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教學案_第1頁
五年級科學教學案_第2頁
五年級科學教學案_第3頁
五年級科學教學案_第4頁
五年級科學教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五年級科學2011年春季

教學-果題1、形形色色的動物

教學-果時1、課時主備教師杜立武

1.知道生活中常見動物的名稱,能用不同的標準對動物進行分類。

目標2.了解更多的動物種類,感受動物世界的紛繁復雜。

3.懂得交流與討論可以引發新的想法。

教學重點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難點

教學準備圖片:各種不同環境下生活的動物。

及手段

教學流程動態修改部分

「引入1、動物的分類:門、綱、目、

1.教師出示一組動物圖片,讓學生認識這些動物。讓學生分別談一談這些科、種、類、名稱。

動物的生活習性,生活環境等。2、^^8面世界之最的動物

2.引導學生分類。

二、喊

1.出示第二組圖片。讓學生觀黑、交流。

2.讓學生將懵況整理后記錄下天。

動物名稱生活的環境

??????...

3.學生分d組匯報。4.學生閱讀P4小資料。

三、課外及延伸。

1.查閱資料,填寫下面的表格。

動物特點動物名稱資料來源

最高的動物

在寒冷地方生活的動物

夜間活動的確

3.搜集資料、圖片。辦一期“有趣的動物”展覽。

五年級科學2011年春季

教學課題2、動物吃什么

教學課時1、課時主備教師杜立武

教學1.知道不同的動物吃不同的食物,動物要維持生命就要消耗這些食物作為能量。

目標2.知道動物按食性可分為肉食動物、草食動物和雜食動物。

3.能制定簡單的調查計劃收集證據。

4.知道將自隅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

5.尊重證據,愿意合作與交流。

教學重點動物的分類

克仔點

教學準備每個小組寫成一份“生活中常見動物吃什么”的調查表

及手段

教學流程動態修分

1.學生出示“生活中覺動物吃什么”的調查表。1、指導學生上網查詢。

2.點部分學生匯報。2、分小組討論家里的小動

3.教師在黑板上板書記錄學生匯報的情況。姍理十么?

4.學生看黑板,分小組交流。按盒性可以把動物分為哪幾類?

5.學生匯報分類情況。

6.教師小結:

按食性動物可分為:肉食動物、草食動物和雜食動物。

7.學生分小組交流。貓、狗、雞、兔四種動物平時吃些什么食物。將結果記

錄在課本6頁。

8.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9.課后及延伸。

你知道哪些肉食動物、草食動物和雜食動物,把它們填寫在下表中。

肉食動物草食動物雜食動物

五年級科學2011年春季

教學-果題3、動物怎樣運動

教學課時1、課時主備教師杜立武

教學1.認識動物運動的多樣性。

目標2.通過觀察,了解貓、狗和蝸牛等動物的運動特點。

3.能想辦法解決在觀察活動中遇到的問題。

4.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的結果。

5.想知道,愛提問,愿意合作與交流。

教學重點能想辦法解決在觀察活動中遇到的問題。

難點

教學準備課件:多種動物的運動

及手段

教學流程動態修分

1.放課件,讓學生觀察,里面的各種動物是怎樣運動的。1、到校外去觀察動物是怎

2.學生匯報。動的。

3.2、介紹幾種動物運動的方

(1)將教師準備的活物放在講臺前讓學生觀察。式:飛行、走動、奔跑、

(2)學生交流并記錄。跳動、游動、蠕動等。

(3)學生匯報。

4.學生分小組觀察。

(1)學生分小組觀察蝸牛或螞蟻。

(2)邊觀察邊記錄。

(3)學生匯報。

5.課堂延伸

問:動物還有哪些運動方式?

6.課后延伸

收集各種動物運動方式的資料并觀察你所看到的動物怎樣在運動。

教學重點體驗科學探究中邏輯推理及運用想象建立假設和理解的重要性。

及嚙點

教學準備放大鏡、盤子;各種常見卵生動物的卵及有關圖片。

及手段

教學流程動態修分

1、提出問題?(動物是怎樣繁殖后代的?)

2、學生自行討論;

3、查閱資料了解動物的繁殖方式;

(1)無性生殖:(單細胞)、出芽生殖(腔腸動物)

(2)有性生殖;卵生、胎生。

(3)單性生殖(蟻類、少數爬行動物)

4、對胎生和卵生的認識,對動物繁殖習性與生活習性的認識。

5、蒯慟物的兩種繁殖方式。

6、對動物的繁殖方式的小結:

卵生、胎生、分裂、克隆、轉基因、卵胎生、孤雌生殖、出芽生殖、、泡子生殖、營養生殖等。

7、知R課外活動,觀察小雞的孵他S動。

五年級科學2011年春季

教學課題6、多彩的生命

教學課時1、課時主^<師杜立武

教學1、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過程是不一樣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過程的復雜多樣。

目標2、演用aw知識旖驗對所婢的現象作假設性的解釋。

教學重點1、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并用一定的方式贊美自然美;珍愛生命。

及形點2、體會生命的獨特與可貴,學會呵護生命。

教學準備1、蠶和鳳仙花一生經歷的各階段的圖片。

及手段2、狗尾草、橘樹、黃瓜、銀杏樹、苔避、蕨等植物的生命過程各階段的圖片的相關

資料。

教學流程動態修

以“我身邊的動植物伙伴”為題,以小組%單位,調查

校,居住地,的動植物,以及他們的生存狀態,寫一篇調查

報告,進行班內交流。

調查報告包括:

1)調查的動植物是一一

2)物種共有一一種,它們是一一

3)對動植物的生存狀況

①感到欣慰的是一一

②感到憂慮的是一一

③對保護動植物的建議是一一

五年級科學2011年春季

教學課題自由研究

教學課時1、課時主備教師杜立武

教學1、通過觀察,了解螞蟻在運動時六條腿移動的特點。

目標2、能夠多想辦法研究螞蟻的運動特點。

3、能想辦法解決在觀察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重點選擇自己的擅長的方式表達研究過程和結果。

及難點

教學準備各組研究用的螞蟻,放大鏡、白紙、墨水、紙巾、棉簽、細沙、水等材料。

及手段

教學流程動態修^^5分

1、老師在學生自由研究活動中角色定位很重要,主要是為學生提供

各種服務,包括學生必備的和可能會用的器具,學生衣操作流程不明確

處的解釋說明和學生在研究中實在無法解決的問題及方法的指導等等。

另外,教師還要有效地組織的活動,使研究活動能順利完成。

2、活動記載怎樣填寫,教師在研究之前應使學生明確每個部分填寫

的內容及相關要求。教材的活動提示很具體,是指導學生展開研究的依

據,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和明確。

3、自由研究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那么,小組的活動是否有效率,

小組在其中的作用至關重要。教師應重點關注小組長在各組的組織。

五年級科學2011年春季

教學課題7、植物的繁殖

教學課時1、課時主備教師杜立武

教學1.認識苗圃中的幾種常見植物。

目標2.能根據對苗圃中植物的觀察,提出植物繁殖方面的問題。

3.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制定、明確科學調查的各步驟并組織實施。

教學重點知道科學調查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及難點

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聯系苗圃,做好參觀的組織工作;繪制班級分工表;實物展示臺。

及手段2.小組準備:鉛筆、尺、記錄用紙.°

教學流程動態修分

一、戶外活動,提出要求1、植物的營

帶學生去觀察苗圃中的植物幼苗,注意里面有多少種不同的植物的苗?養繁殖:

二、用機引導學生結合教材插圖,認識柏樹苗、枇杷苗、楊樹苗和月季苗。2、植物的無性生

三、小組討論殖

這么多的植物幼苗是怎樣繁殖出來的呢?3、植物的有性生

四、學生交流討論情況,師歸納并板書殖

1、由種子繁殖出來的(1)同配生殖

2、人工技術培育出來的(2)異配生殖

3、用根繁殖出來的(3)卵式生殖

4、用莖繁殖出來的

五、師提問:怎樣才能知道以上的說法是正確的呢(進行科學調查活動)

六、組織學生進行科學調查活動

1、明確目標2、確定調查方法

3、完成人員分工4、開展活動調查

5、做好記錄

七、師小結

五年級科學2011年春季

教學課題7、植物的繁殖

教學課時2、課時主備教師杜立武

教學1.認識苗圃中的幾種常見植物。

目標2.能根據對苗圃中植物的觀察,提出植物繁殖方面的問題。

3.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制定、明確科學調查的各步驟并組織實施。

教學重點知道科學調查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及港直

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聯系苗圃,做好參觀的組織工作;繪制班級分工表;實物展示臺。

及手段2.小組準備:鉛筆、尺、記錄用紙

教學流程動態修分

資料整理、總結與匯報

該課時的重點集中在資料收集后的整理和總結,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表述能力和自

我展示能力。

1.小組匯報各自調查情況。

提出問題:各個小組調查的結果是什么?指導各小組依次上臺,在實物展示臺上

展示調查記錄。各小組匯報完畢以后,指導學生進行討論,在教材規定的區域填

寫總結并匯報。

2.其它相關資料匯報。

提出問題: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有沒有什么新的發現或者疑惑的地方?學生討

論后提出。學生在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后必然會有一些新的發現和疑惑,要求學生

提出來,即為后期教學提供素材,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

教學思結:植物的繁殖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將陸續接觸一

些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移栽方法。

板書:

7、植物的繁殖

種子繁殖人工培育

用根繁殖用莖繁殖

五年級科學2011年春季

教學課題8、莖繁殖

教學課時1、課時主備教師杜立武

教學1、知道用莖繁殖植物的方法包括桿插和嫁接。

目標2、掌握用桿插、靠接來繁殖植物的方法。

3、能熟練運用工具完成桿插、靠接中各個步驟。

教學重點能對不同切面的莖的生長狀況進行預測,并能與實際結果相比較。

及難點

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桿插、靠接操作分解圖。

及手段2、分組材料:小刀、草灰、月季成株、凈砂、枝剪、培養槽、塑料膜、毛桃樹、良種桃樹。

3、課前準備:收集利用莖繁殖植物的相關資料。

教學流程動態修分

一、激趣引題1、桿插。

1、前面我們知道了有些植物的幼苗是用莖繁殖出來的,那么,月季能用莖繁殖2、壓條。

嗎?3、地下莖。

2、這節課,我們就動手試試嗎!

二、組織學生動手實驗

1、分別截取兩段月季當年生的莖,將一段莖的下端剪成平面,一段莖的下端剪

成斜面,并將它們編號。

2、取土質一樣的兩個花盆,并將截取的莖分別插下去,有興趣的可以猜猜哪根

莖會生長得更好?

3、指導學生觀察莖的生長情況并做好記錄。

4、設立獎品,根據三天后月季的生長情況,為猜中者發獎。

三、師講述并板書:

像上面實驗中這樣直接把植物的莖插入土壤中進行繁殖的方法,叫做桿插

四、讓學生說還有哪些植物是用桿插的方法進行莖繁殖的?

五年級科學2011年春季

教學-果題8、莖繁殖

教學課時2、課時主備教師杜立武

教學1、知道用莖繁殖植物的方法包括桿插和嫁接。

目標2、掌握用桿插、靠接來繁殖植物的方法。

3、能熟練運用工具完成桿插、靠接中各個步驟。

教學重點能對不同切面的莖的生長狀況進行預測,并能與實際結果相比較。

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桿插、靠接操作分解圖。

及手段2、分組材料:小刀、草灰、月季成株、凈砂、枝剪、培養槽、塑料膜、毛桃樹、良種桃樹。

3、課前準備:收集利用莖繁殖植物的相關資料。

教學流程動態修分

一、復舊引新

1、點名說什么是軒插?

2、今天,我們來了解另一種植物的繁殖方法一一嫁接

二、學生匯報在家觀察月季生長的情況,并為猜中的學生發獎品。

三、師講述:如果把一段植物的莖接到另一株植物上進行繁殖,這種繁殖方法叫

做嫁接。

四、組織學生進行實驗

1、將盆栽的毛桃樹,靠近良種桃樹。

2、選精細相近的莖,用鋒利的小刀削去莖直徑的三分之一,削出一個橢圓形切

口。

3、把兩根莖上的切口對接,使切口的樹皮部分緊密接觸,用塑料薄膜事綁孔。

4、切口俞合后,剪去切口上端毛桃的莖,剪斷切口下端良種桃的莖。

5、觀察嫁接后莖的生長情況,做好記錄。

五、師提問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植物是用莖繁殖的。

六、活動:奪紅旗回答上述問題

七、小結:板書

8、莖繁殖

月季桿插一一直接把莖插入土壤

毛桃樹嫁接-----段植物的莖接到另一株植物上

五年級科學20n年春季

教學潦題9、移栽植物苗

教學課時1、課時主備教師杜立武

教學1.認識植物造林的重要作用。

目標2.能就植物移栽的方法和注意事項進行詳細的討論,最終掌握植物幼苗移栽的方法。

3.完成桿插月季幼苗的移栽任務,能熟練地完成移栽操作。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關注環境、樂于奉獻的道德情感。

及造點

教學準備移栽月季苗分解圖

及手段桿插成活的月季苗、花盆、瓦片、泥土、移植鏟、水壺

教學流程動態修

1.指導學生觀察教材提供的圖片。

師問:“你們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看到過相似的場景嗎?你覺得移栽植物

造林綠化有什么好處?”

引導學生對生活經驗進行整理,并就此進行簡單討論。適當時,可以對相關

內容進行講解,讓學生認識到移栽植物綠化環境的重要作用。

2.討論移栽的注意事項,知道移栽方法。

提出問題:怎樣做,才能使植物的幼苗容易成活?學生進行討論,形成初步

的認識。在討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要充分考慮哪些條件是影響移栽成活率的關

鍵。

3.要求學生閱讀教材P26頁“小資料”,并進行討論。

(這樣可以使移栽的方法更加清晰,使后期學生操作移植月季幼苗的成活率

得到提高。)

4.指導學生形成討論后的結果,將結果填寫在教材中。(討論的結果,實際上是

學生已有生活經驗、教材資料、查閱其它資料后形成的最終結論。)

5.完成填寫后,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適當組織全班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交流,形

成全班之間的取長補短,進一步完善認識。

6.實際操作并完成月季幼苗的移栽。

出示關于月季移栽過程的分解圖,對各副圖片進行詳細的講解。(主要目的

是使學生更加準確地完成移栽活動的每一環節。對前面通過討論得到的移栽方法

的進一步強化。指導學生充分認識到移栽的過程雖然比較簡單,但是每一步操作

的準確程度直接關系到月季幼苗的成活率。)教學時應該適當補充相關內容:圖

1,瓦片的大小應該能剛好罩住花盆流水孔,底層土壤應該用手輕輕壓緊;圖2,

從繁殖槽內挖掘出幼苗時,盡可能保持根系周圍的土壤不脫落,不要觸碰根系;

圖3,填土窯均勻;圖4,壓實土壤的動作要輕,用力要均勻,避免用力過重導

致土壤內根系被破壞;圖5,一次性澆透水,以水不謾過花盆,并從流水孔流出

多余水為準,強調要節約用水。補充移栽后期管理注意事項:剛移栽的幼苗要放

在陰涼、通風的環境中進行管理;澆水要一次性澆透;注意觀察土壤變化,土康

發白時就應該澆水;每天注意給幼苗的葉面噴水,保持空氣濕度;移栽后的廣2

個月內不需要澆肥料,以免灼傷根系。

指導學生完成月季幼苗的移栽工作,要及時糾正操作中的錯誤。

移栽結束后,師問:“我們的移栽工作已經完成了,月季能正常生長嗎?”

要求學生對移栽后的月季進行跟蹤觀察,并結合小組特點完成各自的觀察記錄工

作。

7.知道我國關于植物的相關法律法規,知道“植樹節”的由來和含義。

收集一些關于我國所建立的保護植被的法律法規,對學生進行講解。“植樹

節”的由來和含義,指導學生在課前或者課后查閱相關資料來獲取。

提出問題:如果要在植樹節這一天開展一次植樹活動,我們應該做好哪些準

備?引導學生將前面所學習到的繁殖、移栽相關知識進行重新整理,并根據自身

情況制定簡單的實施計劃。

五年級科學2011年春季

教學課題10苗圃里的蒲公英

教學課時1、課時主備教師杜立武

教學1.知道植物的繁殖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目標2.知道蒲公英果實是通過飛行來傳播種子。

3.蒲公英的果實具有較強的飛行能力,是由于結構上類似于降落

傘。

教學重點能借助儀器對蒲公英果實進行細致觀察,發現結構上的特點,并聯系其飛行能力進行分析得

及唱點到結論。

教學準備苗圃圖片、六種不同繁殖方式圖片

及手段蒲公英果實、培養皿、卷尺、放大鏡

教學流程動態修^^5分

1.回顧參觀苗圃中的發現,生成研究問題。

展示苗圃圖片。師問“:在參觀苗圃的過程中,除了看到很多人工繁殖的幼

苗,在地上、角落里、磚縫中還發現了哪些植物?”

通過觀察圖片、提問,引導學生回顧參觀苗圃的情況,指導學生進行深層次

的思考:為什么這些植物能在苗圃中安家?它們來自哪里?形成本課所要探究的

問題C

師問“:你能做出怎樣的猜想?”

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前期預測,形成興趣。

2.吹蒲公英比賽。

重點應該是針對蒲公英果實的飛行能力進行實驗,并從實驗結果出發進行分

析,從而發現蒲公英果實是怎樣傳播種子的這一事實。分三步進行教學:

(1)提出問題:大家都吹過蒲公英沒有?今天我們就來比一比,看看哪個

小組能將蒲公英吹得最遠。組織學生分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參加活動。指導各

小組推選自己的參賽隊員,分發材料并組織比賽。教師對每個小組的比賽成績進

行測量,并形成數據記錄。

學生在觀察數據后,提出問題:為什么有些同學的蒲公英果實飛行的距離特

別遠?他們是怎樣吹的?這樣吹對蒲公英果實的飛行起到了什么樣的幫助?引

導學生對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進行思考,并認識到風力的大小會直接影響到蒲公

英果實飛行的距離長短。

在學生討論后小結:風力大,果實飛行距離遠;風力小,果實飛行距離短。

(2)進一步引導:蒲公英的果實為什么能飛這么遠?觀察一下,看看有什

么發現。根據學生思維上的發展,引導學生利用放大鏡對蒲公英果實進行仔細觀

察,并要求對觀察到的事實進行記載。(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深入探究能力和科

學記錄能力。)指導學生對蒲公英果實進行觀察,并將觀察到的果實形狀運用繪

圖、文字等方式進行記載,鼓勵記錄方式的多樣化。

(3)討論:蒲公英果實為什么飛那么遠?引導學生從觀察到的形狀特點入

手,討論其結構對飛行能力的影響,形成共識:像降落傘一樣隨風飄散。

深入討論:在自然界中,蒲公英在風的作用下會怎樣?弓導學生考慮自然界

中風的特點,認識到:自然界的風力較大,持續時間長,能將蒲公英的果實送到

非常遙遠的地方。

延伸討論:還有種子的果實如果落到泥土中,到第二年春天會怎樣?引導學

生得到結論:蒲公英的種子隨風飄散,落入土壤后在第二年的春天發芽生長,完

成繁殖過程。

3.認識一些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來繁殖的.

提出問題:其它植物的種子又是怎樣傳播的?引導學生對P30頁六幅圖片中

植物果實的結構特點進行細致觀察,并發現其結構特點,最終認識到這些植物是

如何利用果實的結構特點來完成種子的傳播。教學時段內對于圖片的觀察可以指

導學生分小組進行。小組討論后在全班進行匯報,形成對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的

整體認識,最后以文字或自行設計表格的方式進行呈現。

4.收集更多關于植物種子傳播的資料。

提出問題: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的植物,它們又是怎樣傳播自己種子的?指導

如何填寫教材提供的統計表格。(該部分內容的教學可作為課后延伸來進行,指

導學生在資料收集的過程中注重形式的多樣化,強調資料的整理和分類。)

五年級科學2011年春季

教學課題11、生物繁殖新技術

教學-果時1、課時主備教師杜立武

教學1.了解雜交、植物組織培養、人工繁殖、胚胎移植等一些較新的生物繁殖方式。

目標2.了解克隆技術、太空育種等一些最新的生物繁殖方式。

3.培養學生運用多種方式進行科學調查的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對我國生物繁殖技術的最新進展,培養學生熱愛祖國,以祖國的

及難點科學技術水平不斷發展并始終處于國際先進水平而自豪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關于生物繁殖新技術的圖片

及手段課前進行關于生物繁殖新技術的資料收集

教學流程動態修改部分

一.引入新課。

在前一段時間我們已經學習了許多植物的繁殖技術,也探究了自然界中植物

的繁殖方式。今天,我們繼續交流學習《生物繁殖新技術》。

二.交流收集的資料,整理已知巨物繁殖新技術的信息。

(-?植物

1.雜交水稻

(1)簡介袁隆平院士的事跡。

(2)介紹雜交水稻技術。

2植物組織培養技術

(1)指名簡單介紹這種技術。

(2)了解其特點:材料少、繁殖快、受季節影響小。

(二)動物

(1)過度談話:為了獲得優良的生物品種,改善我們的生活,保護瀕危動

物,人們對動物繁殖技術也進行了深入研究。

(2)出示圖片:(1)人工繁殖中華綺(2)胚胎移植技術

(3)小結:除了植物的繁殖技術在不斷改良外,在動物的繁殖技術中,新

的科學技術也在不斷推進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三)匯報交流收集的生物繁殖新技術資料。

(1)克隆技術

(2)克隆羊圖片

(3)太空育種……

(四)教師小結。

繁殖技術已經運用到整個生物界,如克隆技術已廣泛應用到醫學、遺傳學、

生物學、畜牧等領域。

三、認識繁殖技術的主要作用

(1)改善生活

(2)保護瀕危動物

四、進一步了解繁殖技術的新發展。

五年級科學2011年春季

教學課題自由研究

教學課時1、課時主備教師杜立武

教學流程動態修改部分

1、廣泛收集關于根繁殖的資料

學生已經掌握了用種子、莖來繁殖植物的技術,但是對于根的繁殖

技術還沒有接觸過。關于資料的收集方法,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也經常

用到,也能熟練地運用各種技術手段完成任務。通過該部分的活動,再

次強化學生的資料收集能力,并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靈活運用資料收

集的方法。學生將通過資料的收集,進一步了解一些利用根來繁殖的基

本技術,為后期的實踐累計理論知識。

2、整理資料。

學生收集到的資料是非常廣泛的,包含的內容眾多。在資料收

集完畢后,必須要對資料進行適當的整理和歸類。通過該活動,進一步

訓練學生的資料分析能力,幫助學生整理思路,建立:能用根繁殖的植

物、繁殖的基本過程、繁殖的效果幾個基本板塊。使學生清楚用根繁殖

植物需要完成的基本步驟,為繁殖的成功奠定理論基礎。分析方式可以

參考下面表格:

項目1攵集到的資率

能用根繁殖

的植物名稱

繁殖過程

繁殖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小組內所收集的種類較多,需組織學生在小組內進行細

致的統計和分析,以小組為的單位完成統計分析記載。

3、把收集的資料和同學們交流。

每個小組都收集到了大量的信息,組織學生將整理好的資料進行交流,

能引導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用根繁殖植物。資料的交流過程,可以組織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自己收集整理的資料進行講解,并引導其他學生對

其資料進行評價、提問、質疑,形成濃厚的交流氣氛,培養善于交流的

能力。

4、實驗并完成記載。

該部分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學生將收集到的資料用于實踐,完成

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過程,引導學生認識到資料收集和整理對于實踐的

重要作用。在進行操作之前,應該提示學生要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來選

擇用于實驗的植物品種,進一步指導學生認識到資料的運用必須根據實

際情況來決定。教材提示了使用甘薯,甘薯是一種容易用根來繁殖的植

物,且對生長條件要求低,是一種非常好的試驗對象。在完成繁殖的過

程中,要強調對實驗的過程進行記載,要求內容盡可能詳細。該記載應

該包括三部分:(1)實驗的操作過程;(2)根塊的發育情況;(3)

移栽后的生長情況及活動總結。

各部分的參考實驗表格如下:

實驗操作過程記錄

植物名稱:

操作步操作過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根塊發育情況記載

根塊發育情況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移栽后實驗觀察記錄表

移栽后的葉的變化情況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經過實驗,我們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級科學2011年春季

教學課題12水力發電站

教學深時1、課時主備教師杜立武

教學

1.知道水力以及在生活中利用水力的實例;知道小水輪轉動的快慢與水位的

目標

高低、水流量的大小、水沖擊水輪的位置等因素有關。

2.經歷小水輪轉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探究過程,知道不同的問題要用

不同的探究方法。

教學重點

及難點

教學準備水力發電站以及水力的利用方面的圖片、視頻資料等;分組實驗材料:小水輪、

及手段

水槽、燒杯、水等

教學流程動態修分

一、引入

同學們見過水力發電站嗎?水力發電站是什么樣?它是依靠什么原

理來發電的呢?

二、探索新知

1、制作小水輪以及做小水輪轉動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

1)制作小水輪。選擇不司的材料制作幾個小水輪,可以選擇塑料

片作為葉輪,也可以選擇金屬片作為葉輪,葉輪可以做成平面的,也可

以做成弧形的,教材上呈現了三種不同的小水輪,可供學生參考。

2)實驗。教材首先提出了一個問題:怎樣用水使小水輪轉動起來?

學生很快就能想到用水沖擊小水輪。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水輪轉動

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這個問題提出后,學生一定會作出一些猜想

(假設),教材上呈現的兩幅圖提示了水位高低的實驗,除此之外,學

生也有可能作出一些其他的猜想(假設),如水流量的大小、水沖擊水

輪的位置等,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作出的猜想(假設)來設計實驗

進行驗證,教材上用兩幅圖來說明水位高低的問題,同時也向同學們表

明這是一組對比實驗。在設計實驗的基礎上,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最

后形成自己的結論,并把結論寫在課本上。

3)應用。在學生實驗研究的基礎上,教材又回到水力發電站的問

題上來,教材呈現了水力發電站的示意圖,在示意圖的旁邊用文字說明

了水力發電站是如何工作的。要求學生根據發電站示意圖討論:發電站

的發電機是怎樣轉動起來的?修筑大壩對發電有什么作用?有了前面

的實驗做基礎,相信學生對這些問題都能做出合理的解釋。

2、引領學生親歷小水輪轉動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探究過程。

教師提出問題:小水輪轉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學生進行猜想與假

設,學生的猜想建議教師暫時都不要表示肯定或否定,而應該引導學生

想辦法來證明自己的猜想與假設是否正確,這就順利地進入到制定研究

計劃階段,因為是對比實驗,建議教師注意引導學生關注對比性,即在

對比的兩組實驗中,只有唯一的一個條件不同。如果時間允許,學生所

做的每一個假設都可以進行分組實驗,如果時間不允許,則可以采取不

同的小組不同的小組做不同的實驗的策略。在實驗中注意做好實驗記

錄。經過整理自己小組的實驗現象,小組成員達成共識。集體表達與交

流,形成全體學生的共識。

三、拓展

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進行家鄉水資源利用的調查活動。

如調查地點、參與調查的人員及分工、用什么方法去調查、調查中的注

意事項(如安全問題)等,課外由學生分組開展調查活動。在以后的教

學中交流調查的結果。

五年級科學2011年春季

教學一果題13風力的利用

教學課時1、課時主備教師杜立武

教學1.知道風力以及利用風力的實例;了解風是怎樣使發電機轉動起來發電的。

目標2.經歷風怎樣使發電機轉動起來發電的探究過程,懂得交流與討論可以引發新的

想法。

教學重點體會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紙、鋁片、小釘子(大頭針)、小木棍、鐵絲、剪刀等;演示材料:

及手段風向標、電風扇、風力發電的圖片或視頻資料等。

教學流程動態修改部分

一.引入

風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利用風做哪些事

情?

讓學生說一說放風箏的經驗,學生這時可以說出很多,比如如何放

得高、如何收下來等。教材上呈現了三幅小插圖,分別是放風箏、揚場、

帆船競賽,下面一幅大插圖是風力也能用來發電。通過這幾個例子的啟

發,引導學生交流更多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風力的具體實例。如利用

風力表明風向、利用風輪提水灌溉、利用風輪吸海水制鹽等。

二.探索新知

1、制作風車。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幾個不同形狀的風車,材料可

以選取紙、鋁片、竹、木等,形狀由學生自行設計。

2、制作風車后帶學生到室外親自去實驗,回教室后進行交流。

1)要考慮的是上課當天是否有風、是否適合于本課的教學;

2)一定要讓學生帶著問題(①我們制作的風車在風中能轉動嗎?

②哪一種風車轉動快?③怎樣使風車轉得更快?)去探究,否則,實驗

只能成為學生玩風車的機會。如果學生所做的風車不能轉動,就應該引

導學生進行調整。重點要引導學生觀察比較2、3兩個問題,對第3個

問題,可以先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做一些猜想,如增大風力、增加與風接

觸的面積、使風車與風的方向垂直、減小風車與軸的摩擦力等,讓學生

想辦法證明猜想是否正確,同時也讓學生明確了去室外不是去玩,而是

去觀察研究問題;

3)回教室后不僅要求學生交流觀察研究的結果,也要交流觀察研

究的過程,特別是在觀察研究活動中所發現的細節問題,如怎樣使風車

轉得更快這個問題的交流,只要是學生親自做過了,說得有道理,教師

都要予以肯定。

3.風怎樣使發電機轉動起來發電呢?

通過制作風車、用風車做實驗、使風車按風向的變化自動調整

方向和閱讀資料等活動,最后期望學生通過討論,形成自己的結論。

五年級科學2011年春季

教學潦題14煤

教學課時1、課時主備教師杜立武

教學1.知道褐煤、煙煤和無煙煤的不同;知道人們是如何利用煤來發電的;知道

目標煤的用途;了解煤是怎樣形成的。

2.經歷人們是怎樣利用煤發電的探究過程,能運用所觀察到的現象和已有的

知識、經驗對利用煤發電作假設性解釋。

教學重點

/點

教學準備褐煤、煙煤、無煙煤、放大鏡、酒精燈、鐵夾、水槽、燒瓶、三腳架、石棉網、

及手段橡膠塞(打孔)、玻璃管(尖嘴)、鋁片制作的小風車、水等;演示用材料:煤的用

途以及煤的形成的有關圖片或視頻資料;

教學流程動態修改部分

一.觀察煤的特點。

1、教師出示褐煤、煙煤、無煙煤,分別介紹其名稱,然后,提出

問題:這三種煤各有什么特點?你準備怎樣來研究它們?

2、在觀察實驗前指導學生方法,用放大鏡觀察、用捏的方法觀察

分別能觀察到這三種煤的什么特點?

3、指導學生用實驗的方法來觀察。

教師為學生演示實驗方法,講解實驗的注意事項,如用夾子夾好煤,防

止燙傷、小組的成員分工協調好等,觀察實驗過程中,請學生作好記錄,

然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二.人們怎樣利用煤發電。

1、教師提出問題:煤燃燒能產生熱量,產生的熱量是怎樣使發電

機轉動起來的?

2、教師出示三腳架、燒瓶、小風車、膠塞(打孔)、玻璃管(尖

嘴)、水、酒精燈等實驗材料,提問:你們能用這些材料來設計一個模

擬利用煤發電的實驗嗎?

教師指導學生完善實驗,強化細節,如用酒精燈的安全、膠塞要蓋

緊以及小風車的放置位置等。

3、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集體交流實驗現象,分組討論

人們怎樣利用煤發電?并記錄討論結果,可以提示學生:在模擬實驗中,

酒精燈相當于什么?小風車相當于什么?在討論的基礎上再一次集體

交流完善,形成一致的認識。

三.煤的用途、煤的形成。

在課前布置學生課外查找有關的資料,課上交流°

五年級科學2011年春季

教學課題15石油

教學課時1、課時主備教師杜立武

教學1.知道石油的提煉物有哪些及其特點;知道石油及其提煉物的廣泛用途;了

目標解天然氣以及我國的西氣東輸工程。

2.經歷觀察石油的提煉物的特點的過程,能用簡單的表格記錄整理觀察結果。

教學重點

及難點

教學準備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凡士林、石蠟、瀝青等。

及手段石油及其提煉物的用途的圖片或者視頻資料。

教學流程動態修改部分

一、汽油和柴油有哪些用途。

汽油、柴油是普遍使用的燃料。說一說生產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

了汽油和柴油。引導學生看教物上四幅插圖:火車、汽車、拖拉機、柴

油機。汽油、柴油在生產生活中有許多用途,如各種機動車和輪船都要

用到汽油和柴油等。

二、人們是怎樣得到汽油和柴油的。

人們是怎樣得到汽油和柴油的呢?學生對此也許有些了解,在學

生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上的文字、觀察原油罐和采油機的

插圖。

三、認識石油的提煉物及其特點。

1、把原油中的泥沙和水除掉以后,送到煉油廠去提煉可以得到石

油氣、汽油、煤油、柴油、澗滑油、凡士林、石蠟、瀝青等多種產品,

教材以插圖的形式呈現了這些提煉物。

2、觀察這些石油提煉物各有什么特點。注意方框里的安全警示:

“很多石油提煉物易燃,觀察時注意防火”。填寫教材上的記錄表.

四、了解石油及其提煉物的用途。

生產生活中有許多物品是石油的提煉物,石油及其提煉物具有廣

泛的用途,所以人們稱石油為“工業的血液”。

五、了解天然氣以及我國的西氣東輸工程。教師簡單介紹天然氣以

及我國西氣東輸工程,讓學生閱讀教材上的材料。

五年級科學2011年春季

教學一果題16金屬

教學課時1、課時主備教師杜立武

教學i.知道金屬具有容易導電、容易傳熱、有金屬光澤、容易延展等共同特點。

目標2.經歷對金屬共同特點的探究過程,能利用簡單的表格整理實驗現象。

3.意識到人們在認識到金屬的共同特點后,就能夠更好的利用金屬為人們服

務。

教學重點

及殖點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銅絲、鐵絲、鋁絲、砂紙、導線、電池、小燈座、電池夾、小燈泡、

及手段燒杯、熱水、小錘子等。

______________演示材料:金屬制品的實物及圖片或者視頻資料。

教學流程動態修改部分

一、了解銅、鐵、鋁的用途。

銅、鐵、鋁是生產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許多用品都是用它們制成的。

讓學生看課本上的鋁制品、鐵制品、銅制品三組插圖。“除了這些之外,

同學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這三種金屬制品呢?”

二、探究銅、鐵、鋁有哪些共同特點。

實驗:分別選取銅絲、鐵絲、鋁絲各一段,研究它們有哪些特點。

根據課本上的四幅插圖分別連接到電路中、把一端置于熱水中、用

砂布打磨和用小錘敲砸,分別研究的是銅、鐵、鋁的容易導電、容易傳

熱、有金屬光澤、容易延展四個方面的特點。實驗時要求同學們記錄實

驗的過程和發現的現象,然后填寫課本上的表格,要求學生邊實驗邊作

好記錄,教師指導學生填寫。實驗完后,分析實驗記錄,找出銅、鐵、

鋁有哪些共同特點,把結果記錄下來。

三、概括金屬的共同特點。

在生產生活中,還可以見到哪些和銅、鐵、鋁有相同特點的材料?

它們有什么作用?

除了課本上所列舉的這些之外,請同學們說說還有哪些具有相同

特點的材料。

先找到與銅、鐵、鋁有相同特點(容易導電、容易傳熱、有金屬

光澤、容易延展)的材料,再告訴學生銅、鐵、鋁以及與它們具有相同

特點的材料都是金屬材料,由此推想出金屬的共同特點是:容易導電、

容易傳熱、有金屬光澤、容易延展。

四、利用金屬的特點設計作品。

要求同學們根據金屬的特點(四個特點當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設計

制作一件作品,把自己的設想寫或畫出來。

五年級科學2011年春季

教學-果題17礦產

教學課時1、課時主備教師杜立武

教學1.知道主要的能源礦產、金屬礦產及其提煉物的名稱;知道鋁土礦、赤鐵礦、

目標黃銅礦的特點;

2.經歷對鋁土礦、赤鐵礦、黃銅礦的觀察過程;學會制作礦石標本的方法。

3.樂于參加觀察礦石和制作礦石標本的活動。

教學重點

克自點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鋁土礦、赤鐵礦、黃銅礦、小刀、鑰匙等。

及手段演不材料:小方盒、玻璃瓶、礦物、有關礦石的圖片。

教學流程動態修改部分

一、觀察銅、鐵、鋁礦石。

銅、鐵、鋁等各種金屬都是從礦石中提煉出來的。

1、教師指導學生從顏色、光澤、硬度、結構等方面觀察銅、鐵、

鋁礦石。

2、教師指導學生用小刀刻比較礦石硬度。

二、了解什么礦產、能源礦產和金屬礦產。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然后教師講解以及圖片、視頻資料的展

不O

三、學習制作礦物標本的方法。

根據課本上制作礦物標本的過程與方法制作標本。

1、準備一些小方盒和玻璃瓶;

2、將搜集到的金屬礦物和能源礦物及其提煉物分別裝入小方盒和

小瓶中;

3、制作標簽。一般有礦物及其提煉物名稱、產地、特點、用途、

制作人、制作人等幾欄;

4、貼標簽。對應所制作的標本,把標簽貼在小方盒或者玻璃瓶上。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演示講解制作方法與過程,由學生課外制作。教

師要關注學生課外制作標本的情況,及時進行評價。

五年級科學2011年春季

教學一果題18礦產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教學課時1、課時主備教師杜立武

教學1.知道我國礦產資源的現狀以及如何保護礦產資源;知道物質有可再生的和不

目標可再生的,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

2.能結合“亂采濫用”礦產資源現象,提出保護礦產資源的措施。

教學重點

及喧點

教學準備礦產資源以及“亂采濫用”礦產資源的有關圖片或者視頻資料;收集有關礦

及手段產資源開采的有關現實報道。

教學流程動態修改部分

一、了解我國礦產資源的現狀。

對礦產資源進行有計劃的開采、合理的利用,才能充分發揮寬產資

源的作用。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53頁“小資料”,之后,要求學生結合自己

所了解的情況討論:為什么說我國是世界上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同時

又是礦產資源不足的國家?我國在礦產資源開采和利用方面存在哪些

問題?

二、認識礦產資源“亂采濫用”的嚴重后果以及如何保護礦產資源。

1、討論提出問題:我們家鄉有哪些礦產?這些礦產開發利用的情

況怎樣?

2、認識到“亂采濫用”的嚴重后果。

礦產資源不能再生,“亂采濫用”會產生嚴重后果。請同學們觀看

課本上的四幅插圖,分別是丟棄的礦石、資源枯竭的露天煤礦、地面下

陷、小煤窯倒塌。結合報刊、電視等媒體的有關礦產資源開采的現實報

道進一步展開討論。

3、討論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礦產資源,并把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

學生根據自己以前的了解和前面的學習展開問題的討論并做好記錄,教

師給予學生及時評價。

五年級科學2011年春季

教學課題自由研究

教學喋時1、課時主備教師杜立武

教學流程動態修改部分

1.選擇一個適合于放風箏的天氣,由學生自由組合成風箏比賽小

團隊,共同研究怎么使風箏飛得更高。

2.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如奔跑時的安全、不要在有高壓線的地方

放風箏等。

3.指導學生的研究過程,除了指導按照教材所提示的研究過程去

開展研究活動外,教師還應考慮到學生的思維特點,他們也許會在研究

過程中一次改變幾個條件,盡管這個研究活動有許多不可控制的因素,

如風力的大小、風箏的質地、學生的奔跑速度、放風箏的技巧等,但是,

教師還是應該盡量要求按照對比實驗的規范來做,即每次對比實驗只改

變一個條件。當然,學生最后可以同時改變學生認為的會影響風箏飛高

的條件,直到風箏飛高。

4.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研究成果交流會。只要學生是通過自己研究

形成的結論,教師都應該給予表揚。對積極參與研究的團隊也應該給予

充分的肯定。

五年級科學2011年春季

教學-果題19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

教學課時1、課時主備教師

教學1.了解包括燃燒在內的人類活動會對空氣造成不良影響。

目標2.知道燃燒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

3.仔細觀察并能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解釋“石棉網變黑”的原因。

4.意識到保護空氣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魅點

教學準備1.蠟燭、石棉網及白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