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專題練習:文言文閱讀(句式)_第1頁
語文專題練習:文言文閱讀(句式)_第2頁
語文專題練習:文言文閱讀(句式)_第3頁
語文專題練習:文言文閱讀(句式)_第4頁
語文專題練習:文言文閱讀(句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文專題練習:文言文閱讀(句式)

1.閱讀《游褒禪山記》(節選),完成文后各題。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口“褒禪”。今所謂

慈空禪院者,褒之廬家也。距共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

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又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

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

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人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

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

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

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

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

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無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

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

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下列不屬于判斷句的一項是()

A.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B.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C.此余之所得也D.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個題。

達士者,達乎死生之分。達乎死生之分,則利害存亡弗能惑矣。故晏子與崔杼盟而不變其

義。延陵季子,吳人愿以為王而不肯。孫叔敖三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憂。皆有所達也。

有所達則物弗能惑。

荊有次非者,得寶劍于干遂,還反涉江,至于中流,有兩蛟夾繞其船。次非謂舟人曰:“子

嘗見兩蛟繞船能兩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見也。”次非攘臂袪衣,拔寶劍曰:“此江中之腐

肉朽骨也。棄劍以全己,余以愛焉!”于是赴江刺蛟,殺之而復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孔子聞

之曰:“夫善哉!不以腐肉朽骨而棄劍右,其次非之謂乎?”

禹南省,方濟乎江,黃龍負舟。舟中之人,五色無主。禹仰視天而嘆曰:“吾受命于天,竭

力以養人。生,性也;死,命也。余何憂于龍焉?”龍俯耳低尾而逝。則禹達乎死生之分也。

天固有衰味廢伏,有盛盈全息:人亦有困方屈匱,有充實達遂,此皆天之容物理也。古圣人

不以感私傷神,俞然而以待耳。

晏子與崔杼盟。其辭日:“不與崔氏而與公孫氏者,受其不祥!”晏子俯而飲血,仰而呼天

曰:“不與公孫氏而與崔氏有,受比不祥!”崔杼不說,直兵追胸,句兵鉤頸,謂晏子曰:“子變

子言,則齊國吾與子共之:子不變子言,則今是己!”晏子FI:“崔子!子獨不為夫《詩》

乎!《詩》曰:'愷悌君子,求福大回。'嬰且可以回而求福乎?子惟之矣。"崔杼曰:“此賢

考,不可殺也。”罷兵而去。晏子之仆將馳,晏子撫其仆之手曰:“安之!毋失節!疾不必生,

徐不必死。”晏子可謂知命矣。命乜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舉措者不得與焉。故

國士以義為之決而安處之。

白圭問于鄒公子夏后啟曰:“踐繩之節①,匹士之志,三晉之事,此天下之豪英。以處于晉,而

達闖晉事。未嘗聞踐繩之節、匹士之志,愿得而聞之。”聶后啟曰:“以為可為,故為之:為之,

天下弗能禁矣。以為不可為,故釋之;釋之,天下弗能使矣。"白圭曰:“利弗能使乎?威

弗能禁乎?”夏后啟曰:“生不足以使之,則利曷足以使之矣?死不足以禁之,則害曷足以禁之

矣?”

故賢主使不肖以賞罰,使賢以義。使其下也必義,審賞罰,然后賢不肖盡為用矣。

(取材于《呂氏春秋?知分》)

【注】①踐繩之節:正直之士的節操。

(1)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亞項的一項是(

A.有所達則物弗能惑到達某地,事物就不能看?清楚了。

B.則今是已那么現在就是你生命終結的時刻了。

C.疾不必生,徐不必死快了不一定就能活,慢了不一定就會死。

D.然后賢不肖盡為用矣這洋之后,賢德之人和不肖之人就都能為自己所使用了。

3.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各題。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文伯日:“以軟’之家而土猶績,懼于李孫次之怒也,其

以軌為不能事主乎!”

其母嘆曰:“魯基亡乎?使他子備官而未之聞耶?居,吾塔女。昔圣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

處之,勞其民而用之,故長手天下。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卷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

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是一大子掌天地之祭禮,考百官之政事。

諸侯晝考其國國職,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卿大夫晝講其庶政,夕序其業,夜治其家事。

士朝受業,晝而講貫,夕而習復。自庶人以下,明而動,晦而休,無日以怠,王后親織玄以,公

侯之夫人,加之統、卿之內子為大帶,命婦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

社而賦事,烝而獻功,男女義績愆.則有辟力古之制也。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訓也!今

我,寡也,爾又在下位,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況有怠情,其何以避辟?吾冀頂朝夕修我口:

'必無廢先人。'爾今日:‘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懼穆伯之絕祀也。”

仲尼聞之曰:“弟子本之,季氏之婦不淫矣!”

(取材于《國語?魯語下》)

注釋:①歌(chu):即公父文伯。穆伯之子,季氏族人,魯國大夫。②季孫:季康子,季氏宗

主,魯國權臣。③辟:懲罰。

(1)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其以歇為不能事主乎他會認為我不能好好侍奉您呢。

B.瘠土之民,英不向義,勞也貧瘠土地上的百姓,沒有人不趨向道義,是由于勤勞。

C,明而動,咆而休.無日以怠晴天勞動,雨天休息.沒有一天懈怠.

D.社而賦事,烝而獻功春季祭祀土地后就開始耕種,冬季祭祀時就獻上谷物等祭品。

4.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①知之②,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

③為惑④,終不解⑤。生⑥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

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⑦席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酸,無長無少,道之⑧

存,師之所存也。

(1)從句式特征看,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項()

A.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時,學于余D.圣人無常師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秦廢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冕等言:“燕、齊、荊地遠,不置王無以鎮之,請立諸子。”始皇下其

議,群臣皆以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展疏遠,相攻擊如仇儺,諸

嫂相誅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不賞賜之,

其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始皇日:“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侯

王。賴宗廟天下初定,乂復立國,是樹兵也,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分天下為三十

六郡,郡置守、尉、監。

蘇子曰:軍人不能為時.,亦不失時時非圣人之所能為也,能不矢時而已。三代之興,諸侯

無罪不可奪削,因而若之雖欲罷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謂不能為時者也。周衰,諸侯相并,齊、

晉、秦、楚皆干馀里,其勢足以建侯樹屏。至于七國皆稱王,行天子之事,然終不封諸侯。久

矣.世之畏諸侯之禍也.非獨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當然,如冬裘夏葛,時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獨見也,

所謂不失時者,I?學士大夫多非之。漢高帝欲立六國后,張子房以為不可,李斯之論與子房無

異。高帝聞子房之言,知諸侯之不可復,明矣。然卒王韓信、彭越、英布、盧維,豈獨高帝所

為,子房亦與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

昔之論封建者甚眾,宗元之論出,叩諸子之論廢矣,雖圣人復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說而

附益之,曰:凡有血氣必爭,爭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爭之端而亂之始也。自書契⑴

以來,臣弒其若,子弒其父,父N兄弟相賊殺,有不出于襲封而爭位苕乎?自三代圣人以禮樂教

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終不能已篡弒之禍。至漢以來,君臣父子相賊虐為,皆諸侯王子孫,其

馀卿大夫不世襲者,蓋未嘗有也。近世無復封建,則此禍幾絕。仁人君子,忍復開之歟?故吾以

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論,當為萬世法也。

(取材于宋?蘇軾《東坡志林》)

注釋:【1】書契:指有文字記載。

(D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請立諸子請立各位皇子為諸侯王

B.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諸皇子和功臣們皆時侯并用國家的賦稅重賞他們

C.君之雖欲罷侯置守,可得乎君主即使想要廢除封侯的制度設置郡守,能行得通嗎

D.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分封渚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時勢使然

6.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卜.列小題。

王漢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蕩,有膂力,形質魁岸,善騎射。節帥高繼沖欲召至帳

下,漢不往。下毆殺里中少年遂亡經宿復蘇其父遣人追及于蕭縣漢忠不肯還西至京師太宗在藩邸

4見奇其材力置左右即住,補殿前指揮使,累遷內殿直都知。從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戰益

急,上壯之,遷東西班指揮使。劉繼元降,以所部安撫城中。師還,改殿前左班指揮使,三遷右

班都虞候、領涿州剌旦雍熙中,改馬步軍都軍頭。強林初,出為賓州團練使,歷冀、貝二州部署,

徙天雄軍。二年,入為侍衛馬軍都虞候、領濟州觀察使、高陽關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漢忠合諸

軍擊敗之,斬敏甚眾。真宗即位,白中山召歸。俄豆出為高陽關都部署,進領威塞軍節度。

成平三年,又為涇原、環慶兩路都部署兼安撫使,遷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改鎮、定、高陽關都部

霽、三路都排陣使。契丹掠中山,漢忠率諸將陣于野,契丹遁,追斬甚眾,獲其貴將。加殿前副

都指揮使,改領保靜軍節度。五年,罷西面經略使,命漢忠為鄰寧、環慶兩路都部署,李允正、

宋沆為鈴轄,領戍兵二萬五千人,委漢忠分道控制。數月召還,坐違詔無功,責為左屯衛上將

軍、出知襄州,常奉外增歲給錢二百萬。未上道,暴得疾卒。婿太尉,以其長子內殿崇班從吉為閣

I」祗候,次子從政、從益為左右侍禁。漢忠有識略,軍政甚肅,每行師,詰必行香祝日:

“愿軍民無犯吾令,違者一亳不貸。”故所部無益。性剛果,不務小節,輕財樂施。好讀書,頗

能詩,喜儒士,待賓佐有禮,名稱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帥不悅。

(節選自《宋史?王漢忠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因毆殺里中少年/遂亡/經宿復蘇/其父遣人追及于蕭縣/漢忠不肯還/西至京師/太宗在

藩邸/召見/奇其材力/置左石/

B.因毆殺里中少年/遂亡/經宿復蘇其父/遣人追及于蕭縣/漢忠不肯還/西至京師/太宗在

藩邸/召見/奇其材力/置左石/

C.因毆殺里中少年/遂亡/經宿復蘇其父/遣人追及于蕭縣/漢忠不肯還/西至京師/太宗在

藩邸/召見/奇其材/力置左石/

D.因毆殺里中少年/遂亡/經宿復蘇/其父遣人追及于蕭縣/漢忠不肯還/西至京師/太宗在

藩邸/召見/奇其材/力置左石/

7.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題。

孔子遷于蔡三歲,吳伐陳。楚救陳,軍于城父。聞孔子在陳蔡之間,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將

往拜禮,陳蔡大夫謀曰:“孔子賢者,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今者久留陳蔡之間,諸大夫所設行

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國也,來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與發

徒役圍孔子于野。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弦歌不衰。子路慍見日:“君子亦

有窮乎?”孔子曰:“君了?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子貢色作。孔子曰:“賜,爾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曰:“然。非與?”孔子曰:“非

也。予一以貫之。”

孔子知弟子有慍心,乃召子路而問口:“詩云’匪兜匪虎,率彼曠野心'.吾道非邪?吾何為

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不?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

“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齊?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貢入見。孔子曰:“賜,詩云'匪兜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于

此?”子貢F1:“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蓋少貶焉?”

孔子曰:“賜,良農能稼而不能為稻,良工能巧而不能為順。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之,統

而理之,而不能為容。今爾不修爾道而求為容。賜,而志不遠矣!”

子貢出,顏回入見。孔子F1:“回,詩云’匪兜,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于

此?”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

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天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

見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顏氏之子!使爾多財,吾為爾宰豆”

于是使子貢至楚。楚昭王興師迎孔子,然后得免。

(節選自《史記?孔子世家》)

【注】①我不是犀牛老虎那樣的野獸,為什么要淪落到在野外游蕩的境地。

②如果將來你發了財,我愿替你當管家。

(1)下列各組語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組是()

A.孔子賢者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B.人之不我信也大王來何操

C.于是乃相與發徒役圍孔子于野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D.今爾不修爾道而求為容為擊破沛公軍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G題。

東垣老人李君,諱[呆,字明之。其先世居真定,富于金財。君之幼也,異于群兒;及長,忠

信篤敬,■慎交游,與人相接,無戲言。衢間眾人以為歡洽處,足跡未嘗到,蓋天性然也。受《論

語》《孟子》于王內翰從之,受《春秋》于馮內翰叔獻。宅有隙地,建書院,延待儒士。或不

饗者,盡周之。泰和中,歲饑,民多流亡,君極力賑救,全活者甚眾。

母王氏寢疾,命里中數醫拯之。溫涼寒熱,其說異同:百藥備嘗,競莫知為何證而斃。君痛

悼不知醫而失其親,有愿曰:“若遇良醫,當力學以志②吾過!“聞易水潔古老人張君元素醫名天

下,捐金帛詣之。學數年,盡得其方法。進納得官,監濟源稅。彼中民感時行疫厲,俗呼為大頭

天行。醫工遍閱方書,無與對證者,出己見,妄下之,不效;復下之,華生至死。醫不以為過,病

家不以為非。君獨惻然于心,廢解食,循流討源,察標求本,制一方,與服之,乃效。特壽之

于木,刻揭于耳日聚集之地,用之者無不效。

若初不以醫為名,人亦不知君之深于醫也。君避兵汴梁,遂以醫游公卿間,其明效大驗,具

或別書。壬辰北渡,寓東平:至甲辰,還鄉里。一日,謂友人周都運德父曰:“吾老,欲遺傳后

此艱其人,奈何?"德父曰:“廉臺羅天益謙父,性行敦樸,嘗恨所業未精,有志于學,君欲

傳道,斯人其可也。”他日,偕往拜之。君一見曰:“汝來學覓錢醫人乎?學傳道醫人乎?”謙

父曰:“亦傳道耳。”遂就學,口用飲食,仰給于君。學三年,嘉其久而不倦也,予之白金二十

兩,H:“吾知汝活計甚難,恐汝動心,半途而止,可以此給妻子。”謙父力辭不受。君日:

“吾大者不惜?,何吝乎細?汝勿復辭。”君所期者可知矣。臨終,平H所著書檢勘,卷帙以類相

從,列于幾前,囑謙父曰:“此書付汝,非為李明之、羅謙父,蓋為天下后世,俱勿湮沒,推而

行之。”得年七十有一,實辛亥一月一十五日也。

(取材于元?硯堅《東垣老人傳》,有刪改)

【注釋】①諱:古代稱死后的尊者時,在名前加“諱”字,表敬意。②志:記,這里是“彌補”

的意思。

(1)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及長,忠信尊敬,慎交游等到長大以后,李杲忠誠守信、淳厚恭敬,在結交朋友的事情上非

常慎重

B.聞易水潔占老人張君元素醫名天下,捐金帛詣之聽說易水的潔占老人張元素醫術高超,李呆

就捐給他金銀綢緞并前去拜訪他

C.特壽之于木,刻揭于耳目聚集之地李杲特意把藥方雕刻在木版上永久保存,并刻印出來,張

貼在人多的地方

D.遂就學,日用飲食,仰紿于君于是跟著李先生學習,日常費用和飲食,都依靠李先生提供

9.閱讀下而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個題。

①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饞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己。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

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②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當

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知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

弟親戚不能自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

信,所借者名節。以2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2事國,則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此君子2朋

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若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③堯之時,小人共工、雕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兇

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

并列于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書》13:

“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

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后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

為黨人。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后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

黨之論。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唐遂亡矣。

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

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

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靖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

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員

多而不厭也。

⑤嗟乎!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取材于歐陽修

《朋黨論》)

(1)下列語句的括號中是補出的詞語,補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其)所貪者,財貨也。B.(故)天下亦大治。

C.(昭宗)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D.以(此)能辨君子與小人也。

10.閱讀下而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事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夫朝無賢人,猶鴻鵠之無羽翼也,雖有千里

之弟,猶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縣故游江海者桿于船,致遠道者樸子乘,欲霸王者樸于賢。呂

尚聘,而天下知商將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齊秦之必霸也。夫成王霸固有人,

亡國破家亦固有人;桀用干莘力紂用惡來②,秦用趙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非其人而欲有功,譬

其若夏至之U而欲夜之長也,射魚指天而欲發之當也。

國無賢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維絕者,未嘗有也。賢者立于朝,則天下之豪相率而

玲之矣。周公旦,口屋*之士所下者七十人,而天下之士皆至:妥于所與同衣食者百人,而天下之

士亦至;仲尼修道行,理文章,而天下之士亦至矣。雖有賢者而無以接之,賢者奚由盡忠哉!驥

不自至千里者,待伯樂而后至也。

衛君問干田讓曰:“寡人封侯盡千里之地,賞蜴盡御府綃帛,而士不至,何也?”田讓對

EI:“君之賞賜,不可以功及也;君之誅罰,不可以理避也;猶舉杖而呼狗,張弓而祝雞矣;雖

有香餌而不能致者,害之必也。”

齊桓公使管仲治國,管仲對?曰:“賤不能臨貴。”桓公以為上卿,而國不治,桓公曰;“何

改?”管仲對日:“盆不能像富。”桓公賜方齊國市和一年,而國不治,相公曰:“何故?”對

H:“疏不能制親。”桓公立以為仲父,齊國大安,而遂露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賢,不得此

三權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箱矣。”

子路問于孔子曰:“治國何幻?”孔子曰:“在于尊賢而賤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④尊

賢而賤不肖,基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也,賤不肖而不能去也。賢者知其不己

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己而跳之。賢者怨之,不肖者觸之:怨翻并前,中行氏雖欲無亡,得

乎?”

(取材于西漢劉向《說苑?尊賢》)

【注】①千莘:夏桀時代的臣子,慣于阿諛奉承。②惡來:商紂時代的臣子,崇尚勇力,不顧義

理,后被周武王處死。③白屋:中國古代指平民居所。④范中行氏:指春秋時晉國的范氏、中行

氏兩大家族,后因聯合作亂而被逐。

(1)下列對文中畫線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賢者立于朝,則天下之豪相率而趨之矣賢能的人在朝為官,天下豪杰就會輕率地表達恭敬

B.君之誅罰,不可以理避也您對臣子的懲罰,不能夠依據情理去躲避

C.桓公以為上卿,而國不治桓公任命(管仲)為上卿,可是齊國井木管理好

D.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賢能的人了解到那些人不愿重用自己,就會心懷怨恨

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義物川傳

【宋】岳珂

義隨者,九江成校王成之鎧騎也。開禧間,成以卒從戎四方山,屢戰有功,稍遷將候騎。成

狗地至花脩,見病物焉,疥電瘠,骨如堵墻,步且假,莫適為主,繁而得之。會罷兵歸,飼以豐

秣,幾半年,膚革僅完,毛即卬復生。日置之槽楊,愁愁然與群馬不相顧,時一出系龐下,顧

f嘶鳴,若自慶其有所遇,成亦未始異之。一日,有告馬病,從成請蟹i往。始命鞍,跟鳴人立

不可

制,易十數健卒,莫能孰何。乃以歸之成,成曰:“安有是!"呼常馭廉卒持鞋來,則帖耳訓服

如平時,騁控緩亟無少忤者。自是惟成乘則受之,他人則弗受,軍中咸指為瀉悍。

嘉定庚午,麗寇李元礪盜弄潢池,統府調兵三千人以往,成與行。崎嶇山澤,夷若方軌。至

月余,寇米犯,成出搏斗四五合,危敗之矣,或以鉤出其腋及鍵而墜死焉。官軍亟嗚祉,酩1屹立

不去,那躅徘徊,悲鳴尸側。賊將顧臼:“良馬也。”取之。元礪有弟,適見之,色動口:“我

欲之。”遂試之,蹴蹋進退,折旋艮愜,即不勝喜,貯以上廄,煮豆粟,用金玉為鎧,群渠皆配

酒來賀。卒有為賊掠取者,知之,曰:“勵他日未當若是,彼畜電而亦畏賊耶!”竊怪之。

后旬余,復犯永新柵,官軍聞有寇至,披鹿角出迎擊。鼓聲始殷,果乘蹌以來,!瑜識我軍旗

幟,亟馳。賊覺有異,大呼勒挽不止,則怒以鐵槊擊之,胯盡傷。就不復顧,冒陣以入,軍士識

之者曰:“此王校之隨也,是異服者必其酋。”相與逐之,執以下,訊而得基實,則縛以利于

軍,曰:“得元礪之弟矣。"噪而進,賊軍大駭,軍士勇躍爭奮,遂敗之。朝廷方患其跳梁,聞

而嘉之,第賞有差。眾恥其功之出二馬也,沒蟹i之事,于之義遂不聞于時。居二日,輸歸病傷,

不秣而死。

孔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今視3之事,信然!夫不茍受以為正,報施以為仁,

黑.以用其權,而決以致其功,又卒不失其義以死,非德基孰能稱之也。彼仰秣而戀豆,歷跨

下而不知恥,因人而成事者,雖有奔塵絕景之技,才不勝德,媲之弩殆卬,何足算乎!

(取材于《程史》)

注釋:【1】肺(yu):紫色馬。[2]修(6r):動物體毛。[31殆(tai):劣馬。

(1)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騁控緩亟無少忤者(馬)進退快慢(都聽從駕馭)沒有一點違背

B.夷若方軌平穩得就像走在平坦的大道上一樣

C.卒有為賊掠取者終于有被賊寇掠走的人

D.朝廷方患其跳梁朝廷正為賊寇猖狂肆虐而擔憂

12.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馮立,同州馮翊人也。有武藝,略涉書記,隱太子建成'引為朔衛車騎將軍,托以心膂。建成

被誅,其左右多逃散,立嘆曰:“豈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難!”于是率兵犯玄武門,苦戰久之,

殺屯營將軍敬君弘。謂其徒曰:“微以報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來請罪。太宗數之曰:

“汝在東宮,潛為阿杓,阻我骨肉,汝罪一也。昨日復出兵來戰,殺傷我將士,汝罪二也。何以

逃死!”對曰:“出身事主,期之效命,當職之日,無所顧憚。”因伏地就欷,悲不自勝。太宗

慰勉之。立歸,謂所親P1:“逢莫大之恩,幸而獲濟,終當以死奉答°”

未幾,突厥至便橋。立率數百騎與虜戰于咸陽,殺獲甚眾。太宗聞而嘉嘆,替廣州都督。前

后作牧者,多以顆貨為蠻夷所患,由是數怨叛.立到,不營產業,衣為取給而已v嘗至貪怨②,嘆

曰:“此吳隱之所酌泉也。飲一杯心,何足道哉!吾當汲而為食,豈止一杯耶,安能易吾性

乎!”遂畢飲而去。在職數年,甚有惠政,卒于官。

(選自《舊唐書?忠義傳》)

[注]①隱太子建成:李處成為唐高祖李淵長子。其弟李世民即位后,追贈為“隱太子”。②貪泉:

據《晉書?昊降之傳》記載,廣州城外一十里外有水日貢泉,人飲其水起貢心,即廉士亦貪。

(1)下列選項中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項是()

A.隱太子建成引為翊衛車崎將軍,托以心膂B.立率數百騎與虜戰于咸陽

C.前后作牧者,多以壕貨為蠻夷所患D.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1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曹彬,字國華,真定靈壽人。彬始生周歲,父母以百玩之具羅于席,觀其所取。彬左手持干

戈.右手持俎耳,斯須取一印,但無所視,人皆異之c

五年,使吳越,致命訖即還。私覿'之禮,一無折受。吳越人以輕舟追遺之,至于數四,彬猶

不受。既而曰:“吾終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歸,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嘗造門,群居燕會,亦所罕預,由是器重焉。建隆

二年,自平陽召歸,謂曰:“我%昔常欲親汝,汝何故疏我?”彬頓首謝曰:“臣為周室近親,

復忝內職,靖恭守位,猶恐獲過,安敢妄有交結?”

七年,伐江南。長圍中,彬每緩師,冀李煜歸服。城垂克,彬忽稱疾不視事,諸將皆來問

疾。彬曰:“余之疾非藥石所能愈,惟須諸公誠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則自愈

矣。”諸將許諾。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與其臣百余人詣軍門請罪,彬慰安之,待以賓

禮,請煜入宮治裝,彬以數騎待宮門外。左右密謂彬曰:“煜入或不測,奈何?"彬笑曰:“煜

素懦無斷,必不能自引決。”煜之君臣,卒賴保全。

初,彬之總師也,太祖謂曰:“俟克李煜,當以卿為使相。”副帥潘美預以為賀。彬日:

??

“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廟謨,乃能成事,吾他功哉?況使相極品乎。”美曰:“何謂

也?”彬曰:“太原未平爾。”及還,獻俘。上謂曰:“本授卿使相,然劉繼元未下,姑少待

之。”既聞此語,美竊視彬微笑。二覺,遽詰所以,美不敢隱,遂以實對。上亦大笑,乃賜彬錢

二十萬。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過多得錢爾。”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駕臨問,手為和藥,仍賜白金萬兩。六月薨,年六十九。上臨哭?

慟。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傳》)

①覿(di):相見。

(1)對下列文中語句的解釋,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使吳越,致命訖即還出使吳越,傳達旨意完畢即刻返回

B.吾終拒之,是近名也我如果一直拒絕收禮,就會得到好的名聲

C.請煜入宮治裝請李煜進入宜殿收拾行裝

D.上覺,遽詰所以皇帝察覺了,急忙追問其中的緣故

1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觀鴨說

(明)吳廷翰

家僮取鴨卵伏之,得雛鴨數十。始育,則飼之盆中,少與之水,其聲峋峋然,其毛羽消消

然,予甚愛,戲之。

不數日,僮以告口:“雛鴨有斃者矣。”既而聽其聲,啾啾然哀鳴;視其毛羽,蘇蘇然以散

落,予讓債不善畜也。儲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次日,予適憩亭中,時雨初歇,池水方強,顧而樂之,憑欄而語日:“曷不以畜鴨雛?”僮

趨而去,不移時筐而至,稍出之水涯,惶惶然驚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卻。竿

之.則遂群奔水中,或揚足而馳.或拍翅而飛,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飲,或俯而啄,

三五而陣,各適其所。則乂或沉或浮,或沒或出,盤旋戲躍于萍藻間。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

叨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消搖相羊①,容與②如也。既晡咒僮將筐而歸,則相與復嬉于渚,

或逐于堤,或蔽于叢,不可得,遂縱之。

明日至,亦如之。其聲嗯嚙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澤。其去畜池之前僅三日,充長已倍

三之一矣。

余乃嘆F1:大戰造物之育萬物乎!大而龍蛇之于淵澤,虎豹之于山林,細而蜷4T之于蹄涔

?,各遂其性而已。鴨之不育于陸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豈能以

育民乎?君子為政,當斯民淪喪之后,煩之以法令,脅之以刑罰,誘之以智巧,蕩之以淫華,本

性日耗,生理日促,相與駢死而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轍,驅之以道德,蕩之以禮義,納之以忠

信,囿之以淳樸,靡不相顧駭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視昔日之

所為與今日之所趨,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萬,則雖械之使為惡,日撻之而欲其蹈刑,亦不可得

矣。乃復嘆臼:因育鴨得育民,然則茲觀也,鴨與也乎哉!述觀鴨。

(取材于《吳廷翰集》,有刪改)

注釋:①消搖:“逍遙”,安閑自得。相羊:徜徉,漫游之意。②容與:安逸自得的樣子。③

晡:傍晚。④蟆傍(miemeng):也稱“蝶”,一種小飛蟲。⑤蹄涔(c6n):蹄跡中的積水。

(1)下列語句括號中是補出的文字,補出后語句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項是()

A.是非不善畜也,(乃)畜不以水也。B.(僮)稍出之水涯,惶惶然驚愕不已。

C.(鴨)則相與復嬉于渚,或逐于堤。D.及其久也,[則)教成而化行。

15.閱讀《勾踐滅吳》選段,完成下面小題。

勾踐說F國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

則其人之罪也。其人請更。”于是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聲;送往者,迎來

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怎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足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勾踐之地,南至于句無,北至于御兒,東至于郅,西至于姑蔑,廠運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

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四方之民歸之,若水之歸下也。今寡人不能,將帥二三子夫

娉燔.。”令壯者無取老婦,令老者無取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

父母有罪。將免者以告,公令醫守之。生義夫,一箔酒,一犬;生女于,一壺酒,i豚:生三

人,公與之母:生二子,公與之飾。當室者死,三年擇其政;支子死,三月釋其政;必哭泣葬埋

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婦、疾疹、發病者,納宦其子。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

歷之于義。四方之上來者,必廟禮之。勾踐載稻與脂于舟以行。國之于子之游者,無不哺也,無

不硬也:必問其名。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十年不收于國,民俱有三年之

食。

(1)下列各句理解正確的一項導()

A.勾踐說于國人曰勾踐勸勉越國百姓說

B.于是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于是勾踐埋葬死去的人,慰問受傷的人,供

養活著的人;誰家有憂就去慰問,誰家有喜就去祝賀

C.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然后勾踐降低自己的身份侍奉夫差,派

三百個士做夫差的仆隸,用自己的身體做夫差的馬

D.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哺也,無不歆也越國年輕人外出游玩,勾踐沒有不給他們吃的,沒有

不給他們喝的

16.選出不屬于被動句的一項()

A.予猶記周公之被逮B.洎牧以讒誅

C.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D.智勇多困于所溺

17.卜.列各句的句式不是倒裝句的一項是()

A.何以汝為見B.作《師說》以貽之

C.求人可使報秦者D.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18.下列語句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登高血招,皆非加長也,血見者近。(登到高處招手,胳膊沒有比原來加長,可是看到的地方

卻很遠。)

B.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他們那可恥的人格、卑賤的行為,比起這五個人

的死來,輕重到底怎么樣呢?)

C.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使秦國受損而讓晉國收益,希望您好好考慮這件事。)

D.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不這樣的話,你們這些人都將被他俘虜!)

19.下面句子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此天之亡我,仆戰之罪也

A.大王來何操B.具告以事

C.吾屬今為之虜矣D.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20.下列句子的句式與“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項是()

A.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B.夫晉,何厭之有

C.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D.群臣更民能面刺更人之過者,受上賞

21.《勸學》中,下列句子與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項是()

A.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B.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

C.冰,水為之,而寒于水。D.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2.《勸學》中,與“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A.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B.亦雁蕩具體而微者。

C.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D.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23.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類型與其他二句不同的一項是()

A.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B.燕王拜送于庭

C.嘉為先言于秦王D.使畢使于前

24.下列各項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為巡船所物色

A.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為?B.不能容于遠近

C.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D.斯固百年之遇也

25.下列文言句式分組正確的一項是(

①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

②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為

③請罪于母,母不許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門

⑤死生,晝夜事也

⑥激昂大義

⑦求人可使報秦者

③夫普,何慶之有

A.①⑤/②⑧/③④/⑥/⑦B.①?/②/??⑧/⑤/⑦

C.①⑥/②⑧/③④/⑤/⑦D.?@/②⑧/④⑤/⑥⑦

26.下列各項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周以繚垣,約以危欄

A.宜乎白野公之深愛之也B.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凌萬頃之茫然D.靈峰之山,其上日金雞之峰

27.下列句中特殊句式的類型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得雙石于潭上B.石之鏗然有聲者

C.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D.而大聲發于水上

28.下列句中特殊句式的類型與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A.居邑屋至不見敬B.解父以任俠,孝文時誅死

C.人又殺之閣下D.為解所殺

29.下列倒裝句中與其他類型不同的一句是()

A.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B.以其無理于晉

C.燕王拜送于庭D.曹無傷使人言于項伯日

30.從文言句式特點看,不同于其也三句的一項是()

A.求人可使報秦者B.居邑屋至不見敬

C.窮治所犯,為解所殺D.孝文時誅死

參考答案

1.(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有文言特殊句式。首先要明確判斷句的一些典型標志,然后再對選項作出辨別。B項,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這不是判斷句,“也”“者”表判斷時,一般呈現

”……者,……也”或“……也”或“……者也”模式。A、C、D三項都是判斷句,“今所謂慧

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標志是“……者,……也”,”此余之所得也”標志是“……也”,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標志是“……也”。

2.(1)【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文言文翻譯能力。首先瀏覽句子,看有無特殊句式,有無詞類活用、古

今異義以及通假之類的詞語,然后分析所給的譯文。

A項,“有所達則物弗能惑”,“達”,通曉:“物”,外物:“惑”,使動用法,使……迷惑。

這句話是說“通曉義理,那么外物就不能使之迷惑了”,選項中“達”“惑”理解錯誤。

B項,“則今是己”,“則”,那么;“是”,代詞,這個時刻;判斷句。

C項,“疾不必生,徐不必死”,“疾”,快;“徐”,慢;“不必”,古今異義,不一定。

D項,“然后賢不肖盡為用矣”,“然后”,古今異義,這樣以后:“賢”,形容詞作名詞,賢德

之人;“為”,表被動,被。

3.(1)【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

有無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

換、組詞、保留、省略。

C項,結合前面內容“士朝受業,晝而講貫,夕而習復”分析,"明"''晦"應該是天亮、天黑的

意,思。

句意:天亮勞動,天黑休息,沒有一天懈怠。

4.(1)【答案】A

【解析】都是判斷句。

5.(1)【答案】B

【解析】B項中“皆封侯”任“詁子功臣以公賦稅垂賞賜之”一句中找不到對應的內容,屬于無中

生有。

6.(1)【答案】A

【解析】此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斷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讀幾遍,以便對全文內容有整體的感

知,把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后逐步縮小范圍,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憑借和語境(上下文)的

關系,作出相應調整。找虛詞、察對話、依總分、據修辭、對稱、反復、辨句式。此題可利用句

中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等斷句,“經宿復蘇”指的是“被毆殺的少年”,

而不是“其父”,故應在“復蘇”后斷句:“奇”的對象是“材力”,而不是“材”,故應在

“材力”后斷句。

7.(1)【答案】D

【解析】此題考查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查文言句式。

A項,判斷句;

B項,賓語前置句:

C項,介賓短語后置句:

D項,省略句/被動句。

8.(1)【答案】B

【解析】B項,“捐”解釋為“花費、耗用”,“捐金帛詣之”理解為:李杲就帶著黃金和絲綢去

拜訪他。

9.(1)【答案】D

【解析】D項應該是“以(其)能辨君子與小人也”。

10.(1)【答案】A

【解析】這是一道考查理解并翻諾文中句子的題目,答題時注意直譯,重點注意句中關鍵實詞、

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此題注意,A項,“相率”是“相約一起”的意思:“趨”是“奔向,

投奔”的意思。

11.(1)【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可根據語境大致翻譯選項所給句子,然后關注

關鍵點要精準翻譯,再找出答案。C項,錯誤。“者”的功能是使定語后置,故”卒有為賊掠取

者”是定語后置句,正確譯文是“有被賊寇俘獲的官軍士兵”。

改本題選C項。

12.(1)【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言句式。C項為被動句,其它都為介詞結構后置句。

被動句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系是被動關系,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害

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常見的形式:用“為”表被動:用“被”表被動:用“見”表被

動:用“于”表被動。

13.(1)【答案】B

【解析】“近名”指好名,追求名譽。B選項放入原文之中,本身內容就很不措,如果“一直拒絕

收禮,就會得到好的名聲”,那為什么又“遂受”呢?本題四個選項的句意都可以通過文意和詞意

兩個方面做出回答,難度中等。

14.(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省略句的辨析。省略成分要仔細推敲前后語境。根據前一句知B項錯

誤,“梢出之水涯,惶惶然驚愕不已”省略的主語應是“鴨”。

15.(1)【答案】R

【解析】木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

A項,“勸勉”不當,譯為:勾踐對國人說。

C項,“用自己的身體做夫差的馬”錯誤,“身親”譯為親自,勾踐自己還親自為夫差充當馬前

卒。

D項,“外出游玩”錯誤,應該是漂流在外的。遇到那些漂流在外的年輕人,就供給他們飲食。

參考譯文:

勾踐對國人說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夠,與吳國這樣的大國作對,導致老百姓流離失

所,橫尸原野,這是我的罪過。我請求你們允許改變治國政策。”于是埋葬已經死去的人,慰問

受傷的人,供養活著的人:誰家有憂就去慰問,誰家有喜事就去祝賀;客人要走,起身相送;有

客人要來,親自迎接:凡是老百姓認為不好的事就不去做,凡是老百姓認為應該做而沒有做的,

就補做。然后恭卑地服事夫差,派三百個士做吳王的仆人。勾踐自己還親自為夫差充當馬前卒。

越國的地盤,南面到句無,北而到御兒,東面到啷,西面到姑蔑,面積總共百里見方。越王

勾踐召集父老兄弟宣誓說:“我聽說古代的賢明君主,四而八方的百姓來歸附他就像水往低處流

似的。如今我無能,只能帶領男女百姓繁殖人口。”然后就下令年輕力壯的男子不許娶老年婦

女,老年男子不能娶年輕的妻子;姑娘到了十七歲還不出嫁,她的父母就要判罪,男子到r二十

歲不娶妻子,他的父母也要判刑。孕婦到了臨產時,向官府報告,官府就派醫生去看護。如果生

另孩就賞兩壺酒,i條狗;生女孩,就賞兩壺酒,一頭豬;一胎生了三個孩子,由官家派給乳

母,一胎生了兩個孩子,由官家供給U糧。嫡子為國事死了,免去他家三年賦稅;庶子死了,免

去他家三個月的徭役,并且也一定像埋葬嫡子一樣哭泣著埋葬他。那些孤老、分婦、患疾病的、

貧困無依無靠的人家,官府就收養他們的孩子。那些知名之士,官家就供給他整潔的住舍,分給

他漂亮的衣服和充足的糧食,激勵他們為國盡力。對于到越國來的各方有名人上,一定在廟堂上

接見,以示尊重。勾踐還親自用船裝滿了糧食肉類到各地巡視,遇到那些漂流在外的年輕人,就

供給他們飲食,還要詢問他們的姓名。勾踐本人也親自參加勞動,不是自己種出來的東西就決不

吃,不是自己妻子織的布就不穿。十年不向百姓征收賦稅,百姓中每家都儲存了三年的口糧。

16.【答案】C

【解析】C是狀語后置句。A、B.D都是被動句。

17.【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考查學生對特殊句式的掌握情

況。

A項是賓語前置句:

C項是定語后置句;

D項是狀語后置句。

18.【答案】A

【解析】題干要求選出“下列語句翻譯有誤的一項”,本題考查學生的文言文翻譯能力C拿到句

子之后,應先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

換、刪,再采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最后與選項所給的譯文進行比對。

A項,“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加”,更;“見者遠”意思是“遠處的人也能看

見”,故選項“可是看?到的地方為很遠”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