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古詩三首【教學目標】1.會認會寫“御、侯等9個生字。2.了解古詩大意,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古詩。3.能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4.能了解詩中涉及的節日習俗或傳說,感受詩中體現的傳統文化內涵。【教學重難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重點)2.想象畫面,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點)任務驅動情景架構在古代,許多詩人都在傳統節日中抒發詩情。展示小學學習的古詩群。春節里,宋代王安石用“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來表達自己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清明節,唐代杜牧用“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來形容悲傷的心態;七夕節,唐代詩人林杰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來表達美好愿望……今天,我們一起回憶學過的古詩詞,欣賞古詩里的傳統節日。任務三:賞傳統文化中的詩情畫意課時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寒食》《十五夜望月》。2.借助圖片和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古詩中所描繪的景物,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難點)3.了解相關中華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顒右唬焊惺芪娜斯P下的寒食節一、詩歌導入,激發興趣1.本課三首古詩均與傳統節日或傳說有關,說到傳統節日,相信同學們積累了不少關于傳統節日的古詩,回憶古詩詞,我們發現這三首詩分別寫的是哪個節日?從詩中哪里可以看出來的?2.對比學習《乞巧》《元日》《清明》完成表格填寫。3.揭示新課。連接資料,知人論世了解寒食節的由來,習俗。認識作者初讀古詩,把握內容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寒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1)指名讀。(2)全班齊讀,讀出節奏。(3)關注容易混淆的字。“侯”,易寫錯成“候”。從字音、字義進行區分,書寫時注意中間不加一豎。提示:學生自主掃清字詞障礙,圈注勾畫重點詞,標注疑點。2.利用注釋,大致說一說詩句的意思。師:結合注釋和身邊的同學交流交流大概的意思。(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英繽紛,寒食節的東風吹拂著宮城里的柳枝。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賜蠟燭,裊裊輕煙在王侯貴戚的府第飄散開。)四、品析詩歌,化詩為畫1.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1)有感情的讀詩句。指導朗讀:同學們在讀的時候要想象春日里京城落花飛舞、斜柳依依的美好景象。(2)討論交流:①這兩句話呈現的是哪個時間段的景象,描繪了怎樣的畫面?②“無處不飛花”能不能改成“處處飛花”?“飛”字用得好不好?改成“落花”好不好呢?為什么?討論:“寒食東風御柳斜”這句詩的重點是什么?過渡:白天的長安無處不飛花,那夜晚的長安是怎樣的情景呢?2.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1)討論交流:①這兩句詩中點明時間、地點、事件的詞分別是什么?②你最喜歡哪兩個詞語?為什么?明確:用“傳”與“散”兩個動詞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③討論交流:寒食節,顧名思義不能生火,為什么還會有“輕煙散入五侯家”呢?④假如你是“五侯”你心里會怎么想?辯證思考這首詩為什么又是諷喻當朝的一榜檄文?1.補充資料引讀:
天黑時分,宮苑里傳送著一支支由皇帝恩賜給宦官的蠟燭。蠟燭燃燒通明,升騰起淡淡的煙霧,裊裊娜娜地縈繞在宦官家,到處彌漫著威福恩加的氣勢!而其他地方漆黑一片,作者是極度的不滿,誰來讀。
在禁止煙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唯獨這些宦官之家,燭火通明,煙霧繚繞,作者心中是怎樣的感慨,誰來讀。2.明確:明著歌頌太平盛世,皇恩浩蕩,實則是對當朝“宦官專權,作威作福”的諷喻。五、朗讀全詩背誦積累1.朗讀指導語調:舒緩平和2.熟讀成誦活動二:賞明月寄情思一、創設情境中秋習俗我知道,詢問同學們有中秋節的習俗。(板書:《十五夜望月》)明習俗:中秋節的時間是農歷八月十五,用月之圓喻人之團圓,來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感情。始于唐朝初年,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二、初讀古詩,讀出韻味1.作者簡介和創作背景(1)作者簡介:王建,字仲初,唐代詩人。王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因而有機會接觸社會現實,了解人民疾苦,寫出了大量優秀的樂府詩。他的樂府詩和張籍齊名,世稱“張王樂府”。有《王建集》《王司馬集》等。(2)創作背景:此詩是詩人在中秋佳節與朋友相聚時所作。在《全唐詩》中名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見是寄友人杜元穎的。以寫景起,以抒情結,韻味無窮。原詩詩題下注云:“時會琴客”,說明佳節良友相聚,并非獨吟。2.理解詩題(1)從字面意思理解。(“十五夜”就是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夜晚,這里點明時間。“望月”點明事件。)(2)由詩題引發思考。通過詩題,我們知道了是誰在望月亮,那他又是在哪里望月亮?是什么原因讓詩人在這里望月亮?詩人眼中的月亮有什么特點?從詩中又透露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3.學生自由朗讀《十五夜望月》,理解詩意。(1)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認真讀兩遍,第一遍讀準字音,把詩讀通、讀順;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圓。(2)指導朗讀,讀準字音。①“棲、鴉”的識記和書寫:第一句中的“棲”讀作“qī”,書寫時,注意右半部是“西”,不要寫成“酉”。“鴉”是形聲字,“牙”是聲旁表聲音,“鳥”是形旁,表示與鳥有關。“鴉”是左右結構,書寫時注意筆畫的穿插避讓。(3)教師示范朗讀,男女生比賽讀,讀準節奏。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4.出示注解提示,嘗試翻譯古詩。(1)自讀古詩,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2)在不理解的地方畫記號,小組內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示:在出示翻譯之前,請學生們用自己的話來講解,老師進行引導。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那樣白,樹枝上歇息著鵲鴉。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濕庭中的桂花。人們都在望著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會落到誰的家里。三、尋找景物,化景為畫詩句: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討論交流:1.讀一讀詩句,找出詩中描寫的景物。2.圈畫詩中所描寫的景物,用恰當的詞語概括這些景物的特點。3.能根據圈出的景物說一說你看到的畫面嗎?明確:1.2地白—銀白的地面,樹棲鴉—休息的烏鴉,冷露—清冷的秋露,濕桂花—被露水打濕的桂花。3.庭院中的地面映著皎潔的月光,一片雪白,院中高高的樹上棲息著鵲鴉,對著明亮的月光發出驚鳴,空氣中傳來一陣若有若無的桂花的幽香,詩人走到桂樹跟前,發現微冷的秋露凝結,沾濕了朵朵桂花。4.思考:這兩句詩哪里體現出作者在賞月?渲染了怎樣的氛圍?明確:中庭地白樹棲鴉”借景抒情,明寫賞月環境,暗寫人物情態?!袄渎稛o聲濕桂花”緊承上句,“桂花”不僅是中秋時節的象征,還能讓人聯想到月中的桂樹,這樣一來本句就是暗寫詩人望月,不僅點了題,而且想象的意境也顯得更加悠遠,耐人尋味。渲染出秋夜景致的輕盈無跡之感,透露出詩人凝神已久。詩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交流討論:詩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會有怎樣的心理感受?讀一讀,哪一字寫得更好?說說自己的理由。聯想畫面,補充情景。十五夜,團圓月,詩人望著圓月,他想——十五夜,團圓月,詩人深夜不眠,他想——十五夜,團圓月,深夜寒氣逼人,他想——朗讀全詩,背誦積累朗讀指導技巧:前兩句讀得輕柔一些,讀出靜寂、幽美之意,后兩句要讀得悠遠、綿長一些。小結關于“月”的古詩拓展第二課時課時目標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素、章、盈、脈”4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2.了解牛郎織女的故事,理解牛郎織女相思之苦及委婉動人的離別之感。3.品味詩歌語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活動三:深深的情淺淺的說一、舊知導入,鏈接詩文1.觀看兩幅圖片,結合五年級學的文章《牛郎織女》,請同學們講講故事。2.引出課題《迢迢牽牛星》理解詩題的含義。(1)學生齊讀題目,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迢迢”的意思。(2)學生思考:“牽牛星”距離“誰”顯得遙遠?學生結合自己的思考發言:牽牛星距離織女星顯得遙遠。教師小結:是啊,牽牛、織女相隔萬里,這么遠的距離會在他們心中激蕩起怎樣的思緒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二、資料補充1.補充《古詩十九首》的資料,幫助理解?!短鎏鰻颗P恰愤x自《古詩十九首》的第十首?!豆旁娛攀住肥菛|漢末年一批文人詩作的選輯,最早見于南朝梁代蕭統的《文選》。這十九首古詩沒有題目,一般以每首詩的第一句作為題目?!豆旁娛攀住范际俏逖栽?,全篇由五字句構成。詩作表現了動蕩、黑暗的社會生活,抒發了對人生、命運的悲哀之情,內容多游子的羈旅情懷和思婦閨愁。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稱《古詩十九首》為“五言之冠冕”,鐘嶸在《詩品》贊頌《古詩十九首》是“天衣無縫、一字千金”。三、初讀詩詞,讀出韻味1.學生自由朗讀《迢迢牽牛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1)教師檢查自主朗讀情況,適時正音。(強調:盈和脈提示:在讀的過程中,效果不好的,需要教師帶領示范讀,帶領學生體會古詩中音韻美。)(2)指名朗讀,讀出停頓和節奏。(3)請女生齊讀,讀出音韻美。四、故事交流,體會詩情1.這首詩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情感?2.重點品析。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①想象畫面:引導學生抓住“迢迢”這一詞語來感受銀河的遙遠,抓住“皎皎”這一詞語來感受織女嬌美的姿態。②引導學生感受詩句表達的情感,讀出詩句的韻律美。纖纖擢素手,札扎弄機杼。①學生交流自己對上面詩句的理解:織女伸出纖柔、白皙的雙手撥弄著織機,織機響個不停。②想象畫面:引導學生感受“弄”這個字所刻畫出的織女熟悉織布卻又心不在焉的身影。思考:織女的心思并不在織布上,那么她在想些什么呢?③體會詩句表達的情感——思念之情。④指導朗讀:讀“纖纖擢素手”時,可以想象織女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織布的樣子,這時語氣應輕柔一點,盡可能讀出其中的柔美之感?!霸笨勺x得稍微短促一點。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①展開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②引導學生聯系上文思考:前文說織機札札不停歇,按理說織女應該能織出很多布來,為何此時寫的卻是“不成章”?此時可引導學生通過交流、朗讀和想象來感受織女的離愁別緒。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①展開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師點撥:“盈盈”這一疊詞既可以形容清淺的河水,也可以形容織女儀態優美。這一詞語讓人仿佛看到了織女在河水中的婀娜的倒影、優美的身姿。②引導學生抓住“脈脈”一詞體會織女無言中的濃濃的離愁。3.賞析語言疊詞。教師小結:這首詩使用了“迢迢”“皎皎”“纖纖”“札札”“盈盈”“脈脈”等疊詞,以及雙聲詞“河漢”“素手”“清淺”等,這些詞不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車租賃合同補充協議范本
- 2025-2030年中國醫療包裝膜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創新理念管理軟件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修理車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語文下冊評估與反饋計劃
- 建筑工地安全措施與責任合同
- 醫療健康信息保護合同協議
- 無房產證房屋轉讓合同書
- 影視服裝道具安全保險及責任承擔合同
- 知識產權保護合同中忠誠協議證據形式及效力規范與違約責任及保密條款約定書
- 公安規范化執法
- 2025年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的組織架構與流程
- 2025屆高三湖北省十一校第二次聯考地理試卷(含答案解析)
- 工傷職工舊傷復發確認鑒定申請表-模板
- 接觸網完整版本
- 第二講中國經濟行穩致遠-2025年春季學期 形勢與政策課件
- 綠色低碳轉型戰略背景下綠色會展可持續發展研究
- LY/T 2071-2024人造板類產品生產綜合能耗
- 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2024-2025學年度語文園地五(課件)
- 2024-2030年中國橡塑防滑墊市場競爭格局與前景發展策略分析報告
- 家具的類型(分類全面)-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