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綜合訓練 高三統編版(2019)歷史二輪復習_第1頁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綜合訓練 高三統編版(2019)歷史二輪復習_第2頁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綜合訓練 高三統編版(2019)歷史二輪復習_第3頁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綜合訓練 高三統編版(2019)歷史二輪復習_第4頁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綜合訓練 高三統編版(2019)歷史二輪復習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一、選擇題1.漢代設尚書臺,其首領是尚書令、尚書仆射。魏晉時期,“事無大小,咸歸令、仆”。這一現象說明()A.皇權旁落B.相權轉移C.地方權力削弱D.行政效率降低2.歷代職官制度的演進,既有傳承又有創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職官信息,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①理藩院尚書、軍機大臣、水師提督②丞相、御史大夫、郡守③大學士、內閣首輔、錦衣衛指揮使④監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3.論及周王朝的統治模式,有學者指出,周王是家族中嫡長子一脈的首領,代表整個家族祭祀上天;諸侯國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們與周王嫡長子一脈的親疏關系。下列選項中,對這一“統治模式”解讀正確的是()①神權與王權結合②中央對地方實行垂直管理③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結構④標志著中國開始邁入早期國家起源的歷史階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宋朝在州府設通判,重要州府設兩名,民戶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則必置。通判有自己專屬的衙門通判廳,與知州(府)共議政務、同署文書,“有軍旅之事,則專任錢糧之責”。據此可知,設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規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軍事能力D.削弱州府權力5.西晉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開府,坐鎮地方,手握重權。唐玄宗在京城專門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諸王,由宦官管理,稱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孫院”。此后,唐朝沿用該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對皇子皇孫的安置()A.削弱了藩鎮勢力B.強化了分封體制C.凸顯了專制集權D.動搖了宗法制度6.談及個人的政治抱負和所心儀的時代,孔子說:“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下列項中,與孔子“從周”相關的是()A.“封建親戚,以蕃屏周”B.“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7.明代不少士子憑借記誦時文范文應試,而不注重閱讀儒家經典。正德年間,官員徐文薄上奏:“近時時文流布四方,書肆資之以賈利,士子假此以僥幸,宜加痛革……其書坊刊刻一應時文,悉宜燒毀,不得鬻販。”該奏疏主要針對的現象是()A.士子應考投機取巧B.書商刊刻時文牟利C.儒學正統地位動搖D.八股文體日益僵化8.宋初《百家姓》以“趙錢孫李”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節度使張議潮割據敦煌時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寫本以“張王李趙”為首。二者排序不同體現了()A.地域文化觀念的差異B.崇文抑武政策的實施C.社會流動的日漸固化D.門第觀念的歷史遺留9.秦代存在“故地”與“新地”的劃分,并采取差別式管理。秦末關東大亂,“新地”皆復為王國,秦將章邯以東郡為根據地鎮壓起義。西漢初年,天下格局恢復東西對峙局面。漢文帝重新設置東郡,掌握了壓制關東諸侯王國的地緣優勢,從而保障了漢廷的政治安全。這說明()A.分封制的推行有一定的經濟基礎B.郡縣的設置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C.秦漢時的“新地”全部推行郡縣制D.秦漢時的“故地”全部推行分封制10.秦統一后,在討論地方制度的御前會議上,主張分封制且有大批臣僚附和的丞相王綰卻未能敵過獨持異議的廷尉李斯,最終確立了郡縣制。這說明當時()A.制度服從于現實需要B.皇權與相權矛盾激化C.朝臣掌握著決策權力D.三公九卿制發生異變11.唐初,只有三省的長官才可以進入政事堂參議軍國大事,后來皇帝給一些職位較低的官員加上“參議朝政”“參知政事”“參知得失”的頭銜,讓他們進入政事堂參與議政。這一措施導致()A.行政效率提高B.三省長官逐漸失去決策權C.中央集權強化D.皇權至上的格局得到鞏固12.“(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權,擴大了議政人員的名額,收到了集思廣益的效果。各部職責有明確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權與政令的貫徹執行,提高了行政效率。”這表明三省六部制()A.使君主專制統治空前強化B.充分發揮了國家機構的效能C.有效的限制了皇權的濫用D.具有三權分立政治的民主性二、非選擇題13.著名學者余英時指出:科舉不是一個單純的考試制度,它將社會結構緊密地聯系了起來,形成一個多面互動的整體,一直發揮著無形的統合功能。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科舉之善,在能破朋黨之私。……前此選舉,皆權在舉之之人,士有應舉之才,而舉不之及,夫固無如之何。既可(科舉),……不能應試者,有司雖欲徇私舉之而不得;茍能應試,終必有若干人可以獲舉也。此實選舉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呂思勉《中國制度史》材料二漸漸地,這些考試(指科舉)開始集中于文學體裁和儒家正統觀念,最后的結果是形成一種制度,為中國提供了一種贏得歐洲人尊敬和羨慕的、有效穩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國仍相對地孤立在東亞,它就會繼續提供穩定性和連續性。——[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晉時期的選官制度,并通過與上述選官制度的比較,說明科舉制的歷史進步性。(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科舉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體的統合功能。答案:B答案:B答案:B答案:A答案:C答案:A答案:A答案:D答案:B答案:A答案:D答案:B[答案](1)選官制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