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六國論》課件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1_第1頁
16.2《六國論》課件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1_第2頁
16.2《六國論》課件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1_第3頁
16.2《六國論》課件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1_第4頁
16.2《六國論》課件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六國論蘇洵1.掌握本文常用文言實詞、詞類活用,把握文章結構。2.總結作者的觀點、論述思路及多種論證方法。3.反思歷史的現實針對性,領會古代士人家國天下的情懷。學習目標: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兵:武器。賂秦:以財物贈與秦國,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道:原因。或:有人互:交替率:全都,一概以:由于蓋:承接上文表原因,因為完:形容詞作動詞,保全

六國滅亡,不是因為武器不鋒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向秦國割地求和。向秦國割地求和,自己的實力就虧損,這是滅亡的原因。有人說:六國相繼滅亡,都是因為向秦國割地求和嗎?回答說:不向秦國割地求和的國家由于向秦國割地求和的國家而滅亡。因為失去了其他國家強有力的援助,不能單獨保全。所以說:弊病在于向秦國割地求和啊。基礎字詞梳理:重點文言實詞——“率”率為象形字。甲骨文像絞麻,為繩索之形。率的本義是“麻繩或者大索”,麻繩的功能是捆綁東西(捕鳥的網),握住麻繩能掌控整個事物,引申為“率領、帶領”;率領一支隊伍得遵守、遵循一定規則,引申“遵行、遵循”;再引申“沿著、順著”,又引申為“自、從”,再引申為心理的“順從、服從”;為了使人順從,引申為“勸導”“勸誡”。只有具有一定威望的人才能率領、帶領隊伍,引申為“統帥、主將”,能成為統帥一定是某一領域的表率、楷模,又引申為“表率、楷模”,再引申為“直率、坦率”,又引申為“草率、輕率”。【詞義例句】例句1: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過秦論》)動詞①率領,帶領譯文:率領著疲憊的士兵,帶領著幾百人的隊伍,轉過身來攻打秦朝。例句2: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治平篇》)動詞②遵循,沿著(遵從,服從)譯文:其中不聽從教導的常有一兩個。例句3: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須取無莖葉時采。(《采草藥》)副詞①表約略或測度,大約、大概。有時“大率”連用。譯文:大致說來,用根的草藥,如果有隔年的老根,必須選擇沒有莖葉的時候采摘。例句4: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六國論》)副詞②表范圍,一律、都、全譯文:有人說:“六國相繼滅亡了,都是因為賄賂秦國嗎?【成語速記】草率收兵:比喻馬馬虎虎、急急忙忙地把事情結束了。率爾成章:率爾,不經思索,隨意地。不暇思索,下筆成文。形容寫文章粗疏草率,不認真。[實戰高考]1.(2019·江蘇高考)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館選,而公率不應2.(2018·全國卷Ⅰ)芝(人名)率余眾犯門斬關3.(2015·廣東高考)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撫王夢尹以擾驛聞4.(2015·湖北高考)其奉身率如此1.全都,一概2.帶領,率領3.帶領,率領4.大致,一般

第一段是從哪兩個方面加以論述的?在文中的作用又是什么?弊在賂秦六國破滅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提出中心論點,總領全文,提挈下文議論中心論點分論點一分論點二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國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以:介詞,用邑:邑鎮

城:城市小:形容詞作名詞,小的地方。其實:它的實際(數目)厥:代詞,他們先,對去世的尊長的敬稱。祖父:古今異義,祖輩父輩暴:同“曝”,暴露以:才省略句:舉(之)以予人,舉:拿以:把基礎字詞梳理:

秦國用攻戰(的方法)獲取土地之外,(還收到諸侯的賄賂,)小的就得到邑鎮,大的就得到城市。把秦國通過割讓而獲得的土地,與戰勝而得到的土地比較,這實際上多達百倍;把六國因割讓而喪失的土地,與戰敗而丟失的土地比較,這實際上也多達百倍。那么,秦國最大的欲望,六國諸侯最大的憂患,的確就不在戰爭了。想想他們死去的祖輩父輩,冒著霜露,披荊斬棘,才有了一點土地。子孫對待土地卻不很愛惜,拿它(土地)送給別人,好像丟棄小草一樣。文學常識:

邑:是人們聚集居住的地方。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一個“口”,表示疆域,下面是一個跪著的人形,表示人口,合起來就是“城邑”的意思。邑四周有作防御的高墻,一般分兩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單用時,多包含城與郭。

城:是由邑發展起來的高級形態,為帶城墻的聚落。“城”的金文字形,由扛著干戈的士兵和瞭望用的望樓組合而成,帶有濃厚的“保衛疆土”意思。

古代王朝國都、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都以有城垣的都邑為中心,皆可稱城。邑曰筑,都曰城。——《左傳·莊公二十八年》

城邑是古代城市的統稱,也泛指一般城鎮。

例句:小則獲邑,大則得城——《六國論》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六國論》

王安石《傷仲永》“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中,可見“邑”地域之小。然后:這以后然則:既然這樣,那么厭:同“饜”,滿足判:決定,確定至于:表示由上文說的情況,引出下文的結果。固:本來事:侍奉得:對,適宜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今天割讓五座城,明天割讓十座城,這以后才能得到一夜的安睡。待起來一看四方邊境,秦國的軍隊又到了。既然這樣,那么諸侯的土地有限,強暴的秦國的欲望沒有滿足之時,諸侯送給秦國土地越多,秦國侵略諸侯就越急迫。所以,不用作戰,誰強誰弱、誰勝誰負已經判然分明了。六國終于滅亡,是理所當然的。古人說:“用土地侍奉秦國,好像抱著柴去救火,柴不燒完,火不會熄滅。”這話說對了。基礎字詞梳理:重點文言實詞——“得”【成語助記】得隴望蜀

:原指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隴:今甘肅一帶;蜀:今四川一帶),后指譏諷人不知道滿足、總想得到更多;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本為中性詞,今多含貶義。【詞義例釋】1.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蘇洵《六國論》)2.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勸學》)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魚我所欲也》)4.軒凡四遭火,得不焚

(歸有光《項脊軒志》)5.此言得之(蘇洵《六國論》)6.吾得兄事之(司馬遷《鴻門宴》)

1.取得,獲得2.獲得3.同“德”,感恩,感激4.能夠,可以5.適宜、得當6.應該

【銜接高考——“得”】1.(2021·新高考Ⅱ卷)募得二千余人而后進2.(2021·全國乙卷)君臣如此,何得不亡3.(2020·全國Ⅲ)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4.(2019·北京卷)不以其道得之【答案】1.得到

2.能夠

3.能夠

4.得到小邑大城得百倍失百倍大欲大患數量上得難獻易有限無厭奉繁侵急程度上不盡不滅道理上針對“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是從哪些方面展開的對比論證?(1)以地事秦,導致了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的變化,刺激了秦國的貪欲和擴張的野心。(2)韓、楚、魏三國以地事秦求茍安而不得。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齊國不曾向秦國割地求和,最后也隨著五國滅亡,為什么呢?這是因為齊國親附秦國而不幫助五國。五國已經滅亡,齊國也不能幸免了。燕國與趙國的君主,起初有遠大的謀略,能夠守住他們的國土,堅持正義而不向秦國割地求和。所以燕國雖然是個小國卻后滅亡,這就是用兵的功效。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軻刺殺秦王作為對付秦國的策略,才招致禍患。趙國曾經與秦國交戰五次,敗了兩次,勝了三次。后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李牧連續擊退了它。等到李牧因為受讒謗而被殺害,趙國都城邯鄲才變成秦國的一個郡,可惜趙國用武力抵抗卻不能堅持到底啊。遷滅:滅亡與:親附,親近義:名詞作動詞,堅守正義斯:代詞,這以……為:把……作為速:招致。(成語:不速之客)再:兩次卻:使動用法,使……退卻,擊退。洎:及,等到以:因為基礎字詞梳理:1.例句: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六國論》卻:使動用法,使……退卻,擊退。譯文:后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李牧連續擊退了它。2.(2023·新課標Ⅱ卷)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譯文:請你稍稍后退,使將士們得以從容交戰,我與各位騎馬慢行觀戰,不是很愉快嗎!(卻:動詞,后退。周旋:動詞,交戰,應付。交戰。緩轡:放松韁繩,騎馬慢行。)使動用法也是一種特殊的動賓關系,指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不是由主語所代表的人物發出,而是在主語的影響下使賓語發出的,謂語動詞具有“使賓語干什么(怎么樣)”的意思。詞類活用·使動用法

使動用法主要有三種:名詞的使動用法,動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的使動用法。①名詞的使動用法: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定居②動詞的使動用法:李牧連卻之,使……退卻③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使……勢力削弱

詞類活用·使動用法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況且,燕趙兩國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幾乎消滅干凈的時候,可以說是智謀已盡,力量單薄,戰敗而亡國,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如果當初韓、魏、楚三國各自愛惜他們的國土,齊人不親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動身赴秦,趙國的良將還活著,那么勝敗存亡的命運,應當能夠與秦國相較量,或許還不易估量。革:改變,除去智力:智謀和力量誠:實在向:如果,假使愛:愛惜不行:不去數:天數。理:理數。指命運。當(tǎng):同“倘”,如果。易量:容易判斷。基礎字詞梳理: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唉!如果六國用割讓給秦國的土地封賞天下的謀臣,用侍奉秦國的心意禮遇天下的奇才,合力向西對付秦國,那么,我恐怕秦國人吃飯也不能咽下喉嚨了。可悲啊!有這樣的形勢,卻被秦國積久而成的威勢所脅迫,天天削弱,月月割地,而走向滅亡。治理國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敵人)積久而成的威勢所脅迫啊!以:介詞,用禮:名作動,禮遇為……所:被日、月:名作狀,每天,每月以:連詞,引出結果,以致。趨于亡:走向滅亡為:治理無:通“毋”,不要。為……所:表被動基礎字詞梳理:

1.無標志的被動句例句: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六國論》譯文:“等到李牧因受誣陷而被殺死,(趙國的都城)邯鄲變成(秦國的一個)郡,可惜趙國用武力抗秦而沒能堅持到底啊。”

2.“為”字句例句1: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譯文:有這樣的形勢,卻被秦國積久而成的威勢所脅迫例句2: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譯文:治理國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敵人)積久而成的威勢所脅迫啊!特殊句式·被動句及翻譯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基礎字詞梳理:六國與秦國都是諸侯,他們的勢力比秦國弱,卻還有可以不向秦國割地求和而戰勝它的形勢。如果憑著偌大的天下,自降身份追隨六國滅亡的前例,這就又在六國之下了。于:比可以:古今異義,可以憑借;而:順承,就勢:形勢茍:如果以:憑借天下之大:偌大的天下。之,定語后置的標志。下:動詞,降低身份故事:古今異義,舊事。是:這。弊在賂秦賂秦力虧不賂者以賂者喪數量上程度上道理上齊亡之事實燕亡之教訓趙亡之悲劇(總

分)(第一段)(總分)(第二段)(總分)(第三段)(過渡)(分總)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第四段)(引古)(遞進)

毋從六國破亡之故事(第五段)(諷今)(并列)本文論證結構總結: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六國論》在論證過程中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1)對比論證①祖輩父輩創業艱難與子孫輕易割地:“暴霜露,斬荊棘”與“如棄草芥”。②諸侯土地的有限與秦國貪欲無限:“諸侯之地有限”與“暴秦之欲無厭”。③諸侯賄賂頻繁與秦國侵略更厲害:“奉之彌繁”與“侵之愈急”。(2)引用論證

引用“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既補充了上文的論證,又含有收束之意。

(3)假設論證“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運用假設論證的方法,提出與上文所論史實相反的情況以及可能出現的不同結果,表現了文章論述語言的準確性、分寸感,恰到好處。(4)類比論證“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運用類比論證的方法,把北宋比作六國,借古論今,透露出寫這篇史論的本意,這是對中心論點的加深和補充。

《六國論》還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你進行補充分析?

蘇洵的文章往往“因事而發,即景生情”,大多充滿情感。朗讀下面的句子,體會“矣”字的語氣和情感。(1)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2)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3)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4)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明確:(1)肯定語氣,對人們“錯誤”觀點的批判;(2)嘲諷語氣,對投降派“賂秦”后果的憤恨之情;(3)悲憤語氣,未戰先敗,簡直是一種恥辱;(4)無奈語氣,六國不能團結應對秦國,獨木難成林,齊國也不得不走向滅亡。

選擇性必修中冊《教師教學用書》(人教版),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