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家居安全系統設計_第1頁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家居安全系統設計_第2頁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家居安全系統設計_第3頁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家居安全系統設計_第4頁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家居安全系統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家居安全系統設計TOC\o"1-2"\h\u31663第1章引言 3115481.1研究背景 3115471.2研究目的 37661.3研究意義 31952第2章物聯網與智能家居概述 338472.1物聯網技術 3962.2智能家居發展歷程 4326022.3智能家居系統的基本架構 43151第3章智能家居安全需求分析 5324993.1安全風險識別 5299333.1.1硬件設備安全風險 566573.1.2軟件安全風險 59393.1.3數據安全風險 5128383.1.4網絡安全風險 5168283.2安全需求分析 6270323.2.1設備安全需求 6141073.2.2軟件安全需求 6257253.2.3數據安全需求 6110183.2.4網絡安全需求 6312243.3安全防護策略 6146893.3.1設備防護策略 6314193.3.2軟件防護策略 6274833.3.3數據防護策略 684833.3.4網絡防護策略 614276第4章物聯網安全關鍵技術 779694.1加密技術 7117104.2認證技術 783174.3安全協議 726222第5章智能家居感知層安全設計 731355.1感知設備安全 7320825.1.1設備硬件安全 7261695.1.2設備軟件安全 730915.1.3設備認證與訪問控制 8312415.2數據采集與處理安全 8199775.2.1數據加密傳輸 87855.2.2數據完整性校驗 8288835.2.3數據隱私保護 8248775.3感知層通信安全 86845.3.1無線通信安全 8102985.3.2節點間通信安全 8134105.3.3異常檢測與防護 82212第6章網絡層安全設計 951516.1網絡架構安全 9167916.1.1物理網絡架構安全 9203266.1.2邏輯網絡架構安全 944876.2數據傳輸安全 9158476.2.1數據加密 9456.2.2數據完整性校驗 9174406.2.3認證與授權 9299896.3網絡入侵檢測與防御 10214816.3.1入侵檢測 10268396.3.2入侵防御 10169756.3.3安全態勢感知 1010578第7章應用層安全設計 1095887.1應用層架構與功能安全 10151627.1.1應用層架構設計原則 10169777.1.2功能安全措施 10243227.2用戶身份認證與權限管理 1144827.2.1用戶身份認證 11176607.2.2權限管理 11234367.3應用層數據安全 1138627.3.1數據加密 11123477.3.2數據完整性保護 12300017.3.3數據隱私保護 1223052第8章智能家居安全系統集成與測試 12188058.1系統集成技術 12137558.1.1系統集成架構 12174308.1.2集成技術 12223818.2安全測試方法 13313278.2.1功能測試 13292058.2.2功能測試 13171548.2.3安全性測試 13232928.3測試結果與分析 136654第9章智能家居安全系統應用案例 1447609.1家庭安全防護應用 14267779.1.1入侵報警系統 14176899.1.2視頻監控系統 14312949.1.3門鎖控制 1421299.2智能家居設備聯動應用 14279719.2.1燈光控制 1425289.2.2窗簾控制 1499519.2.3空調、地暖控制 14142889.3系統優化與升級 15194219.3.1系統軟件升級 15325209.3.2硬件設備升級 1530179.3.3云平臺服務 1522063第10章總結與展望 151502210.1研究工作總結 151665010.2存在問題與挑戰 152191910.3未來研究方向 16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物聯網技術逐漸應用于各個領域。智能家居作為物聯網技術的重要應用場景,正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在智能家居系統中,安全問題。如何利用物聯網技術設計出高效、可靠的智能家居安全系統,已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問題。1.2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物聯網技術,設計一套智能家居安全系統。該系統應具備實時監控、智能分析、遠程控制等功能,以實現對家庭安全的全方位保障。具體研究目的如下:(1)分析智能家居安全系統的需求,提出合理的設計方案。(2)研究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家居安全系統中的應用,實現系統的高效運行。(3)結合實際場景,驗證所設計的安全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1.3研究意義(1)理論意義:本研究將有助于完善智能家居安全系統的理論體系,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參考。(2)實踐意義:所設計的智能家居安全系統能夠為家庭用戶提供安全保障,提高生活質量,降低家庭安全風險。(3)應用價值:本研究成果可廣泛應用于智能家居產業,促進物聯網技術在家庭安全領域的推廣,為智能家居市場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4)社會效益:提高居民家庭安全意識,降低犯罪率,為社會治安穩定做出貢獻。第2章物聯網與智能家居概述2.1物聯網技術物聯網,即InternetofThings(IoT),是指通過信息傳感設備,將物品連接到網絡上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的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傳感器、嵌入式計算技術、通信技術和數據存儲分析等技術手段,實現物品的自動識別、定位、追蹤、監控和管理。物聯網技術的核心包括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1)感知層:主要負責信息采集,通過傳感器、條碼、RFID等設備對物理世界進行感知,獲取環境信息。(2)網絡層:負責將感知層獲取的信息通過網絡傳輸至應用層,涉及的技術包括有線和無線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等。(3)應用層:根據用戶需求,對感知層和網絡層提供的數據進行智能處理和分析,實現各種應用服務。2.2智能家居發展歷程智能家居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紀90年代,其發展歷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家庭自動化階段:以有線方式為主,通過控制單元實現對家庭設備的控制。(2)智能家居初級階段:采用無線通信技術,如WiFi、藍牙等,實現家庭設備的遠程控制和互聯。(3)物聯網時代: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家居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各設備之間實現高度融合,形成智能化的家居環境。(4)智能化與個性化階段:當前智能家居正朝著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家居生活。2.3智能家居系統的基本架構智能家居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1)感知層:包括各類傳感器、控制器等設備,負責收集家庭環境信息和控制家居設備。(2)網絡層:通過有線或無線通信技術,實現家庭內部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以及與外部網絡的連接。(3)平臺層:提供數據存儲、處理和分析能力,為智能家居應用提供支持。(4)應用層:包括各種智能家居應用,如家庭安全、環境監測、智能照明、家電控制等。(5)用戶界面:為用戶提供操作和交互的界面,包括手機APP、智能音箱等。通過以上架構,智能家居系統實現了家庭設備的遠程控制、智能聯動和個性化定制,為用戶帶來便捷、舒適、安全的家居生活體驗。第3章智能家居安全需求分析3.1安全風險識別為了保證智能家居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首先需對潛在的安全風險進行識別。本節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智能家居面臨的安全風險:3.1.1硬件設備安全風險(1)設備物理損壞:智能家居設備可能因外界環境、使用壽命等原因導致物理損壞,從而影響整個系統的安全功能。(2)設備被非法入侵:攻擊者可能通過硬件接口、無線信號等方式入侵智能家居設備,獲取設備控制權。3.1.2軟件安全風險(1)系統漏洞:智能家居系統可能存在軟件漏洞,攻擊者可利用這些漏洞進行攻擊。(2)惡意代碼:智能家居設備可能受到病毒、木馬等惡意代碼的感染,從而導致設備失控。3.1.3數據安全風險(1)數據泄露:智能家居設備收集的用戶個人信息可能因不當存儲、傳輸等原因導致泄露。(2)數據篡改:攻擊者可能篡改智能家居設備傳輸的數據,從而影響設備正常運行。3.1.4網絡安全風險(1)網絡入侵:智能家居系統可能受到來自互聯網的攻擊,如DDoS攻擊、網絡掃描等。(2)通信加密不足:智能家居設備間的通信可能因加密不足,導致數據被竊聽、篡改。3.2安全需求分析針對上述安全風險,本節提出以下智能家居安全需求:3.2.1設備安全需求(1)物理安全:設備應具備一定的防護能力,防止被物理損壞。(2)訪問控制:設備應實現嚴格的訪問控制,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3.2.2軟件安全需求(1)漏洞防護:系統應及時修復已知漏洞,提高軟件安全功能。(2)惡意代碼防護:設備應具備惡意代碼防護能力,防止被感染。3.2.3數據安全需求(1)數據加密:對敏感數據進行加密存儲和傳輸,防止數據泄露。(2)數據完整性保護:保證數據在傳輸過程中不被篡改。3.2.4網絡安全需求(1)網絡防護:系統應具備抗DDoS攻擊、網絡掃描等網絡安全防護能力。(2)通信加密:設備間通信應采用高強度加密算法,保障通信安全。3.3安全防護策略為滿足上述安全需求,本節提出以下智能家居安全防護策略:3.3.1設備防護策略(1)采用物理防護措施,如防護罩、鎖具等,提高設備的物理安全性。(2)實施嚴格的訪問控制,如身份認證、權限管理等,保障設備的訪問安全。3.3.2軟件防護策略(1)定期更新系統軟件,修復已知漏洞,提高軟件安全性。(2)部署惡意代碼防護軟件,防止設備被惡意代碼感染。3.3.3數據防護策略(1)采用加密算法對敏感數據進行加密存儲和傳輸,防止數據泄露。(2)利用數字簽名等技術保證數據完整性,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篡改。3.3.4網絡防護策略(1)部署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等網絡安全設備,提高系統網絡安全防護能力。(2)采用高強度加密算法對設備間通信進行加密,保障通信安全。第4章物聯網安全關鍵技術4.1加密技術在物聯網智能家居安全系統中,加密技術是實現數據保密性的核心。本章首先介紹對稱加密技術,如AES和DES等算法,它們在數據處理速度和資源消耗上具有優勢,適合物聯網設備之間的加密通信。非對稱加密技術,如RSA和ECC等算法,因其較高的安全性,適用于密鑰的分發和數字簽名等場景。針對物聯網設備計算能力有限的特性,本章節還將探討輕量級加密算法的研究與發展。4.2認證技術認證技術是保證物聯網智能家居安全系統可靠性的關鍵。首先闡述基于密碼的認證方式,包括傳統的用戶名/密碼認證和改進的密碼認證技術。針對物聯網設備的特點,詳細介紹基于硬件的認證技術,例如智能卡、TPM(可信平臺模塊)等。本章還將討論生物識別技術在智能家居領域的應用,如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等,以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便捷性。4.3安全協議針對物聯網智能家居的安全需求,本章重點介紹適用于物聯網的安全協議。分析現有的安全協議,如SSL/TLS、IPsec等,在物聯網環境下的適用性及其優化方案。針對物聯網設備數量眾多、類型多樣的特點,討論群組密鑰管理協議的設計與實現。本章還將探討基于物聯網特性的安全協議創新,如基于霧計算的安全協議、區塊鏈技術在智能家居安全領域的應用等。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關鍵技術闡述,為物聯網智能家居安全系統的設計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第5章智能家居感知層安全設計5.1感知設備安全5.1.1設備硬件安全在智能家居感知層設計中,硬件安全是基礎。本節從以下幾個方面保證感知設備的硬件安全:選擇具有高安全功能的傳感器,保證其抗干擾性和穩定性;采用硬件防火墻,防止非法入侵;對關鍵硬件進行物理防護,如使用防護罩等。5.1.2設備軟件安全感知設備軟件安全主要包括:系統安全、應用程序安全和數據存儲安全。針對這些方面,本設計采取以下措施:采用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統,定期更新和修復漏洞;對應用程序進行嚴格的代碼審查和加密;對存儲的數據進行加密處理,防止數據泄露。5.1.3設備認證與訪問控制為防止非法設備接入智能家居系統,本設計采用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RBAC)機制,對設備進行身份認證和權限管理。同時采用動態密碼技術,提高設備認證的安全性。5.2數據采集與處理安全5.2.1數據加密傳輸為保證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本設計采用對稱加密算法(如AES)和非對稱加密算法(如RSA)相結合的方式,對數據進行加密處理。同時使用安全傳輸協議(如TLS/SSL),保障數據傳輸過程的安全。5.2.2數據完整性校驗為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篡改,本設計采用數字簽名技術對數據進行完整性校驗。在數據傳輸過程中,接收方可以通過驗證數字簽名,保證數據的完整性。5.2.3數據隱私保護針對用戶隱私泄露的問題,本設計采用差分隱私技術,對用戶數據進行匿名化處理。同時結合數據脫敏技術,對敏感數據進行隱藏或加密,以保護用戶隱私。5.3感知層通信安全5.3.1無線通信安全針對智能家居系統中無線通信的安全問題,本設計采用以下措施:采用安全的無線通信協議,如WiFi網絡安全協議(WPA3);對無線信號進行加密,防止竊聽和非法接入;定期更換無線通信密鑰,提高通信安全性。5.3.2節點間通信安全在智能家居感知層,各節點間的通信安全。本設計采用基于橢圓曲線密碼體制(ECC)的密鑰交換協議,實現節點間的安全通信。同時采用輕量級加密算法,降低節點計算負擔,提高通信效率。5.3.3異常檢測與防護為及時發覺并處理感知層通信過程中的異常情況,本設計引入了異常檢測機制。通過實時監測網絡流量、通信行為等,結合機器學習算法,對異常情況進行識別和報警。同時采用安全防護策略,如入侵容忍技術和防御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保證感知層通信的安全。第6章網絡層安全設計6.1網絡架構安全6.1.1物理網絡架構安全在物聯網智能家居安全系統中,物理網絡架構的安全是基礎。本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保證物理網絡的安全:采用有線與無線相結合的組網方式,提高網絡的穩定性和抗干擾能力;對核心設備進行冗余設計,以保證在部分設備或鏈路故障時,系統能夠正常運行;對網絡設備進行物理防護,如設置專門的設備房間,限制人員訪問權限,保證設備安全。6.1.2邏輯網絡架構安全在邏輯網絡架構安全方面,首先采用分層的網絡架構,將核心層、匯聚層和接入層進行明確劃分,實現數據流量的有效控制。對網絡設備進行安全配置,關閉不必要的服務和端口,降低安全風險。通過網絡隔離、訪問控制列表(ACL)等技術手段,實現對內部網絡的保護。6.2數據傳輸安全6.2.1數據加密為保障數據傳輸安全,本設計采用對稱加密算法(如AES)和非對稱加密算法(如RSA)相結合的方式對數據進行加密。在數據傳輸前,對數據進行加密處理,保證數據在傳輸過程中不被竊取和篡改。6.2.2數據完整性校驗為保證數據在傳輸過程中不被篡改,本設計采用數字簽名技術對數據進行完整性校驗。在數據發送端,使用發送方的私鑰對數據進行簽名;在數據接收端,使用發送方的公鑰對簽名進行驗證,保證數據在傳輸過程中未被篡改。6.2.3認證與授權為實現對用戶和設備的身份認證,本設計采用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RBAC)模型。通過用戶名和密碼、數字證書等認證方式,保證用戶和設備的合法性。同時根據用戶角色分配不同的權限,實現對網絡資源的精細化管理。6.3網絡入侵檢測與防御6.3.1入侵檢測本設計采用基于特征的入侵檢測方法,通過收集和分析網絡流量,實時監測網絡中的異常行為。入侵檢測系統(IDS)可對已知的攻擊類型進行識別和報警,為防御措施提供依據。6.3.2入侵防御在網絡入侵防御方面,本設計采用以下措施:通過防火墻、入侵防御系統(IPS)等設備對惡意流量進行過濾和阻斷;利用虛擬專用網絡(VPN)技術,實現對遠程訪問的安全控制;對網絡設備進行定期安全更新和漏洞修復,提高系統安全性。6.3.3安全態勢感知本設計還具備安全態勢感知能力,通過收集網絡設備、主機、應用等各層面的安全信息,實時掌握網絡安全狀況。通過對安全事件的分析和挖掘,為系統提供預警和應對策略,提高智能家居安全系統的整體防御能力。第7章應用層安全設計7.1應用層架構與功能安全在物聯網的智能家居安全系統中,應用層的架構與功能安全是保障系統整體安全的關鍵環節。本節將從應用層架構的設計原則與功能安全措施兩個方面進行闡述。7.1.1應用層架構設計原則(1)模塊化設計:應用層采用模塊化設計,將系統劃分為多個功能模塊,便于維護和升級。(2)高內聚、低耦合:保證各模塊內部功能緊密相關,模塊間相互依賴性低,提高系統穩定性。(3)分布式架構:采用分布式架構,將數據采集、處理和分析等功能分散到各個節點,提高系統處理能力和可靠性。(4)安全防護:在應用層設計中充分考慮安全防護措施,保證系統安全可靠。7.1.2功能安全措施(1)權限控制:對系統中的功能模塊進行權限控制,防止未授權訪問和操作。(2)數據加密:在數據傳輸過程中采用加密算法,保障數據安全。(3)訪問控制:采用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策略,實現對用戶權限的精確管理。(4)日志審計:對系統操作進行日志記錄,便于事后審計和故障排查。7.2用戶身份認證與權限管理用戶身份認證與權限管理是保障智能家居安全系統應用層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節將從用戶身份認證和權限管理兩個方面進行闡述。7.2.1用戶身份認證(1)多因素認證:采用多因素認證方式,如密碼、指紋、人臉識別等,提高用戶身份認證的安全性。(2)密碼策略:設定復雜的密碼策略,包括密碼長度、復雜度、更換周期等,增強密碼安全性。(3)認證協議:采用安全的認證協議,如OAuth2.0、SAML等,保證用戶身份認證過程的安全。7.2.2權限管理(1)角色劃分:根據用戶職責和需求,劃分不同的角色,為每個角色分配相應的權限。(2)權限細化:對每個角色的權限進行細化,實現最小權限原則。(3)動態權限調整:根據用戶行為和系統需求,動態調整用戶權限。7.3應用層數據安全在智能家居安全系統中,應用層數據安全。本節將從數據加密、數據完整性保護、數據隱私保護三個方面進行闡述。7.3.1數據加密(1)傳輸加密:采用對稱加密算法(如AES)和非對稱加密算法(如RSA),保障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安全。(2)存儲加密:對存儲在數據庫中的敏感數據進行加密處理,防止數據泄露。7.3.2數據完整性保護(1)數據校驗:采用校驗碼技術,如CRC、MD5等,驗證數據的完整性。(2)時間戳:為數據添加時間戳,保證數據在傳輸過程中不被篡改。7.3.3數據隱私保護(1)脫敏處理:對敏感數據進行脫敏處理,如隱藏部分信息、替換敏感詞等。(2)匿名化處理:在數據分析過程中,采用匿名化處理,保護用戶隱私。(3)數據合規性檢查:對數據使用過程進行合規性檢查,保證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第8章智能家居安全系統集成與測試8.1系統集成技術智能家居安全系統的集成是將各個獨立的子系統通過特定的技術手段進行整合,形成一個統一、協調、高效的整體。本節主要介紹智能家居安全系統的集成技術。8.1.1系統集成架構根據物聯網技術,智能家居安全系統采用分層架構進行設計,包括感知層、傳輸層、平臺層和應用層。系統集成主要涉及以下層次:(1)感知層集成:將各種傳感器(如溫度、濕度、煙霧、紅外等)進行整合,實現對家庭環境的實時監測。(2)傳輸層集成:采用有線(如以太網)和無線(如WiFi、藍牙、ZigBee等)技術,實現數據的高速傳輸。(3)平臺層集成:通過云計算平臺,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和存儲,為應用層提供數據支持。(4)應用層集成:將安全防護、報警、遠程控制等功能進行整合,實現智能家居安全系統的智能化應用。8.1.2集成技術(1)傳感器集成:采用模塊化設計,將不同類型的傳感器進行集成,提高系統的擴展性和可維護性。(2)通信協議集成:采用標準化通信協議,如MQTT、CoAP等,實現不同設備之間的數據交換和共享。(3)數據處理與存儲集成: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實現數據的高效存儲和查詢。8.2安全測試方法為保證智能家居安全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本節介紹安全測試方法,主要包括:8.2.1功能測試(1)傳感器功能測試:測試傳感器是否能正常采集數據,如溫度、濕度、煙霧等。(2)報警功能測試:測試系統在檢測到異常情況時,是否能及時發出報警信息。(3)遠程控制功能測試:測試用戶是否能通過手機等終端設備對智能家居安全系統進行遠程控制。8.2.2功能測試(1)響應時間測試:測試系統在檢測到異常情況時,報警信息的響應時間。(2)數據傳輸速度測試:測試系統在不同網絡環境下,數據傳輸的速度和穩定性。8.2.3安全性測試(1)網絡安全測試:測試系統在遭受網絡攻擊時,是否能保持穩定運行。(2)數據安全測試:測試系統對用戶隱私數據的保護能力,如加密、訪問控制等。8.3測試結果與分析通過對智能家居安全系統進行功能測試、功能測試和安全性測試,得出以下結論:(1)系統功能完善,各項功能均能正常運行。(2)系統具有較高的響應速度和穩定的數據傳輸功能。(3)系統具備較強的網絡安全防護能力,能有效抵抗外部攻擊。(4)系統對用戶隱私數據進行加密處理,具有較高的數據安全性。智能家居安全系統在集成和測試方面表現良好,滿足家庭安全需求。第9章智能家居安全系統應用案例9.1家庭安全防護應用在本節中,我們將探討智能家居安全系統在家庭安全防護領域的應用。通過引入物聯網技術,智能家居安全系統為家庭提供了更為全面和高效的安全保障。9.1.1入侵報警系統智能家居安全系統可集成多種傳感器,如紅外線、門窗磁、煙霧、火焰等,實現對家庭環境的實時監控。一旦檢測到異常情況,系統立即通過手機APP或短信向用戶發送報警信息,同時觸發報警裝置,如警鈴或燈光閃爍,嚇退入侵者。9.1.2視頻監控系統利用高清攝像頭,智能家居安全系統可以實時監控家庭內部和周邊環境。用戶可通過手機APP隨時隨地查看視頻畫面,保證家庭安全。系統還可支持人臉識別、移動偵測等功能,提高安全防護能力。9.1.3門鎖控制智能家居安全系統可配備智能門鎖,支持指紋、密碼、手機等多種開鎖方式。用戶可以遠程控制門鎖,為親朋好友提供臨時訪問權限,同時實時監控門鎖狀態,防止未授權入侵。9.2智能家居設備聯動應用智能家居安全系統不僅局限于安全防護,還可以與其他智能家居設備實現聯動,為用戶提供更為便捷和智能的生活體驗。9.2.1燈光控制當家庭安全系統檢測到入侵行為時,可自動觸發室內外燈光開啟,嚇退入侵者。同時用戶可通過手機APP遠程控制燈光,實現節能和智能化照明。9.2.2窗簾控制智能家居安全系統可與窗簾控制器聯動,當檢測到異常情況時,自動關閉窗簾,保護家庭成員隱私。用戶還可以根據室內外光照條件,遠程調節窗簾開合,實現智能化家居環境。9.2.3空調、地暖控制智能家居安全系統可與其他家電設備如空調、地暖等實現聯動,根據室內外溫度、濕度等環境參數自動調節設備運行狀態,為用戶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9.3系統優化與升級為了保證智能家居安全系統的穩定運行和持續發展,系統優化與升級。9.3.1系統軟件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