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三年級下冊復習知識點總結_第1頁
科學三年級下冊復習知識點總結_第2頁
科學三年級下冊復習知識點總結_第3頁
科學三年級下冊復習知識點總結_第4頁
科學三年級下冊復習知識點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下科學復習知識點

第一單元物體的運動

1.河水奔流,鳥兒飛翔,運動員跑步,車輛行駛,衛星上天這些運動與我們的

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運動。

2.判斷一個物體是否運動的標志是這一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

有發生變化,我們把另一個物體稱為參照物。如果物體相對于別的物體位置

發生改變,那么物體是運動的:如果物體相對于另一物體位置沒有發生改變,

那么物體是靜止的。

例如:以公交站牌為參照物,行駛中的公交車上的乘客是運動的:以公交車

為參照物,車上的乘客是靜止的。

3.描述物體的位置時,先確定中心點,然后根據相對中心點的方向和距離描

述自己的位置。在生活中,我們一般月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

西北八個方向來描述方向。

4.物體的運動形式多種多樣,運動的形式有平動、轉動、振動、滾動、擺動。

同一種物體可以有多種運動方式,如落地風扇有轉動和拯動兩種運動方式,

汽車有移動、轉動、滾動三種運動方式。在物體不同的位置上貼上圓點,可

以幫助我們更準確地觀察與描述物體的運動。

5.按照運動路線可以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直線運動:電梯升降、汽車前進、掉落的蘋果、上升的紅旗、扶梯上的人等

曲線運動;拋出的籃球、飄落的樹葉、蕩秋千的孩子、摩天輪的座椅等

小球從桌而上滾動后落到地面的過程運動路線既有直線運動,又有曲線運

動。在東面上滾動過程是直線運動,下落過程是曲線運動。

6.斜坡上的物體會像大石頭從山坡上滾下去那樣滾動.斜坡上的物體會像

我們滑滑梯那樣滑動下去.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有滑動和滾動

兩種運動方式.物體在斜面上有靜止、滾動和滑動三種情況。

7.正方體在斜而上可以靜止或滑動;球形或圓形的物體在斜面上容易滾動:

六棱柱或卜二棱柱在斜面上既有滾動又有滑動。物體在斜而上的運動狀態與

物體本身的形狀、放置方式、斜面的高度等因索有關。加果將斜面一端逐漸

變高,立方體塊、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運動逐漸加快.

8.在運動距離相同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比較運動時間的長短來比較快慢。

實驗(1)在兩條一樣長的軌道上,比較小球運動的快慢

材料:兩條斜坡軌道:兩個小球:秒表。

方法:以軌道最高處為起點,軌道最低處為重點。發令員發出“開始”指令

的同時操作員松開雙手讓小球自然滾動,計時員開始計時。發令員看到小球

到達終點及時發令“停”,計時員同步計時。記錄員記錄兩個小球的運動時

間。重復實驗3次。

實驗(2)在同一條軌道上,比較小球運動的快慢

材料:一條軌道;兩個小球;秒表。

方法:同上個實驗,但每次只能測試一個小球。

結論:運動相同的距離,用時長,運動慢,用時短,運動快。

9.測量時間可以使用秒表計時,測量小球運動所花時間的實驗時至少測量3

次,小組實驗要合理分工,安排操作員、計時員、發令員和記錄員。

10.經過重復實驗,每個實驗可以得到多個數據。對數據的處理可以選擇中

位數、平均數或眾數。

中位數:將數據按照大小排序,位置處于中間的數。

(一般選擇中位數,無需計算,在只有3個數據時常常不出現眾數)

平均數:數據相加之后除以數據個數

眾數: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

11.運動相同的時間,可以用比較運動距離的方法來比較運動的快慢.

實驗(1)從不同地點同時出發,比較運動的快慢

材料:兩條鋪好的軟尺。

方法:兩名同學從不同地點同時從軟尺的。刻度出發,沿著軟尺前進,同時

停止,比較運動的距離。

實驗(2)從不同地點不同時間出發,比較運動的快慢

材料:秒表,兩條鋪好的軟尺。

方法:用秒表計時的方法控制兩名同學的運動時間相同,比較在相同時間內

的運動距離。

結論:相同時間運動距離長,運動快,運動距離短,運動慢。

12.利用物體運動的時間和距離,能比較它們運動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小

球運動相同的距離所用的時間越少,運動得越快;用的時間越多,運動得越慢.

小球運動相同時間所走的距離越長,運動的越快,距離越短,運動的越慢。

13.速度是單位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距離,可以用速度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速度計算方法:速度=距離時間

14.按照運動的快慢,將交通工具1小時內通過的距離排序:

噴氣式客機〉高速列車〉汽車〉快艇>輪船>自行車.

15.魚兔賽跑的故事說明:在距離一定的條件下,所用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快.

如果兔子不睡覺,當它到達終點時,烏龜還在路上呢.這就說明在相同時間內,

所走的路程越長,速度越快.

16.利用物體運動的時間和距離,能比較它們運動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

17.設計建造過山車的步驟:設計、制作、評價。

18.“過山車”的設計要求:(1)軌道的總長度應在2米以上.(2)要有直

線軌道和曲線軌道.(3)軌道的坡度要有變化.(4)小球要滾完全部軌道,

不能脫軌.(5)整座“過山車”要穩固。

選擇制作方案:(1)枳木制作;(2)塑料管和鐵架臺;(3)紙板制作.....

設計制作:畫出軌道路線:按照路線進行拼搭(注意起點高,終點低:如果

遇到問題,可以適當調整設計)。

改進完善:用小球進行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對軌道進行調整和改進。

19.在制作過程中,軌道的長度可以用軟尺和細繩來測量。

20.利用小球代表過山車,對軌道進行探究:描述小球的位置和運動路線,

比較小球在不同軌道上運動的快慢。

無卵殼:蛙卵、魚卵、螞蚊卵等。

5、雞米的組成:卵殼、卵黃、卵白、氣室和胚盤。

各部分作用:蛋黃上的小白點叫做胚盤,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胚盤是進

行胚胎發育的部位,是雞寶寶生命的開端。蛋黃內貯存著供胚胎發育的營養

物質。卵殼和蛋白都具有保護卵細胞的作用,蛋白還能供給胚胎發育所需要

的養料和水分。蛋殼:保護胚胎的作用。氣室:直接給胚胎提供氧氣:蛋黃

(卵黃):直接提供胚胎營養。蛋白(蛋清或卵白),蛋白質,主要作用:保

護胚胎,做緩沖劑,并提供一定胚胎成長所需蛋白質和水分。

6、握在手中的生雞蛋不容易被捏破,是因為雞蛋橢圓形的結構能承受很大

壓力。

二、蠶的一生

1、查的生命從卵開始,一個蠶卵就是一條生命。蠶卵很小,是扁圓形的,

中間凹下去,大小和芝麻差不多。

2、剛產下的蠶卵是淡黃色的,要孵化時變成紫黑色。

3、蠶卵的顏色變化:淡黃色一玫瑰紅色一紫黑色一白色,快要孵化出蠶寶寶

的蠶卵顏色是紫黑色的,孵化后蠶卵的顏色變成白色。

4、蠶卵孵化需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在放蠶卵的盒子上要扎上小孔,因為蠶

卵需要呼吸。

5、養蠶小竅門:(1)小蠶愛吃桑葉,它一出卵就要及時用毛筆或羽毛輕輕

地把它刷到桑葉上。(2)桑葉要新鮮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條。(3)經常

清除蠶的糞便和吃剩的殘葉,保持小蠶“房間”的清潔。(4)把小蠶放在通

風的地方,不要在養蠶的房間里噴灑殺蟲劑。

6、蠶的幼蟲。

(1)剛出生的蠶是黑色的,很小,像螞蟻一樣,叫蟻蠶。長大一些的蠶的

幼蟲變白,變大了。

(2)蠶生長到一定階段會長出新皮,換下舊皮,這叫蛻皮。蠶的一生一共蛻

6次皮,其中從蟻蠶到吐絲結繭前.蛻皮4次,蛹期蛻皮2次。蠶蛻皮前.頭高高

仰起不吃也不動,好像睡著了?樣,稱作“眠"這是蠶寶寶要蛻皮的征兆.

齡期:5個齡期。

(3)蠶的身體特征:分為頭、胸、庾三部分,頭部有口器和單眼,有8對

足,身體兩側有氣門。

(4)蠶的幼蟲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充足的食物,還需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

7、蠶和蛹

(1)蠶繭是指桑蠶蛹期的囊形保護層,通常為白色,內含蛹體。

(2)蛹的特點:不吃東西,受刺激會動。

(3)蛹的身體特征: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體型粗短,紡繩型,黃褐色,

兩側有氣門。

(4)蛹和蠶的幼蟲比較:雖然蛹和蠶的形狀、顏色都不同,但它們都具有

頭、胸、腹、體節和氣門。

(5)其他經過蛹階段的動物:除了蠶,還有很多動物的一生也會經過蛹的

階段,如蒼蠅、蜜蜂、蚊子和蝴蝶等。

(6)蠶在吐絲的時候,頭部的典型動作是呈8字形。

(7)養蠶、抽絲織成絲綢是中國的偉大發明之一,遠在4000多年以前我

國勞動人民就開始養蠶,織布。

(8)蝴蝶、蜻蜓等動物的一生也會經歷蛹的階段

8、成蟲。

(1)從蠶繭里鉆出來的至峨.是蠶的成蟲,與蠶的幼蟲利蠶蛹有巨大的不

同。

(2)蠶蛾類別:雌蠶娥和雄蠶蛾。雌蛾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腹部

狹長,翅大,爬行較快。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會產卵繁殖后代,一只雌蛾

大約產400~500粒卵。

(3)蠶蛾特點:不吃東西、不會飛、會爬行。

(4)蠶蛾的身體特征: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觸角,胸部有2對

翅膀和3對足。

(5)蠶蛾與蠶蛹的外部特征。

蠶蛹: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能看清眼、口器、觸角,胸部有盾片、

胸足,腹部有體節。

蠶蛾: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長有眼、口器、觸角,胸部長有2

對翅膀和3對足,腹部有體節。

9、與蠶餓形態結構相似的動物:蠶蛾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與蠶

蛾形態結構相似的動物有螞蟻、蜻蜓、蝴蝶、蜜蜂、蝗蟲、螳螂等。

10、昆蟲的共同特征

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通常有2對翅(有的昆蟲的翅退化)和3對足,

翅和足都位于胸部,身體由一系列體節構成,進一步集合成三個體段(頭、

胸、腹),頭上有1對觸角,骨骼包在身體外部。

11、蠶的一生經歷了卵、幼蟲、蛹、成蟲四種形態。

12、蠶一生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這一過程稱為蠶的

生命周期,其中蠶卵是蠶的生命周期的開始,蠶的生命周期大約為56天。

三、動物的繁殖

1、卵生:像蠶和雞這樣產卵繁殖后代的叫卵生,靠卵生繁殖后代的動物叫

卵生動物。昆蟲、鳥類、魚類等動物通常為卵生。

2、胎生:像貓和狗這樣,直接生下胎兒的叫胎生。胎生動物一般都用哺乳

的方法喂養它們的后代。我們知道的胎生的動物有羊、兔、熊貓等,哺乳動

物通常為胎生。

3、哺乳動物的特點

身體表面有毛,一般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個部分之:用肺呼吸:

體溫恒定,是恒溫動物:腦較大而發達;哺乳:胎生。胚胎在母體里發育,

母獸直接產出胎兒。母獸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仔獸。

四、動物的一生

1、自然界中的動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

四個階段不同動物的生命周期所經歷的階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長短也不一定

相同。

2、像雞、鴿子等動物,卵生、身上長有羽毛和翅膀的屬于鳥類。

3、母雞需要經歷6個月的時間才會卜蛋繁殖后代。

4、像狗那樣,身上長毛、胎生、吃媽媽乳汁長大的動物叫哺乳動物。

5、狗需要經歷6個月的時間,才能長出牙齒、咀嚼食物

6、我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叫胎兒,人也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

死亡四個階段,人和動物一樣也具有生命周期。

7、人的一生大致可分為嬰兒、幼兒、青少年、成年和老年五個時期.在人一

生中,出生前后和青春發育期長得最快。從出生到現在,我們的身高、體垂

等方面都會發生變化。

8、人和動物壽命的長短與生活環境有關,合理的膳食、足夠的營養、充足

的睡眠、加強體育鍛煉是保證我們正常生長的重要條件。

9、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動物的行為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冬季來臨,

大雁南U兔子換毛、蛇冬眠等。

第三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

1.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恒星,會發光發熱,給地球帶來了光明和熱量。

表面有黑子和耀斑。

2.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它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體積只有地

球的四十九分之一;直徑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引

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月球表面分布著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

3.模擬實驗1:

問題:為什么體積差異如此巨大的太陽和月球看起來差不多大?

材料:觀察紙筒(模擬地球上的視角)

小圓片(模擬月球)大圓片(模擬太陽)

方法:選擇合適的觀察位置,保持觀察紙筒的位置不變,通過觀察紙筒找到

合適的小圓片位置并固定不變:前后移動大圓片,觀察大圓片移動到多遠的

距離時,大小圓片看上去一樣大。

現象:大圓片距離紙筒更遠,到一定距離時,看上去和小圓片一樣大。

結論:太陽到地球的距離比月球到地球的距離遠得多,所以看上去大小差不

多。

4.太陽和月球的相同點及不同點:

太陽月鑫

白天恒星夜晚

衛星

體積和質量①都是球體。

很大有環形山

②東升西落。

會發光發熱體積和質

、有太陽黑子/量較小

離地球很遠I地球較近一

5.日卷是古代測量時間的儀器,根據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度和方向變化來測

量時間。

6.一天之中陽光下影了?的方向和長度都在變化,影子的方向與太陽的位置相

反,早晨一中午一傍晚的影子分別在西一北一東方向:影子的長度與太陽的

高度有關,太陽越低,影子越長,太陽越高,影子越短,早一中一晚的長度

分別為長一短一長。

實驗2:

簡易口簪記錄?天中影子的變化

7.影子產生的條件有三個:光源、遮擋物和屏。光源發出的光被遮擋物阻擋,

在屏上面形成遮擋物的陰影,這就是影子。

對比實驗3

(1)實驗目的:探究影子的變化與光的照射角度的關系

實驗方法:用手電筒從不同角度照射圓柱體,其他條件保持不變。觀察影了

的變化。

結論:通過改變光的照射角度,影子的長短與方向會發生變化。

(2)實驗目的:探究影子的變化與光源所照射物體擺放方式的關系

實驗方法;用于電筒分別照射不同擺放方式的圓柱體的側面。觀察、記錄不

同擺放方式的圓柱體產生的影子。

結論:通過改變物體的擺放方式,影子的形狀會發生變化(影子的形狀和光

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形狀有關)。

8.影子與天氣:陰天或多云的時候,云擋住了陽光,我們感到天色暗淡下來,

是因為我們處在了云的影子里。

9.我們看到的月球發亮部分的形狀叫做月相。一個月內,月相的變化有一定

的規律。

上半月,月相由缺到圓,亮面在右邊,朝西;

D

初一初三初四初七初八十二十三

下半月,月相由圓到缺,亮面在左邊,朝東。

十五十七十八二十二三二十四五

月相變化解析:

月球本身并不會發光,我們看到的發亮的部分是月球反射了太陽光。

農歷每月初一,月亮在太陽與地球之間,發亮的一面背對地球,與太陽

同時升落,我們一天都看不到月亮,月相為新月或朔月。

月亮漸漸移出太陽與地球之間的區域,我們能夠看到月亮被太陽照亮的

一部分,并越來越多,月相依次經歷蛾眉月(初三初四)、上弦月(初七初

八)、盈凸月(十二十三)。

十五,月亮運行到太陽的對面,和太陽分別位于地球的兩邊,地球上看

到月亮發亮的一面,月相為滿月。

滿月過后,太陽和月球的位置又逐漸靠近,月相從右邊虧下去,下半月

亮左面。依次經歷虧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虧眉月(又稱殘月、

殘月蛾眉月)。

10.月球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衛星,年齡大約45億年,表面由巖石構成。月

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相同,永遠以同一面面向地球,這一面稱為月球的

正面,永遠背對地球的一面稱為月球的背面。

11.月球的顯著地貌是月海和環形山,在月球正面,月海更多。在月球背面,

環形山更多。

模擬實驗4模擬環形山的形成

猜想:環形山是流星、小行星撞擊月球表面形成的。

材料:沙盤(模擬月球表面)、不同大小的圓球(模擬流星、小行星)。

實驗步驟:(1)用不同大小的球撞擊沙盤,觀察記錄出現的“環形山”:

(3)同一個球,用不同的速度撞擊沙盤,觀察記錄出現的“環形山”。

實驗分析:撞擊球的大小、速度不同,可以產生不同大小的“環形山”。

實驗結論:根據實驗現象推測,月球上的環形山可能是由撞擊形成的。

拓展:人類能不能在月球表面生存?

月球的表面沒有大氣層,沒有氧,3沒有液態水,不能阻擋宇宙輻射,晝夜

溫差極大,氣壓極低,這些都使人類無法在月球表面生存。

12.人類對地球的認識過程:天圓地方、地球是球形。

模擬實驗5

模擬實驗(1)

實驗目的:模擬觀察進港口(從遠處駛來)和出港口(向遠處駛去)的帆船,

論證地球的形狀。

模擬實驗(2)

實驗目的:模擬觀察月食的形成,論證地球的形狀。

手電筒模擬太陽,球和正方體模擬地球,白紙模擬月球。

13.雖然有現象表明地球是球體,但當時大多數人還是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直到航海家麥哲倫帶領船隊,朝著一個方向航行,3年后回到了出發點。人

們才開始接受地球是球體。

14.觀察地球儀,發現地球的表面有豐富的液態水,水集中分布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