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導
入“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可見,愛情,酸甜苦辣。今天,讓我們走進《詩經》之名篇《氓》,去領略女主人公的悲歡離合吧。“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亮
標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培養(yǎng)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詩作的能力。2、反復朗讀并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變化,初步培養(yǎng)鑒賞作品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第一部分知人論事《詩經》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原本稱《詩》,編成于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詩三百》。孔子將《詩三百》做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漢以后儒家學派把它當成經典,奉為“六經”之一,才稱為《詩經》。《詩經》廣泛地反映了古代社會生活,富于寫實精神,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2.按體制《詩經》分“風”“雅”“頌”三大類。
(1)“風”有十五國風,大都是民間歌謠,是當時人民的口頭創(chuàng)作,反映了社會的風貌和人民的喜怒哀樂,是《詩經》中的精華。(2)“雅”分大雅與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3)“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詩經》3.《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
(1)賦者,鋪也,鋪采螭文,體物寫志也。——鋪陳(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3)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聯想4.風、雅、頌和賦、比、興合稱為“詩經六義”詩、書、禮、樂、易、春秋合稱“六藝”。《詩經》中的《國風》和《離騷》并稱“風騷”,代表我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文學傳統。“風騷”后代指文學才華。春秋賦詩言志,戰(zhàn)國著述引詩。
孔子:“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詩無邪。”孔子:“詩可以興(聯想政教),可以觀(觀察得失),可以怨(諷刺政治),邇(近)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詩經》《詩經》“六義”所謂《詩經》“六義”,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其中“風、雅、頌”是就其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其表現手法而言的。(1)風:不同地區(qū)的地方音樂。“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魏、唐、秦、陳、檜、曹等15個地區(qū)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2)雅:周王朝直轄地區(qū)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3)頌: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功業(yè)的。(4)賦: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直陳其事,鋪陳,排比。(5)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作比喻。(6)興: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托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詩經》的結構和語言(1)基本句式是四言,隔句用韻,間或雜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種句式。(2)常常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即重復的幾章間,意義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變,構成類同排比的方法,形成一唱三嘆的效果。這是歌謠的一種特點,可以借此強化感情的抒發(fā)。(3)大量使用雙聲、疊韻、疊字的詞匯。有助于表達曲折幽隱的感情,描繪清新美麗的自然。如“關關”(疊字),“窈窕”(疊韻),“參差”(雙聲)。《詩經》詩古體詩四言古詩:出現最早《詩經》五言古詩:成熟于漢代七言詩:成熟于唐代樂府詩:標題有的加上“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稱。近體詩(形成于唐代)絕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律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排律(十句以上)詞(又稱“詩余”、“長短句”、“倚聲”、“填詞”)詞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以兩宋成就最高曲散曲:小令(短小的曲子)、套數(散套)戲劇:雜劇、傳奇(已是供演出的劇本)近體詩: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句數、字數都有嚴格規(guī)定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雜言詩:長短間雜漢樂府民歌、建安文學唐詩李白:浪漫主義杜甫:現實主義白居易:新樂府運動宋詞豪放派:蘇軾、辛棄疾婉約派:柳永、李清照元曲古體詩近體詩西周春秋《詩經》
(四言詩為主)現實主義詩歌源頭
戰(zhàn)國《楚辭》(騷體詩)
浪漫主義詩歌源頭簡介《氓》《衛(wèi)風·氓》是一首敘事詩。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jié)敘事,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
《氓》在回憶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前后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比興手法的運用,激發(fā)了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創(chuàng)作背景《氓》是春秋時期衛(wèi)國民歌,衛(wèi)的都城在河南朝歌一帶,這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棄婦詩。春秋時期,雖然封建生產關系尚處于萌芽階段,封建思想意識也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但在婚姻中的兩性不平等現象已經形成了,在男尊女卑的社會現實里,婦女的婚姻悲劇是不可避免的。《氓》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對女子造成的壓迫,是當時社會癡情女子負心郎的反映。解
題“氓”:民,這里指詩中的男主人公。補充:古代百姓的稱謂:布衣、黔首、黎民、庶民、蒼生
選自《詩經·衛(wèi)風》,它是《詩經》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首棄婦詩。春秋時期,雖然封建生產關系尚處于萌芽階段,封建思想意識也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但在婚姻中的兩性不平等現象已經形成了。第二部分初讀課文
氓(méng)之蚩蚩(chī),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qí),至于頓丘。匪我愆(qiān)期,子無良媒。將(qiāng)子無怒,秋以為期。乘彼垝(guǐ)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shì),體無咎(jiù)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xū)嗟鳩兮,無食桑葚(shèn)!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tuō)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cú)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shāng),漸(jiān)車帷裳(cháng)。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三歲為婦,靡(mǐ)室勞矣。夙(sù)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xí)則有泮(pàn)。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第一節(jié):男子求婚,女子許婚(賦)第二節(jié):男女戀人相思、結婚(賦)第三節(jié):勸誡女子不要癡情(比、興)第四節(jié):控告男子移情別戀(比、興)第五節(jié):補敘多年的苦楚和處境(賦)第六節(jié):今昔對比的怨恨和痛苦(賦、比、興)戀愛婚變決絕故事情節(jié)本文講述的是一個女子被一個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來兩人結為夫妻。婚后,盡管妻子甘心貧困,日夜操勞,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終還是被丈夫遺棄的故事。第三部分文本研讀
氓
之
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
子無怒,秋以為期。
那個人老實忠厚,懷抱布匹來換絲。其實不是真的來換絲,來就是找個機會商談婚事。送郎君渡過淇水,一直送到頓丘。并非我要拖延約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為你沒有找好媒人。請郎君不要生氣,把秋天作為迎娶的日期。愿,請。通“非”,不是。拖延到,古今異義忠厚的樣子就對男子的尊稱,你詩中的男主人公以秋為期文本解析第一段文本解析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
涕漣漣。既見復關,載
笑載言。爾卜爾筮,體
無
咎
言。以爾車來,以我
賄
遷。
登上那倒塌的墻壁,來遙向復關凝神望。復關沒有見到盼望的人,眼淚簌簌掉下來。情郎即從復關來,又說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卜筮的結果沒有不吉利。你用車來迎娶,我?guī)霞迠y嫁給你。財物,這里指嫁妝不吉利災禍卜筮的卦象動詞詞頭,無義。毀壞、倒塌淚淚流不斷的樣子登上第二段問題探究
1.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分別是怎樣的性格?男主人公:【忠厚老實】“氓之蚩蚩,抱布貿絲。”【急躁易怒】“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女主人公:【端莊】遵守婚嫁禮法【溫柔體貼】好言勸慰男子【率真癡情】“乘”“望”表明對美好愛情的期望
“泣涕漣漣”“載笑載言”真情不加掩飾,率真癡情。問題探究2.第一、二章如何描寫熱戀中的男女的表現?第一章(男):方式含蓄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第二章(女):感情外露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寫作手法——賦:“鋪陳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鋪敘陳述。問題探究3.女子思念男子的具體表現有哪些?(用原句回答)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當時的商業(yè)活動是物物交換——抱布貿絲;
流行占卜文化——爾卜爾筮,體無咎言;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匪我愆期,子無良媒。4.從一、二章中,你了解了當時的哪些社會現實?文本解析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于
嗟
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
士
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桑樹還沒落葉的時候,桑葉像水浸潤過一樣有光澤。唉那些斑鳩呀,不要貪吃桑葚。哎年輕的姑娘們呀,不要沉溺在與男子的情愛中。男子沉溺在愛情里,還可以脫身。女子沉溺在愛情里,就無法擺脫了。男子的通稱通“脫”解脫沉溺像水浸潤過一樣有光澤通“吁”,與“嗟”皆表慨嘆斑鳩第三段問題探究1.本段運用了哪些手法?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以桑樹比興。以桑葉之潤澤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同時給人以生機勃勃之感,如同女主人公和“氓”濃情蜜意之時。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比興。以斑鳩比女子,以桑葚比愛情,用斑鳩貪吃可以釀酒的桑葚,比喻女子沉溺于愛情,不能自拔。文本解析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
食貧。淇水湯湯,
漸車
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
罔
極,
二三
其
德。
桑樹落葉的時候,它的葉子枯黃,紛紛掉落了。自從嫁到你家,多年來忍受貧苦的生活。淇水波濤滾滾,水花打濕了車上的布幔。我女子沒有什么差錯,男子行為卻有二心了。男人的愛情沒有定準,他的感情一變再變。浸濕過錯不專一,有二心水勢很大的樣子往指多年物貧乏,指生活貧困。車兩旁的布幔心意無沒有反復無常,感情不專一。標準第四段問題探究1.本段運用了哪些手法?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比興,以桑葉的枯黃飄落,比喻女子容顏衰老。同時,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比喻兩人的感情已經枯竭。
興,起興,引出男子的變心,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問題探究自我徂爾,三歲食貧。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3.女子婚后經歷了什么呢?問題探究4.第三節(jié)第一、二句和第四節(jié)第一句起興分別有何作用?
⑴第三節(jié)以“鳩食桑葉”起興類比說明女子不要對男子過分迷戀,為后文起鋪墊作用。
⑵第四節(jié)以桑葉的“黃而隕”起興烘托女子年長色衰。文本解析三歲為婦,靡
室勞
矣。夙興
夜寐,靡有
朝
矣。言
既
遂
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
自
悼
矣。
婚后多年守婦道,繁重家務勞動沒有不干的。起早睡遲,朝朝如此,不能計算了。你的心愿實現后,漸漸對我施兇暴。兄弟不知道我的遭遇,見面時都譏笑我啊。靜下心來細細想,只能獨自傷心。兇惡家里的勞苦活兒譏笑自身順心、滿足無、沒有一朝(一日)助詞,沒有實義。早起傷心第五段問題探究1.女主人公婚后遭遇了哪些痛苦?請用簡明的語言從三個方面加以概括。①丈夫“二三其德”的背叛;②“靡室勞矣”“夙興夜寐”的家務勞苦;③“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無人傾訴的孤獨無助。問題探究2.在這場失敗的婚姻中,她是怎樣表現的?女子有沒有責任呢?勤勞、善良、雖生活艱難,但真情不改沒有任何怨言。所以沒有責任。自我徂爾,三歲食貧。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問題探究
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定終身,違背當時的禮節(jié);兄弟認為女子不懂得順從丈夫。
由于社會政治歷史原因,女子將一生所有的幸福寄托在男人身上,這本身就是一個悲劇。聯系現實,不要喪失自我個性的獨立性。3.兄弟為何嘲笑她?當時社會女子的地位和命運如何?問題探究前后對比:氓的態(tài)度婚前:忠厚——氓之蚩蚩婚后:變心、兇暴——士貳其行、至于暴矣
女主人公處境婚前:幸福——言笑晏晏、載笑載言婚后:痛苦——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勞累——靜言思之,躬自悼矣(精神痛苦)作用:突出女主人公的不幸命運,反映了我國當代婦女的悲慘生活4.第1-5節(jié)氓的態(tài)度與女主人的處境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運用了什么手法?文本解析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
則有
泮。
總角之
宴,言笑晏晏。信誓
旦旦,不思其
反。反
是不思,亦
已
焉哉!
當初曾相約和你一同過到老,偕老之說徒然使我怨恨罷了。淇水滔滔終有岸,沼澤雖寬終有盡頭。回想少時多歡樂,談笑之間露溫柔。海誓山盟猶在耳,哪里料到(不曾想)你會違背誓言。不再回想違背誓言事,既已終結便罷休!形容歡樂的樣子同,和語氣詞少年時代快樂低濕的地方這,指誓言。通“畔”,邊岸。誠懇的樣子止、了結違反,指違背誓言。第六段問題探究1.面對男子的背棄,女子是什么態(tài)度?
女子想到了過去要與他偕老的愿望,而這愿望如今讓她生出怨恨之氣。男子的背信棄義斬斷了女子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決心要與之斷絕關系。問題探究2.“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有何含義?
該句運用比興手法,反襯男子的變化無常,表明女子的痛苦沒有盡頭,也暗示女子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合作探究送子過淇,至于頓丘。沉醉愛河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心如帷濕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回頭是岸1.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女主人公內心的情感是如何變化的?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強決絕婚變戀愛合作探究2.綜觀全文,你認為男、女主人公分別是什么樣的人?結合文本分析。女主人公婚前婚后氓婚前熱情率真、善良淳樸、溫順遷就癡情專一、勤勞賢惠、堅強勇敢見異思遷、粗暴冷漠、違背諾言忠厚老實、殷勤主動、性格急躁婚后合作探究人物形象分析——女主人公“《詩經》中最完美的女性。”——鮑鵬山
作為戀人:溫柔體貼、率真癡情
作為妻子:勤勞能干、隱忍重情
成為棄婦:清醒剛烈、堅強自尊3.簡要概括其形象特點。合作探究人物形象分析——男主人公“氓”婚前:氓之蚩蚩——印象良好,抱布貿絲——求婚主動。言笑晏晏——討人歡喜,信誓旦旦——海誓山盟。婚后:
士貳其行、至于暴矣——自私變心反是不思——冷酷無情合作探究“氓”是一個不負責任、自私自利的負心漢。男主人公“氓”可以說是男權社會時的一個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時,他對女主人公感情是真摯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顏的漸衰,他的愛情也隨風而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愛,無情地遺棄了妻子,是一個對家庭不負責任的、始亂終棄的人。合作探究人物形象婚前婚后衛(wèi)女溫柔善良、單純癡情勤勞賢惠、鐘情不二,清醒剛烈氓忠厚老實變心、兇暴補充:
衛(wèi)女不僅僅是痛悼,回憶往事時也有清醒的認識和理性的思考: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與此同時,也能比較決絕地說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這體現了“男女有別”的意識和一定的反抗思想(生命的尊嚴)。因此,衛(wèi)女的情感是豐富的,既有往日的深情,也有深情被辜負的傷感、痛悼和理性思考和反抗思想,不能用“痛悼”一詞概括。
“怨而不怒”,溫柔敦厚,符合傳統儒家的詩教觀。(以氓和美狄亞作比)合作探究4.《氓》中三次寫淇水有何象征義?
詩中三次提到淇水,代表了女主人公愛情生活發(fā)展的三個階段。“送子涉淇,至于頓丘”,這是熱戀階段;“淇水湯湯,漸車帷裳”,這是婚變階段;“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這是女主人公自省階段。淇水見證了詩中女主人公愛情生活的變化,見證癡情、見證悲哀、見證決絕。
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詩中三次寫淇水也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感情軌跡。當初,女主人公“送子涉淇,至于頓丘””,暗示了兩人情意綿綿、依依惜別之情。而婚變時的“淇水湯湯,漸車帷裳”,暗示了女主人公心如帷濕,傷心斷腸,抒發(fā)心中無盡的悔恨和憤怒;“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淇水有岸邊讓女主人公在痛苦中走向決絕,回頭是岸。合作探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①“士”之變心說“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②社會道德說“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這是由當時的社會風俗、人們的愛情觀所造成的。從詩歌內容來看,兩人婚后并無子女,這也可能導致他人對女主人公的非議!5.《氓》中的女主人公為什么被遺棄呢?合作探究③社會制度說“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到“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由貧富的變化引發(fā)婚姻危機,可以看出當時的婚姻制度是建筑在經濟之上。④年老色衰說“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年老色衰,引起“士”的變心。合作探究遇人不淑說。
“氓”,四處流亡之民,這類人屬居無定所,無戶口,屬外來暫住人口;無田地,無房產,無知識文化,無社會地位,道德涵養(yǎng)極差。他們愛說臟話,下流地侮辱婦女,什么事情都干得出來,近乎“流氓”。性格悲劇說。
女主人公婚前對“氓”的人品了解不足,就草率地與他成婚。婚后的她每天都在操勞家務,忙于勞作,失去了自己的光彩,變成了一個只會操持家務的機器人。一個單調乏味、沒有個性、沒有情趣的“木頭人”怎么能讓人繼續(xù)喜歡呢?6.這首詩還有一個變化值得注意,就是對氓稱呼的變化,你從這變化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氓:介紹身份戀愛稱“子”:“子”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婚前稱“爾”:生活化稱謂,更為親昵婚后稱“士”:“士”是對男子的通稱。更冷靜、客觀,適合反思和總結被棄稱“其”:已心灰意冷,兩人仿佛毫無關系女子自稱:“我”——“女”(與“士”對應)——“躬自”(突出孤獨)作用:(1)避免重復,產生錯落之美
(2)符合人物的身份變化和情感發(fā)展合作探究合作探究7.鮑鵬山認為《氓》在贊美女子的完美的同時,也認為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中國千古年來“永恒的悲劇”,你覺得悲劇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表面來看,是男子三心二意、不負責任和女子識人不深,遇人不淑造成。深層來看,女主人公的悲劇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這是由社會特點決定的。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政治上都處于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都很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都維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她們將被棄而赴告無門,悲劇是不可避免的。被棄原因:一、男子負心說。二、年老色衰說。
三、社會道德說。
四、貧窮說。合作探究8.詩歌除了比興,還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分析其一。(1)人物形象的對比:女主人公善良、真誠而深情;
“氓”則虛偽、自私而絕情,兩相對比,個性鮮明。(2)男女不同境遇的對比:“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3)人物自身在婚前婚后的對比:“氓”始而蚩蚩,終而暴戾;
女主人公始而快樂,終而凄苦。(4)不同情形對比:“不見復關”與“既見復關”的對比,
“桑之未落”與“桑之落矣”的對比。這些對比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女主人公和“氓”的性格特點和感情變化,深刻地揭示了詩歌的主題,反映出男女地位的不平等。行文脈絡第一章:定情第二章:成婚第三章:勸誡第四章:控告第五章:補敘第六章:今昔戀愛熱情幸福婚變決絕沉痛怨恨清醒剛強賦賦比興比興賦賦比興本文以“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jié)線索敘事,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婚姻制度對女子的壓迫和損害,成功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婚姻自主的強烈愿望和抗爭精神。第四部分知識拓展新時代的女性應該有怎樣的愛情婚姻觀?
愛情需要以人格平等、個性獨立、互相尊重傾慕、彼此情投意合為基礎。偉大愛情,要講求奉獻,能風雨同舟,同甘共苦、冷暖相依。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也不只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依附不單戀不一味付出
不,這些都還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你有你的銅枝鐵干,像刀,像劍,也像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人格平等相互尊重心靈相犀勇敢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藹、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1977年3月同甘共苦保持獨立思想共鳴(形離神不離)尊重獨立性1.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周南·關雎·序》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3.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詩經·國風·邶風·柏舟》4.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國風·王風·采葛》5.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詩經·小雅·白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