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炎陵縣2025年上期高二語文入學檢測卷時量:150分鐘分值:150分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所謂“物質變精神”,就是在實踐過程中,外部客觀物質的東西反映到主觀意識中來,形成主觀的如思想、理論、方針、政策等東西。所謂“精神變物質”,就是將實踐中業已形成的方針、政策、理論、方案等觀念性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指導群眾實踐,從而轉化成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力量。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從認識的過程來看,表現為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過程;從實踐和認識的關系來看,表現為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從干部的領導實踐過程來看,表現為制定和貫徹路線、方針、政策,不斷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毛澤東認為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的過程,并不是任意的過程,實踐在這個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物質可以變精神,但是正確的思想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頭腦中固有的,“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精神可以變物質,“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從客觀世界的反映過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論、政策、計劃、辦法,等等,究竟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只有在實踐中得到檢驗,此外,再無別的檢驗真理的辦法。總之,毛澤東強調了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摘編自樊瑞平,張心立《毛澤東倡導對干部進行認識論教育——重讀〈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材料二:中國共產黨早期的每次大挫折,都是唯心論盛行的結果。共產黨早期的干部像陳獨秀等,革命信仰都很堅定,但最大的問題是脫離實際,結果給黨帶來1927年的大挫折。開始以為,只要聽蘇聯的就肯定能取得勝利,后來才知道盲從他國經驗,脫離中國實際是要掉腦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堂學到東西的黨課是誰上的?是共產黨的對立面蔣介石在1927年給上的。敵人是最好的教師,沙場是最好的課堂。你正兒八經給他講,他聽不進去,一流血,什么都學會了。那一次蔣介石逼得共產黨人拋棄了陳獨秀“繪畫繡花”式的革命,脫了西服,拿起槍上了山。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邏輯就這樣展開了。開展武裝斗爭,剛剛打開一點局面,王明又帶著斯大林的圣旨來了。李德、博古等人聽不進長期堅持實際斗爭的同志們的意見,將用于歐洲平原的堅守陣地決戰的戰法用于中國東南山地,最后把根據地丟了個干凈。紅軍大轉移開始時,他們還是死守他們那一套辦法,結果損失慘重。當時你說他,他不聽,很多人也不敢懷疑他。為什么?人覺是“權威”,王明曾受到斯大林單獨召見,后來的張國燾更厲害,他受到過列寧的接見,而且據他自己說是中國共產黨高級干部中唯一見過列寧的人。這些人牌子都很硬,文憑也很高,但一打仗就不行。長征路上打得贏就是硬道理;是騾子是馬,拉出來追追。最后實踐的權威打倒了觀念的權威,到陜北后,我們黨明白了,馬列主義的原理要跟中國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必須和中國實際結合,這是不斷付出血的代價才明白的道理。不流血誰也不承認自己是錯的。1964年3月24日,毛澤東談到《毛澤東選集》時說:“這是血的著作。”當時,共產國際是世界革命的燈塔,中國共產黨是共產國際的中國支部,大家都是堅定的革命者,自覺服從共產國際的領導。但問題是唯心主義是不能帶領革命走向勝利的。當時許多在領導崗位的人缺乏中國革命的實際經驗,更缺乏歷史自覺和道路自信。為此毛澤東寫了《反對本本主義》。鄧小平后來說,這篇文章寫得好。我認為,它好就好在這篇文章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唯物論打倒了曾在中國革命實踐中盛行的打著“馬克思主義”幌子的唯心論。毛澤東認為:中國的問題需要聽聽中國同志的意見。對世界革命的貢獻取決于中國革命取得的勝利。制定方針政策必須以中國革命的利益為最高原則,不能機械地服從其他國家的革命經驗。這是毛澤東和教條主義者爭論的一個焦點。教條主義本質上就是唯心主義。延安整風期間,全黨充分認識到毛澤東同志的思想對中國革命的意義,在此基礎上,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反過來想,如果沒有長征及其路途上經歷的生死實踐的檢驗,這些共識的形成是很難想象的。所以說,毛澤東思想來自血的教訓,這不是從書本和課堂里就能學來的。毛澤東說,人的正確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昨天不是從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掉下來的,今天也不是從華盛頓的白宮掉下來的,它是從中國的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產生的。不這樣,與長征一樣,還是要流血,要亡黨亡國的。(摘編自張文木《我們贏在哪里?贏在人才!》,《北京日報》)材料三:社會實踐是人們有計劃、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經過社會實踐檢驗所證明了的真理,具有不依賴于主體、不依賴于人、不依賴于人類的客觀性。即不論什么人,只要是他的思想、理論、認識在實踐中達到了預想的目的,實現了主觀與客觀的一致,就是真理性認識,相反便是謬誤。但在現實生活中,堅持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往往與“某些領導人的某些意志”“某些書本中的某些原理”“某些權威人士的某些言論”發生矛盾,在這種情況下,要把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認識路線堅持下去,就應該遵照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的“唯一性”和“此外再無別的”而“只能是”的“絕對性”要求,堅持從客觀存在著的實際情況出發,檢驗、修正他們的那些錯誤意志、言論和豐富、發展書本上寫的不成熟、不完備的原理。“不唯上”“不唯書”“要唯實”是中國共產黨人所信仰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其他一切真正科學知識的生命力所在。所以說,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社會實踐,是既公正又無情的,由它所賦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真理的客觀性,是與階級真理、權力真理、權威真理等一切形式的主觀真理論不相容的。所以說,“我們一定要適應實踐的發展,以實踐來檢驗一切,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摘編自唐梅芳《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學習毛澤東〈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項是()A.由客觀物質反映到主觀意識中得到方針政策的認識都屬于感性認識,用它們指導實踐,是認識到實踐的轉化。B.在毛澤東看來,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都屬于能夠檢驗思想的正確性的社會實踐。C.鄧小平認為,《反對本本主義》這篇文章好在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唯物論打倒了打著“馬克思主義”幌子的唯心論。D.與階級真理、權力真理、權威真理等一切形式的主觀真理論不相容的馬克思主義真理,它的客觀性既公正又無情。2.根據三則材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物質變精神”這個過程中,“精神”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要靠實踐來檢驗,此外別無他法。B.人的正確思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頭腦中固有的,是必須借助血的教訓后再從實踐中來的。C.經過實踐檢驗過的真理具有客觀性,它不依賴于主體、人和人類,實現了主觀與客觀的一致。D.不論是何人的言論還是何種書本中的原理,如果沒有通過實踐的檢驗,可能難免會面臨各種問題。3.下列說法中,不能作為正、反事例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A.某管理咨詢公司從不研究行業、企業實際,動不動就照搬照抄世界500強公司的理論,盲目給企業開處方。B.許多缺點和錯誤根本上是由某些領導滿足于聽紙上的報告,聽口頭匯報,下去的時候走馬觀花,不求甚解造成的。C.某同學結合實際情況,認真研究成功與失敗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使自己的認識逐步合乎規律。D.人類需要善于實踐的人,但也需要夢想者,需要醉心于事業的發展、不注重自身的物質利益、大公無私的人。4.請指出材料二在論證上的兩個突出特點,并作簡要說明。5.材料一和材料三在闡釋“實踐”與“認識”關系的立足點上有什么不同?請簡要概括。(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共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革命就是解放[注]孔厥革命就是解放!折聚英不再受公公的折磨了,折聚英不再受丈夫的虐待了。她跟著女宣傳,來到陳家洼,蘇維埃的區政府,扎在那兒的。那女宣傳,名叫池蓮花,小小個子,瘦瘦的,卻是圓臉,大眼睛,脾氣挺好,待她就像親人。她給折聚英看了看腳,原就沒好纏,不用再放了;她又給折聚英絞(剪)了發,也變成短毛蓋子了。池蓮花自己衣衫本不夠,她卻還把頂光燙的襖子脫給折聚英。折聚英是后來的丈夫給她題的名字,那時候她只有個小名叫女子,池蓮花卻給她取了個官名,叫折蘭英。池蓮花說:“蘭英呀!常言道,再好的女子鍋臺邊轉,女人在窯里是沒好地位的。做做飯,生生蛋,挨打受罵,委屈一輩子。革命可就要把她們解放呀!”她又說:“可是,男人還受著地主豪紳的壓迫呢,女人要解放,先要和男人一起鬧革命!”她拍拍蘭英,說:“你也工作吧,把千百萬婦女都叫醒!”短毛蓋子的折蘭英,卻不好意思地紅了臉:“咱一滿解不下!工作咱也不會做!”池蓮花說:“那不怕!只要學習,學習,再學習呀!”過了幾天,池蓮花就領著蘭英到青化砭去受訓,那兒,幾眼石窯里,好多農村來的婦女啊,大腳片的,小腳片的,一滿絞了頭發,整整齊齊的。上起課來,排排兒坐著,更整齊。教員是個海殼兒老李,精悍身材,禿頭,黑蒼蒼臉上,……長著顆顆兒。這人不識字,可真能講話,吹吹打打,實在是個海殼兒!他教了她們很多革命的道理,他還教了他們很多工作的方法。還有一個教員是崔守功,又大又胖,寬寬的臉,戴著老花鏡;白頭布,藍襖褲,灰大衣。他頂愛批評人。他說:“不批評,不糾正,就沒法進步!”他說:“咱們的女農民干部,更要受大批評!”開頭婦女們都被他批評得哭了;后來可又都被他批評得笑了!再后來,她們就畢業了;再后來,她們就要分配工作了,可是蘭英的公公,三天兩次地捎信來,要她回。他說:“咱又不障礙你革命!咱能把你障礙定嗎?咱可只是要你回窯看看呵,你就偏不回來看看嗎!唉!你這小女子!你就是沒吃過咱手心里的奶,你也吃過咱手心里的飯呀!”蘭英心動了,她遲疑了一下,就決心請了假,真的回去了。路上她還用津貼——發的蘇票—買了大西瓜,要請公公吃呢。雖然這樣,她心里卻也盤算:“回家去,可不會出亂子嗎?”怎奈她雖強,卻是好心腸,她不忍心不回去看看老年人呵。然而,革命真是解放!革命把公公也解放了!從蠟龍區,從烏陽區,一直紅過來,紅過來,把姚店區也紅過了。從此,住在劉家溝的公公,也免了租,免了稅,分得了足夠的土地,還分得了足夠的牛羊。這樣一來;公公可就變了,他可變成好脾氣的公公了。蘭英回家的時候,就見地的公公眉歡:眼笑的,恨不得供出七個碟子八個碗來,讓媳婦子吃個美!一邊,他嘴里連連說著:“我說么,我說么,哪有胳膊兒往外彎的!你看你來了,你來了,你還捧個大西瓜!”他還安慰媳婦,說她男人還在外面,說她男人不敢來纏繞的。很明白,公公是站在革命的媳婦一邊了。媳婦卻記得,公公原是不贊成革命的,他說過:“革命!提著腦袋耍把戲!”他說過:“革命!瞎子不怕虎!虎頭上搔癢!”可是現在,他得了好處,他的舌頭操轉了,他說:“嗨!倒究,倒究,磚頭瓦片兒,也有翻身日子可!嗨!好紅軍!啥事都給咱們百姓想到了!你看咱,咱過去是虛土打不起墻,咱而今可就有了底子了!咱從此就——哈哈—有苦能受,有福能享啦!”在公公面前,蘭英還是有點拘束,可也到底敢說敢笑了。她一面吃好的,一面笑著問:“公公,你可贊成我工作嗎?”公公用手放在額上,想了一會,卻也笑了出來,說:“這怎不贊成呢!革命是好事,革命是好事,咱怎能反它的對呢!不過,不過,頂好別遠走,在本區就行了!”蘭英反駁說:“這區那區,革命不是一個嗎?”公公被說住了,望著媳婦好一會,望望就不覺嗤地笑出來,說:“這小女子,倒說慣嘴,跑慣腿啦!”蘭英在家里住了兩天,臨走公公還很客氣;可是臨走男人卻來了,還來得氣勢洶洶的!然而蘭英不再怕,她靜靜地瞅住男人,只見男人臉上,狠著一副復仇的神氣。他,指著地說:“好,你例跳門塌戶,有路走啦!咱可偏不讓,不讓你離婚!咱就要去當兵!就要當紅軍,紅軍的家屬,看你離成離不成!”蘭英很好笑,她還年輕,她還沒想過要和誰結婚。她說:“好極啦!你當紅軍,咱就是紅軍的婆姨!”她男人倒真的去當紅軍了。-九四三年三八節(有刪改)[注]:節選自《一個女人翻身的故事》的第五章,小說最早發表于《解放日報》。小說以陜甘寧邊區女參議員折聚英為原型,講述了邊區農村婦女折聚英幼時在隨家人逃荒的路上被賣作童養媳,因不堪丈夫的打罵與公公的折磨,選擇跟隨女宣傳員池蓮花加入紅軍,在革命的考驗中舍棄舊家庭、組建新家庭并獲得幸福生活的故事。與節選相關的后續情節是:丈夫參加紅軍不久就叛變當了民團,還帶人到區政府捉拿折聚英。在政府的支持下,折聚英與之離婚。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插圖描繪剪著“短毛蓋子”的女宣傳池連花正在與折聚英親切交談的情景,這與文本敘事相得益彰,也表現黨的宣傳動員的力量。B.公公在免了租稅、分得足夠的土地和牛羊之后,改變了對革命的態度,并贊成折聚英參加革命工作,顯示了革命對農民的影響。C.名字的變化折射出人物命運的變化,“女子”體現苦難的過去,“蘭英”是革命生涯的開始,“聚英”代表開啟新的婚姻生活。D.丈夫不想離婚,決定去“當紅軍”,折聚英開始覺得很好笑,繼而認同丈夫積極向上的選擇,認為做“紅軍的婆姨”“好極啦”。7.下列關于池蓮花這一人物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她所從事的是“把千百萬婦女都叫醒”的工作,這也是她所處時代的革命要求。B.她熟悉婦女的生活狀況和心理,善于做宣傳鼓動工作,貼合“女宣傳”的身份。C.小說以她的視角敘事,展現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感受,增強故事的真實感和沉浸感。D.作為次要人物,著墨不多,但她性格鮮明,與主要人物折聚英的形象互為映襯。8.對折案英而言,“解放”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分析。9.1946年,晉冀魯豫版《人民日報》為孔厥《一個女人翻身的故事》作宣傳推介,稱贊這篇小說“好看好懂”。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好看好懂”的理解。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1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犁。是時軍旅連出,海內虛耗。上既悔遠征伐,桑弘羊與丞相御史奏言:“輪臺以東捷枝、渠犁皆故國,地廣,饒水草,有溉田五千頃以上,處溫和,田美,可益通溝渠,種五谷,與中國同時孰。可遣屯田卒詣故輪臺以東,置校尉三人分護,各舉圖地形,通利溝渠,使以時益種五谷,張掖、酒泉遣騎假司馬為斥候,屬校尉,事有便宜,因騎置以聞。田一歲,有積谷,募民壯健有累重敢徙者詣田所,就蓄積為本業,益墾溉田,稍筑列亭,連城而西,以威西國,輔烏孫為便。”上乃下詔,深陳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賦以助邊用,今又請遣卒田輪臺。輪臺西于車師千余里,今請遠田輪臺,欲起亭隧,是擾天下,非所以優民也,朕不忍聞。”武帝通西南夷道,作者數萬人,悉巴蜀租賦不足以更之,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縣官,而內受錢于都內。昭帝用桑弘羊前議,以杼彌太子賴丹為校尉將軍,田輪臺,輪臺與渠犁,地皆相連也。(節選自徐天麟《西漢會要》)材料二:充國奏①每上,輒下公卿議臣。初是充國計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有詔詰前言不便者,皆頓首服。丞相魏相曰:“臣愚不習兵事利害,后將軍數畫軍冊,其言常是,臣任其計可必用也。”上②于是報充國曰:“皇帝問后將軍上書言羌虜可勝之道今聽將軍將軍計善。其上留屯田及當罷者人馬數。將軍強食,慎兵事,自愛!”上以破羌、強弩將軍數言當擊,又用充國屯田處離散,恐虜犯之,于是兩從其計,詔兩將軍與中郎將卬③出擊。強弩出,降四千余人,破羌斬首二千級,中郎將卬斬首降者亦二千余級,而充國所降復得五千余人。詔罷兵,獨充國留屯田。(節選自班固《漢書·趙充國傳》)【注】①奏:有關屯田的奏章。②上:漢宣帝。③卬:趙卬。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皇帝A問B后將軍C上書D言E羌虜F可勝之G道H今聽I將軍J將軍K計L善。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溫和,文中指氣候不冷不熱,與現在的“態度溫和”中的“溫和”意思不同。B.中國,文中指中原地區,與“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中的“中國”意思相同。C.便宜,文中指客觀情況的變化,與表示價錢低廉的“便宜”的意思完全不同。D.軍冊,文中指軍隊的花名冊,用以登記士兵年齡、籍貫等基本信息的冊子。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桑弘羊與丞相御史認為,輪臺以東捷枝、渠犁,有土地廣袤、水草豐饒等有利條件,可開通溝渠,種植五谷,并可派遣官吏進行管理。B.桑弘羊與丞相御史在奏章中說,種田一年就會有存糧,如此就可以招募更多的人參與屯田,進而擴大開墾面積,這是烏孫國頭等重要的事情。C.桑弘羊關于屯田的建議在漢昭帝這里得到落實,漢昭帝任命桿彌太子賴丹為校尉將軍,讓他在輪臺屯田,于是輪臺與渠犁的土地連成一片。D.在漢宣帝的決策下,強弩將軍收降敵人四千多,破羌將軍殺敵兩千多人,中郎將趙卬斬殺和俘虜敵人兩千多人,趙充國俘虜敵人五千多人。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前有司奏,欲益民賦以助邊用,今又請遣卒田輪臺。(2)初是充國計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14.漢武帝與漢宣帝對待屯田態度和理由有什么不同?(二)古代詩歌閱讀(9分)本次活動的主題是“高風亮節”,高二丁班的同學認為李清照這首詞與主題十分契合,擬進行配樂吟唱,為使音樂更符合意境,請你和他們一起對這首詞進行賞析,完成下面小題。攤破浣溪沙·詠桂花李清照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①,大②鮮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注:①彥輔:西晉時期著名清談家,他以個性鮮明、超凡脫俗和高風亮節聞名。②大:一作“太”。15.對這首宋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頭兩句中的“輕”與“重”是相對的,作為黃金無疑是重的,但能揉而破之化為飛入翠葉叢中的萬點黃花,不論在事實上還是感覺上,卻都是輕柔的。B.詞中的“大鮮明”三字是褒揚之詞,不論是“花中仙品”之桂子,還是“高風亮節”的彥輔,都有著十分鮮明的個性。C.詞的末句“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卻無悄”看似抱怨,實際上表現了對桂花的喜愛。D.詞的下片前兩句將桂花擬人化,進一步寫出桂花脫于流俗的高雅,帶有較為濃郁的主觀感情色彩。16.這首詞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桂花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三)名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論語〉十二章》中強調好學的表現有三條,其中“______”重在實踐鍛煉,“______”重在虛心請教。(2)在《屈原列傳》(節選)中,“______”一句用蟬來比喻,表明屈原遠離世俗污濁的高潔品質;“______”一句將屈原高潔的志趣與日月類比,對其進行高度評價。(3)詩詞中常常對白發進行描摹,借以表達時光易逝、世事滄桑、壯志難酬等復雜情感,有時也以“霜鬢”“衰鬢”代之,如以下詩句正好契合這樣意境和情感“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本大題共5小題,共19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共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成口外。充虛解戰,湯餅為最。”這是西晉文學家束皙所寫《餅賦》中的一段。試想,(甲),烈風陣陣,人們起床以后,又餓又冷,渾身顫抖,這個時候,還有什么比一碗滾燙的湯餅下肚更舒服呢?湯餅是什么?①,就是餅撕碎了泡在湯里,類似今天羊肉泡饃或牛肉罩餅。實則不然。古時所有的面制食品,包括蒸的、煮的、烤的,都稱為餅。《水滸傳》里武大郎賣的“炊餅”原本叫作“蒸餅”,其制作方法與饅頭類似,因避宋仁宗趙禎的名諱而被改稱“炊餅”。湯餅則是在開水里煮熟的面食,即面條或面片。北魏人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卷九“餅法”里對湯餅制作有詳細介紹:把面團揉搓成大拇指粗細,按扁,再以二寸為度,用手一段段掐斷,投沸水中,用急火煮熟。②,不過改用刀削而已。有趣的是,在很久以前,(乙)的湯餅卻是人們盛暑的時令食品,《荊楚歲時記》所謂“六月伏日進湯餅”是也。伏日進食湯餅的習俗應與古代的伏祭活動有關。古時每年六月和十二月舉行祭祀儀式,祈福禳災,分別叫伏祭和臘祭。《荊楚歲時記》所謂“六月伏日進湯餅,名為辟惡”,就是這個意思。由湯餅辟惡,后世還進一步發展出了祈福的食俗。如孩子生日吃長命面,老人壽誕吃長壽面。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有《贈進士張盟》詩云:“憶爾懸弧弓,余為座上賓。舉箸食湯餅,祝辭添麒麟。”可見,③。當然,(丙)的盛夏吃熱面條顯然不太舒服。聰明的古人想出了一種宜于夏季食用的“餅”——冷淘。18.下列語句中的破折號與文中加點處破折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B.“今天好熱啊!——你什么時候去上海?”C.想贏的不能贏,不怕輸的反而贏——這是競賽的辯證法。D.“嗚——嗚——嗚”小男孩大聲哭起來。19.請在橫線處補寫恰當的句子,要求內容貼切,語意連貫,不超過20個字。20.請在文中括號處填寫恰當的成語。甲()乙()丙()(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共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題。80多年前,清華大學出的一道入學考試題的題目叫作“孫行者”,是一個對仗題的上聯,要求應考者對出下聯。結果大都交了白卷,個別才思敏捷的對了“韓退之”,算是沾了點邊兒。參考答案是“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