的增加,摩擦系數逐漸減小,流動性增強,當土砂含水量過高,便會形成泥石流。冰崩體與上游溝道的冰雪融水相遇,也會形成泥石流。當一部分冰體從冰川的陡峭部分上掉下來,移動到超過冰川原始位置的地方,就會形成冰滑坡,有時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冰崩后碎屑物質快速移動,形成碎屑流,裹挾沿途的物源前進,造成下游江河堵塞,形成暫時性堰塞湖,潰決后可形成洪水或泥石流,嚴重威脅下游的居民點以及工程設施。(3)全球氣候變暖容易誘發冰崩。氣候變暖導致冰川活動層的厚度增加,加速凍融過程,促使冰川底部的不穩定性增加。氣候變暖加速了高原冰川末端的消融,消融水或降雨沿著冰裂縫下滲并進一步擴展裂縫,減弱了上部冰體與冰床之間的摩擦阻力,最終誘發冰崩,進而引發長鏈地質災害。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蘭斯塔德地區位于荷蘭西部,是一個由四個核心城市和周邊中小衛星城組成的多中心城市群。蘭斯塔德地區中間是一個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綠心”,“綠心”被四個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鎮環繞,主要由農田、河湖、沼澤構成,且多條河流由此入海。蘭斯塔德地區區域內部交通聯系以鐵路和高速公路為主,其也有先進的機場和港口。該地區積聚了全國85%以上的產業,但多年來四大核心城市的人口都嚴格控制在100萬人以內。近年來,為了蘭斯塔德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荷蘭政府不斷加強核心城市與衛星城之間的交通網絡建設。下圖示意蘭斯塔德地區的位置和地理概況。(1)指出“綠心”對蘭斯塔德地區交通線沿線環境的有利影響。(4分)(2)分析蘭斯塔德地區內部交通聯系以鐵路和高速公路為主的主要原因。(6分)(3)說出蘭斯塔德地區核心城市將市區人口控制在100萬人以內的益處。(4分)(4)簡述蘭斯塔德地區加強核心城市與衛星城之間交通網絡建設的主要目的。(6分)【答案】(1)美化城市群內道路兩側的環境;(2分)阻擋過往車輛產生的噪音的傳播;(2分)吸收過往車輛排放的廢氣等。(2分)(2)蘭斯塔德地區位于荷蘭西部,地勢低平,修建鐵路和高速公路的難度小;(2分)鐵路運量大,高速公路運輸速度快;(2分)鐵路和高速公路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小,連續性強等。(2分)(3)可以合理配置城市公共資源;(2分)利于維護城市環境質量;(2分)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2分)有利于避免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等現象的出現。(2分)(4)完善區內交通網,外聯機場、海港,加強內外部聯系;(2分)加強區域內部產業聯系,提高協作效率;(2分)強化核心城市的輻射功能,實現區域協調發展;(2分)建立統一的發展機制,加強區域政策協同。(2分)【分析】本題以蘭斯塔德地區的位置和地理概況圖為材料設置題目,涉及植被在城市交通問題中的作用、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城市病的措施、城市群發展措施等知識,考查學生對相關內容的掌握程度,對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詳解】(1)綠心是由綠地植被組成,植被具有吸煙除塵的功能,可以吸收過往車輛排放的廢氣;植被具有美化環境的功能,可以美化城市群內道路兩側的環境;另外植被還可以吸收噪音,阻擋過往車輛產生的噪音的傳播。(2)蘭斯塔德地區位于荷蘭西部,而歐洲西部地形平坦,當地又地處沿海,所以修建鐵路和高速公路難度小,工程量小;鐵路運量大,高速公路較普通公路運速更快,能更便利人們出行。鐵路和高速公路具有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小,連續性強等優點。(3)將市區人口控制在100萬人以內,會使當地公共基礎設施壓力小,可以合理配置城市公共資源;將市區人口控制在100萬人以內,當地的人地矛盾相對較小,利于維護城市環境質量;將市區人口控制在100萬人以內,能有效避免城市病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有利于避免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等現象的出現,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4)衛星城在主城區的外部,加強核心城市與衛星城之間交通網絡建設有利于完善區內交通網,外聯機場、海港,加強內外部聯系;衛星城有其他產業,加強交通網建設,有利于加強區域內部產業聯系,提高協作效率;由核心城市向外延伸的交通網能強化核心城市的輻射功能,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從而建立統一的發展機制,加強區域政策協同。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朋曲流域位于西藏自治區南部喜馬拉雅山北麓湖盆區。該流域中上游河段大致流向由西向東,河谷寬闊,局部地段風沙地貌明顯。流域內年均降水量為252~580mm,冬春季盛行偏南風,風力強勁。某高棱地貌學家在該流域河漫灘、坡麓、坡中及坡頂流動沙丘采集沙祥,統計流動沙丘丘頂表層沉積物粒度構成。圖左為朋曲水系圖和朋曲流域的風沙地貌景觀,圖右為不同地貌部位流動沙丘丘頂表層沉積物粒度構成圖。(1)比較河漫灘、坡麓、坡中、坡頂流動沙丘丘頂表層沉積物的粒度差異。(6分)(2)分析不同地貌部位的流動沙丘丘頂表層沉積物粒度差異的主要原因。(6分)(3)位于河漫灘上的沙丘每年周期性的消亡與堆積,就此作出合理解釋。(6分)【答案】(1)流動沙丘丘頂表層沉積物粒度以河漫灘一坡麓一坡中一坡頂的次序逐漸變細;(2分)河漫灘沙丘丘頂表層沉積物以中沙為主;(2分)山坡沙丘丘頂表層沉積物以細沙為主,其次是中沙和極細沙。(2分)(2)每年夏季河水上漲,河漫灘被淹沒,河水攜帶粗沙沉積于河漫灘,冬季偏南風將大量的粗紗吹蝕、搬運,沉積形成沙丘,沙丘粗沙組分較多;(2分)坡麓到坡頂的沙源主要來自河床,由坡麓到坡中,隨風速減小,沙丘丘頂表層沉積物的細沙和極細沙占比增多,中沙占比減少;(2分)風力向上搬運過程中,極細沙不斷被磨圓侵蝕,至坡頂,沙丘丘頂表層沉積物極細沙占比降低,細沙和中沙占比增多。(2分)(3)每年夏季河水上漲,河流距河漫灘沙丘較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兒童公開課課件匯報
- 2024年福建事業單位考試知識要點試題及答案
- 肝臟移植科知識培訓課件
- 綠色清新自然-簡約風格產品介紹
- 輔導員崗位考試復習方向試題及答案
- 美發紋理知識培訓課件
- 繼電器知識培訓課件
- 餐飲二人合伙的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養生店開門課件
- 正規股份轉讓合同二零二五年
- 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驗收技術資料統一用表(2024 版)
- 2021年同等學力申碩《臨床醫學》試題真題及答案
- CNAS-EC-027-2010 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機構認可說明
-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融合研究
- 熱鍍鋅鋼管柵欄施工方案
- 2025年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中國電信湖北黃岡分公司招聘30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陜煤研究院西安分公司公開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沈陽鐵路局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屆華能安陽熱電限責任公司畢業生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中考數學復習專題:八類最值問題匯-總(瓜豆隱圓胡不歸阿氏圓將軍飲馬逆等線費馬點構造二次函數求最值)(原卷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