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保質儲存技術規程_第1頁
粳稻保質儲存技術規程_第2頁
粳稻保質儲存技術規程_第3頁
粳稻保質儲存技術規程_第4頁
粳稻保質儲存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DB21/XXXXX—2020粳稻保質儲存技術規程本標準規定了粳稻保質儲存的術語和定義、基本要求、儲存技術選用及應用工藝、儲藏期間的糧情檢測與品質質量檢驗等內容。本標準適用于遼寧省區域范圍內糧食加工和收儲企業在糧倉中散裝粳稻的儲存。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1350稻谷GB27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糧食GB5009.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水分的測定GB17440糧食加工、儲運系統粉塵防爆安全規程GB50176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T20569稻谷儲存品質判定規則GB/T21015稻谷干燥技術規范GB/T22497糧油儲藏熏蒸劑使用準則GB/T29374糧食儲藏谷物冷卻機應用技術規程GB/T29890糧油儲藏技術規范LS/T1201磷化氫環流熏蒸技術規程LS/T1202儲糧機械通風技術規程DB21/T3130儲糧倉房內部環流通風技術規程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粳稻JaponicaPaddy粳型非糯性稻谷的果實,籽粒一般呈橢圓形,米質粘性較大脹性較小。3.2保質儲存Storgeforqualitypreservation以延緩粳稻品質劣變為主要目的,對儲存的粳稻采取適時通風和低溫儲藏為主的技術措施,并輔助采取定期檢測糧情和儲存品質常規管理措施的儲存方法。4基本要求2DB21/—XXXX4.1儲糧倉房4.1.1倉房的圍護結構應完整、堅固,能夠安全承載糧堆垂直壓力和側壓力及風載、雪載等荷載,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滲、防潮、密閉、隔熱性能。4.1.2倉蓋和倉墻應具有完好的隔熱層、防水層或防潮層,外表面宜刷涂淺色或高反射率的防水材料。4.1.3倉房的隔熱性能應符合GB50176的有關要求,倉蓋的傳熱系數應在0.35W/m2·K~0.40W/m2·K之間,倉墻的傳熱系數應在0.53W/m2·K~0.70W/m2·K之間。傳熱系數達不到以上要求時,應在倉蓋內表面噴涂發泡聚氨酯等隔熱材料或在倉內加設隔熱吊頂,在倉墻內表面增鋪板狀隔熱材料及保護層。4.1.4倉內地坪應鋪設防滲、防潮層,整體完好、平整、無裂縫。4.1.5門窗、通風口開閉結構嚴緊,并具有隔熱、密閉、防雨雪、防雀、防蟲和防鼠措施。4.1.6糧倉應滿足氣密性要求,即倉壓由500Pa降至250Pa的壓力半衰期:平房倉≥40s,筒倉、淺圓倉4.2配套設施設備4.2.1糧庫應配備干燥、清理、輸送、計量、通風、制冷、熏蒸、消防、扦樣、質量檢驗等設備設施。4.2.2儲糧倉房應配備機械通風系統、糧情測控系統、磷化氫環流熏蒸系統、空調設備及送風系統或內環流通風系統。4.2.3根據所處的儲糧生態條件和過夏期間環境氣候特點、倉房類型和采用儲藏技術的需要,可選配谷物冷卻機,高大平房倉、淺圓倉和立筒倉等大型糧倉應配備深層扦樣設備。4.2.4儲糧倉房應按照GB17440的規定配備除塵、防爆設備。4.3入倉質量和品質4.3.1水分含量應控制在15.0%~15.5%之間。水分含量超過15.5%的粳稻入倉前須干燥處理至標準以內。采用糧食干燥機進行干燥應按照GB/T21015規定執行。4.3.2出糙率和整精米率應符合GB1350規定的三等及以上等級要求,雜質、黃粒米和谷外糙米含量及互混率均應符合GB1350規定。4.3.3儲存品質指標應符合GB/T20569中“宜存”的有關規定。4.3.4衛生指標應符合GB2715的規定。4.3.5對已出現發熱、霉變及生蟲情況或存在類似隱患的粳稻不得直接入倉儲存,須先單獨堆存并經過降溫、降水、滅霉或殺蟲等對應方法處理至正常糧情后方可入倉。4.4進出倉4.4.1不同倉型進出倉作業方式和操作要求均應按照GB/T29890的有關規定執行。4.4.2裝倉前,應將空倉、貨場及作業區清掃干凈。空倉、輸送設備、器材和用具發現有活蟲時,應先采用符合GB/T22497規定的殺蟲劑進行熏殺處理。4.4.3不同品種、不同等級、不同生產年度的粳稻應分倉儲存。4.4.4宜在低溫季節完成裝糧入倉。高溫入倉的粳稻應及時采取機械通風、機械制冷等有效降溫措施,降低和均衡糧堆溫度。4.4.5裝糧入倉時,入倉糧溫與當時環境溫度的差值應小于結露溫差。當入倉糧溫高于環境溫度并且溫差達到結露溫差時,應先采取合理堆積、冷卻散熱、自然通風降溫等方式,使糧堆內積熱充分散發后方可入倉。4.4.6同一倉房宜在較短時間內一次完成入倉。確需分批入倉時,各批次間的糧食溫度差應小于5℃。當糧堆內溫差超過5℃以上,應及時采取機械通風措施均衡糧溫。3DB21/XXXXX—20204.4.7裝糧入倉過程中,應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破損、減輕自動分級和雜質聚集現象。入房式倉時,應經常移動輸送機的位置或采用擺頭式輸送機進行多點卸料。由倉頂中心入糧口進筒式倉時,應設置有效的布料、均分和減碎裝置。4.4.8裝倉或補倉完畢入糧結束后,應及時平整糧面,糧堆高度不應超過儲糧倉房設計裝糧線。4.4.9粳稻儲存期不宜超過3年。達到儲存年限或儲存品質指標已不符合GB/T20569中“宜存”規定的粳稻要及時出倉。4.4.10出倉前應按照GB1350和GB/T20569規定的質量和品質指標及檢驗方法進行嚴格檢驗,出具檢驗報告。4.4.11出倉時,糧食溫度與當時的環境溫度的差值應小于結露溫差。若達到或超過結露溫差時,應暫停出倉。4.4.12同一倉房宜在較短時間內一次完成出倉。確需分批出倉時,應保證剩余散糧仍能實施局部通風、熏蒸等安全儲糧操作。4.4.13出倉時應合理使用起地、提升、輸送、出倉、清倉和裝車等設備,減少破損、降低揚塵。5儲存技術選用及應用工藝5.1適時通風儲藏5.1.1通風目的、方式及工藝5.1.1.1粳稻入倉后,應利用外界低溫環境,于夜間和早晨開啟倉窗或軸流風機進行排熱換氣。5.1.1.2在秋季,當糧堆平均溫度高于環境溫度8℃時,應利用軸流風機或在倉底通風口安裝離心風機進行機械通風降溫。5.1.1.3在冬季,充分利用自然低溫,分2~3個階段進行機械通風降溫,將糧堆平均溫度降至-5℃~0℃。5.1.1.4在春夏氣溫上升季節,適時開啟倉窗或倉墻上軸流風機進行排熱換氣通風,及時排除倉內積熱,降低倉溫和表層糧溫。5.1.1.5在夏季高溫季節,密切注意糧情的變化。若出現糧堆內積熱、局部高溫等異常情況或存在類似隱患時,應采用單管或多管通風機及時進行局部通風降溫處理;若糧溫出現明顯回升時,應利用空調等機械制冷設備進行控溫或補冷,必要時利用谷物冷卻機進行全倉冷卻通風降溫。5.1.1.6再次進入秋冬季后,當糧堆平均溫度高于環境溫度8℃時,宜利用軸流風機采取低風量緩速通風方式分階段通風降溫,將糧堆平均溫度降至-5℃~0℃。5.1.2通風操作與管理5.1.2.1進行機械通風降溫操作時,應按照LS/T1202的規定執行。5.1.2.2在機械通風前,應按照LS/T1202的有關方法判斷允許通風的條件,正確選擇通風時機進行有效通風,同時避免因有害通風造成通風過程中水分減量和通風后產生糧堆內局部結露、倉頂和倉墻結霜的現象。5.1.2.3在機械通風前后和過程中,應按照LS/T1202的有關要求做好通風前的準備、過程中的檢查和結束后的管理。5.2低溫儲藏5.2.1低溫儲藏方式及工藝4DB21/—XXXX5.2.1.1在秋冬季節,當環境溫度較低、自然冷源充足時,應采取自然通風、自然冷卻、機械通風或轉倉冷卻等方式,將糧堆平均溫度逐步降至-5℃~0℃,進入自然低溫儲藏狀態。5.2.1.2在春季氣溫回升前,利用隔熱材料封堵門窗孔洞,減少環境溫度變化對低溫儲藏狀態糧堆的影響。5.2.1.3在春夏氣溫上升季節,應在夜間和和早晨適時開啟軸流風機進行排熱換氣,及時排除倉內積熱,延緩低溫儲藏狀態糧堆的溫度回升。5.2.1.4在夏季高溫季節,可應用空調等機械制冷設備產生人工冷源、或利用內環流通風系統緩慢釋放糧堆“冷心”部位冷源對倉內空間進行冷卻降溫,必要時可利用谷物冷卻機進行整倉冷卻通風降溫,始終將倉溫和糧堆最高溫度控制在20℃以下,糧堆平均溫度控制在15℃以下,確保粳稻低溫儲藏安全過夏。5.2.2低溫儲藏操作與管理5.2.2.1應根據具體糧情、倉房隔熱性能、環境氣候條件等因素,合理制定詳細的低溫儲藏技術應用實施方案。5.2.2.2采取機械通風降溫進行自然低溫儲藏時,應按照LS/T1202中機械通風降溫的有關規定執行。5.2.2.3采用隔熱材料封堵門窗孔洞時,所選材料的導熱系數應在0.024W/m·K~0.14W/m·K之間,本身不易燃燒、吸濕、霉爛、蟲蛀,無毒、價廉、施工方便。5.2.2.4采用空調控制倉溫時,應在倉溫高于21℃時啟動空調,當倉溫低于19℃時關閉空調。5.2.2.5采用內環流通風系統控制倉溫和均衡糧溫時,應在倉溫或最高糧溫高于20℃時啟動環流風機,當倉溫或最高糧溫低于18℃時關閉環流風機。具體操作按照DB21/T3130中有關規定執行。5.2.2.6采用谷物冷卻機進行整倉降溫時,當糧堆平均溫度超過15℃時開始冷卻通風,當糧堆平均糧溫降至15℃以下且最高糧溫不高于20℃時停止冷卻通風。具體操作按照GB/T29374中有關規定執行。5.2.2.7在低溫儲藏期間,應定期檢查糧情,及時掌握溫度回升情況。應減少人員進倉次數,需要進倉時應選擇低溫時段,快進快出。5.3蟲霉防治5.3.1防治目的及方式5.3.1.1粳稻入倉前,按照4.4.2的規定做好空倉與器材的清潔衛生和殺蟲處理。5.3.1.2在冬季,利用機械通風將糧溫降到害蟲致死溫度(一般是0℃)以下,進行冷凍殺蟲。5.3.1.3在過夏期間,始終將糧堆溫度控制在15℃以下,進行低溫控制,抑制儲糧害蟲和微生物的發生與發展。5.3.1.4當糧堆表層或上層發現蟲害時,應采用器皿法表面施藥或小布袋埋藏施藥等磷化鋁常規熏蒸方式殺蟲。當糧堆內部發現蟲害時,應采用整倉磷化氫環流熏蒸方式殺蟲。5.3.1.5當糧堆發生初期霉變或存在霉變隱患時,應采取磷化氫熏蒸、臭氧處理、施用固態有機酸防霉劑等進行應急處理。5.3.2防治操作與管理5.3.2.1應根據儲糧生態條件、儲糧設施條件和儲糧害蟲危害程度的實際情況,利用冷凍殺蟲、低溫控制、化學熏蒸等技術的協同作用預防和控制儲糧害蟲,利用通風散濕、低溫控制、藥劑抑制等技術的協同作用控制微生物。5DB21/XXXXX—20205.3.2.2采用器皿法表面施藥進行磷化鋁常規熏蒸時,磷化鋁藥劑應放在鐵盤、鋁盤或瓷盤等不能燃燒的器皿內,器皿間距1.3m左右,每點磷化鋁片劑、丸劑不超過150g,粉劑不超過100g。片劑、丸劑不得重疊堆積;粉劑要均勻薄攤,厚度不超過0.5cm。5.3.2.3采用小布袋埋藏施藥進行磷化鋁常規熏蒸時,磷化鋁藥劑應放在長18cm、寬10cm左右的小布袋內,每袋中磷化鋁片劑、丸劑不超過30g,粉劑不超過20g,袋口用繩子系牢,埋入糧堆深度為50~80cm。藥袋埋入時袋口繩頭應露出糧面,以便熏蒸后取出藥袋。5.3.2.4對整倉進行磷化氫環流熏蒸操作時,應按照LS/T1201的有關規定執行。5.3.2.5采用磷化氫熏蒸、臭氧處理、施用固態有機酸防霉劑應急處理初期霉變或存在霉變隱患時,應按照GB/T29890的有關規定進行操作。6儲藏期間的糧情檢測與品質質量檢驗6.1檢測內容與期限要求6.1.1每5天至少檢測1次糧溫、倉溫、氣溫和倉內外空氣相對濕度。新收獲的粳稻入倉后3個月內要適當增加檢測次數。6.1.2每季度至少檢測1次粳稻水分含量。糧溫升高時應增加檢測次數。6.1.3每月至少檢測1次糧堆害蟲密度。發現儲糧害蟲后應增加檢測次數。6.1.4在進倉后出倉前和每年春、秋季各檢測1次粳稻儲存品質指標。6.1.5在進倉后出倉前和每季度檢測1次粳稻質量指標。6.1.6在進倉后出倉前檢測1次粳稻衛生指標。出現發熱、結露和霉變等異常糧情后應立即檢測。6.2檢測方法6.2.1應采用糧情測控系統或溫濕度檢測儀器檢測糧溫、倉溫、氣溫和倉內外空氣相對濕度。檢測點布置方法應按照GB/T29890的有關規定執行。6.2.2檢測水分含量、害蟲密度、儲存品質、質量和衛生指標時,應先按照GB/T29890的有關規定對糧堆進行定點分層扦樣,各檢測點扦樣量不少于1kg。6.2.3檢測平均水分含量時將應將每層各檢測點的扦樣量各取50g混合均勻作為1個檢測樣,檢測局部水分含量時不混樣,按照GB5009.3的有關規定采用直接干燥法檢測水分含量。6.2.4檢測糧堆害蟲密度時不混樣,按照GB/T29890的有關規定采用篩檢法對各檢測點的全部檢測樣進行檢測。6.2.5檢測儲存品質、質量和衛生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