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2023年高二《生物》上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_第1頁
江蘇省淮安市2023年高二《生物》上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_第2頁
江蘇省淮安市2023年高二《生物》上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_第3頁
江蘇省淮安市2023年高二《生物》上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_第4頁
江蘇省淮安市2023年高二《生物》上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18江蘇省淮安市2023年高二《生物》上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包括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在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上,我國運動健兒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運動員的科學訓練和比賽期間需要監測一些相關指標,下列指標中不屬于內環境組成成分的是()A.血紅蛋白 B.血糖C.腎上腺素 D.尿素答案:A2.腦脊液為無色透明的液體,充滿在各腦室、蛛網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內,蛋白質含量較低,不含紅細胞,但含有少量淋巴細胞。腦脊液屬于細胞外液,正常腦脊液具有一定的壓力,對維持顱壓的相對穩定有重要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腦脊液的蛋白質含量較低,因而其滲透壓比血漿低B.腦脊液可以為腦部細胞提供營養,運輸代謝廢物C.腦脊液產生過多或循環通路受阻會導致顱內壓下降D.腦脊液中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給腦細胞提供能量答案:B3.缺血性腦卒中是因腦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腦部損傷,可發生在腦的不同區域。若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無其他疾病或損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損傷發生在腦干時,患者可能出現呼吸障礙B.損傷發生在大腦皮層S區時,患者不能發出聲音C.損傷發生大腦皮層的軀體運動中樞時,患者的縮手反射消失D.損傷發生在小腦時,對患者身體運動無任何影響答案:A4.研究發現T細胞的受體蛋白PD-1(程序死亡蛋白-1)信號途徑有調控T細胞的增殖、活化和細胞免疫等功能。腫瘤細胞膜上的PD-L1蛋白與T細胞的受體PD-1結合引起的一種作用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PD-L1與PD-1的結合增強T細胞的腫瘤殺傷功能B.干擾素是一種細胞因子,可以直接消滅腫瘤細胞C.PD-Ll抗體和PD-1抗體具有腫瘤免疫治療作用D.腫瘤細胞的清除體現免疫細胞的免疫自穩功能答案:C5.下列有關下丘腦的敘述,正確的的是()A.下丘腦能感受細胞外液滲透壓的變化B.下丘腦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C.下丘腦作為腦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能參與神經調節D.下丘腦是神經和體液調節的樞紐,是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答案:A6.下列有關植物生長調節劑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A.用一定濃度的萘乙酸(生長素類)處理離體的花卉枝條,可促進生根B.用一定濃度的6-BA(細胞分裂素類)抑制馬鈴薯發芽,以延長儲藏期C.用乙烯利(乙烯類)處理棉花可催熟棉桃,便于統一采摘D.用PP333(赤霉素合成抑制劑)處理水稻可使植株矮化,增強抗倒伏能力答案:B7.為研究甲、乙兩種藻的競爭關系,在相同條件下對二者進行混合培養和單獨培養,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單獨培養條件下,理論上甲藻數量約為1.0×106個時種群增長最快B.混合培養時,種間競爭是甲藻數量在10~12天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C.無論單獨培養還是混合培養,甲藻種群數量都呈“S”型增長D.混合培養時,甲藻和乙藻具有競爭關系,而且競爭力明顯有懸殊答案:B8.某草原生態系統中植物和食草動物兩個種群數量的動態模型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在0~20年期間,食草動物種群數量增長呈“J”形曲線B.圖中點a的縱坐標值代表食草動物的環境容納量(K值)C.兩個種群之間數量的動態變化與負反饋調節有關D.草原生物群落由于生物種類少,不存在垂直結構答案:C9.(多選)“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些詩句描繪了荷塘的生動景致。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荷塘中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構成生物群落B.采用五點取樣法能精確調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蟲的種類數C.挺水的蓮、浮水的睡蓮及沉水的水草體現出群落的垂直結構D.影響荷塘中“鷗鷺”等鳥類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類活動答案:AC10.酷熱干燥的某國家公園內生長有很多馬齒莧屬植物葉片嫩而多肉,深受大象喜愛。其枝條在大象進食時常被折斷掉到地上,遭到踩踏的枝條會長成新的植株。白天馬齒莧屬植物會關閉氣孔,在涼爽的夜晚吸收CO2并儲存起來。針對上述現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大象和馬齒莧屬植物之間存在共同進化B.大象和馬齒莧屬植物存在互利共生關系C.水分是馬齒莧屬植物生長的主要限制因素D.白天馬齒莧屬植物氣孔關閉,仍能進行光合作用答案:B11.生境破碎指因人類活動等因素導致生物的生存環境被隔斷成碎片。隔斷后的碎片稱為生境碎片。為研究生境破碎對瀕危植物景東翅子樹種群數量的影響,2019年科研人員對某地不同類型生境碎片進行了相關調查,調查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生境碎片類型植株數/株幼樹小樹成樹合計5公頃碎片21933315公頃碎片5781782連續森林39222687A.生境碎片的面積與其維持的種群數量呈正相關B.不同樹齡植株的數量比例反映該種群的年齡結構C.生境破碎利于景東翅子樹種群的生存和發展D.研究景東翅子樹的生態位通常研究它在區域內的出現頻率、種群密度等特征答案:C12.信息分子是指生物體內、外具有調節細胞生命活動的化學物質。下列有關信息分子發揮生理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A.二氧化碳作為體液中的化學信號分子刺激呼吸中樞調節呼吸運動B.信息分子都要通過體液運輸才能到達靶細胞而發揮作用C.神經遞質均需囊泡運輸,釋放后需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結合而發揮作用D.信息分子通過直接參與靶細胞的代謝過程發揮調節作用答案:A13.群落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態系統。下列關于發生在裸巖和棄耕農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說法,錯誤的是()A.人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擾可以改變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發生在裸巖和棄耕農田上的演替分別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在演替過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結構復雜、穩定性強的方向發展D.棄耕農田上的演替都經歷草本階段、灌木階段,最終達到喬木階段答案:D14.我國古詩詞蘊含著豐富的生物學道理。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可體現植物的向光性B.“螟蛉有子,蜾蠃負之”可體現種群之間存在的互利共生關系C.“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鵬深樹鳴”可體現生物對環境的適應D.“茂林之下無豐草,大塊之間無美苗”可體現光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答案:B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包括5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題有不止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錯選或不答得0分。15.某人進入高原缺氧地區后呼吸困難、發熱、排尿量減少,檢查發現其肺部出現感染,肺組織間隙和肺泡滲出液中有蛋白質、紅細胞等成分,被確診為高原性肺水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患者呼吸困難導致其體內CO2含量偏高,血漿pH顯著下降B.體溫維持在38℃時,該患者的產熱量大于散熱量C.患者肺部組織液的滲透壓升高,肺部組織液增加D.若使用藥物抑制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答案:CD16.據新冠病毒致病機制及人體免疫反應特征研制新冠疫苗,廣泛接種疫苗可以快速建立免疫屏障,阻擊病毒擴散。下圖示意人體2次接種抗原后血漿中特異性抗體濃度的變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滅活的新冠病毒疫苗保留了病毒的抗原性B.IgM與IgG都是由漿細胞合成、分泌的C.兩次接種疫苗時間間隔越短,產生的抗體濃度越高D.第二次接種抗原后,漿細胞識別抗原并快速產生大量抗體答案:AB17.生長素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細胞縱向伸長,作用機理如下圖所示。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生長素與細胞膜受體結合可通過Ca2+引發H+以主動運輸的方式向外運輸B.細胞壁在酸性條件下發生結構改變導致細胞壁松弛,吸水膨脹,引起細胞生長C.細胞在生長過程中與新細胞壁的形成有關的細胞器主要是內質網D.細胞中的活化因子與生長素結合,影響相關基因表達,從而產生效應答案:ABD18.種群增長率是出生率與死亡率之差,若某種水蚤種群密度與種群增長率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水蚤的出生率隨種群密度增加而降低B.水蚤種群密度為1個/cm3時,種群數量增長最快C.單位時間內水蚤種群的增加量隨種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D.在水蚤種群密度為24個/cm3時,種群數量最多答案:BC19.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種外來植物無瓣海桑,無瓣海桑生長快,能迅速長成高大植株形成蔭蔽環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減少。與本地植物幼苗相比,無瓣海桑幼苗在蔭蔽環境中成活率低,逐漸被本地植物替代,促進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在互花米草相對集中的區域選取樣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種群密度B.由互花米草占優勢轉變為本地植物占優勢的過程不屬于群落演替C.逐漸被本地植物替代的過程中,無瓣海桑種群的年齡結構為衰退型D.利用種間關系,引進入侵生物的天敵來治理入侵生物都是安全且有效的答案:ABD三、非選擇題共5小題,除特殊說明外,每空1分。20.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是一種神經性疾病,患者由于運動神經細胞受損,肌肉失去神經支配逐漸萎縮,四肢像被凍住一樣,俗稱“漸凍人”。圖1表示“漸凍癥”患者的某反射弧。圖2是ALS患者病變部位的有關生理過程,NMDA為膜上的結構,①②③④⑤為興奮傳導過程。請回答:(1)圖1中,若刺激的Ⅰ處,患者的手指發生輕微收縮,該過程______(填“能”或“不能”)稱為反射;在A處檢測不到動作電位,則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斷此反射弧的運動(傳出)神經元已受損。(2)據圖2判斷谷氨酸是________(填“興奮”或“抑制”)型神經遞質,判斷理由是__________。(3)圖2中③過程與膜的________有關;NMDA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4)ALS的發病機理是突觸間隙中谷氨酸過多,持續作用引起Na+過度內流,神經細胞滲透壓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最終水腫破裂。某藥物通過作用于突觸來緩解病癥,其作用機理可能是________。A.抑制突觸前膜釋放谷氨酸B.抑制谷氨酸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C.促進突觸后膜Na+內流D.促進突觸前膜回收谷氨酸(5)也有學者指出,其病因是某些因子激活人體的免疫反應去對抗運動神經元,造成運動神經元的死亡,從免疫角度分析該病屬于___________病。答案:(1)不能;不能(2)興奮;谷氨酸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或“NMDA”)結合后,促進Na+內流,突觸后膜產生動作電位,引起下一個神經元興奮(3)流動性;識別谷氨酸、運輸Na+(4)升高;ABD(5)自身免疫21.血糖的穩定對人體生命活動至關重要,胰島B細胞是可興奮細胞,與神經細胞一樣都存在外正內負的靜息電位。圖1為胰島B細胞參與血糖調節機制,圖2為腎臟對部分物質的重吸收示意圖。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1所示,葡萄糖進入胰島B細胞后,氧化分解后產生ATP,ATP作為信號分子,與K+通道蛋白上的識別位點結合,導致___,進而觸發Ca2+大量內流,最終引起胰島素的分泌。(2)圖1中右側的神經末梢通過釋放的____與受體結合,引起胰島B細胞興奮,此時胰島B細胞膜內外電位是___________。(3)胰島素水平可通過抽取血樣來檢測,這是因為激素調節具有_______的特點。胰島素一方面可促進血糖進入組織細胞氧化分解,進入肝、肌肉合成糖原,進入脂肪細胞轉變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_________________,使血糖降低。(4)目前已發現多種SGLT,其中SGLT1是一種高親和力、低轉運能力的轉運蛋白,大量存在于腸道等器官中;SGLT2是一種低親和力、高轉運能力的轉運蛋白,可完成原尿中約90%葡萄糖的重吸收。①研究發現,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SGLT2的含量及轉運能力增加,這一變化會_____________(選填“加劇”或“減緩”)患者的高血糖癥狀。②科學家研制出了可抑制SGLT2,同時可部分抑制SGLT1功能的雙靶點抑制劑,該抑制劑降糖機理是:通過抑制SGLT2,減少______對葡萄糖的重吸收;同時通過部分抑制SGLT1功能,減少___對葡萄糖的吸收,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5)研究發現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濃度可能比正常人高,但是由于胰島素抵抗,血糖仍然較高。推測胰島素抵抗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至少答出兩點)。答案:(1)K+通道關閉(“K+外流受阻”)(2)神經遞質;外負內正(3)體液運輸;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質轉變為葡萄糖(4)加劇;腎(近端)小管(細胞);腸道(細胞)(5)胰島素受體的數量下降、胰島素受體結構功能受損、胰島素與受體結合困難等(其它合理可得分)22.糖皮質激素(GC)是一種強效抗炎物質,對免疫系統有著抑制作用。正常生理條件下,血液中糖皮質激素水平很穩定,如圖表示應激和炎癥標志物可刺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調控腎上腺皮質分泌糖皮質激素。在應激反應中糖皮質激素可通過抑制細胞因子釋放、誘導細胞凋亡以及影響免疫細胞分化和遷移等途徑,調控免疫系統的功能,減輕炎癥反應的同時抑制了免疫系統功能,從而增加患病風險。請回答下列問題:(1)應激狀態下,刺激作用于神經系統,神經系統分泌神經遞質并作用于下丘腦,此時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下丘腦屬于反射弧組成部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調節網絡是人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2)圖1中,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對糖皮質激素分泌的調節方式是_____。(3)在HPA軸之外還存在另一種免疫調節機制——“腦—脾神經軸”,如圖2所示。①圖2中所示的免疫活動所屬的免疫方式為_________(填“細胞免疫”或“體液免疫”)。②據圖2可推測,乙酰膽堿在該免疫調節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③科研人員為了驗證上述調節機制中的脾神經對抗體的產生具有促進作用,用手術法進行了相關實驗研究(如下表),請根據題意完成以下表格(在答題卡相應位置填寫)。實驗目的簡單操作過程實驗動物選擇及處理a.將生理狀態相同的健康小鼠平均分成兩組,每組10只,測定_____________。實驗組處理實驗組手術切除脾神經。對照組處理b.對照組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條件控制c.給兩組小鼠注射_________,置于相同且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飼養。結果檢測一段時間后分別測定兩組小鼠體內相應的抗體平均水平并進行比較。預期實驗結果d.小鼠的相對抗體水平實驗組_____________(填“>”、“<”或“=”)對照組。答案:(1)效應器;神經—體液—免疫(2)分級調節(3)體液免疫;刺激(或促進)B細胞增殖分化;(初始)抗體水平并計算平均值;做手術但不切除脾神經;等量(適量)的相同疫苗;<23.酵母菌生長的最適宜溫度在18~30℃之間,在氧氣充足的環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約每1.5~2小時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據此探究酵母菌種群密度的動態變化,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操作步驟如下:第一步:配制無菌馬鈴薯葡萄糖培養液和活化酵母菌液。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裝置,按下表步驟操作。裝置編號ABCD裝置容器內的溶液無菌馬鈴薯葡萄糖培養液/ml101055無菌水/ml——55活化酵母菌液/ml0.10.10.10.1溫度/℃525525第三步: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裝置中起始酵母菌數目,做好記錄。第四步:將各裝置放在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第五步:連續7天,每天隨機抽時間取樣計數,做好記錄。回答下列問題:(1)改正實驗操作步驟中的一處錯誤______________。(2)該小組研究課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中對酵母菌計數可采用____________法,若直接吸取培養液進行計數,則所得數值___(填“偏大”或“偏小”或“偏大、偏小都有可能”)。(3)某同學第5天在使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時做法如下:①振蕩搖勻試管,取1mL培養液并適當稀釋(稀釋樣液的無菌水中加入了幾滴臺盼藍染液)。②先將_________放在血細胞計數板的計數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釋后的培養液滴于其邊緣,讓培養液自行滲入,多余培養液用吸水紙吸去,制作好臨時裝片。③顯微鏡下觀察計數:在觀察計數時只記___(填“被”或“不被”)染成藍色的酵母菌。④該小組同學在一次實驗中取樣液后,并稀釋10倍,用圖乙所示的血細胞計數板(1mm×1mm×0.1mm,400個小方格)計數。若用圖2的計數結果作為每個中方格的平均值(·代表酵母菌),則此樣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是__________個/mL。(4)研究人員還設置了A、B、C、D四組實驗(每組接種酵母菌數量一致),實驗A組:20mL培養液;實驗B組:20mL培養液并在a點后定期補充適量培養液;實驗C組:20mL培養液并僅在a點時補充一次適量培養液;實驗D組為理想條件。測得種群數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甲所示。實驗A、B、C、D組酵母菌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分別對應圖中的_____曲線。答案:(1)(第五步)應每天相同時間(或“定時”)取樣(2)探究在不同培養液中不同溫度下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抽樣檢測;偏大、偏小都有可能(3)蓋玻片;不被;6×106個/ml(4)Ⅲ、Ⅰ、Ⅱ、J24.科研人員以萌發的豌豆種子為材料,研究外源H2O2對根生長的影響。(1)研究發現,植物細胞代謝過程中產生的H2O2可作為信息分子________植物的生命活動。細胞內的________可催化分解H2O2,以避免H2O2濃度過高對細胞產生毒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