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斷句專項訓練粵教版高三上冊
文言文斷句專項訓練
考點概述
韓愈在《師說》中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J"習
其句讀”就是教學生斷句。中國古代沒有標點符號,一篇文章甚至一
本書,都是一個漢字挨著一個漢字地寫下來的,所以前人讀書都要自
己斷句,常常在一句話的末了用“J斷開,叫“句”;在一句之內語
氣停頓的地方用斷開,叫“讀”(dGu)。給古書斷句也可以叫
斷句讀。
斷句是考查文言文的傳統方式,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
讀,要綜合運用古漢語字詞句及古代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識,因而斷
句能力高低,成了閱讀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斷句正確與
否,直接影響對文意的理解,斷句失誤,必然誤解古文原意。
近幾年,各地高考加強了對文言文斷句的考查。如2004年北京
卷在第n卷的第11小題考查了文言文的斷句題(只斷句,不標點),
5個小題,共5分。2005年,北京卷在第H卷的第11小題又考查了
文言文的斷句題(只斷句,不標點),兩個小題,還是5分;遼寧卷
在第II卷的第15小題也考查了文言文斷句題,分值4分。2006年廣
東卷第12小題,考查了文言文斷句,分值3分。2008年廣東卷第9
小題,考查了文言文斷句,分值4分。
突破策略
1.通讀全文,把握大意。
明辨句讀,是閱讀古文最基本的能力C平時學習中,要重視文言
文的誦讀,目的就在于能通過熟讀培養文言文學習的語感。而文言文
斷句的基礎在于對通篇文章的領會,因此誦讀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做
這類斷句題時,不要急于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
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
小范圍,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
許多考生給文言文斷句時,常犯的一個毛病是一邊看一邊點斷,
看完了文章,斷句也結束了,待回頭檢查時,又覺得有許多不妥之處。
這種企圖“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理解內容和斷句是緊緊相
關聯的,熟讀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確斷句的前提,因為讀不懂就點不
斷,不理解就點不好。我們拿到一篇沒有標點符號的古文,首先要通
讀全文,反復鉆研,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遍數讀多了,
其意義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據文章的內容,先斷出幾個大的段落或
層次,把確有把握的地方斷開來。
2.抓住"日”“云”“言”等表示對話的詞語進行斷句。
文言文在敘述人物的對話時,經常用"曰”“云”“言"等字,這
為正確斷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日”“云”“言”等字,我們很容易根
據上下文判斷出說話人以及所說的內容。例1:沛公曰/孰與君少長/
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鴻門宴》)
3.根據虛詞進行斷句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到:“至于夫惟蓋故者,發端之首唱;
之而于以者,乃札句之舊體;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文言文
中“之乎者也”之類的虛詞特別多,其主要作用是表示語法關系和語
氣,往往是明辨句讀的重要標志。我們在學習中熟悉各類常見虛詞的
用法,尤其是它們在句中常處的位置有助于斷句。
⑴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惟、斯、夫、且夫、若夫”
等前面可斷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
呼”等,前后都可斷句;
⑵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與(歟)、焉、兮、
耳、而已”等后面可斷句;
⑶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茍、縱、縱使、是故、于
是、向使、然而、元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且夫、若
夫、乃夫、已而、雖然、至于"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
(4)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
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
例2:襄子曰:“不及紂二日耳,不亡何待?"優莫曰:“桀紂之
亡也/遇湯武/今天下盡桀也/而君紂也/桀紂并世/焉能相亡/
然亦殆矣!”(《新序.刺奢》)
這一語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虛詞有:而、焉、然;句末的虛詞有三
個“也找出這些虛詞,本題差不多就解決了。
例3:清人彭端淑的《為學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難易乎?為
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
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
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
無以異也。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這段文字相當典型。全段共有十七個句子,用了十七個標點
符號。其中成為斷句標志的句末語氣詞共十一個(“乎”“矣”“也”
“焉”“哉”),連詞和凝固結構共三個(“則”“而”“然則”),代詞
兩個(“之”),句首語氣詞一個(“豈”
4.根據所用修辭方法斷句
文言文是講究修辭的,頂真、排比、對偶、對稱、反復是文言文
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
利用這兩大特點,我們就可以比較好地斷句。
⑴頂真:
例4: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
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廉頗藺相如列傳》)
這兩個例句中都有緊密相連的相同的詞語,我們就可以根據頂真
這一修辭來考慮句讀。
⑵對稱:
例5:中山君喟然而仰嘆曰:“與不期眾少/其于當厄/怨不期
深淺/其于傷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國/以一壺餐得士二人。"(《戰國
策.中山策》)
例句中出現了多個對稱句。“與不期眾少”與“怨不期深淺”;“其
于當厄”與“其于傷心“以一杯羊羹亡國”與“以一壺餐得士二人”,
我們只要注意到了這些對稱句,斷句就迎刃而解了。
⑶反復:
例6:“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鄒
忌諷齊王納諫》)
以上幾句在文章中間隔反復出現,抓住這一特點,自然有助于斷
句。
5.根據固定句式斷句: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別是文言文的固定結構可以幫助我們斷句。比
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斷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
的判斷句,或表示判斷關系的詞,如“為、乃、即、則”等,都可以
為我們斷句提供幫助);“不亦……乎”“孰與……乎”"其……乎"
“安……哉崢何……為"等反問句式;“為……所……X受……于……
“見……于……”等被動句式;還有“如……何””況……乎””何
(以)……為”等固定句式。這些都是我們斷句時很好的“幫手二
例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
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通過“不……乎”這一句式,可幫我們較好的解答這一題。
例8: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祭十二
郎文》)
文中“其……邪”句式很清楚地為我們解答了問題。
6.根據句子的結構成分斷句
結構成分是句子的基本構架,是理解句子的基礎,分清句子的主、
謂、賓、定、狀、補是古文斷句的最主要依據。
例8:“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對此句,如果斷成“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J就完
全錯了,因為“犬”不是后一句的主語,而是“坐”的狀語,意為“其
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樣坐在前面”
此外,古文中有一些常見的倒裝結構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
語后置、介賓短語后置等等,在理解劃分句子結構時尤其需要注意。
當然,這些所謂的斷句方法并不能孤立運用,而應該是多管齊下,
綜合運用,才能奏效。
根據以上規律,現把有關斷句的方法總結成以下口訣,供同學們
參考:
古文斷句莫畏難,仔細琢磨只等閑。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
是關鍵。內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聯系全文前后看,先易
后難細分辨。緊緊抓住"日”“云”“言”,對話最易被發現。常用虛
詞是標志,更有規律供參看。習慣句式掌握住,固定結構莫拆散C詞
性詞義要精研,語法結構幫助判。排比對偶與反復,修辭提供好條件;
相同詞語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題目做完回頭看,根據要求細檢
驗。打牢基礎看課本,培養語感讀經典;練反復,反復練,斷句也要
常實踐。
鞏固練習
一.用線為下列語段中的畫橫線的句子斷句。
1.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
殺彘J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J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
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韓
非子》)
2.張儀已學而游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
張儀曰儀貧無行必比盜相君壁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不服,釋之。其妻
曰:“嘻!子毋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
不?”其妻曰:“舌在也。”儀曰:“足矣!”(司馬遷《史記》卷
七十《張儀列傳》)
3.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
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尢
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返為其患(《百喻經》)
4.齊景公謂子貢日:“子誰師?”曰:“臣師仲尼J公曰:“仲
尼賢乎?”對曰:“賢公曰:“其賢何若?”對曰:“不知也J公
日:“子知其賢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對日:“今謂天高無少長愚智
皆知高高幾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賢而不知其奚若J(《說苑》)
5.故雖有賢君,不愛無功之臣;雖有慈父,不愛無益之子。是
故不勝其任而處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勝其爵而處其祿,非此祿之
主也。良弓難張,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良
才難令,然可以致君見尊。是故江河不惡小谷之滿己也故能大圣人者
事無辭也物無違也故能為天下器。(《墨子.親士》)
6.禹以夏王,桀以夏亡;湯以殷王,紂以殷亡。闔廬以吳戰勝
無敵于天下而夫差以見禽于越;文公以晉國霸,而厲公以見弒于匠麗
之宮;威王以齊強于天下,而愍王以弒死于廟梁;穆公以秦顯名尊號,
而二世以劫于望夷。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跡不等者所任異也!(節選
自《呂氏春秋.尊賢》)
7.上(劉邦)嘗從容與信(韓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
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
曰多多益善何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
下禽也(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8.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罌版
囊或醉或夢塊然泥土者則其人雖生與死之鬼何異余嘗見未死之鬼吊
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間耳(鐘嗣成《錄鬼簿》)
9.客有為齊王畫者齊王問曰畫孰最難者曰犬馬最難孰最易者日
鬼魅最易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罄(qing顯現)于前不可類之故難鬼
魅無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10.虎豹之為害也則焚山不顧野人之菽粟蛟蜃之為害也則絕流不
顧漁人之釣網其所全者大而所去者小也(羅隱《辨害》)
11.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艱烏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圖以為
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談滄溟之廣以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
譜以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12.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dai)日左左乃陷大澤中
(《垓下之戰》)
13.魯有執竹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
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太平廣記》)
14.龍者鱗蟲之長王府言其形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
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本草綱目》)
15.有婦人晝日置二小兒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
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虎熟視久之至以首抵觸庶幾其一懼而
兒癡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懼之人威亦無
所施歟(蘇軾《小兒不畏虎》)
16.太宗嘗止一樹下曰此嘉樹宇文士及從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
魏公(魏征)常勸我遠佞人我不悟佞人為誰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
然士及叩頭謝曰南衙(指政府官署。唐朝京城長安各官署在南城,故
稱“南衙”)群官面折廷爭陛下嘗不得舉手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有順
從陛下雖貴為天子復何聊乎帝意復解(《隋唐嘉話》)
17.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這一番
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可疑方始是學又云無疑者須要有疑有疑
者卻要無疑(黃宗羲《宋元學案》)
18.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邪民亦無
恙邪王亦無恙邪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問歲與民豈先
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舍
本而問末者邪(《戰國策齊.策四》)
19.辭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產有辭諸侯賴之若之何其釋辭也詩
曰辭之輯矣民之協矣辭之怪矣民之莫矣(《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注]
“辭工辭令、口才。“怪”,喜悅。“莫”,安定。
20.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
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日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
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世說新語》)
21.王祥事后用朱夫人甚謹家有一李樹結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時風
雨忽至祥抱樹而泣祥嘗在別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
還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請死母于是感悟愛之如己子(《世說新語》)
22.王戎和崎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武帝謂
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仲雄日和嶙雖備禮神
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崎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憂
崎而應憂戎(《世說新語》)
23.阮光祿在冽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世說新語》)
24.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此
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后既舉所坐者送之既無余席便坐薦上后
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世
說新語》)
25.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
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
禮問日君與仆有何親對日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
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髭后至人以其語語
之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題大眼躇(《世說
新語》)
26.鐘毓鐘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鐘繇曰可令二子
來于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復問
會卿何以不汁對日戰戰栗栗汗不敢出(《世說新語》)
27.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
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
于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按可誣一世之人(《資治通鑒》)
28.子張問仁于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
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論語》)
29.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
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
子非吾友也
30.臧孫行猛政子貢非之曰獨不聞子產之相鄭乎推賢舉能抑惡揚
善有大略者不問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給人足囹圄空虛子產卒國
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聞竽琴之音其生也見愛死也可悲
31.鄭人游于鄉校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產曰毀鄉校如何子產曰何為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
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
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
之也
32.子產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馮簡子能斷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
孫揮能知四國之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貴賤能否而又善于辭令
裨湛能謀謀于野則獲謀于邑則否鄭國將有諸侯之事子產乃問四國之
為于子羽且使多為辭令與裨謨乘以適野使謀可否而告馮簡子使斷之
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應對賓客是以鮮有敗事
33.莊宗與梁軍夾河對壘一日郭崇韜以諸校伴食數多主者不辦請
少罷減莊宗怒曰孤為效命者設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鎮令三軍別擇一
人為帥孤請歸太原以避賢路
34.樂廣嘗有親客久闊不復來廣問其故答日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
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于時河南聽事壁上有角漆畫作蛇廣意
杯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于前謂客曰酒中復有所見不答曰所見如初廣
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殉頓愈(《晉書》)
35.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饑者而食之有饑者蒙袂輯履貿然而
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
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禮記檀弓下》)
36.(趙圍于秦)齊人楚人救趙趙人乏食請粟于齊齊王弗許周子日
夫趙之于齊楚桿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見齒寒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
楚矣且救趙高義也卻秦師顯名也不務為此而愛粟為國計者過矣(取材
于《資治通鑒.周紀五》)
37.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爐峰北寺日遺愛寺介峰寺間其
境勝絕又甲廬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樂天見而愛之若遠行客過故鄉戀戀不能
去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
38.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
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
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
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
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斷句參考答案:
1.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2.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壁/共執張儀/掠笞數百
3.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
/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返為其患(句式
工整,均為四字句)
4.今謂天高/無少長愚智皆知高/高幾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
尼之賢而不知其奚若
5.是故江河不惡小谷之滿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無辭也/物無
違也/故能為天下器
6.闔廬以吳戰勝無敵于天下/而夫差以見禽于越/其所以君王者
同/而功跡不等者/所任異也
7.±(劉邦)嘗從容與信(韓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
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于君何如/日/臣多多
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我禽/信日/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
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
8.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罌
坂囊/或醉或夢/塊然(無知無覺的樣子)泥土者/則其人雖生/與死之
鬼何異/余嘗見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間耳
9.客有為齊王畫者/齊王問曰/畫孰最難者/日/犬馬最難/孰最易
者/日/鬼魅最易/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罄(qing顯現)于前/不可
類之/故難/鬼魅無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10.虎豹之為害也/則焚山/不顧野人(農民)之菽(豆類)粟/
蛟蜃之為害也/則絕流/不顧漁人之釣網/其所全者大/而所去(損失)
者小也
11.及(接觸)之而后知/履(實踐)之而后艱/烏有不行而能知
者乎/披(翻閱)五岳之圖以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走一步)/談
滄溟之廣以為知海/不如估(通“賈”,來往于海上的商人)客之一瞥
/疏八珍之譜以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12.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dai)曰/左/左/乃陷
大澤中
13.魯有執竹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
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日/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14.龍者\鱗蟲之長/王府言其形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
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
15.有婦人晝日置二小兒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馳來/婦人
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虎熟視久之/至以首抵觸/庶幾其
一懼/而兒癡/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料想)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
威/而不懼之人/威亦無所施歟
16.太宗嘗止一樹下/日/此嘉樹/宇文士及從而美之不容口/帝正
色日/魏公(魏征)常勸我遠佞人/我不悟佞人為誰/意常疑汝而未明
也/今日果然/士及叩頭謝曰/南衙(指政府官署。唐朝京城長安各官
署在南城,故稱“南衙”)群官/面折廷爭/陛下嘗不得舉手/今臣幸在
左右/若不少有順從/陛下雖貴為天子/復何聊乎/帝意復解
17.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韋韋是疑/過了這
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可疑/'方始是學/又云/無疑者須
要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
18.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邪/民
亦無恙邪/王亦無恙邪/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問歲
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邪
19.辭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產有辭/諸侯賴之/若之何其釋辭
也/詩曰/辭之輯矣/‘民之協矣/辭之怪矣/民之莫矣
20.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日/幸尚寬
/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日/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
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21.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謹/家有一李樹/結子殊好/母恒使守之/
時風雨忽至/祥抱樹而泣/祥嘗在別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
斫得被/既還/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請死/母于是感悟/愛之如己子
22.王戎和崎司時遭大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
武帝謂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仲雄日/和
崎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崎生孝/王戎
死孝/陛下不應憂崎/而應憂戎
23.阮光祿在冽/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
敢言/阮后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
24.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
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后/既舉所坐者送之/既無余席
/便坐薦上/后大聞之/甚驚/日/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
/恭作人無長物
25.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
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
通/前坐/元禮問日/君與仆有何親/對曰/音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
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魅
后至/人以其語語之/髭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
當了了/嶷大眼躇
26.鐘毓/鐘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鐘繇曰/可
令二子來/于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大一語文考試試題及答案
- 巴州幼教考試試題及答案
- 紅河學院考試試題及答案
- 計算基礎考試試題及答案
- 山西社區考試試題及答案
- 公需科目考試試題及答案
- 歌唱演員考試試題及答案
- 杭州入團考試試題及答案
- 電競專業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麻醉藥行業投資機會及風險投資運作模式研究報告
- 國家開放大學專科《法理學》(第三版教材)形成性考核試題及答案
- 2023年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項目-實施方案
- (2024年)面神經炎課件完整版
- 減鹽減油健康教育教案反思
- 特斯拉國產供應鏈研究報告
- 如何進行醫療垃圾的安全運輸
- 公共停車場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保安服務標準及工作流程
- 2024年中考數學幾何模型歸納(全國通用):18 全等與相似模型之十字模型(學生版)
- 外科疾病分級目錄
- 國家級教學成果的培育提煉與申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