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敘事視角的多樣性試題及答案_第1頁
散文中敘事視角的多樣性試題及答案_第2頁
散文中敘事視角的多樣性試題及答案_第3頁
散文中敘事視角的多樣性試題及答案_第4頁
散文中敘事視角的多樣性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散文中敘事視角的多樣性試題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1.下列哪種敘事視角被稱為“全知視角”?

A.第一人稱視角

B.第三人稱有限視角

C.第三人稱全知視角

D.第二人稱視角

2.在散文《背影》中,作者采用的是哪種敘事視角?

A.第一人稱視角

B.第三人稱有限視角

C.第三人稱全知視角

D.第二人稱視角

3.下列哪位作家的散文作品《荷塘月色》采用了第一人稱視角?

A.朱自清

B.魯迅

C.郭沫若

D.沈從文

4.在散文《故都的秋》中,作者采用的是哪種敘事視角?

A.第一人稱視角

B.第三人稱有限視角

C.第三人稱全知視角

D.第二人稱視角

5.下列哪種敘事視角被稱為“內視角”?

A.第一人稱視角

B.第三人稱有限視角

C.第三人稱全知視角

D.第二人稱視角

6.在散文《荷塘月色》中,作者采用了哪種敘事視角?

A.第一人稱視角

B.第三人稱有限視角

C.第三人稱全知視角

D.第二人稱視角

7.下列哪位作家的散文作品《背影》采用了第三人稱全知視角?

A.朱自清

B.魯迅

C.郭沫若

D.沈從文

8.在散文《荷塘月色》中,作者采用的是哪種敘事視角?

A.第一人稱視角

B.第三人稱有限視角

C.第三人稱全知視角

D.第二人稱視角

9.下列哪種敘事視角被稱為“外視角”?

A.第一人稱視角

B.第三人稱有限視角

C.第三人稱全知視角

D.第二人稱視角

10.在散文《背影》中,作者采用的是哪種敘事視角?

A.第一人稱視角

B.第三人稱有限視角

C.第三人稱全知視角

D.第二人稱視角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5分)

1.下列哪些散文作品采用了第一人稱視角?

A.《背影》

B.《荷塘月色》

C.《故都的秋》

D.《荷塘月色》

2.下列哪些散文作品采用了第三人稱全知視角?

A.《背影》

B.《荷塘月色》

C.《故都的秋》

D.《荷塘月色》

3.下列哪些散文作品采用了第三人稱有限視角?

A.《背影》

B.《荷塘月色》

C.《故都的秋》

D.《荷塘月色》

4.下列哪些散文作品采用了第二人稱視角?

A.《背影》

B.《荷塘月色》

C.《故都的秋》

D.《荷塘月色》

5.下列哪些散文作品采用了內視角?

A.《背影》

B.《荷塘月色》

C.《故都的秋》

D.《荷塘月色》

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10分)

1.散文中,第一人稱視角的敘述者通常是故事的主人公。()

2.第三人稱全知視角的敘述者對故事情節和人物心理有全面的了解。()

3.第二人稱視角的敘述者通常與故事中的角色進行對話。()

4.內視角的敘述者只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內心世界。()

5.外視角的敘述者對故事情節和人物心理沒有全面的了解。()

四、簡答題(每題10分,共25分)

1.題目:簡述散文中第三人稱有限視角的特點及其在作品中的運用。

答案:第三人稱有限視角是一種敘述者對故事情節和人物心理有一定了解,但不如全知視角那樣全面的敘事視角。這種視角通常通過一個或幾個角色的視角來展現故事,使得讀者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這些角色的內心世界。在作品中,第三人稱有限視角的運用可以增加故事的真實感和深度,同時也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例如,在魯迅的《阿Q正傳》中,作者通過阿Q的視角來揭示封建社會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2.題目:比較第一人稱視角和第三人稱全知視角在散文中的異同。

答案:第一人稱視角和第三人稱全知視角在散文中的運用各有特點。相同之處在于,兩者都能為讀者提供豐富的故事信息和人物心理描寫。不同之處在于,第一人稱視角的敘述者通常是故事的主人公,讀者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敘述者的情感和經歷;而第三人稱全知視角的敘述者對故事情節和人物心理有全面的了解,但讀者無法直接感受到敘述者的個人情感。在散文創作中,第一人稱視角常用于表達個人情感和體驗,而第三人稱全知視角則更注重對整個故事世界的描繪。

3.題目:舉例說明散文中如何運用第二人稱視角來增強作品的表現力。

答案:第二人稱視角在散文中的運用可以增強作品的表現力,使讀者產生強烈的代入感。例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作者運用第二人稱視角,直接與讀者對話,如“你在哪里,我在這里”,這樣的表達方式使得讀者仿佛成為散文中的主人公,與作者一同感受荷塘月色的美麗和寧靜。此外,第二人稱視角還可以用于引導讀者思考,如在《背影》中,作者以第二人稱視角提醒讀者:“你看,這就是我父親的樣子。”這樣的敘述方式既拉近了讀者與故事的距離,又促使讀者反思親情的重要性。

五、論述題

題目:試論散文中敘事視角的選擇對作品風格的影響。

答案:散文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其敘事視角的選擇對作品風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不同的敘事視角可以帶來不同的敘事效果和風格特征。

首先,第一人稱視角以其獨特的個人化色彩,使得散文呈現出一種親切、真摯的風格。在這種視角下,作者以自己的身份講述故事,直接表達個人情感和體驗,使得作品具有強烈的自傳性質。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第一人稱視角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對父親的深情厚意,散文風格顯得溫馨、感人。

其次,第三人稱全知視角能夠為讀者提供一個更為客觀、全面的視角,使得散文呈現出一種宏大、史詩般的風格。在這種視角下,敘述者對故事情節和人物心理有全面的了解,可以自由地展現故事的全貌。如魯迅的《阿Q正傳》中,第三人稱全知視角使得作者能夠深入剖析阿Q這個人物,揭示出社會現實的丑惡,散文風格顯得深刻、批判。

再次,第三人稱有限視角則介于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全知視角之間,它既能夠展現部分角色的內心世界,又具有一定的客觀性。這種視角下的散文往往呈現出一種細膩、內斂的風格。例如,在楊絳的《我們仨》中,第三人稱有限視角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對家庭生活的細膩描寫和對親情的深切懷念。

最后,第二人稱視角則具有一種對話性,能夠拉近讀者與作品的距離,使得散文呈現出一種親切、互動的風格。在這種視角下,作者仿佛與讀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引導讀者思考,如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中,第二人稱視角讓讀者參與到故事中,感受到時間的珍貴。

試卷答案如下: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1.C

解析思路:全知視角意味著敘述者對故事和人物的心理有全面的了解,這是第三人稱全知視角的特點。

2.A

解析思路:散文《背影》中,作者以自己的經歷為素材,采用第一人稱視角敘述,使讀者能直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3.A

解析思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采用第一人稱視角,通過作者的觀察和感受來描繪荷塘的夜景。

4.A

解析思路:《故都的秋》中,作者以第一人稱視角,通過個人的感受和體驗來描繪故都秋天的景象。

5.B

解析思路:內視角是指敘述者只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內心世界,這是第一人稱視角的特點。

6.A

解析思路:《荷塘月色》采用第一人稱視角,敘述者通過個人的視角來描繪荷塘的月色。

7.A

解析思路:朱自清的《背影》采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敘述者對故事情節和人物心理有全面的了解。

8.A

解析思路:《荷塘月色》采用第一人稱視角,敘述者以個人的觀察和感受來描繪荷塘的月色。

9.A

解析思路:外視角是指敘述者對故事情節和人物心理沒有全面的了解,這是第一人稱視角的特點。

10.B

解析思路:《背影》中,作者以第三人稱有限視角,通過一個觀察者的視角來描述父親的形象。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5分)

1.ABCD

解析思路:《背影》、《荷塘月色》、《故都的秋》都是采用第一人稱視角的散文作品。

2.AB

解析思路:《背影》、《荷塘月色》都是采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的散文作品。

3.ABC

解析思路:《背影》、《荷塘月色》、《故都的秋》都是采用第三人稱有限視角的散文作品。

4.ABCD

解析思路:《背影》、《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荷塘月色》都是采用第二人稱視角的散文作品。

5.ABCD

解析思路:《背影》、《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荷塘月色》都是采用內視角的散文作品。

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10分)

1.×

解析思路:第一人稱視角的敘述者通常只了解自己的情感和經歷,而不一定全面了解其他人或事。

2.√

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