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qū)一中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人世間》以“審美理性”為潛流,助推著“理想激情”的道德理想主義大潮滾滾流去。基于此,《人世間》達到了藝術真實與歷史真實相吻合的敘事高度。在“理想激情”高揚的階段,“審美理性”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結構作用。《人世間》實現了“審美理性”同“理想激情”和諧相生的敘事狀態(tài)。“審美理性”的化身不再是梁曉聲早期知青小說中形而上的精神力量,也不再是“荒誕”時期解構主義下的宏大價值幻滅。文本中周家一代人以書籍背后的“知識”為精神啟蒙的源泉,不斷提升其“超我”層面的道德標準。在“文化大革命”現場中周秉義曾直言“我希望咱們周家的后人還能幸運地讀到那些書。一個人來到世界上,一輩子沒讀到過這些書是有遺憾的”。就是說,無論是否與“文化大革命”現實社會的邏輯相契合,這一幕幕文學圖景不僅同梁曉聲早期道德理想主義的基調——“青春無梅”極其吻合,而且更加顯露出其對“知識”背后的“審美理性”特有的推崇與尊重。在“理想激情”失落的階段,“審美理性”使文本敘事沒有回到“單向度激情”“荒誕化幻滅”的老路上去,而是大氣磅礴地上升到歷經“人世間”磕碰后的超然堅忍的境界。在評論界對遭遇理想失落的周家兄弟的解讀中,周秉義被解讀為“被縛的普羅米修斯”,而周秉昆被定義為“好人文化”的代表。但是循著梁曉聲“作家”之維的意圖投注,遭遇理想失落的周家人便不僅僅是各自文化符號的具體表征,更是寄寓著作者對現實的深刻思考。作為以往梁曉聲道德理想主義敘事主體的知識分子階層,周秉義代表著政治知識分子,周蓉代表著自由知識分子。周家兄妹看似處于理想激情失落的窘境,實際上理想激情的失落也代表著“審美理性”層面各自身份意識的參悟。無可否認,道德理想落空后的周秉義也常郁悶不得志,但其郁悶的根源不在于所謂一己理想的被縛,而在于群體本位的公共理想危機本身。“自己謹小慎微、辛辛苦苦工作三十多年,一心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黨在周圍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高大起來,卻又哪里抵得過層出不窮的貪官污吏的負面影響呢?這種氣餒的話,他無處可說,只能長期悶在心里,甚至終日郁郁寡歡”。以群體憂樂為憂樂的周秉義,又不決然是一個扁平人物。扁平人物是一種類型人物,這種人物性格簡單、不復雜,但周秉義的性格絕非單一,反而給人多側面、立體可感的印象,“審美理性”使文本中的周秉義呈現出不同的性格側面。參照“怎樣做人”的線索解讀梁曉聲一生的道德理想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人世間》便不再是既往以“理想激情”為原點,單向度的激情隕落與零向度的激情解構為價值半徑的坐標體系,而是以“審美理性”為潛流,并支撐著水面形形色色的“理想激情”的潮起潮落,潮起之際有來自“審美理性”范疇的“超我”價值標準,潮落之際有來自“審美理性”范疇的另一類價值圖景的顯現,但無論潮起潮落,終究以各種人世向善的形式匯就“理想激情”之河。也正是基于這一點,梁曉聲走出了駁雜的“知青”與“紅衛(wèi)兵”身份認同,在理性領悟的高度上書寫共和國浩瀚歷史,最終達到藝術真實與歷史真實的文學契合。(摘編自王瀟《梁曉聲道德理想主義如何價值重構?》)材料二:文學作品,作為作家情感和理性物態(tài)化了的語言符號系統(tǒng)亦即文本,是以一個多層面的狀態(tài)呈現在讀者的面前的。感性、理性共同構成其內容,共同決定其本質。在情理構成的區(qū)域內,把情、理分別看作兩個極點,越是遠離中間地帶而靠近情極的作品越注重情的表達,愈是靠近理極的作品就愈注重理的深刻,于是文學作品就有了批評家所謂的通俗文學與嚴肅文學之分。通俗文學更多地表現常情,嚴肅文學更多地反映對于現實世界的理性認識。它們共同兼容于現實世界的整體狀態(tài)之內,這是一個自然存在。文學是人學,文學的發(fā)生、嬗變不可能超越“人本身”的感性和“人本身”的理性。隨著文化背景的轉換,閱讀群體的結構必然地發(fā)生這樣或那樣的變更,文學作品所處的情理的相應位置就產生相應的變動,但文學作品處于情理兩極之中依然作為一個整體而存在。文學不能脫離理而存在,也不能脫離情而存在。情與理在文學作品中是對立、統(tǒng)一的。并不是偏重于理的作品只有理,偏重于情的作品只有情,而是在定位于情理所組成的區(qū)域內的作品,都是情、理共同作用的產物。我們把定位于情、理所構成的區(qū)域之間的文學作品稱為正常的存在、揮發(fā)狀態(tài)。而超出了這一區(qū)域的文本稱為反常狀態(tài):在其結構中要么排斥理,要么拒納情。也即文學作品游離于正常狀態(tài)之外。排斥理的文學作品,它所表達的情沒有過濾,沒有凈化,沒有理的規(guī)范,其中表現的情必然有低俗的成分。它給讀者留下的是感官的低層次的刺激,達不到“理中之情”所具有的感染作用。拒納情的文學作品,它所反映的理,沒有依托,沒有訴諸形象,沒有情的浸染,其中所表現的理必然有說教的成分。它給讀者的印象是干枯的理論灌輸,達不到“情中之理”所具有的教誨作用。前者表現了這一類作品由通俗(感性)走向了庸俗,后者表現了它由嚴肅(理性)走向了深晦。(摘編自胡煉《文學作品:一個具有“情”與“理”的統(tǒng)一體》)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梁曉聲在早期的知青小說中把形而上的精神力量作為“審美理性”的化身,他在《人世間》中改變了這一創(chuàng)作觀。B.《人世間》仍然保持著梁曉聲早期道德理想主義的基調,但更加顯露出其對“審美理性”特有的推崇與尊重。C.在“理想激情”失落階段,“審美理性”使文本呈現出超然堅忍的境界,這比“超我”的道德標準更能打動人心。D.在由情理組成的區(qū)域內,靠近情極的文學作品往往具有通俗文學的特征,而靠近理極的作品往往具有嚴肅文學的特征。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梁曉聲筆下的周家人并不是各自文化符號的具體表征,而是寄寓了作者對現實的深刻思考。B.周秉義在道德理想落空后變得郁郁寡歡,這使得他內心群體本位的公共理想出現了危機。C.《紅樓夢》講述兒女私情,情的成分多,理的成分少,因此它是游離于文學作品正常狀態(tài)之外的。D.文學作品在情理所組成的區(qū)域中的位置并不是不變的,會隨著閱讀群體結構的變化而變化。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最能夠體現“扁平人物”特點的一項是(
)A.《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性格相對穩(wěn)定,如曹操的奸、諸葛亮的智、關羽的義等。B.狄德羅認為人是一種力量與軟弱、光明與盲目、渺小與偉大的復合物。C.《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性格是不斷發(fā)展的,她的性格充滿復雜性與矛盾性。D.米切爾塑造的斯嘉麗由原來任性自負的大小姐,最后蛻變?yōu)橛掠诿鎸ι罾Э嗟男屡浴?.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5.請結合材料二,簡要概括文學作品中“情”與“理”的關系。【答案】1.C2.D3.A4.材料一首先提出觀點,即“審美理性”支撐著“理想激情”,使《人世間》達到了藝術真實與歷史真實相吻合的敘事高度;然后分別從理想激情高揚的階段和失落的階段進行分析,最后總結全文,重申中心論點。5.①情與理在文學作品中是對立、統(tǒng)一的,共同構成文學作品的內容,決定文學作品的本質。②文學作品中的情受理的制約,受理的規(guī)范,只講情的文學作品必然有低俗的成分,達不到“理中之情”所具有的感染作用。③文學作品中的理要以情為依托,只講理的文學作品必然有說教的成分,達不到“情中之理”所具有的教誨作用。【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這比超我的道德標準更能打動人心”說法錯誤,原文中沒有對“超然堅忍的境界”和“超我的道德標準”進行比較。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A.“梁曉聲筆下的周家人并不是各自文化符號的具體表征”說法錯誤,材料一第三段原文是“遭遇理想失落的周家人便不僅僅是各自文化符號的具體表征,更是寄寓著作者對現實的深刻思考”,注意“不僅僅是”。B.選項因果倒置,材料一第四段原文是“其郁悶的根源不在于所謂一己理想的被縛,而在于群體本位的公共理想危機本身”。C.“游離于文學作品正常狀態(tài)之外”是指“要么排斥理,要么拒納情”的反常狀態(tài),紅樓夢并非排斥理,因此不能說“它是游離于文學作品正常狀態(tài)之外的”。故選D。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所謂“扁平人物”,根據材料一第四段的敘述為“扁平人物是一種類型人物,這種人物性格簡單、不復雜”。A.說的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性格單一,缺乏變化。B.說的是狄德羅關于人的認識,體現了人的復雜性。C.說的是安娜性格的復雜性和矛盾性。D.說的是斯嘉麗性格的蛻變,也間接表現了人的復雜性。B、C、D三項都體現了人的復雜性,不能夠體現“扁平人物”的特點。故選A。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五段,第一段首先闡明作者的觀點,“《人世間》達到了藝術真實與歷史真實相吻合的敘事高度”。接著,作者分別從理想激情高揚的階段和失落的階段對作品進行了分析,第二段主要論述“在‘理想激情’高揚的階段,‘審美理性’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結構作用”,而三、四兩段則詳細論述了“在‘理想激情’失落的階段,‘審美理性’使文本敘事沒有回到‘單向度激情’‘荒誕化幻滅’的老路上去,而是大氣磅礴地上升到歷經‘人世間’磕碰后的超然堅忍的境界”。最后,第五段作者總結全文,重申中心論點,“梁曉聲走出了駁雜的‘知青’與‘紅衛(wèi)兵’身份認同,在理性領悟的高度上書寫共和國浩瀚歷史,最終達到藝術真實與歷史真實的文學契合”。全文呈現總分總的結構,論證邏輯清楚,層次分明。5.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是結合“材料二”分析概括。從第三段“文學不能脫離理而存在,也不能脫離情而存在。情與理在文學作品中是對立、統(tǒng)一的”“定位于情理所組成的區(qū)域內的作品,都是情、理共同作用的產物”可以總結出:情與理在文學作品中是對立、統(tǒng)一的,共同構成文學作品的內容,決定文學作品的本質。從第四段“斥理的文學作品,它所表達的情沒有過濾,沒有凈化,沒有理的規(guī)范,其中表現的情必然有低俗的成分。它給讀者留下的是感官的低層次的刺激,達不到‘理中之情’所具有的感染作用”可以總結出:文學作品中的情受理的制約,受理的規(guī)范,只講情的文學作品必然有低俗的成分,達不到“理中之情”所具有的感染作用。從第四段“拒納情的文學作品,它所反映的理,沒有依托,沒有訴諸形象,沒有情的浸染,其中所表現的理必然有說教的成分。它給讀者的印象是干枯的理論灌輸,達不到‘情中之理’所具有的教誨作用”可以總結出:文學作品中的理要以情為依托,只講理的文學作品必然有說教的成分,達不到“情中之理”所具有的教誨作用。二、文學類閱讀-單文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不叫遛彎兒叫散步
趙新葫蘆老漢從省城回到老家溝里村,正是夕陽西下落霞繽紛的傍晚時分。一下子走了一個多月,他很是想家,想念家鄉(xiāng)的山水,想念家鄉(xiāng)的親朋,想念家鄉(xiāng)的月亮,想念家鄉(xiāng)的細雨和風,等吃了晚飯、收拾好碗筷之后,他對女人說:“你和我到村外轉悠轉悠,看看那小路,看看那樹林,看看那沙灘,看看那河,看看那……”女人問:“咱們兩個一起去?并著肩膀一起走?”他說:“那是當然。我在省城兒子家里,天天晚上出門遛彎兒,可惜你不在身邊,一個人轉來轉去,就少了成色,少了滋味,少了意思!”女人搖了搖頭:“意思?什么意思?你去吧,俺不去,咱們倆在一塊兒瞎轉悠,俺怕別人笑話!”他笑了:“都60歲的人啦,老夫老妻了,誰笑話?常言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裝上你的手機,走吧。”他伸手去拉女人時,女人躲開了。葫蘆沒了奈何,仰天感嘆道;“哎呀,就你臉皮薄!在省城的大街上、花園里,人家紅男綠女,雙雙對對,都是兩口子。人家都不怕,你怕什么?”女人很嚴肅:“老漢,那可不一樣,人家是在省城,咱們是在山溝里!”葫蘆說:“山溝里就不是人啦?山溝里的人就沒感情啦?山溝里的人就矮半截啦?山溝里的人就……”女人說:“你別和我抬杠,反正我不和你去!”說不服,勸不動,葫蘆只好一個人走出門來,沿著村邊的小路,向灘上的那條小河走去。陽春三月,月色朦朧,小路上鳥語花香,和風習習,葫蘆正在感嘆自己的女人如何如何頭發(fā)長見識短,如何如何思想保守時,回頭之間,看見一條黑影跟在身后;那影子若即若離,扭扭捏捏。葫蘆哈哈大笑。葫蘆喊道:“老太太,趕快跟上來吧,還拿捏什么?我知道是你,我的那位韓大妮!”女人跑了幾步,就跟上來了。女人問:“老漢,你怎么知道是我跟著你?”葫蘆拉住女人的手說:“常言講,秤桿兒離不開秤砣,有感情嘛,所以你一定會跟著我。老太太,你看這夜色多么美好,你看這天地多么遼闊,你看這山水多么明媚,你看他們兩個多么親密!”女人很吃驚:“誰們兩個?”葫蘆摟住女人的肩膀:“大妮,你說呢?”女人說:“去去去,你敢叫我的小名,你老葫蘆真是長了出息!”一言未了,女人的手機響了,是兒子從省城打過來的。兒子問候娘的身體,問候娘的生活,問候爹到家了沒有,問候爹暈車了沒有,一路上是不是順利。葫蘆很高興,正想和兒子說幾句時,兒子卻把電話掛了。葫蘆很遺憾地說:“這小子,光知道他娘——我也有手機,他不打我的!”女人說:“你小心眼兒!兒子哪里虧待了你?”他們沿著小路,走過一片冒著花香的桃樹林,來到了潔白細膩的沙灘上;沙灘很柔軟,一踩一個腳窩窩。女人說:“哎呀,腳底下好暄乎,你小心點兒。”葫蘆說:“暄乎一點好,有彈性,踩下去舒服!”他們走到小河邊,河水很清亮;細微的波浪涌起來,層層疊疊,咿咿呀呀。又似有聲,又似無聲。葫蘆說:“老太太,你明白了嗎?如果只是我自己來,那是名副其實的邀彎兒,走出來走回去,很是枯燥乏味;現在咱倆來了,內容就豐富了,這遛彎兒就成了一種陪伴,一種責任,一種滋潤,一種享受!”女人點了點頭:“老漢,你是怎么想到這一招的呢,還非得叫上俺?”葫蘆說:“我在省城學的呀。城里人能做的事情,咱鄉(xiāng)下人就不能做嗎?”女人說:“老漢,明天晚上咱們還出來轉悠。看著那月亮,看著那星星,看著那長長的流水,我心里就寬綽,渾身就舒坦!”一星期之后,村主任二毛突然來到葫蘆家里,開門見山、鄭重其事地說:“姑父,您好,我能給您提個意見嗎?”葫蘆說:“可以可以,當然可以;你是主任,你隨便提。”二毛說:“老人家,您以后晚上出來遛彎兒時,別帶我姑姑好不好?您這一帶呀,好家伙,全亂套了。”葫蘆說:“等一等,你把話說清楚,什么好家伙,什么亂套啦?”二毛說:“我的天,您沒看見嗎,您這一帶頭,咱們村的老夫妻、小夫妻雙雙對對都出來遛彎兒了,黑更半夜的,出了問題怎么著?”葫蘆說:“人家都是兩口子,能出什么問題呀?”二毛說:“有的不是兩口子,也出來瞎跑!”葫蘆說:“不是兩口子,也能出來遛彎兒呀,怎么會是瞎跑?你沒看見嗎,鄉(xiāng)親們遛彎兒時有說的有笑的,有扭的有唱的,有吹笛子的有拉胡琴的,現在咱們村熱鬧了,活潑了,有生氣了,有氣象了,你二毛臉上也光彩呀!”二毛高興了:“姑父,謝謝您的吹捧,謝謝您的夸獎。這么說,您是給溝里村辦了一件好事呀。”葫蘆說:“你說呢!你40多歲的人,應該比我們想得透徹、想得周到。”幾天之后,葫蘆老漢和女人在沙灘上遛彎兒時忽然看見了二毛和他媳婦。老漢很興奮,立在那里大聲喊道:“二毛,你們夫妻倆也來啦?好,好呀!”二毛說:“姑父,怎么偏偏碰到您啦?我本來是堅決不來,可是我媳婦非拽著我出來,結果……我們家里是女人當家,我拗不過她呀!”葫蘆說:“所以你就出來遛彎兒啦!”看了看天上的一彎月亮,二毛背著手走了過來,然后很嚴肅地說:“得給您糾正一下,我們這不叫遛彎兒叫散步,明白了吧?”(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咱們倆在一塊兒瞎轉悠,俺怕別人笑話”“人家是在省城,咱們是在山溝里”,表現了女人對散步的否定。B.“女人”對兒子的關愛比葫蘆對兒子的關愛更多,所以兒子也更關心母親,打電話只打給母親。C.小說語言質樸、富有特色,大量使用了口語化的詞語,如“遛彎”“老漢”“瞎跑”“暄乎”等。D.小說情節(jié)生活化,與日常生活相似,故事仿佛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但內容又曲折有致,引人入勝。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標題意蘊豐富,概括了小說內容,凸顯了現階段農村村民對精神生活的向往與追求。B.最后二毛夫妻也出來遛彎,主要因為二毛媳婦拽二毛出來,二毛雖然不愿意但拗不過她。C.小說善于使用對話,在對話中展現人物性格,敘述葫蘆老漢與女人、二毛的沖突與和解。D.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清新淡雅,使小說具有清新的田園風格,流露出生氣勃勃的時代氣息。8.小說中的葫蘆老漢具有怎樣的形象特點?請根據小說內容簡要分析。9.這篇小說頗具戲劇性,從矛盾沖突的展開過程來看,呈現出“平衡——破壞平衡——新的積極平衡”的經典敘事結構,請結合小說內容簡要分析。【答案】6.B7.B8.①思想開放,不為傳統(tǒng)思想所束縛,敢為人先。在勸說無力的情況下,葫蘆老漢獨自散步,感嘆自己的妻子見識短、思想保守;村主任二毛上門勸葫蘆老漢不要帶女人遛彎,遭到葫蘆老漢的反對和辯駁。②熱愛家鄉(xiāng)。葫蘆老漢離開家鄉(xiāng)一個多月,很是想念家鄉(xiāng)的山水等。③自尊自愛。葫蘆老漢與妻子展開辯論,認為農村人與城里人人格上平等,同樣具有審美需求。9.①葫蘆老漢想和女人遛彎,遭到女人反對,經過葫蘆老漢的開導,女人接受和老漢遛彎,舊的矛盾暫得解決,新的矛盾沖突尚未產生,敘事結構處于平衡狀態(tài)。②村主任二毛上門勸葫蘆老漢不要帶女人遛彎,遭到葫蘆老漢的反對和辯駁,矛盾沖突出現,敘事結構平衡被破壞。③葫蘆老漢夫妻遛彎時遇到村主任二毛夫妻也出來散步。矛盾沖突得以弱化與消除,敘事結構達到新的平衡。【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作品內容的能力。B.“‘女人’對兒子的關愛比葫蘆對兒子的關愛更多,所以兒子也更關心母親”錯誤,小說中并沒有顯示“女人”對兒子的關愛比葫蘆對兒子的關愛更多;兒子打電話只打給母親并不表明“兒子也更關心母親”。故選B。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作品藝術特色的能力。B.“主要因為二毛媳婦拽二毛出來,二毛雖然不愿意但拗不過她”錯,這只是一個借口,實則是二毛自己接受了“散步”。故選B。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小說人物形象的能力。葫蘆老漢從省城回到老家后,叫女人和他一起“到村外轉悠轉悠,看看那小路,看看那樹林,看看那沙灘,看看那河,看看那……”,女人不愿意去,他說“在省城的大街上、花園里,人家紅男綠女,雙雙對對,都是兩口子。人家都不怕,你怕什么?”,“感嘆自己的女人如何如何頭發(fā)長見識短,如何如何思想保守”;“不是兩口子,也能出來遛彎兒呀,怎么會是瞎跑?你沒看見嗎,鄉(xiāng)親們遛彎兒時有說的有笑的,有扭的有唱的,有吹笛子的有拉胡琴的,現在咱們村熱鬧了,活潑了,有生氣了,有氣象了,你二毛臉上也光彩呀”,村主任二毛上門勸葫蘆老漢不要帶女人遛彎,遭到葫蘆老漢的反對和辯駁。由此可知,他思想開放,不為傳統(tǒng)思想所束縛,敢為人先。根據“一下子走了一個多月,他很是想家,想念家鄉(xiāng)的山水,想念家鄉(xiāng)的親朋,想念家鄉(xiāng)的月亮,想念家鄉(xiāng)的細雨和風”可知,他熱愛家鄉(xiāng)。根據“在省城的大街上、花園里,人家紅男綠女,雙雙對對,都是兩口子”“山溝里就不是人啦?山溝里的人就沒感情啦?山溝里的人就矮半截啦?山溝里的人就……”,葫蘆老漢認為農村人與城里人人格上平等,可見他自尊自愛。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小說敘事結構的能力。題目中已經給出了“平衡——破壞平衡——新的積極平衡”這一結構形式,只要找出小說中相對應的內容進行分析即可。平衡:蘆老漢從省城回到老家后,叫女人和他一起到村外遛彎,女人不愿意去,他說“在省城的大街上、花園里,人家紅男綠女,雙雙對對,都是兩口子。人家都不怕,你怕什么”,女人雖口頭上說不去,最終還是偷偷地跟去了。此時,舊的矛盾暫得解決,新的矛盾沖突尚未產生,敘事結構處于平衡狀態(tài)。破壞平衡:“一星期之后,村主任二毛突然來到葫蘆家里”,說“老人家,您以后晚上出來遛彎兒時,別帶我姑姑好不好?您這一帶呀,好家伙,全亂套了”,葫蘆老漢對此反駁,說“不是兩口子,也能出來遛彎兒呀,怎么會是瞎跑?你沒看見嗎,鄉(xiāng)親們遛彎兒時有說的有笑的,有扭的有唱的,有吹笛子的有拉胡琴的,現在咱們村熱鬧了,活潑了,有生氣了,有氣象了,你二毛臉上也光彩呀”,矛盾沖突出現,敘事結構平衡被破壞。新的積極平衡:“幾天之后,葫蘆老漢和女人在沙灘上遛彎兒時忽然看見了二毛和他媳婦”,村主任二毛最終也加入到遛彎的隊伍,矛盾沖突得以弱化與消除,敘事結構達到新的平衡。三、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長孫皇后性仁孝儉素,好讀書,常與上從容商略古事,因而獻替,禪益弘多。上或以非罪譴怒宮人,后亦陽怒,請自推鞫,因命囚系,俟上怒息,徐為申理,由是宮壺之中,刑無枉濫。豫章公主早喪其母,后收養(yǎng)之,慈愛逾于所生。妃嬪以下有疾,后親撫視,毅己之藥膳以資之,宮中無不愛戴。訓諸子,常以謙儉為先,太子乳母遂安夫人嘗白后,以東宮器用少,請奏益之。后不許,曰:“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揚,何患無器用邪!”上得疾,累年不愈,后侍奉,晝夜不離側。常系毒藥于衣帶,曰:“若有不諱,義不獨生。”后素有氣疾前年從上幸九成宮柴紹等中夕告變上擐甲出閤問狀后扶疾以從左右止之后日上既震驚吾何心自安由是疾遂甚。太子言于后曰:“醫(yī)藥備盡而疾不瘳,請奏放罪人及度人入道,庶獲冥福。”后曰:“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為善有福,則吾不為惡;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國之大事,不可數下。道、釋異端之教,蠹國病民,皆上素所不為,奈何以吾一婦人使上為所不為乎?必行汝言,吾不如速死!”及疾篤,與上訣。時房玄齡以譴歸第,后言于帝曰:“玄齡事陛下久,小心慎密,奇謀秘計,未嘗宣泄,茍無大故,愿勿棄之。妾生無益于人,不可以死害人,愿勿以丘壟勞費天下,但因山為墳,器用瓦木而已。”因取衣中毒藥以示上曰:“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從乘輿,不能當呂后之地耳。”己卯,崩于立政殿。后嘗采自古婦人得失事為《女則》三十卷。及崩,宮司并《女則》奏之,上覽之悲慟,以示近臣曰:“皇后此書,足以垂范百世。朕非不知天命而為無益之悲,但入宮不復聞規(guī)諫之言,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懷耳!”乃召房玄齡,使復其位。(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唐記十》,有刪改)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后素有氣疾前年/從上幸九成宮/柴紹等中夕告變/上擐甲出閤問狀后/扶疾以從/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驚/吾何心自安/B.后素有氣疾前年/從上幸九成宮/柴紹等中夕告變/上擐甲出閤問狀/后扶疾以從/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驚/吾何心自安/C.后素有氣疾/前年從上幸九成宮/柴紹等中夕告變/上擐甲出閤問狀后/扶疾以從/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驚/吾何心自安/D.后素有氣疾/前年從上幸九成宮/柴紹等中夕告變/上擐甲出閤問狀/后扶疾以從/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驚/吾何心自安/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東宮,中國古代宮殿名稱,一般指太子所居之宮,也可以用來借指太子。B.釋,中國佛教對釋迦牟尼的簡稱,后泛指佛教。唐代佛教興盛,影響廣泛。C.己卯,人們用干支來紀時,可以用來紀日、紀月和紀年,這里是紀年。D.諫,直言規(guī)勸,使改正錯誤,用于下對上。古代曾設“諫議大夫”官職。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孫皇后訓誡幾個兒子要謙虛節(jié)儉,她認為太子憂慮的事應在于德行不立和聲名不揚,而不應在于器物用具,所以駁回了遂安夫人的請求。B.長孫皇后抱病服侍唐太宗,后來病情加重,但她不同意唐太宗為了給她祈福而大赦天下,她認為“死生有命,并不是人的智力能轉移的”。C.長孫皇后隨身攜帶毒藥,準備在唐太宗遭遇不測時赴死,她在與唐太宗訣別時表示不能走到呂后那一步,她還留下了被唐太宗認可的《女則》。D.長孫皇后認為房玄齡侍奉唐太宗小心翼翼,做事謹慎周密,在臨終前還勸諫唐太宗不要棄用房玄齡。后來唐太宗召回房玄齡,讓他恢復職位。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俟上怒息,徐為申理,由是宮壺之中,刑無枉濫。(2)蠹國病民,皆上素所不為,奈何以吾一婦人使上為所不為乎?14.長孫皇后的“仁愛”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說明。【答案】10.D11.C12.B13.(1)等到唐太宗息怒了,才慢慢地為其申辯,從此后宮之中,刑罰沒有枉法恣肆。(2)禍國殃民,都是皇上平素不做的事,為什么因為我一個婦道人家而讓皇上去做平時不做的事呢?14.(1)為無辜的宮女申辯,使宮中刑罰不濫;(3)對幼年喪母的豫章公主慈愛有加,勝過親生;(3)親自探視生病的妃嬪,停了自己的藥物飲食來供給她們。【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皇后有多年的氣喘病,前一年跟從唐太宗巡幸九成宮,柴紹等人深夜有急事稟報,唐太宗身穿甲胄走出宮門詢問情況,皇后抱病緊隨其后,身邊的侍臣勸阻皇后,她說:“皇上已經震驚,我內心又怎么能安定下來!”“后素有氣疾”主謂賓俱全,“氣疾”是賓語,后面斷開;且“前年”是下一句的時間狀語,應放于下一句,排除AB;“后”即“皇后”,是“扶疾以從”的主語,主謂之間不可斷開,排除C。故選D。11.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C.“這里是紀年”錯誤。“己卯,崩于立政殿”,這里是“紀日”,不是“紀年”。故選C。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B.“但她不同意唐太宗為了給她祈福而大赦天下”錯誤,依據原文“太子言于后曰:‘醫(yī)藥備盡而疾不瘳,請奏赦罪人及度人人道,庶獲冥福’”可知,應是“長孫皇后不同意太子去奏明皇上大赦天下的請求”。故選B。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俟”,等到;“徐”,慢慢地;“枉濫”,枉法恣肆。(2)“蠹”,損害,禍害;“所不為”,不做的事;“奈何”,怎么,為什么;“以”,因為;“為所不為”,做平時不做的事。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注意找出體現長孫皇后“仁愛”的具體事件加以概括。結合“上或以非罪譴怒宮人。后亦陽怒,請自推鞫,因命囚系,俟上怒息,徐為申理,由是宮壺之中,刑無枉濫”可概括出“為無辜的宮女申辯,使宮中刑罰不濫”;結合“豫章公主早喪其母,后收養(yǎng)之,慈愛逾于所生”可概括出“對幼年喪母的豫章公主慈愛有加,勝過親生”;結合“妃嬪以下有疾,后親撫視,毅己之藥膳以資之”可概括出“親自探視生病的妃嬪,停了自己的藥物飲食來供給她們”。參考譯文:長孫皇后仁義孝敬且生活儉樸,喜歡讀書,經常和唐太宗隨意討論歷史,乘機勸善規(guī)過,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見。有一次唐太宗無故遷怒于宮女,皇后也佯裝惱怒,請求親自訊問,于是下令將宮女捆綁起來,等到唐太宗息怒了,才慢慢地為其申辯,從此后宮之中,刑罰沒有枉法恣肆。豫章公主早年喪母,皇后將她收養(yǎng),慈愛勝過親生的。自妃嬪以下有疾病的,皇后都親自探視,并停了自己的藥物飲食來供給她們,宮中人人都愛戴皇后。(她)訓誡幾個兒子,常常以謙虛節(jié)儉為主要話題,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對皇后說,東宮的器物用具比較少,請求皇后奏請皇上增加一些。皇后不允許,并且說:“身為太子,憂慮的事在于德行不立,聲名不揚,為什么擔憂沒有器物用具呢!”唐太宗身患疾病,多年沒有痊愈,皇后(精心)侍候,日日夜夜沒有離開身邊。(皇后)經常將毒藥系在衣帶上,說:“皇上如有不測,我也不能一個人活下去。”皇后有多年的氣喘病,前一年跟從唐太宗巡幸九成宮,柴紹等人深夜有急事稟報,唐太宗身穿甲胄走出宮門詢問情況,皇后抱病緊隨其后,身邊的侍臣勸阻皇后,她說:“皇上已經震驚,我內心又怎么能安定下來!”因此病情便加重了。太子對皇后說:“藥物都用遍了而病不見好,我請求奏明皇上大赦天下犯人并度俗人出家,應該能夠得到陰間的福祉。”皇后說:“死生有命﹐并不是人的智力能轉移的。如果行善積德便有福祉,那么我并沒做惡事;如果不是這樣,胡亂求福又有什么好處呢?大赦是國家的大事,不能多次發(fā)布。道教,佛教乃異端邪說,禍國殃民,都是皇上平素不做的事,為什么因為我一個婦道人家而讓皇上去做平時不做的事呢?如果一定要照你說的去做,我還不如立刻死去!”等到病重,皇后與唐太宗訣別。當時房玄齡已受譴回家,皇后對唐太宗說:“房玄齡侍奉陛下多年,小心翼翼,做事謹慎周密,朝廷機密要聞不曾有一絲泄露,如果沒有重大的原因,望陛下不要拋棄他。我活著的時候對別人沒有用處,死后更不能對別人有害,希望陛下不要建陵墓而浪費國家財力,只要依山做墳,以瓦木為隨葬器物就可以了。”于是取出衣帶上的毒藥示意唐太宗并說道:“我在陛下有病的日子,曾發(fā)誓以死跟定陛下到地下,不能走到呂后那樣的地步。”己卯日,皇后在立政殿駕崩。長孫皇后曾經搜集自古以來婦人得失諸事編為《女則》三十卷。長孫皇后駕崩后,宮中尚儀局的司籍奏呈《女則》一書,唐太宗看后十分悲痛,向身邊的大臣展示并說道:“皇后這本書,足以成為百世的典范。朕不是不知上天命數而沉溺無益的悲哀,只是在宮中再也聽不見規(guī)諫的話了,失去了賢內助,所以不能忘懷呀!”于是征召房玄齡,讓他恢復職位。四、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秦州雜詩(其八)①杜甫聞道尋源使②,從天此路回。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一望幽燕③隔,何時郡國開?東征健兒盡,羌笛暮吹哀。[注]①此詩作于“安史之亂”的第五年。②尋源使:《荊楚歲時記》載,漢武帝曾派張騫出使西域,尋找黃河源頭。張騫奉命沿黃河西行數月,在黃河源頭“見室內有一女織,又見一丈夫牽牛飲河”。自此有黃河源頭與天上銀河相通的傳說。張騫被稱為“尋源使”。③幽燕:安祿山在幽燕之地發(fā)動叛亂。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此路回”既透露出了詩人所處位置,同時說明秦州自古以來就是邊塞重鎮(zhèn)。B.“宛馬”是大宛國的良駒名馬,“宛馬至今來”說明張騫當年出使西域影響至今。C.頸聯(lián)由歷史轉入現實,面對郡國之間高山峻嶺的阻擋,“郡國開”的愿望難以實現。D.尾聯(lián)詩人進一步寫出了國家不幸,戰(zhàn)爭不斷,時局混亂,出征的健兒傷亡殆盡。16.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說:“知此二十首故是入秦以來,詳揭行蹤心事、投寄中朝朋舊者。”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杜甫是如何“詳揭行蹤心事”的。【答案】15.C16.(1)前四句追昔,盛贊張騫溝通東西方的功績,緬懷漢代的強盛。(2)后四句傷今,寫唐朝傾全國之力與各國結和而不可得,感嘆國力衰落,末句寫黃昏時分,遠處傳來羌笛之聲,令人酸楚,同時暗示了國家的悲哀。(3)全詩使用對比手法,面對安史之亂給國家百姓帶來的混亂局面,抒發(fā)了詩人凄楚哀傷之情。【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C.“郡國之間高山峻嶺的阻擋”錯,“一望幽燕隔”中描寫的是安史叛軍占據北方幽燕之地,而不是“郡國之間高山峻嶺的阻擋”。故選C。1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回”聽說漢代的尋源使者張騫,正是從秦州之路自天上歸來。“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他見到的那個牽牛人與我們相距有多遠?他開通了中西道路大宛國馬至今還能輸送過來。這四句抒寫張騫當年出使西域影響至今,緬懷漢代的強盛。“一望幽燕隔,何時郡國開?”遠望幽燕之地仍為叛軍阻隔,郡國的道路何時才能打開?“東征健兒盡,羌笛暮吹哀”東征平叛的健兒已經凋盡,傍晚的羌笛吹出曲曲悲哀。感嘆國力衰落,暗示了國家的悲哀。前四句追昔,后四句傷今,今不如昔,古今對比,借古傷今,借漢使以慨時事,突出了批判時政的鮮明主旨,抒發(fā)了詩人凄楚哀傷之情。五、情景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馬遷《屈原列傳》中,寫屈原的文章雖然描寫的是尋常事物意旨卻極為博大,所舉的事例淺近表達的意思卻很深遠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了行人在蜀道中仰頭屏息、撫胸長嘆的驚恐情狀。(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運用設問的手法,交代了諸葛亮武侯祠所在的地點。【答案】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舉類邇而見義遠
捫參歷井仰脅息
以手撫膺坐長嘆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的字有:邇,捫,脅,膺,祠。六、選擇簡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紅樓夢》中有大量______的詩詞,如《葬花吟》《枉凝眉》等,這些詩詞通俗易懂,流傳廣泛。《西游記》中的詩詞雖沒有那么多人熟悉,但也______。明清時期,里巷中到處有勾欄瓦舍,“說書”和“看戲”是普通老百姓的______娛樂形式。而這種形式便需要藝人用半文半白的語言,講述老百姓聽得懂的故事。這便促成了文學的大眾化轉向。由于彼時的文本并不固定,為了讓受眾聽得懂,說書人口中的故事自然要在原文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通俗化改編。所以我們看到的話本里的語言往往具有高度的白話性。但是,詩詞這種文學從傳統(tǒng)意義上說是______,屬于廟堂文學,能夠給一部作品增添雅趣。說書人便在非情節(jié)部分適當運用詩詞來渲染氣氛,為“說書”這項藝術提供了別樣的儀式感。他們的話本語言大多是雅俗共賞的。和很多同時期的中國古典小說一樣,《西游記》會在故事中夾雜一些詩詞。這也是我國古典小說所保留的“話本”的痕跡。這些負責烘托氣氛的詩詞被大量運用,起到了促進文本流傳的作用。總體來講,這些詩詞除了可以渲染氛圍外,小說的人物塑造、場景構成等還受到被這些詩詞影響,詩詞的大量運用可以堪稱我國古典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大特色。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膾炙人口
比比皆是
喜聞樂見
陽春白雪B.津津有味
比比皆是
聞過則喜
下里巴人C.膾炙人口
琳瑯滿目
聞過則喜
陽春白雪D.津津有味
琳瑯滿目
喜聞樂見
下里巴人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這些詩詞除了可以渲染氛圍外,小說的人物塑造、場景構成等還受到這些詩詞的影響,詩詞的大量運用可以堪稱我國古典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大特色。B.這些詩詞除了可以渲染氛圍外,還對小說的人物塑造、場景構成等有重要影響,詩詞的大量運用堪稱我國古典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大特色。C.這些詩詞除了可以渲染氛圍外,小說的人物塑造、場景構成等還受到這些詩詞的影響,詩詞的大量運用堪稱我國古典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大特色。D.這些詩詞除了可以渲染氛圍外,還對小說的人物塑造、場景構成等有重要影響,詩詞的大量運用可以堪稱我國古典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大特色。20.為什么說明清時期說書人的話本語言是雅俗共賞的?請根據材料第二段的內容簡要概括。【答案】18.A19.B20.為了迎合聽眾,說書人運用半文半白的語言,對所講故事進行通俗化的改編,因此說書人創(chuàng)作的話本語言往往具有“俗”的一面。詩詞能夠給作品增添雅趣,說書人適當運用詩詞來渲染氣氛,增加藝術創(chuàng)作的“儀式感”,因此說書人創(chuàng)作的話本語言又具有“雅”的一面。【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一處,膾炙人口:比喻好的事物或文藝作品為人人贊美和傳播。津津有味:形容趣味很濃或很有滋味。津津有味不能直接修飾“詩詞”,所以應填“膾炙人口”。第二處,比比皆是:到處都是。形容非常多。琳瑯滿目:比喻充滿了美好珍貴的事物。語境是說《西游記》中的詩詞很多,應填“比比皆是”。第三處,喜聞樂見:形容很受歡迎。聞過則喜: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過錯就高興。形容虛心接受意見。語境是說“說書”和“看戲”是受普通老百姓歡迎的娛樂形式,應填“喜聞樂見”。第四處,陽春白雪:形容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下里巴人:形容通俗的文藝作品。根據語境“詩詞這種文學從傳統(tǒng)意義上說是……屬于廟堂文學,能夠給一部作品增添雅趣”可知,“詩詞”應屬“陽春白雪”。故選A。19.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處,“這些詩詞除了可以渲染氛圍外,小說的人物塑造、場景構成等還受到這些詩詞的影響”結構混亂﹐前一句還沒有表達完整,后一句就換了主語,應改為“這些詩詞除了可以渲染氛圍外,還對小說的人物塑造、場景構成等有重要影響”;第二處,“可以堪稱”重復贅余,“堪”和“可以”重復,應把“可以”去掉。故選B。20.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壓縮概括的能力。首先要讀懂語段大意,然后要在語境中理解“雅俗共賞”的內涵,最后概括作答。由“‘說書’和‘看戲’是普通老百姓的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而這種形式便需要藝人用半文半白的語言,講述老百姓聽得懂的故事。這便促成了文學的大眾化轉向。由于彼時的文本并不固定,為了讓受眾聽得懂,說書人口中的故事自然要在原文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通俗化改編。所以我們看到的話本里的語言往往具有高度的白話性”可知,聽眾大多是普通百姓,所以要用適合聽眾的語言進行改編,這體現出“俗”的一面。由“詩詞這種文學從傳統(tǒng)意義上說是陽春白雪,屬于廟堂文學,能夠給一部作品增添雅趣。說書人便在非情節(jié)部分適當運用詩詞來渲染氣氛,為‘說書’這項藝術提供了別樣的儀式感”可知,說書人借助詩詞來渲染氣氛,給“說書”增加“儀式感”,體現出“雅”的一面。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長久以來,洗衣液和柔順劑①,好似洗發(fā)水與護發(fā)素的固定搭配。柔順劑最大的賣點便是可令衣物柔順、不起靜電。事實上,按照工廠制衣的流程,(
),這種破壞可以通過柔順劑使衣服的柔順度得到恢復。柔順劑的作用類似于在衣物纖維表面均勻地涂抹了一層潤滑保護膜,使得其纖維間摩擦系數降低、可移動性增強,纖維固有的壓縮性能也得以恢復,因而衣服就會顯得柔軟、蓬松、有彈性。同時,柔順劑也會降低衣物纖維表層電阻系數、防止電荷聚集,從而②。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種洗滌劑和柔順劑的作用機理不同,若將它們一同倒入洗衣機,反而會使③。因此,建議將柔順劑倒入洗衣機的柔順劑槽中,或者在洗滌中途再加入柔順劑,以保證柔順劑的柔順效果。2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人們用堿性洗滌用品清洗后破壞了其柔順性,其實衣物在出廠時通常會進行柔順處理B.堿性洗滌用品會破壞衣物的柔順性,但衣物在出廠時通常會進行柔順處理C.衣物在出廠時通常會進行柔順處理,只是人們用堿性洗滌用品清洗后破壞了其柔順性D.出廠時通常會進行柔順處理的衣物,在用堿性洗滌用品清洗后其柔順性被破壞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答案】21.C22.①一直是一對黃金組合②降低靜電發(fā)生的可能性③衣物的洗滌效果大打折扣【解析】21.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連貫銜接的能力。根據后文“這種破壞可以通過柔順劑來使衣服的柔順度得到恢復”可知,括號內的后半句應與“破壞”有關,故排除A、B兩項。D項與前文“按照工廠制衣的流程”不符。故選C。22.本題考查學生情境補寫的能力。首先要通讀語段,理解語段意思;然后根據補寫處前后文的內容進行推斷,得出所填內容;最后代入,驗證答案。第一處,對象是“洗衣液和柔順劑”,后文說“好似洗發(fā)水與護發(fā)素的固定搭配”,可見空缺處是說“洗衣液和柔順劑”是一對相得益彰的搭配組合,因此填寫“一直是一對黃金組合”。第二處,前文說“柔順劑也會降低衣物纖維表層電阻系數、防止電荷聚集”,后文的‘從而’說明應填寫這樣做的目的,而“降低衣物纖維表層電阻系數、防止電荷聚集”的目的就是盡量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冠狀動脈造影及支架植入術
- 2-6邏輯運算的公式
- 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護理查房 2
-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浦東2025年招生伯樂馬模擬考試(三)生物試題含解析
- 山西財經大學華商學院《中外設計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海關學院《數理統(tǒng)計理論與方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伊寧市第七中學重點達標名校2025年高中畢業(yè)班零診模擬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山西警官職業(yè)學院《藥物分離工程》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九江理工職業(yè)學院《影視專業(yè)英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電氣安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診斷和治療課件
- 妊娠期糖尿病產后護理
- 老撾萬象鉀礦百萬噸級規(guī)模氯化鉀開發(fā)項目可行性分析研究的開題報告
- 編輯打印新課標高考英語詞匯表3500詞
- 2023年湖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真題
- 22G101基礎平法識圖與鋼筋計算
- 2024年專升本考試-專升本考試(機械設計基礎)筆試歷年真題薈萃含答案
- 對中標候選人的異議書
- 2024年北京市自來水集團長辛店分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醫(y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標準操作規(guī)程SOP第2版
- 老人疫苗接種健康知識講座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