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運動解剖學教案
教師:__________張海平____________
教研室:解剖力學____________
教學時數:__________64學時____________
2009-2010學年度第2學期
2010年3月至2010年7月
教案
時間:2010年3月9、10日課節:1-2、3-4、7-8、1-2、7-8節
教室:實驗室(2、3、4、6)教學對象:2009級運動訓練18、19、20、21、29班第(1)次課
教學主題:緒論
教學目標:通過本次課講授,使學生:掌握解剖學方位術語和人體的基本軸和基本切面。
教學重點:人體的基本軸和基本切面。
教學難點:人體的基本軸和基本切面。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提要授課形式指導要點
一、導入:運動解剖學課程介紹(15分)
二、教學基本內容
(-)運動解剖學的定義(20分)提問并講授概念及研究
1.解剖學的定義
2.運動解剖定義
(二)學習解剖學的目的與任務(5分)講授
(三)學習和研究運動解剖學的方法(10分)講授
(四)運動解剖學的發展簡史自學
(五)解剖學的定位術語(25分)講授結合多媒體基本軸、面的概念
1.人體解剖學姿勢
2.基本的方位術語
3.基本的軸和面
三、總結(5分)
復習思考題:1、人體基本切面和基本軸有哪些及其相互關系?
2、人體關節運動的描述方法。
小結:
教案
時間:2010年3月11、12日課節:3-4、5-6>7-8、1-2、3-4節
教室:實驗室(2、3、4、6)教學對象:2009級運動訓練18、19、20、21、29班第(2)次課
教學主題:第二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與骨連結一骨總論(骨的概述)
教學目標:通過本次課講授,使學生:掌握骨的構造,骨的功能,了解骨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特
性骨的骨化與生長。
教學重點:骨的構造及功能。
教學難點:骨的骨化與生長。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提要授課形式指導要點
一、導入:復習、提問上節內容(5分)
二、教學基本內容
(―)骨的分類(15分)講授結合多媒體分布情況
(-)骨的構造(20分)講授結合多媒體骨質結構
(三)骨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特性(15分)講授不同時期的變化
(四)骨的骨化與生長(15分)講授骨加長與增粗
1.骨化
2.骨的生長
3.骨齡
4.影響骨生長的因素
(五)體育運動對骨的影響(5分)講授概括掌握
三、總結(5分)
復習思考題:L骨的構造。
2.從骨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特性說明兒童少年骨和老年骨的特征。
3.骨有什么功能。
小結:
教案
時間:2010年3月16、17日課節:1-2、3-4、7-8、1-2、7-8節
教室:實驗室(2、3、4、6)教學對象:2009級運動訓練18、19、20、21、29班第(3)次課
教學主題:第二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與骨連結二骨連結總論(骨連結概述)
教學目標:通過本次課講授,使學生:掌握骨連結的概念及分類,掌握動關節的結構、動關
節的運動及動關節的分類。
教學重點:動關節的構造、動關節的運動及動關節的分類。
教學難點:動關節的運動、動關節的分類。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提要授課形式指導要點
導入:復習、提問上節內容(5分)
教學基本內容
(-)骨連結的分類(10分)講授結合多媒體區分關節與動關節
1.直接骨連結
2.間接骨連結
3.半關節
(二)關節的構造(30分)講授結合多媒體關節的三要素
1.關節的主要構造
2.關節的輔助結構
(三)關節的運動(15分)演示、示范、講授
(四)關節的分類(10分)
1.按關節的骨數分類講授掌握概念
2.按關節的運動軸數目分類講授結合多媒體6種類型
3.按關節的運動方式分類講授掌握概念
(五)體育運動對關節的影響(5分)
三、總結(5分)
復習思考題:L試述動關節的構造。
2.動關節的運動方式。
小結:
教案
時間:2010年3月18、19日課節:3-4、5-6、7-8>1-2、3-4節
教室:實驗室(2、3、4、6)教學對象:2009級運動訓練18、19、20、21、29班第(4)次課
教學主題:第二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與骨連結三上肢骨及其連結(一)上肢骨
教學目標:通過本次課講授,使學生:掌握全身上肢骨的名稱、骨性結構及數量,培養學生
的觀察能力及思維與表達的邏輯性。
教學重點:全身上肢骨的名稱和數量。
教學難點:肩胛骨、肱骨、尺骨、梯骨的骨性結構及手骨的數量O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提要授課形式指導要點
一、導入:復習、提問上節內容(5分)
二、教學基本內容
(-)上肢帶骨(35分)講授、示范名稱、結構及數量
1.鎖骨
2.肩胛骨
3.上肢帶骨實驗觀察及報告撰寫分組實驗
(二)自由上肢骨(35分)講授、示范名稱、結構及數量
1.上臂骨
2.前臂骨
(1)槎骨
(2)尺骨
3.手骨
(1)腕骨順口溜
(2)掌骨
(3)指骨
3.上肢帶骨實驗觀察及報告撰寫分組實驗
三、總結(5分)
復習思考題:上肢骨的名稱及數量。
小結:
教案
時間:2010年3月23、24日課節:1-2、3-4、7-8、1-2、7-8節
教室:實驗室(2、3、4、6)教學對象:2009級運動訓練18、19、20、21、29班第(5)次課
教學主題:第二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與骨連結三上肢骨及其連結(二)上肢骨連結(1)
教學目標:通過本次課講授,使學生了解上肢帶骨的連結和運動,掌握肩關節的結構和運動。
教學重點:肩關節的結構和運動。
教學難點:肩關節的結構和運動。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提要授課形式指導要點
一、導入:復習、提問上節內容(5分)
二、教學基本內容
(一)上肢帶骨連結(35分)結合標本、掛圖講授肩胛骨的運動
1.胸鎖關節
2.肩鎖關節
3.上肢帶骨連結實驗觀察及報告分組實驗
(-)自由上肢骨連結
1.肩關節(35分)結合標本、掛圖講授結構及運動
(1)肩關節主要結構
(2)肩關節輔助結構
(3)肩關節的類型和運動學生舉例
3.肩關節連結實驗觀察及報告分組實驗
三、總結(5分)
復習思考題:肩關節的結構與運動。
小結:
教案
時間:2010年3月25、26日課節:3-4、5-6、7-8、1-2、3-4節
教室:實驗室(2、3、4、6)教學對象:2009級運動訓練18、19、20、21、29班第(6)次課
教學主題:第二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與骨連結三上肢骨及其連結(二)上肢骨連結(2)
教學目標:通過本次課講授,使學生:掌握肘關節和梯腕關節的結構和運動,了解前臂骨的
連結、腕骨間的關節、腕掌關節、掌指關節及指關節。
教學重點:肘關節和梯腕關節的結構和運動。
教學難點:肘關節的結構。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提要授課形式指導要點
-、導入:復習、提問上節內容(5分)
二、教學基本內容
(-)自由上肢骨連結
2.肘關節(35分)講授結合多媒體觀察關節面
(1)肘關節的主要結構
(2)肘關節的輔助結構
(3)肘關節的類型和運動學生舉例
(4)肘關節實驗觀察及報告撰寫分組實驗
3.前臂骨的連結與運動(5分)講授結合多媒體了解
4.手部關節(30分)
(1)槎腕關節講授結合多媒體觀察關節血
(2)腕骨間關節講授結合多媒體了解
(3)腕掌關節講授結合多媒體觀察關節類型
(4)掌指關節講授結合多媒體觀察關節類型
(5)指關節講授結合多媒體觀察關節類型
(6)實驗觀察及報告撰寫分組實驗
三、總結(5分)
復習思考題:肘關節和槎腕關節的結構與運動。
小結:
教案
時間:2010年3月30、31日課節:1-2、3-4、7-8、1-2、7-8節
教室:實驗室(2、3、4、6)教學對象:2009級運動訓練18、19、20、21、29班第(7)次課
教學主題:第二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與骨連結四下肢骨及其連結(一)下肢骨
教學目標:通過本次課講授,使學生:掌握全身下肢骨的名稱、骨性結構和數量,培養學生
的觀察能力及思維與表達的邏輯性。
教學重點:全身下肢骨的名稱和數量。
教學難點:髏骨、股骨、脛骨、腓骨的骨性結構及足骨的數量。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提要授課形式指導要點
一、導入:復習、提問上節內容(5分)
二、教學基本內容
(-)下肢帶骨(35分)講授、示范名稱、結構及數量
1.骸骨
2.虢骨實驗觀察及報告撰寫分組實驗
(二)自由下肢骨(35分)講授、示范名稱、結構及數量
1.大腿骨
(1)股骨
2.小腿骨
(1)脛骨
(2)腓骨
3.歌骨
4.足骨
(1)附骨
(2)跖骨:
(3)趾骨
5.實驗觀察及報告撰寫分組實驗
三、總結(5分)
復習思考題:下肢骨的名稱和數量。
小結:
教案
時間:2010年4月1、2日課節:3-4、5-6、7-8、1-2、3-4節
教室:實驗室(2、3、4、6)教學對象:2009級運動訓練18、19、20、21、29班第(8)次課
教學主題:第二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與骨連結四下肢骨及其連結(二)下肢骨連結(1)
教學目標:通過本次課講授,使學生:掌握髓關節的結構及運動,了解骨盆的結構和運動。
教學重點:髓關節的結構及運動。
教學難點:骨盆的結構和運動。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提要授課形式指導要點
一、導入:復習、提問上節內容(5分)
二、教學基本內容
(一)下肢帶骨連結(20分)講授結合多媒體關節的類型及運動
1.恥骨聯合
2.舐器關節
(二)骨盆的整體觀(20分)講授結合多媒體骨盆結構及運動
實驗觀察及報告撰寫分組實驗
(三)自由下肢骨連結(30分)
L髏關節講授結合多媒體結構及運動
(1)骸關節的主要結構
(2)髓關節的輔助結構
(3)微關節的類型和運動學生舉例
2.髓關節實驗觀察及報告撰寫分組實驗
三、總結(5分)
復習思考題:骸關節的結構和運動。
小結:
教案
時間:2010年4月6、70日課節:1-2、3-4、7-8、1-2、7-8節
教室:實驗室(2、3、4、6)教學對象:2009級運動訓練18、19、20、21、29班第(9)次課
教學主題:第二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與骨連結四下肢骨及其連結(二)下肢骨連結(2)
教學目標:通過本次課講授,使學生:掌握膝關節、踝關節的結構和運動,了解其它足關節。
教學重點:膝關節、踝關節的結構和運動及足弓的組成和作用。
教學難點:膝關節、踝關節的結構和運動。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提要授課形式指導要點
一、導入:復習、提問上節內容(5分)
二、教學基本內容
(三)自由下肢骨連結(30分)
2.膝關節講授結合多媒體結構及運動
(1)膝關節的主要結構
(2)膝關節的輔助結構
(3)膝關節的類型和運動
(4)膝關節實驗觀察及報告撰寫分組實驗
3.小腿骨連結(5分)講授結合多媒體了解
4.足關節(20分)
(1)踝關節講授結合多媒體結構及運動
①踝關節的主要結構
②踝關節的輔助結構
③踝關節的類型和運動
(2)距跑關節講授結合多媒體了解
(3)足部其它關節講授了解
(4)足關節實驗觀察及報告撰寫分組實驗
(四)足弓(15分)講授結合多媒體足弓的意義
三、總結(5分)
復習思考題:1.膝關節的結構和運動。
2.踝關節的結構和運動。
3.足弓的組成及意義
小結:
教案
時間:2010年4月8、9日課節:3-4、5-6、7-8、1-2、3-4節
教室:實驗室(2、3、4、6)教學對象:2009級運動訓練18、19、20、21、29班第(10)次課
教學主題:第二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與骨連結、五軀干骨及其連結、(-)軀干骨
教學目標:通過本次課講授,使學生:掌握椎骨的一般的形態及其數量和頸椎、胸椎、腰椎
的各自的特點及其數量。
教學重點:椎骨的一般形態。
教學難點:椎骨的一般形態。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提要授課形式指導要點
一、導入:復習、提問上節內容(5分)
二、教學基本內容
(')椎骨(35分)講授結合多媒體各骨的骨性結構
1.椎骨的一般形態
2.頸椎
3.胸椎
4.腰椎
5.舐骨
6.尾骨
7.椎骨實驗觀察及報告撰寫分組實驗
(-)胸廓骨(35分)講授結合多媒體各骨的骨性結構
1.肋骨和肋軟骨
2.胸骨
3.胸廓骨實驗觀察及報告撰寫分組實驗
三、總結(5分)
復習思考題:1.中軸骨骼的數目。
2.椎骨的一般形態。
3.頸椎、胸椎、腰椎的各自特點。
小結:
教案
時間:2010年4月13、14日課節:1-2、3-4、7-8、1-2、7-8節
教室:實驗室(2、3、4、6)教學對象:2009級運動訓練18、19、20、21、29班第(11)次課
教學主題:第二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與骨連結、五軀干骨及其連結、(二)軀干骨連結
教學目標:通過本次課講授,使學生:掌握椎骨的連結及脊柱、胸廓的組成、作用和運動,
了解肋的連結和顱的連結。
教學重點:脊柱的組成、作用及運動。
教學難點:椎骨的連結。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提要授課形式指導要點
、導入:復習、提問上節內容(5分)
二、教學基本內容
(-)椎骨間的連結(30分)講授結合多媒體各關節的類型
L椎體間的連結
2.推弓間的連結
3.椎骨突起間的連結
4.寰枕與寰樞關節
5.腰、舐和舐尾連結
6.實驗觀察及報告撰寫分組實驗
(二)脊柱整體觀(25分)
1.脊柱的組成講授結合多媒體四個生理彎曲
2.脊柱的運動講授結合多媒體脊柱的外展
3.脊柱的功能學生規納
(三)肋與胸椎、胸骨的連結(5分)講授結合多媒體各關節的類型
(四)胸廓的整體觀(10分)講授結合多媒體組成與運動
3.胸廓骨實驗觀察及報告撰寫分組實驗
三、總結(5分)
復習思考題:1.椎體之間的連結如何?這些結構有何作用?
2.脊柱有哪幾個生理性彎曲?有何生理意義?脊柱能作哪些運動?
3.胸廓山哪些結構組成?有何功能?
小結:
教案
時間:2010年4月15、16日課節:3-4、5-6、7-8、1-2、3-4節
教室:實驗室(2、3、4、6)教學對象:2009級運動訓練18、19、20、21、29班第(12)次課
教學主題:第二章運動系統、第二節肌肉一肌肉總論
教學目標:通過本次課講授,使學生:掌握肌肉工作術語和骨骼肌的物理特性,了解骨骼
肌的結構。
教學重點:肌肉工作術語和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教學難點:骨骼肌的結構。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提要授課形式指導要點
一、導入:復習、提問上節內容(5分)
二、教學基本內容
(一)骨骼肌分類(10分)講授結合多媒體肌肉的命名
(二)骨骼肌的結構(20分)講授結合多媒體肌腱的結構
1.骨骼肌的大體結構
2.骨骼肌的輔助結構
(三)骨骼肌的物理特性(10分)講授與運動實踐結合
1.伸展性與彈性
2.粘滯性
(四)肌肉工作術語(35分)講授結合多媒體重點理解與記憶
1.肌肉的起、止點
2.肌肉的定點、動點
3.近固定、遠固定
4.上、下固定和無固定
三、總結(5分)
復習思考題:1.近固定和遠固定。
2.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小結:
教案
時間:2010年4月18、19日課節:1-2、3-4、7-8、1-2、7-8節
教室:實驗室(2、3、4、6)教學對象:2009級運動訓練18、19、20、21、29班第(13)次課
教學主題:第二章運動系統、第二節肌肉二上肢肌
教學目標:通過本次課講授,使學生:掌握三角肌、肱二頭肌、肱肌和肱三頭肌的起、止
點及功能,了解其它上肢肌的起、止點及功能。
教學重點:運動肩關節、肘關節的屈、伸肌群。
教學難點:肩帶肌的起、止點和功能。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提要授課形式指導要點
、導入:復習、提問上節內容(5分)
二、教學基本內容
(-)肩帶肌(40分)講授結合多媒體肌肉的位置與功能
1.三角肌
2.岡上AJL
3.岡下肌和小圓肌
4.肩胛下肌和大圓肌
5.運動肩關節的肌肉總結由學生自己規納
(-)上臂肌(20分)講授結合多媒體觀察肌肉的位置與功能
1.前群肌(屈肌群)
(1)肱二頭肌
(2)肱肌
(3)喙肱肌
2.后群肌(伸肌群)
(1)肱三頭肌
(2)肘肌
3.運動肘關節的肌肉總結由學生自己規納
(三)前臂肌(5分)講授結合多媒體觀察從整體上掌握
1.前群肌(屈肌群)
2.后群肌(伸肌群)
(四)手肌(5分)了解
三、總結(5分)
復習思考題:運動上肢三大關節的肌肉。
小結:
教案
時間:2010年5月6、7日課節:3-4、5-6、7-8、1-2、3-4節
教室:實驗室(2、3、4、6)教學對象:2009級運動訓練18、19、20、21、29班第(14)次課
教學主題:第二章運動系統、第二節肌肉三下肢肌(一)
教學目標:通過本次課講授,使學生掌握骼腰肌、臀大肌、股四頭肌和股后肌群的起、止點
及功能,了解闊筋膜張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狀肌和縫匠肌的起、止點及功能。
教學重點:骼腰肌、臀大肌、股四頭肌和股后肌群的起、止點及功能。
教學難點:臀中肌、臀小肌的功能。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提要授課形式指導要點
一、導入:復習、提問上節內容(5分)
二、教學基本內容
(-)盆帶肌(35分)講授結合多媒體觀察肌肉的位置與功能
1.前群(內側群)
(1)骼腰肌
(2)闊筋膜張肌
2.后群(外側群)
(1)臀大肌
(2)臀中肌
(3)臀小肌
(4)梨狀肌
(-)大腿肌(35分)講授結合多媒體觀察肌肉的位置與功能
1前.外側群
(1)股四頭肌
(2)縫匠肌
2.后群
(1)股二頭肌
(2)半腱肌和半膜肌
三、總結(5分)
復習思考題:臀大肌、股四頭肌和股后肌群的起、止點和功能。
小結:
教案
時間:2010年5月11、12日課節:1-2、3-4、7-8、1-2、7-8節
教室:實驗室(2、3、4、6)教學對象:2009級運動訓練18、19、20、21、29班第(15)次課
教學主題:第二章運動系統、第二節肌肉三下肢肌(二)
教學目標:通過本次課講授,使學生掌握小腿三頭肌的起、止點及功能,了解大腿內收肌群
及小腿其它肌群的起、止點及功能。
教學重點:運動髓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的屈、伸機群。
教學難點:大腿內收肌群和小腿其它肌群的起、止點及功能。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提要授課形式指導要點
一、導入:復習、提問上節內容(5分)
二、教學基本內容
(二)大腿肌(35分)講授結合多媒體肌肉的位置與功能
3.內側群
(1)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
(2)大收肌
(3)股薄肌
?運動酸關節的肌肉總結由學生自己規納
?運動膝關節的肌肉總結由學生自己規納
(三)小腿肌(35分)講授結合多媒體肌肉的位置與功能
1.前群
(1)脛骨前肌(2)趾長伸肌
(3)拇長伸肌
2.后群
(1)小腿三頭肌(2)趾長屈肌
(3)拇長屈肌(4)脛骨后肌
3.外側群
(1)腓骨長肌(2)腓骨短肌
4.運動踝關節的肌肉總結由學生自己規納
三、總結(5分)
復習思考題:運動下肢三大關節的肌肉。
小結:
教案
時間:2010年5月13、14日課節:3-4、5-6、7-8、1-2、3-4節
教室:實驗室(2、3、4、6)教學對象:2009級運動訓練18、19、20、21、29班第(16)次課
教學主題:第二章運動系統、第二節肌肉四軀干肌(一)
教學目標:通過本次課講授,使學生掌握胸大肌、斜方肌和背闊肌的起、止點及功能,了解
肩胛提肌、菱形肌、胸小肌、前鋸肌、夾肌和胸固有肌的起、止點及功能。
教學重點:胸大肌、斜方肌和背闊肌的起、止點及功能。
教學難點:運動肩胛骨的肌肉。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提要授課形式指導要點
一、導入:復習、提問上節內容(5分)
二、教學基本內容
(-)背肌(35分)講授結合多媒體觀察肌肉的位置與功能
1背.淺層肌
(1)斜方肌(2)背闊肌
(3)肩胛提肌(4)菱形肌
2背.深層肌
(1)背長肌①豎脊肌②夾肌
(2)背短肌
(二)胸肌(35分)講授結合多媒體觀察肌肉的位置與功能
1.胸上肢肌
(1)胸大肌(2)胸小肌
(3)前鋸肌
2.胸固有肌
(1)肋間外肌2)肋間內肌
?運動肩胛骨的肌肉總結講授結合肩胛骨的運動方式
三、總結(5分)
復習思考題:胸大肌、斜方肌和背闊肌的起、止點。
小結:
教案
時間:2010年5月18、19日課節:1-2、3-4、7-8、1-2、7-8節
教室:實驗室(2、3、4、6)教學對象:2009級運動訓練18、19、20、21、29班第(17)次課
教學主題:第二章運動系統、第二節肌肉四軀干肌(二)
教學目標:通過本次課講授,使學生:掌握腹直肌、腹外斜肌和腹內斜肌的起、止點及功能,
了解腹橫肌、腰方肌和膈肌的起、止點及功能。
教學重點:運動脊柱的肌肉。
教學難點:回旋脊柱的肌肉。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提要授課形式指導要點
一、導入:復習、提問上節內容(5分)
二、教學基本內容
(三)膈肌(20分)講授結合多媒體注意觀察膈肌的形態
(四)腹肌(40分)講授結合多媒體肌肉的位置與功能
1.前外側群
(1)腹直肌
(2)腹外斜肌
(3)腹內斜肌
(4)腹橫肌
2.后群
(1)腰方肌
?運動脊柱的肌肉總結(10分)由學生自已規納重點理解回旋的肌肉
三、總結(5分)
復習思考題:運動脊柱的肌肉。
小結:
教案
時間:2010年5月20、21日課節:3-4、5-6、7-8、1-2、3-4節
教室:實驗室(2、3、4,6)教學對象:2009級運動訓練18、19、20、21、29班第(18)次課
教學主題:運動余婉如詼整合、見秦尸體
教學目標:通過本次課講授,使學生:
1.掌握六大關節的結構和運動。
2.掌握十五塊主要的肌肉的位置、起止點和主要功能。
3.讓學生自己動手觀察尸體,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4.讓學生總結骨、關節、肌肉的重點內容,培養學生歸納和總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觀察尸體。
教學難點:掌握十五塊主要的肌肉的位置、起止點和主要功能。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提要授課形式指導要點
一、導入:復習、提問上節內容(5分)
二、教學基本內容
(一)運動系統知識整合(35分)結合多媒體總結已學的運動系統內容
(二)觀察尸體實驗(35分)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本人觀察骨骼肌標本。
三、總結(5分)
復習思考題:1.掌握肩、肘、腕、貌、膝、踝六大關節的結構和運動。
2.掌握胸大肌、背闊肌、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肱肌、骼腰肌、臀大肌、股四頭肌、
股后肌群、小腿三頭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斜方肌等十五塊主要的肌肉的位置、
起止點和主要功能。
小結:
教案
時間:2010年5月25、26日課節:1-2、3-4、7-8、1-2、7-8節
教室:實驗室(2、3、4、6)教學對象:2009級運動訓練18、19、20、21、29班第(19)次課
教學主題:第二章運動系統、第三節體育動作的解剖學分析一肌肉工作分析(介紹)
教學目標:通過本次課講授,使學生:掌握“主動不足”和“被動不足”的概念和肌肉工作
的性質。
教學重點:多關節肌的工作特點和肌肉工作性質。
教學難點:退讓性工作。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提要授課形式指導要點
(一)肌肉的配布規律(15分)講授了解
1.肌肉的分布與骨、關節有關
2.肌肉的分布與關節的運動軸有關
3.肌肉的分布與人的直立行走及勞動有關
(-)肌肉的協作關系(肌肉工作的對立一統一關系)(20分)結合運動實例講授原動肌、對抗肌
1.原動肌
2.對抗肌
3.固定肌
4.中和肌
(三)多關節肌的工作特點(20分)結合運動實例講授舉例說明
1.多關節肌的主動不足
2.多關節肌的被動不足
(四)肌肉的工作性質(20分)結合運動實例講授舉例說明
1.動力性工作
(1)克制性工作
(2)退讓性工作
2.靜力性工作
(1)支持工作
(2)加固工作
(3)固定工作
(五)總結(5分)
復習思考題:1.原動肌、對抗肌、克制工作、退讓工作、動力性工作和靜力性工作的概念。
2.解釋多關節肌的主動不足和被動不足的現象。
小結:
教案
時間:2010年5月27、28日課節:3-4、5-6、7-8、1-2、3-4節
教室:實驗室(2、3、4、6)教學對象:2009級運動訓練18、19、20、21、29班第(20)次課
教學主題:第二章運動系統、第三節體育動作的解剖學分析二解剖學動作分析的內容與步
驟-運動動作的解剖學分析(一)
教學目標:通過本次課講授,使學生:
1.掌握動作分析的基本步驟。
2.掌握環節受力分析法。
3.分析引體向上、俯臥撐、排球扣球、單手肩上投藍、原地側向推鉛球等動作。
教學重點:根據環節受力分析法確定原動肌。
教學難點:合理劃分動作階段。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提要授課形式指導要點
一、講授(40分)
(-)動作分析的內容與步驟講授環節受力分析法
1.動力性動作分析
(1)劃分動作階段
(2)確定各階段中運動環節及其運動情況
(3)分析各環節運動時的原動肌及其工作情況
①環節運動方向與外力作用方向相反
②環節運動方向與外力作用方向相同有兩種情況:
A:環節的運動速度快
B:環節運動的速度慢
二、動作分析(一)實驗(35分)
分組討論,盡量允許學生在課堂上親身體驗運動實踐中的某些動作,并進行分析,然后由學生本人完成
實驗報告中的作業。
三、總結(5分)
復習思考題:1、據環節受力分析方法確定原動肌。
2、分析引體向上、俯臥撐、排球扣球、單手肩上投藍、原地側向推鉛球等動作。
小結:
教案
時間:2010年6月1、2日課節:1-2、3-4、7-8、1-2、7-8節
教室:實驗室(2、3、4、6)教學對象:2009級運動訓練18、19、20、21、29班第(21)次課
教學主題:第二章運動系統、第三節體育動作的解剖學分析三動作分析舉例-運動動作的解
剖學分析(二)
教學目標:通過本次課講授,使學生:
1.分析立定跳遠、后蹬跑、正足背踢足球、肋木懸垂舉腿動作。
2.分析原地側向推鉛球軀干的運動及原動肌。
3.了解靜力性動作分析。
教學重點:根據環節受力分析法確定原動肌。
教學難點:靜力性動作分析。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提要授課形式指導要點
一、講授(35分)
復習、提問上節內容
(二)靜力性動作分析講授聯系動力性動作分析
二、動作分析(二)實驗(40分)
分組討論,盡量允許學生在課堂上作出運動實踐中的某些動作,并進行分析,然后由學生本人完成實驗
報告中的作業。
三、總結(5分)
復習思考題:分析立定跳遠、后蹬跑、正足背踢足球、肋木懸垂舉腿動作。
小結:
教案
時間:2010年6月3、4日課節:3-4、5-6、7-8、1-2、3-4節
教室:實驗室(2、3、4、6)教學對象:2009級運動訓練18、19、20、21、29班第(22)次課
教學主題:第三章內臟第一節總論第二節消化系統一消化管二消化腺
教學目標:通過本次課講授,使學生:掌握消化系統的組成及功能,培養學生歸納和總結問
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消化系統的組成及功能。
教學難點:胃的位置和形態。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提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自動化儀表項目發展計劃
- 醫療機構執業醫師崗位全職聘用及醫療設備更新改造合同
- 系統安全審計補充協議
- 城市更新拆遷補償款分配與離婚房產分割協議書
- 有機嬰幼兒奶粉品牌授權與銷售渠道拓展協議
- 文旅產業投資基金合作管理協議
- 展覽會現場藝術品鑒定及補充服務協議
- 虛擬角色影視制作租賃合同及版權轉讓協議
- 2025年運載火箭遙測系統檢測設備項目建議書
- 科技研發人員兼職競業限制與成果歸屬協議
- 《重金屬廢水處理工藝中的鐵碳微電解塔設計案例》2100字
- 《心力衰竭護理》課件
- 能源中國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藏族民間舞-熱巴舞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西藏大學
- 西昌古詩文品讀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API-685-中文_
- 深國交數學模擬試題1
- 《地圖上的中國》課件
- 卡農鋼琴譜(高清指法版)
- ICOM 2720中文說明書
- (施敏)半導體器件物理(詳盡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