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十六++工業(yè)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單元測試 高三歷史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三輪復習_第1頁
專題十六++工業(yè)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單元測試 高三歷史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三輪復習_第2頁
專題十六++工業(yè)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單元測試 高三歷史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三輪復習_第3頁
專題十六++工業(yè)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單元測試 高三歷史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三輪復習_第4頁
專題十六++工業(yè)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單元測試 高三歷史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三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十六工業(yè)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高考歷史百日沖刺小題特訓1.工業(yè)革命首先發(fā)生在英國。英國是一個島國,孤懸海外,正好為突變提供了溫床。英吉利海峽的寬窄適宜,能夠為通商提供便利,又能抵御外敵。不列顛島不大不小,剛好可以養(yǎng)成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又便于統(tǒng)一。材料強調英國工業(yè)革命是()A.與歐亞大陸距離適度的結果 B.歐洲刺激英國經濟的結果C.經濟、地理因素相結合的結果 D.大陸均勢外交戰(zhàn)略的結果2.1760年,倫敦的杜魯門、漢伯里和巴克斯頓等幾家釀酒廠總資產高達13萬鎊,但其中設備、廠房等方面所占資本僅為3萬鎊,約占總投資的四分之一。而1786年曼斯菲爾德的奧德諾與庫伯聯合工廠建廠時總資產4200鎊,廠房的建設、機器的引入為3789鎊,占總資產的90%。這一變化說明()A.生產效率提升激發(fā)了工人生產的熱情B.機器生產對勞動力需求增加D.勞動分工得到了進一步增強3.英國的工廠可以離開封閉的溪谷,開設在市場繁榮、交通發(fā)達之處,以便購買原料和銷售產品;它可以移進人口密集地帶,以便招募人員;許多工廠可以匯集在一起,進而形成巨大的工業(yè)城市和經濟中心。這一現象主要得益于()A.科學技術與生產的緊密結合 B.汽船、火車的先后問世C.“復動式蒸汽機”產生的動力 D.阿克萊特創(chuàng)立的工廠制4.大約從15世紀開始,大量英國農民漸次離開土地,從自耕農轉變?yōu)楣蛡騽趧诱摺5搅斯I(yè)革命時期,工廠主則頒布了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實施倒班制、罰款等舉措以攫取更大利潤。上述變化本質上反映了()A.生產關系的變革 B.生產管理的科學化C.生產力大幅提高 D.階級矛盾的尖銳化5.1860—1900年,日本煤炭產量從39萬噸增加到500萬噸。與此同時,類似的增長速度發(fā)生在比利時和西班牙,英國南威爾士煤炭的年產量也從1140萬噸飆升至3510萬噸。到19世紀末,德國每年開采1億噸煤礦。據此可知,這一時期()A.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開始建立 B.工場手工業(yè)進入鼎盛時期C.形成了能源需求的世界市場 D.蒸汽動力仍占據主要地位6.下面是美國福特公司的發(fā)展歷程。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的主要認識是()◎1908年福特汽車公司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輛屬于普通百姓的汽車——T型車,世界汽車工業(yè)革命就此開始。◎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又開發(fā)出了汽車行業(yè)中的第一條流水線,這一創(chuàng)舉使T型車產量達到了1500萬輛,締造了一個至今仍未被打破的世界紀錄。◎1965年8月,福特公司推出Bronco。這是福特公司為響應正在萌芽的四輪驅動休閑汽車市場的需要推出的第一輛真正意義的SUV(運動型多用途汽車)。福特公司的SUV均為低排放汽車,回收率達到85%。A.福特公司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浪潮 B.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主導產業(yè)為汽車業(yè)C.福特公司重視科技研發(fā)和技術引領 D.福特公司實行多元化經營發(fā)展戰(zhàn)略7.在19世紀的美國,女性往往被認為是在家庭領域中崇尚虔誠、順從、純潔、持家的“真正的女性”;但在19世紀上半葉的北方,女性卻被視為具有天然道德優(yōu)勢而成為工廠首選。至此,“職業(yè)女性”與“真正的女性”逐漸分道揚鑣。導致“分道揚鑣”的主要原因是()A.奴隸制度的廢除 B.女性具有道德優(yōu)勢C.女權運動的興起 D.工業(yè)化進程的加快8.1852年英國布萊克本的一位工廠主宣稱:生意人沒有黨派偏見,全心全意為城市謀利益應當學管城市事務。1853年曼徹斯特的64名市政委員中,有12人是紡織業(yè)工廠主,10人是其他行業(yè)工廠主,農業(yè)代表僅9人。這說明英國()A.工業(yè)資產階級開始獨掌城市權力 B.兩大政黨社會基礎發(fā)生變化C.新興社會群體參與地方城市治理 D.城市職能轉變推動工業(yè)發(fā)展9.20世紀初,在美國各重要工業(yè)部門中,福特、洛克菲勒、摩根等集團的生產比重分別占汽車、石油、鋼鐵行業(yè)的50%、95%、66%,形成了各部門的所謂“大王”。這些“大王”反映出美國()A.國民經濟各部門發(fā)展不平衡性加劇 B.自由放任政策已經不適應經濟發(fā)展C.壟斷組織在經濟的發(fā)展中作用突顯 D.已經實現由農業(yè)國向工業(yè)國的轉變10.有學者把二戰(zhàn)以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分為三個階段,即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黃金時代”,70年代的“滯脹階段”,以及80年代以來的“新自由主義”階段。縱觀三個階段的經濟發(fā)展模式和調控政策,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保證資本主義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 B.維護資產階級的整體和長遠利益C.保證社會再生產過程的平衡與協調 D.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11.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分別提出以下口號:“工作不能生活,毋寧戰(zhàn)斗而死”“沒有給面包,就要革命”和“寧愿做自由人死在絞架上,決不茍且偷生過奴隸生活”。這些口號反映出歐洲工人運動()A.受到啟蒙思想和工業(yè)革命的影響 B.提出了推翻資產階級政權的要求C.得到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指導 D.從各國自發(fā)斗爭走向了聯合斗爭12.1893年,恩格斯在《致保爾·拉法格》一文中寫道:“如果法國一可能如此一發(fā)出(革命的)信號,那么,斗爭的結局將決定于……德國;雖然如此,不管是法國還是德國,都還不能保證最終的勝利,只要英國還留在資產階級手中。”他意在強調()A.無產階級革命的重要性 B.工人斗爭應突破民族國家范圍C.社會主義實現的必然性 D.西歐國家階級矛盾呈現不平衡13.20世紀80年代,法國七位史學家推出了《法國當代史:身份與變化,從1789年至今》。該著作共有七個專題:導言,法國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法國人口問題的特殊性,1789年至1980年的法國農民,工人階級的增長,法國國家、政權與民主,政黨、政見與思潮。這可用以說明,當時法國史學家()A.以編年體的形式敘述宏大歷史 B.闡釋歷史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的概念C.已擺脫冷戰(zhàn)思維對史學的影響 D.基于歷史唯物主義撰寫了法國通史14.1871年3月26日,巴黎公社中央委員會在公報中說:“我們熱誠希望和解,我們滿懷喜悅的心情想實現聯合,以達到我們努力追求的目的。因此,我們曾向反對我們的人開誠布公地伸出友誼之手。”這表明巴黎公社的領導者()A.放棄了暴力斗爭的革命方式 B.嘗試以和平的手段實現目標C.極力爭取農民階級的支持 D.積極促進國際工人階級聯合15.巴黎公社期間,巴黎有各種職業(yè)工會、婦女同盟、36個群眾俱樂部等社會團體,他們經常請公社委員和公職人員參加群眾大會;公社委員和公職人員也常到群眾團體發(fā)表演說和征求意見。由此可知,巴黎公社()A.踐行了工農聯盟革命策略 B.體現了無產階級民主C.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 D.注重執(zhí)政的廉潔高效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工業(yè)革命的背景。選擇C:根據材料可知,英國首先發(fā)生工業(yè)革命受地理位置、國家版圖、經濟等要素影響,是經濟、地理因素相結合的結果。排除A:與歐洲大陸距離適度只是工業(yè)革命發(fā)生在英國的有利條件之一,并非材料強調的重點。排除B:B項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材料未涉及英國的大陸均勢外交戰(zhàn)略。解析:根據材料“1760年,倫敦的杜魯門、漢伯里和巴克斯頓等幾家釀酒廠總資產高達13萬鎊,但其中固定資本僅為3萬鎊”"1786年曼斯菲爾德的奧德諾與庫伯聯合工廠建廠時總資產4200鎊,固定資本3789鎊,占總資產比例為90%”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說明該時期工業(yè)革命促進了工廠固定資本3.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英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瓦特萬能蒸汽機是英國工業(yè)革命中最偉大的技術發(fā)明。蒸汽機為機器大工業(yè)的興盛解決了至關重要的動力問題,并且為機器大工廠的建立開拓了極其廣闊的地理空間。此后,工廠開設在市場繁榮、交通發(fā)達之處,以便購買原料和銷售產品;許多工廠可以匯集在一起,進而形成巨大的工業(yè)城市和經濟中心,C項正確;科學技術與生產的緊密結合屬于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特點,排除A項;汽船、火車屬于工業(yè)革命時期的新式交通工具,其動力機是“復動式蒸汽機”,排除B項;阿克萊特創(chuàng)立的工廠制屬于生產組織方面的變化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C項。4.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5世紀(英國)。生產關系是指人們在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工廠制度出現以前,英國自耕農自己占有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工廠制度出現以后,生產資料為資本家所有,英國農民轉變?yōu)楣蛡騽趧诱撸性诠S進行勞作,受資本家剝削。從獨立的生產者變?yōu)槭軇兿鞯墓と朔从沉松a關系的變革,A項正確;材料中提及“工廠主則頒布了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實施倒班制、罰款等舉措以攫取更大利潤”不是在肯定工廠管理的科學化,而是講述工廠制度對工人的束縛和壓迫,故不能反映生產管理的科學化,排除B項;材料主旨是英國農民喪失土地淪為雇傭勞動力,從中看不出生產力的提高,排除C項;封建社會存在農民與地主的矛盾,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矛盾,從農民變?yōu)楣と瞬荒軘喽A級矛盾更加尖銳,排除D項。故選A項。5.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時間可知,此時處于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期間,日本、德國是兩次工業(yè)革命交叉進行。比利時、英國等國雖然開始了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但煤炭產量依舊攀升,說明這一時期蒸汽動力依舊占據主要地位,故選D項。新航路開辟后,手工工場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開始建立,排除A項。工場手工業(yè)被機器生產所取代標志著工業(yè)革命的開始,排除B項。材料中僅有煤礦開采的數量,并未體現煤礦最終是否用于出口,無法得出世界市場的能源需求情況,排除C項。6.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08—1965年(世界)。據材料福特公司的車型的變化和銷量不斷提升的數字描述,可見其生產適應了世界各國大眾的需求,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浪潮,A項正確;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是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時間不符合材料,排除B項;福特公司重視科技研發(fā)和技術引領,體現的是福特公司發(fā)展迅速的原因,而不是認識,排除C項;多元化經營發(fā)展戰(zhàn)略指企業(yè)利用原有的生產技術條件,制造與原產品用途不同的新產品,不符合材料的認知,排除D項。故選A項。7.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上半葉,伴隨著工業(yè)革命的擴展,美國的工業(yè)化也相繼推進,女性也因此走上了工作舞臺,因此出現“19世紀上半葉的北方,女性卻被視為具有天然道德優(yōu)勢而成為工廠首選”的現象,說明美國的工業(yè)化進程加快,D項正確;美國廢除奴隸制度是在南北戰(zhàn)爭時期,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工業(yè)化對就業(yè)結構的影響,非女性道德優(yōu)勢,排除B項;美國女權運動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紀40年代末,終于20世紀20年,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8.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伴隨著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新興工業(yè)資產階級要求并積極參與社會治理,C項正確;“獨掌”說法有誤,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兩大政黨,排除B項;材料與城市職能轉變無關,排除D項。9.答案:C解析:由材料“生產比重分別占汽車、石油、鋼鐵行業(yè)的50%、95%、66%”可知,這些“大王”的出現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壟斷組織產生的結果,故選C項;材料強調“壟斷組織”,國民經濟發(fā)展不平衡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當時資本主義社會仍然使用自由放任政策,選項“不適應經濟發(fā)展”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已經實現”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10.答案:D解析: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國家發(fā)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出現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黃金時代”和面對70年代的“滯脹階段”。資本主義國家減少對經濟的干預,出現了80年代以來的“新自由主義”階段。這三個階段的經濟發(fā)展模式和調控政策,實質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故選D項。此項是目的,排除A項。此項也是目的,排除B項。此項是作用,排除C項。11.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工人運動的發(fā)展。選擇A:工人運動口號中有“自由”“工作”“革命”等信息,結合時間“19世紀三四十年代”可知,當時的工人運動受到了啟蒙思想和工業(yè)革命的影響。排除B:材料中并沒有明確提出推翻資產階級政權的要求。排除C:當時馬克思主義尚未產生。排除D:僅據材料無法看出當時各國工人運動走向聯合。12.答案:B解析:無產階級革命。分析材料可知,恩格斯認為無產階級推翻資本主義的斗爭不是由一個國家決定的,單個國家的革命斗爭并不能取得最終勝利,其意在強調工人運動要突破國家范疇,實現聯動,故選B項。材料反映的是無產階級革命要想取得勝利的方式而非革命的重要性,社會主義實現的必然性,A、C兩項錯誤;材料凸顯的是西歐國家無產階級互動的重要性,階級矛盾是否平衡非材料強調重點,D項錯誤。13.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80年代(法國)。根據材料“導言,法國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法國人口問題的特殊性,1789年至1980年的法國農民,工人階級的增長,法國國家、政權與民主,政黨、政見與思潮”,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法國史學家在闡釋歷史時運用了歷史唯物主義、階級斗爭學說等馬克思主義的概念,B項正確;根據材料可以看出,當時法國史學家采用的是專題史的敘述方式,而不是編年體的形式,排除A項;從材料“法國國家、政權與民主,政黨、政見與思潮”可以看成當時并未擺脫冷戰(zhàn)思維的影響,排除C項;當時法國史學家寫的是法國當代史,不是通史,排除D項。故選B項。14.答案:B解析:巴黎公社。根據材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