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二輪復習語文名著閱讀專項特訓營:7.《經典常談》(含解析)_第1頁
2025年中考二輪復習語文名著閱讀專項特訓營:7.《經典常談》(含解析)_第2頁
2025年中考二輪復習語文名著閱讀專項特訓營:7.《經典常談》(含解析)_第3頁
2025年中考二輪復習語文名著閱讀專項特訓營:7.《經典常談》(含解析)_第4頁
2025年中考二輪復習語文名著閱讀專項特訓營:7.《經典常談》(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中考二輪復習語文名著閱讀專項特訓營:7.《經典常談》一、選擇題1.下列對《經典常談》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在古代,“詩言志”中的“志”總是關聯著政治或者教化作用,孔子評價《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B.《論語》一書由孔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定,傳達了“君子”“仁”“忠恕”等可以終身應用的學問,主張“性善”。C.杜預作《春秋序》,論到《公羊傳》,說“其文緩,其旨遠”,“緩”是委婉,“遠”是含蓄,它不但是史學的權威,也是文學的權威。D.《尚書》是中國最古的記言的歷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話,也有記事的,內容上大部分是戰國末年人創作。2.下列說法與《經典常談》一書不相符的一項是(

)A.《經典常談》是葉圣陶在20世紀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為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我國傳統文化經典的著作。B.《經典常談》共13篇,涵蓋了諸子百家、辭賦和歷代詩文,全書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讀起來明快利落,不蔓不枝。C.中國文字相傳是黃帝的史官倉頡造的。D.《左傳》迷信卜筮,所記禍福的預言,幾乎無不應驗;這卻大大違背了征實的精神,而和儒家的宗旨也不合了。3.下列對《經典常談》的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A.朱自清的《經典常談》,不僅注意到學術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眾所能接受的廣度,格外重視普及性和通俗性。B.《經典常談》全書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讀起來明快利落,不蔓不枝。C.《經典常談》是一本精彩的學術散文集,不“板著臉說話”,也不平鋪直敘,而是以流利暢達的語言娓娓道來。D.朱自清認為,讀《經典常談》,最重要的是應當記背書籍名、作者名、作者時代、書籍卷數等。4.下列關于《經典常談》內容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墨子》里只講守的器械和方法,而不講攻的方面,是因為他們的“非攻”主義。B.在古代,“樂”和“禮”并稱,二者各自獨立,具有教化作用。“樂”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靜氣,互相和愛,這樣自然就沒有貪欲、搗亂、欺詐等事情。C.《說文解字》是東漢許慎所作,書中蒹收小篆、籀文和“古文”,并解釋了書中每個字。D.宋代出現了“話本”。“話本”是“說話”的底本,后世白話小說是由其發展而來。5.下列選項關于《經典常談》內容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論語》是孔子所著的,《孟子》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孫丑、萬章等共同編定的。B.劉向整理編定的《戰國策》是一部重要古史,記錄的我們常提到的戰國時代這一時期的史事。C.《史記》開創了“斷代述史”的形式,《漢書》“紀傳體”的創新深深影響了后世正史的寫作。D.朱憙最早將《大學》《中庸》《論語》《春秋》編在一起,后來這四部經典被稱為“四書”。6.下列有關《經典常談》的表述不正確的兩項是(

)A.《經典常談》中說,造字和用字有六個條例,稱為“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江、河、湖、海”這四個字屬于會意造字法。B.《詩經》也稱“詩三百”,后成為儒家五經之一,主要作教化之用。而教化的方法,主要是建立在“六義”上,即所謂的“風、雅、頌、賦、比、興”。C.《春秋》相傳是孔子修訂的《魯春秋》。古代史官記事,有兩種目的:一是征實,二是勸懲。《左傳》《公羊傳》《榖梁傳》三傳特別注重《春秋》的征實作用。D.《經典常談》中“四書第七”提到“四書”按照普通的順序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從前私塾入學都是從“四書”學起。E.《史記》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作者司馬遷“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二、綜合性學習7.讀書可以開拓視野,讀書可以汲取力量,讀書可以陶冶情操。請你參加學校組織的以“書韻飄香,悅讀人生”為主題的系列活動。(1)【活動一:走訪調查】世界讀書日當天,學校文學社對全校學生的閱讀現狀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圖:閱讀內容認同率玄幻武俠35.1%時尚娛樂32.5%文學經典15.0%時事先鋒17.4%由調查可知,當前同學們的閱讀現狀是:(2)【活動二·認識經典】語文老師組織了“和朱自清一起‘談’經典——《經典常談》閱讀座談會”,請你完成下表。經典“談”經典①《》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編年史,書中雖用魯國紀元,所記的卻是各國的事,所以也是我們第一部通史。②《》這是一部劃時代的字書,經典和別的字書里的字,都搜羅在這部書里,所以有九千字。這是文字學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門徑。③《》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3)【活動三·討論經典】針對活動一的調查結果,班級展開了討論,同學們說法不一。有人認為中學生閱讀玄幻武俠和時尚娛樂類的作品是與時俱進的表現。而文學經典枯燥無味,讓人根本沒有興趣看下去。請你反駁這種觀點,寫一段80字以內的議論性文字。要求觀點明確,有理有據。三、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中國文字相傳是黃帝的史官叫倉頡的造的。這倉頡據說有四只眼睛,他看見了地上的獸蹄兒鳥爪兒印著的痕跡,靈感涌上心頭,便造起文字來。文字的作用太偉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進人的能力,也可以增進人的巧詐。倉頡泄漏了天機,卻將人教壞了。所以他造字的時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會變機靈了,會爭著去做那容易賺錢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種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夠吃的,所以降下米來讓他們存著救急。鬼也怕這些機靈人用文字來制他們,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術的作用的。但倉頡造字的傳說,戰國末期才有。那時人并不都相信;如《易\系辭》里就只說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來的。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許多人。我們知道,文字不斷地在演變著;說是一人獨創,是不可能的。《系辭》的話自然合理得多。材料二造字和用字有六個條例,稱為“六書”。“六書”這個總名初見于《周禮》,但六書的各個的名字到漢人的書里才見。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號,指示那無形的事類,如“刃”字,在“刀”形上加一點,指示刃之所在。三是“會意”,會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為一個字,這一個字的意義是那幾個字的意義積成的,如“止”“戈”為“武”,“人”“言”為“信”等。四是“形聲”,也是兩個字合成一個字,但一個字是形,一個字是聲;形是意符,聲是音標。如“江”“河”兩字,“氵”(水)是形,“工”“可”是聲。但聲也有兼義的。如“淺”“錢”“賤”三字,“水”“金”“貝”是形,同以“戔”為聲;但水小為“淺”,金小為“錢”,貝小為“賤”,三字共有的這個“小”的意義,正是從“戔”字來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都是造字的條例。五是“轉注”,就是互訓。兩個字或兩個以上的字,意義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釋的,便是轉注字,也可以叫做同義字。如“考”“老”等字。六是“假借”,語言里有許多有音無形的字,借了別的同音的字,當作那個意義用。如“令”,本義是“發號”,借為縣令的“令”;“長”本義是“久遠”,借為縣長的“長”。“縣令”“縣長”是“令”“長”的引申義。假借本因有音無字,但以后本來有字的也借用別的字。所以我們現在所用的字,本義的少,引申義的多,一字數義,便是這樣來的。材料三象形字本于圖畫,初民常以畫記名,以畫記事。但文字本于語言,語言發于聲音,以某聲命物,某聲便是那物的名字,這是“名”。“名”該只指聲音而言。畫出那物形的大概,是象形字。“文字”與“字”都是通稱;分析地說,象形的字該叫做“文”。“文”本于“名”,如先有“日”名,才會有“日”這個“文”,“名”就是“文”的聲音。象形有抽象作用,又有指示作用,如“刀”字上加一點,表明刃在那里。這樣,舊時所謂指事字其實都可以歸入象形字。象形還有會合作用,會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子,表示一個意義;那么,舊時所謂會意字其實也可以歸入象形字。但會合成功的不是“文”,也該是“字”。象形字、假借字、形聲字,是文字發展的邏輯的程序,但甲骨文里三種字都已經有了。這里所說的程序,是近人新說,和“六書說”頗有出入。“六書說”原有些不完備不清楚的地方,新說加以補充修正,似乎更可信些。(材料選自《經典常談》,有刪改)8.小語在默寫《詩經?關雎》時常把“在河之洲”中的“洲”寫成“州”,請結合材料二的內容,告訴他怎樣避免這個錯誤。9.朱自清說《經典常談》中“各篇的討論,盡量采擇近人新說,并沒有自己的觀點”。請結合以上材料,說說你對此的理解。10.小文正在學習唐詩,你會推薦他選擇閱讀《經典常談》中的哪一篇?請說說你推薦的理由。備選篇目:①《詩經》第四②《四書》第七③《詩》第十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東漢許慎作了一部《說文解字》,這是一部劃時代的字書。經典和別的字書里的字,他都搜羅在他的書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古文”是魯恭王所得孔子宅“璧中書”及張倉所獻《春秋左氏傳》的字體,大概是晚周民間的別體字。許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將九千字分屬五百四十部首。書中每字都有說解,用晚周人作的《爾雅》,揚雄的《方言》,以及經典的注文的體例。這部書意在幫助人通讀古書,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漢的字書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讓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現在我們要認識商周文字,探尋漢以來字體演變的軌跡,都得憑這部書。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義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義的,以前叫“小學”,現在叫文字學。從前學問限于經典,所以說研究學問必須從小學入手;現在學問的范圍是廣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還得從文字學入手。《說文解字》是文字學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門逕。(選自《〈說文解字〉第一》,有刪改)【材料二】他說,古來有小學大學。小學里教撒掃進退的規矩,和禮、樂、射、御、書、數,所謂“六藝”的。大學里教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道理。所教的都切于民生日用,都是實學。《大學》這部書便是古來大學里教學生的方法,規模大,節目詳;而所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尋序漸進的。(選自《“四書”第七》,有刪改)【材料三】《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們記的。這部書不但顯示一個偉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讓讀者學習許多做學問做人的節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時習”“闕疑”“好古”“隅反”“擇善”“國學”等,都是可以終身應用的。《孟子》據說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孫丑、萬章等共同編定的。書中說“仁”兼說“義”,分辨“義”“利”甚嚴;而辯“性善”,教人求“放心”,影響更大。又說到“養浩然之氣”,那“至大至剛”“配義與道”的“浩然之氣”,這是修養的最高境界,所謂天人相通的哲理。(選自《“四書”第七》,有刪改)1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全正確的一項是(

)A.《說文解字》是文字學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門逕。B.小學里教撒掃進退的規矩,和禮、樂、射、御、書、數,所謂“六藝”的。C.而所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尋序漸進的。D.書中說“仁”兼說“義”,分辨“義”“利”甚嚴;而辯“性善”,教人求“放心”,影響更大。12.根據選文材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論語》是孔子所著的,《孟子》據說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孫丑、萬章等共同編定的。B.《說文解字》保存了部分籀文“古文”,它對于我們辨識晚周民間的別體字也是有幫助的。C.【材料一】中說的“小學”是指研究文字的形、音、義,而【材料二中】的“小學”是指學童學習的初始階段。D.我們要認識商周文字,探尋漢以來漢字字體演變的過程,都得憑《說文解字》這部書。13.作為一部劃時代的字書,《說文解字》有哪些優點?請結合材料概括。經典常談·詩第十二(節選)朱自清①宮體詩漸漸有人覺得膩味了;陳子昂、李白等說這種詩頹靡淺薄,沒有價值。他們不但否定了當時古體詩的題材,也否定了那些詩的形式。他們的五言古體,模擬阮籍的《詠懷》,但是失敗了。一般作家卻只大量的仿作七言的樂府歌行,帶著多少的排偶與諧調。——當時往往就這種歌行里截取諧調的四句入樂奏唱——可是李白更撇開了排偶和諧調,作他的七言樂府。李白,蜀人,明皇時作供奉翰林;觸犯了楊貴妃,不能得志。他是個放浪不羈的人,便辭了職,游山水,喝酒,作詩。他的樂府很多,取材很廣;他是借著樂府舊題來抒寫自己生活的。他的生活態度是出世的;他作詩也全任自然。人家稱他為“天上謫仙人”;這說明了他的人和他的詩。他的歌行增進了七言詩的價值;但他的絕句更代表著新制。絕句是五言或七言的四句,大多數是諧調。南北朝民歌中,五言四句的諧調最多,影響了唐人;南朝樂府里也有七言四句的,但不太多。李白和別的詩家紛紛制作,大約因為當時輸入的西域樂調宜于這體制,作來可供宮廷及貴人家奏唱。絕句最短小,貴含蓄,忌說盡。李白所作,自然而不覺費力,并且暗示著超遠的境界;他給這新體詩立下了一個標準。②但是真正繼往開來的詩人是杜甫。他是河南鞏縣人。安祿山陷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他從長安逃到靈武,做了“左拾遺”的官,因為諫救房琯,被放了出去。那時很亂,又是荒年,他輾轉流落到成都,依靠故人嚴武,做到“檢校工部員外郎”,所以后來稱為杜工部。他在蜀中住了很久。嚴武死后他避難到湖南,就死在那里。他是儒家的信徒;“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①是他的素志。又身經亂離,親見了民間疾苦。他的詩努力描寫當時的情形,發抒自己的感想。唐代以詩取士,詩原是應試的玩意兒;詩又是供給樂工歌妓唱了去伺候宮廷及貴人的玩意兒。李白用來抒寫自己的生活,杜甫用來抒寫那個大時代,詩的領域擴大了,價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寫“民間的實在痛苦,社會的實在問題,國家的實在狀況,人生的實在希望與恐懼”,更給詩開辟了新世界。③他不大仿作樂府,可是他描寫社會生活正是樂府的精神;他的寫實的態度也是從樂府來的。他常在詩里發議論,并且引證經史百家;但這些議論和典故都是通過了他的滿腔熱情奔迸出來的,所以還是詩。他這樣將詩歷史化和散文化;他這樣給詩創造了新語言。古體的七言詩到他手里正式成立;古體的五言詩到他手里變了格調。從此“溫柔敦厚”之外,又開了“沉著痛快”一派。五言律詩,王維、孟浩然已經不用來寫艷情而用來寫山水;杜甫卻更用來表現廣大的實在的人生。他的七言律詩,也是如此。他作律詩很用心在組織上。他的五言律詩最多,差不多窮盡了這體制的變化。他的絕句直述胸懷,嫌沒有余味;但那些描寫片段生活印象的,卻也不缺少暗示的力量。他也能欣賞自然,晚年所作,頗有清新的刻劃的句子。他又是個有諧趣的人,他的詩往往透著滑稽的風味。但這種滑稽的風味和他的嚴肅的態度調和得那樣恰到好處,一點也不至于減損他和他的詩的身份。④杜甫的影響直貫到兩宋時代;沒有一個詩人不直接間接學他的,沒有一個詩人不發揚光大他的。古文家韓愈,跟著他將詩進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險韻,鋪張描寫,像漢賦似的。他的詩逞才使氣,是“沉著痛快”的詩。后來有元稹、白居易二人在政治上都升沉了一番;他們卻繼承杜甫寫實的表現人生的態度。他們開始將這種態度理論化;主張詩要“上以補察時政,下以泄導人情”,“嘲風雪,弄花草”是沒有意義的。他們反對雕琢字句,主張誠實自然。他們將自己的詩分為“諷諭的”和“非諷諭”的兩類。他們的詩卻容易懂,又能道出人人心中的話,所以雅俗共賞,一時風行。當時最流傳的是他們新創的諧調的七言敘事詩,所謂“長慶體”的,還有社會問題詩。【注釋】①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這兩句的意思是,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話,使已經敗壞的社會風俗再恢復到上古那樣淳樸敦厚。這是杜甫一生執著追求的理想。14.以下是同學們閱讀本文后的發言,其中對文本的理解與思考正確的一項是()A.李白作他的七言樂府“給新體詩立下了一個標準”,所以他的偉大明顯超越了杜甫。B.陳子昂、李白等認為古體詩沒有價值,可他們的七言樂府歌行仍帶有大量的排偶與諧調。C.杜甫的詩努力描寫戰亂中的民間疾苦,發抒自己的感想,最典型的作品有《石壕吏》《春望》和《望岳》。D.白居易“繼承杜甫寫實的表現人生的態度”,其詩作《賣炭翁》與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都反映了百姓生活的困苦。15.下面是閱讀本文后組內同學的討論,請參與并在橫線處填寫適合的古詩名句。曉杭:文中提到陳子昂摒棄了宮體詩的頹靡淺薄,這讓我聯想到他的《登幽州臺歌》。我:是的。尤其是“(1),(2)”最能體現陳子昂慷慨悲壯的情懷。小州:“五言律詩,王維、孟浩然已經不用來寫艷情而用來寫山水”,這也讓我聯想到他們的詩句“(3),(4)”。我:“韓愈跟著他將詩進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中的“造奇喻”也讓我想起韓愈《晚春》中的“(5),(6)”。16.請結合選文內容,并聯系以下古詩闡述李白被稱為“天上謫仙人”的原因。南陵別兒童入京[唐]李白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注釋】此詩創作于公元742年。時年42歲的李白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立刻與兒女告別,并寫下這首七言歌行體作品。17.“杜甫的影響直貫到兩宋時代”,你認為下列哪位詩人在詩歌創作上受到杜甫的影響較大?請根據選文內容,結合其詩作簡述理由。A.王安石B.陸游C.蘇軾答案及解析1.A【解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B.《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并非孔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定,而且“性善”是孟子的主張,并非《論語》所主張;C.杜預《春秋序》論到的是《左傳》,說它“其文緩,其旨遠”,《左傳》不但是史學的權威,也是文學的權威,而不是《公羊傳》;D.《尚書》中內容上大部分是后人根據古代文獻整理而成,并非戰國末年人創作;故選A。2.A【解析】本題考查名著內容理解辨析。A.《經典常談》是朱自清在20世紀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為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我國傳統文化經典的著作,而非葉圣陶。故選A.3.D【解析】本題考查名著常識。D.朱自清認為,讀《經典常談》,不能死記硬背“書籍名、作者名、作者時代、書籍卷數”這類知識,要注重了解“古書的來歷,其中的大要,歷來對于該書有什么問題,直到現在為止,對于該書已經研究到什么程度”“因這本書的導引,去接觸古書”;故選D。4.B【解析】本題考查名著內容。B.在古代,“樂”和“禮”并非各自獨立,而是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教化作用。“禮”可以區分貴賤、尊卑、長幼等秩序,“樂”則可以和同人心,使人們在情感上相互溝通、和諧共處,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所以該項中“二者各自獨立”的說法不正確;故選B。5.B【解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A.《論語》是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編成的;C.《史記》開創了“紀傳體”,《漢書》開創了“斷代史”;D.“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故選B。6.AC【解析】本題考查名著識記。A.“江、河、湖、海”這四個字屬于形聲造字法,形旁是“氵”,表示與水有關,聲旁分別是“工”“可”“胡”“每”等,用來表音,而不是會意造字法;C.“傳特別注重《春秋》的征實作用”有誤,《左傳》《公羊傳》《榖梁傳》三傳特別注重《春秋》的勸懲作用,征實與否,倒在其次;故選AC。7.(1)中學生熱衷于玄幻武俠類,時尚娛樂類作品的閱讀,而對文學經典的認為同率較低。(2)春秋說文解字詩經(3)閱讀經典更重要。經典名著凝聚了人類美好感情和燦爛的智慧,閱讀名著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我們的感情,加深我們對人生的體悟,提升綜合素養,這是玄幻武俠等流行小說不能相比的。所以我們應該多閱讀古代文化經典。【解析】(1)本題考查圖文轉換。圖表是本校學生閱讀情況調查表,學生對玄幻武俠和時尚娛樂的認同率占比例分別是35.1%和32.5%,對文學經典和時事先鋒的認同率僅占15.0%和17.4%。由此可得出:中學生熱衷于玄幻武俠類,時尚娛樂類作品的閱讀,而對文學經典的認為同率較低。(2)本題考查文學常識。①根據“我國現存的第一部編年史”“用魯國紀元,所記卻是各國的事”“第一部通史”這些關鍵信息可以判斷,對應的作品是《春秋》。《春秋》是魯國的編年體史書,以魯國國君在位年代為順序記錄當時各諸侯國的重大事件。②根據“劃時代的字書”“有九千字”“文字學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門徑”等描述,可知該作品是《說文解字》。它是東漢許慎編寫的,系統地分析了漢字的字形和考究字源,對后世研究文字學起到重要作用。③根據“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能確定答案是《詩經》。它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3)本題考查語言表達能力。仔細閱讀題干,應反駁“文學經典枯燥無味,讓人根本沒有興趣看下去”的觀點,即圍繞“經典作品好處”來談。觀點明確,理由支撐到位,字數合適即可。示例:玄幻武俠等作品娛樂性強但內涵有限,文學經典雖初讀不易,但蘊含深刻思想和藝術價值,能提升素養,值得深入閱讀。8.“洲”字是形聲字,意思是水中的島嶼,在記這個字時知道意思與與水有關,“氵”(水)是形旁,表意,“州”為聲旁,就不會寫錯了。9.《經典常談》采用的近人新說,但朱自清先生也常常作出判斷,發表自己的觀點,如材料一“《系辭》的話自然合理得多”。所以這個說法只是作者自謙而已。10.我會推薦他閱讀《詩》第十二。因為這一篇列舉了很多唐詩的例子,還重點介紹了解讀唐詩的方法。【解析】8.本題考查拓展閱讀能力。結合材料二第一段“造字和用字有六個條例,稱為‘六書’”“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四是‘形聲’,也是兩個字合成一個字,但一個字是形,一個字是聲;形是意符,聲是音標。如‘江’‘河’兩字,‘氵’(水)是形,‘工’‘可’是聲”等內容可知,可以從“洲”和“州”的造字法角度來幫助小語避免寫錯字。“洲”是形聲字,從“氵”(水),“州”聲。“氵”作為形旁,表示這個字的意義與水有關。“洲”的本義是水中的陸地,如《詩經?關雎》中的“在河之洲”,指的是在河水中間的陸地上,所以用“洲”字。“州”:“州”最初是象形字,甲骨文的“州”字,像水中有小塊陸地之形。在古代,“州”主要用來表示行政區劃,如“九州”等。9.本題考查理解材料內容。結合材料三第二段“象形字、假借字、形聲字,是文字發展的邏輯的程序,但甲骨文里三種字都已經有了。這里所說的程序,是近人新說,和‘六書說’頗有出入”分析,《經典常談》采用的近人新說,如材料三文字發展的邏輯程序,就引用了近人新說;結合材料一“《系辭》的話自然合理得多”,材料三第二段“‘六書說’原有些不完備不清楚的地方,新說加以補充修正,似乎更可信些”分析,朱自清先生也常常作出判斷,發表自己的觀點,如材料一“《系辭》的話自然合理得多”,材料三第二段“新說加以補充修正,似乎更可信些”。所以這個說法只是作者自謙而已。10.本題考查識記名著內容。根據題干“小文正在學習唐詩”可知,推薦的內容應與“詩”有關。《經典長談》中的《詩》第十二介紹了唐代詩歌的發展,成立了律詩絕句,成為近體;列舉了很多詩人的風格:李白作詩全任自然,境界超遠;杜甫敘寫時代,敘寫民間疾苦;將詩歷史化和散文化。晚唐詩推崇李商隱、杜牧為大家。同時有綺麗一派,僻澀一派,粗豪一派。由此可知,應推薦讀《詩》第十二。11.D12.A13.①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讓后人可以溯源沿流;②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將九千字分屬五百四十部首,便于研究字形;③書中每字都有說解,有助于研究字音、字義;④是文字學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門徑。【導語】這篇文章通過對《說文解字》、《大學》、《論語》和《孟子》的介紹,展示了中國古代經典著作在文字學和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要性。《說文解字》被視為文字學的奠基之作,保存了古文字的形、音、義,為后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大學》強調實學與道德修養的結合,而《論語》和《孟子》則通過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探討了做人做事的原則和修養的哲理。文章整體上強調了古典著作在文化傳承中的價值。11.本題考查字形。A.門逕——門徑:指門前的小路,亦有做事的途徑、方法、竅門的之意。B.撒掃進退——灑掃進退:灑掃,河水掃地,泛指家務事;進退,迎送客人之類的禮節。意指做打掃等家務、知曉迎送客人。C.尋序漸進——循序漸進:指按照一定的步驟或程序逐漸推進或提高,常用于學習、工作中以及處理事情時。故選D。12.本題考查篩選辨析文章信息。A.根據【材料三】“《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們記的”可知,選項中說“《論語》是孔子所著的”是不正確的。《論語》并非孔子所著,而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們編訂的,記錄了孔子的言行和教導。故選A。13.本題考查提煉概括文章信息。根據【材料一】第一段中“這部書意在幫助人通讀古書,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漢的字書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讓后人可以溯源沿流”可知,許慎在編纂《說文解字》時,廣泛搜集了經典和其他字書中的字,保存了如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等的豐富文字資料,為后人提供了追溯文字源頭的寶貴資料。據此可得出《說文解字》的第一個優點是: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讓后人可以溯源沿流。根據【材料一】第一段中“許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將九千字分屬五百四十部首”可知,《說文解字》將九千字分屬五百四十部首,通過查找部首,人們可以快速定位到某個字,進而深入研究其字形結構,建立了科學的文字分類體系,便于人們查找和研究字形。據此可得出《說文解字》的第二個優點是: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將九千字分屬五百四十部首,便于研究字形。根據【材料一】第一段中“書中每字都有說解……”可知,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每一個字都進行了詳盡的說解,同時參考了晚周人作的《爾雅》、揚雄的《方言》以及經典的注文等體例,這有助于人們理解字的含義和用法。據此可得出《說文解字》的第三個優點是:書中每字都有說解,有助于研究字音、字義。根據【材料一】第二段中“《說文解字》是文字學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門徑”可知,《說文解字》在文字學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為后人提供了研究漢字的重要資料和方法,而且也是研究其他古典文獻的重要工具或門徑。據此可得出《說文解字》的第四個優點是:是文字學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門徑。據此作答即可。14.D15.①念天地之悠悠③大漠孤煙直或:氣蒸云夢澤④長河落日圓或:波撼岳陽城⑤楊花榆莢無才思⑥惟解漫天作雪飛16.為人放浪不羈,生活態度是出世的;作詩取材很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